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例题分析(原卷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北宋)韩琦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
而定以不肖辱其选。
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
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
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
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
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
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
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则C.以D.且(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2019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的真题给考生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对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精确分析,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部分内容。
一、真题解析以下是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解析:题目一:古人云:“读书如登山,过程痛苦而值得。
”凭你对《论语》的理解与感悟,谈谈你的触动、你的困惑以及你的思考。
(满分20分)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对《论语》的理解与感悟,分享触动、困惑和思考。
在写作时,可以借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作为引用,并分别以触动、困惑和思考为线索进行分段论述。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思考,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题目二:根据《荀子·劝学》和你对劝学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满分20分)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荀子·劝学》和个人对劝学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在文章中,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相关段落,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具体描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案例和理论支持加以论证。
二、书写格式为了使文章的排版整洁美观,可以参考以下格式:正文段落:每一段正文段落之间用空行隔开,段首不缩进,段尾需要标点。
引用段落:对于引用的古文或其他重要语句,可以单独成段,并在选引段前空一行。
标题:文章的标题可以使用较大号的字体,居中排版。
三、语句表达语句的表达要求流畅、通顺,在写作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如因果关系可用“因此”、“所以”等;对比关系可用“然而”、“但是”等。
2. 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可以通过使用近义词或者变换表达方式来丰富语言表达。
3. 选择优秀的句式:可以使用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式,如“有云”、“但使”等,增加文章的文言味道。
4.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给文章增加色彩和文采。
总之,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需要考生们充分理解题目要求,并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优化语句表达。
高考语文复习热点06 文言文阅读训练(原卷版)
热点06 文言文阅读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复习技巧】1.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2.注重积累,识记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等相关基础知识。
3. 注意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积累、多思考,以增强语感。
【阅读技巧】1.先通读全文,由选择题协助,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进行推导。
4.需要读懂材料,并审清题干要求,立足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出信息。
【答题技巧】一、文言文断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6.语法判断法,可依据语法进行判断。
二、翻译题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三、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高考语文湖南卷文言文阅读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湖南卷文言文阅读真题解析文言文一直是高考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而湖南卷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湖南卷文言文阅读真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解题技巧。
篇章一:《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和诗人。
这篇阅读材料选取了毛泽东的两首诗词进行解析。
其中一首诗是《三湘落霞》。
在这首诗中,毛泽东以湖南的美景为背景,铺陈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他通过描绘落霞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等,使整首诗表达更加深刻。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可以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篇章二:《孟子集解》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阅读材料选取了孟子的一段文字,内容涉及到孟子对人性的看法。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他通过对比默默耕种的农夫和饥肠辘辘的贼,说明了外在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他提倡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性得到充分发扬。
通过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进一步理解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练的表达方式。
篇章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法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本篇阅读材料选取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一段文字,内容涉及到国家的外交战略。
在这段文字中,韩非子通过对外交策略的论述,强调了国家应该建立稳定的外储,用以应对外部的变化和挑战。
他提出了几种守备外储的方法,如投诚怀柔、兼并裂解等等。
同时,他也指出了坚持自身实力和防备外部侵略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韩非子的外交思想以及法家思想的独特之处。
高考真题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文言文及答案解析近年来,高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言文题目,这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掌握文言文的解题技巧和答案解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几道典型的高考文言文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
一、《汉宫秋朝》中“宫中多鸟,苍鸣高唳,出虞侯者;又与舟人语曰:‘子以深请后者’”。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深请后者”的“深请”指的是()。
A.谦恭的请求B.迟到的拜访C.远道而来的人D.尊敬的问候答案:B.迟到的拜访解析: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舟人说的“子以深请后者”是在对方到达宫中后引起了鸟群的鸣叫,由此可以推断“深请”是指迟到的拜访。
因此,答案为B。
二、《楚辞·招魂》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以下哪种情感?A.豪情万丈B.自傲和狂妄C.自由奔放D.心旷神怡答案:D.心旷神怡解析:文中描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意图凌驾于众山之上,俯瞰群峰。
而“一览众山小”一句则表达了登上顶峰后所感受到的宽广视野和心旷神怡的情感。
因此,答案为D。
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请到受皇帝严重打击的屈原出山帮助,他回答:“文王既没,迁殷社稷;武王既没,放周百姓;亦几丧嫡。
”请问,下列与文中“亦几丧嫡”表达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茅塞顿开B.业已改变C.鞭长莫及D.势单力孤答案:D.势单力孤解析:文中的“亦几丧嫡”意为失去祖先的家业,引申为失去亲人、失去支持者,形容人孤立无助。
而“势单力孤”则是与“亦几丧嫡”意思相近的成语,表示一个人在行动或斗争中处境孤立,力量薄弱。
因此,答案为D。
四、《文心雕龙·例见论》中提到“孙、吴并争天下,诗富战辞”。
这句话说明了以下哪种现象()。
A.孙、吴两国文化盛行B.孙、吴两国在诗歌创作上的争端C.孙、吴两国在战争中富有文化内涵D.孙、吴两国在战争中增加了烦恼答案:C.孙、吴两国在战争中富有文化内涵解析:文中提到的“孙、吴并争天下,诗富战辞”意为孙、吴两国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诗歌歌颂了战争的辉煌和悲壮,显示了吴地文化的繁盛和战争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专题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备战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
八省新高考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专题3文言文阅读一、(2021·辽宁鞍山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
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泰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类,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B.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D.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一项是()A.名,古人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做好文意辨析题(原卷版)
专题三:做好文意辨析题(原卷版)〖考情分析〗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设误类型是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扩大范围等1.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错误选项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
3.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混淆关系等。
4得关注的是2021年新高考卷从题干到选项的变化,尤其是选项不再分为“概括”与“分析”两部分,而是采用直接概述的方式。
〖失分原因〗1.没有从人物性格事迹角度比对。
2.没有从关键词语角度进行比对。
3.没有从时间地点角度进行比对。
4.没有从分句之间关系进行比对。
5.没有从人事所涉范围进行比对。
〖通法通则〗1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整体快速阅读,扫清文中障碍,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总观总览。
2.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3.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在理解与分析选文内容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的每句话在锁定的原文区域中一一比对。
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看是否存在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错误。
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分析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做出初步判断后,考生应回看题目和内容,检查判断是否有误;再从文章内容的整体上排除错误选项,特别是隐性干扰;最后正确作答。
〖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
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
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
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
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
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
寻进左都御史。
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
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
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
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
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
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
寻遭母丧,夺哀如前。
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
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
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
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
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
文之死,人皆知其诬。
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B. 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速车驾主事/沈敏按问无迹/C. 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D. 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文言文阅读
试题
成绩
课程名称
高考语文模拟
开卷
闭卷
√
教研室
高三语文组
A卷
√
B卷
易错点27 文言文阅读之忽视原文细节文意理解错误(原卷版)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易错点快攻易错点27 文言文阅读之忽视原文细节文意理解错误【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八月,倭贼百余自上虞爵溪所登岸,犯会稽高埠,夺民居据之。
知府..刘锡、千户徐子懿围之。
贼潜缚木筏由东河夜渡,溃围而出。
居乡御史钱鲸,遭于蛏浦见杀。
贼自杭州西掠于潜、昌化,至严州淳安。
以浙兵迫急,突入歙县,流劫至南陵,趋太平,操江兵扼之。
贼引而东,犯江宁镇,指挥朱襄率勇士数百人御之。
是时贼已至板桥,襄等不知,方袒.褐纵酒。
突遇,尽为所歼。
遂由安德、凤台、夹冈沿乡抢掠,趋秣陵关。
时应天府推官罗节卿、指挥徐承宗率兵千人守关,望风奔溃。
贼过关而去,自南京出秣陵,流劫溧水、溧阳,趋宜兴、无锡,一昼夜奔一百八十里至浒墅关。
南直巡抚曹邦辅虑与柘林贼合,且为大患。
乃亲督兵备王崇古,会集各部兵,扼其东路,四面蹙之,随地与战。
亲召佥事董邦政、指挥楼宇以沙兵助剿,一战斩首十九级。
贼始却奔吴舍,欲走太湖。
觉之,追及于杨家桥,尽歼其众。
贼自绍兴高埠流劫杭、严、徽、宁、太平,犯南都,六七十人经行数千里,杀伤无虑四五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
邦辅以捷闻归功佥事邦政时赵文华闻寇具灭欲攘功急趋赴之比奏则邦辅己先之文华怒会柘林贼进据陶家港文华乃悉简浙兵,得四千人。
文华及胡宗宪亲将之,营于松江之砖桥。
约邦辅以直兵会剿。
浙兵分四道,直兵分三道,东西并进。
贼悉锐冲浙兵,诸营皆溃,损失军士千余人。
直兵亦陷贼伏中,死者二百余人,贼势大张。
文华恨邦辅。
至是,乃以罪委之,及佥事邦政。
诏下,邦政为总督逮问。
既而刑科给事中...孙浚言:“后期之罪,不在直兵。
今苏、松士民交称邦辅实心任事。
而流劫留都之倭,又为邦辅所灭,功绩显然。
遽请罪斥,文华非是。
”兵科给事中夏栻亦言之。
上乃申饬文华“秉公视师,以图大效”。
已而邦政及指挥楼宇赏竟不及,文华恶之也。
邦辅旋亦谪.戍边,巡按直隶御史张云路为论奏,不报。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倭寇从上虞登陆,强占民居,被明军所围,趁夜突出重围,一路上流窜行劫。
高考语文河北卷文言文阅读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河北卷文言文阅读真题解析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部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是一项较为难以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针对河北卷的文言文阅读真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文言文阅读题目。
正文:题目1:《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是一篇记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章。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齐国帮助鲁国抵抗外敌的历史事件。
文章以"昭公二十五年"为题,实际上是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阐述了当时齐国的外交政策以及齐国与鲁国的密切关系。
题目2:《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述人与社会关系的哲学文章。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孟子的一些核心理念,比如"仁义道德"、"君子爱人"等。
文章以"告子下"为题,实际上是在以对话形式进行教导和启示,引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中的不公及人际关系。
题目3:《史记·平准书》是一篇有关管理和治理的文章。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贾谊在西汉时期提出的一种治国理念,即"平准法"。
文章以"平准书"为题,实际上是在以经验和论述的方式,分析和探讨了管理和治理的一些重要方面。
题目4:《庄子·德充符》是一篇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文章。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庄子的一些思想,比如"自然无为"、"顺应天道"等。
文章以"德充符"为题,实际上是在以寓言和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大自然万物和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结语:通过对以上四个文言文阅读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的题材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领域,无论是哲学思考还是历史记录,文言文都是承载着古代智慧的重要载体。
在备考高考语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这对于对语文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历年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分析(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揉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皙次其.别号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予辈皆为.赋诗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全解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全解今年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部分出题风格延续了往年的特点,着重考察学生对经典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全面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篇章解析本年度的文言文篇章选取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文章主要围绕荀卿谏言劝孟子和他人的故事展开。
该篇章内容较为简洁明了,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古文观点的理解和阐释能力。
二、题目解析该篇文言文共包含两道题目,具体如下:1. 请简述文章中荀卿的谏言观点,并谈谈他的谏言对孟子的影响。
2. 请结合文章中其他人物对荀卿谏言的不同回应,谈谈你对于荀卿的谏言的理解和评价。
三、解题思路1. 第一题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文章中荀卿的谏言观点。
从文中可以看出,荀卿提出"君子之谏,一以笃志为本,二以明道为德",即谏言应当立足于坚定的志向和明确的道德原则。
接下来,我们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如荀卿对孟子说"臣忧患诚多,其一以君之朝道不协臣心也",强调了谏言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君主做出符合道义的决策。
此外,还可以引用文中的其他谏言观点进行分析,例如荀卿提出"道则君子以其道涵养之也",强调了谏言者应当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感化和启迪君主。
接下来,我们需要谈谈荀卿的谏言对孟子的影响。
从文中的表述可以看出,荀卿的谏言使孟子深感触动,他表示"卿执言以赍自关,鲁之无闻而尽言之者也,吾之懿行也,惭恻然,是以敢为敢言也"。
通过孟子的回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荀卿的谏言对于孟子来说是一种启迪和激励,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念和行为。
2. 第二题解析对于第二题,我们需要结合文章中其他人物对荀卿谏言的不同回应进行分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有人表示赞同,如孟子的回应"卿执言以赍自关,鲁之无闻而尽言之者也,吾之懿行也,惭恻然,是以敢为敢言也";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如孟子的弟子有人认为"吾见夫师之有君子之心也,未之有见也,去已而约未晚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析-精选教育文档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析-精选教育文档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文言文阅读(19分)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
其幼时,俊警异甚。
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
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常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
绍圣立局编元?v 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执政意,通判广信军。
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奸,杖而出诸境。
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
格非苦心工于词章,陵轹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
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
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宋史?李格非传》)4.下列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B.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C.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D.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5.对下列加点字词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句子当中,“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
B.绍圣立局编元?v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执政意,通判广信军。
检讨,是指检查反思自己过错的行为。
C.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
语文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分析
语文高考题文言文段阅读(10年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
正统间为御史。
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
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
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
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
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
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
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
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
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
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
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
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
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
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
海以闻。
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
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
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
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
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
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
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
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
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
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
瑄被胁依违具奏。
福不能平,诉之。
诏责瑄具状。
楷等皆获罪。
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
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
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
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1)下列对文言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8 找准采分点翻译拿满分文言翻译题常常被一些考生认为是难点,不容易得高分。
其实,做文言翻译题,关键在于找准采分点。
因为命题者在设置参考答案时,往往提供采分点做评分依据;而评卷老师在评卷时也往往只注意采分点的翻译,正确了就给分,不正确就不给分。
因此,强化采分点意识,就成为考生在解答文言翻译题时一大关键。
一般来说,文言翻译题的采分点大多设置在在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固定句式)等处。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训练时就要坚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原则,增强采分点意识,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积累语感,熟练解题方法。
怎样找准采分点呢?大致说来,要从以下五点入手:(一)注意通假字准确识别通假字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重要能力。
在翻译文言文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
而要找出其“通假”的是何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
比如:【例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分析】句中“没”字的翻译便是个采分点。
该字是“殁”字的通假字,“死”的意思。
全句应翻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慰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和珍玩来偿还。
”(此外,全句的采分点还有:“贷”(借)、“劳”(慰劳))和“鬻”(卖)。
(二)注意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因为最容易被学生理解错,所以最受命题者青睐。
考生需要加强的意识是:(1)古文中双音节词很少,所以如果在文言文中碰到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千万要慎重思考。
(2)要特别注意联系上下文,考察自己的翻译是否符合语境。
【例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分析】句中采分点之一的“慷慨”是个古今异义词,现在是“大方、舍得、不吝啬”之意,但在文言中却常是“情绪激昂”的意思。
此句应翻译为:“赵亮纯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就像朝廷请示,之后留下他防守安吉。
”全句的采分点还有“大言”(高谈阔论)“意”(意料、料想)“戍”(防守)和“请于朝”(向朝廷请示)。
【例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分析】句中的“行李”也是一个古今异义词,现在的意思是“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但古代却是“使者、使节”的意思,全句应译为:“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这里的“行李”和“既”(已经)“赠遗”(馈赠)“一”(全部)一样,都是评分时参照的采分点。
(三)注意意义和用法与今天不相同的的文言虚词文言中,一些文言虚祠的意义和用法由于与今天大相径庭,也容易被命题者设置在题中考查,翻译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揣度。
【例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分析】句中的文言虚词“既”就是一个采分点,很值得注意:“既”不能理解为现代的“既然”,而是表“已经”或“……之后”的意思,全句意为:“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的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余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除此之外,全句的采分点还有“讫”(结束,使动用法)、“代”(取代)和反问句式等。
(四)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和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以及为动用法等,名词作状语,数词活用作动词等等。
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这种特点。
【例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分析】句中“师事之”的翻译是个采分点,其中“师”的用法属于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像对待老师一样事奉他”。
全句应译为:(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便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此外,全句的采分点还有:“复”(又)、“故”(过去,以前、原先)、“乞”(请求)。
(五)注意各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和省略句几种句式。
翻译时应当把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判断句要译出“是”字、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被动句要有“被”字、疑问句要注意句中的疑问词、省略句要补充出省略的词语等)翻译出来。
文言中有些固定的格式都有其固定的翻译方式,翻译时也应予以充分注意。
比如:“所以”“以是”“虽然”“无所”“有以(无以)”等和“不亦……乎”“得无……耶”“……之谓”“谓之曰……”等。
【例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分析】句中“不见听信”的翻译是个采分点。
这是个被动句式,意思是“不被听从、信任”。
此外的采分点还有:“数”(多次)和“干”(拜谒、拜见)。
全句应译为: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例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母归,但见女抱挺树眠,亦不之虑。
【分析】句中“不之虑”的翻译便是个采分点。
这是个宾语前置句式,“不再怀疑她”的意思。
此外的采分点还有“但”(只)。
全句意为:“后母从节上回来,只见女孩叶限正靠着大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分析】此题的B项就是一个带有固定句式的句子:“不亦……乎?”此种句式一般多译作:“不也……吗?”,于是可知B项的翻译是正确的。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应译为:“那些等待馈赠宋清的人在门口排成了队。
”【沙场点兵】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
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
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
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
”上乃召之。
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
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
”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
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从之。
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
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
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上从其言。
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
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
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谛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
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
”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
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
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
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
⑤缔:一种祭祀大典。
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
建炎初,登进士第。
调临安府司理参军。
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
为饶州教授,摄郡。
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
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
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
”卒役之。
通判江州。
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
”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
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
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
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器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
”金主亮果南侵。
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
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