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椅子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古代椅子文化的发展探讨
中国古代椅子文化的发展探讨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其渊源及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坐具形式的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内涵之间相互交融,是一个累积并演变的过程,因此椅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椅子发展史“椅”早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用的椅子,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一)椅子的雏形1. 夏商周椅子的风格古代人们最早的坐是“席地而坐”。
这个阶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
其坐姿也不似现在那样轻松。
所谓“坐”即“跪”也,这种双膝着地,上身重量落在脚踵之上,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约束,形式上也表示出最大的敬意。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了席子。
“距今 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芦苇席,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席子实物。
”受原始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较简陋、低矮,室内空间狭小、昏暗。
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气候,人们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产生。
椅子的最初形态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
在此阶段,坐具与卧具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
西周是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根据席的优劣和装饰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五席”制度,《周礼·春官·司几筵》记载:“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周朝礼制中,司几筵主管五种席垫的名称和品质,辨别用途以及陈设的位置,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在使用中常以席的多寡来体现等级差别。
席子成为日常生活表现礼节规制的象征,一般生活起居、接待宾从都要在室内布席,“席不正不坐”、“君赐食,必正席而尝之”等礼制由此而来。
渐渐地,坐具身上所承载的自然功能褪去,更多所赋予的属于文化内涵的东西呈现出来,并成为影响器物的因素。
2. 春秋战国风格春秋战国时期坐具的风格发生重大改变,兼顾使用功能与观赏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的坐具主要以席为主,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坐具——床,而且床的功能逐渐走向多样化,不仅用于睡眠,聚餐会友、办公议事等都在床上进行。
科普!中国椅子的发展史
科普!中国椅子的发展史椅”椅子,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一)椅子的雏形1. 夏商周椅子的风格古代人们最早的坐是“席地而坐”。
这个阶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
其坐姿也不似现在那样轻松。
所谓“坐”即“跪”也,这种双膝着地,上身重量落在脚踵之上,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约束,形式上也表示出最大的敬意。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了席子。
“距今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芦苇席,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席子实物。
”受原始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较简陋、低矮,室内空间狭小、昏暗。
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气候,人们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产生。
椅子的最初形态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
在此阶段,坐具与卧具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
西周是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根据席的优劣和装饰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五席”制度,《周礼·春官·司几筵》记载:“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周朝礼制中,司几筵主管五种席垫的名称和品质,辨别用途以及陈设的位置,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在使用中常以席的多寡来体现等级差别。
席子成为日常生活表现礼节规制的象征,一般生活起居、接待宾从都要在室内布席,“席不正不坐”、“君赐食,必正席而尝之”等礼制由此而来。
渐渐地,坐具身上所承载的自然功能褪去,更多所赋予的属于文化内涵的东西呈现出来,并成为影响器物的因素。
2. 春秋战国风格春秋战国时期坐具的风格发生重大改变,兼顾使用功能与观赏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的坐具主要以席为主,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坐具——床,而且床的功能逐渐走向多样化,不仅用于睡眠,聚餐会友、办公议事等都在床上进行。
并且这一时期商代就已出现的髹漆技术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绚丽无比的色彩加上浪漫神奇的图案,使坐具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感。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开始摆脱神秘主义色彩,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生哲理。
中国现代的椅子及长大史
中国古代的椅子及发展史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至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
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此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
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
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
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后汉书_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
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
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
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
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
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
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
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
宋。
陶《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
唐代始有靠背。
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
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
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
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
中国代椅子的故事
中国代椅子的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上,椅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而椅子的普及和发展则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最初,椅子被称作“胡床”,是游牧民族从北方带来的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床”逐渐演变成了交椅,其四足两两相交以便折叠,坐位部分以绳编成,同于早期绳床。
到了唐朝时期,椅子的形态和功能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椅子了。
在唐人的笔记中,已经有了“倚子”之名,到了宪宗初年,则已因谐音而改作“椅子”。
宋朝时期,由于对高坐文化的需求增加,椅子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带有靠背的交椅、圈椅等。
南宋学者对椅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将绳床同于交椅,又将交椅同于胡床,从而产生了混淆。
总的来说,中国椅子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最初的“胡床”到现代的椅子,经历了多次形态和功能的演变。
同时,中国椅子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明清椅子调研报告
明清椅子调研报告明清椅子调研报告一、引言明清椅子作为中国传统家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明清椅子的特点、类型及其在当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及文献,了解明清时期椅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2. 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地,亲身感受明清椅子的风采。
三、起源与演变1. 起源:明清椅子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地位象征家具。
在明代,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椅子逐渐成为了权力与尊贵的象征,常用于官府和富豪家中。
到了清代,椅子已经成为常见的家具,更多层次的人们开始使用椅子,使其得以普及。
2. 椅子的演变:明清椅子经历了多次演变。
在明代,椅子以紧凑、古朴、线条简单为主要特点,注重实用性。
到了清代前期,椅子开始增加装饰,色彩更加丰富多样。
到了清代后期,椅子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装饰更加精美,构造复杂,以手工雕刻和细节处理为特色。
四、明清椅子的特点1. 材料:明清椅子通常使用名贵硬木如黄花梨、紫檀等,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
2. 结构:一般采用榫卯结构和木工精雕技术,使椅子结构稳固,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
3. 形状:明清椅子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方形、圆形、扇形等,座椅多为平座、弓形座或马鞍形座。
4. 装饰:装饰性强,常用的装饰手法包括雕刻、镶嵌、漆彩等,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五、明清椅子的类型1. 官式椅:作为明清时期官府使用的重要家具,具有威严、庄重的特点。
2. 木榫椅:椅子的构造采用榫卯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实用性。
3. 回椅:背椅较高,形状呈扇形,常见于文人墨客的书房。
4. 饭椅:简约实用,适合用于餐厅或饭桌。
5. 扶手椅:椅子配有扶手,更加舒适,适用于客厅或贵宾室。
六、明清椅子在当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1. 复古风格:明清椅子的独特风格和精美的工艺可应用于复古风格的家具设计,为现代家居增添历史的气息。
2. 现代演绎:以明清椅子为原型,进行现代化设计,在保留椅子的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材料、技术和工艺,使之适应现代家居的需求。
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
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
中国传统椅凳始于古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
每个时期和地区
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
1. 宫廷椅凳:宫廷椅凳是中国传统椅凳的典型代表,通常以紫檀木、
黄花梨木等上等材料制作而成。
这些椅凳造型庄重典雅,线条流畅,
雕刻精细,彰显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庄重。
2. 明清家具: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制作的鼎盛时期,家具的制作工艺
和风格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明清家具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常见
的特点是纹饰精美、花纹繁复,椅凳舒适宽敞,凳腿和扶手常常雕刻
精美。
3. 南方闲椅:南方闲椅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椅凳,以杨木、柚木等
制作而成,通常以细长的圆形扶手和扶把为特点,椅凳多为板凳形,
简约而不失雅致。
适合放置于庭院、露台等户外场所,让人可以在悠
闲的时光中休息。
4. 扇墩:扇墩又称拍案凳,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特殊椅凳。
它的底座常常是圆形或多边形,边缘部分则以雕刻的花纹和图案装饰,有时还会配以绘制的山水图案。
扇墩主要用于扇面书法绘画的展示和
摆放。
5. 雅致小凳:雅致小凳是一种以轻巧、精巧为特点的传统椅凳。
它的
形状简洁而美观,常常用于摆放于客厅、卧室等室内空间。
雅致小凳
多以红木、黄花梨等名贵材料制作,表面常常有精美的雕刻图案或者
装饰。
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尤其关注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
无论是其造型、线条还是雕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工艺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座椅的发展历程
中国座椅的发展历程
中国座椅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席地而坐的文化。
在古代,人们主要使用木头或竹子制作的简单椅子,这些椅子多数是平坐或扣足式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座椅的设计开始多样化。
唐代的座椅开始采用榫卯结构,通过组装构件来形成可拆卸的座椅。
明代时,座椅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经常使用硬木材料和雕刻技术来美化座椅的外观。
清代是中国座椅发展的高峰时期。
当时的座椅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结构复杂而稳固。
皇家御用的座椅多是由贵重的红木材料制成,外表装饰华丽,雕刻精细。
这些座椅常常是大师们亲自设计并制作,成为了当时宫廷和富豪们炫耀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近代以后,中国座椅在设计和制作工艺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受到西方座椅的影响,中国开始引入坐垫和背垫来增加座椅的舒适度。
同时,现代材料和工艺的运用使得座椅更加轻便和实用。
随着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座椅行业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
近年来,中国的座椅制造商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人体工学和功能性方面,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提供更好的坐姿支撑和舒适度。
同时,中国座椅也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理念,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需求。
总体来说,中国座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实用
到舒适的变化。
如今,中国座椅行业正朝着更人性化、智能化和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椅子
椅子椅子的设计涉及到功能、造型、材料、结构、技术、艺术等多方面要素,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实践价值,更是一个国家家具设计水平的最好体现。
椅子不仅仅用于供人休息,除了提供座位之外,还可以挂放衣物和包之类的东西。
椅子是人类坐姿活动不可缺少的家具,根据实用性质的不同,椅子包括多种形态,而且由于材料、结构等的差别,又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形式。
一、椅子介绍:1、名词解释:始源于魏晋和隋朝,初名为胡床或马扎,直至唐明宗时期开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现交椅,是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
2、用途:有靠背或兼有扶手的坐具。
没有靠背和扶手的坐具成为凳。
椅子主要是支撑人体,供人坐着工作和休息。
但是,不同时期的椅子有不同的用途。
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图坦阿蒙王陵中的黄金宝座,表面镀金并有镶嵌装饰,座身两侧和椅角雕成兽头和兽爪,是古代坐椅的典型代表作。
中世纪的椅子,除了拜占廷式及椅仿罗马的旋木椅外,还有哥特式,其特点是靠背高直,造型粗犷。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法国著名的椅子是17世纪的巴洛克式(路易十四式)和18世纪的洛可可式(路易十五式),其特点是精美堂皇。
同期,英国出现了安娜女王式、齐彭代尔式、赫普尔怀特式、亚当式、谢拉顿式等椅子(见世界家具史)。
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椅子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革。
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在1840年德国人M.托内特制作了实木弯曲椅子。
现代的椅子在工艺技术、材料应用上,又有新的突破,除了实木弯曲椅外,出现单板多层胶合弯曲椅、钢管椅、全塑椅、充气椅等。
如1925年德国M.布罗伊厄研制成第一把钢管椅。
造型风格上也有很大变化,并开始研究造型要适合人体形态和生理特征,使用时使人感到更为舒适。
中国晋、南北朝时,开始有了凳和椅。
唐代凳、椅已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坐具,唐人宫乐图中的凳、椅造型已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明代的凳、椅进一步发展。
明末清初无论在品种、造型、装饰、选材、工艺和功能等方面,都已臻完美。
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室内家具以床为主,彼时椅凳尚未出现,床即使卧具,亦是坐具。
从商周至秦,古人通常跪坐,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之上,显然这种坐姿是由坐具决定的,当时坐具并未发展起来,主要还是筵和席。
事实上,我国垂足而坐始于宋代,北宋以前,跪坐是正统坐姿,无论君主、贵族、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在正式场合,若想不失礼,就必须跪坐。
在夏商周至汉晋时期,跪坐拥有绝对的正统地位,但是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坐具开始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姿势也受到了冲击。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西域各国的交流更加频繁,打破了各国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
东汉末年,伴随着这种交流,胡床由北方的游牧民族传入我国。
《后汉书。
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应在汉灵帝时期。
胡床可折叠,携带方便,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广泛流传。
因其形态特点,胡床又有“绳床”之称。
胡床到了隋代,因隋炀帝猜防胡人便把胡床改名为交床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记载,“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
”唐又继承了隋代的叫法,交床的名称就延续了下来。
到了隋代,虽然坐具有所发展,但是尚没有“椅”的称谓。
且当时诗文中的“床”通常是指“胡床”,是一种坐具,而非我们现在所谓的床。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彼时应该是坐在门外的小马扎上,而非床上。
“椅”的称谓始于唐朝,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记载:“绳床十,内四椅子。
”《新五代史》记载:景延广向皇帝进献时,“器服、鞍马、茶床、椅榻皆裹金银”。
从这可知在唐代已有了椅子的说法。
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
此时虽已有“椅”的概念,但与“床”的界限尚不明确,唐代典籍中两者概念混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
古代椅子的发展,以及后续的变化
古代椅子的发展,以及后续的变化汉代以来,中原汉族文化与周边各民族文化一直有广泛的交流,对彼此都有很大的影响。
胡床的传入也是在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这个重要风格特征的转型中最为盛行的一种说法。
胡床,是周边民族常用的坐具,胡床可张可合,迁徙旅行时可以合起来绑于马背上,适合游牧生活特性。
胡床被认为是是垂足坐形成初期的主要坐具之一。
胡床在中原开始出现的历史据《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由此可见当时的影响。
在风格特征的转变中,胡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与以往坐具显著的不同就是,坐于胡床时,人们通常是垂脚而坐的。
其次,由于胡床的脚容易撕破席子,胡床传入中原后与席子不能并用。
因此,可以推断胡床的引入与流传对于椅子的形成是有很大关系的。
因为胡床似乎可视为椅子的前身一只要加上靠背和扶手,稍微改一下它的型制就可说是典型的椅子了。
宋代的张端义和程大昌及明代的王沂也都认为宋代的交椅是从胡床发展出来的。
由此可以推断,胡床的传入是使中原的起居习惯由席地坐过渡到垂足坐的原因之一,对椅子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因素使然。
胡床也就是今天的马扎它作为一种造型因素一直延续在中国家具造型结构中。
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另一种文化就是佛教文化的影响,从现存资料看,早期带靠背的高足坐具比较普遍地流行于僧侣之间,用于佛事活动,与胡床的传入一样,它只是形成中国式椅子诸多因素中的一个环节。
从早期浮雕和佛像中可以看到,僧人盘坐于靠背椅上,椅子坐部作斜网纹,当是编织物的表示,靠背横木两头伸出,是后来唐、宋之间流行的椅子普遍式样,亦即是明代灯挂椅的最早原形。
僧人跪坐其上,行枷跌坐,早期这种坐椅皆限于僧侣之间流行,也因僧人修行以之作为坐禅入定的工具。
在明清家具品类中,还有一类称之为“禅凳”者,其形制比一般方凳宽大许多,可以盘腿坐其上,单从名称上就反映出这类坐具带有随佛教传入的痕迹。
椅子的发展和演变
椅子的发展和演变椅子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家具之一,它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从最早的简陋木板凳到如今的多样化设计,椅子不仅仅是一种座具,更是人们对舒适、美观和功能性的追求。
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椅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这些椅子多数以石头、木头或铁制成,形状简单,没有背部和扶手。
它们主要用于权贵和贵族的座位,代表了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椅子的设计逐渐演变。
在中世纪,椅子的制作材料开始多样化,木质椅子成为主流。
这些椅子通常由手工制作,采用雕花和装饰性的细节,展示了工匠的技艺和创造力。
同时,椅子的结构也得到了改进,加入了背部和扶手,使得坐在上面更加舒适。
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椅子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发生了巨大变革。
椅子开始采用金属和弹簧结构,使得坐垫更加柔软和舒适。
同时,椅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美观和艺术性,成为装饰室内空间的重要元素。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椅子设计,比如切斯特菲尔德椅、路易十五椅等,它们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和模仿。
20世纪是椅子设计的一个革命性时期。
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椅子的设计开始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椅子设计,如包豪斯学派的威尔斯椅和康宁汉姆椅,以及勒·柯布西耶的桃花椅和扶手椅。
这些设计通过几何形状和材料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带来了全新的椅子风格。
进入21世纪,椅子的设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椅子的功能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些椅子设计融入了智能技术,可以根据人体姿势和需求进行调节,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度。
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被应用于椅子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推动了绿色椅子的出现。
总的来说,椅子的发展和演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
从简陋的凳子到现代的多功能椅子,椅子不仅仅是提供坐位的家具,更是人们对舒适和美感的追求。
随着科技和设计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的椅子设计会更加创新和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享受。
中国椅子的种类
中国椅子的种类中国椅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从宮廷、民间到现代,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类型的椅子。
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一、古代宫廷椅子1. 龙椅龙椅是中国皇帝的宝座,皇帝坐在上面行使权力。
龙椅使用了精湛的工艺,椅面用龙的形象雕刻,呈现出华贵的气息。
2. 蟠龙椅蟠龙椅是唐代皇帝的御座,椅子面上有一只盘旋的龙,与龙椅相似。
但是蟠龙椅更加华丽,龙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3. 砖座砖座是专门为唐代的宫凉亭、月台等摆设所设计的座椅。
砖座的特点是底层是石材或砖石,上层是木质或竹质,供人们休憩或观赏赏景。
4. 钦差大臣椅钦差大臣椅是明清时期宫廷内的特殊椅子,通常由朱漆木制,椅面后部贴着乾隆徽章。
该椅子通常不对外出售,只在锦衣卫侍从房内存放,供应御史和大臣使用。
二、民间椅子1. 饭台椅饭台椅是一种专为吃饭而设计的椅子,大多数是由木头或竹子制成,能够起到坐、放置饮食的作用。
2. 竹麻椅竹麻椅是传统的中国民间椅子,椅子的背部由竹子编织而成,座位由麻绳编织。
它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和耐用性,对于中国气候炎热的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
3. 榻榻米榻榻米是一种日式榻榻米的升级版,它将日式的榻榻米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地板垫制作而成。
榻榻米是因它的低调的风格和舒适的睡眠环境而受到青睐。
三、现代椅子1. 椅子椅子是最常见的现代座位家具之一。
它们有各种不同的材料,包括木头、金属、塑料等,拥有各种设计和重量,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2. 办公椅办公椅通常是由创意设计者为现代白领打造的一种舒适的椅子。
作为办公家具之一,它轻便、坐垫抗疲劳、各部分坐标可调节,方便使用者进行长时间的耐坐。
3. 休闲椅子休闲椅子是一种适合于户外或室内放松和休息的椅子。
其最常见的材料是塑料、金属和木头,具有丰富的花色和材质,轻便便于携带,拥有各种不同的外形和设计元素。
总之,中国这些椅子不仅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每一种椅子代表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美学、文化等方面的追求。
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室内家具以床为主,彼时椅凳尚未出现,床即使卧具,亦是坐具。
从商周至秦,古人通常跪坐,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之上,显然这种坐姿是由坐具决定的,当时坐具并未发展起来,主要还是筵和席。
事实上,我国垂足而坐始于宋代,北宋以前,跪坐是正统坐姿,无论君主、贵族、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在正式场合,若想不失礼,就必须跪坐。
在夏商周至汉晋时期,跪坐拥有绝对的正统地位,但是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坐具开始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姿势也受到了冲击。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西域各国的交流更加频繁,打破了各国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
东汉末年,伴随着这种交流,胡床由北方的游牧民族传入我国。
《后汉书。
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应在汉灵帝时期。
胡床可折叠,携带方便,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广泛流传。
因其形态特点,胡床又有“绳床”之称。
胡床到了隋代,因隋炀帝猜防胡人便把胡床改名为交床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记载,“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
”唐又继承了隋代的叫法,交床的名称就延续了下来。
到了隋代,虽然坐具有所发展,但是尚没有“椅”的称谓。
且当时诗文中的“床”通常是指“胡床”,是一种坐具,而非我们现在所谓的床。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彼时应该是坐在门外的小马扎上,而非床上。
“椅”的称谓始于唐朝,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记载:“绳床十,内四椅子。
”《新五代史》记载:景延广向皇帝进献时,“器服、鞍马、茶床、椅榻皆裹金银”。
从这可知在唐代已有了椅子的说法。
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
此时虽已有“椅”的概念,但与“床”的界限尚不明确,唐代典籍中两者概念混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
宿舍椅子发展历程
宿舍椅子发展历程
椅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座具,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椅子的形态相对简单,多为简陋的木制凳子或是石凳。
人们用这种简单的椅子坐下休息,但并没有特别注重舒适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椅子的需求也逐渐提升。
在中世纪,椅子的形态开始多样化,丰富了装饰和功能。
贵族和富人的椅子往往带有雕刻和镶嵌等精美的装饰,而一般人则使用简单的木椅。
这一时期的椅子虽然外观更加华丽,但仍然缺少舒适度。
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椅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
新阶段。
人们开始运用新的材料和工艺创造更加舒适的椅子。
一些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如切尔斯·伯顿和大卫·罗林斯,设计
出了一系列款式独特、舒适度高的椅子。
这些椅子往往采用了可调节的背靠和坐垫,使人们能够根据个人需求来调整坐姿。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椅子的设计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
现代的宿舍椅子不仅注重舒适度,还融入了各种功能和创新设计。
有的椅子可以根据人体姿势自动调整坐垫的角度,以保持正确的坐姿;有的椅子还搭配了折叠桌板和储物空间,提供更多的便利。
总的来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宿舍椅子经历了从简陋到华丽,从简单到多功能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们
对舒适度和人体工学的重视,相信未来的宿舍椅子设计还将继续进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使用体验。
中国椅子的故事
中国椅子的故事中国在汉代以前是没有高坐这个概念的,所以自然也就没有椅子这个物件。
椅子这个名称始见于唐代,大概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胡床演变过来的。
在茶馆这种地方,竹椅不仅经济实用它还轻便耐用,到处拉到处摆都很方便,那自然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中国古代椅子的发展,可以简洁地用四个字来概括:从低到高,“椅子”这一名称始见于唐代。
汉魏时期而椅子的形象则要追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所谓“胡床”,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卧具“床”,而是一种形似马扎的坐具。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又《后汉书·五行志一》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公元168-189年)。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而且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
五代至宋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了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
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其中唯一以官职命名的“太师椅”,就是在宋朝的时候出现。
高型家具的使用在民间形成时尚,居家必备高型桌椅,这从当时的绘画中亦可见一斑。
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肆小店,无不陈放各式高型家具;宋代李公麟《会昌九老图》中描绘的圈椅也是前代没有品种。
此外,宋代流行“交椅”,等级高于其他椅子,稍有身份的家庭都有置备,以供主人和贵客使用。
中国座椅的发展历程 2
结束语
我国古代椅子由胡床演变而来,经历了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 从实用到舒适进而发展到繁复华丽的过程。椅子给中国带来的最直观 的改变,就是人们由席地而坐变成了垂足而坐,另外为适应椅子的要 求,我国的家具也呈现出了高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制作业越 来越精美。伴随着椅子的出现与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 的改变。
唐朝时期--座椅
交椅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 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因此” 椅子“的说法,开始于唐朝。
靠背椅 靠背椅,起源于方凳。更加舒适采用榫卯连接
五代及宋元时期的座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圈椅
五代和宋朝的座椅仍具有唐朝座椅的风格,但是高型的座椅比以 前普及了。宋朝的太师椅、圈椅是很流行的。 圈椅,由交椅发展而来。在交椅进入厅堂 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 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 直足,这便成了“圈椅”。
座椅起源
• 商周之前的坐具 • 西汉方凳等的相继出现 • 丝绸之路开辟胡床由北传入中 国
胡床
我们常说“第一把交椅”, 用“第一把交椅”来表示身份 的尊贵,“交椅“这个词其实 说的就是胡床。胡床又叫“绳 床”,和现在的马扎非常相似, 中间是布、皮、绳等软制品。 优点: 可折叠、方便携带。
历 史 上 真 正 的 胡 床
椅子给中国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人们由席地而坐变成了垂足而坐另外为适应椅子的要求我国的家具也呈现出了高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制作业越来越精美
中国座椅的发展历程
导读
• • • • • • • • 座椅的起源 汉魏时期 —— 胡床 隋唐时期的座椅 五代及宋元时期的座椅 明清时期的座椅 现代座椅 不同时期的要素分析 改良的创新点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椅凳宝座篇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椅凳宝座篇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下面列出部分说明:1)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以上几类都有各自的分类和进化规律,但总体进化规律是由矮变高,由简入繁。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椅凳类家具风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
宋代的椅凳类家具造型纯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
明代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造型上讲究简洁朴实,符合人体功能需要。
清代椅凳类家具则逐渐脱离明代风格,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一] 凳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
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
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
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
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等造型。
[二] 椅中国古代椅子,主要从唐以后出现,而椅子主要也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后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主要种类:交椅、太师椅、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1、交椅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交椅出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交椅可分为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属饰件钉裹。
明代的交椅以圆后背为多。
交椅可以折合,便于携带,其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两种。
据悉,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侍从随身替他扛着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椅子的演变和发展
作者:王彤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
谈起中国椅子的演变和发展,首先要提及的是中国古代的憩坐方式,我国古代是原本是没有椅子的,人们普遍都是跪坐着交谈、读书、吃饭、休息。
可以说,中国古人初始的生活起居状态就是一种“平面风格”——席地而坐,择地而卧,身体受力重心不离“地面”。
这个阶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
所谓“坐”就是“跪”,这种双膝着地,上身重量落在脚踵之上,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约束,形式上也表示出最大的敬意。
受原始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较简陋、低矮,室内空间狭小、昏暗。
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气候,人们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产生。
而椅子的出现,改变了延续两千多年的憩坐方式,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朝,而椅子的形象则要追溯到汉魏时期传入北方的胡床,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的人家不仅居家必备,就是出行时也要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胡床在当时的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才能享用。
胡床开始并没有靠背,类似今天的马扎,唐代开始有靠背。
胡床在唐代时盛行,宋代尤甚。
图一胡床
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家具的发展,使得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家具的一个大变革时期。
“椅子” 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贞观之治”后,椅子显现出浑厚、丰满、宽大、稳重的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注重构图的均齐对称,造型雍容大度,色彩富丽洒脱。
而且,垂脚式或者高脚靠背椅都伴随佛教流行起来,加之来自波斯的影响,使得这种靠背椅迅速发展起来。
宋朝椅子在道家“天地與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思想影响下总体风格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在装饰上偏好朴素、雅致,重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
而且宋式家具是真正走入百姓家中的产品,此时的家具体现出了更人文、更工艺、更科学的文化气质。
其种类已经趋于齐全,造型结构及装饰工艺也已经相当的成熟。
除了沿用前代式样外,还创造出了一种圈背交椅。
交椅较好地结合了胡床的高度、方便折叠的特性与汉族儒家文化的正襟危坐、道家文化的优雅,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果。
此外,还有靠背椅、带扶手的靠背椅、五足靠背、宝座、肩舆形椅。
在明式椅子的风格的形成中,道家思想可以说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利用美丽的木纹和原木色增添家具的美观,使得自然美与人造美完美结合,是道家“天人合一” 思想的生动体现;二是坐具构造简洁,圆柔而充满曲线美。
明式坐具形成了简约、朴素、雅致的重要特点,尤其在“结构装饰”上,既是装饰又是承重部件,起到了支撑重量、使家具坚固耐用的效果,对现代家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受满清贵族文化的影响,清式风格的椅子呈现出富丽堂皇、雕刻纷繁复杂、坚固鼎立的特点。
在选材上面,主要用名贵的木材彰显了家具庄严华美的气质。
因此,清代的椅子多为上层贵族所使用。
椅子不仅是人们日常的坐具,更成为权力与威严的象征。
从明式家具的简洁明快、着重于使用功能发展到清式家具那种注重烦琐装饰、贵重材质的清式风格,中国的家具设计走向了另外的发展方向,家具设计行业只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需要,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如何,清式家具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审美冲击。
在中国椅子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展现的是中国文化千百年的延续和发展,明式家具的古朴典雅名垂千古,成为中国家具的典范,这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的集中展示,更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文化。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