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装柱与湿法装柱讲课教案
柱层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柱层析技术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别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方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聚〕,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非但凡在轻易分解的样品的别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别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别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别离的难度。
试想假设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别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假设样品层只有,那么各组分就比较轻易得到完全别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假设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 的柱子〕;假设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方用3cm 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湿法装柱
1、硅胶湿法装柱一般用多少洗脱液润湿硅胶?至少要先全部浸没硅胶,还要看你的柱体积如何,估计硅胶到哪个位置,保证液体和硅胶全部加入后不会多出柱口,而且一般还要洗一下烧杯中的硅胶,特别是装反相硅胶时。
2.装柱是倒到层析柱里还是用勺子一点点喂入?我一般都是倒入的。
用勺子喂不光是麻烦,硅胶沉积也不均匀的。
摇匀烧杯中的硅胶后,拿个漏斗直接倒入就行了。
3、洗脱时一般多少毫升收集一管?原则上是越少越好,点样麻烦了,不过分段清楚。
不过实际中这个要看你样品量多少及是粗分还是细分了。
粗分时可以多接点,要是样品量多且粗分,用试管得接多少才是头啊,呵呵。
上样量大的粗分时我们有时直接用那种500ml的试剂瓶,或者是250ml的三角瓶。
样品量小的细分时用10ml试管自动收集。
不过上凝胶柱我一般用10ml试管自动收集。
4、要是每管收集液浓度太稀,是不是可以蒸掉洗脱液,然后定性合并?定性合并一般有那些依据?是根据薄层板来确定吗?可以啊!我最近就在做这种工作,反相柱下来的东西,含水难点样,浓度又小,很烦。
只好割5管回收,确定范围后再回收局部细致确定合并组份。
合并的依据很难讲,一般很难有明显分段,我是看主要斑点。
特别是样品量少时,全部分散了量更少了。
把主要斑点组份合并,拿到主斑点后其它微量成份再合并富集。
一般是根据薄层来定的。
浓度太稀没有关系,只要你有好的监测系统,比如紫外灯,显色剂。
一般TLC的检测下限是ppm级或者至少是千分之一级的。
浓度如果低的话,我一般用毛细管蘸4次,点4次。
基本没有问题的。
另外,为了节约时间和溶剂,建议使用梯度洗脱的方法。
谢谢了,受益匪浅!再问个问题:梯度洗脱具体怎么操作?洗脱液极性应该不是连续变化吧,我理解是用不同极性洗脱液从低到高依次洗脱?另外问下:10%硫酸乙醇显色剂具体配法?是10体积浓硫酸+90体积无水乙醇吗?若是正向硅胶,梯度洗脱的极性变化是由小到大,梯度变化可以根据TLC的结果选择,也就是选展开条件。
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
干法装柱/湿法装柱2010-03-29 11:18:49| 分类:药物化学| 标签:溶剂硅胶柱子极性 tlc |字号大中小订阅来源:/39351524.html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
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
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
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
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确定。
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
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 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
湿法装柱
湿法装柱,干法上样-解析在产品旋蒸时加入1-2勺硅胶粉(看柱子的大小),旋蒸至梨形瓶内的有机相的产物均匀附着在硅胶颗粒上,用小勺将瓶壁上附着的硅胶层刮下来(如果有),粉末保存在此瓶中。
用于后续的干法上样。
装柱:1.取出柱层析硅胶粉于一250ml的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定好的洗脱剂(即用相同机型的有机溶剂装柱)用玻璃棒搅拌至均匀。
2.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柱子的旋塞,下方放一个三角瓶接着留下来的溶剂。
将调好的硅胶-洗脱剂溶液倒入柱子中,倒一部分,就在上方接双联球对体系加压,使柱子压实直到硅胶柱的高度到达整柱的约三分之二(期间用吸管吸取柱子下方锥形瓶内的洗脱剂冲洗一下柱子,最后稍微弹一下柱子使硅胶面水平)。
之后继续开着柱子旋塞使硅胶柱上方的洗脱剂液面下降至硅胶面上方2cm,关掉旋塞。
加入中性氧化铝,铺一层氧化铝层约2-3cm,加完后用吸管吸取柱子下方锥形瓶内的洗脱剂冲洗一下柱子,将壁上的中性氧化铝粉末冲下来,稍微弹一下柱子使液面水平。
开旋塞使液面在氧化铝层上方2cm。
关掉旋塞。
3.上干样:将得到的硅胶-样品粉末倒在一张纸上,接着转移到硅胶柱上(此时旋塞关闭),用吸管吸取柱子下方锥形瓶内的洗脱剂冲洗一下原先存放样品-硅胶粉末的梨形瓶和柱子(此时旋塞关闭),取出一细铁丝在样品层中小心搅拌,不要破坏样品层下方的中性氧化铝层,将样品层中夹带的空气泡赶出。
打开旋塞,使液面下降至被分离样品面上方2cm,再次加入中性氧化铝,使得样品层上方铺一层氧化铝层(约2-3cm),用吸管吸取柱子下方锥形瓶内的洗脱剂冲洗柱子。
4.硅胶柱上还需接一个增容器,就是上下都有接口的球形玻璃,它的作用是可以加大量洗脱剂,一段时间不用担心柱子会干。
增容器上还可以连双联球,以对体系加压,调节洗脱的流速。
5.打开旋塞,用三角瓶接流下来的液体,期间应不停点板,看有没有点出现。
6.TIPS:如果需要分离提纯的样品量少,那么洗脱开始后就10ml接一次;如果量多的话,20ml/30ml换一次瓶一次都行。
层析柱的干法湿法填充和相关知识
层析柱装填及相关常识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层析柱的干法湿法填充和相关知识
月的。
否则有可能产生高额流量费。
慢慢演唱者:张学友所属专辑:黑与白新歌+精选1985-2004心慢慢疼慢慢冷慢慢等不到爱人付出一生收回几成情不能分不能恨不能太轻易信任真爱一回尽是伤痕泪慢慢流慢慢收慢慢变成了朋友寂寞的夜独自承受爱不能久不能够不能太容易拥有伤人的爱不堪回首慢慢慢慢没有感觉慢慢慢慢我被忽略你何忍看我憔悴没有一点点安慰慢慢慢慢心变成铁慢慢慢慢我被拒绝你何忍远走高飞要我如何收拾这爱的残缺泪慢慢流慢慢收慢慢变成了朋友寂寞的夜独自承受爱不能久不能够不能太容易拥有伤人的爱不堪回首慢慢慢慢没有感觉慢慢慢慢我被忽略你何忍看我憔悴没有一点点安慰慢慢慢慢心变成铁慢慢慢慢我被拒绝你何忍远走高飞要我如何收拾这爱的残缺慢慢慢慢没有感觉慢慢慢慢我被忽略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
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
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
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
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
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
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
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
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干法装柱与湿法装柱
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
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
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
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
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 确定。
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
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
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
过柱子的方法[指南]
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
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
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
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
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
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 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
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
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
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关于柱层析和TLC之我的体会(转载)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装柱
1.装柱装柱前先将色谱柱洗干净,进行干燥,在柱底铺一小块脱脂棉,再铺约0.5cm厚的石英砂(我做实验的时候脱脂棉和石英砂都没铺,柱子底本身是一层白的,直接装的柱子),然后进行装柱。
装柱分为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两种(咱们做的是湿法的)。
(1)湿法装柱将吸附剂(氧化铝和硅胶)用洗脱剂中极性最低的洗脱剂调成糊状,在柱内先加入约¾柱高的洗脱剂,再将调好的洗脱剂边敲边倒入柱中,同时,打开下旋活塞,在色谱柱下面放一个干净并且干燥的锥形瓶或烧杯,接收洗脱剂。
当装入的洗脱剂有一定的高度时,洗脱剂下流速度变慢,待所用吸附剂全部装完后,用流下来的洗脱剂转移残留的吸附剂,并将柱内壁残留的吸附剂淋洗下来。
以便色谱柱填充均匀并没有气泡。
柱子填充完后,在吸附剂上端覆盖一层约0.5cm厚的石英砂(这个我也没做,加完柱后,师姐直接让加的样品)。
覆盖石英砂的目的,一是使样品均匀的流入吸附剂表面,二是当加入洗脱剂时,它可以防止洗脱剂表面被破坏。
在整个装柱过程中,柱内洗脱剂的高度始终不能低于吸附剂最上端,否则柱内会出现裂痕和气泡。
(2)干法装柱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漏斗中,使其成为一细流,连续不断的装入柱中,并轻轻敲打色谱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再加入洗脱剂湿润。
也可加入3/4的洗脱剂,然后再倒入干的吸附剂。
装好吸附剂后,再在上面加一层约0.5cm的石英砂。
2.样品的加入及色谱柱的展开液体样品可直接加入到色谱柱中,如浓度低,可浓缩后再行上柱(就是把要过的东西弄得浓度大点,再加柱子里)。
固体样品应先用最少量(以溶解为准,溶解了就行)的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到柱中。
在加入样品时,应先将柱内洗脱剂排至稍低于石英砂表面后停止排液,用滴管沿柱内壁把样品一次加完。
在加入样品时,应注意滴管应尽量向下靠近石英砂表面。
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活塞,使液体样品进入石英砂后,再加入少量的洗脱剂将壁上的样品洗下来,待这部分液体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淋洗,直至所有色带被展开。
实验室常规操作经验 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
实验室常规操作经验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实验室常规操作经验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进行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 0.5 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 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 3040 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 0.20.4杂质相差 0.1 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 200 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 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 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 3cm 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湿法装柱
湿法装柱步骤及注意事项1、除特殊规定要求用干法装柱外,一般选用湿法装柱。
2、湿法装柱的步骤:第一,塞棉花。
取一小块棉花铺平,弄成和层析柱直径一样的圆形,放入层析柱底部,用一根较长的玻璃棒压着棉花,关闭层析柱活塞,加一点洗脱液浸润棉花,赶走棉花中的空气。
第二,拌硅胶。
将硅胶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洗脱液,用玻棒搅拌均匀,多搅一会,确保硅胶全部溶解,赶走硅胶里的气泡。
硅胶用量根据层析柱的大小确定。
拌硅胶时洗脱液可以加多些,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第三,倒硅胶。
将上述拌好的硅胶沿着玻璃棒倒入层析柱。
倒完后缓慢抽出玻璃棒。
第四,敲柱子。
用橡皮管敲击柱子,赶走层析柱硅胶中的气泡,然后打开活塞,流出洗脱液,让硅胶自然沉降,等到柱子快干时关闭活塞,就可以加样了。
通常如果拌硅胶时加的洗脱液较多,是不会有气泡的。
注意事项:1、棉花不能太大和太厚,置入前要展开至适宜的均匀厚度2、倒入固相(硅胶)时,要缓慢,速度过快会使棉花浮起,且易产生气泡3、打开活塞不要过大,开至流出的液体呈滴状即可4、柱子内部固相最上端一定要保持有洗脱液5、加样前,最好关闭活塞且保持固相最上端有5mm左右洗脱液在缓慢加样6、如果固相为大孔树脂(比如黄芪前处理)时,树脂则需要用95%乙醇浸泡7-10天,将大孔树脂活化装柱看起来很麻烦,其实很简单,只要在操作的时候注意细节就没问题了哈。
以上装柱的步骤是在网上荡的资料,和我在药检所学习的时候,跟老师装柱的步骤方法一样,注意事项也是老师边做边总结出来的,现在终于有机会卖了哈~!@如果你要做桔梗含测,那要注意用的是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哦~!@计算的方法则是用外标二点对数方程法,我将我们这边做的巴戟天含测的检测和计算方法也发给你,帮我看哈子对不对啊~!@巴戟天的含量测定(高校液相色谱法)-----2013年5月15日实际操作培训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3:97)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柱层析培训方案
四、上样。有干法上样和湿法上样两种
• 干法上样:
• 就是把样品溶解后加入粗硅胶,然后除去溶剂,先把样品制砂。要点有以下 几点,样品一定要全溶,不能用细硅胶,制砂一定要干燥彻底。特别是溶样 溶剂如果是大极性时,更要干燥彻底。否则,会影响洗脱时的实际洗脱比例, 导致分离效率过低。样品:粗硅胶:溶剂的大概比例为1:1~2:2左右,具体 比例还要根据样品的溶解性和粘稠性确定。难溶、粘稠的样品,硅胶和溶剂 的比例就越高。硅胶过少会让粘稠难溶的样品粘结成团,无法均匀分散,洗 脱的时候,洗脱剂只会冲洗到团块的表面,而洗不到团块的内部。导致拖尾 严重和回收率损失。硅胶过多则造成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拖尾。
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 湿法优缺点:湿法上样的优点是快速。缺点是适用范围窄。如果样品的溶解性 不好,就会造成样品在柱子里析出来,导致样品与硅胶结块成团。特别是用 溶解性好的溶剂上样,用溶解性不太好的溶剂做起始洗脱。很容易发生这种 情况。这种情况较多发生在用DCM、甲醇洗脱体系,因为这个体系里甲醇极 性大,但溶解性弱。如果是PE/EA体系,如果溶样溶剂的EA比例太高,也可 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下阀门,再拔掉柱子下的真空,让柱子内部的压力自动平衡。注意溶剂液面,
千万别让柱子干掉。平衡后,压掉多余的溶剂(液面压到与石英砂平齐), 就算装好了。
三、装柱。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
• 湿法装柱:
• 先要把干硅胶搅成匀浆,具体做法是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到两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 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如果洗脱剂是氯仿/ 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太少或者其中含水量太大,尤其 是用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 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 % 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 过柱。
硅胶柱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流程
硅胶柱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原标题:硅胶柱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流程硅胶柱是一种常见的柱色谱填料,它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生化、制药、环保等领域。
生产用吸附剂装柱标准操作
生产用吸附剂装柱标准操作
吸附剂装柱方法有干法、湿法两种。
1、干法装柱选定吸附剂填料,粒径一般为0.07~0.15mm,筛分窄些较好。
通过漏斗慢慢装入填料,每加一小部分,在实验台面上轻墩柱子,使其填实。
装填完毕,在吸附剂表面铺一层滤纸或一薄层石英砂,使加洗脱剂时吸附剂不被冲起。
然后从柱管口徐徐加入洗脱剂,打开下端活塞,保持一定流速,排除柱内气泡。
液面要始终高于吸附剂。
2、湿法装柱先在柱内加入洗脱剂,将下端活塞稍打开,同时将吸附剂缓缓加入柱内,加入的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带入空气。
可轻轻振动色谱柱,使带入的气泡从上部排出,并使填充均匀。
干法湿法装柱子及TLC制备实验原理实验报告总结
干法湿法装柱子及TLC制备实验原理实验报告总结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
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
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
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
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确定。
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
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
“干法安装法”演示文稿32页文档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湿法装柱
湿法装柱步骤及注意事项1、除特殊规定要求用干法装柱外,一般选用湿法装柱。
2、湿法装柱的步骤:第一,塞棉花。
取一小块棉花铺平,弄成和层析柱直径一样的圆形,放入层析柱底部,用一根较长的玻璃棒压着棉花,关闭层析柱活塞,加一点洗脱液浸润棉花,赶走棉花中的空气。
第二,拌硅胶。
将硅胶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洗脱液,用玻棒搅拌均匀,多搅一会,确保硅胶全部溶解,赶走硅胶里的气泡。
硅胶用量根据层析柱的大小确定。
拌硅胶时洗脱液可以加多些,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第三,倒硅胶。
将上述拌好的硅胶沿着玻璃棒倒入层析柱。
倒完后缓慢抽出玻璃棒。
第四,敲柱子。
用橡皮管敲击柱子,赶走层析柱硅胶中的气泡,然后打开活塞,流出洗脱液,让硅胶自然沉降,等到柱子快干时关闭活塞,就可以加样了。
通常如果拌硅胶时加的洗脱液较多,是不会有气泡的。
注意事项:1、棉花不能太大和太厚,置入前要展开至适宜的均匀厚度2、倒入固相(硅胶)时,要缓慢,速度过快会使棉花浮起,且易产生气泡3、打开活塞不要过大,开至流出的液体呈滴状即可4、柱子内部固相最上端一定要保持有洗脱液5、加样前,最好关闭活塞且保持固相最上端有5mm左右洗脱液在缓慢加样6、如果固相为大孔树脂(比如黄芪前处理)时,树脂则需要用95%乙醇浸泡7-10天,将大孔树脂活化装柱看起来很麻烦,其实很简单,只要在操作的时候注意细节就没问题了哈。
以上装柱的步骤是在网上荡的资料,和我在药检所学习的时候,跟老师装柱的步骤方法一样,注意事项也是老师边做边总结出来的,现在终于有机会卖了哈~!@如果你要做桔梗含测,那要注意用的是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哦~!@计算的方法则是用外标二点对数方程法,我将我们这边做的巴戟天含测的检测和计算方法也发给你,帮我看哈子对不对啊~!@巴戟天的含量测定(高校液相色谱法)-----2013年5月15日实际操作培训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3:97)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湿法装柱实验报告
湿法装柱实验报告引言湿法装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它通过溶液在柱状载体中的流动和相互作用,实现多种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定。
本实验旨在通过湿法装柱实验,熟悉该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原理,并掌握柱装填和柱洗脱的基本技巧。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色谱柱放置于网板上,用洗净的纯水进行水洗,使柱内的阻力逐渐降低,达到符合要求的柱洗脱效果。
2. 柱装填:取一定质量的固相材料,将其加入色谱柱中。
用手轻轻震动柱子,使固相材料自然下沉,均匀填满柱空。
3. 柱洗脱:用移液管将待测样品缓缓加入色谱柱底部,使其自上而下通过柱床,与固相材料接触发生吸附和洗脱。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洗脱剂和梯度洗脱。
4. 实时监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流出液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变化等指标,实时监测柱洗脱的进程和结果。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待测物质的保留时间、峰形和峰面积等信息,进而进行分析和定量测定。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混合物进行柱洗脱实验。
根据实时监测和结果分析,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混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观察得到的色谱图,我们确定了两种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峰形,并计算出各成分的峰面积比例。
结果讨论湿法装柱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混合物进行柱洗脱,成功地实现了成分的分离纯化。
柱洗脱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柱装填应均匀填满,确保柱床内固相材料的紧密度和稳定结构。
- 洗脱剂的选择要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目的进行合理搭配。
- 实时监测柱洗脱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根据结果调整实验条件,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在结果分析中,我们通过观察色谱图确定了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峰形特征。
通过计算峰面积可以反映成分的相对含量。
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分析和定量测定成分非常重要。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湿法装柱技术成功实现了混合物成分的分离纯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法装柱与湿法装柱
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
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
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
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
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 TLC确定。
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
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
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
解决的办法是:第一、硅胶一定要天结实;第二、一定要用较多的溶剂“走柱子”,一定要到柱子的下端不再发烫,恢复到室温后再撤去压力。
也有介绍在硅胶的最上层填上一小层石英砂,防止添加溶剂的时候,使得样品层不再整齐。
但我的感觉是如果小心上样,添加溶剂,则没有这个必要。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
如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
干法上样较麻烦,但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
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较大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管转移得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
然后用少量溶剂洗涤后,再加入。
湿法较方便,熟手一般采用此法。
上样完毕后,接着即用淋洗剂淋洗。
淋洗剂一般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由于层析柱和薄板的不同,即使两者使用的硅胶都相同,但是在把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用在柱层析时,也显得极性偏大,所以要稀释一倍,但又不能稀释太多,否则成了靠扩散作用来分离,效果也不会好。
接下来谈TLC,需要切记的是:第一、某种样品在这种展开剂中只显示一个点,并不等于在别的展开剂中也只显示一个点。
因此在寻找展开剂时,多尝试几种比例不同,成分不同的展开剂。
展开剂的极性太小,点分不开,极性太大,也分不开.一般以目标产物的Rf值在0.3左右为最佳。
第二、点不能点得太浓,否则容易重叠,不易判断,因为如果两个点相近的话,一浓就变成一个点了。
第三、板上点的展开的清晰程度和溶剂的极性和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有关,只有两者比较合适了,才能有一个交好的分离效果。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THF<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 Petroleum ether/Acetone, Petroleum ether/Ether, Petroleum ether/CH2Cl2, CH2Cl2/ethyl acetate, ethyl acetate/ MeOH, CHCl3/ ethyl acetate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
最佳效果。
我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他杂质有效分离,曾经尝试了所有的溶剂用来两两组合后,最后才找到petroleum ether/THF这类不常见的混合溶剂。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最好是换溶剂。
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
当然,选择所添加的碱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氨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这里
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的质量很有关系。
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产品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的就不行。
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
温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
我们实验室没有空调,我在实验过程发现,在夏天分离相同的产品,所需的淋洗剂极性要比在冬天小很多,这一点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鉴于此,使用的硅胶,不用时一定要密封,防止吸潮。
TLC所用的硅胶板一定要保存在干燥器里面,或使用前在红外烘箱里干燥一段时间。
在利用TLC 跟踪反应时,在点板的时候往往是反应体系的混和溶液点一个点A,每种难挥发的原料各点一个点B,C, D等等,然后所有的原料和反应体系的混合溶剂再共同点一个混合点X,这些点在板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A X B C D 这样的好处是展开后可以清楚地看见每个点的位置,把A这个点展开后的各个层份的点与B,C,等原料比较,从而判断原料消失没有,点混合点X的目的在于,方便观察,因为有时候,板展开后,各点的位置有些变形,或者由于边缘效应等等,使得判断不易。
利用TLC判断物质的纯度时,往往要和NMR相结合,因为某种样品在这种展开剂中只显示一个点,并不等于在别的展开剂中也只显示一个点。
但有趣的是,由于H NMR可鉴别的纯度也就在95%左右,有时候H NMR现示较纯的东西,一点板就会发现有几个点。
所以,两者要结合使用。
但是自己以前的样品,则可以只通过点板来判断纯度。
补充一下层析柱硅胶的用量一般是每分离1g产品使用30-100g硅胶柱子的形状比例一般是内径:高度=1:8~10
展开剂尽量使用能够分开的极性最低的溶剂,还有,湿法装柱子的时候本人认为最好是先在底部装有石英砂的柱子中预加溶剂再按湿法加料这样能保证一开始加入的填料处于全湿状态,杜绝气泡刚装的柱子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长度变短的现象所以可以给它一个稳定时间后再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