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学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一)初识分米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二)感知分米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
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
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
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
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课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要量课本的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书本的长度,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间的换算。
[学习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自学课本第21、22页。
2、预习检测。
(1)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2)1米=()厘米。
(3)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厘米,当我们需要量的比较准确时,可以用()作单位。
二、深入学习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1)1厘米中间有()个小格,一个小格就是()毫米。
(2)1厘米=()毫米。
(3)3小格就是()毫米,7小格就是()毫米。
(4)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2、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生活中()、()、( )的长度接近1毫米。
(2)数学书的厚度是()毫米。
三、迁移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1)一只蚂蚁长约3()。
(2)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2、完成课本22页“做一做”。
集体备课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集体备课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借助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身份证、校讯通、学生尺、1分硬币、1元硬币、1角硬币、身份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测量,你还能想到测量的单位吗?1厘米、10厘米有多长?身高1米多等。
二、探究新知(一)毫米的产生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高。
(预设:若学生估的很离谱,让学生说说估的方法)2.用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
师:同学们估的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
谁能说说测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3.激发矛盾,明确毫米的实际意义。
学生汇报长、宽、厚度。
师:你们说的都对。
可能因为数学书本身、测量的方式的原因,可能存在误差。
师:有多厚呢?(学生思考质疑)师:是啊,还不到1厘米,怎么办呢?这时,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这就是毫米。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毫米也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
(二)认识毫米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厘米刻度线之外你还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师:那你知道尺子上多长是1毫米吗?(预设: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2.如何找1毫米。
(1)师: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我们把尺子用投影放大看看。
从0刻度线开始,到第一根毫米刻度线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铅笔指出尺子上的1毫米演示)(2)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并像老师这样指一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与技能:1.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厘米、分米、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合作、探究中形成集体荣誉感,在探究验证活动中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体悟数学学的价值,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通过测量,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毫米、分米产生的意义及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产生联系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你能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吗?3.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二、毫米的认识(一)体会意义,动手测量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1)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它有多长呢?你能估计一下吗?指名汇报。
(2)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3)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
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1厘米。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1)每个人先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度。
(2)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3)动手量一量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
(4)汇报交流:宽:14厘米多,14厘米多8小格3.设疑揭题这多的8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上《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2.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①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
②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9篇)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2、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教案第一篇:《毫米的认识》教案《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学会准确测量,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毫米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米尺.硬币、课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目标引领1、创设情境:1)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手掌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那些用厘米?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2、认定目标: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二、互动交流。
1.初学交流,认识毫米,教学例1.(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的认识”.2、合作引领:(1)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2)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②学生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3)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③量一量卡片和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毫米的概念,理解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毫米的概念,掌握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学会使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1. 理解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准确地使用毫米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1. 教具:毫米尺、米尺、厘米尺。
2. 学具:每组一把毫米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米尺、厘米尺,引导学生复习米和厘米的概念。
2.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二、探究毫米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出示毫米尺,引导学生观察毫米尺的特点。
2. 提问:毫米尺上有什么?毫米尺上的刻度有什么规律?3.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毫米尺上有毫米的刻度,每10个小格代表1厘米。
4.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它是厘米的十分之一。
三、探究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出示米尺、厘米尺、毫米尺,引导学生观察三种尺子的刻度。
2. 提问:米尺、厘米尺、毫米尺上的刻度有什么关系?3.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米尺上的刻度最大,厘米尺上的刻度次之,毫米尺上的刻度最小。
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10厘米的物体,引导学生用毫米尺进行测量。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并提问:你们测量出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如何换算成厘米和米?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测量出的长度是100毫米,换算成厘米是10厘米,换算成米是0.1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
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数学日记导入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
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1、初步认识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2、认一认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毫米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掌握换算长度单位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测量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毫米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掌握换算长度单位的方法。
2.难点:毫米的概念的深入理解,换算长度单位的运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引入图片,让学生观察一下,这是一把尺,每一条刻度代表什么意思,是多少长度,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一下,尺上的最小刻度是什么,它代表多少长度,通过提问让学生逐渐学习毫米的概念。
2.讲解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毫米在尺度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展现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毫米,最终通过整理归纳,掌握毫米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并介绍长度单位换算方法。
3.训练巩固: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同时帮助学生彻底掌握测量方法和换算长度单位的方法。
4.拓展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精神,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5.作业布置: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让学生在家中再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手段1.投影仪:通过投影仪,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毫米的作用和概念。
2.教学实物:使用尺等物品,让学生进行测量,并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自己的理解。
3.合作小组: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一些小组练习,帮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黑板和粉笔: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和讲解。
5.作业本:通过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放一张图片,让学生分析,这是一个尺,尺上的最小刻度是多少,有什么作用,通过问题引入毫米的概念。
2.讲解新知: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毫米在尺度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讲解如何运用毫米,最后介绍长度单位换算方法,引导学生整理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揭题示标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一、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3、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现在开始!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2题。
【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 本节课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编排的。
从知识方面来讲,学生有了米、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测量的认知只限于整米、整厘米的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测量,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学习“毫米的认识”,能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学生卡一张、光盘一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二、设问导学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
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5毫米有多长?生:1分米有多长?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一)、认识毫米(1)猜测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2)讲解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平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板书)出示毫米定义(3)感知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4.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本节课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4)总结与反思: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5)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学生能够掌握毫米的基本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毫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掌握毫米的基本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理解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提升:学生将能够运用毫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3.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将建立毫米的空间形象,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4.数学思考:学生将能够运用毫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
5.学生是否对数学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出对毫米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6.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展示。
7.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展现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2.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反思活动的结果,我将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计划在未来教学中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可能包括调整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等。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毫米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先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先生领会毫米产生的实践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解决成绩的过程。
二、教学成绩诊断分析小先生以具体抽象思想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要注重让先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经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想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中,可以选择先生身旁感兴味的事物为学具(如粉笔、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先生的学习兴味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先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先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践长度,构成直观表象。
四、教学预备课件,1分硬币,磁卡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你知道本人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教师:我们曾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经过估测老师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先生学习数学的兴味,唤起先生对已有长度单位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二)探求新知,认识毫米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精确呢?怎样来验证?(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成绩记录下去,用本人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
③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先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小学教育)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学案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学案 年级: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 教导处审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一、自主学习1、看教材21页,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自己动手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厚( )厘米。
2、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该怎么办?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请仔细观察教材22页1厘米有几个小格?(提示:两点之间是1小格)2、1小格之间的距离比较短,用( )作单位? 请认真观察。
3、数一数 ,1厘米里面有( )毫米,所以1厘米=( )毫米。
4、自己用手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 ( )三、归纳总结。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四、达标检测:X k B 1 . c o m1. 填一填。
2. 量一量。
五、课后作业练习五第1、2题。
六、课后反思:厘米 毫米厘米 毫米 毫米 毫米 毫米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2 页共2 页。
2019最新整理-(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毫米的认识
2019最新整理-(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毫米的认识分层教学目标1、知道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长度的表象,体会毫米的实际意义。
3、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等。
学生两人一把米尺,每人直尺、小棒、IC卡各1个。
每个小组橡皮、曲别针、固体胶棒、铅笔、1分硬币、草稿本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1、你们猜一猜,xx同学的身高是多少?2、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1)用手比划:1米1厘米 10厘米(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课题:毫米>2、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还可以写成1 cm=10 mm。
(板书:1 cm=10 mm。
)(3)还可以这样介绍:2厘米=()毫米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学案
年级: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 教导处审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1页,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自己动手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厚( )厘米。
2、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该怎么办?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仔细观察教材22页1厘米有几个小格?(提示:两点之间是1小格)
2、1小格之间的距离比较短,用( )作单位? 请认真观察。
3、数一数 ,1厘米里面有( )毫米,所以1厘米=( )毫米。
4、自己用手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 ( )
三、归纳总结。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四、达标检测:X k B 1 . c o m
1. 填一填。
2. 量一量。
五、课后作业 练习五第1、2题。
六、课后反思:
厘米 毫米
厘米 毫米 毫米
毫米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