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和影响策略共55页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七节 社会影响(1)
性别、智力等,但未发现 这些因素与从众之间有明 确的、确定性的关系
真题分享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单选)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有效的
真题分享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单选)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众毕竟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如 果凡事从众,缺乏独立思考,那么也会使自己失去主 动性和缺乏个性。正确的做法是从众但不盲从,考虑 社会规范,但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从众的类型
外在行为和内心都与群体保 持一致——面和心也和
内心与群体一致; 外在行为与群体不一致
——心和面不和
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 内心怀疑群体判断
真题分享
3.社会懈怠的主要原因包括( )。(多选) A.模仿 B.竞争意识增加 C.被评价的焦虑减弱 D.责任意识降低
答案:CD
真题分享
4.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单选) A.社会比较 B.社会懈怠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真题分享
4.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单选) A.社会比较 B.社会懈怠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真题分享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多选) A.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 B.如果情境很明确,那么从众行为会增加 C.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愈高,成员越容易从众 D.群体规模与其成员的从众概率呈线性关系
答案:AC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
社会促进
(社会助长)
2.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 )。(多选) A.寻求行为参照 B.群体凝聚力 C.遗传素质 D.对偏离的恐惧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科学,它深入探讨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对社会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理论应用已经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力理论及其应用社会影响力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变化和社会互动的规律。
例如,著名的康福曼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集体行动中的从众效应,即个体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形成了集体行动的合一性。
在实际生活中,这一理论已经应用到广告营销和舆论引导等领域,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影响群体行为。
二、群体动力学对社会的影响群体动力学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变化和社会力量对群体的影响。
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强烈影响,个体在权威人物的指导下,容易改变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个体在组织内的行为以及政治社会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群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决策、团队管理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群体力量。
三、认知偏差及其对决策的影响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描述了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的思维偏差和错误判断。
在社会决策和政策制定中,认知偏差的影响不可忽视。
例如,群体性思维偏差使得个体在集体决策中往往忽视不同意见,导致决策过于一致,缺乏多样性。
因此,了解认知偏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于改善决策质量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四、群体间的社会关系与合作社会网络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关注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及这些联系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通过社会网络的构建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群体间的社会关系和合作机制。
例如,小世界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网中“六度分隔”的现象,这对于社交媒体平台和社会组织架构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
➢ 优势反应强化说 ➢ 评价恐惧 ➢ 分心冲突
第七章 社会影响
优势反应强化说(查荣克)
① 所谓“优势反应”,指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 当熟练、不假思索即可作出的习惯行为与动 作。
② 他人在场而产生的竞赛动机与被评价动机会 提高个体的活动动机。
③ 如果是“优势反应”的行为,则个体动机的 提高会提高活动绩效,产生“社会促进”。
第七章 社会影响
(四)从众的原因
1、寻求行为的参照 2、群体凝聚力 3、对偏离的恐惧
第七章 社会影响
(五)从众的类型
1、真从众:内心和行为都从众。 2、权宜从众:行为从众,内心怀疑。 3、反从众:内心从众,行为不从众。
第七章 社会影响
(六)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因素 2.个人因素 3.情景因素
个人
刺激
群体
第七章 社会影响
1、群 体 因 素
① 群体规模:在一定规模之内,从众与人数呈正 相关。超过规模,呈负相关。
② 群体一致性、群体凝聚力:群体一致性、凝聚 力越高,从众越强
第七章 社会影响
2、个人人格因素
个体自我评价越高,自信心越强,从众越低。
第七章 社会影响
3、情景因素
情景的线索越模糊,越能增加从众。
A. 影响他人顺从的因素
➢ 引发他人积极的情绪 ➢ 强调顺从行为的互惠性 ➢ 提供一个合理原因
B. 增加顺从的技巧
➢脚在门槛内技巧:从小请求到大请求。
➢门前技巧:先提出很大的要求,被拒绝后再 减低要求。
➢折扣技巧: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内 在的理由。
➢滚雪球:先让对方看到答应后的好处,等到 答应后再放出后面的附加代价。
第七章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共57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 略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社会心理学 7社会影响
单选:1.“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A、社会比较 B、社会惰化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单选:2.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
A.往往通过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进行 B.自尊水平高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C.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 D.总体上女人比男人容易接受暗 多选:3.关于从众,正确的说法包括( ) A个体在高凝聚力的群体中容易从众 B女性比男性容易从众 C个体自尊水平高的人不容易从众 D依赖性强的人容易从众
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一、模仿(最早研究的是塔尔德)
• 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
• 特点:非控制性的;相似性。 • 模仿的意义: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 模仿的发展:无意到有意;游戏到实际;外部到内部。 • 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几何级数;先内后外 二、暗示 • 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 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 式去活动影响 • 暗示的因素—暗示者、被暗示者、情境 三、社会感染 • 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 特点:1、双向性;2、爆发性;3、接受的迅速性。 • 分类:1、个体间感染;2、大众传媒的感染;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一、社会促进
定义:亦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 他人在场而 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反之是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类型:1、结伴效应;2、观众效应。 二、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动机水平与 绩效的关系。(竞争动机、他人的评价)
三、社会惰化:
亦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 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课件
三、社会感染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 情绪的传递过程。 特点:双向性、爆发性、迅速性 分类
个体间的感染 大众传媒的感染 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第七节 习题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A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有效的
2、社会促进的效应包括( )。 AC (A)观众效应 (B)从众效应 (C)结伴效应 (D)旁观者效应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定义: – 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 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 常见的包括: • 从众 • 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 • 模仿、暗示、社会感染
第一单元 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
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 数人保持一致的形象,俗称“随大流”。 群体压力可以真实存在,也可以是想
3、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
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
会促进中的( )。A源自(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模仿律 (Tarde)
下降律:下层向上层模仿 几何级数律:迅速蔓延(时尚、谣言) 先内后外律:先模仿群体内的
二、暗示
暗示往往采用较间接的方式进行
影响暗示的因素
暗示者的社会地位、权力等:权威、领导 被暗示者的个性特征:缺乏独立性、年龄
较小、女性可能更容易受暗示。 被暗示者所处的情境:困难时容易受暗示
个体人格因素
个体的自我评价越高,越不容易从众 个体的自信心
情境明确性:
情境越明确,越不容易从众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惰化的概念 社会促进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掌 握 层 次
社会之人 相互交换 互相影响 促进懈怠 你我共有
第七章
第六章 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
社会交换 社会影响 从众 团体影响
理 论 分 析
交 换 规 律
实 践 应 用
定 义 与 来 源
社 会 影 响 的 差 异
定 义 概 述
顺 从 与 服 从
社 会 影 响 原 则
社 会 促 进
要性、 要性、他人的接近性
1、从众分析与影响从众的因素
(1)定义:在一种压力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定义:在一种压力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团队规范,但规范过大则无效。 团队规范,但规范过大则无效。 过大则无效 产生原因: 情景不明确时。 产生原因: 情景不明确时。 线段试验 (2)影响从众的因素 团队规模3 团队规模3~4人; 情景因素:凝聚力; 情景因素:凝聚力; 社会支持降低。 社会支持降低。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对抗 内在自我意识 保持自身独特性需求 个人控制愿望。 个人控制愿望。
2. 交换规律
重点
3. 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的交换规则 实践应用:
3、实践应用:在不同情况下的交换 、实践应用:
内容概要
( 1 ) 囚犯两难情景:合作是最佳选择, 但必须以信 囚犯两难情景: 合作 是最佳选择, 但必须以信 是最佳选择 为前提。 任为前提。 疑犯A 疑犯A 不认罪 X 二人各判 一年 15年 A 判15年 B 释放 认罪 Y A 释放 B 判15年 15年 二人各判 十年
(1)自我概念(独立与依赖) 自我概念(独立与依赖) 社会关系(自由与团结) (2)社会关系(自由与团结) 社会认同(个人特质与他人背景) (3)社会认同(个人特质与他人背景) 孩子养育(独立、思考、选择与理解、 (4)孩子养育(独立、思考、选择与理解、合作受 指导) 指导) 人际沟通(直接与间接、情感外露与内隐、 (5)人际沟通(直接与间接、情感外露与内隐、自 信与谦虚) 信与谦虚)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PPT文档共57页
END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 略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社会心理与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与社会影响过去几十年来,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影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于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被他人影响的,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社会心理学在广告行业的应用。
广告是社会影响最直接的例子之一。
广告商精心设计广告内容和形式,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购买决策容易受到广告中的情感诱导和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在广告中使用积极情感的语言和形象能够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喜好程度。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了社交媒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交流、获取信息和展示自己的生活。
然而,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社交媒体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一个点赞或评论可以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自尊心和情绪。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流也会影响人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行为。
这一现象被称为“环境分级”,即个体被困在一个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泡泡中,导致对不同观点的封闭和偏见。
社会心理学还涉及个体和群体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
例如,一个人在一个守法的群体中更有可能遵守交通规则。
同时,群体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群体的行为和态度对个体来说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研究表明,当个体的朋友圈中有更多的素食者时,个体更有可能转向素食主义。
这种社会影响在加强群体凝聚力、推动社会变革和推动人类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和从众心理的存在。
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人们在权威压力下可能表现出的残酷行为。
在这个实验中,被分配为狱警的参与者对被称为囚犯的同伴施加了严重的惩罚,而实验本身并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指示。
这个实验引发了对个体如何在权威压力下做出不道德行为的深入思考。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科学研究来探究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如何被影响和塑造的。
社会影响是指他人、群体和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社会影响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深入探索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概念和现象。
一、攀比心理与群体效应人们常常会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成就和地位,这被称为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在社会交往和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地位落后于周围的人时,他会感受到相对的贫困和不满足。
这种心理状态会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然而,当许多人都受到攀比心理的驱使时,就会出现群体效应。
群体效应是指当许多人都在追逐同一个目标时,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
例如,抢购季节销售时,人们可能会感到自己需要抢先购买,以避免错失机会,即使他们并不真正需要那些产品。
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周围人的行为和社会媒体上的热情评论的影响。
因此,了解攀比心理和群体效应对于理解社会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二、权威与从众心理人们天生对权威人士和专家有一种崇拜和服从的倾向,这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他人的观点和行为的影响,以确保自己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接纳。
从众心理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如购物、时尚、政治等。
人们通常会通过模仿权威人士和从事与他们一致的行为来获得他人的认同。
权威人士和专家的影响力来自于他们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普通人也能成为权威人士,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并赢得了一大批粉丝和追随者。
然而,权威人士和专家的影响力也是双刃剑。
有些人可能会被错误的信息和偏见所误导,因为他们盲目地追随权威。
因此,在面对权威和从众心理时,我们应该保持批判思维并寻求多元化的观点。
三、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之间有时存在不一致。
这种差异被称为前后一致性原则的违背,即个体的行为与其先前表达的态度不一致。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七节社会影响【VIP专享】
第七节社会影响第一单元从众一、从众的定义社会影响: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行为的特点如下:(一)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选择,选择从众;也可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行动。
(三)从众行为虽然有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是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自愿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二、从众的功能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价值与行为方式。
只有这样,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交往才有可能。
(1)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
(2)从众还具有让个体适应社会的功能。
三、从众的类型(一)真从众(二)权宜从众个体的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判断,相信真理在自己这边。
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附和群体的要求。
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从众形式。
由于外在行为与内在的判断不一致,个体会出现认知失调,体验焦虑等情绪。
(三)反从众个体的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群体的主流不一致,比如群情激奋时,作为领导也受感染,想法和感受与员工一致,但为了防止事态失控,领导在行为上的表现却很理智和冷静。
四、从众行为的原因(一)寻求行为参照在许多情境中,个体由于缺乏知识或其它原因(如不熟悉情况等)而必须从其它的途径获得自己行为合适性的信息。
按照社会比较理论的说法,在情境不确定时,其它人的行为最有参照价值。
个体从众,选择与多数人的行为一致,自然是找到了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
(二)对偏离的恐惧偏离群体的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乃至制裁。
任何群体均有维持一致性的倾向及对偏离的惩罚机制。
对那些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接纳、喜欢和优待,而对偏离者则偏向厌恶、拒绝和制裁。
社会心理学群体影响PPT学习教案
第38页/共56页
自我觉察是去个体化的对立面。自我觉察的人,以站在镜子或者 摄像机面前的人为例,会表现得更加自控,这时他们的行为也能 够清晰地反映他们的态度。
自我觉察的人也不太可能做出欺骗行为。那些一直坚信自己是独 立而与众不同的人也不太可能做出欺骗行为。
第18页/共56页
评价估计
实验:长跑者会在途中遇到一位坐在草地上的女士。 如果女士是面对着他们的,那么与她背对着他们相 比,长跑者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为什么与稍微优秀一点的人一起共事时,人们的表现更好; 为什么一个高层领导小组的唤起会在普通员工加入时降低; 为什么那些最担心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的人往往最容易受到
第33页/共56页
身体匿名性
在戈尔登的《蝇王》中,那些本来善良的男孩在脸上涂抹颜料之 后变成了恶魔。
Zimbardo让学生把自己包起来,然后电击别人,发现电击时间增 加了一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执行死刑的刽子手都蒙面
第34页/共56页
互联网提供了类似的匿名性。人们一边谴责巴格达暴徒的掠夺行 为,一方面利用网上的共享软件制作盗版光盘。
他人在场的影响; 为什么当在场者是密切注意人们行动的陌生人时,社会助长
效应最大。
第19页/共56页
分心
当考虑共事者在做什么或者观众会怎么反应的时候,我们已经分 心了。这汇总注意他人和注意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认知负荷过 重,于是引起了唤起。
第20页/共56页
纯粹在场
即使没有评价顾忌或没有分心,他人的纯粹在场也会引起一定程 度的唤起
实验:像扔石头、小组合唱这样的活动可能会成为其他更放肆行 为的前奏;冲动性的集体行为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
从众(conformity)
• 影响从众的因素——情境因素
– 群队的规模 – 群队的凝聚力,或者群体的一致性 – 群队的社会支持
从众(conformity)
• 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人因素
– 自我:内在自我与公众自我 – 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自我同一性 – 自我卷入(self involvement)水平 – 个人的控制愿望:心理抗拒理论(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实验
• 从一开始,学生(主试同伙)就出错,学生被试 会逐渐增加电击量。 • 教师(被试)看不到学生(主试同伙),但可以 听到他的声音。 • 学生的反应被录在磁带上,保持标准化。
– – – – 75伏——嘟囔和呻吟 150伏——要求退出实验 180伏——叫喊痛不可忍 300伏——拒绝再做任何回答(不回答也视为错答,继 续实施电击)
• 服从的原因
– 合法权力 – 责任转移
• 影响服从的因素
– 他人的支持 – 行为后果的反馈 – 个性因素
2 社会影响
•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 指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社 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包括:
• 人际影响 • 群体影响 • 大社会的文化影响
– 从众、顺从、服从、独立
–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 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 时偏少的现象。
问题:
• 在场他人如何影响个体在某一任务上的成 绩?
– 其他人在场会以多种方式影响我们的行为; – 社会促进; – 我们可以预测,当人们和他人一起完成某一任 务时,比自己单独一个人工作,确实可以做得 更好。
社会心理学第七节社会影响
18
研究者试图了解,在这种情境中被试独自一人时的 反应同还有其他人在场时是否有差别。
被试单独一人时,70% 的人会试图以不同方式
提供帮助;
两个被试在场时,出现其中一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比
例为 40%;
)现
• 39、“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一种社会( )现 象。 (A)助长 (B)逍遥 (C)强化 (D)抑制
• 34 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这是 塔尔德所称的( )。
• (A)上升律
(B)先内后外律
• (C)下降律
(D)先外后内律
• 31 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 • (A)往往通过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进行 • (B)自尊水平高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 (C)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 • (D)总体上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28
(二)暗示的分类
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暗示和反暗示
“买一送一,送完为止” “漂亮的女士都喜欢X牌护肤霜” “牙病不可忽视,X牌牙膏帮您保护牙齿。” “抽烟有害,请勿抽烟,其中包括××牌香烟。”
29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暗示者: 权利、威望、社会地位 人格魅力等影响力
1、我经常试图描述自己。
01234
2、我关心自己做事的方式。
01234
3、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什么人不太清楚。0 1 2 3 4
4、我经常反省自己。
01234
5、我关心自己的表现方式。
01234
6、我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01234
7、我从不检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