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内容。
七年级学生具备观察与合作学习能力,对眼球的外显结构(白眼球、黑眼珠)有初步认知,对直接观察的内隐结构缺乏认识;抽象分析与建模的思维较弱,需借助直观教具与问题支架;多数有使用相机的经验。
教师可类比相机感光成像原理,促进学生理解眼球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使学生形成“人体通过感觉器官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概念。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近年来呈现逐渐攀升和低龄化趋势,教师可开展“爱眼护眼”课外宣传实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2.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耳等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其具体的结构及视觉和听觉形成并不清楚,同时初一学生朝气蓬勃,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重坐不住,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课中设计了“拼图游戏慧眼识珠”,“专家会诊案例分析”等环节。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去应用。
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知识,设计了简易模型演示,感知体验“近视是如何形成的”,概念生成,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直观,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3.教学目标①观察眼球结构剖面图和眼球结构模型,认识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②基于生活经验,比较猫的瞳孔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变化,归纳瞳孔控制进光量的功能,描述人眼瞳孔对不同光线环境(白天和夜晚、强光和弱光)的适应。
③通过寻找生理盲点的微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④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崇尚并宣传健康的阅读习惯,预防近视;关注角膜移植与捐献的社会问题,认同角膜捐献的积极意义与角膜捐献者的大爱行为。
4.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难点:理解近视的形成过程及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5.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探究分析6.教学过程6.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小明和同伴回家过斑马线时,一辆汽车突然冲他们疾驰而来,小明立刻把同伴拉回人行道,避免了交通意外的发生。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课前准备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
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
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 教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小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4.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归纳总结能力。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3. 尝试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同互联网络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眼球和视觉的了解,培养对生物体奥秘的探究兴趣。
2.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3. 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2.学生知识和技能分析: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难点,有些现象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原理、近视的原因及矫正等,由于初一学生未学过物理学,对这些原理难以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手段,把这抽象的原理直观化,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教学。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不断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加强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部组成的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掌握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教学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形成等知识。
(2)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掌握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
(3)通过模型演示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与人体有关的感知器官,形成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用耳卫生的意识。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的人群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1.通过眼球的模型和视频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组成的功能。
2.凸透镜成像演示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原因。
3. 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学习;模型展示形象直观教学;观看视频激发兴趣教学;知识拓展学习;技能训练学习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眼球和耳结构的模型;凸透镜成像装置;收集有关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和护眼歌的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收集有关眼的保护、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收集有关耳聋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骤变的一系列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想一想,议一议】看图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吃饭情景。
假如是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同学的谈话。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教学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三、教学流程[前准备]学生:白纸、水彩笔、本。
教师:AI、白纸、眼球模型。
教学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并及时利用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策略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认真观看漫画和解说,受语言的感染,产生学习的欲望。
.PPT出示“真情告白”,吐露一位近视眼学生的苦恼与困惑。
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题,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新学习。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使本节一开始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1.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3.通过探究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理解眼球各部分结构在光照和黑暗下的变化;4.树立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1.了解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二)本课难点1.视觉的形成过程,四、教学资源初中生物教学平台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1.整合点分析眼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生活中虽然我们天天都用眼睛观察世界,但它的细化结构是怎样的,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这些内容学生缺乏知识基础,而这又是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或是解剖等观察到的。
2.解决方法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在传授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科学探究的能力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运用数字化教学软件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比展示眼球的结构,将学生手中的模型与大屏幕上的三维软件进行对比融合,使学生准确定位眼球的每一个结构,掌握其功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导学案(含答案)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习目标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点]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4.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眼球⎩⎪⎪⎨⎪⎪⎧眼球壁⎩⎪⎨⎪⎧外层⎩⎨⎧ :透过光线巩膜:保护眼球中层⎩⎨⎧ :调节进入眼球的光亮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遮光形成暗室内层— : 晶状体:有 的作用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的透明胶状物2.【生活链接】(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部分,是________,“黑眼珠”实际上是________,它决定着眼睛的颜色。
(2)根据以下材料,请你填一填。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
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片有感光作用。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________,而视网膜则相当于________,瞳孔相当于________。
视觉的形成过程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________上,形成一个________。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________传给________,人就产生了__________。
2.猫能通过____________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人的瞳孔也是这样。
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下,人的瞳孔会发生变化:光强时,瞳孔________;光弱时,瞳孔________。
3.【思维拓展】(1)眼球的基本结构中,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瞳孔的大小调节是由______________控制的。
《6.1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四篇表格(附同步练习)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2、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3、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教学重点】:人的眼球、耳的基本结构。
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眼球与耳的结构示意图、.眼球耳的模型、相关图片视频学生:预习教材,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体会,就餐时你的各种感觉。
同时思考在这个就餐中,我们主要利用了哪一种器官来收集信息,从而完成美妙的就餐。
交流讨论。
展示一个吃饭的场景,要求同学们认真体会:你有什么感觉?分列来自你身体的那个部位?它们对你完成就餐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对外界环境复杂信息的感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靠哪个?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学生观看眼球,联系自己的眼睛,交流讨论眼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对照教材、模型、挂图、视频等,理解、记忆眼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联系生活,交流讨论展示眼球的模型、挂图,指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引导交流和讨论。
播放眼球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交流讨论设问:你都是怎样看见那些饭菜的?远处一车向你迎面驶来,你是如何看到的你?你的照相机或手机是怎样照出像的?2、视觉的形成过程(1)视觉的形成过程(2)瞳孔的作用和变化过程认真观察,交流讨论,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观察教材提供的猫眼睛瞳孔变化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白天进出黑暗的场所时的感觉),说出瞳孔的功能。
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展示照相机、眼球成像的原理图片和视频。
提出问题:当你进入暗的环境和由暗的环境走出时,你的眼睛瞳孔有什么变化和体会?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提示学生回忆自己在进出黑暗场所的感受,说出瞳孔的功能。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篇1这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作为一个新的尝试,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手段必将走进课堂,如何利用它达到课改的目标,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我想探讨的问题。
6333.人教版初中生物眼睛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案例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本课对教材的处理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章、节、引言中的设问2.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迸发,形成爱眼意识。
5.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法构建“眼与视觉”的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五、教学重点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阅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知识点及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制作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多媒体课件;2.眼球的结构模型;3.能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知能力的小道具;剪贴图。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1新设计本节课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识别和解读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通过蜡烛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以及观看图片和思考问题,理解视觉形成的原理。
运用教师设计的演示教具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概述近视的成因,使学生明确了预防近视背后的科学道理,从而重视并逐步形成用眼卫生的良好习惯。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
说出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仔细观察眼球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拼图游戏,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通过观看实验现象推测视觉形成过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关爱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3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
难点概述近视的成因。
重视并逐步养成用眼卫生的习惯。
4教学过程1【导入】眼和视觉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孩子们,老师最喜欢的一位诗人顾城曾经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是的,眼睛不仅可以寻找光明,还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眼和视觉。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眼球结构的好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活动】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师:让我们先来看看眼睛的结构。
眼睛包括睫毛、上下眼皮、泪腺、眼球等几部分结构,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眼球,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79页,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一(板书眼和视觉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请一位同学来讲讲你的答案。
1、拼图游戏师:看来大家的自学能力很强,想必接下来的这个小游戏对你们也是小菜一碟了。
游戏分三个环节:第一,我能合作,小组合作完成这幅拼图,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拼图,就需要分工,请小组长安排5个人每人贴一块,另一人负责写名称。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授课典案2新版新人教版
鼓膜→听小骨 (放大声波) →耳蜗
阅读教材 P84 内容。
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声波→耳郭 ( 收集声波 )) →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 →耳蜗→听神经→ 听觉中枢
(放大声波)
(形成听觉)
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
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听音乐。 学生分组整理并表 达交流,小组间相互 补充。
[
]
张开,可使
[
]
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 3 )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被
[
]
收集,经 [
]
传到
[
]
,引起其振动,再由三块
[
]
传到内耳, 刺激 [
]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
动沿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3.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
15.中耳炎可能导致传导性耳聋的原因是(
)
A.位听神经损伤 B .听觉中枢损伤
.正常人能够看清或远或近的物体,这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晶状体凸度可调节
C.瞳孔大小可以改变 D .眼球前后径可以变化
17.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帮助部分耳聋患者恢复听力, 耳蜗在听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 )
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
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
[ 归纳提升 ]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1.耳的结构
基本结构
功能
外耳
耳郭 外耳道
收集声波 传递声波
鼓膜
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对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细胞、组织、器官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人体感官器官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感官器官的相互作用与协调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感官器官的构造和功能,理解人体如何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器官感知外界环境。
2.使学生了解感官器官在感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协调,例如视觉与听觉的融合、嗅觉与味觉的关联等。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在夜晚看东西不清楚、为什么远处的声音听起来较小等。
4.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感官器官的构造与功能,以及它们在感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协调。
2.难点:理解感官器官在感知复杂信息时的综合协调作用,以及感官错觉的产生原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人体感官器官的构造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科学解释 2、能力目标:练习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眼球模型、ppt 课件等。
2.学生准备:查找了解照相机构造及成像原理、每桌带一支手电筒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引入新课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展示:书88页图片引导思考:(1)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2)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小结: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引入新课: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观看图片学生思考、阐述创设宽松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讲授新课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构造 2、视觉的形成 1、谜语引出眼睛讲: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2、展示视频:我们用眼认识世界板书:一、眼和视觉 3、质疑: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引导:人的眼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结构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要了解视觉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知道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板书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引出:书89页“观察与思考” 1、请大家翻到书本89页,同学们分成各个小组,利用课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讨论书中的三道问题。
巡视指导。
5、展示:讨论(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讲析 6、展示眼球结构图片并利用眼球模型讲析眼球各个结构及其功能训练: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练习说出眼球各个结构。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6章 第1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基础训练
提升训练
趣味拓展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 及预防的措施。
4.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 量的技能。
[探究问题 1]说一说引起近视的不良习惯和预防近视的良好习惯。
答案:引起近视的不良习惯: 1.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2.躺着看书;3.走路看书。 预防近视的好习惯: 1.读写姿势要正确;2.看书、看电视等 1 小时后要休息一 会,要远眺几分钟; 3.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2. 如 图 为 眼 球 结 构 示 意 图 , 据 图 分 析 , 下 列 说 法 错.误.的 是
(C )
A.1 为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光 B.2 为晶状体,曲度过大,可能会形成近视眼 C.3 是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神经冲 动,从而形成了视觉 D.4 是视神经,将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10.人体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C )
A.鼓膜
B.耳蜗
C.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D.听觉神经
一、选择题
11.夏日晴天中午,某同学走进电影院,刚走进电影院时和
寻找最远座位时,眼球中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A )
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探究问题 2]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怎样 预防?
【教育学习文章】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教学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三、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学生:白纸、水彩笔、课本。
教师:cAI、白纸、眼球模型。
教学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并及时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策略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认真观看漫画和解说,受语言的感染,产生学习的欲望。
.PPT出示“真情告白”,吐露一位近视眼学生的苦恼与困惑。
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新课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近视和耳聋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和用耳习惯。
2.增强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培养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人体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和耳聋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难点:1.眼球和耳的精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
2.视觉和听觉形成的复杂机制。
3.近视和耳聋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包含丰富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自然风光视频。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们是如何感知这些美丽和声音的?”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分享自己对视觉和听觉的初步理解。
教学意图:•通过生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感觉器官的兴趣。
2. 探索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活动:•展示眼球和耳的解剖模型或图片。
•提问:“谁能描述一下眼球和耳的结构?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分组观察模型或图片,记录并报告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讨论眼球和耳的结构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东辽县足民中学李春宝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于是,我在设置课堂教学时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竞赛机制,根据情景编故事和分析多媒体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求知,汲取知识。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视觉"探究和“听觉"探究两部分。
现将“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眼与视觉、走进生活、近视及预防、课外拓展、我的收获六个版块。
“听觉”作为第二课时内容讲授,分情景导入、耳与听觉、课外拓展、其他感官、我的收获五个版块.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耳等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竞赛机制,根据情景编故事和分析多媒体资料的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三维动画及配音,这样可以清晰直观的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传递等信息表达清楚,易于学生掌握,对近视的成因制作模拟动画的应用,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直观,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近视眼的成因和耳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能力目标观察比较分析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相似的点,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及参与竞争的技能.(三)、情感目标爱眼护耳、关爱他人。
重点:眼与视觉、眼球的结构是理解视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耳的结构是理解听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听觉的形成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难点: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部组成的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掌握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教学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形成等知识。
(2)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掌握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
(3)通过模型演示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与人体有关的感知器官,形成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用耳卫生的意识。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的人群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1.通过眼球的模型和视频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组成的功能。
2.凸透镜成像演示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原因。
3. 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学习;模型展示形象直观教学;观看视频激发兴趣教学;知识拓展学习;技能训练学习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眼球和耳结构的模型;凸透镜成像装置;收集有关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和护眼歌的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收集有关眼的保护、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收集有关耳聋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骤变的一系列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想一想,议一议】看图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吃饭情景。
假如是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同学的谈话。
你能说出上述五种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吗?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有什么意义?组织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结论:这五种感觉分别来自眼、鼻、舌、皮肤和耳。
这些感觉能使我们品尝到饭菜的色、香、味,享受用餐过程,并使我们全面、准确地感知吃饭时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有关眼和视觉的知识。
(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教师讲述:视觉让你发现从远处疾驶而来的汽车,从而及早避让;视觉让你能够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
那么,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来看看眼球的结构。
学生回答:眼球的结构: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
组织学生回答眼球各个部分的功能。
观看视频:《眼球的结构》,进一步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想一想】1.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2.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师出示眼球模型,由学生来解说。
教师强调: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
虹膜内所含色素的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2.视觉的形成教师讲述:假如一只黄蜂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播放视频:《视觉的形成》师生共同总结: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
教师讲述:刚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觉到外面太亮了,不由得眯起双眼。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展示图片: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明亮环境中瞳孔缩小,黑暗环境中瞳孔扩大。
【试一试】设计不同环境中瞳孔变化实验观察自己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大小,也可以同学间相互观察。
观察后,请对观察结果作出解释。
2个同学一组,其中一个戴上眼罩,然后走到光线明亮处或者黑暗处,体验视觉的变化。
【知识拓展】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角膜移植就是将患病的眼角膜组织切除,换上清澈透明、具有正常功能的眼角膜的手术,是眼科中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
角膜移植所用的供体角膜来自于他人捐献。
一般6~60岁健康者是合适的角膜供体。
若捐献的角膜有过手术史,或患有青光眼或患有眼部肿瘤者,则不适合。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眼库,正在使更多的角膜盲患者得到角膜移植的机会。
上海的眼库设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眼库的中心任务是采集、保存、研究角膜材料及其他眼组织,为角膜移植手术等及时、合理地提供角膜材料,以满足广大盲人患者的需求。
2010年,科学家已经能用患者本人的组织培养出类似角膜的胶状物体。
将这个胶状物体植入患者眼部后,它能与眼球的其他部分融合并起到角膜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二)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教师讲述:你的眼睛近视吗?近视会给人带来许多不便,也会影响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影响学习和生活。
那么,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观察分析佩戴近视镜前后,眼球的成像情况各有什么特点?视频观看:《近视的形成》展示图片:近视眼佩戴眼镜前后眼球的成像情况对比师生总结: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大,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
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小资料】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镜片。
根据镜面中央和边缘的厚薄不同,一般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的中央比边缘厚,对光有会聚作用,如远视眼镜的镜片。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近视眼镜的镜片。
2.近视的预防教师讲述:中小学生连续看书、看电视、玩游戏机和操作电脑的时间越长,眼与书本、电视、电脑屏幕的距离越近,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什么是“三要”呢?(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
(3)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什么是“四不要”呢?(1)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2)不要躺卧看书。
(3)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4)不要走路看书。
【知识拓展】护眼歌教师讲述:为了更好的保护眼睛,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保护眼睛的歌曲。
我的眼睛是件宝,生活学习离不了。
看书写字三个一,一寸一拳一尺远。
坐车走路不看书,阳光底下书不看。
连续用眼需休息,消除疲劳眼保操。
手不揉眼讲卫生,保护眼睛我牢记。
(三)耳和听觉教师讲述: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
【资料分析】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听觉的图片,观察并讨论下列问题。
(1)假如人失去听觉,图中这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2)请列举几个说明耳和听觉重要性的其他实例。
结论:1.人若失去听觉,就听不到汽车鸣笛,无法迅速避让,易发生危险;听不到电话铃声,无法接听电话;听不到同学的讨论,很难积极参与交流;听不到音乐,不能按节拍做广播操,使动作整齐划一。
播放视频:《耳的结构》师生总结:1.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部分功能。
2.听觉的形成教师讲述:你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播放视频:《听觉的形成》师生共同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试一试】把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回放给自己听,对比一下平时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否相同?为什么?结论:不同,在听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录音时,会觉得那声音不像是自己的;但是别人听起来,能确认这就是你的声音。
这是因为我们说话时,所发出的声波有一部分通过头骨直接传递到耳,所以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混合的,跟完全通过空气传播而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学生活动】引起耳聋的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噪声?对人有哪些危害?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噪声与耳聋》学生回答: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
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甚至会因此失去听觉。
教师讲述:想一想,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组织学生讨论,耳聋的原因。
结论:(1)传导性耳聋:外耳道堵塞、鼓膜瘢痕化和听小骨运动障碍。
(2)感音性耳聋:耳蜗或听觉神经受损。
(3)中枢性耳聋:听觉神经和大脑皮层病变。
【知识拓展】什么是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
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耳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3.保护耳和听觉教师讲述:保护好耳和听觉,除减少和消除噪音外,还应当注意什么?(1)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4)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四、其他感觉器官教师讲述: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等感觉器官。
展示各个感觉器官的图片,分析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有关知识。
1.嗅觉: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
2.味觉: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咸。
3.触觉: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小资料】用你的手就能准确地触摸出盒子里的物品,这时主要依靠的就是手指皮肤的触觉。
盲人就是靠触觉来“阅读”的。
组织学生行动起来,体验一下触觉的作用。
【技能训练】观察和测量观察图中的两个红色线段,你认为它们的长度一样吗?用尺子量一下它们的长度,结果与你的观察一致吗?跟同学讨论一下观察与测量的区别,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用工具进行测量是必要的。
学生回答:人的感觉有时会产生错觉,不见得总是正确的。
所以测量方法的使用是必要的。
三、总结收获由同学们来总结,看看我们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同时可以利用课件辅助总结。
四、课堂检验1.眼球内对光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C )A.晶状体、视网膜 B.角膜、晶状体C.晶状体、玻璃体 D.瞳孔、晶状体2.人在注视由远而近的物体时,眼球内的主要变化是( D )A.视神经不断把冲动传向大脑皮层B.瞳孔逐渐扩大C.不断移动黄斑的位置,使物象落在黄斑上D.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增大3.组成中耳的结构是( C )A.耳廓和外耳道 B.前庭、耳蜗、半规管C.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D.耳廓和耳蜗4.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C )A.镜头、光圈和胶卷 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 D.镜头、胶卷和光圈【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2.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二、近视及其预防近视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三、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四、其他感觉器官1.嗅觉2.味觉3.触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体结构,学生兴趣比较浓厚,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