第六节超个人心理学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 17世纪中叶开始—唯物的思维 • 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 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大脑额下回萎缩后,语言运动功能丧失 • 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评析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评析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心理学家马斯洛、苏蒂奇、等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学派。

它关注个人及其潜能的充分实现,关注超越个人的经验和精神生活,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之中。

它把西方的心理学和东方宗教文化成功地结合了起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在意识、意识训练、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回答了一些以往的心理学所无法回答的问题,推动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

1 超个人心理学产生任何一种心理学思想、学说、和学派,既非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头脑中臆造出来的,而是有其特定历史原因的,促使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无力解决当时的很多社会矛盾。

战后,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裕,但精神生活却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价值瓦解、理想泯灭、人性裂变、毒品泛滥等社会问题严重。

同时,人本主义过分强调自我实现的弊端,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狂似文化。

就像维兹说的一样:“(人本主义心理学)已经变为宗教……基本上是自我朝拜。

”这迫切要求一种超越自我中心的文化来改变这种现状。

马斯洛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在他著名的需要层次论的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增添了超越性的需要。

其次,东方文化的传入。

这些东方文化包括中国的儒家、道家、禅宗,印度哲学和印度佛教,伊斯兰的宗教与哲学思想,以及日本的神道和禅宗。

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注重灵性的修持和个人意识的超越,强调以静制动、天人合一。

这恰是西方心理学所缺乏的,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引起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把这种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 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2.1 意识理论:意识状态的转变和意识发展的模式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内容。

意识状态的转变其核心是意识论,它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基础,在超个人心理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一、简介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 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

苏蒂奇(AnthonyJ.Sutich,1907—1976) 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当年人本心理学兴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精神分析为第二势力, 自称人本主义为第三势力。

随着人本心理学被主流心理学所承认, 到1960年代中期, 一些人本心理学的领袖人物, 包括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 和苏蒂奇等人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 他们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 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 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

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种关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 自称这种心理学为第四势力心理学, 或超个人心理学。

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 那么, 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 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

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 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 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 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 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 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

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 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地综合, 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 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简言之,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 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理学超个⼈⼼理学 ⼼理学所要求的深⼊⾃我,⾃我实现与灵修所要求的超越⾃我,⽆我的境界。

当这两者相遇时,有时候,让⼈感到南辕北辙,相互拉扯,甚⾄彼此格;有时候,⼜让⼈觉得相辅相成,是互相的补充与推动!两者到底是怎样的⼀种关系呢?超个⼈⼼理学最基本的疑问,就围绕在个⼈与超个⼈的关系。

⾃我和灵性之间有什麼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麼呢?超个⼈⼼理学提供整体的和整合的取向来看待⼈性,包括与灵性相关的⼈性的各个侧⾯。

继精神分析、认知⾏为和⼈本主义之后,超个⼈⼼理学被称为⼼理学的第四思潮,在当今和未来具有⼴阔的发展前景,因為有关灵性的议题、或是与⼼灵主题有关的各种活动或学派,在现代社会⾥已不胜枚举。

和西⽅发展超个⼈⼼理学的⼈⽐起来,我们可说是站在更好的位置,因為许多灵性议题源⾃於东⽅⽂化。

⼀旦我们整合⽬前社会正在发⽣的⼼理、⼼灵现象,连结回我们⾃⾝的各种灵性传统、结合西⽅各家的研究理论,我们便能整理出我们独有的⼼理学。

超个⼈⼼理学是⼼理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她从许多精神传统中吸取营养,但她⽤科学的⽅法来理解这些传统并运⽤这些原理。

她也会根据科学来发展出新的取向。

超个⼈⼼理治疗,让我们看见⼼理⼯作放⼊灵性架构之后,可以有多么含融、多⾯向、充满意义的乐观展望。

「超个⼈⼼理学站在独特的位置,是唯⼀能整合、涵盖⼈类所有经验的⼼理学取向。

」超个⼈⼼理学为所有传统⼼理学的知识提供了更宽⼴的视野,不但涵盖传统的⼼理学,更使⼼理学进⼊崭新的模式和灵性的架构。

马斯洛的地图以西⽅思想肯定许多宗教传统表达的观念,就是意识的成长最初著重於⾃我的⾝体、情感、⼼智结构的进展,这个部分正是⼤部分西⽅⼼理学研究的领域。

传统⼼理学强调动机的`层次:⽣存的需求、性与攻击、整合感受与冲动的需求、建⽴亲密关系、发展统合的⾃我,然后透过有意义的⼯作和活动实现⾃我。

超个⼈⼼理学⿎励从连接感来觉实现个⼈和社会的转化。

在连接中他⼈和环境被看作为我的⼀部分⽽不是存在于我之外。

威廉·詹姆斯与超个人心理学

威廉·詹姆斯与超个人心理学

此可 见 , 在 2 早 0世 纪 初 , 姆斯 就 已经 倡 导 了 当 詹 今超个 人 心 理 学 的研 究 取 向 。可 以 说 , 姆斯 的 詹
詹 姆斯 认 为意 识 状 态 是 多 维 的 , 理 学 研 究 心
不 仅要 关 注意识 层 面 的心 理 现象 , 也要 关 注 和研

郭 本 禹
摘 要: 个人 心理 学是 从人 本 主 义心理 学阵 营 中分 化 出来 的一 个新 流派 , 超 形成 于 2 0世 纪 6 0
年代末7 0年 代初 的 美国。詹 姆斯 首 次提 出 了“ 个人 ” 超 的概 念 , 行 了 大量 关 于超 个人 心理 现 进
象的研 究 , 并且 与 学 院派 的 实验 心理 学家们进 行 斗争 , 以捍 卫超 个人 心理现 象的研 究 。詹姆 斯 的
9 — 9
究 属 于个人非 理性 范畴 的下意识 心理 现象 。詹姆
提纲 是 哲学 的 , 心 理学 家 维 赫 ( i பைடு நூலகம் 为 : 有 但 Vc 认 h “
研 究涵 盖 了人类 经 验 的全 部 内容 , 病 理 学 上 的 从
关 詹 姆斯 的那 则 文 献 值 得 注 意 , 管 不 十 分 令人 尽
惊讶 。美 国心 理学 之父 所 创造 的 一个术 语 现在被
詹 姆斯 的工作 一 样 , 天 的超 个 人 观 点 是一 种 以 今 研 究 整 个 人 的 心 理 生 活 为 基 础 的 经 验 和 知 识 。 [1 ” 16 1
要意 义是 从后 者 获 得 的 ; 这 个 更 高 的世 界 达 成 与
融洽 或和 谐 的关 系 , 我 们 的 真 正 目的。 l2 是 ”4 由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9 Z O 5 0FX 0 )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 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 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 学派。
超个人心理学
一、“超个人”探源
1917年荣格 ueberpersonlich Superpersonal transpersolal
Sam Sh
1992年,Lajoie和Shapiro 202条 成长(becoming)、个体和种系的元需要(meteneed)、终极价值、合一意识、高峰经验、存 在价值;人迷、神秘体验、敬畏、存在、自我实 现、本质、天赐之福、惊奇、终极意义、自我 超越、精神、唯一性、宇宙意识、个体与种系 的协同作用、神奇的相遇、日常生活的神圣化、 超越的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嬉戏(cosmic self-humor and playfulness);最大限度的感知 能力的发挥、反应与表达;以及一些有关的观念、 经验和行为。

趋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

趋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

趋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作者:杨韶刚一、超个人心理学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学流派,超个人心理学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

但是其思想渊源却既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西方古代思想家如普罗泰格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对人性及其潜能的理解,也可追溯到古代东方哲学和宗教,如印度文化中的瑜珈功、东南亚各国的佛教、中国的道家学说、日本和中国的禅宗、伊斯兰教的泛神论神秘主义等。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些古代东方的思想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西方的有识之士,如W.詹姆斯、CG.荣格等人都在他们的研究中呼吁人们关注这些在一般人看来貌似神秘的心理现象。

在他们看来,这些现象并不神秘,只是在目前情况下还难以用科学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已。

不能因为它们难以研究,就把它们丢弃不管,任意地由宗教、巫士和骗子们根据各自的需要来加以解释。

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反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呐喊声中,打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旗号走上了心理学的历史舞台,它强调研究人的尊严和价值,发掘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探索人生存在的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现,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超个人的发展倾向,这是一种对于人格健康成长的不断追求,它包含着许多自我超越的特征和动机。

但是,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关注的是正常而健康的人,他们虽然承认有超个人心理现象的存在,但没有多少人愿意潜心研究它们。

即使是那些关注人的内在潜能和自我实现的人,也不愿意超出其特定的研究范围。

超个人心理学要想有所发展,就不得不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分化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另外,在60年代的西方主流心理学中有许多值得怀疑的信念指导着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例如,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主流心理学认为,人一旦在生理上长大成人,其心理发展便基本停止,因此,大多数关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

超个人心理学则认为人的心理是可以终生发展的。

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当时的主流心理学主要以病理学为依据,认为心理健康只不过是身体上“没有病”而已。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超个人心理学是指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将个体心理和超个体心理(即集体心理)相结合。

超个人心理学强调的是集体神经元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靠个体的思维。

它认为,人的心理行为是由他们所在集体的氛围影响的。

超个人心理学有几个主要理论问题,包括人际感知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以及集体认同理论等。

一、人际感知理论人际感知理论是超个人心理学中最基本的理论。

它认为,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体的心理行为是由这种关系所决定的。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需要信任、支持和尊重来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并具有沟通的能力,从而形成共同的信念、理念和价值观。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旨在理解人们如何通过相互关系和互动来形成社会性观念和行为。

该理论强调个体如何使用社会技能来进行交流和协调,以及个体如何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自我认同。

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对现实的思考、反思和理解来形成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具有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和情绪,他们会根据这些价值观来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决定。

四、社会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认为,社会分组与个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结构,也就是个体和社会分组之间构建的信息和结构。

它强调了特定身份和社会关系在个体行为和思维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决定个体的角色、任务和行为。

五、集体认同理论集体认同理论旨在理解如何建立适当的集体认同,以及个体如何在个体和社会之间发挥作用。

该理论认为,集体认同的存在和影响不仅取决于个体,而且与社会结构、历史和社会规范有关。

综上所述,超个人心理学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理论问题,它们均强调个体思维与集体互动之间密切的联系。

人际感知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和集体认同理论都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个人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智力,但也强调个体参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体的思维和行为。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心理学流派
01 简介
03 研究内容
目录
02 定义 04 研究特点
05 基本假设
07 主要贡献
目录
06 误解的澄清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亦称“超现实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末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目的在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主要人生价值、人类幸福、宗 教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等问题。试图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建构比人本主义 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1)做梦状态:其特点是出现快速眼动,在脑电图上呈现快波。
(2)睡眠状态:未出现快速眼动,脑电波呈慢速、高振幅。
(3)入睡状态:其特点是在出现睡眠循环时有生动的表象。
(4)朦胧状态:睡眠循环结束时出现的状态。
(5)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高度集中注意和警觉,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出现,或表现为对某些药物的反 应。
科学实证的方法
超个人心理学并不反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实证方法。目前它已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发现了 一些支持性的证据。例如,通过意识训练来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程,改善心率、血压、胃肠活动和激素分 泌等;运用沉思训练可以减轻焦虑、减少吸毒、增加知觉敏感性等。
基本假设
李安德(1997)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有以下三个关键性主张:第一,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生理和心理 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大多数人盲目和错 误地认同自己所扮演的某种角色、自己的人格、自我观念,或认同自己在平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所含含糊糊觉察 到的所谓“我”,但这些都不是我之所以为我,也就是说,都不是“真我”;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每个 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于“大我”的,因此,人的使命不只是人本心理学所强调 的自我实现而已,人还需要自我超越。

超我名词解释心理学

超我名词解释心理学

超我名词解释心理学
答: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

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超我处于群的顶端,由于他所拥有的对象世界超过了一般个体的现有的对象,超我便在更多的对象领域中显现了我的本性。

超我为精神一主要成份,多半无意识,少半有意识,产生于自我,对父母、老师或其他权威的劝告、威胁、警告或惩罚表现出顺从或抑制,从而反映出了父母的良心和社会准则,有助于性格形成和保护自我来克服过胜的本我冲动。

超y理论名词解释

超y理论名词解释

超y理论名词解释超Y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伦·巴特尔(Alan Barton)于1975年提出的一种人格理论,也被称为“超个性理论”或“超自我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分为三个层次:Y1、Y2、Y3,而超Y(superyo)则是指在这三个层次之上的超越性自我。

Y1层次代表个体的原始欲望、冲动和本能,主要包括生理需求和求快乐的欲望等,是人类自然的本性部分。

Y2层次代表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通过社会化和教育,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以控制和约束Y1层次的本能冲动。

然而,Y1和Y2层次仍然是个人内心的部分,它们受到个人本能和社会控制的双重影响。

超Y(Y3)则代表了个体的超越性自我意识,它超越了本能和社会控制,在潜意识中埋藏着个体的原始欲望和冲动。

超Y理论认为,超Y是人类个体内最高级的自我意识,它是超越Y1和Y2层次的产物,也是人类理性思考和道德判断的基石。

超Y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守护者,它通过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观来引导和约束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超Y的发展和形成与个体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等有关。

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价值观能够培养个体超Y的健康发展;而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个体的超Y可能受到压抑或受损,导致人格的发展存在问题。

超Y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对于人类意识发展和道德行为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理解和培养个体的超Y意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冲动欲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态度,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然而,超Y理论也受到一些批评,例如该理论在道德判断和伦理规范上存在文化偏向和主观性。

此外,对超Y的概念和具体内涵的解释不够清晰和一致,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超个人心理学ppt

超个人心理学ppt

11、沉思状态 12、迷离状态 13、遐想状态 14、白日梦状态 15、内部扫描 16、木僵状态 17、昏迷状态 18、储存记忆状态 19、扩大的意识状态 20、正常觉悟意识状态
·维尔伯的意识谱说 我是谁?? 不同的答复
不同的划界方式
意识谱层次图
意识谱与治疗学派
维尔伯认为,不同的心理学派实际是从事于 意识谱上不同程度的冲突的解决。
4、?超个人心理学的根本理念?,郭永玉,【J】华中师范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
5、?超个人心理学思想渊源、开展现状与前景探析?,崔建 华,【J】中国安康心理学杂志,年
6、?浅谈超个人心理学?,傅涛,【M】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年
7、?心理学通史〔第五卷〕?,杨鑫辉,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8、?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辨析?,王启康,【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
9、?非常态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非常态意识研究?,曾 碧,【J】甘肃高师报,年
10、?超个人心理学的开展观评述?,李敏荣,【J】湖南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7月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简史 萌芽——20世纪40年代末 马斯洛 兴起——20世纪50年代 形成——1962年布根塔尔第一次系
态的危害性认识缺乏
展望
具有超前性、前沿性和哲理性,或成为跨 学科研究的话题,用超个人的观点来解释 心理学、哲学、宗教问题
提出更多的完善的理论,寻找哲学根底
对虚幻经历的研究,对人性恶的一面有更 多的认识
结语
谢谢大家!
统阐述 1963年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会建立
开展——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接 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20世纪70

浅析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浅析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浅析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流派,超个人心理学诞生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它的产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充分发展的集中体现。

本文在超个人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内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探究。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研究一、超个人心理学的含义20世纪60年代末,苏蒂奇和马斯洛创建了超个人心理学会(ATP)[1],标志着超个人心理学真正产生。

一般来说,超个人心理学就是一门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学科,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门学科[2]。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超个人心理学依然采用心理学常用的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坚持对象中心的研究原则,多学科的研究原则以及跨文化的研究原则等。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民众努力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包括马斯洛和苏蒂奇等人经常对于超人本主义的讨论和商议,他们认为当今的社会现有的一些人本观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加上人们对精神层面更高的追求,人本主义当中有关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的观点越来越显示出局限和不足,因此需要将外在的世界以及环境以及自我结合来,寻求一种更加全面和开放的范式来理解人性,从而达到超越个体超出自我这样的一个的领域。

而不能以一种不充分的范式去理解人性。

因此开展了各种研究。

四、超个人心理学对人性的观点(一)人的内在是智慧的源头且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分析学派当中弗洛伊德将潜意识看成是冰山下最深层的部分,包含着大量的欲望和冲动,而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则认为正因为有着大量的潜意识存在,往往巨大的智慧也在其中。

因此苏蒂奇等人借鉴和发展了荣格的观点,认为个体必须挖掘自己不被发现的巨大潜能和智慧。

使内在智慧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以便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内心的整合。

因此,我们经常观察到的智慧以及表现的自我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超个人心理学简介课件

超个人心理学简介课件
苏蒂奇以巨大的打击,但他继续全身心
投入到杂志及其他有关超个人心理学发 展的事业中。到1970年底,他身边已经 聚集了一个群体,而且不断在扩大。
在《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 号上,苏蒂奇明确宣称超个人心 理学是一种新的和专门的心理学 研究领域。情况越来越明显,超 个人这股新势力不只是人本主义 的派生物,超个人立场的基本假 设与以“成长”为取向的人本主义 立场很不相同。新的范式已经出 现了!
三、Transpersonal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 超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1、1968年苏蒂奇在《人本心理学杂志》上宣布超个人心理学诞生 并将超个人心理学定义为:超个人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正在 形成的一种新势力。一群心理学家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专业工作 者对人类的终极能力和潜能问题感兴趣,但这种问题无论是在 “第一势力”即实证主义或行为主义或“第二势力”即经典的精神 分析那里,还是在“第三势力”即人本心理学那里,都没有系统的 地位。正在形成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主要研究与践行 如下主题:形成个体和种系的元需要(meta-needs)、终极价值 、合一意识、高峰经验、价值、入迷、神秘体验、敬畏、存在 、自我实现、本质、天赐之福、惊奇、终极意义、自我超越、 精神、唯一性、宇宙意识、个体与种系的协同作用、神奇的相 遇、日常生活的神圣化、超越(先验)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 玩笑;最大限度的感知能力的发挥、回应与表达;以及一些有 关的观念、经验和行为。1983年《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时 又增加了静修(meditation,又译静坐、沉思、冥想)的理论与实 践、精神之路、慈悲等研究主题。
苏蒂奇和马斯洛等人是将超个人心理学视
为心理学中的新势力和发展方向,所以称其为 心理学的第四势力。苏蒂奇在这篇文章中还宣 布了即将出版的一种新杂志《超个人心理学杂 志》并尝试对超个人心理学下定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_超个人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石

人本主义心理学_超个人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石

人 文 论 坛191INTELLIGENCE对于翻译教学和译员培训,语料库可以提供一种规模大、效率高、检索快捷的新的教具,使翻译教学更科学、更规范。

它可以提供其他译员的惯用翻译策略以及常用词汇和术语翻译,并且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译文质量和反馈修改意见。

语料库可以使学习者更快的提取学习资料,可以提供丰富的例证。

Bowker(1998)发现,在对专业领域的理解、术语的准确使用以及习惯表达方面,借助语料库所完成的译文比用传统资源所完成的译文质量要高。

5、机器翻译和机辅翻译自20世纪80年代,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这一新范式的出现,开创了机器翻译的新视野,出现了第三代机器翻译方法即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它可以分为基于统计方法的机器翻译和基于实例方法的机器翻译两大类,这两类都是以平行语料库为基础。

在翻译过程中,使机器在语料库中检索到相同或相近的翻译例子,自动生成机器翻译产品。

这大大提高了翻译速度和机器自动进行翻译产品转换的处理能力,降低了人为劳动时间的消耗。

依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成果所发现的翻译特点,还可以推动机辅翻译软件的开发来提高翻译效率。

四、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具有语料丰富真实,规模大,检索方便快捷,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更具说服力,可以提供统计数据验证现行的理论等优势,同时它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如用于翻译研究的语料和语料库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控制变量也各不相同,研究结果呈现多样化,目前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主要局限于印欧语系,现有的研究成果用于非印欧语系是否适用,是否所有的语言都呈现出翻译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范式在翻译普遍性,翻译规范和译者研究等方面分析了大量真实的数据验证了现行的理论假设,在翻译实践研究方面尤其是用于翻译教学,译员培训和字典编纂,同时也促进了机器翻译和机辅翻译软件开发,由于目前国内这一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这一新的研究范式给大家呈现了翻译研究的美好前景和潜在价值。

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四 、在中国
在中国 ,超个人心理学的传播始于 1987 年马 斯洛的两本主要著作《存在心理学探索》和《人性 能达到的境界》中文译本的出版 。在《存在心理学 探索》第二版前言中 ,马斯洛写道 “: 我认为人本主 义的 、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 ,为‘更高 的’第四种心理学 ,即超个人或超人本心理学做准 备 ,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 和兴趣为中心 ,它超出人性 、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等 概念 。”②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包含马斯洛晚年 发表在《超个人心理学杂志》上的两篇重要文章 : 《超越的种种含义》和《Z 理论》。该书中还有一篇 《对〈宗教 、价值和高峰体验〉一书的评论》,马斯洛 在文章结尾处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参阅《超个人心 理学杂志》。③
1989 年林方出版了《心灵的困惑与自救》,其 中第 13 章为《超个人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 :西 方科学与东方智慧的结合 、对人的理解 、意识谱 、 意识训练 ———超越沉思 、超个人心理治疗 、超越自 我的人 。④ 后来作者又为《现 代 科 学 的 哲 学 争 论》⑤ 一书撰写一章 ,介绍超个人心理学 ,并在潘 菽主编的《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⑥ 一书中介绍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理论 。1995 年葛鲁嘉在《心 理文化论要》⑦ 中论及超个人心理学试图将西方 科学心理学与东方传统智慧结合起来的尝试 。彭 运石 (1999) 在一本研究马斯洛的著作中 ,强调了 马斯洛晚年的超个人心理学思想及相关的背景和 活动 。⑧ 即将出版的《心理学通史》中〈超个人心 理学〉一章由杨韶刚撰写 ,主要内容包括 :超个人 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及特点 、 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转换的意识状态 、
60 年代末 ,他们逐渐感受到人本心理学的局 限性 。这并不意味着人本心理学走错了路 ,而是 他们觉得人本的范式对人性的理解还不够充分 , 需要一种比人本心理学更广阔更开放的范式 。④ 苏蒂奇后来回忆了他们当时的思想形成过程 : “(1966 年) 我感到人本的取向欠缺一点什么 ,它 并未充分地综合理解文化对‘内在的个人’领域所 开拓的深度 ,也不够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我 越来越意识到一个特殊的问题 ,就是自我实现的 概念已不足以包容一切 ……我常与马斯洛讨论他 的理论中的种种问题及局限 ,而我对神秘体验的 心理学方面的长期兴趣不断使我对人本主义的基 本理论产生怀疑 。”⑤

“遥远”的超个人心理学,如何为我们培养良好的心灵状态?

“遥远”的超个人心理学,如何为我们培养良好的心灵状态?

“遥远”的超个人心理学,如何为我们培养良好的心灵状态?超个人心理学,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会显得很陌生,甚至会觉得超个人心理学对于我们自身没有靠谱的实用性,这是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很大误解。

事实上,它关注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的层面,而这也恰恰是被我们忽视,甚至是被社会环境所轻视的层面。

它关注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极其重要的精神(意识)层面,也是目前耳濡目染所及的“身心灵”领域,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内在自我,拓展我们潜在可能性,并且能够帮助我们以新的视角认识外在世界。

01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超个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已经有几十年的学术发展历史。

超个人心理学是将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进行创造性综合,从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灵和精神的架构来全面认识我们自己的心理学学科。

传统唯物主义通过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认识事物,而超个人体系中,会强调凭借人类的感觉和默观,去贴近可能存在的真实。

超个人心理学重视人类的精神(灵性)本性,会通过以直接体验、直觉和想象力,来发现和认识内在与外在的世界。

02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是有距离感的高级精神活动吗?很多人听到超个人心理学很多陌生的头衔,可能会觉得大而空,甚至觉得虚无缥缈,因而怀疑超个人心理学的实际意义,对其深怀距离感并敬而远之,或者鄙夷漠视。

事实上,它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因为超个人心理学的重要主题——就是认识自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了解到,自我认识对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超个人心理学,是对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参与的世界所进行的深入探索。

我们和世界(宇宙)之间,是互为相关的主客体关系。

所以,超个人心理学,超越个人的探索,探索个人,也探索世界,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内在智慧。

人和宇宙之间,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使神秘莫测,也不该恍然回避。

认为与我无关的态度,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

事实上,超个人心理已经在实际的治疗上有所应用,它更看重的是疗愈、转化自我、个人成长和开展灵性潜能。

心理学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心理学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心理学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我们泌尿男科医生,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与性、性功能、性生殖问题相关的患者朋友。

心理学生理学是基本的常识,在我们的临床实践当中,非常的重要,认真学习一下,你会有很大的收益。

根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观点,人的个性是复杂的,有不止一个组成部分。

在他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指出,人格是由三个元素组成的,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这些元素共同作用,创造出复杂的人类行为。

每个元素都对人格有自己独特的贡献,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个体有强大的影响。

人格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出现的。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你人格的某些方面比较原始,可能会给你带来压力,让你按照最基本的冲动行事。

你人格中的其他部分则致力于抵制这些冲动,努力使你符合现实的要求。

下面我们来仔细看看人格的这些关键部分,它们是如何单独工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本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本体是所有精神能量的来源,因此它是人格的主要组成部分。

- 本体是人格中唯一从出生就存在的组成部分。

- 这方面的人格是完全无意识的,包括本能的和原始的行为。

本我是由快乐原则驱动的,它努力使所有的欲望、愿望和需要立即得到满足。

例如,饥饿或口渴的增加应该立即产生吃或喝的企图。

本我在生命早期非常重要,因为它确保婴儿的需求得到满足。

如果婴儿饿了或不舒服,他们会哭,直到本体的要求得到满足。

年幼的婴儿完全由本能支配,当这些需求要求得到满足时,没有理由与他们讲道理。

想象一下,试图说服婴儿等到午餐时间再吃他们的饭。

本能需要立即得到满足,由于人格的其他组成部分还没有出现,婴儿会哭闹,直到这些需要得到满足。

然而,立即满足这些需求并不总是现实的,甚至是可能的。

如果我们完全被快乐原则所支配,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从别人的手中抢走我们想要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渴望。

这种行为既是破坏性的,也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
超个人心理学
1.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 2.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3.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应用研究 4.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初步评价
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
• 超个人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 础上发展和分化出来的心派别,因而人们把它看成人本心理学的 补充和发展。 •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充满着后现代智慧气息的心理学的“第四势 力” 。
(二) 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
• 马斯洛在1968第1期《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上宣布心理学中的 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 1969萨蒂奇等人创办了《超个人心理学杂志》。 • 1971年成立了美国“超个人心理学会”(ATP) • 1972年在冰岛召开了第一次超个人心理学的国际学术会议。 • 1973年格罗夫发起成立了“国际超个人学会”(ITA) • 1978年召开的第四届国际超个人学会议的代表多达1300余人。 • 欧洲超个人心理学会也于1987年建立,先后在法国,比利时, 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召开过八次国际性学术会议。
三 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应用研究
一 意识理论 • 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核心。 • 超个人心理学全面重视对人的各种意识状态的研究,认为人类 的意识具有一种超个人的力量。
• 意识是多维的,将意识的这些维度中的任何一个排除于心理学 之外都会导致意识理论的贫困。
二 意识谱理论 • 被称为意识研究的“爱因斯坦”的维尔伯于1977年提出了著名的 意识谱理论,他将人的意识分为心灵,存在,自我和影象四个 层次,意识各层面的关系不是阶梯式的,而是类似于连续的光 谱谱系并可以创造性的综合,只有对意识多层次,多维度的理 解,从身体,心理,和精神层面进行构架,才能全面地认识人 类自己的精神,意识世界。 • 心灵层:人的最内在意识,即与宇宙认同的意识状态,这是意 识的唯一真实状态,因而又被称为宇宙意识层或最高本体层。 • 存在层:人和他自己存在于时空的心身机体的认同。 • 自我层:指人对自我意象的认同。 • 影象层:人和自我意识的某些部分的认同。
二 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 在人性问题上,强调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
• 在研究对象上,主张心理学要以超自我,超时空的意识现象为研 究对象。 人本 • 在研究方法上,提倡开放性的多元化方法论。 • 在研究任务方面,重视对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整合,即科学 实证和理性思维的整合,内省观察,现象学分析和动力心理学的 整合,东方智慧和西方超个人研究的整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现代科学和古代智慧,西方理 性主义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试图将传统的智慧 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学派。
一 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倡导者 • 超个人心理学虽然是一个新的学派,但其思想先驱者则可以追溯到詹姆斯,荣格等先辈心理 学家。 • 当代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和代表人物有马斯洛,萨蒂奇,格罗夫,维尔伯,塔特等 人。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马斯洛,萨蒂奇等认为心理学不能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自我实 现的问题。而需要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一种更新的科学规 范。 • 马斯洛是最早从人本主义过渡到超个人心理学的学者,他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曾提出了超个 人的动机概念,其自我实现学说也强调,人的高级的自我实现带有更多的超越特征,或个 人的超越特性。 • 萨蒂奇提出,“人的取向欠缺一点什么,它并未充分地综合文化对‘内在的人’的领域所开拓 的深度,也不够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