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环境保护学案(选修6)
精品(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选修6——环境保护(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5选修6 环境保护中的作为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1.什么是环境 (1)概念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人类与环境二、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1.表现2.原因3.特点特别提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1)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之,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一种新的环境观四、认识环境管理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3.环境管理的手段五、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六、公众参与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环保NGO的活动情况及作用。
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七、水污染及其成因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2.水体污染现象(八、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城市垃圾的特点:____大、____多、____大。
特别提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城市垃圾应采用回收、分拣、处理加工、焚烧和综合利用等方法,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垃圾尽可能被再生利用,创造财富。
九、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现象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______生产,并对______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特别提示: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学案课件第部分选修内容选修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的产生(chǎnshēng)既有自然的原因, 也有人为的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由自然原因引 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 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灾害。 (2)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会影响到周围相关的地区。人类排放的污染物,随大气运 动、水循环等,会扩散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当代人类 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全球性。
第五页,共41页。
1.人类与环境 (huánjìng)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 间,从环境(huánjìng) 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 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 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 排放到环境(huánjìng) 中。
第六页,共41页。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yuányīn)与特点
第十五页,共41页。
3.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zhǔyào)措施
第十六页,共41页。
【例2】图5-6-6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 (dìqū)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十七页,共41页。
(1)指出(zhǐ chū)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 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第(1)题,要从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两个图示信 息(xìnxī)的比较分析。第(2)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的 长波辐射,保温作用加强。
第十页,共41页。
阅读材料,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光 的散射作用比较强,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形成灰霾,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 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主要来自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 质。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环境保护课件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多, 因而 PM2.5 含量较高。第(2)题,从加强监测、采用清洁能源、植树造 林、控制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塔里木 C
(2)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调整 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推广低碳生活;加强环境监测。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山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 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 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加强立法和宣传、经济补贴等。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 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 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 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答案: (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 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 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 人体健康。
考法四
土壤污染的形成、危害与保护措施
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它们的分布、 形成及防治 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考法一
植被的破坏
1.(2015· 江苏卷)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 1934 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 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 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 200 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过去 200 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________。 (2)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 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 影响是________。 (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 ________,
高三地理环境保护学案全国通用
课堂教学设计表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知识梳理】【案例分析】1.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4)题。
图1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图2 重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图3 重庆三峡库区某环境问题面积与坡度关系图思考:(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该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有哪些?①;②;③(3)试分析该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①;②;③。
(4)根据上述材料,目前该区域可采取哪些措施以协调人地关系?【实践应用】图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2)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3)根据图示信息,试就该地区今后的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巩固练习】1、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③、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2)图中②所示环境问题的污染源主来来自。
在我国,这类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地区。
(3)图中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在西欧和日本影响表现不明显。
试分析其原因。
2.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
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一:美国城市垃圾的成分与我国部分城市垃圾的成分对照表美国中国全国统计%巴尔的摩%上海%北京%哈尔滨%南宁%金属8.50 8.90 0.53 0.80 0.88 0.47 玻璃陶瓷12.00 8.40 2.05 10.75 2.56 4.52 厨余垃圾13.00 29.00 42.70 49.77 16.62 14.58 纸张51.00 36.40 1.61 4.17 3.60 1.83 纺织品 3.00 - 0.47 1.46 0.50 0.60塑料 4.00 7.30 0.40 0.61 1.46 0.56其他可燃物质 3.00 - - - - -惰性物质 5.00 - 52.24 32.44 74.38 77.44 其他0.50 - 10.00 - - -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1分)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2)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美国垃圾的物质多,可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地理一轮复习选修6环境保护教学案
环境保护考点一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1.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危害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表现(1)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主要表现矛盾表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引发一些地区争端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境效益的矛盾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沉重的灾害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污染物的越境转移扩大了污染范围和危害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水资源的浪费,传染病的传播3。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4.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①基本内容②主要手段行政和法律是管理的主要手段,还有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2)当前全球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3)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考法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1.(2019·江苏三市联考)错误!❶,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
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错误!❷,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
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❶西北部亚热带季风❷降低❸高❹大大❺减产太湖原因:植被被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区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集中。
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考法二我国对洋垃圾的环境管理2.(2019·江西抚州一中检测)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2016年我国接收全球56%的垃圾。
英、美、日、澳等发达国家主要以向中国等国以“出口”的方式处理垃圾.仅美国就有4万人从事着和垃圾出口中国相关的工作.2017年7月,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于2017年12月31日起执行。
【精美】高三地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轮复习学案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学案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土)③南方大城市燃烧含硫量高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地)(2)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3)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了解)问题6:石漠化---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自然原因: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问题7:干旱缺水问题(重点)-----例如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1)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尤其农业需水量大;④水污染严重;⑤浪费多,利用率低。
(2)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广东冬旱的原因: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4)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分析)(重点)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⑦实行水价调节;⑧树立节水意识;⑨海水淡化等。
问题8:土壤盐碱化(重点)----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
(1)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低洼;②地下水位高③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④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⑤碱性土壤。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2)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④农田覆盖;⑤合理灌溉,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真题再现】1.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名师制作优质课件_第5部分_选修6_环境保护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选修6
环境保护
结束
解析:本题以太湖流域的六大名泉受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水 污染的危害、泉水污染治理困难的原因等。泉水受污染的危害 主要从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的角度来分析,饮用水污染主要对 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灌溉水污染主要通过土壤进入到人的食物 链,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危害:泉水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 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 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 (地下水 )(更新速度慢, )自然净化周期长; (深埋地 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填埋法
优势
投资少,处理量大, 技术要求低,可处理 所有种类垃圾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 将病原菌杀死,使垃 圾变成有机肥
缺点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 的潜力大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 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堆肥法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 焚烧法 最彻底,消灭各种病 (热处理) 原菌体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选修6
环境保护
结束
主要 类型
温室 效应
成
因
危害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 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 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射的能力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 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 可吸入 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 颗粒物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 康,如传染病、“尘肺 乏标准或不达标 病”、恶性病变等
材料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学案中图版选修64.doc
选修6 环境保护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32页)[理解—要点突破] 1.水污染及其防治(1)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3)大气污染的防治 ①调整能源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主要途径有: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治理(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垃圾处理方法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处理方法比较如下:两种方法。
②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a.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自然地理条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
d.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③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4.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壤,改变了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产生土壤污染――→危害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水体污染及其治理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29790176】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环境保护教学案(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三选修6地理教学案
环境保护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1.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热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以著名污染事件或典型污染问题为载体,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以贴近现实生活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各种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某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地理实践力: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问题防治出谋献策。
人地协调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树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知识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1.水污染及其防治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含义因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X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近海石油泄漏(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①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处理方法优势缺点填埋法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堆肥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无法处理的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焚烧法(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两种方法。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
【步步高】2016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最新考纲] 1.环境与环境问题: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②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①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②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①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①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②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①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②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考纲解读] 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
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或者PM2.5最新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最新信息,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
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
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微专题一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疑难剖析1.环境问题的表现表现成因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坏、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选修地理
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①以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热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注重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
②以著名污染事件或典型污染问题为载体,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③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图片为背景,考查各种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阐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1.(经典再现)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物”。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老城改建区。
南面、西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解析:第(1)题,由资料及表看出:煤化工、交通主干线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第(2)题,影响PM2.5发生的气象因素:风向风速、气温高低、降水量,其影响要结合相关天气气候知识和大气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回答。
第(3)题,综合考查PM2.5污染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相关考查降水原理、气温高低与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关系、空气能见度高低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第(4)题,可从加大监管力度、源头整治、技术手段、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绿化措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角度分析。
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任答两点即可)
(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
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任答四点即可)
2.(2015·浙江卷)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
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解析:(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
③和④正确,选择D项。
(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
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
(3)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列举即可,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
答案:(1)D (2)A
(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3.(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北湿地的保护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表达能力。
(1)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原因分析要从人口数量、耕地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
(2)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4.(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
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浅沟在收集雨水、净化雨水、减少城市内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5.(2016·武汉外国语学校月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
但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在环青海湖地区仅存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少,而且流域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不仅给环湖地区生态,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青海湖入湖水量减少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2)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青海湖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解析:第(1)题,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过度引用入湖河水有关。
入湖河水减少,湖泊面积减小,导致湖泊的作用减弱;分析水量减少带来的影响时,要从湖泊的作用来分析。
第(2)题,避免青海湖环境恶化,采取措施的思路是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入湖河流水的利用(跨流域调水)←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1)原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加大。
危害:由于入湖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部分河道干涸,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环青海湖流域草场退化的趋势;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当地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等。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