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政篇】惟仁者宜在高位[精品]

合集下载

孟子七篇解读

孟子七篇解读

孟子七篇解读一、重民〔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梁惠王上〕[译文] 〔孟子说:〕〔治理国家〕不要违背农时,则粮食就会吃不完的了;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那鱼类水产就会吃不完的了;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注意季节,则木材也就用不完了。

如果粮食和鱼类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会使人民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什么顾虑了。

做到了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顾虑,则这就是仁政的起点。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译文] 〔孟子说:〕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猪肉,您的马栏里有强健的马匹,可是您的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到处有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您领着野兽来吃您的人民呀。

野兽相互残杀,人们尚且憎恶这种行为,而作为执掌人民政务的父母官,却不能防止率领野兽来吃人,那您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译文] 〔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人民也一定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人民的忧虑为忧虑的人,人民也一定会以他的忧虑为忧虑。

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人民同忧,做到了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人,是决不会有的。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梁惠王上〕[译文] 〔孟子说:〕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保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则治理天下就可以向在手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滕文公上〕[译文] 孟子说:关系人民的事情不能够拖延。

孟子名言及翻译

孟子名言及翻译

孟子名言及翻译(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

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孟子》名言警句

《孟子》名言警句

《孟子》名言警句6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6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6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9、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72、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3、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7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5、(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6、过,则匆惮改。

7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8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82、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8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8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8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91、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9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9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97、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98、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9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100、巧言乱德。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孟子的名言及解释导语: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孟子的名言及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孟子的名言及解释篇1(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孟子》中能体现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名句(紫菱)

《孟子》中能体现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名句(紫菱)

《孟子》中能体现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名句1、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5、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

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7、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0、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1、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9、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0、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14、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 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 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孟子原文:离娄上·第一章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②,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④;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⑤,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⑥,率⑦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榘准绳⑧;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⑨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⑩,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云:『天之方蹶11,无然泄泄12。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13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离娄上·第二章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名之曰『幽、厉』①,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诗云:『殷鉴②不远,在夏后之世。

』此之谓也。

」离娄上·第三章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①;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②。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③酒。

」离娄上·第四章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论述仁政的名言

孟子论述仁政的名言

孟子论述仁政的名言导读: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孟子论述仁政的名言,一起来看一下吧。

1.(孟子曰):“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公孙丑上)(孟子说:)“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

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了。

2.(孟子曰):“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滕文公上)(孟子说:)分些财产给人家这叫小恩小惠,教育别人要善良这个叫忠诚,帮助天下人民找到治世人才的,这个才叫仁德。

3.(孟子曰:)“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离娄上)(孟子说:)所以只有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适合处在帝王地位;不仁爱的人处在帝王地位,这将会把他的丑恶传播给大家了。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孟子曰:)“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离娄上)(孟子说:)“孔子说:‘仁的威力是不可以人数多少计算的。

一个国家君主爱好仁,那就会天下无敌的。

’现在有些人既想做到天下无敌,可自己又不肯实行仁政,这好比是害怕炎热却又不肯去洗澡一样。

”5.(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告子上)(孟子说:)“仁德能够胜过不仁德,好比水能胜过火。

但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却好比用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燃起的大火,火焰扑不灭,他就说是水不能胜过火,这就又和那种很不仁德的人差不多了,以后他也一定会把自己的仁丧失掉的。

”6.(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告子上)(孟子说:)“五谷是粮食作物中品种最优秀的;但如果种了不能成熟,反而不如秭米和稗子了。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 10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 10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10)孟子原文:离娄上?第一章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②,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④;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⑤,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⑥,率⑦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榘准绳⑧;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⑨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⑩,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云:『天之方蹶11,无然泄泄12。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13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离娄上?第二章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名之曰『幽、厉』①,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诗云:『殷鉴②不远,在夏后之世。

』此之谓也。

」第三章?离娄上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①;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②。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③酒。

」离娄上?第四章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名句名篇选萃

孟子名句名篇选萃

《孟子》名句名篇选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因为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这就有怜恤别人的政治了。

凭着怜恤别人的心情来实施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转运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的容易。

我所以说每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的,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地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

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和这小孩的爹娘攀结交情,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那小孩的哭声而如此的。

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羞耻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个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

人的有这四种萌芽,正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便是暴弃他君主的人。

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晓得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烧燃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

〕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签充,〔让它消减,〕便连赡养爹娘都不行。

关于孟子的名言15篇_1

关于孟子的名言15篇_1

关于孟子的名言15篇关于孟子的名言1(1)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姓的地位最尊贵,国家其次,君主的地位应比百姓,国家轻。

(4)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gu)不入洿(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

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

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__。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8)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表示只有遵章守法,事情才会做大做强的文言文

表示只有遵章守法,事情才会做大做强的文言文

表示只有遵章守法,事情才会做大做强的文言文案例一: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经》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离娄上》)案例二:臣非非难言孔,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々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为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

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

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大王若以此不信,而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

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

十五个金句带你领略《孟子》精髓

十五个金句带你领略《孟子》精髓

⼗五个⾦句带你领略《孟⼦》精髓1、恻隐之⼼,仁之端也;羞恶之⼼,义之端也;辞让之⼼,礼之端也;是⾮之⼼,智之端也。

⼈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同情⼼就是施⾏仁的开始;羞耻⼼就是施⾏义的开始;辞让⼼就是施⾏礼的开始;是⾮⼼就是智的始。

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样。

孟⼦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

孟⼦还说,“⽆恻隐之⼼,⾮⼈也;⽆羞耻之⼼,⾮⼈也;⽆是⾮之⼼,⾮⼈也。

” 前段时间有个⼈问我,“孟⼦为什么这么喜欢骂⼈?”我有些不解,他⼜说,“‘⽆恻隐之⼼,⾮⼈也’这不是骂⼈是什么!”这⾥给⼤家澄清⼀下,孟⼦说“⼈之有四端,尤其有四肢”,也就是说孟⼦认为,⼈都有恻隐之⼼、羞恶之⼼、辞让知⼼、是⾮之⼼。

“⽆恻隐之⼼,⾮⼈也;⽆羞耻之⼼,⾮⼈也;⽆是⾮之⼼,⾮⼈也。

”这⼏句话是说,恻隐之⼼、羞恶之⼼、辞让知⼼、是⾮之⼼是⼈和其他⾮⼈的动物、植物等的根本差别!若是把这理解成孟⼦骂⼈,真是有些滑稽了!2、我善养吾浩然之⽓。

其为⽓也,⾄⼤⾄刚,以直养⽽⽆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也,配义与道;⽆是,馁也。

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

那浩然之⽓,最宏⼤最刚强,⽤正义去培养它⽽不⽤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所不在。

那浩然之⽓,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就会像⼈得不到⾷物⼀样疲软衰竭。

这就是孟⼦最著名的“养⽓”说!后来养⽓说从⼈格的发展到⽂章上,成为了影响很⼤的“养⽓”美学。

3、没有规矩,不成⽅圆。

不⽤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形和圆形。

孟⼦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公输⼦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那样好的听⼒,如果不⽤六律,也不能校正五⾳;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所以说,只有好⼼,不⾜以治理政治;只有好办法,好办法不能够⾃⼰实⾏起来。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原文及解释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原文及解释

“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原文及解释
名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离娄章句上·第一节原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朝不信道,工不信度。

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 ,仁者无敌

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 ,仁者无敌

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仁者无敌1、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

(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

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

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仁政”学说的制度伦理之维

孟子“仁政”学说的制度伦理之维

孟子“仁政”学说的制度伦理之维摘要:孟子的“仁政”学说阐述了一种政治制度的合法性理论,仁政包含的制度伦理内容构成自身的实质合法性。

孟子从民为邦本出发,将发扬人的善性与防制人趋恶作为统治的根本任务,并构思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制度伦理思想印蕴于其中。

关键词:孟子;仁政;为善去恶;制度伦理“制度伦理”是对社会性正式组织为主体的规范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内在联系的伦理思考和要求。

它既包括对制度主体的伦理要求,也包括对规范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伦理安排,既包括对制度本身的道德要求,也包括对制度运行中一系列环节的道德评判和价值判断。

政治领域的制度伦理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一种政治制度所具有的伦理正义的考察,如政治社会学家李普赛特所言,是一个政治系统依赖何种意识形态形成和维护其成员确信现行政治制度对于该社会最为适当的信念,这实际上就是政治制度的实质合法性问题。

众所周知,儒学一直以来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官方政治哲学,而儒家对于封建政治制度的设计模式,主要来自于孟子“仁政”学说。

中国历史上凡是政治清明、民众安乐的时代,都与统治政策中仁政成分的凸显有关,反之则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这样就强化了人们对仁政制度合法性的信仰,时至今日仍回响不绝。

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作为其合法性基础的仁政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制度伦理内涵。

一、仁政制度;为了天下的平治而求善性的显发儒家对制度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

《易经》即有“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节卦》)之语。

孔子说:“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

盂方水方,盂圆水圆。

”(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就是说,如果把“人君”作为制度的化身,他创造或制定的行为规则,是激励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这种准则是否合时宜,决定了整个社会风貌、人民的福扯、经济的发展。

在儒家制度思想发展史上,孟子的制度伦理思想是一座高标。

1.“民为邦本”——仁政制度伦理的前提。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一个社会历史大变革的时期,一方面,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另一方面,老百姓渴望一个统一的国家来保障安定的生活。

孟子的资料 《孟子》介绍

孟子的资料 《孟子》介绍

孟子的资料《孟子》介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的门人。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生平阅历孟子像(20张)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不敢去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子思已逝世三十载。

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

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注释及译文(离娄章句上)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注释及译文(离娄章句上)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注释及译文(离娄章句上)《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离娄章句上本篇开始出现短章,长篇大论减少。

内容涉及政治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以论“仁”的为最多。

全篇原文共28章,本书选14章。

【第一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文】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6)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7)。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8)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9)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释】①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

②公输子:即公输班(“班”也被写成“般”、“盘”),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

约生活于鲁定公或者哀公的时代,年岁比孔子小,比墨子大。

事迹见于(《礼记·檀弓》、《战国策》、《墨子》等书。

③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古代极有名的音乐家。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孟子原文:离娄上·第一章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②,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④;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⑤,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⑥,率⑦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榘准绳⑧;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⑨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⑩,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云:『天之方蹶11,无然泄泄12。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13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离娄上·第二章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名之曰『幽、厉』①,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诗云:『殷鉴②不远,在夏后之世。

』此之谓也。

」离娄上·第三章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①;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②。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③酒。

」离娄上·第四章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仁政篇】惟仁者宜在高位
【仁政篇】
惟仁者宜在高位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读书百遍】
惟仁者宜在高位
jié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
shēng
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水滴石穿】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
犯错误用尽
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
六律:定音器(竹管)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
循,按着
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适合
【译文】遵循先王的法度而犯错误,这是从来没有的事。

圣人竭尽了目力,接着用圆规、曲尺、水准器、墨线,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用不尽了;圣人竭尽了耳力,接着用六律来校正五音,五音就运用无穷了;圣人竭尽了心思,接着又施行仁政,仁德就遍布天下了。

所以说,要想显得高,一定要凭借山陵,要想显得低,一定要凭借河泽;执掌国政不凭借先王之道,能说是聪明吗?因此,只有仁人才应该处在高位。

不仁的人处在高位,这会使他把邪恶传播给众人。

哲理
穷则思变
【学有所思】
如果你试着改变,你就会发现,学习,也可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努力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