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麻江县特色蓝莓产业竞争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背景
蓝莓(Blueberry)学名为越桔,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王敏.浆果之王蓝莓的发展前景 [J] .科技潮,2010(7):60-61]]近年,世界蓝莓的消费量在逐年增加,世界蓝莓市场上巨大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为世界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上升空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以引进优质蓝莓品种进行培育试栽,经过20多年的技术研究,我国在蓝莓育种、栽培、采收、生产、加工等技术性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进而,开始选择性的规模化推广蓝莓种植[[[2]麻双双.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竞争力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13.4-5]]。
蓝莓产品加工业作为麻江县重要且具有优势的发展产业之一,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麻江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成为蓝莓生长的有利条件,使得麻江县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首个以蓝莓规模化种植并且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麻江县蓝莓产业的崛起,引起贵州省政府、黔东南政府层面上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给予多方面的技术指导。[[[3]罗勇.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的做法及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3(5):22-24.]]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不够、资金短缺、品牌创建滞后、企业带动性不强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麻江县蓝莓产业的发展。通过制约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方法,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有效的对策及建议。以此推进麻江县蓝莓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以产业竞争力理论和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建立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蓝莓产业竞争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因素,指出更好的建议,优化麻江县蓝莓产业结构,提高蓝莓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
二、研究目的
本文在论述国内外蓝莓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查收集与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料,了解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出发点,通过比较大兴安岭、吉林省长白区、加拿大蓝莓产业发展经验,找出麻江县蓝莓产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提出对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及建议,以此促进麻江县蓝莓产业经济发展。
(一)构建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麻江县蓝莓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构建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在了解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基本情况上,结合构建的

蓝莓评价指标体系和收集的资料,分析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为麻江县蓝莓产业寻找有力的发展条件。
(三)探寻提升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提出提升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麻江县蓝莓产业的经济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
1、国外关于竞争力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率先开始了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8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等地区盛行,使得各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相对弱化,美国在竞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4] 胡海.麻江县蓝莓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贵州民族大学).2017.5-6]]。20世纪90年代,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创制出“八大要素论”,被一直沿用至今以外,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1985年发表的书籍《竞争优势》中,广为传播的五力模型被引为产业经济中竞争力分析的经典[[[5] 李欣.中日韩自贸区筹建背景下三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56-59]]。波特依据十个国家、近百种产业的发展历史,以一种归类方法,构建出国际间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分析的“钻石模型”。钻石模型被视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经典模型,但也有不少学者批评钻石模型对于落后的小国家,在技术、市场、资本缺乏的情况下无法创造出本国的产业竞争优势。韩国学者乔东逊在1994年,以韩国经济发展为例,提出“九要素模型”,更好地解释了韩国经济发展的事实情况[[[6] 王晓莹.我国轮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工业大学):2010.6-7]]。加拿大学者TimPadmore和HenrevGibson在对区域之间产业竞争力多年丰富研究的基础上,对钻石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GEM模型[[[7] 刘友金.产业集群竞争力量化模型研究——GEM 模型解析与 GEMN 模型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7(9):104-110,114.]]。该模型主要以企业集群为前提,并主要围绕本地企业集群进行资料收集。加拿大学者对钻石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分析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由此,后来学者在波特“钻石模型”开创性理论的背景下,不断地深化、丰富了国家竞争力理论。
2、国外关于蓝莓产业的研究
蓝莓的栽种推广源于美国,有百年之久的历史,国外有关蓝莓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是蓝莓产业发展和生产两个方面。汤普森指出北美地区依然是蓝莓的主要产区,该地区的蓝莓产量、种植面积和需求量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位置,有将近60%的鲜果用于鲜食,蓝莓鲜果供需缺口很大,并一直持续[[[8] G D Thompson,J Kidwell[J].Ame

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80(2):277-278.]]。H.J.Meyer、N.Prinsloo对南非的蓝莓生产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南非利用地区间雨热气候条件不均匀分布的资源,将生产的蓝莓大多数出口澳大利亚、南美和地中海国家[[[9] H.J.Meyer,N.prinsloo.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of Blueberry Production in South Africa[J].Small
Fruits Review, 2003,2(3):3-21.]]。BanadosM.P.分别指出了世界蓝莓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北欧、智利及亚洲等已成为蓝莓新的主产区,尤其是中国,未来将会成为蓝莓的主要生产国[[[10] Banados M.P.blueberry production in sou america[J].Acta Horticulturae,2006,15:165-172.]]。由此可看到,国外在蓝莓产业竞争力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对较少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竞争力的研究
国内对竞争力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而言,是比较落后的。1991年狄昂照等承担了当年“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国家课题,于1992年发表了《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书籍,该项科研成果成功开启了我国国际竞争力及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开端[[[11] 刘小铁.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6):78-82.]]。1997年社科院金碚博士完成其承担的社科院招标课题“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出版了《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一书,进一步填补了我国在产业竞争力研究上的空缺。温世豪以现代竞争理论著出《产业竞争论》一书,对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创新、产业规模、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12] 胡昊.中国产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7.11-12]]。李安以长江三角洲为区域范围进行产业竞争力研究,开始了跨行政地区的区域竞争力研究[[[13] 侯胜朋.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西北地区产业竞争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3-85.]]。张艳从产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及其国内外理论模型,分析两个方面对学术界有关产业竞争力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14] 张艳.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及其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15-16.]。
2、国内关于蓝莓产业的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关于蓝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育种、栽种、防虫、防灾等技术层面上,对蓝莓产业状况、产业生产区域布局、市场的营销策略等相关研究在近十年来才有所突增,在关于蓝莓产业竞争力研究方面,近五年来,在相关经济类文献中才有少些的文章发表。主要研究几个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外蓝莓栽种生产技术以及蓝莓产品营养方面的研究。吴林总结了波兰主产区的自然条件、主要栽培、育种等问题,并简单的论述了波

兰蓝莓销售情况,他认为波兰依托各大城市的地方市场,以平均售价40元/kg卖出,还有少部分的蓝莓出售给德国和英国[[[15] 吴林.波兰的越橘产业[J].世界农业,2002(11):32-33.]]。李凌在阐述了蓝莓在北美、欧洲、日本的栽培区域分布的同时,认为亚热带可以尝试性地引进相应的蓝莓品种进行种植[[[16] 李凌.越橘在世界范围内的栽培发展趋势[J].西南园艺,2002(2):3-4.]]。而孙贵宝认为日本蓝莓市场品种较多,价格也相对较高,冷冻果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因此日本的进口量居高不下[[[17 孙贵宝.浅谈欧美及日本等国蓝莓栽培的立地条件[J].北方园艺,2006(4):103-105.]]。
二是在蓝莓产业现状和市场营销策略方面的研究。李亚东等学者将我国蓝莓市场进行了区域划分,分别为长白山产区、辽东半岛产区、胶东半岛产区、长江中下游流域产区和云贵高原产区,并推荐了适宜种植的品种。聂飞等人认为我国蓝莓产业需要进一步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尽快建立育种和繁育基地以弥补供需缺口,并使研究领域扩展到销售及流通环节,这将加速蓝莓的发展。李丽敏却认为中国蓝莓产业发展存在对产品开发认识不足、生产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应积极采取对蓝莓产业布局、生产组织模式调整、产业开发、加大营销等策略[[[18] 李丽敏,吴林.中国蓝莓产业政策分析[J].学术交流,2011(8):108-111.]]。吕春霞在中国蓝莓产业需对引种和选种、栽培和贮藏等方面开创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措施[[[19] 吕春霞.论蓝莓产业的发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3):115-117.]]。罗勇认为麻江县以科技、科研、成果推广、规模化种植等措施加大了麻江县蓝莓产业的发展力度,并且阐述了麻江县产业在种植管理、土地流转、产品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解决了当前麻江蓝莓产业存在的问题[[[20] 罗勇,聂飞,廖尤江.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2(12):1342-1343.]]。鲁周等认为黔东南州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蓝莓产业,在种植、加工、营销上的具体实施方案将有助于其产业的发展[[[21] 鲁周,杨雪莲等.黔东南州蓝莓产业发展及其展望[J].绿色科技,2014(6):122-124.]]。
三是关于蓝莓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李丽敏从蓝莓产业现状、蓝莓产业栽培业发展、蓝莓产品加工业、蓝莓市场供需等视角讲述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研究及中国蓝莓产业竞争力的高速持续向上的趋势[[[22] 李丽敏.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农业大学):2011.84-88]]。麻双双以大兴安岭蓝莓产业竞争力为研究点,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因素,运用

实证的分析方法与其他省区进行比较,得出实证结果,以此来寻求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的后续发展,开创有效的“经济增长动力”[[[23] 麻双双.大兴安岭蓝莓林区蓝莓产业竞争力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13.27-42]]。
第二部分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蓝莓产业
产业是以社会分工协作为基础,在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上从事具有某种相同特征并产生可替代性的企业或单位以及相关活动的集合[[[24] 简新华,李雪.新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早期西方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概念的定义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后来的研究者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研究,认为产业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集合概念。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蓝莓产业是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蓝莓产业包括以育种为核心的种苗培育,生产、栽培,浆果采摘,鲜果销售,以蓝莓为原料的深加工食品。产品种类涵盖的面十分广泛,冷冻鲜果类、乳制品加工类、果酒类、饮料加工类、以及糖果类和保健品类等)。蓝莓的生产链较长、蓝莓衍生品种类丰富、其范围涉及面大。属于复合性产业。依照对蓝莓的利用方向不同可以分为:蓝莓种植业、蓝莓采运业、蓝莓加工业、及运用蓝莓进行环境绿化业、蓝莓产品物流业。同时蓝莓产业还是一个产业链较长、产品品种较多、涵盖范围较广的复合型产业。中国蓝莓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布局雏形显现,但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多,市场增长迅速消费者对蓝莓的认知逐步在提升。蓝莓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抱着能达到资源有效保护与持续开发双向的原则,种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培种方式和人工栽培技术趋于科学化、系统化、程序化,新产品的研发同步增强。
二、产业竞争力
现阶段,国内的学者关于产业竞争力都有不同的阐释,我国学者裴长洪博士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综合”[[[25] 裴长红.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盛世豪教授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能力,是产业的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26] 盛世豪.产业竞争论[M]杭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