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消毒方式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对比分析
新生儿脐部消毒方法对比分析
新生儿脐部消毒方法对比分析俞 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西分院产科康馨病房,江苏南京,210036) 关键词:新生儿;消毒方法;脐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2353(2008)06Ο0087Ο02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每年约有40万婴儿死于新生儿期,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脐带感染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前兆[1]。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新生儿护理方案还将接受来自大量潜在病原体的考验。
在足月儿和早产儿及健康儿和非健康儿感染的细菌谱中耐药及变异菌的出现表明,区域特异性细菌学研究、改变医院内消毒剂应用方案及更新消毒技术是必要的[2]。
作者对3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方法行脐部护理并对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7年07月~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西分院产科病房出生的30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产妇为妊娠足月,没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新生儿无宫内感染,Apgar >8分,体重>2500g 。
断脐方法皆采用胎儿娩出后0.5%碘伏消毒脐根部,用气门芯在平脐轮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cm 处断脐,用0.5%碘伏消毒后再用健婴宝护脐带包扎脐部。
将研究对象依据床位顺序前中后组随机分为A 、B 、C 3组,每组100例。
3组新生儿体重、胎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A 组婴儿沐浴后用75%酒精清洁脐部,75%酒精消毒脐部,评价、记录;B 组婴儿沐浴后用0.5%碘伏清洁脐部,0.5%碘伏消毒脐部,评价、记录。
C 组婴儿沐浴后用2%碘酊消毒脐部,75%酒精脱碘,评价、记录。
分泌物与渗血量的衡量方法:新生儿出生后统一使用健婴宝护脐带包扎脐部,护脐带纱布浸湿1cm 2相当于0.058mL 的血液及分泌物[3],通过计算污染新生儿脐带纱布的血迹及分泌物面积来估计脐部炎性分泌物与渗血量。
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比较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7 3663 讨论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种特殊的疾病所制定出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护理模式,是综合性较强的一套方案[2]。
临床护理路径以循证医学、指南及相关文献为理论基础,科学地对临床护理实践行为进行指导[3]。
与传统护理模式及理念相比,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更好的科学性,更注重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护理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大大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结合实验结果,本院认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1] 蒋菊芳,姚敏红,费静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68-869.[2] 朱伟芳,付萍萍,钟文凯,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15(5):166-169.[3] 张冬青.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1(7):113-114.·临床监护·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比较王春梅(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江苏 丹阳 212300)摘要:新生儿脐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见的问题有脐炎、脐出血、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
保持脐周清洁干燥脐带可自然脱落而不会增加脐炎发生。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护理方法有:在出生后24小时后应用95%酒精消毒、75%酒精消毒、二次剪脐的护理方法、气门芯套扎脐带护理方法,而WHO的清洁干燥护理方法、让其暴露,自然脱落,不使用消毒剂,也不包扎残端。
我科现使用气门芯套扎脐带及75%酒精消毒相结合的脐带护理方法,未发生脐炎。
关键词:95%酒精;75%酒精;WHO的清洁干燥法;二次剪脐;气门芯套扎脐带;脐带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7.3190 引言新生儿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1]。
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
生儿相 比, 观察组新生儿在实施=次断脐操作后 , 其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缩短( P< O . 0 5 ) , 脐部 出血率 降低( P< 0 . 0 5 ) , 脐炎 的发生率 也降低 ( P<
0 . 0 5 ) , 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 在传统 的常规新生儿脐部护理措施基础上 , 结合二次断脐护理措 施 , 能够 提高新 生儿脐部护理效果 , 有效 预防新 生儿脐炎的发生 。 关键词 新生儿脐炎 ; 脐部护理 ; 二 次断脐 护理 ; 预防 d o l : 1 0 . 3 9 6 9 / t . 1 s s n . 1 6 7 2 - 9 6 7 6 . 2 0 1 3 . 1 1 . 0 6 3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O卷第 1 1期( 上半月版
・
1 09 ・
对 比分 析 不 同脐 部 护 理 方 法 在 预 防 新 生 儿脐 炎方 面 的效 果
王 芝兰
摘 要
郭庆玲
目的: 对 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 生儿脐炎 方面 的效果 , 为预防新 生儿脐炎提 供有价 值参考 。方 法 : 将我 院 2 0 1 1 年6 月一
2 0 1 2年 4 月收治的 2 5 4 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 2 7例 , 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脐部护理措施 , 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愈脐 胎毒清实施 脐部护理 , 并 实施二次断脐护理措施 。对 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在平均脐带脱落 时间、 脐部 出血率 以及 脐炎发生率方 面的差异。结果 : 与对照组新
3 讨
论
加了病原 菌感 染的几率[ 1 。 。 。因此在二次断脐 时 , 护理人员应 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 , 防止发生 医源性感染 , 而且剪脐的位置同 样非常关键 , 应 防止气 门芯结 扎的位置太高 , 造成脐留过长而 使剪脐操作 困难 , 因此剪脐操作需细致彻底 , 避免过多的遗 留 残端 , 防止出血 , 避免脐部感染 的发 生 。 总之 , 在传统的常规新生儿脐部护理措施基础上 , 结合 二 次断脐 护理措施 , 能够提 高新生儿 脐部护理效果 , 缩短脐带 平
不同脐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比较
2019年1月第26卷第2期不同脐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比较郑国娟脐部感染是新生儿常见并发症,通常是因为新生儿脐部断端感染以厌氧菌为主的病原菌所引发,可因院内感染或护理不当造成,一旦未引起患儿家属注意,延误治疗可引发败血症。
我院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脐部护理,旨在观察护理效果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防治新生儿脐部感染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生产新生儿的455例,均为正常分娩新生儿,体重大于2.5kg,生后1分钟Apgar评分>8分,足月儿343例,早产儿112例。
本次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同意,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随机分为观察组227例与对照组228例。
观察组男133例,女94例;平均出生体重(3.4±0.26)kg;平均Apgar评分(9.2±0.3)分;平均孕周(39.1±0.9)周。
对照组男138例,女90例;平均出生体重(3.3±0.3)kg;平均Apgar评分(9.2±1.0)分;平均孕周(39.4±1.1)周。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接近。
1.2脐部护理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结扎脐部,并用无菌脐贴包裹脐部。
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脐部护理方法,采用75%乙醇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擦拭,沐浴后更换无菌脐贴,直到脐带自然脱落。
观察组新生儿进行固定人员护理,严格注意沐浴室环境的消毒,沐浴用具严格高压灭菌,尽量避免大量流水冲洗脐部,沐浴后用无菌棉签仔细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擦拭,最后用1%活力碘消毒脐部断端及周围皮肤,更换无菌脐贴,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讲解作者单位:311612 浙江建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通信作者:郑国娟,Email:123881060@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1.3观察指标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不同脱落时间的新生儿构成比,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
两种不同消毒剂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观察
两种不同消毒剂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将我可科2013年1月~6月收住的3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75%酒精进行脐部护理,观察组采用3%双氧水进行脐部护理。
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和脐部愈合时间。
结果观察组脐痂脱落时间(5.32±1.20)d,对照组脐痂脱落时间(8.6±1.33)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9.23±1.35)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2.30±1.50)d。
观察组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和脐部愈合时上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部脱落和脐部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disinfectant on neonatal umbilical nursing result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Methods360 cases of neonatal 2013.01~2013.06 I can be admitt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75% alcohol for umbilic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 hydrogen peroxide for umbilical nursing. Observing and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in the shedding of the umbilical cord and umbilical healing time time.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umbilical scab off time (5.32 ±1.20) days, the control group of umbilical stump shedding time (8.6 ± 1.33) day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ound healing time (9.23 ±1.35) days, the control group, wound healing time (12.30 ±1.50) day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umbilical cord stump off time and umbilical healing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Using 3% hydrogen peroxide for neonatal umbilical care, can promote the healing of umbilical cord falls off and umbilical wou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Newborn;3% neonates;Hydrogen peroxide; 75% alcohol; Umbilical nursing新生兒生后即断脐,但此时脐部仍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如处理不当,轻者可致局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故新生儿断脐后的护理原则是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脐部感染。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评价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75350投稿邮箱:sjzxyx88@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评价杨白梅,陈妹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广东 广州)摘要:目的 为了预防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情况,本文探究两种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的价值。
方法 研究资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实施脐部护理的新生儿共计12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新生儿有60例。
给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给观察组用优质护理。
结果 经过护理后,评估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家长满意度与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经比较,上述情况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经比较,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为了预防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对其采用优质护理是很好的选择,能够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用之。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脐部护理:一般护理;优质护理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5.244本文引用格式:杨白梅,陈妹玲.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50-351.0 引言新生儿指的是刚出生数小时至数天之间的婴儿,新生儿的身体比较脆弱也比较敏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脐部感染问题[1]。
新生儿脐部感染虽然是常见的情况,但是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处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由此,对于新生儿脐部护理问题需要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实施脐部护理的新生儿共计120例,按照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则分组: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两组的基本情况:在观察组中,性别方面,男30例,女30例,日龄4-10d,平均(6.66±3.58)d。
三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疗效对比分析
三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疗效对比分析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娩出的新生儿24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Ⅰ(中药敷脐)、Ⅱ(包扎法)、Ⅲ(暴露法)三组,比较三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感染以及出血情况。
结果Ⅰ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在不超过4 d范围内所占比61.30%要明显比Ⅱ组、Ⅲ组好,可见脱落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Ⅰ组新生儿在脐部渗血、潮湿方面发生例数明显要比Ⅱ组、Ⅲ组少(P<0.05),并未有脐炎发生。
结论采用中药敷脐的护理方法能加速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愈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对控制脐部出血、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效用。
标签:护理方法;新生儿;脐部残端新生儿脐部感染会极易诱发败血症,且由于脐炎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几率也较高[1]。
针对于此,找寻正确处理新生儿脐部残端的方法,加速脐部愈合及脱落,对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娩出的新生儿240例纳入本次研究,新生儿Apgar评分在(9.3±0.7)分,新生儿体质量在2~5 kg,平均体质量为(3.1±0.3)kg,将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Ⅰ、Ⅱ、Ⅲ三组,每组新生儿各80例,三组新生儿在Apgar评分与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提示资料可比。
1.2方法所有胎儿娩出之后,于距离脐根部0.5 cm处使用气门芯结扎,于结扎处以上的0.5~1 cm处将脐带进行剪断,并挤出其中残余的血液。
同时对所有新生儿皆予以一般常规护理,包括每日洗澡、保持脐部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等等。
1.2.1Ⅰ组中药敷脐法,在断脐之后,使用复合碘医用棉签进行对脐部的消毒,干燥后取竹炭、甘草、麦芽以及大蒜按既定比例研磨成粉,使用一根护脐带内芯包裹5 g上述中药敷脐方,对准新生儿脐眼敷好、固定,护脐带绕其腰围一周,保持适宜的松紧,每日清晨洗澡后做脐部消毒、更换一次。
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
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摘要】本文针对新生儿脐炎预防的重要性,对比了常用的脐部护理方法,包括干燥法和湿润法。
干燥法能有效促进脐部愈合,但容易造成脱落不及时而影响愈合进程;湿润法则有助于保持脐部湿润,但增加了感染脐炎的风险。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结合干燥法和湿润法的综合护理效果更佳,能有效减少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综合分析后建议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结合两种方法,以提高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脐部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新生儿脐部愈合速度,促进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干燥法、湿润法、预防、对比分析、临床研究、效果、综合分析、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脐炎是指新生儿脐部感染引起的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之一。
脐部是新生儿出生后未愈合的脐带残余部分,是细菌易侵袭的部位,容易引起感染。
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预防脐炎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脐部护理方法主要分为干燥法和湿润法两种。
干燥法是指保持脐部干燥,每天用酒精棉球擦拭脐部,促进脐部早日愈合。
湿润法则是使用消毒药水或抗菌药膏涂抹在脐部,保持湿润环境,促进伤口愈合。
针对不同的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护理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目前常用的干燥法和湿润法,我们将对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研究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为新生儿脐部护理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减少脐炎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
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摘要】新生儿脐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脐部护理方法和现代脐部护理方法的效果,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优劣。
数据分析表明,现代脐部护理方法在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传统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不同护理方法在预防脐炎方面的差异主要由护理操作、护理频率等因素决定。
结论部分总结了不同脐部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比较,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脐炎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关键词】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传统方法、现代方法、对比分析、预防、效果、数据分析、影响因素、有效性比较、建议、展望、研究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脐炎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脐部感染引起。
脐部是新生儿出生后伤口愈合的主要部位,因此脐部护理对预防新生儿脐炎至关重要。
传统上,人们通常采用酒精消毒或干净的暖水擦拭脐部来进行脐部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也层出不穷,例如使用新型消毒剂或使用特殊的脐带夹等。
针对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其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各不相同。
一些研究表明,传统的酒精消毒方法可能存在刺激和干燥脐部皮肤的风险,从而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而现代的护理方法则更加注重使用温和的消毒剂和保护性措施,能够更有效地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传统和现代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各种方法的优劣,为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意义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的脐炎可导致败血症和败血症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新生儿脐炎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存在多种不同的方法,从传统的使用酒精消毒到现代的使用生理盐水清洁。
不同方法新生儿脐部护理临床效果比较
不同方法新生儿脐部护理临床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3-09-10T15:45:26.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唐勤[导读]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有无出血(渗血)。
脐部周围皮肤红肿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唐勤(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24小时后脐部采用复合碘消毒、局部暴露观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1月—6月出生的新生儿5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8例。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4小时脐部采用复合碘消毒后暴露护理;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传统脐部护理疗法。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脐部周围皮肤红肿及脐带根部分泌物及炎症情况。
脐带脱落时间的比较。
结果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渗血),(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
结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脐部采用复合碘消毒后暴露护理有利于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日干燥脱落及创面愈合,同时可节约医疗人力资源,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采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复合碘暴露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055-02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ed after 24 hours of neonatal umbilical composite iodine disinfection, local exposure observed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 The January 2012 - June newborns born 516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58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birth composite umbilical 24 hours after exposure to iodine disinfection nursing; control group: after birth, umbilical care using traditional therapies. Results were compared care, skin irritation around the navel and the umbilical cord root exudates and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Cord separation time comparisons.Results Neonatal umbilical hemorrhage (bleeding), (P <0.05); Neonatal umbilical cord stump fall off tim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05). Conclusion 24 hours after birth, the umbilical composite iodine disinfection treatments in favor of neonatal exposure to early drying off stump and wound healing, and can save medical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it is worth promoting adoption.【Key words】Neonatal umbilical Composite iodine Exposure to care Effect1 简述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新生儿护理的重点,新生儿脐部与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1]。
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应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
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应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目的:观察对比新生儿常规脐部护理与改良后脐部护理效果,探寻改良脐部护理方法价值。
将80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脐部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改良脐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发生脐部感染比例。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为2.5%,对照组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脐部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效果更佳,具有一定应用推广价值。
标签:脐部护理;新生儿感染;预防效果新生儿脐部是外界病原入侵人体的重要门户,因其防御能力较差、脐带残端污染、新生儿自身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较弱等原因,较易出现脐部感染,感染严重者会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1],新生儿脐部感染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中占有一定比例,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探寻更加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纠正既往护理过程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至关重要。
本研究展开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比研究用于新生儿感染预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家属知情同意。
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9-46周,平均年龄(36.8±8.6)周;出生时体重1852-2374g,平均体重为(2113±261)g。
男20例,女20例;年龄28-46周,平均年龄(36.5±8.8)周;出生时体重1882-2394g,平均体重为(2138±256)g。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脐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每日沐浴后进行脐部消毒护理,对分娩后新生儿沐浴,再用蘸取浓度5%的乙醇的棉签擦拭脐部,要从脐断面至脐根部广泛擦拭,再以脐根部为中心向外作环装擦拭,最后对两次对脐部周围常规消毒后贴脐贴于脐部。
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评价
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娩出的足月新生儿300例,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分别对其使用使用0.5%碘伏、3%过氧化氢和75%乙醇对脐部进行消毒,对比三组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
结果:A组的护理效果优于B组和C组,三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短于B、C两组,P<0.05。
结论:在新生儿的脐部消毒中使用0.5%的碘伏消毒液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消毒方式;护理效果新生儿在娩出时需要剪断脐带,在剪断脐带后需要进行消毒,以防止发生细菌感染,因此在新生儿的护理中对脐部进行消毒是必要的步骤[1]。
临床常用的消毒试剂有碘伏、过氧化氢、乙醇三种,不同的消毒试剂新生儿皮肤刺激和消毒效果不尽相同,本次的研究中将使用随机对照法,分析不同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效果,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娩出新生儿中选择足月新生儿300例,以新生儿的额娩出时间为序,使用随机序贯法将新生儿分为A组(100例)、B组(100例)和C组(100例)。
A组中男52例,女48例,出生时体质量2550g-4430g,平均(3108.5±255.0)g,包括经阴道分娩74例,手术分娩26例;B组男女分别有53例和47例,出生时体质量在2560g-4425g之间,平均为(3115.2±250.5)g,其中经阴道分娩73例,手术分娩27例;C组中有男性51例,女性49例,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范围2548g-4430g之间,平均为(3110.2±2505.5)g。
所选择新生儿Apgar评分均>8分,且未发生宫内感染,经分析三组新生儿在性别、体质量和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三组新生儿均在端脐后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清理新生儿身体,并予以沐浴,其中A组新生儿在沐浴后以无菌棉签蘸取0.5%的碘伏消毒液,以肚脐为中心,从内向外呈环状消毒,在消毒后以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消毒一次至脐带残端自然脱落。
复合碘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
复合碘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复合碘消毒液进行新生儿脐部消毒对改善患儿脐部炎症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计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脐部护理对照组(n=50)与采用复合碘消毒液护理实验组(n=50),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脐部渗血、潮红、分泌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采用复合碘消毒液能够降低脐部炎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加快脐部残端的脱落,值得推广。
关键词:复合碘消毒液;新生儿;脐部护理随着国内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以及目前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而新生儿作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更需要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保障其健康,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新生儿脐部为“神阙”,属于吸收母体营养、氧气的重要途径,一般出生后3~7d可自然脱落,但该部位也容易导致细菌入侵,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护理,容易诱发化脓乃至败血症,对新生儿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对此需要进一步做好脐部护理部工作[1]。
为探讨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的方法,本次研究引入了复合碘消毒液,以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00例为对象,评估了常规护理与加用复合碘消毒液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计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脐部护理对照组(n=50)与采用复合碘消毒液护理实验组(n=50)。
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日龄1~7d,均数(4.25±0.41)d,Apgar评分8~10分,均数(8.37±0.34)分,体重2500~3500g,均数(2764.58±148.37)g,实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日龄1~7d,均数(4.18±0.45)d,Apgar评分8~10分,均数(8.41±0.32)分,体重2500~3400g,均数(2758.74±147.52)g,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两种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
两种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75%乙醇消毒液消毒脐窝及脐周皮肤,1次/d。
观察组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脐窝及脐周皮肤,1次/d。
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残端分泌物情况。
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分泌物情况比较,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4d内脐带残端分泌物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新生儿脐部残端消毒,可以促进脐带脱落,减少脐部残端分泌物渗出,防止脐部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 3%过氧化氢溶液脐带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脐带残端却成为病原微生物侵袭新生命的危险通道。
残端脱落愈合越早,新生儿脐部感染机会就越小,故新生儿脐部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选择消毒作用确切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2]。
我院对比两种消毒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剖宫产出生符合条件的新生儿100例。
选取条件:①剖宫产出生,产妇无严重内、外科疾病及妊娠并发症,平均住院7±2天。
②宫内妊娠37-41周。
③胎儿无宫内感染。
④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Apgar评分≥8分,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公布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脐部护理方法: 剖宫产出生新生儿出生后1min内实施断脐,断脐前依次使用2.5%碘酒,75%乙醇消毒液消毒脐根及周围皮肤,再套已消毒的气门芯在离脐根部距离0.3-0.4cm处,然后在气门芯上0.3-0.4cm处剪断,脐带处理完毕后4h起由我院泳浴室固定专业人员进行沐浴,沐浴前检查脐部有无发红、渗血、渗液及炎性分泌物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做好记录,对照组新生儿沐浴后采用75%乙醇消毒液进行脐部护理消毒,然后帖上脐贴,1次/d,直至脐部残端脱落。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式对新生儿感染预防效果。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脐部护理,研究组采用改良式脐部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改良式脐部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脐部护理;新生儿感染;预防效果脐部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重要门户之一,而新生儿由于其自身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较差以及受脐带残端、皮肤黏膜等因素的影响,常易引发其出现脐部感染,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脐部感染是引发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的方式预防和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1]。
本文主要探究和对比了常规脐部护理方法和改良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新生儿家属在研究前均已知情并同意,采用平均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新生儿胎龄为:28.5-39周,平均胎龄为(37.6±2.4)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范围为2430-2710g,平均体重为(2550.5±10.0)g;研究组中男25例,女20例,新生儿胎龄为:28-40周,平均胎龄为(38.0±2.5)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范围为2450-2760g,平均体重为(2570.0±10.5)g,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时体重对比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干预,自新生儿分娩日起,在其沐浴后,采用棉签蘸取浓度为75%的乙醇从新生儿脐断面至脐根部进行擦拭,然后以脐根部为中心,向外环状擦拭,环状直径为5cm,擦拭完毕后再对其脐部周围进行常规消毒两次,最后将脐贴贴于脐部。
观察新生儿脐带护理不同方法效果
观察新生儿脐带护理不同方法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脐带护理不同方法效果。
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分娩的146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将患儿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73)。
新生儿出生2min内用细橡胶管在脐带根部0.1cm结扎,且在0.5cm位置间断脐带。
参照组在此基础上首次沐浴后75%乙醇旋转擦拭脐带断面及脐带轮状周围,更换无菌护脐贴,每次沐浴后应用上述方式消毒且更换无菌帖。
实验组消毒方式与参照组相同,但是不应用护脐贴包扎,暴露脐带位置后,每次沐浴只消毒一直到自然脱落。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自然脱落时间及不良问题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相对较短,与参照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具有明显区别(p<0.05)。
实验组新生儿不良问题发生率为2.74%,参照组新生儿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为10.96%,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脐带护理中不同方法的应用,会直接影响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护理新生儿护理期间脐部为易于感染的重要位置,如果护理不当,则可能会诱发新生儿脐部感染、出血等临床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败血症的发生。
为了全面了解新生儿脐带护理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文章将2017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分娩的146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将患儿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现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分娩的146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将患儿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73)。
实验组新生儿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0:33,新生儿胎龄在36周~42周之间,胎龄时间均值为(40.03±0.41)周。
参照组新生儿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39:34,新生儿胎龄在36周~41周之间,胎龄时间均值为(40.02±0.34)周。
组间性别与胎龄时间比较无显著区别,具有分组讨论价值(p>0.05)。
单支安尔碘棉签和75%酒精消毒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单支安尔碘棉签和75%酒精消毒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单支安尔碘消毒对抑制新生儿脐窝细菌生长和促进脐带愈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出生的57例新生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75%酒精消毒,实验组采用单支安尔碘消毒,比较两组脐窝分泌物细菌生长和脐带愈合效果。
结果:实验组在菌种和有菌例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实验组新生儿(6.8士1.5天)后脐带脱落,短于对照组(8.2 士l.6 天)(P<0.05);结论: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单支安尔碘消毒效果理想,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窝细菌生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更早,且方便易操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安尔碘;酒精;脐窝细菌;脐带愈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4-01新生儿出生后,脐动脉收缩,血流停止,其内壁及中间层进行无菌性坏死,残根分离脱落,这样一个暴露的创面极易引起细菌的入侵,造成脐周感染甚至导致新生儿全身感染[1]。
目前,医学界对于新生儿脐部消毒方法常见的有:碘伏、酒精、过氧化氢等,每种消毒方法各有优缺点,其消毒效果也不尽相同。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消毒及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安尔碘在新生儿脐部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
为了探讨单支安尔碘和酒精消毒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不同临床效果。
对2014年2 月至2014 年3 月在我院分娩的57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2 月至3 月在我院分娩的57 例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均为足月新生儿,体重均大于2500g,Apgar 评分均为10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有26例,两组在出生天数、出生体重、胎龄、及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中,两组对其消毒方案等均完全知情同意。
1.2 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断脐后均使用脐带夹距脐根部0.5cm 夹闭,常规消毒包扎脐带残端,新生儿随母由产妇或手术室回母婴同室后,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后脐带消毒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消毒方式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许国辉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20-01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年2011月1月~2011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1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18例。
对照组采用0.5%碘伏进行脐部护理,2次/d。
观察组采用3%双氧水进行脐部护理,2次/d。
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感染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带脱落,防止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双氧水;碘伏
脐带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进行常规消毒,避免脐部感染的发生[1-2]。
如何选择消毒作用确切、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3]。
我院对比了不同消毒剂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1236例,,均为健康足月儿,无宫内感染。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8例。
对照组新生儿胎龄38~40周,平均胎龄(39.02±0.5)周;体质量2675~5040g,平均体质量(3358.55±218.16)g;自然分娩405例,剖宫产213例;其中男性312例,女性306例,男女性别比为1.02:1。
观察组新生儿胎龄37.5~40周,平均胎龄(39.13±0.6)周;体质量2688~5117g,平均体质量(3364.51±224.39)g;自然分娩404例,剖宫产214例;其中男性313例,女性305例,男女性别比为1.03:1。
两组新生儿性别比、体质量、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分娩后断脐,对照组新生儿采用0.5%碘伏消毒脐部,并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之后采用0.5%碘伏进行脐部护理,2次/d,直至脐带残端脱落。
观察组新生儿采
用3%双氧水消毒脐部,并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之后采用3%双氧水进行脐部护理,2次/d,直至脐带残端脱落[4]。
1.3 判断标准:通过测量新生儿护脐带纱布的血迹、分泌物面积来估算脐部渗血量和炎性分泌物量。
护脐带纱布浸湿1cm2相当于0.058ml血液和分泌物。
新生儿脐部分泌物>0.5ml、渗血>1.0ml、脐周皮肤红肿、脐部有异味、体温升高等症状出现时,可判断为脐带感染[5]。
1.4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对照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9.32±1.15)d,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7.06±1.22)d。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2 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脐带感染31例,感染率为5.02%,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脐带感染12例,感染率为1.94%。
两组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每年全世界约有40万新生儿发生死亡,尤其在卫生公共事业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新生儿死亡率较高。
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新生儿由于各方面生理机能发育尚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不全,缺乏抵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的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新生儿脐部的特殊生理解剖结构和组织特点决定了脐部残端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
如护理不当,较易发生局部感染,延迟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甚至可导致败血症。
目前临床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点提高自然院内脱脐率和降低感染率。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皮肤娇嫩,脐带残端一般于1周左右脱落,2周左右完全愈合,脐血管需经3~4周才能完全闭合,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促进脐部愈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碘伏是临床常用皮肤粘膜消毒剂,因其具有杀菌效果好、皮肤黏膜刺激性小、黄染易水洗去除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有效抑制需氧菌的生长和繁殖,但对厌氧菌无杀灭作用。
双
氧水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可迅速分解,并释出新生氧,通过干扰厌氧菌酶系统而发挥杀菌和抑菌作用。
局部涂抹双氧水后可产生气泡,有利于清除血痂、坏死组织等,并对脐带渗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并可促进脐窝周围干燥。
脐窝周围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近年来发生的新生儿败血症中,厌氧菌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因此将双氧水应用于脐周局部消毒的效果较之碘伏更具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带脱落,防止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莉芳, 曹丽华, 王迎春. 莫匹罗星软膏在防治新生儿脐带感染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 (2): 122-123.
[2]郑玉峰, 姚桂林, 毛丽亚, 等. 新生儿脐带处理及脐部护理临床体会[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 21(3): 268-269.
[3]岳晓燕, 王宝珠, 郝跃仙, 等. 低浓度聚维酮碘用于新生儿脐带消毒的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05, 34(12): 1047-1048.
[4]俞蓉. 新生儿脐部消毒方法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87~88.
[5]蓝院琴,廖新阳,谭月坚.新生儿脐部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7):143~144.
作者单位: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