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保护职工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
第三条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对可能引起职业病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容量、浓度、浸蚀等进行测定与评价的活动。
第四条职责分工(一)职业病防护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计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职业病监测与评价机构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
(三)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职业病防护部门的要求,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第五条监测与评价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监测与评价要求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二)监测与评价需依据实际工况,确定监测与评价指标,确保监测与评价的针对性。
(三)监测与评价需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确保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
(四)监测与评价需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第六条监测与评价工作程序(一)确定监测与评价目标,编制工作计划。
(二)组织实施监测与评价工作。
(三)收集监测与评价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编制监测与评价报告,并形成档案。
(五)向职工提供监测与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防护和措施。
第七条数据记录与保管(一)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密和保管,确保相关信息不外泄。
(三)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保存,并进行档案管理。
第三章监测与评价人员第八条监测与评价人员资质要求(一)监测与评价人员需具备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监测与评价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范文职业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因长期接触有害因素或劳动方式所致的一类特殊疾病,严重危害着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保障职工的权益和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规范,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参考。
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的所有工作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化工、冶金、矿山、机械制造等行业。
三、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内容1.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职业病发病情况。
2.监测方法(1)物理因素监测:采用相关仪器和设备对工作场所的噪声、振动、照明、辐射等因素进行定期监测。
(2)化学因素监测:采用气体检测仪、颗粒物采样仪等设备对工作场所的有害气体、粉尘、烟雾等进行定期监测。
(3)生物因素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土壤等进行采样分析,确保职工不受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的威胁。
(4)职业病发病情况监测:对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定期体检和记录,并分析可能的职业病发病原因。
3.监测周期和频率监测周期和频率应根据工作环境和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重点岗位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1.危害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根据工作场所的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资料,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
(2)定量评价: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工作场所产生的各类危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2.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危害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结果。
(2)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3)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装备的使用情况。
(4)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近年来,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为了防止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危害检测1.职业危害清单的制定:制定详细的职业危害清单,列出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职业危害源的监测:对工作场所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记录职业危害源的种类、浓度、频次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通过实地采样和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风险程度和危害性。
三、职业危害监测1.职业病检查:对特定工种或接触高风险职业病的员工进行定期检查,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2.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包括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指标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体检跟踪:对接触高风险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体检跟踪,监测员工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的影响。
四、职业危害评价1.职业危害评估报告的编制: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的全面评估,包括危害源的种类、浓度、频次等指标,编制职业危害评估报告。
2.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对员工接触职业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职业危害对员工健康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的评估:对现有的职业危害管控措施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不合理或不适用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1.制定年度检测、监测和评价计划,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相关工作。
2.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负责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保证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数据的及时和准确性。
4.对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进行周期性的总结和分析,及时修订和更新制度。
5.对检测、监测和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全面的反馈,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监管、社会协同的方针,依法依规进行,科学有效开展。
第四条监测和评价的对象包括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和职业病的发生状况等。
第五条全国各地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机构,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落实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的责任。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物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职业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和评价措施。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第八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是指对作业场所和职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现场检测,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分布情况,评估职工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二)职业病暴露人群的监测:通过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检测等手段,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的监测。
第十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关的资质和条件,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机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和报告。
第十二条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和职工通报,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工作质量和效果。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合监测机构的监测工作,并按照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职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并对监测结果提出质疑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2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噪音、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九、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2)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做好职业病防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本厂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在本厂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建立本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监督检测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本厂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报告,由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并在厂务公开栏公示。
五、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整理后,存入本厂职业卫生档案。
六、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班组,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七、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八、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2)是一种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旨在对职业病危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三、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四、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五、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品。
六、当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时,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七、检测结果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九、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1。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术语与适用范围1、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指公司定期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的检测。
本制度所指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所列危害因素以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有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的危害因素。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作场所.三、职责与分工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四、内容与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根据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根据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查阅文献资料、类比同行业进行识别2、识别后的处理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向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汇报申请逐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3、检测项目的确定参照《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有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项目。
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4、检测机构的确定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5、检测周期的确定公司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每三年至少评价对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必须按职业卫生监督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6、检测规定公司应当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所需检测费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非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为室内工作环境和工作者提供有害物质或因工作条件、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危害的单位。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确保职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公开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结果,接受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要求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纳入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档案,包括监测、检测、评价资料、报告和会议纪要等。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频次和检测方法,并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监测和检测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保证监测和检测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和程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及时处理监测和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五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噪音、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九、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二)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确保规定的实施和执行。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范本1.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旨在规范相关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与义务,提高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下属单位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冶金、化工、建筑、矿山等行业。
3.定义3.1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指对员工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调查的工作。
3.2 职业病危害检测:指对员工在工作环境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定量及定性检测的工作。
3.3 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结果,综合评价员工受到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工作。
4.监测与检测流程4.1 监测计划制定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频次、监测点位、监测内容等。
4.2 监测实施根据监测计划,进行定期监测工作,包括现场测定、空气采样、有害物质检测等。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监测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工作。
4.4 检测结果分析对监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改善措施。
4.5 报告编制每次监测和检测完成后,编制监测报告,详细记录监测和检测过程、结果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5.评价管理5.1 评价指标制定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结果,制定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标,包括职业病发病率、有害物浓度等。
5.2 评价周期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及其风险程度,制定评价周期,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3 评价结果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改善措施和优化管理措施。
5.4 评价报告编制每次评价完成后,编制评价报告,详细记录评价过程、结果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推动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7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7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企业职工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以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监测内容及方法1.监测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中的粉尘、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的浓度、毒性等化学因素;职业病源和致病菌等生物因素;职工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工种等人因因素。
2.监测方法(1)物理因素的监测方法包括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噪声计、振动计等设备进行现场监测。
(2)化学因素的监测方法主要是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气体、粉尘等样品,然后送实验室进行分析。
(3)生物因素的监测方法主要是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微生物样品,并进行培养和鉴定。
(4)人因因素的监测方法包括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二、评价方法及标准1.评价方法对于监测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比对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对实测值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的接触水平、致病毒量等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1)物理因素的评价一般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如GBZ/T189.1-2024《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与评价第1部分:物理因素》进行评价。
(2)化学因素的评价一般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如GBZ/T189.2-2024《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与评价第2部分:有害物质的测定》进行评价。
(3)生物因素的评价一般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如GBZ/T189.3-2024《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与评价第3部分:生物因素的检测》进行评价。
(4)人因因素的评价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的评价标准。
三、管理措施1.改造工作环境和工艺针对监测和评价发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危害因素的产生和存在。
2.采取个体防护措施针对无法彻底消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耳塞、护腕等,以减少职工直接接触危害因素的机会。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文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职工,涉及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所有工种和岗位。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基本要求第三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应当按照以下基本要求进行:(一)立足于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以科学、规范、客观、公正为原则;(二)全面、系统、连续监测和评价,确保数据准确、完整;(三)积极主动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四)依法依规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监测和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五)合理有效利用监测和评价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四条本单位设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组织机构的职责:(一)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具体方案和计划;(二)负责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三)收集、整理和分析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数据;(四)编制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报告,并向上级机构报告;(五)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监测和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六)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四章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第六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程序:(一)确定监测项目和方法;(二)组织监测和采样;(三)实施监测和分析;(四)编制监测报告。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一)定性监测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二)定量监测方法:包括个人监测、环境监测等;(三)生物监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四)其他监测方法:包括便士监测、空气检测等。
第五章监测和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控制措施第八条监测和评价结果必须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和职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做好单位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办公室负责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管理,并做好制度修订和落实监测与评价工作;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所存在的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岗位、监测点进行辨识,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点监测意见,确定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名称、接害岗位检测内容和检测周期;办公室负责制定职业危害日常监测计划,负责监督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奖罚。
第三条单位设专门监测人员,监测人员由各队领工员担任。
第四条监测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现场工作经验,熟悉监测技术和操作流程,并经专门的监测技术培训。
第五条监测人员必须按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治方案的要求,经常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监测。
第六条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口罩、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第七条对作业场所监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的规定。
粉尘、噪音的监测要求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
第八条单位每年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工作。
定期监测工作应根据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监测周期的规定每1年进行一次,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第九条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公示地点为公告栏及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第十条办公室应建立好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指定部门和专人妥善保管。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企业内职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防备和掌控职业病危害,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管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在职员工及相关岗位的管理人员,包含生产车间、办公区域、试验室、仓库等工作区域。
第三条定义1.职业病危害监测: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和监管的活动。
2.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员工可能受到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确定危害程度的活动。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管理第四条职业病危害监测计划1.企业应订立职业病危害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时间、方法和内容。
2.职业病危害监测计划应由企业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并经安全环保部门审批后正式实施。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内容1.防备和掌控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包含但不限于粉尘、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2.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现和掌控潜在危害。
3.对已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环境和防护设施。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监测管理责任1.职能部门负责订立职业病危害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2.生产车间应搭配职能部门进行监测活动,并定时供应相关数据和文档。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数据管理与报告1.职业病危害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和备份,并严格保密。
2.职业病危害监测报告应定时填写完成,并报送职能部门进行汇总和分析。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第八条职业病危害评价计划1.企业应依据职工的工作岗位和实际情况,订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计划。
2.职业病危害评价计划应由企业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并经安全环保部门审批后正式实施。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1.对员工可能接触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
2.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事件进行评价,订立防备掌控措施。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工作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暴露于一些有害因素下,造成工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受损的一种职业性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必须建立有效的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的范例:一、制度目的职业病是高风险行业常见的健康问题,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制定本制度旨在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积极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
三、制度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1.1.工作环境的定期检测与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1.3.编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建立起全面、科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库。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2.1.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
2.2.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
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控制3.1.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确保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安全值范围内。
3.2.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3.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进行定期评估,随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与记录4.1.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台账,保存五年以上。
4.2.定期分析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培训和教育5.1.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相关危害和防护措施,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是企业责任和义务。
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文件和制度。
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的必要性、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完善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
一、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的必要性1.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国民的健康,制定本法。
本法适用于关系职业病防治和有关劳动者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监测、标准和限值、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和推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制,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 可见,职业病危害的检测及评价工作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必备工作。
2.保障职工健康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工作是为了保障职工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从而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健康。
3.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是职业卫生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评价工作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制定1.工作目标和原则(1)工作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促进职业病预防和控制 work 服。
(2)原则①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②充分发挥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机构。
③建立健全的检测和评价技术指标,确保检测和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2.工作程序(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在工作环境中,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检测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
职业病危害检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检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职业健康,降低职业病危害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制定职业病危害检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检测和检测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职业健康监管法规和标准的实施,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权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员工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及检测评价工作。
三、职责与义务1.公司应严格按照相关职业病危害检测技术规范,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确保工作场所环境符合职业卫生规定。
同时,在职业病危害检测过程中,还应严格掌握检测技术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对危害源进行清晰地识别和评价,监测各种工作场所和设施的排放量和污染物种类。
2.为了确保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评价工作的有效进行,公司应当制定详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可信。
此外,还应当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检测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所有检测数据均符合相关规定的检测标准。
3.公司应对检测结果及时收集、处理和归档,将检测数据、检测结果及时汇总整理,并作出合适的分析和评价。
针对检测数据及分析评价,应合理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对职业病危害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治。
4.公司还应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
5.为了保证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的质量和可靠性,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危害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每年对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
四、制度执行1.公司应当根据相关规定,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单位或从业人员,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
2.公司应当对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评估和处理。
针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较高的岗位,应当加强环境监测和人体检测,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检测结果、数据等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进行归档,方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1.目的:为了保护职工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水平,制定本制度。
2.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关方面对职业病危害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单位和个人。
三、职责分工1.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机构:负责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体系,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并提交相关报告和分析结果。
2.用人单位:负责组织和配合监测和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同时,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3.职业病危害暴露工种和个体:负责配合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参与监测和评价活动。
四、监测和评价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通过现场调查和样本采集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2.职业病危害评价:根据监测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范围和危害特点,制定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3.职业病危害暴露监测:对职业病危害暴露工种和个体进行监测,了解暴露水平和频次,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4.职业病危害健康监测:对有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并给予合理的救治和康复。
五、监测和评价方法1.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了解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和工艺流程,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
2.样本采集: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包括空气、水、土壤、粉尘、噪声、辐射等。
3.仪器设备:根据监测和评价需要,采用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分析和检测。
4.数据收集和分析: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相关报告和分析结果。
六、监测和评价结果的应用1.结果发布:将监测和评价的结果及时发布给用人单位和相关方面,提供实际工作和决策依据。
2.决策支持:用人单位根据监测和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为了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科)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职业健康安全部(科)负责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制定检测及评价计划,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定期联系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科)、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
四、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粉尘、噪声、热辐射和电离辐射等危害因素。
五、职业病危害每年进行一次危害因素检测,新建、改建、扩建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
六、检测前的准备,职业健康安全部(科)应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需要提供本单位的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往年检测、评价资料等,并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检测合同。
六、检测结果的报告与公布,职业健康安全部(科)接到检测报告后,应在三日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并将检测报告结果在车间内公布。
七、检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部(科)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车间查找原因,限期治理,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重新检测。
八、公司各单位应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
对跑、冒、滴、漏引起的现场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责成专人处理,及时消除,杜绝事故的发生。
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所属单位应专题报告公司立项进行整改。
九、在公司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的密闭空间、受限空间、粉尘、焊接等作业场所检测时,要按照作业证的要求及时进行分析检测。
如遇生产不正常,公司各单位确定有必要临时增加检测项目,可向职业健康安全部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安排临时检测任务。
十、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部(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
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十一、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按公司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
十二、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