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七夕)
【七夕的诗句】乞巧原文_翻译和赏析_林杰古诗
【七夕的诗句】乞巧原文_翻译和赏析_林杰古诗乞巧朝代:唐代作者:林杰原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注释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相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乞巧》
[相关知识]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 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 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得比天 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 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 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 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 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 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 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 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 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业
☆ 背诵《乞巧》,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 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 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 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 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 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 …… • 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 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 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诗句注释]
穿尽红丝几万条
(1)这句里把是不是真的写一千条、 一万条呢? 这里是虚指,是说很多很多的意思。
概括主题
《乞巧》通过描写人们欢度“七夕” 时充满美丽幻想的情节,表达了人们享
受快乐的心情。
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谁来说一说?
牛郎织女
传说天上有一位非常美 丽,并且心灵手巧的仙女, 她每天不停的织布,把织 的布变成漫天的云霞,所 以大家都叫她织女。
关于乞巧的古诗
关于乞巧的古诗
乞巧,又称七夕,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以下是一些关于乞巧的古诗:
1.《乞巧》 - 蔡邕
银汉无声夜,洞房见分时。
月移青楼影,花转翠钿枝。
夜长云初静,风捻蓟花丝。
嫦娥应翠幌,羞颜随玉巵。
2.《七夕》 - 萨都剌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人间皆是愁。
西风夜半愁翻梦,天涯何处无芳草。
牵牛织女渡河桥,青丝绳纽愿长久。
3.《七夕》 - 王之涣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云间迢递归,不觉千万春。
世味可伤忧,众叛亦何人。
江山新几度,芳草萋已尘。
乞巧移星河,飘然光复神。
昭然夙世业,一笑艳后尘。
这些古诗表达了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乞巧、祈福的美好愿望。
《乞巧》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xiāo
xiāo
宵
霄
七夕今宵看碧霄 宵 霄
今天夜晚 深蓝色的天空
牵牛织女
渡
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歌 乞手巧,
乞心通,
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姐妹千万年。
写下你的心愿:
乞 谁 怎么样 ?
牛郎和织女
qǐ
乞 巧
林 杰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 夕节。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 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 “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 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 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 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 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 •
qǐ
qi ǎo
乞
巧
(唐)林杰 xiāo xiāo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朝人,是一位精通书法棋 艺的诗人,而且非常聪明,六岁的时候 就能作(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乞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乞巧乞巧唐代: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鉴赏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
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乞巧》的译文
乞巧
作者: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词句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白话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
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七巧林杰古诗]《乞巧》林杰古诗赏析
[七巧林杰古诗]《乞巧》林杰古诗赏
析
《乞巧》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原文赏析
《乞巧》原文赏析《乞巧》原文赏析1乞巧唐朝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乞巧》赏析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创作背景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
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乞巧》原文赏析2朝代:唐代作者:林杰原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乞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乞巧体裁:诗题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名字:林杰年代:唐代描述: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翻译:原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原文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
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的第一二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人们善良美好的心灵和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节的诗句乞巧林杰
七夕节的诗句乞巧林杰古诗带拼音版qǐ qiǎo乞巧lín jié林杰qī xī jīn xiāo kàn bì xiāo ,qiān niú zhī nǚ d ù hé qiáo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jiā jiā qǐ qiǎo wàng qiū yuè,chuān jìn hóng s ī jǐ wàn tiáo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古诗翻译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古诗赏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乞巧》
王母为他们的真情所感动, 便同意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 一次,喜鹊为他们搭桥相聚。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进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进红丝几万条。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zi)妹千万年。 ——《乞巧歌》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进红丝几万条。
七夕今宵看碧霄
七夕今宵看碧霄
元宵 今宵 夜宵 通宵
云霄 九霄云外 碧霄
七夕今宵看碧霄
七夕今宵看碧霄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传说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不但长得漂亮,还 有一双巧手,能织出层层叠叠的云彩。她喜欢 上了人间的生活,就偷偷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 上派遣天神捉织女回天庭问罪。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一对儿 女,追赶而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这时,王母赶来, 拔下头上的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 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 郎之间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 边,织女在天的那边,两人只能 隔河相望,以泪洗面。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进红丝几万条。
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七夕唐罗隐古诗及注释
七夕唐罗隐古诗及注释摘要:一、七夕的背景介绍二、唐罗隐的生平简介三、七夕唐罗隐古诗《乞巧》原文及注释四、古诗《乞巧》的解读与赏析五、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与意义正文:七夕,又称“牛郎织女节”或“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源于古代人们对星宿的崇拜,七夕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传说。
唐代诗人罗隐创作了一首名为《乞巧》的古诗,以表达对这一节日的感慨和祝福。
罗隐(约833 年- 约909 年),字昭谏,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唐朝末年,政治动荡、社会风气败坏的时期。
罗隐性格刚直,因多次上书讽谏皇帝而遭贬谪。
他的诗歌作品以讽刺和议论性强烈而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乞巧》的原文及注释:《乞巧》唐·罗隐乞巧双桥甫毕,蛛丝谁识罗裳。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这是一首描绘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场景的诗歌。
乞巧,是指在七夕这天,女子向织女祈求智慧和手艺。
双桥,指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
甫毕,表示刚刚结束。
罗裳,指代织女。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牛郎织女相会的羡慕之情,以及对人间离别和白发苍苍的感慨。
注释:1.乞巧:七夕的习俗,女子向织女祈求智慧和手艺。
2.双桥:指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
3.蛛丝:暗指牛郎织女的离别之泪。
4.罗裳:指代织女。
5.眼底:眼睛里。
6.离恨:离别的痛苦。
7.白头:白发苍苍,指岁月流逝。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罗隐对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感慨。
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乞巧》
q乞ǐ 巧
(唐朝)林杰
xiāo
xiāo
七夕 今宵 看碧霄,
牵牛 织女 渡河桥。
家家 乞巧 望秋月,
穿尽 红丝 几万条。
七夕今宵看碧霄,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纷纷情 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 ,
牵牛织女渡河桥。
因为有牛郎家和家织乞女巧在鹊桥相会。 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户户的少女们在对折月亮用五彩 丝线穿九孔针,不知道穿完了几万条 丝线啊!
词意解释 今宵:今夜。 碧霄:浩瀚无垠的青天。 尽:完。 红丝:指五彩的丝线。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 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乞求
乞
乞丐
乞巧
加偏旁
吃气
巧手
乖巧
巧
心灵
手巧 亏
云霄
霄 碧霄
消 稍梢
渡河
渡 渡船
度镀
乞巧活动
乞巧节
乞巧节
乞巧供桌
乞巧手工
祭拜织女
A.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家家乞巧望秋月, 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 。 2.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今宵 _________碧 霄 _________ 尽 _________ 3.写出一二句诗的意思: 4.乞巧又叫_________ ,指的是农历_________,是传说中 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5.在乞巧这一天,人间的女子会向织女乞巧 __________________,乞巧的方式很多,很多民间女子通 常会对着__________________,用五彩丝穿九空针,先穿
七夕乞巧古诗词
七夕乞巧古诗词第一首《七夕》此诗直接以节日命名,是宋代杨朴的《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这首诗一反常态,反其道而行之,人间的智巧已经够多了,何必再向织女去乞巧?第二首《乞巧》这首诗是唐代林杰的《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就属于平铺直叙了,比较正常的一首诗。
七夕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纷纷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看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人世间的男男女女都在一边望秋月一边乞巧,希望月老牵过的红丝万条中有一条属于自己。
此诗想象力丰富,表达的是人们对爱情美好的愿望。
第三首《秋夕》杜牧的《秋夕》在中学课本出现过,可谓家喻户晓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写失意、孤寂宫女生活的诗,带给人们一种萧索、怜悯之情,语言优美是此诗的特点。
其实我对这首诗是不是写七夕还是有点怀疑的,毕竟七夕还属炎炎夏日,为什么会“天阶夜色凉如水”呢?这首诗写在中秋时节更恰当一些。
第四首也叫《七夕》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七夕》: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这首诗写的是一名痴情的男子,在七夕夜想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自己心中的“她”在哪里呢?此诗构思奇妙,感情炙烈但表达的又很含蓄,算得上七夕佳作。
第五首《蝶恋花》前面的是诗,这首是一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喜鹊桥成催凤驾。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
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
世间离恨何年罢。
这首词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引出人世间的爱情生活,形成对比。
鹊桥已经搭成,催促织女起驾,前去赴会;牛郎织女分隔太久了,上天垂怜,特准许他们七夕相会。
后笔端转到人间,在七夕节这天,女孩们刻意好好打扮,和心上人一起过个好节。
古诗《乞巧》《嫦娥》原文
古诗《乞巧》《嫦娥》原文
古诗《乞巧》《嫦娥》原文
《乞巧》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乞巧嫦娥应悔偷妙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说明《乞巧》说明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达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繁不由自主地仰头仰望浩大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起码有几万条。
《嫦娥》说明透过装修着云母的屏风,烛影逐渐黯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逝,晨星淹没在拂晓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唯恐懊悔偷了后羿的长命百岁药,此刻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同着她一颗孤单的心。
3、作者简介林杰 (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朝诗人。
小时候特别聪慧,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乞巧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朝有名诗人,原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善于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优秀的诗人之
1 / 1。
乞巧译文10字
乞巧译文10字
【原文】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1.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2.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3.几万条:比喻多。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10字译文】
盼七夕相会,赏月寄乞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 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 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 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 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 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 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 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 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 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 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 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 给得巧者。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 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 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 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 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 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 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 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 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 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 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 韩国七夕的另一个重要的是就 是祭祀,韩国女性要在祭台放上 干净的井水,主要是为了祈求亲 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则举行 祈求丰收的田祭。 韩国的七夕饮食也有讲究, 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 蒸糕。
记忆力大比拼
问题一:日本的七夕节习俗是什么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在五颜六色的纸条上写下愿望挂在 许愿树上。 问题二:韩国七夕的祭祀中,要放什么在祭祀台上呢? 答案:干净的井水。
一起来猜谜
猜物:1、又像葫芦又像梨,眼睛一睁亮出奇; 眼睛一闭黑洞洞, 什么也都看不清。 2、一个箱子大不大,里边没人会说话。 3、四四方方一座城,里边一层又一层,开开城门向内瞅, 里边食品样样有。 4、脸儿圆又圆,耳朵在里边,手指轻轻按,耳朵转的欢, 冬天人不爱,夏季都争先。 5、一个板板并不宽,数字写在它上边,用时手指轻轻按, 算账不差半分钱。 谜底: 1.电灯泡 5.计算机 2.收音机 3.电冰箱 4.电风扇
你知道什么是“乞巧”吗?
乞巧简介 乞巧的由来 各地的习俗 乞巧的习俗 世界各地的乞巧文化 乞巧谜语
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 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 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 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 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 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 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 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 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 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 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 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 《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 乞巧,这一习俗在汉族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日本——与爱情无关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 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现 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 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 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 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 的纸条上写下愿望挂在许愿树上。 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
韩国—重祭祀讲究饮食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将绿豆、 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 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 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 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有人也 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Page
15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 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 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 荷叶。
浙江许多地方,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 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 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 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若穿好的,就 称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 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还有说法为 中午捕蜘蛛)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 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 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 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
一起来猜谜
6、弯弯曲曲一条虫,通电以后通身红, 烧水做饭又取暖, 屋内环境不污染。 7、一朵喇叭花,把它屋顶挂, 通知开会来宣传,不消走 路很方便。 8、墙上一个塑料匣,它的功能实在大,家里有它不逊色, 春夏秋冬四季春。 9、四四方方一个箱,里边放的脏衣裳,通水通电转的欢, 衣服洗净能甩干。 谜底: 6.电炉子 7.扩音喇叭 8.空调 9.洗衣机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 始于汉,流于后世。农历七 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乞 巧节),根据传统,凡间的 女子要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 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 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 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 者称为“得巧”。
喜蛛应巧
把一些瓜果食品放在果盆上, “穿针乞巧”以后,大家都睁 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 在结网,谁先发现,谁就大吉 大利。 所谓喜蛛,其实是一种米粒 大的小蜘蛛,夏秋之交,在一 些花草树木上,常能见到,偶 而有一只爬在人身上或被人发 现在屋内,都说是喜事之兆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 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 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 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面盆和水要露 天过夜,再经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 原来面盆里的水,表面生成薄膜,于 是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 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 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 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便是 “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