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东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对其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2.资料分析: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亲身感受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东北地区地图。
3.资料: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的资料。
4.实验器材: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所需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湘教版八下6.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学案
第六单元《东北地域的地理地点与自然环境》教教案编号:06课题东北地域的地理地点课时1课型新授与自然环境设计者审查使用人备注(教师二次备课记录)目标导航:1.运用地图说出地区的地点、范围,并对地区的地理地点做出简要评论。
2.在地形图上辨别地区主要的地形种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地区的地形特色。
3.阅读地图与天气统计图表,说出地区的气温、降水散布概略,并概括天气特色。
4.详细说明地区内自然地理因素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
教法指南:小组合作研究法、读图读表剖析法、对照法教课过程:一、自主学习地理地点(在图上填写:)(1)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2)邻国:俄罗斯、朝鲜;邻省:南连河北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东北地域的地形特色(填空并在图上填写)地形特色:东北地域的地形以、和为主,地表构造“山环水绕,平原居中”,大概呈状的三带:(1)外头是江、江、图们江和江等流域低地,(2)中间是和,(3)内部则是广阔的。
(4)东北平原因平原、平原、平原构成。
(5)白山黑水中的白山是指。
黑水是指,其最大支流是。
(6)三江平原是由、、三条江冲积而成。
7)总结东北地域的地势特征。
三、东北地域的天气特色(课本28页)1、天气种类及特色:东北地域属于天气,特色:。
(1)气温:东北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与,冬天南北差别显然。
(2)降水:东北降水多集中在季,冬天降许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许多的地域。
2、天气对植被的影响(课本29页阅读资料)东北地域典型植被有林、林、林以及草甸草原等。
东北林区向来是中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四、讲堂检测。
(一)基础题:1.对于东北地域的地理地点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位于中国的东北部B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C西面与蒙古接壤D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点,战略地位重要2.东北地域主要的天气种类是()A温带季民风候B温带大陆性天气C亚热带季民风候D寒带天气3.位于东北地域半环状三带内部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丘陵D山地4.东北地域的中学生寒假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A学生喜爱放长假B寒假时间长能够充足歇息,利于健康C这里冬天严寒漫长D这里夏天降水许多(二)提升题:5.读沿45°N东北地域地形剖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东部是丘陵 B 地势特占是东高西低C东北地域地处暖温带D自东向西地形种类挨次是山地—平原—山地。
湘教版八下地理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认知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和情感,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善于观察,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但是,他们对东北地区的认知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和情感,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
2.难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东北地区地图,以便学生观察。
2.案例材料:收集东北地区的典型地理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2.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什么?3.东北地区与哪些省份相邻?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并分享讨论成果。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和X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的特征。
(3)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体会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掌握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归纳、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漠河风光、某某冰雕、长白山天池提问:你知道下列图片描述的景观吗?它们位于我国哪个地区?(学生回答)明确:漠河风光、某某冰雕、长白山天池,它们都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今天,我们就走近东北地区,首先来看看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位置提问: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学生回答)明确:东北地区包括某某省、某某省和某某省,简称“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活动: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临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 东北地区大约跨越多少经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学生读图讨论回答),就是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等)。
读图,判断下面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哪一幅表示的是相对位置。
明确:1.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西接某某自治区,南连某某省;与某某半岛隔海相望;濒临的海洋有渤海和黄海。
180E至1350E之间,东西大约跨越17个经度;纬度位置大约位于380N至530N之间,南北大约跨越15个纬度,主要位于北温带(从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案设计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
2.通过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图,了解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运用东北地区地图和气候统计图归纳东北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东北地区地图和气候统计图归纳东北的气候特征,通过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图,了解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三张东北地区冬季景观图,你从图中看到这个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叫学生来回答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气候信息。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东北气候》。
教师:分别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东北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提问:东北气候类型是什么?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你能看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吗?轮流叫学生来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准确答案。
课堂活动:1.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1)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学生先一一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能总结出东北地区冬季南北温差大,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2.下面三图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A、B、C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及影响因素。
(2)判断A、B、C所代表的城市,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学生先逐个分析三地的气温、降水差异、影响因素及气候特征,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
3.阅读教材中的“东北地区的森林”材料了解东北地区森林与气候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案
10、南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A、地著名的汽车工业基地是下列哪个城市()
A、哈尔滨B、大连C、长春D、沈阳
教后反思
2、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3、分小组探究
4、(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5、(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交流展示
精讲点拨
1、学生回顾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国普遍温。
2、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个性修改
预学案
自主预习
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预习自测
1、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6第1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word教案(1)
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单项选择题读四幅省区轮廓图,回答1、2题。
1.下列省份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东北三省中邻河北省的是( )A.①B.②C.③D.④3.下列说法不属于东北地区绝对位置的是( )A.大体位于120°E~135°EB.大体位于40°N~53°NC.全部位于北温带D.位于我国的东北读图,完成4~7题。
4.图中①山脉是( )A.阿尔泰山B.小兴安岭C.大兴安岭D.长白山5.有关④处地形区的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沃野千里,山环水绕D.小桥流水,鱼米之乡6.有关⑥处的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朝两国的界河B.该河是松花江C.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D.它冲积形成了辽河平原7.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B.⑤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C.⑤平原是由嫩江、松花江、辽河冲积形成的D.②山脉全部位于黑龙江省8.下列符合东北地区气候的是( )A.属温带大陆性气候B.夏季南北温差大,冬季普遍寒冷C.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D.地跨暖温带和寒温带二、综合题9.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大连—齐齐哈尔—北极村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产生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2)总体来讲,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长冬无夏,气候严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辽宁省西南濒临,东南濒临。
(4)整个东北三省相比较,年降水量最多的区域在的东南沿海地区。
造成该区域降水较多的主导因素有和。
10.追根问底——解释以下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东北人喜欢饮酒,尤其在冬季。
(2)服装市场里毛皮服装深受东北人的青睐。
(3)东北地区的楼房多是双层玻璃。
(4)东北人冬季喜欢聚集在一起唠嗑,由此而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小品并使众多杰出的小品演员脱颖而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1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实例,深入了解和认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掌握其在我国地理位置中的地位。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
3.认识人类活动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的位置,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东北地区被称为我国的‘北大仓’?”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这些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通过实例分析人类活动与这一特点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了解和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特点。
2.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
2.东北地区相关地图、图表、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介绍。
3.操练(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总结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复述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湘教版八下地理 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案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运用“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等图像,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结合“沿125°E东北地区剖面”、“沿45°N东北地区剖面”等图像,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谜语导入:你知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指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切入课题。
一、地理位置教学过程: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两幅图,教师指图讲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的土地面积为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中国温度带分布”三幅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24“活动”。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点拨和指导。
讲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许多与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区、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过评价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方法。
你还记得这些知识和方法吗?你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及其分类吗?你了解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你知道如何来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吗?下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课堂活动: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25“活动”第1题,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1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特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地理区域,学生对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和人文特点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对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对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道具:准备东北地区地形、气候等模型,以便进行直观展示。
3.教学资源:收集关于东北地区生产、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资料,以备进行案例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本学期的一节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于东北地区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呈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本册教材第六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地理单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东北地区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特点,掌握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特点。
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3.实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载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水文等特点。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丰富图片、地图、实例的课件,生动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东北地区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用于教学辅助。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地图、实例等,供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地理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2)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了解地形特征;(3)归纳气候特征;(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和行政区划”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通过读“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等,识别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3)通过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气候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寻找水源的艰难,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中国的地域差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应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教学准备:查阅教材、图示信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东北地区的“三江自然保护区”、“冰雕艺术”、“林海雪原”、“长白山天池”等景观图,让学生欣赏。
师:以上景观图都位于哪儿?(东北)对。
东北地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理区域。
请大家打开书,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它的地理位置。
(二)新课讲解1、东北的地理位置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结合课本P25页内容,自主学习。
完成下列任务。
(1)看看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2)明确东北地区的范围,并在图中填注其简称;(3)知道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填注其邻国、邻省(区)、濒临的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主动指图→挑战
依次出示地图,抛出问题,引导分析并归纳特征
【目标三】气候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1)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数值和分布有什么特点?
3、运用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并简析成因。
一个小组朗读学习目标,其他倾听
自学
合作
展示
1、走近学生了解自学情况,个别指导
2、组织展示、给予评价和激励
【目标一】位置范围
教材P24
1、图6-1说本区域在全国的大致方位
2、图6-2看四周相邻的地理事物,描述其相对位置
3、图6-2说本区域的主要省份、经度范围、纬度范围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生产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并简析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发现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情境引入
揭示课题
雪雕
欣赏
目标导学
出示学习目标
1、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2、读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分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2、读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分布;3、运用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并简析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指图、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积累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材P30活动题3
抢答:气候类型、特征、降水量东西递变规律、成因
小结梳理
组织分享、参与梳理
分享收获、想法,谈疑惑
自由发言
当堂检测
1、出示检测题
2、组织自评、答疑
略(见课件)
1、完成检测题
2、自评、质疑、答疑
板书设计:
板绘东北地区轮廓草图,简注主要地理事物
为什么说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读图自学(遇难求助)
2、指图描述位置
展示分享
1、走近学生帮扶
2、组织展示,引导互评
3、引导归纳地形、河流特征
【目标二】地形、河流
教材P26图6-6
1、据分层设色,说主要地形类型
2、找、记主要山脉、平原和河流
3、结合下示意图,理解其半环状三带分布格局:
1、图5-25中描山脉、河流,找地形区(遇难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