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床吸附数学模型现状及应用_张媛媛
气液混合强化在固定床加氢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1 期气液混合强化在固定床加氢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苏梦军,刘剑,辛靖,陈禹霏,张海洪,韩龙年,朱元宝,李洪宝(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209)摘要:炼油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往往存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的问题。
固定床加氢技术是重要清洁炼油技术,在油品质量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原油资源高效利用、生产过程清洁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提高固定床加氢效率有助于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生产清洁燃料和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
本文从固定床反应器滴流床加氢和液相加氢过程的氢油两相物料混合特性出发,综述了通过开发新型混氢设备和加氢工艺,强化气液混合过程,提高固定床多相催化加氢效率的应用进展,并提出固定床加氢反应过程气液混合强化技术发展趋势,为炼油化工生产过程提质增效、节能降碳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液混合;固定床加氢;多相反应;传质;过程强化中图分类号:TE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1-0100-11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gas-liquid mixing intensification infixed-bed hydrogenationSU Mengjun ,LIU Jian ,XIN Jing ,CHEN Yufei ,ZHANG Haihong ,HAN Longnian ,ZHU Yuanbao ,LI Hongbao(CNOOC Institute of Chemicals & Advanced Materials, Beijing 102209, China)Abstract: As the pillar of national economy, oil refining industry often has the problems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while creating a lot of wealth. Fixed-bed hydrogena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clean oil refining technolog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pgrading of oil quality, the adjustment of product structure,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crude oil resources and the clean production proces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ixed-bed hydrogenation is helpful to make full use of petroleum resources, produce clean fuel and realize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produc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mixing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n and oil two-phase materials in the trickle-bed hydrogenation and liquid-phase hydrogenation processes of fixed-bed reactor,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gas-liquid mixing intensification which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fixed-bed multiphas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by developing new hydrogen mixing equipment and hydrogenation process, and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as-liquid mixing intensification technology in fixed-bed hydrogenation process.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arbon in refining and chemical production process.Keywords: gas-liquid mixing; fixed-bed hydrogenation; multiphase reaction;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tensification特约评述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1170收稿日期:2023-07-11;修改稿日期:2023-08-30。
吸附树脂吸附动力学研究(精品)
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吸附树脂吸附动力学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指导教师:史作清;许名成2000.5.1摘要7r&;2岁.2摘要本文有针对性地合成了三种孔结构不同的聚苯乙烯型吸附树脂:大孔聚苯乙烯型、凝胶后交联聚苯乙烯型和大孔后交联聚苯乙烯型吸附树脂,并对这三种树脂的吸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
提出了适宣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在吸附过程为粒扩散控制时,通过考察树脂孔结构参数(如孔径、比表面、孔隙分数等)变化时粒扩散速度的变化,以实验结果说明了影响粒内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确定了粒内扩散过程的控速步骤。
在吸附过程为膜扩散控制时,通过考察树脂表面结构对吸附速度的影响,确定了膜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
f对各类吸附树脂内部和表面结构的详细研究发现,直接借用Boyd等关于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动力学方程来表征吸附树脂吸附动力学性质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对Boyd方程进行必要的修正。
、)《,k~对于大孔聚苯乙烯型吸附树脂,其内部是清晰的两相结构一孔和固相骨架。
Boyd等的拟均相结构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大孔吸附树脂,为此,我们提出了适宜的粒扩散模型一表面扩散和孔扩散模型。
(在吸附过程为粒扩散主控时,吸附速z!一一、。
度随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快,但不受孔隙分数的影响,因此可以判断粒内扩散为表面扩散控制机制。
由于大孔聚苯乙烯型吸附树脂表面也保持孔和固相骨架的两相结构,吸附质分子无法从固相骨架部位扩散进入树脂内部,因而有效的扩散过程并非发生在整个树脂球表面。
当吸附过程为膜扩散主控时,扩散速度受树脂表面孔隙分数的影响,孔隙分数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对于大孔吸附树脂的膜扩散方程不能直接借用Boyd等关于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的膜扩散方程,而要用树脂表面孔隙分数对该方程进行必要的修正。
对于凝胶后交联聚苯乙烯型吸附树脂,孔形成机理特殊,其内部可看成是近似均匀的、高度交联的网状结构。
由于此类树脂的孔是由Friedel.Crafts反应生成的刚性交联桥组成的,因而孔径远小于大孔聚苯乙烯型吸附树脂。
固定床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综述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固定床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综述胡浩鹏精细1411摘要:固定床反应器又称填充床反应器,装填有固体催化剂或固体用以实现的一种反应器。
在现代生产中固定床反应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主要用于化工生产、生物科研等。
它与及的区别在于固体颗粒处于静止状态。
固定床反应器主要用于实现气固相,如、二氧化硫接触氧化器、炉等。
关键词:固定床反应器、化工生产引言:近几年以来固定床反应器在化工生产及医药研究的领域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固定床反应器在化工生产和医药研究上作一些论述正文:固定床反应器在化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基本有机化工中,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乙苯脱氧制苯乙烯、乙烯水合制乙醇等反应均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
固定床反应器床层薄,流速低,床层内的流体轴向流动可看作是理想置换流动,因而化学反应速率较快,完成同样的生产任务所需的催化剂用量和反应器体积较小,流体停留时间可严格控制,温度分布可适当调节,有利于提高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固定床中催化剂不易磨损,可在高温高压下操作。
当然,固定床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传热性能差;不能使用细粒催化剂(不能充分利用催化剂内表面),催化剂的再生、更换均不方便。
按照催化剂固定方式的不同,Biardi[1]等将固定床反应器分为传统型与非传统型两种。
传统型固定床是指催化剂以粒子形式进行堆积,主要有并流下行泡沫床和并流上行泡沫床;非传统型固定床是指将催化剂以某种形态负载或固定于某种结构填料上,通常使用Monolith催化剂和Katapak—Sandwich催化剂等。
1:并流下行泡沫床Solvay公司认为当气、液相并流下行时,如果同时成倍地提高工作液和氢气的流量,可以从滴流床过渡到泡沫床。
因为泡沫床的气液接触面积较滴流床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气液相间的传质作用明显增强。
并且,这种改进不需增加辅助设备就可方便地实现。
同时,为了解决快速反应和加压条件下泡沫的淬灭、聚并,以及由此引起的床层压降波动较大、进料难以控制的问题,该专利采用惰性气体(最好是氮气)来稀释氢气,并给出了氮氢最优比。
最新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资料
最新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资料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是研究吸附过程的重要领域,关注吸附剂-吸附质系统之间的物质传递和能量传递。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其特点。
一、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吸附过程中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物质传递的速率。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1.线性吸附动力学模型(LDF)线性吸附动力学模型假设吸附速率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浓度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Q(t)=k·C(t)其中,Q(t)是时间t内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k是吸附速率常数,C(t)是时间t内吸附质的浓度。
LDF模型的特点是简单直观,适用于低浓度吸附过程。
2.瞬态吸附动力学模型(TDF)瞬态吸附动力学模型考虑了吸附速率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常见的TDF 模型有多项式、指数和幂函数模型。
其中,多项式模型基于多项式函数拟合吸附数据,指数模型假设吸附速率与时间的指数函数相关,幂函数模型假设吸附速率与时间的幂函数相关。
这些模型的特点是灵活性强,适用于各种吸附过程。
3.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PAC)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描述吸附过程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表面吸附位点的饱和效应和解离效应。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Q(t)=(k·C₀)/(1+k'·C₀·t)其中,Q(t)是时间t内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C₀是初始浓度,k和k'是吸附速率常数。
PAC模型的特点是与实际吸附过程拟合效果较好。
二、吸附热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模型用于描述吸附过程中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能量传递的情况。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吸附热力学模型。
1. Langmuir吸附热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热力学模型是最简单的吸附热力学模型之一,假设吸附位点只能容纳一层吸附质。
其数学表达式为:θ=K·C/(1+K·C)其中,θ是吸附度,K是平衡常数,C是吸附质浓度。
典型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12期·4060·化 工 进 展典型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张媛媛1,2,王永刚1,田亚峻2(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北京 102209) 摘要: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几种典型煤化工过程中的CO 2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科学比较现代煤化工过程的CO 2排放量。
对于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基化学品而言,使用单位热值CO 2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并不合适。
基于煤基燃料产品和化学品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碳排放强度的控制目标,本文探索采用单位产值CO 2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CO 2排放量作为补充指标,用以比较研究不同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低碳水平和碳排放强度。
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比较现代煤化工过程的CO 2排放量,得到的结果不同。
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的吨产品CO 2排放量虽然较低,分别为3.85t 和5.0t ,但单位热值CO 2排放量较高,分别为0.159t/GJ 和0.160t/GJ 。
在80美元/bbl 和40美元/bbl 的原油价格体系下,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甲醇的单位产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CO 2排放量均高于其他现代煤化工产品。
关键词:二氧化碳;现代煤化工;单位产值CO 2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CO 2排放量 中图分类号:TQ 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12–4060–05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12.045Comparative studies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typical modern coalchemical processesZHANG Yuanyuan 1,2,WANG Yonggang 1,TIAN Yajun 2(1School of Chemic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2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and-Low-Carbon Energy ,Beijing 102209,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CO 2 emissions in several typical processes of 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it was put forward that scientific comparison of CO 2 emissions in the processes of 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should be studied. For coal-based chemicals ,such as coal to olefin ,coal to ethylene glycol ,etc.,using CO 2 emissions per unit of heat value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was not suitabl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ased fuel products and chemicals ,combining with the control target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our country ,using CO 2 emissions per unit of output value and CO 2 emissions per unit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as supplementary indexes for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evel of low carbon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different processes of 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were explored. Th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were different when using differe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CO 2 emissions of different processes of 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For coal to methanol and coal to dimethyl ether ,the CO 2 emissions per ton product were lower as 3.85 t and 5.0 t ,respectively ,but the CO 2 emissions per unit of heat value were higher as 0.159 t/GJ and 0.160 t/GJ ,respectively. Under the crude oil price system of 80$/bbl and 40$/bbl ,the CO 2 emissions per unit of output value第一作者及联系人:张媛媛(1983—),女,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煤清洁高效转化和能源战略研究。
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研究
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5-10T07:39:59.51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7期作者:温翠萍袁美静冯昌玉[导读] 此三层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适用于气-固相催化反应或气-液-固相催化反应,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的换热介质连通能保证中间层催化剂的温度均匀,从而使得反应转化率高,反应效果良好。
此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相比其它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更换催化剂,更适用于低压反应。
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威海 264203摘要:此三层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适用于气-固相催化反应或气-液-固相催化反应,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的换热介质连通能保证中间层催化剂的温度均匀,从而使得反应转化率高,反应效果良好。
此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相比其它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更换催化剂,更适用于低压反应。
关键词: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温度均匀气-固相催化反应引言流体流过不动的固体物料粒子所构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反应器,称为固定床反应器。
[1-2]其中最主要的是气相反应物通过固体催化剂粒子构成的床层进行反应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器,如炼油工业中的催化重整、天然气转化等。
[3]固定床反应器由于有着床内流体呈理想置换流动,流体停留时间可严格控制,温度分布可适当调节,以及催化剂用量少,反应器体积小,催化剂颗粒不易磨损等优点,在化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乙苯脱氧制苯乙烯、乙烯水合制乙醇等反应均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
但是,固定床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催化剂载体往往导热性不良,气体流速受压降限制又不能太大,则造成床层中传热性能较差,也给温度控制带来困难,催化剂的再生、更换均不方便。
本文的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也主要针对床层中传热性能较差和催化剂的更换不方便问题进行了改进,两者均得到了改善。
一、各种固定床反应器简介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可分为:绝热式、换热式、自热式。
1.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绝热式反应器又分为单段绝热式和多段绝热式两类,反应时不与外界进行任何热量交换。
固定床CO2吸附的穿透曲线模型及传质动力学
固定 床 C 2 附 的 穿 透 曲线 模 型 及 传 质 动 力 学 O 吸
赵 毅 , 沈 艳 梅 , 白 鹭
( 北 电 力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河 北 保 定 0 1 0 ) 华 70 3
摘 要 : 以硅 胶 为 研 究 对 象 , 以平 衡 理 论 为基 础 ,建 立 了 固定 床 C 附 的 穿 透 曲 线模 型 , 同 时分 析 了 C O吸 O 吸 附 的传 质 动 力 学 ,并 通 过 实验 手 段 ,在 不 同 实验 条件 下 的 验 证 了模 型 的 准 确 性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模 型 的 计 算 结 果 和 实验 结 果 相 一 致 ,且 具 有 较 高 的 准确 性 。升 高 温度 能 促 进 颗 粒 内传 质 速 率 ,但 对 于 流 体 界 膜 传 质 速 率 和 总 传 质 速 率影 响较 小 ;增加 气 体 流 速 ,C 流 体 界 膜 的 传 质 速 率得 到 改 善 , 而颗 粒 内传 质 速 率 不 随 流 速 O的 的 变化 而 变化 , 总传 质 速 率得 到 改 善 ;增 加 C 口 浓度 ,颗 粒 内部 传 质速 率 保 持 不 变 , 流 体 界 膜 的传 质 速 O入
P w rUnvri ,Ba dn 7 0 3,C ia o e iest y o ig0 1 0 hn )
Absr c t a t: A i d— e r a t r u h mo e fCO2a o p in o iia g lwa itwi a e n e ii ru te r fxe b d b e k h o g d lo ds r to n slc e sbu l t b s d o qu lb im h o y, h a h s r n frkie iso nd t e ma s ta se n tc fCO2a o p in we e a ay e ds r to r n lz d. Th ds r to x e i e t r are u d rd f e a o in e p rm nswe e c rid o tun e i- p f rnto r tn on iinst e tt o e c u a y Th e u t h w ha hebr a hrug d lftwe lwih t x e e pe ai g c d t o o ts hem d la c r c . e r s lss o t tt e kt o h mo e l t hee — i pe i ntlr s ls,a h de c u a y wa o d. W i h i r a e o e rme a e u t nd t e mo la c r c sg o t t e nce s ftmpea u e, te ma sta se ae n ie h rtr h s r n f rr t isd
三种多组气体吸附预测模型的分析
【作者简介】李梁君(1984- ),男,广东江门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
20
际组成和热力学性质虽然和气相主体的温度(T)、压力(P)及组
成(yi)有关,但由于受吸附剂结构、吸附质、吸附剂性质及其相
互作用的影响,非常复杂,无法直接用气相主体的性质来表征。
(3.2)
式中,p 为气体的平衡压力;p0 为实验温度的饱和蒸气压;
V 为气体的摩尔体积;ε 为吸附势。
由距表面 x 处的等势面与固体表面所夹的吸附体积 V吸附量;M 为吸附质分子量;ρ 为实
验温度下液态吸附质的密度;V 为液态吸附的摩尔体积。
将式(3.2)和(3.3)代入式(3.1),可得
(2.4)
同样地在一个三组分体系中有 x1+x2+x3=1 联立式(2.2)得到的三个方程,式(2.3)得到的两个方程和
式(2.4)得到的一个方程共六个方程便可以求出六个未知量
总吸附量 n 取决于 i 组分的吸附量。如果吸附行为如假设地进 行,则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2.5) 并且组分 i 的吸附量为:ni =nxi
以上模型(方程)都是基于纯组份吸附研究得出,而在实际 应用中经常会遇到混合气体的情况,所以对多组分气体吸附的 研究也逐渐加深,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开始对多组分吸附 进行研究,他们提出了多种多组分吸附的模型[3- 6]。根据具体吸 附质—吸附剂体系、吸附条件等可以衍生出数十种不同种类的 吸附预测模型 [7- 9],例如有三参数 Extended- Langmuir 方程, HEL 模 型 [10(] Heterogeneous Extended Langmuir),HIAST[11] (Heterogenous Ideal Absorbed Solution Theory)等。但是在如 此多的模型中最基本的只有三种,分别是纯组分等温线的扩展 的代表—Extended- Langmuir 方程,经典热力学模型的代表— IAS 理论和吸附势理论的代表 —Dubinin- Radushkevich 方 程。本文就这三种模型进行分析。
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行为研究
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行为研究胡鄂明;张皖桂;王清良;邵二言;梁建龙【摘要】利用规格为椎40 mm ×1200 mm的吸附装置模拟实际铀水冶过程工业生产过程,测得了在固定床离子交换吸附的穿透曲线,并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测得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平衡吸附量.应用Freundlich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两者都适合描述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吸附,说明铀的吸附过程受到液膜扩散和孔内扩散共同控制,同时得到了动态吸附容量是静态吸附容量的1.87倍左右.应用Bohart-Adams模型、Wolborska模型对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模型得到的树脂吸附容量与液计吸附容量误差较小.对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的区别,本文提出了观点加以解释.%A Ф40 mm × 1200 mm adsorption devic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actual urani-um hydrometallurgy proces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with the breakthrough curve got in an ion exchange adsorption fixed bed and the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measur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quantity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s are applied to fit experimental equilibrium data, which shows that both are suitable to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of ion exchange resin for ura-nium and the process of the adsorption of uranium is controlled by liquid film diffusion and hole diffusion together,and the dynamic adsorption capacity is about 1. 87 times that of the static adsorption capacity. Bohart Adams model and Wolborska model are carried out on the breakthrough curve fitting,of whic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above 0. 92,the er-ror between resin adsorptioncapacity of model and Liquid method is small.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 a point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tic adsorption and dynamic ad-sorption.【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动态吸附;静态吸附;铀【作者】胡鄂明;张皖桂;王清良;邵二言;梁建龙【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212.3+1key words:ion exchange;resin;dynamic adsorption;static adsorption;uranium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的今天,采用离子交换技术的各种生产过程越来越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原子能事业,空间科学等新兴的尖端技术,对各种高纯度原材料的特殊要求,更与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1].研究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得到不同铀浓度条件下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饱和吸附量,从而更加合理的进行组织生产.通过建立模型描述固定床离子交换吸附过程,可以预测固定床的吸附饱和时间,在铀水冶过程中,现在的一般方法是多次测定尾液浓度,以确定离子交换过程是否饱和.国内外学者对动态吸附饱和时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4],多数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针对实际生产过程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吸附过程则研究较少.为了描述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吸附过程,本文分别做了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用吸附等温方程描述静态吸附过程,对动态吸附过程进分别用Bohart-Adams模型、 Wolborska模型进行描述,利用试验得到的数据分析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以期望为实际的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比较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过程,解释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过程的差别,以期望能改进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提高其对铀的吸附容量.1.1 静态吸附在含1 g湿态某大孔阴离子树脂(含水量为50.0%~60.0%;强型交换容量为4.05 mmol/g;湿视密度为0.71 g/mL;粒径在0.63-1.25 mm的百分比大于95.0)和转子的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铀浓度为88、73.76、59.52、45.28、31.03 mg/L的500 mL的溶液,用橡皮塞密封瓶口.将三角瓶放在平板磁力搅拌器上,其转速为1 000 r/min.常温搅拌条件下放置36 h,测定吸附后的铀浓度.然后倒出初始铀浓度为45.28 m/L和31.03 mg/L的溶液,树脂仍然留在三角锥形瓶中,分别在三角瓶中加入铀浓度为88 mg/L和73.76 mg/L的500 mL溶液继续吸附,36 h后,测定吸附后的铀浓度,由式(1) 求得树脂的平衡吸附量q.q=+q1.2 动态吸附采用固定床吸附柱进行吸附试验,吸附柱规格为Φ40mm×1200 mm,装有1 L的湿态某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原液铀浓度为17 mg/L,流量为12 L/h左右,穿透之前,每24 h取集合样1次,穿透之后每12 h取集合样1次,试验装置见图1.根据铀浓度的高低选用钒酸铵滴定法、比色法、微量铀法测定.2.1 静态吸附为了研究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吸附过程,本文采用Freundich与Langmuir等温吸附过程拟合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吸附过程.Freundich吸附方程形式为:对方程两边取对数,可得Langmuir吸附方程为:变换上式得到:式中:qe为平衡吸附量 (g/L);Ce为平衡浓度 (mg/L);k、n、a为常数;qm为最大饱和吸附量 (g/L).2.2 动态吸附固定床吸附分离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过程,对其进行数学建模需要解大量非线性方程,求解具有较大的难度,然而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可以达到深入了解吸附过程的目的.目前在固定床吸附过程的数学建模有十多种[5],已应用于大量固定床吸附过程的描述[6-12].在固定床吸附饱和时间的预测模型有LDF线性推动力模型、恒定波振荡模型、修正的 macroscopic model、均一表面扩散模型等[13].本文分别采用Bohart-Adams模型[5]和wolborska模型[14]对固定床离子交换吸附过程进行建模.2.2.1 Bohart-Adams模型Bohart-Adams模型是基于假设吸附速率受溶液中的吸附质浓度和吸附剂的剩余吸附容量所控制,该模型获得的方程如式(7).t=-ln(-1)式中,C0和C分别为入口和出口浓度,mg/L;Z为床高,cm;kn为吸附速率常数,L/(mg·h);t为时间,h;qm为吸附容量,mg/L;u为液体流速,cm/h.2.2.2 Wolborska模型Wolborska和Pustelnik分析低浓度条件下的动态吸附过程,假定穿透曲线在开始阶段受膜扩散控制,该膜扩散系数为常数,初始阶段得到的传质区在固定床中以恒定的速度在轴向方向上移ln=βLC0t/qm-式中,C0和C分别为入口和出口浓度,mg/L;H为床高,cm;βL为膜扩散系数,h-1;t为时间,h;qm为吸附容量,mg/L;u为液体流速,cm/h.3.1 静态吸附Freundich与Langmuir等温吸附过程拟合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吸附过程,结果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回归所得的参数如表1示.由于离子交换吸附过程不是物理吸附过程,Freundlich考虑到化学反应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所以Freundlich更适合描述离子交换吸附铀的过程.然而在低浓度条件下,离子在液膜中的扩散速度为速度控制步骤[1],由于Langmuir模型更多的考虑到表面扩散对吸附影响,Langmuir模型也适合描述离子交换吸附铀过程.同时由图2~图3知,Freundlich和 Langmuir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R2均大0.97,说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适合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吸附.3.2 动态吸附实验得到的吸附穿透曲线如图4所示,下面分别用Bohart-Adams、Wolborska模型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3.2.1 Bohart-Adams模型利用Bohart-Adams模型对固定床的穿透曲线进行线性拟合.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直线为按Bohart-Adams模型回归的结果,回归后的具体参数如表2.在17 mg/L的铀浓度条件下,利用Bohart-Adams模型对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进行建模,得到树脂的吸附容量为60.39 g/L,与用液计方法得到的树脂容量62.25 g/L的误差约为2.99%,同时得到了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的吸附速率常数为 0.001 98 L/(mg·h).由拟合数据得到,相关系数R2为0.933 3,说明该模型适合描述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3.2.2 Wolborska模型利用Wolborska模型对固定床的穿透曲线进行线性拟合,试验结果如图6中试验点所示,图中直线为按Wolborska模型回归的结果,回归后的具体参数如表3. 利用Wolborska模型对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进行建模,得到在17 mg/L的铀浓度条件下,树脂的吸附容量为74.93 g/L,与用液计得到的树脂容量62.25 g/L的误差约为20%.同时由拟合数据得到,相关系数R2为0.952 3,说明该模型在描述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误差较大,Bohart-Adams模型更适合描述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3.3 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的比较通过拟合静态吸附数据得到的吸附等温曲线在铀浓度为17 mg/L的条件下,树脂对铀的饱和容量为33.28 g/L,同时计算动态吸附实验数据,在溶液铀浓度为17 mg/L条件下,树脂对铀的饱和容量为62.25 g/L.说明动态吸附容量要高于静态吸附容量,在本实验中约为1.87倍.认为动态吸附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原液能进行充分的接触,溶液中的碳酸铀酰离子不仅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到树脂内部,而且易于树脂表面某些基团由于氢键等作用力而被吸附,这也是造成动态吸附容量高于静态吸附容量的一个原因,目前没有相关的实验研究报道.1)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动态吸附过程的树脂容量是静态吸附过程的树脂容量的 1.87倍左右.2) 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适合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吸附,得到在低浓度条件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过程的扩散过程是由膜扩散和孔内扩散两者共同控制.3) Bohart-Adams模型比wolborska模型更适合描述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的过程,模型得到的有关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 针对动态吸附过程的树脂容量大于静态吸附过程的问题,本文认为树脂表面的吸附也会促使铀的吸附.[1] 张镛,许根福.离子交换及铀的提取[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6.[2] 刘良宏,袁渭康.固定床反应器的控制[J].化工学报,1996,47(6):727-742.[3] 杨骏,李永旺,秦张峰,等.液固体系固定床吸附器流出曲线预测模型[J].化工学报,1996,47(2):178-183.[4] Zou W H,Zhao L,Zhu L,et al.Adsorption of uranium(Ⅵ) by grapefruit pee l in a fixed-bed column:experiments and prediction of breakthrough curves[J].Radioan al Nucl Chem.,2013,295(1):717-727.[5] Xu Z,Cai J G,Pan B C.Mathematically modeling fixed-bed adsorption in aqueous system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2013,14(3):155-176.[6] 宋应华,朱家文,陈葵.大孔吸附树脂HZ816对红霉素的固定床吸附过程研究[J].化学工程,2007,35(11):9-12.[7] 王晟,马正飞,姚虎卿.固定床吸附烷烃中芳烃的模拟[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14(1):65-70.[8] 张会平,刘剑,鄢瑛.苯在结构化固定床的吸附动力学[J].化工进展,2011,30(S):41-45.[9] 朱晟,朱家文,陈蔡.红霉素在大孔树脂SP825S上的固定床吸附动力学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2,28(3):257-265.[10] 李立清,唐琳,高招,等.丙酮在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穿透曲线数学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2):81-84.[11] 杨骏.固定床吸附器的双组分溶液吸附流出曲线预测模型[J].暨南大学学报,1999,20(3):82-85.[12] Saha D,Bhoowal A,Datta S.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of fixed b ed biosorption using radial basis approach[J].Heat Mass Transfer,2010,46(4 ):431-436.[13] 孟凡伟.大孔树脂固定床吸附穿透曲线预测模拟[D].南京:南京大学,2005.[14] Lawrance S,Bajpai J,Bajpai A K.Designing fixed bed column and batch s tudies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for defluoridation of drinking water[J].Jour 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1,32(9):1256-1265.。
吸附动力学及动态学
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
01
实验步骤
02
1. 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吸附质,进行预处理;
2. 配置不同浓度的吸附质溶液;
03
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
01
实验步骤
02
1. 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吸附质,进行预处理;
2. 配置不同浓度的吸附质溶液;
03
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
3. 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记录吸附量随时 间的变化;
扩散系数
描述分子在溶液中扩散快慢的常数, 影响吸附速率。
03
02
吸附速率常数
描述吸附速率快慢的常数,与扩散 系数、反应速率常数等有关。
反应速率常数
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常数,影响化 学反应控制模型的吸附速率。
04
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参数
01
平衡吸附量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剂达到 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
扩散系数
吸附动态学在各领域的应用
环境科学
吸附动态学在环境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处理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例如,通过研究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在 吸附剂表面的动态行为,可以有效地去除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能源科学
在能源科学领域,吸附动态学可用于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储氢材料和二氧化碳捕获技术。通过了解吸附剂对氢 气和二氧化碳的动态吸附特性,可以优化材料的结构和制备方法,提高储氢和二氧化碳捕获的性能。
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作用,吸附力较弱,吸附速率较 快。
化学吸附
02
03
动态吸附
化学吸附是指吸附剂与被吸附物 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吸附力较 强,吸附速率较慢。
动态吸附是指吸附剂在动态条件 下的吸附行为,如流化床、固定 床等反应器中的吸附过程。
26457112_Fe_浸渍污泥生物炭对含Cd(II)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Fe 浸渍污泥生物炭对含Cd (Ⅱ)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周雅兰1袁周冰2(1.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抚顺113001)[摘要]通过城市污泥热解制备污泥生物炭(BC ),采用FeCl 3溶液浸渍污泥生物炭后制备出磁性污泥生物炭(MBC ),对比了BC 与MBC 去除水溶液中Cd (Ⅱ)的能力。
考察溶液初始pH 、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以及Cd (Ⅱ)初始浓度对BC 和MBC 去除Cd (Ⅱ)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BC 和MBC 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Langmuir 吸附等温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BC 和MBC 去除Cd (Ⅱ)的过程。
在溶液初始pH 为6.0,生物炭投加量为10mg ,Cd (Ⅱ)质量浓度为10~150mg/L 的溶液25mL ,吸附时间为360min ,温度为25℃的最佳条件下,BC 和MBC 对Cd (Ⅱ)最大的吸附量分别为76.93mg/g 和167.42mg/g 。
经过5次吸附解吸试验,MBC 的Cd (Ⅱ)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BC 的Cd (Ⅱ)去除率在55%左右,说明MBC 具有更好应用于去除含Cd (Ⅱ)废水的能力。
[关键词]污泥生物炭;浸渍;磁性污泥生物炭;Cd (Ⅱ);吸附[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9X (2021)05-0080-06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Fe ⁃impregnated sludge biochar for removing Cd (Ⅱ)⁃containing wastewaterZhou Yalan 1,Zhou Bing 2(1.Shijiazhuang V 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2.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iaoning Key Laboratory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Fushun 113001,China )Abstract :Sludge biochar (BC )was prepared by pyrolysis of municipal sludge ,and magnetic sludge biochar (MBC )was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sludge biochar with FeCl 3solution.The removal ability of Cd (Ⅱ)in aqueous solution by BC and MBC was compared.The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pH of the solution ,adsorption time ,temperature and the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d (Ⅱ)on the Cd (Ⅱ)removal by biochar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C and MBC conformed to the pseudo ⁃second ⁃order model.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 could better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removing Cd (Ⅱ)by BC and MBC.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initial pH 6.0of the solution ,10mg of biochar dosage ,25mL of 10-150mg/L Cd (Ⅱ)solution ,360min of adsorp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25℃,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C and MBC on Cd (Ⅱ)was 76.93mg/g and 167.42mg/g ,respectively.After five adsorption ⁃desorption experiments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BC remained above 90%,while the removal effi ⁃ciency of BC was about 55%,indicating that MBC had better ability to remove Cd (Ⅱ)⁃containing wastewater.Key words :sludge biochar ;impregnation ;magnetic sludge biochar ;Cd (Ⅱ);adsorption水体Cd (Ⅱ)污染是目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长期饮用被Cd (Ⅱ)污染的水会造成人体的肾脏和肝脏严重受损〔1〕。
烷烃中少量芳烃的固定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
烷烃中少量芳烃的固定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
王晟;马正飞;姚虎卿
【期刊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5)002
【摘要】在实验研究烷烃中少量芳烃的固定床吸附动态过程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动态过程的基础上,用固定床和模拟移动床线性推动力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可得到如下结论: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固定床吸附动态模型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动态模型拟合的结果均与实验值相符;但从技术性能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两个角度都反映出对脱除烷烃中的少量芳烃的吸附分离过程, 用固定床吸附过程比模拟移动床吸附过程更具有可行性. 这些结果为在直链烷基苯的生产过程中, 降低循环烷烃中芳构化物的含量, 实现延长脱氢催化剂的寿命, 提高烷基苯的产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王晟;马正飞;姚虎卿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4.25
【相关文献】
1.烷烃中少量芳烃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及模拟 [J], 王晟;马正飞;姚虎卿
2.基于分子管理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 [J], 刘军涛;倪腾亚;刘
纪昌;沈本贤
3.固定床吸附烷烃中芳烃的模拟 [J], 王晟;马正飞;姚虎卿
4.吸附法脱除烷烃中少量芳烃工业可行性分析 [J], 王晟;马正飞;姚虎卿
5.脱除烷烃中少量芳烃的模拟移动床吸附过程研究 [J], 王晟;马正飞;姚虎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稳态模拟实验系统(Catreng4.0)
收稿日期:2000-12-20;修回日期:2001-04-20作者简介:冯树波(1963—),男,河北昌黎人,副研究员,硕士,化学工程专业.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稳态模拟实验系统(Catreng 4.0)冯树波,郭彦书,陈向民,荣杰(河北科技大学化工设计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18)摘要:用C ++BuiIder 5.0可视化结构语言编写了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稳态模拟实验系统(Catreng 4.0)。
该系统由4个主模块组成。
数据库模块可以查询物化性能数据和热力学数据,查询方式灵活多样。
模拟实验模块可以自动生成组份浓度随反应时间或反应器长度变化的微分方程组,在该模块上用户可全部地参与模拟过程。
模拟实验演示模块封装了4个常见工业反应的有关数据,可使用户部分参与模拟过程。
常用工具模块可进行混合组份热容,反应热效应,反应平衡常数,反应过程热和平衡组成的计算。
该系统利用了面向对象的Windows 编程方式,可安装在Window98操作系统下,脱离C ++BuiIder 5.0独立运行。
关键词:固定床催化反应器;模拟实验系统;计算机软件中图分类号:TO 2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60(2001)06-558-560An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SimulatingFixed-bed Catalytic ReactorFENG Shu-bo ,GUO Yan-shu ,CHENG Xiang-min ,RONG Jie(Hebei Uniu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China )Abstract :The system was programmed using visuaI C ++BuiIder 5.0structure Ianguage.It is composed of four major moduIes.In the database moduIe ,physicaI properities and thermaIdynamic data can be found out.The experimentaI moduIe for simuIation make it possibIe for users to take part in experiments fuIIy.Its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 right expressions representing for the chang-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ach component in reaction network can be made automaticaIIy.The demonstration moduIe for simuIation invoIves four commerciaI ers can take part in experiments partIy.By shifting to the tooI moduIe ,the foIIowing vaIues can be caIcuIated easiIy ,heat capacity of mixed components ,reaction heat ,eguiIibrium constant ,reaction process heat and egui-Iibrium yieIds.The window interfaces are very friendIy and easy using since a windows-type OOD programming method was used.Moreover ,after successiveIy set-up ,the simuIation system can divorced from C ++BuiIder 5.0and independentIy run.Key words :fixed-bed cataIytic reactor ;simuIation system ;computer software1引言由于模拟可以详细地了解反应器中化学反应进行的情况,所以模拟实验在反应器的分析与设计中显得更为重要。
SO2在活性焦固定床上的吸附性能
SO2在活性焦固定床上的吸附性能王玉池;朱志敏;傅月梅;刘静;翟尚鹏;马正飞【摘要】The adsorption isotherm and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of SO2 were measured in a fixed bed of activated coke at 120 ℃. Equilibrium adsorption ( qm = 0. 072 g/g ) and Dangmuir coefficient ( K = 0. 629 m3/g) were obtained by the fitting adsorption isotherm with Langmuir adsorption equation. According to the mass transfer mechanism from the shape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solved by the software COMSOL Multiphysic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n that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breakthrough curv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在120℃恒温条件下,在活性焦固定床上测定SO2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吸附穿透曲线.采用Langmuir吸附方程拟合,得出饱和吸附量qm=0.0722g/g和Langmuir常数K=0.629 m3/g.根据穿透曲线的形状分析传质机制,建立了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预测其他条件下的穿透曲线.【期刊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3)003【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SO2;活性焦;吸附;固定床;穿透曲线【作者】王玉池;朱志敏;傅月梅;刘静;翟尚鹏;马正飞【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上海克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03;上海克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03;上海克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03;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09SO2污染及其造成的酸雨危害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控制SO2的排放变得尤为迫切。
固定床吸附的动力学模型及吸附剂形状因子的影响_叶长燊
要应用正交配置法求解本文模型
必须将其无因
修 正 Biot 准 数 B i = Peclet 准 数 分配比 床层高度参数 Pe =
kf R Ds
Lv DL
C0 q 0 ρa
反映传质过程吸附剂颗粒内外传质阻力的比值 反 映 床 层 轴 向 弥 散 的 程 度, 其 值 与 弥 散 程 度 成 反 比 反映吸附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的分配关系
当三种形状吸附剂颗粒的特征尺寸相同时
>无限长圆柱形> 无限大薄片形 固定床吸附器 TQ028, TQ011
形状因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吸附分离过程广பைடு நூலகம்应用于化工 球形吸附剂为研究对象
[1]
环保等领域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对吸附过程设计与 但多以
[2,3]
操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对固定床吸附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有许多报导 对其它形状吸附剂的研究较少 修国华等人从理论解的角度[4] 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还很少
[10]
本 文 利 用 矩 阵 法 [11] 与非矩阵法 [12] 分 别 构 造 适 W 根据以上各阶离散阵对固定床吸附数学模
用于对称性问题 (适用于吸附剂内部 )与非对称性问题 ( 适用于床层轴向 ) 的 正 交 配 置 矩 阵 [11,12] A∗ 型进行离散化
B∗
即
W∗与 A
N+2
B
∂X ∂Z
v
床层轴向连续性方程
∂C ∂ C 1 − ε ∂q ∂ 2C + + ρ a av = D L 2 ∂z ∂ t ε ∂t ∂z ∂q 1 ∂ a ∂q = a Ds r ∂ t r ∂r ∂r q = KCC 1 + KCC
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意义
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意义引言:吸附动力学模型是研究物质吸附过程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吸附现象背后的机制、优化吸附过程以及设计更高效的吸附材料。
本文将探讨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意义,并阐述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吸附动力学模型是用来描述吸附过程中物质与吸附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方程。
它基于吸附现象的基本原理,考虑吸附速率、吸附容量等因素,建立了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
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吸附物质的特性以及吸附过程的条件等因素,从而揭示出吸附过程的规律和机制。
二、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意义及应用1. 理解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吸附现象背后的机制。
通过对吸附速率、吸附容量等参数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吸附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
2. 优化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指导吸附过程的优化。
通过建立吸附动力学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吸附过程中的瓶颈,找到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调整吸附条件、改进吸附剂的性能等方式,提高吸附效率和选择性。
3. 设计高效吸附材料: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设计更高效的吸附材料。
通过对吸附剂和吸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确定吸附材料的合理结构和组成,从而提高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4. 应用于环境治理:吸附动力学模型在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利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研究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化吸附剂的选择和使用条件,从而提高废水处理和大气净化的效率。
5. 应用于催化反应: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催化反应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吸附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优化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结论:吸附动力学模型在理解吸附过程、优化吸附过程、设计高效吸附材料以及应用于环境治理和催化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吸附动力学模型,我们可以揭示吸附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提高吸附过程的效率和选择性,为解决环境污染和促进催化反应等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吸附式热泵吸附床特性与动态仿真
1 引言
吸附式 热 泵 可 利 用 低 品 位 热 能 作 为 驱 动 热 源,特别适合采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及廉价 的工厂余热,也适合在偏远无电的地区使用,其优 点是与当前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总趋势能很好 地吻合,被称为绿色热泵技术。以氯化钙为吸附 剂、甲醇为吸附质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工质对,具 有反应速率快、吸附量大、操作条件佳等一系列优 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 ~ 3]。
SONG Fei,DU Wei-ming,WU Ye-zheng,YAN Ga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Abstract: Adsorption bed characteristic of absorption heat pump using CaCl2-CH3OH working pairs was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the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emperatures of each point in the adsorption bed that change over time were acquired,in the course of adsorption - un adsorption. Moreover,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 Key words: adsorption heat pump;working pair;mathematical model
甲醇的蒸发温度对吸附反应速率影响较大。 当蒸发温度在 10 ~ 30℃ 范围内时,甲醇蒸发温度 升高时,吸附反应速度加快,而蒸发温度在 30 ~ 40℃范围内及 10℃以下时,蒸发温度对吸附反应
吸附技术及其应用
吸附技术及其应用陈蕾;唐妹娟【摘要】本文从吸附技术出发,论述了它的重要性.简述了气、液相的吸附特征及吸附剂的应用.对活性炭生物膜作为吸附新技术的应用也作了简介.吸附技术的应用领域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本文从吸附技术的应用原理出发,指出人们将在处理工程技术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02(028)003【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吸附技术;吸附理论;吸附剂;活性炭;活性炭生物膜【作者】陈蕾;唐妹娟【作者单位】长岭炼油厂工程处,岳阳市,414000;长岭炼油厂工程处,岳阳市,4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第 28 卷第 3 期 2002 年 9 月化工设计通讯Vol.28N。
.3 Sep.2α】2 ChemicalEngineeringDesignCommunications 内陈蕾: 1988 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给排水专业,工程师,现从事施工监理工陈蕾唐妹娟作。
(长岭炼汹厂工程处·岳阳市·414则)摘要本文从眼附技术出发,论述了它的重要性。
简述了气、波相的眼附特征及服附刑的应用。
对洁性丧生物院作为眼附新技术的应用也作了简介。
眼附技术的应用领域已渗透到各行各illl申去,本文从眼附技术的应用原理出发,指出人们将在处理工程技术申得到事半归宿的奴果。
关键词吸附技术吸附理论股附剂洁性使洁性段生物院0 概述吸附技术作为流体分离的技术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蒸馆技术是常用的一种分离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工况均适用于蒸馆[ I ]。
例如温度条件在深冷或温度高于 523 K 时;压力低于 2 KPa 或高于5MPa ;蒸馆时产生不必要的副反应;产量很小;腐蚀问题;沉淀问题;塔器可能产生爆炸。
除此以外,对于分离性能不佳,相对挥发性低以及共沸生成物体系;进料成分中一组组分沸点范围重复另一组组分范围而必需净化等,这些情况通过吸附技术却较为容易解决。
吸附法在室内空气净化中的应用
%# 将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 $% 理论研究和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开发 加强吸附理论研究, 寻找新的吸附材料, 以对室内 空气主要污染源有强吸附能力的吸附剂为主体, 适当 加入对其它低浓度的有害气体有去除作用的吸附物 质, 制成对某一物质有良好吸附效果且吸附范围广的 复合吸附剂。在此复合吸附剂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具有 保健功能的物质, 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 ! $# 解决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补偿问题 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补偿方法常用的有更换和再 生。这种方法补偿效果明显, 但仅仅适用于吸附剂集 中且易于同其它物质分离的情况。再生不需要更换吸 附剂, 只是对吸附剂或含有吸附剂的载体进行物理或 化学处理 ( 如洗涤、 汽蒸) , 使其重新获得吸附 能 力。 这种方法再生效果不稳定, 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最
[ #] 要有很好的除臭能力 。对吸附剂载体的选择除了
吸附理论也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 ! $# 单一吸附剂吸附效果差 应用于分离过程的吸附剂大多具有专一性, 对某 种或某类组分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但室内空气成分 复杂, 所需除去的物质种类不同、 浓度差别大, 这就需 要开发具有较大吸附范围的新型吸附剂。 ! ! !# 吸附剂吸附能力补偿存在困难 物理吸附存在吸附饱和问题, 吸附剂使用一段时 间后吸附剂吸附能力达到饱和, 就失去了吸附功能。 化学吸附时, 随着吸附剂的消耗, 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也 会变弱。因此, 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补偿也是吸附法应 用于空气净化所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 ! %# 二次污染问题 吸附剂吸附空气中的有机物后, 如不能及时清理, 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成为细菌病毒滋生的理想场所, 从而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
作者简介: 郭鹏 ( *1%- 2 )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粉体技术在环保方 面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模型的建立
2 .1 一维模型的建立
2 .1 .1 稳定状态下的物理吸附
建立模型前首先要对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 , 了
解各个变量的用途 , 根据反应器类型以反应动力学
为前提进行建模假设 , 最后用计算机来实现模型的
数值解 。
J -F .Brilhc[ 1] 等人对沸石中 N OX 的吸附和变 压解吸进行了研究 , 固定床中 NOX 的吸附和解吸过 程可 以 用一 个 一 维模 型 来 描 述 。 沸石 固 定 床 中
V ad s
=
ρK MN
a ds O
XH O3y 2
23
(2)
当达到平衡时 , Vods 等于 Veds , 平衡时吸附的
N 2O3 质量分数(Ye)与饱和吸附量(Y ∞)关系可表示
为:
ye y∞
=
XH
K
3 2O
(T)X NOX NO 2 +K (T)X NOX
NO
2
其中 K 为吸附平衡常数
(3)
为床层气相中 H 2S 浓度 , mol/ m3 ;R 为颗粒半径 , m ; r 为未反应核 半径 , m ;De 为 灰层内 有效 扩散系 数
m2/ s;Kg 为气膜传质系数 , m/ s 。
若以固体中 K 2CO 3 的转化速率表示 , 则为
-dr = dt CB
1 Kg
r R
CA 2 +Dre(1 -Rr )
基于以上假设 , 质量平衡方程为 :
第2 02094
年 12 月 卷第 6 期
张媛媛等 :固定床吸附数学模型现状及应用
· 13 ·
1 1
+Ar t +D g t
D
gv
,
t
Cv ,
t(Z T
,
T)= -Art
Cv , t (Z , T)+ Z
3St v, t[ Cb, t(Z , T)-Cv , t(Z , T )]
2 .2 多维模型的建立 一维模型中只考虑了固定床中轴向的变化 , 存
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如需对床层中多向变化进行预
测 , 则需要建立多维数学模型 。 Ji Yang 及 David W . Hand[ 6] 等人在对一个等温 ———三相催 化反应器 的
研究中建立了一个催化反应的三维数学模型 , 在各
(9)
解吸时 y(x)的初值是吸附的终值 , 此模型预测
认为吹脱气中的水浓度对 N O X 解吸动力学有重要
影响 。 陈亚雄[ 2] 等人对低浓度甲苯在固定床活性炭上
的吸附作了系统研究 , 测定了甲苯 -空气 -活性炭
· 12 ·
贵州化工
Guizhou Chemical Industry
2004 年 12 月 第 29 卷第 6 期
N O X 的吸附与解吸附模型 :
V a ds
=
ρK MN
ads (y
2O 3
∞
-y)XNOX
NO2
(1)
沸石固定床模型的推导是以以 下假设为前提
的 :(1)吸附剂近似处于恒稳定状态 ;(2)固定床内温
度恒定 ;(3)为了单因次模型可以适用 , 气体流动的
径向方向假设无浓度梯度 ;(4)N 2O 3 形成速率(V ads)
系统的吸附等温线及 Υ360 ×1400m m 活性 炭固定 床的穿透曲线 , 并在低浓度范围建立了固定床活性 炭吸附甲苯一维数学模型 , 模型假设 :(1)固定床内 恒温吸附 ;(2)气体在两个固定床中平流通过 ;(3)气 流速度相同 , 得出固定床吸附操作中传质方程为 :
u
y z
+ε yτ+(1 -ε)ρ
主要成分组成如下表 :
表 1 黄磷 尾气组成成分
组成
CO CO2 O2 其它 磷 H2 砷 氟 硫
含 量
Mo1 %
85 ~ 95
2~ 4
0 .1 ~ 0 .5
3~ 5
1~ 8
g/ m3
0 .5 ~ 1 .0
0 .07 0.4~ 0.6~ ~ 0.08 0 .5 3
可见 , 尾气富含 CO , 炉气热值在 10000kJ/ m3 左 右 , 黄磷尾气的综合利用目前基本上分为两种途径 : (1)利用它的高热值 , 用作燃料 ;(2)利用纯净的一氧 化碳作为化工原料合成多种化工产品 , 如甲酸 、二甲 醚等 , 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状况 , 而且可以提高 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 , 净化黄磷尾气 , 使其得到充 分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吸附法净化处理黄磷 尾气工艺流程过程如黄磷尾气 -水洗 -变温吸附 变压吸附 -净化气 , 目前 , 国内外对于尾气净化工艺 有很多 , 下面对各种方法做简要介绍 :
qi(r
,
Z
,
T )=(1
+DDggs p, t )yt (r
,
Z
,
T
)-DDggs
p ,t
Cp
,
t
(r
,
Z
,
T )= Qm
, t (bt)Cp ,
m
t (r
,
Z
,
T)
1 +j∑=1(bj )Cp , f (r , Z , T )
(17)
式中 :
A ———比例常数
A rt ———气液两相的物质迁移率
+K ads(y
∞ -y)X NO XNO 2
-K edsyXH
3 O
2
=0
(6)
I 为 NO 或 NO2
以下为边界条件 :
t =0 , y(X , 0)=0 X =0 , XNO =X0 , NO ;XNO2 =XO , NO2 解吸边界条件 :
(7) (8)
X =0 ,
XNO =0 ;
XNO2 =0
xτ=0
(10)
式中 :
y ———气相中甲苯质量浓度 , kg/ m3
x ———活性炭上甲苯吸附量 , kg/kg
u ———空塔速度 , m/ s ρ———颗粒密度 , kg/ m3
z ———固定床轴向位置 , m
τ———时间 , s ε———床层孔隙率
边界条件为 :
z =0 ;y =ym
z =l ;yz =0 τ=0 ;
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 , 计算结果与实
验结果吻合良好 , 所建模型可用于低浓度范围内预
测其他情况下的穿透曲线 。
2 .1 .2 非稳定状态下的化学吸附
上述稳定状 态中忽略 了吸附过 程中的化 学反
应 , 当考虑 到化学吸附过程 时 , 模型 建立较为 复杂 些 。何 泽 超[ 5] 等 人 建 立 了 N 2 —H2S 混 合 气 在 含
种规模的实验中成功的运用于预测固定反应器中非
稳态状态下的反应 。 建立模型时做如下假设 :
(1)气体和液体在固定床中平流移动 ;(2)气体和液 体流速恒定 ;(3)气 —液流动呈线形分布 ;(4)物质内 部迁移由孔隙扩散引起 , 忽略表面反应 ;(5)催化剂 被液体完全浸透 ;(6)吸附剂表面均匀吸附 ;(7)不考 虑气 —液中存在的氧化反应 ;(8)忽略固定床中的压 力损失 , 压力不随时间变化 ;(9)固定床中温度不发 生变化 。
K
= K ads K deS
(4)
K 值因温度和 N O X 的不同而取值不同 , Y ∞ 的 值也与温度有关 , 公式(3)也可以写为 :
y∞ ye
=1
+X H2 O 3 K
1 XNOX NO
2
(5)
动力学常数 K ads与 K des应用吸附床中 N OX 的质
量平衡关系来确定
MN 2 NO 3 FdX 1 ρ dX
与气相中 N O(X NO)的浓度与 N O 2(XNO )的浓度 , 与 2
吸收剂的饱和吸附量(y ∞)与实际吸附量(y)的差值
成正比 。
N 2O3 分子与 3 个水分子竞争吸收位 。 因此 , 可
以认为 N 2O 3 的解吸速率与吸附的 N 2O3 质量 分数
及气相中的水摩尔分数的三次方成比例 :
t)+
1
4 3
-ε πR 3
-
dN dt
A
=0
(1 4)
式中 , z 为床层高度 , m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CA =CA0 , z =0 , t ≥0
γ=R , z ≥0 , t =0
在传质控制的条件下 , 有效值积分得到的理论
预测的穿透曲线与实验测定的穿透曲线吻合良好 ,
为该过程的反应器设计和最优化操作提供了可靠的 依据 , 也可供其它快速气固反应过程参考 。
K2CO3 +H2S ※K HCO 3 +KHS
根据分析研究 , 对球型颗粒的未反应核模型 , 在
拟稳态 、本征反应阻力忽略的条件下 , 可得到单颗粒
的宏观反应速率方程为 :
dN A dt
=
4
1 πR 2K
g
CA +4RπR-rDre
(1 2)
式中 , N A 为 H2S 的传质量 , mol ;t 为反应时间 , s ;CA
(1 3)
式中 , CB 为颗粒中 K2CO3 的摩尔密度 , mol/ m3
在固定床中 , 假设该反应是等温快速进行的 , 进
料流量和组成恒定 , 流体通过床层呈活塞流 , 并忽略 沿床层轴向压力差 。则固定床反应器的物料衡算方
程(连续性方程)为 :
u
CA (z z
,
t )+ε
CA (z t
,
随着各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固定床反应器模 型将会在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得到应用 。 减少实验 工作量 , 优化设计 , 并加强对过程的控制 。 下面对其 在黄磷尾气净化中应用的发展前景做简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