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限时练
考点精准突破
对对比比进进阶阶训训练练
-14-
十六 醉翁亭记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禽鸟在 欢唱啊。(3分) (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史中辉)先生无法阻止(襄阳人的这种做法),于是前来嘱托我 写一篇亭记。(3分)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考点精准突破
对对比比进进阶阶训训练练
-12-
十六 醉翁亭记
【乙】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①来守襄阳。明. 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 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②,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
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 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3.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断句]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 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判断句/2022海南]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课下注释/2022湖南怀化]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 绿荫。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10-
十六 醉翁亭记
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 同之处。[比较分析] ①“乐”的产生缘由不同。范仲淹是观看壮阔画面产生的旷达 之乐。欧阳修是融入四季优美景致而产生的闲适之乐,排遣 抑郁之情。②“乐”的内容不同。范仲淹表达的是先忧后乐的 情怀,欧阳修表达的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趣。
考点二诗词曲阅读(重难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二诗词曲阅读栏目设置:考点解读—考点剖析—备考整合●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古诗文阅读: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把握古诗文的意象、意境,理解文章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3.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语言、形象及表现手法等做出概括并进行初步的鉴赏和评价。
●考情分析考查分值:一般12题,共26分。
考查形式:1.所选古诗词以课内所学内容为主,所选课外诗词倾向于课标指定的篇目,难度不大。
2.考查重点集中于常识记忆、词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由考查识记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比较明显。
3.题型上以简答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
●命题趋势一、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在鉴赏一首诗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诗歌的体裁和格式:不同体裁的诗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
了解诗歌的体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
2. 诗歌的题材和主题:诗歌的题材可以包括自然景物、人物描写、感情抒发等。
而主题则是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题材和主题来把握诗人的意图。
3. 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表达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
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二、中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在中考中,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命题趋势:1. 注重对基本要素的考查:中考命题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或者优秀的诗歌作品,考查学生对于诗歌基本要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C.“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
(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中考语文复习练习 古诗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第18篇湖心亭看雪梳文意·全析全解梳文旨·主题归纳通过对西湖壮观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表达了作者孤傲的心态和淡淡的愁绪,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梳框架·结构分析梳重点·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是日更定..更定:__晚上八时左右__2.余拏.一小舟拏:__撑(船)__3.拥毳..衣炉火拥:__裹、围__毳:__鸟兽的细毛__4.雾凇沆砀....雾凇:__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而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__沆砀:__白汽弥漫的样子__5.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哪能__更:__还__6.三大白.白:__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__7.是金陵人,客此..客此:__客居此地__8.舟子..喃喃曰舟子:__船夫__9.莫说相公..痴相公:__旧时对士人的尊称__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__都__绝:__消失__2.是.日更定是:__这__3.上下一.白一:__全、都__4.惟.长堤一痕.惟:__只有__痕:__痕迹__5.与余舟一芥.芥:__比喻细微,微小。
这里指像小草一样微小__6.两三粒而已..而已:__罢了__7.铺毡对.坐对:__面对,向着__8.拉.余同饮拉:__邀请__9.余强饮..三大白强饮:__尽力喝__强:__竭力,尽力__10.及.下船及:__等到__11.莫.说相公痴莫:__不要__12.更.有痴似..相公者更:__还__痴似:__一样痴__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__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__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告别。
__问题‖探究1.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__。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①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②,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⑥累蓐⑦之门,若是者鲜焉。
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注释】①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
②殪(yì):死亡。
③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
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
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
⑤鼎食:列鼎而食。
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⑦累蓐:厚褥。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危害到老百姓B.侵蚀唐太宗心灵C.有的全族灭亡D.遇难的穷人居多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
②新鲜。
③少。
④献。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
2023万唯中考古诗文阅读
2023万唯中考古诗文阅读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搬春晖”用一“搬”字,有何抒发促进作用?(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复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下了什么?(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发生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挑选上存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下存有什么促进作用?(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下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走”和“堵”用得精彩,为什么?恳请详细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贫”,写下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存有什么促进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8.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割断”、“为丛藓科扭口藓”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痛,存有什么抒发促进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 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 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创新题型——诗文联读
二、(2023嘉兴)校文学社开展“赏君子之美·识文人风骨”探究活动。 请阅读诗文,完成任务。(15分)
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少读书,不务章句。闻金华朱彦修兄 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丁卯,从王朝京师。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留家大梁,自以一仆 之任。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本立单骑深入,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 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②,故能 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③,故终无难矣。
(选自《老子·第六十三章》) 【注释】①大小,多少: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②不为 大: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③犹难之:总是看重困难。
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张紞以本立统领 守御,因自誓曰:“吾当以死救此一方。”遂不避艰险,山行野宿,自楚 雄、姚安以逮②大理、鹤庆、丽江、永昌,咸赖其抚绥安辑。自是民得安 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选自《革除遗事二》有删改 作者 明·黄佐) 【注释】①考亭之学:指朱熹之学。②逮:至。
脚下,桥边一车,
会__平__安__顺__利__吧__。__且__让__我__放__下__心__头___
车帘微微掀起。
愁__绪__,__先__尽__情__饱__览__山__川__之__美__吧__!___
【任务三 诗文颂人】
4.校微信公众号设立了“文人风骨”专栏,上一期推介的是范仲淹。请你综
合诗文内容,参照示例,写一段话来推介程本立。(4分)
(选自《出师表》)
【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 1.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_击__鼓__进__军___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 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②__拜__访__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 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分)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
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
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
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
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玉堂闲话》)【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
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
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
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A.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B.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16.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7.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真相志公戴着斗笠的头①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②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18.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B.遂勒辔移时望之C.又西瞻志公影D.志公不留影于此19.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附: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中考语文复习练习 古诗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篇目梳理七年级上册第1篇《论语》十二章梳文意·全析全解梳文旨·主题归纳《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本课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在学习方面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也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等学习方法,这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在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方面也进行了相关论述。
梳框架·结构分析《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第九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七章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六、八、十一、十二章人生哲理:第十章梳重点·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学而时.习之 时:__按时__ 2.不亦说.乎 说:__同“悦”,愉快__ 3.人不知而不愠. 愠:__生气,恼怒__ 4.吾日..三省.吾身 吾:__人称代词,我__ 日:__每天__省:__自我检查、反省__5.为.人谋 为:__替__ 6.而不信.乎 信:__诚信__ 7.传.不习乎 传:__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__ 8.学而不思则罔. 罔:__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__ 9.思而不学则殆.殆:__疑惑__ 10.吾十有.五 有:__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__ 11.三十而立. 立:__立身,指能有所成就__ 12.四十而不惑.惑:__迷惑,疑惑__13.五十而知天命..天命:__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__14.六十而耳顺..耳顺:__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__15.不逾矩..逾:__越过__矩:__法度__16.人不堪.其忧堪:__能忍受__17.知之.者之:__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__18.不如好.之者好:__喜爱,爱好__19.不如乐.之者乐:__以……为快乐__20.饭.疏食,饮水.饭:__吃__水:__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__21.曲肱.而枕之肱:__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__22.于.我如浮云于:__介词,对,对于__23.必有我师焉.焉:__于此,意思是在其中__24.择其善者..善者:__好的方面,优点__25.子在川.上曰川:__河流__26.逝.者如斯.夫逝:__往,离去__斯:__代词,这,指河水__27.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指军队__28.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__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__ 29.博学而笃.志笃:__坚定__ 30.仁.在其中矣仁:__仁德__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课件(共56张PPT)
词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的虚词
的用法。
★★★ 4.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 ★★ 理解其在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
定。如“而”:“学而不思则罔”(《〈论
语〉十二章》)一句中的“而”连接“学”和
“不思”,它们之间为转折关系,所以“而”
是表转折的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般在这四个方面。①修辞手法赏析
不当。比如,把诗词中运用的比喻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和 赏析 2~4分
(选择题)
说成拟人,或把设问说成反问,诗 ★★★★★ 词中或诗句中本没有运用某种修辞
手法却说运用了。②表现手法赏析 错位。将两两相对的概念错位,如
正衬与反衬,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以动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错漏举例】 B/C/D 【错因归纳】 考生选B项,是未能理解诗中环境描写的顺序,不能判定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是城边水涯景色。
续表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2.联系生活,有感而发。从选文中探究作者的思想
感情,要分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意向是肯定还是
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文章主旨
是让读者吸取教训还是获得启示、懂得道理;对文
★★ 章所说的现象、表达的观点作简单的评述。
3.适当延伸,巧妙归纳。任何一段选文,联系当今
的社会生活,我们都可以做适当延伸。因此,我们
中考语文复习练习 古诗文阅读 醉翁亭记
第17篇醉翁亭记梳文意·全析全解梳文旨·主题归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的秀丽环境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寄情山水的心境和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梳框架·结构分析醉翁亭记⎩⎪⎪⎨⎪⎪⎧⎭⎪⎪⎬⎪⎪⎫引入⎩⎪⎨⎪⎧位置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亭名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写景:朝→暮→春→夏→秋→冬→总归“乐亦无穷”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写归: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梳重点·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茂盛的样子__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__居高面下__3.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意趣,情趣__4.野芳.发而幽香 芳:__花__5.佳木秀.而繁阴 秀:__茂盛__6.伛偻..提携 伛偻:__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__7.山肴野蔌. 蔌:__菜蔬__8.杂然而前陈.者 陈:__陈列,摆开__9.宴酣.之乐酣:__尽兴地喝酒__10.弈.者胜弈:__下棋__11.觥筹..交错觥:__酒杯__筹:__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__12.苍颜..白发苍颜:__苍老的容颜__13.颓然..乎其间者颓然:__倒下的样子__ 14.阴翳.翳:__遮盖__15.太守谓.谁谓:__为,是__16.峰回.路转回:__曲折、回环__17.云归而岩穴暝.暝:__昏暗__18.泉香而酒洌.洌:__清__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环.滁环:__环绕__2.林壑尤.美尤:__尤其,特别__3.作.亭者谁作:__建造__4.太守自谓.也谓:__命名__5.饮少辄.醉辄:__就__6.故自号曰..醉翁也号:__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__曰:__叫作__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__领会__寓:__寄托__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__散开__9.云归.而岩穴暝归:__聚拢__10.晦明..变化者晦:__阴暗__晦明:__指天气阴晴明暗__ 11.野芳发.而幽香发:__开放__12.山间之四时..也四时:__四季__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__背着__14.临.溪而渔.临:__靠近,这里指“……旁”的意思__渔:__钓鱼__15.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_以……为乐__乐:__快乐__16.醒能述.以文者述:__记述__句子‖翻译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电子版中考古诗文阅读
电子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论语·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远《三峡》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之古诗文阅读一、古诗词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简单的分类;2.领悟深刻的思想;3.体味真挚的情感;4.掌握多姿的风格;5.分析多变的手法;6.欣赏形象的语言。
自学方法点击1.了解简单的分类古代诗歌的分类很复杂,作为初中学生,只要能够了解简单的分类即可。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①根据诗歌的内容,一般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②根据诗歌发展演变的形式,又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
其中近体诗又可分为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领悟深刻的思想阅读古代诗歌也要了解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从而领悟深刻的思想并学会进行评价。
这种领悟要善于从整体的意思去理解作品,不要以偏概全,做到从诗中读到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进而得到感染和熏陶;这种评价主要是看其是积极还是消极地表现生活。
3.体味真挚的情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抒发的情感要真挚深刻,无病呻吟只能贻笑大方。
诗歌的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其中间接抒情又可通过或以物托情、或借景抒情、或缘事抒情、或寓情于景等方式进行。
4.掌握多姿的风格古代诗歌的风格多姿多彩,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是基本风格。
在谈到宋此时又会提到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
对于单个的诗人来说,更是千姿百态:曹操古朴苍凉、陶渊明质朴冲淡、孟郊孤寒奇峭、李白清俊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刘禹锡寄意深远、欧阳修疏朗自然、苏轼旷达豪放、杨万里清新泼辣、辛弃疾慷慨纵横、陆游激昂悲壮。
5.分析多变的手法手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一般情况下,主要会提到下面一些术语,我们要作简单的了解。
如渲染和烘托、正衬和反衬、想象和联想、象征和用典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
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使得诗歌世界也变得丰富绚丽,进而使中考试题也千姿百态,我们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考试中独占鳌头。
6.欣赏形象的语言诗歌语言虽然瑰丽多姿,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共性:有的典雅庄重,有的自由随意;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清新质朴;有的刻意求工,有的浑然天成。
古人写诗填词喜好炼字造句,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目的是要让诗歌语言精确简练,生动形象,富有个性。
经典妙题回放回放1:(2003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3.略(2分;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回放2:(2004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
(答出两个即可)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回放3:(2005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②清笳③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①师伯浑:人名,陆游的朋友。
②晓:光明。
③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乐器。
④觉:醒。
⑤漏:古代计时器。
1.陆游的这首“记梦”词,上片写,下片写。
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3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梦境(梦醒后的)感想(各1分,具体写出其主要内容的,均给分)2.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2分,多写或少写的扣1分)3.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
(2分,要求说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语句通顺。
其它表达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回放4:(2005年宿迁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和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
2.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回放5:(2004年四川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回放6:(2004年泰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划线句子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回放7:(2005年扬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
(两点各1分,计2分。
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两点各1分,计2分。
意思对即可)回放8:(2005年济南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参考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能力拓展训练训练1:(2004年玉林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
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训练2:(2004年泸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 训练3:(2004年河南省非课改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唐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4.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
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
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1.早莺争树(莺争暖树)草没马蹄2.C(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该题4分,(1)题2分,3.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4.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
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训练4:(2004年河南省课改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
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