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合集下载

木兰诗和孙权劝学文言文

木兰诗和孙权劝学文言文

木兰诗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dāng)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唧唧:纺织机的声音。

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当户:对着门。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机:指织布机。

杼:织布梭(suō)子。

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汗(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军帖:征兵的文书。

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jiū)啾。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度,越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

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

孙权劝学,木兰诗

孙权劝学,木兰诗

《孙权劝学》复习资料词语解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帝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7、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8、辞:推托。

9、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10、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1、治经:研究经书。

12、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

13、但:只,仅。

14、涉猎:粗略的阅读15、见往事:了解历史。

16、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17、孰:谁。

18、若:像。

19、乃:于是,就。

20、始:开始。

21、就:从事。

22、及:到了…的时候。

23、过:到。

24、与:和。

25、论议:谈论,商议。

26、大:非常,十分。

27、惊:惊奇。

28、今:现在。

29、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1、非复:不再是。

复:再。

32、吴下阿蒙:原特指吴地的阿蒙,后比喻人学识尚浅。

33、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34、即:就。

更:重新。

35、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待:看待。

36、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37、何:为什么。

38、见事:认清事物。

39、乎:啊。

表感叹语气。

40、遂:于是,就。

41、拜:拜见。

通假字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涂通“途”一词多义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见:见往事耳(了解)当涂掌事(动词:正,当权)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古今异义词博士:古义(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更:古义(重新)今义(更加,越发)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语气词,译为“罢了”)今义(耳朵)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见:古义(知道、了解)今义(看见)常用虚词而:结友而别(连词,表顺接,不译)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气词,呢)遂:肃遂拜蒙母(连词,于是,就)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认为”)4.有关成语①吴下阿蒙:本文指原来那个住在吴县的吕蒙。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等古诗文知识及背诵方法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等古诗文知识及背诵方法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等古诗文知识及背诵方法《孙权劝学》一重点字词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7、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问题探究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

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木兰诗》一重点字词1.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2.唯:只。

军帖:军中的文告。

3.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最新部编版七下语文《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复习

最新部编版七下语文《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复习

七下语文第一至三单元文言文期末复习班级_ 姓名座号_《孙权劝学》内容理解1、本文分为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部分。

2、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没有才学又不爱读书的吕蒙。

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新的眼光看待。

3、《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原句)。

4、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的学问大有长进;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课文原句)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孙权动学》问答题归纳(常与《伤仲永》对比阅读)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答: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事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答: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同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和孙权劝学的结果。

3、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鲁肃:直爽,敬才,爱才。

3、学习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

角度一:孙权善劝启示:劝人要讲究策略;角度二:吕蒙就学启示: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或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角度三:鲁肃结友启示: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他人,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1、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2、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见《论语•子罕》篇)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3、木兰诗《乐府诗集》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集训(Word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集训(Word版)

文言文阅读集训解析版一、《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 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粗略阅读(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3)邴原少.孤.幼时丧父(4)欲书.可耳读书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侧重: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文侧重:赞美邴原少而好学【二】【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题带答案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解析】B只,只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解析】D粗略地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七年级上册:《童趣》《论语》十则《山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狼》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九年级下册:《公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七年级上册童趣(XXX)我小时候,能够直视太阳,看清秋毫之末,看到微小的物体就会仔细观察它们的纹理,因此我时常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趣味。

夏天,蚊子成群,我会想象它们变成千百只鹤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仰望它们,感受到它们的气势和力量。

我还会把蚊子关在素帐里,轻轻地喷烟,让它们在烟雾中飞舞,仿佛看到了XXX白鹤在云端飞翔,这让我感到非常愉快。

我经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和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自己与XXX;然后专注地观察,把丛草看作森林,虫子和蚊子看作野兽,XXX凸起的地方看作山丘,凹陷的地方看作山谷,沉浸其中,感到非常愉悦。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虫子在草丛中打架,正兴致勃勃地观察时,忽然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动物,它拔起了树木,倒塌了山丘,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它一吐舌头,两只虫子就被吞噬了。

我当时年纪小,被吓了一跳。

等我冷静下来后,我抓住了那只蛤蟆,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然后把它赶到了另一个院子里。

论语》十则XXX说:“研究并及时练,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即使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好处,也不要生气,这不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吗?”XXX说:“我每天都反省自己三次:我为人处事是否忠诚?我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我是否研究得当?”XXX说:“通过温故知新,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综合整理_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文言文:《孙权劝学》《木兰诗》习题总结

综合整理_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文言文:《孙权劝学》《木兰诗》习题总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解析: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 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 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 概。
第4课 孙权劝学
一、全文讲解篇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 北宋(朝代)政治家、 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 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帖”, 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 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二、重点复习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 事。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 才略的惊人长进。 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 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 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 而“蒙乃始就学 ”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 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乡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初一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初一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初一文言文大全及翻译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伤仲永》(王安石)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木兰诗》(《乐府诗集》)译文:织机的声音连绵不断,花木兰正在窗户下织布。

听不到织机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的叹息声。

问木兰想什么、回忆什么。

木兰既没有想什么,也没有回忆什么。

昨天晚上见到了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每卷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

木兰的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出征。

去东边买了匹好马,去西边买马鞍,去南变买笼头,去北边买马鞭。

早上辞别了父母,傍晚投宿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声音。

次日早上,离开黄河而去,傍晚到了黑山脚下,听不到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上,敌人骑的战马的声音。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渡过一道又一道的关卡,越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打更的声音夹杂在北方的寒气中,寒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

许多将军战死了,壮士很多年才归来。

回来见皇上,皇上坐在明亮的大堂中。

册封了许多官职,赏赐了许多立功的将士。

可汉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做官;愿意远足,回故乡。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总结归纳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总结归纳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总结归纳《孙权劝学》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转折连词,但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治理。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称。

4、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过去的事。

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耳朵。

5、孤岂欲卿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孤独。

6、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以及。

7、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更加。

三、一词多义:1、以:a、以军中多务用b、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译为“认为〞2、当:a、当涂掌事;掌管b、但当涉猎。

应当3、见:a、见往事耳。

了解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4、事:a、卿今当涂掌事事务b、见往事耳历史c、何见事之晚乎事情四、成语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着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五、重点字词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历史〕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8、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9、即更刮目..之晚乎〔认清事物〕...相待〔重新〕〔擦擦眼〕10、大兄何见事六、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5、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能、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了解这件事太晚了啊!七、用原文答复〔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说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哪个?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 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分)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3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分)比较二:[甲]《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文言文及意思是比得上作品

文言文及意思是比得上作品

文言文及意思是比得上作品【篇一:文言文“及”意思是比得上作品】一、《伤仲永》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5.字词句: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b. 词义:⑴.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⑵.古今异义: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⑶.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⑷.词语活用: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⑸.重点词语翻译:①.世隶耕(隶,属于.)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④.通悟:通达聪慧.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不让方仲永学习.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我叫方仲永作诗.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我)从扬州回乡.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先天得到的.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备注: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二、《木兰诗》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2.字词句:a.字音:机杼〔zhu〕鞍鞯〔an jiang〕辔〔pei〕头鸣溅溅〔jian〕金柝〔tuo〕阿姊〔zi〕霍霍〔huo〕可汗〔ke han〕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b.词义:⑴.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⑵.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⑶.一词多义: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⑷.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⑷.重点词语翻译: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愿意为此去买鞍马.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d.备注: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三、《孙权劝学》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4.字词句:a.词义:⑴.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⑵.一词多义: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⑶.重点词语翻译: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辞:推托.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⑶.成语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四、《口技》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①.3.代表作:《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4.文学影响:《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 ,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5.字词句:a.字音:少顷〔qing〕呓〔yi〕语齁〔hou〕曳〔ye〕屋许许〔hu〕声b.词义:⑴.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⑵.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②.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③.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④.走: 古义为跑, eg: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⑶.一词多义:①.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②.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③.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④.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⑤.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⑥.间: 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⑦.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⑷.词语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⑸.重点词语翻译: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的时候.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⑩.稍稍:渐渐. ⑩.倾侧:翻倒倾斜. ⑩.齁:打鼾.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1.出处:《山海经》;《列子》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4.字词句:a.词义: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⑵.古今异义:①.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②.汝: 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③.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⑶.一词多义: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⑷.词语活用: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孔子到东方游历.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正午时离人远.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谁说你知识渊博呢?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正午时像(把手)伸(向)热水.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六、《狼》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3.字词句:a. 字音:缀〔li〕行苫蔽〔shan bi〕尻〔kao〕尾b. 词义: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⑵.古今异义: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只增笑耳.今为耳朵.②.股:古义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⑶.一词多义: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eg:盖以诱敌.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eg:又数刀弊之.④.意:a.神情、态度,eg: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eg: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eg:狼不敢前.⑥.恐:a.担心,eg:恐前后受敌;b.恐怕,eg:不治将恐深.⑷.词语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⑸.重点词语翻译: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顾野有麦场. ②.苫蔽:覆盖、遮蔽.③.少〔shao〕时:一会儿. 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弛担持刀.⑤.久之:过了一会儿. ⑥.暴:突然;屠暴起.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以骨”,之,代狼.)把骨头投向(狼).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词“于”.)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d.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草堆下面.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④.一狼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七、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表示同时发生:一时表示相继发生:既而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未几俄而少时久之望尘莫及——及:比得上【篇二:文言文“及”意思是比得上作品】分享到:更多查阅:13628次比的文言文意思和发音①并列;挨着。

七年级下册语文通假字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通假字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通假字:
1.《孙权劝学》:
①邪: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卿今当涂掌事。


2.《木兰诗》
①“帖”通“贴”,贴,粘贴。

“对镜帖花黄”
②“火”同“伙”,伙伴。

“出门看火伴”
3.《卖油翁》
①“尔”同“耳”,相当于“罢了”“但手熟尔”
②“杓”同“勺”,勺子“徐以杓酌油沥之”
4.《河中石兽》
“颠”通“癫”,疯狂。

“不亦颠乎”
5.《伤仲永》
①“扳”通“攀”。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财”通“才”,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6.《两小儿辩日》
“知”通“智”。

“孰为汝多知乎”
7.《口技》
“坐”通“座”。

“满坐寂然”8.《狼》
“止”通“只”。

“止有剩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
本文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朝代)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金溪民.(平民)方仲永,世隶.(属于)耕。

仲永生.(出生)五年,未尝.
(曾经)识书具,忽啼求之.(代书具)。

父异.(对……感到诧异)焉.(代这种行为),借旁.近.(邻居)与.(给)之.(代仲永),即.(立即)书.(书写)诗四句,并自为.(题上)其名。

其.(这)诗以.(把)养父母、收族..(团结)为.(作为)意,传一.
(全)乡秀才观.(看)之。

自.(从)是.(这)指物作诗立.(立刻)就.(完成),其文.(文采)理.(道理)皆.(都)有可.(值得)观.(看)者.(……的地方)。

邑人..
(同县的人)奇.(对……感到好奇)之,稍稍..(渐渐)宾客..
(对……以宾客之礼相待)其父,或.(有的人)以.(用)钱币乞.(求取)之.(代仲永的诗)。

父利.
(认为……有利)其然.(这样)也,日.(每天)扳.(通“攀”,拉)仲永环谒.(拜访)于.(到)邑人,不使.(让)学。

余闻.(听说)之.(代这事)也久。

明道中,从.(跟从)先人还.(回)家,于.(在)舅家见之,十二三矣.(语气词,了)。

令作诗,不能称.
(相当)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回来)自.(从)扬州,复.(又)到舅家问焉.
(代仲永的事)。

曰:“泯然..(消失)众人..
(普通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的)通悟..(通达聪慧),受.(承受)之.(代通达聪慧)天.(先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胜过)于.(比)材人..(有才能的人)远矣。

卒.(最终)之为.(成为)众人..(普通人),则其.(他)受于.(被)人者不至.(达到)也。

彼其..(他)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尚且)为.(成为)众人;今 夫.(那些)不受之天,固.(本来)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能够)为众人而已耶? 一、文章前两节叙事,最后一节议论。

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一
个什么观点?
1.仲永天资聪明,因父亲不使学而沦为众人。

2.天资与成才有关系,但是后天教育更重要。

二、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②十二三岁时,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③方仲永又过七年,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三、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
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具有表现了方仲永的天资非凡。

四、“受于天”“受于人”各指什么?
“受于天”:先天有天资,具有天赋。

“受于人”:后天所受的教育。

五、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
使学”。

从而导致仲永“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教育。

《木兰诗》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臂”。

唧唧复.(又)唧唧,木兰当.(对着)户.(门)织,不闻.(听到)机杼声,惟.(只)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想),问女何所忆.
(思念),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
(为了,此)市.
(买)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早晨)辞爷娘去.
(离开),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至(到)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战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战争),关山度.((跨、越)过)若飞。

朔.
(北方)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记功)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可汗问所欲.(想要),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
(想)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外城)相扶将..(扶持)。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通“着”穿)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
(通“贴”,粘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
(都)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动弹),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紧贴)地走.(跑),安.(怎么)能辨我是雄雌。

一、写出本文主要情节。

①木兰决定代父从军;②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③木兰多年征战生活;④木兰还朝辞官;⑤木兰还乡,亲人团聚。

二、说说木兰的形象。

木兰是一个智慧,孝顺,勇敢的女子,还是不贪图名利,有胆有谋的女英雄。

三、简要说说本文的详略处理,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木兰当户织时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烦。

细致入微,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多年战斗生活,反用几句话就交代了,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的深明大义,不图富贵,孝敬父母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心灵的内容不惜笔量。

另外,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初.(当初),权谓.(告诉)吕蒙曰:“卿.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今当涂..(当权)掌事..(掌管事物),不可不学!”蒙辞.(推脱)以.(用)军中多务.
(事物)。

权曰:“孤岂.(难道)欲.(想要)卿治.(研究)经为.(成为)博士邪.
(通“耶”,吗)!但.(只)当.(应当)涉猎..(粗略的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卿言.(说)多务,孰.(谁)若.(比得上)孤?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

”蒙乃.(于是)始.(开始)就.(从事)学。

及.(到了……的时候)鲁肃过.(到)寻阳,与蒙论.议.(议论),大惊.(惊奇)曰:“卿今者才略..(才干,谋略),非.(不)复.
(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长兄)何.(为什么)见.(认清)事.(事物)之.(无义)晚乎.(啊)!”肃遂.(于是)拜.
(拜见)蒙母,结友而别。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 史事。

主编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陜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因赐“温国公”故又称司马温公。

二、 写出本文两个成语,并解释。

① 吴下阿蒙,解释泛指学术尚浅的人。

② 刮目相待,解释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三、 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主旨,你觉得是什么?并解释。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读书有好处。

四、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吕蒙接受孙权劝导而开卷读书,学有所成。

五、 说说吕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读书,有上进心的人。

六、 请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诗句或格言。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