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一)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专题提升强化练(三)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专题提升强化练(三) 含解析

专题提升强化练(三)一、选择题1、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生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如下表.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是()A.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治形式都强调工农重要性,具有相似性,而不是独创性,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就具有广泛代表性,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故D项错误.答案:C2、2008年2月7日《新德意志报》载文称:“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当代中国民主特殊性表现为()A、是大国独有特殊民主B、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基C、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D、是资产阶级民主新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代中国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是符合中国国情民主,故选B项.当代中国民主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独有民主,并非“大国”独有民主,故A项错误;中国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已经“成型”,故C项错误;当代中国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故D项错误.答案:B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是()治制度(1949《共同纲领》首次提出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标志是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故C项错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表明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故D项正确.答案:D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所取得突出成就是()A、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C、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D、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解析:注意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B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答案:B5、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情况表,它反映了()A.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C、苏联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解析:材料呈现是1950—1965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这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中国处于“冷战”格局下,“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从而获得苏联援助和承认,中国派遣苏联留学生数量增多(1950—1956年),但是伴随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派遣留学生减少(1957—1965年),故A项正确. 答案:A6、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对此正确理解应是,当时()A、中美文化交流具有浓厚政治色彩B、中美关系异常紧张C、中美文化存在严重冲突D、美国敌视中国解析:从材料看中美之间文化交流中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而产生了很大分歧,台湾问题是当时阻碍中美两国关系发展重大问题(美国试图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材料反映了当时中美文化交流具有浓厚政治色彩,故A项正确;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表明中美关系缓和,题目中时间是1975年3月,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表明中美文化存在严重冲突,故C项错误;当时中美关系已经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答案:A7、1952年我国高教系统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年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人.出现这一状况直接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B、“双百”方针提出C、“一边倒”外交政策D、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解析:根据文化是经济政治集中反映这一哲学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习俄文人数激增主要是因为政治上中苏友好.答案:C8、有学者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某项做法,认为其“造成中国几乎与世隔绝,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了解很少,一切以意识形态画线,使国家经济达到崩溃边缘”,该学者批评是()A、反右派斗争B、“大跃进”C、三大改造D、“一边倒”解析:题干主要讲述是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而反右派斗争发生于1957年,这是中国内部“左”倾错误体现,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发生于1958年,属于中国内部经济上探索,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领域探索,故C项错误;题干认为此做法与世隔绝,不了解资本主义,以意识形态画线,使国民经济崩溃,这些信息都指向“一边倒”,它使中国丧失了得到欧美国家援助、投资机会,故D项正确.答案:D9、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直接因素是()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封锁C、马歇尔计划实行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解析:为了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和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援,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和“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可知,受“冷战”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经济封锁,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针对西欧各国与中国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一直以来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0、1955年召开这次会议“树立了不同文明和文化和谐相处典范,是对‘文明冲突论’有力否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方针是()A、“另起炉灶”B、“求同存异”C、不结盟D、“一边倒”解析:“另起炉灶”“一边倒”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外交政策,故A、D两项错误;1955年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解决,故B项正确;不结盟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外交政策,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B11、“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日美安保条约》等条约把台湾作为太平洋整个防御体系中重要一环,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反对日美安保同盟,并视之为对中国安全威胁.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谈判时,中方却同意搁置安保条约争端.究其原因最可能是()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B、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主要威胁C、《日美安保条约》已经失效D、美日同盟关系开始趋于松弛解析:一个国家采取怎样外交政策服务于该国国家利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方同意搁置安保条约争端关联不大,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中方同意搁置安保条约争端,有利于集中力量对付苏联威胁,故B项正确;《日美安保条约》继续有效,故C项错误;美日同盟关系开始趋于松弛属于外因,故D项错误.答案:B12、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后,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国先后成为观察员国家.2013年1月,土耳其提出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想法.4月,土耳其成为北约国家中第一个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国.上海合作组织是()A、互利合作新型区域合作组织B、亚欧国家自由贸易区C、亚欧国家多方合作政治集团D、区域反恐政治联盟组织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A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只是中俄等国合作组织,不能说是欧亚国家自由贸易区,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属于政治集团,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性政府间合作组织,不属于政治联盟组织,故D项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一种敌对方式表现.”“俄国保证要实现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战争可能带来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此,“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瘟疫”.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制度并自一次大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使命.材料二由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与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身体力行,中国从未用军事力量干预别国内政,几十年来恪守“革命不能输出”原理,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明确论证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画线,而以是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区别亲疏好恶.这些都赢得国际上广泛同情和支持.这在客观上使别国认识到,只要它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三当然,由于历史经验累积,其策略手段也比过去更为圆滑.可以举个例子,如何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如果不了解近几十年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也就难以认识这种政策形成过程,难以理解其可贵.半殖民地旧中国执行是屈辱卖国外交政策,跪着办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行联苏反美方针.当时“一边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是因为估计到美国可能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干涉,美国逼迫我们一边倒.但当时毛主席就强调要用自己腿走路,用自己头脑思考,对苏联有团结有批评.——以上材料均选自《现代国际关系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美国“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使命”?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2)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分析,是什么使别国认识到“只要它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社会主义国家”?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原则合理性.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具有世界上最优越制度并自一次大战以后”并结合所学得出一战后,美国总体实力不断上升,尤其是二战后由于西欧主要国家衰落,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强大国家,美国想凭借其强大综合实力称霸世界;根据“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瘟疫”并结合所学得出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冷战”下虽然美苏两国没有直接交火“热战”爆发,但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了巨大威胁.第二小问影响,根据“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瘟疫”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准则.(2)第一小问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使参加会议亚非国家认识到中国和平共处思想,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第二小问合理性,主要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和国家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等方面来说明.答案:(1)原因:一战后,美国总体实力不断上升,尤其是二战后由于西欧主要国家衰落,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强大国家,美国想凭借其强大综合实力称霸世界;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东欧与苏联团结一起,虽然美苏两国没有直接交火“热战”爆发,但这些变化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形成了巨大威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准则.(2)分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合理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我们不能再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原则.由于意识形态利益只是国家整体利益一部分,因此在国家对外政策中,意识形态利益要服从国家整体利益.14、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力、执行国家决议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精神》材料二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此语引起国民强烈反响.(1)概括材料一观点核心思想,并简要评价该思想.(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有权不可任性”做了哪些努力?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在追求民主法制时共同点.答案:(1)思想:三权分立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原11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努力:①健全法律制度:实行拨乱反正,对“文革”中冤假错案平反;加强立法,1982年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恢复“文革”中被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如重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展民主政治,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了“海选”.共同:都通过立法维护民主,都采用分权方式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一、选择题1、下面为1958~1960年安徽省太和县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表。

其变化的结果是B. 农业落后粮食单产逐年下降C. “大跃进”强调大炼钢铁D.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困难【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1958年——1960年安徽省太和县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下降,说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我国经济规律苦难,D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外贸信息,A错误;粮食单产量不是连年下降,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大炼钢铁信息,C错误。

2、淳化四年二月、天气大寒,宋太宗派人给京城孤老贫穷者“雪中送炭”。

《宋史》中据此将他描述为心系天下苍生的仁君形象。

而南宋时,诗人范成大则写到“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这反映出A. 认识历史人物愈到后世愈清晰B. 统治中心的迁移改变了评价标准C. 著撰者的立场影响者历史结论D.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史》是官方史书,而范成大是诗人,他们的立场不同,对宋真宗做法的评价也不同,体现了著撰者的立场影响者历史结论,故C项正确。

A项说法存在武断之处,因为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也不存在不同,故错误。

作者的评价标准是由其立场和认识决定,与统治中心的迁移无关,故B 项错误。

D项说法不科学,正史的编撰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故错误。

3、“他的小说形式别具一格、情节浪漫离奇、人物怪诞多样、思想深遼缈远,而小说中所表现的独到的审美理想、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一反传统的理想人物,……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然魅力无穷,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该作家的代表作是A. 《十日谈》B. 《巴黎圣母院》C. 《人间喜剧》D. 《百年孤独》【答案】B点睛:扎住关键信息“情节浪漫离奇、人物怪诞多样、思想深邃缈远”“审美理想、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一反传统的理想人物”,结合所学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解答。

4、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仿真模拟卷-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仿真模拟卷- 含解析

仿真模拟卷本试题卷共4页,1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从每题所给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填在相应答题栏中;第Ⅱ卷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试卷相应位置。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

3、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严禁折叠,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年3月考古证实,海昏侯大墓墓主是汉武帝之孙——刘贺。

他曾经历王、皇、侯身份转变,曾是食邑四千第一代海昏侯国君。

考古发现大量黄金,震惊考古界。

以上材料说明汉代()A、侯国内有征税及黄金等货币铸币权B、海昏侯国是江南一县级行政编制单位C、身份转变说明汉代宗法制维护统治局面动摇D、地方分封体制依然存在解析:由材料中“考古发现大量黄金”,不一定说明海昏侯拥有铸币权,故A项不正确;侯国是与郡并行行政单位,不是与县对应,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县”,B项不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刘贺作为第一代海昏侯国君,说明地方分封体制依然存在,D项正确。

答案:D2、黄老学派认为,法律是“天下之度量”“人主之准绳”,因此必须“明法修身”以为治,国君一举一动必遵守法律,国家繁荣衰败取决于国君道德品性。

这表明()A、君主道德品性决定了法律B、君主专制受到法律挑战C、君主是法律准绳D、君主要修身养性遵守法律解析:根据材料“必须‘明法修身’以为治,国君一举一动必遵守法律”可知,君主要修身养性,遵守法律,国家才能繁荣,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3、法国一学者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这一新因素()A、加剧了自然经济解体B、未能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C、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解析:材料中“新因素”是指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等,这些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但是未能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含答案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而不是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 C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

”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政党政治B.国民政治C.立宪政治D.社会主义答案 B解析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但材料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政党政治,故A项错误;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不可称为立宪政治,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立宪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6、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含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含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而不是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 C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

3、(2019·泉州二模,27)越南黎朝绍平元年(1434年)诏曰:“第一场,经义一道,四书各一道,并限300字。

第二场,制、诏、表。

第三场,诗赋。

第四场,策一道,1 000字以上。

”由此可见()A.越南的科举考试仿效中国B.越南人可参与明朝科举考试C.八股取士制度推广到越南D.明政府在越南开设科举考场答案 A解析越南考试制度中第一场考经义、四书,第三场考诗赋,第四场考策问,这均与中国科举制类似,且15世纪(明朝)时越南属于儒学文化圈,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越南的考试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考试内容与形式非八股文,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亦无体现,故D项错误。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练习:选修1 专项测评(选修1)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练习:选修1 专项测评(选修1) 含解析

选修1 专项测评(选修1)1、材料元代在官办手工业中实行工匠和匠户制度。

明承元制,工匠分为轮班工匠、住坐工匠和军匠。

凡是住在京城工匠服役,以“住坐匠”制,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而京城以外工匠服役,则实行“轮班匠”制,一般为四年一班,到京城服役。

在所有工匠中,班匠约有23万,约占工匠总数80%。

但是,不论轮班匠还是住坐匠,因不堪官府奴役,纷纷用怠工、避班、隐冒和逃亡等方式进行反抗。

成化二十一年(1485),工部奏准,轮班匠不愿当班者,听其出银代役。

南匠每月出银九钱,北匠六钱。

嘉靖四十一年(1562),政府又下令,班匠“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一律以银代役,每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称“匠班银”,但匠籍仍存。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班匠制度改革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班匠制度改革作用。

解析:第一步提取信息。

据图一及材料中人名等可知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据图二描述内容和“乡愁”,再结合时间,可知此时浪漫主义兴起。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图一人文主义绘画兴起原因是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冲破教会束缚,张扬人性,注重享乐;而图二浪漫主义绘画兴起,则是由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种种矛盾暴露,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现实不满,开始脱离现实,怀念乡村,注重心灵,重建理想。

答案:(1)背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工匠长期斗争;官营手工业弊端。

(2)作用:提高工匠地位;工匠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促进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未能从根本上解放工匠。

2、材料文翁在担任蜀郡郡守期间,对蜀地民风进行教化改进。

他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就学于太学,学成归来,让他们担任要职,考察提拔,他们中有成了郡守、刺史。

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徭役,将学问高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空缺,学问稍次担任孝涕力田(主管德行教化官职)。

2019一轮优化探究历史练习:第三单元_单元提升强化练(三)含解析

2019一轮优化探究历史练习:第三单元_单元提升强化练(三)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三)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解析:鸦片战争爆发时期,正处于西方经过工业革命,实力增强的时期,战争体现了工业文明对外扩张的本质。

答案:B2.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两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A、B两项错误;而D项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

答案:C3.《中国:传统与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费正清认为,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角度看,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这并不是全部,还应该将其放在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工业文明会战胜农业文明。

故选D项;A项断章取义;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表述不当。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 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一、选择题1、“轴心时代”是雅斯贝尔斯提出概念,他认为: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先哲和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目标转向了()A、宗教神学B、自然哲学C、社会现实D、民主与科学解析: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探索人生;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形势下,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主张。

据此可知,东西方先哲都把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社会现实方面,故C项正确。

答案:C2、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材料()A、表明了坚定不移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思考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终极目标解析:材料强调“好人”,而不是“神”,故A项错误;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表明了他对死亡超然态度,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追求永生,体现是对死亡超然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3、“我们人类骨肉都是用同样物质造成,我们灵魂都是天主赐给,具备着同样机能和一样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才能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这段话主要体现()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观点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C、宗教改革王权至上思想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解析: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忽视道德,与“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标准”不符,A项错误;材料肯定了人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B项正确;王权至上思想与“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不符,C项错误;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与“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标准”不符,D项错误。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五)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五) 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五)一、选择题1、《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解析:“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没有强调农业季节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播种施肥要讲‘时宜’”“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等内容都强调了“因时制宜”,但没有说明其本质,故B项错误;《氾胜之书》等各种著作对农时记载和分析,从本质上讲服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种禾无期,因地为时”“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故D项错误.答案:C2、美国地理学家葛德石在《中国地理基础》一书中说:“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尽管南面土地已遭受灾害,对炙热沙漠上人来说仍是有吸引力.”材料核心思想是()A、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B、地理之手推动民族迁徙C、民族冲突不可避免D、文明演进呼唤社会和谐解析:“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可知材料是灾难推动了民族迁徙,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出由于地理环境改变,促使中国人口迁徙,故B项正确;《中国地理基础》内容没有涉及民族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描述了因为环境变化不得不向好环境迁徙,没有涉及社会和谐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3、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在于()A.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夏商周到宋元称谓变化体现了中国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租佃制发展,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形成并未体现夏商周、宋元称谓,故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赋役制度指是赋税和徭役征派,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农民称谓变化体现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发展变化,并未体现农民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故D项错误.答案:A4、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A、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B、可保障国家财政收入C、是重农抑商政策雏形D、固化了当时职业划分解析:在西周“工商食官”制度之下官商而非私营工商业,故A项错误;官商经营目是为国家和王室服务,其确保是奴隶制国家物质生活而非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农业重视和对商业抑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可知,“工商食官”政策之下固化了当时职业划分,故D项正确.答案:D5、《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当时制车过程中行业内部分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车与市场需求之间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车与冶铁技术进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制车有着严格尺寸,采用标准化生产,“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体现出人性化设计,故D项正确.答案:D6、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赋各自为政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威胁B、体现了政府专卖政策C、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政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做法不能削弱封国,因而也不能起到解决封国对中央威胁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做法与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做法,与私商争利,压缩了商人经营空间,因而体现了政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答案:D7、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当时长安、洛阳等地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纥衣装回纥马”景象.这说明唐代中后期()A、社会生活开放多元B、官营丝织业占主导C、民族融合出现高潮D、中外交流全面深入解析:根据材料“长安、洛阳等地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回纥衣装回纥马”,唐代中后期思想开放,受少数民族和境外影响,生活趋向多元,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手工业经营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是中外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服饰衣料交流,故D项错误.答案:A8、《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解析:材料反映出景德镇工匠在烧制瓷器时精心,不能反映出景德镇瓷器烧制经常“徒劳罔功”,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是景德镇烧制瓷器艰难,不是赞美瓷器精美,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烧制瓷器技术难以操控,故C 项错误;材料反映是烧制瓷器艰难,工匠需要十分精心,才能烧制成功,故D 项正确.答案:D9、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入市,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对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故D项正确.答案:D10、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增长”可以用来解释()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转型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迟滞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内卷化”理论是学者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从隋唐时期开始,在宋代完成,其重要表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并不是“没有发展增长”,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转型指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也不属于“没有发展增长”,故B项错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于江南地区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如丝织业),力量弱小,发展极其缓慢,符合“没有发展增长”,故C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是商品经济发展重要表现,并不是“没有发展增长”,故D项错误.答案:C11、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对象是四周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排他性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解析:材料“但市镇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反而说明政府对市镇并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故A项错误;由于市镇分布过于稠密导致市镇衰退,而不是由商帮排他性导致,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市镇分布过于稠密导致市镇衰退,而不是政策,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可知,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12、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道:“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海禁”政策()A、大大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B、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C、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D、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解析:材料不涉及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以为生理之常”,说明明代“海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官府蒙蔽公法,而且从情理认为通商是“生理之常”,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自来不绝……相沿数十百年”,说明海禁并未实际阻止中外经济交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以为生理之常”可知,官府与商贩私下达成某种默契,并未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交换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征收、官俸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铜钱尽管铸造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铸造受到铜料不足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纸钞,因此铜钱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限制,也没有兑换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银子.——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确立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原因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相同点.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交换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增加”得出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中“‘钱荒’却十分严重”得出出现“银荒”现象,根据材料一中“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交子铺’”得出银钱等货币流通不便,根据材料一中“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得出金融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印刷业发展.第二小问意义,根据第一小问中是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推动政府货币改革,纸币便于流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影响深远.(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得出当时民间禁止使用白银,根据材料二中“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得出政府承认白银成为合法货币,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小问相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可知,当时同时存在多种货币,“交子”一开始在四川地区使用,而白银也是在南方流通,因此都具有地域性,并且都是由民间使用,后来得到官府认可.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发达金融信用事业(飞钱、柜坊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发展.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世界上最早纸币,影响深远.(2)变化:从民间私用到合法货币,再到主导货币.相同: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民间货币影响较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环保是古人很重视问题.《管子·立政》篇中讲到富国立法有五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山泽救(救:即防止之意)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管子·地数》中记载:“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管子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环保要求,提出了环保“四禁”概念,其中“春禁”是:“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秦《田律》、刘向《说苑·指武》《唐律·杂律》等都规定不准乱砍滥伐和“禁烧”等法令.据清代黄本骥编纂《历代职官表》,中国古代早期“环保部”叫“虞”,其职责包括山、林、川、泽保护与治理.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评述古代人与环境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解析:该论述题在高中教材中所涉及并不是很多,主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而根据材料不难推断出,材料中所流露和表达是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然后,再结合相关材料进行逐级论证,从管仲时代起许多朝代都通过社会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文献等一系列手段来改善与和谐人与自然关系,而这些先例也都为我们今天环保问题提供了很好借鉴.答案:(示例)中国古代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代具有丰富环保思想.管仲认识到保护山林菹泽是国富民强保证,将环保问题上升到称王称霸地步,体现出“环保治国”理念.古代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法律,对污染环境者予以严惩,这既保护了环境,也保证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许多朝代都设立了初具规模环保机构,发挥政府职能保护环境.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古代在环保方面举措,对今天仍有很好借鉴作用.。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三)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三) 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三);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它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士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解析: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能体现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A项错误;允许西方来华传教士游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属于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B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现代正常的国际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中国放弃宗藩朝鲜是中国实力衰落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逐渐融入了近现代外交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C2.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

该现象反映了();;A.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B.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C.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D.曾国藩守旧亦维新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晚清的地方势力一度比较强大,反映了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故A项正确;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是在袁世凯死后,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曾国藩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3.《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爆发时,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优势。

”此观点主要是依据()A.清政府得到了西方国家大力支持B.清政府已经完成了军事近代化C.西方国家反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D.洋务运动造成的中国强大假象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西方国家持观望态度,清政府并未得到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故A 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建新式军队与海军舰队,开始军事近代化,并未完成军事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洋务运动中中国经济与军事的近代化,造成中国强大的假象,因而出现材料中看法,故D项正确。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 专题提升强化练(十)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 专题提升强化练(十) 含解析

专题提升强化练(十)一、选择题1、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A.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1927—1930年美国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了,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

答案:D2、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30%,到1932年,约占50% 。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尝试打破原有经济体制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C、得到西方国家承认支持D、沦为西方国家商品市场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及,这属于脱离材料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飞,故B项正确;大量进口西方机器设备并不意味着苏联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承认支持,这实际只是西方国家减轻经济危机对本国冲击无奈和被迫之举,故C项错误;“(苏联)沦为西方国家商品市场”,这属于明显史实谬误,故D 项错误。

答案:B3、《强国之鉴》把美国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

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最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调整B、科技革命推动C、政治制度创新D、侵略战争刺激解析:“第四台阶美国崛起”指是“危机与调整(1930—1945)”即罗斯福新政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面对1929—1933年世界大危机,罗斯福进行了调整,放弃了传统自由放任,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这属于生产关系调整,故A项正确;在1930—1945年期间,世界没有发生科技革命,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前后,其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在1939—1945年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正义战争,故D项错误。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附答案) (1)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附答案) (1)

单元质检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2.(2017山东菏泽一模,33)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3.(2017河北沧州模拟,33)巴黎公社成立以后,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在自己的机关报上公布会议记录,并以公告、法令、声明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

”此规定体现了()A.无产阶级专政B.人民公仆精神C.直接民主原则D.社会契约理念〚导学号25390042〛4.(2017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检测,33)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这说明巴黎公社()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5.(2017江西赣州期末,21)俄国二月革命时,社会革命党有八十万党员,孟什维克有二十万。

布尔什维克到1917年4月仅有八万人,那时列宁等党的领导人有的在国外,有的在流放地,在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这种情形导致了二月革命后()A.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C.凸显出无产阶级政党暴力夺权的迫切性D.政党纷争导致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延续6.“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指()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沙皇专制政府C.苏维埃政府D.保守党政权7.[2017四川乐山二模,30(改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

一、选择题1.“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

”材料反映了()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解析:A项与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不符,故A 项错误;据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可知,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故B项正确;C项“完全解体”错误,故排除C项;据材料“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可知,D项“不能适应”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答案:B2.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

”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C.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解析:材料中“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强调西方对中国的影响。

A项中“书玩”“砚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B项中“张灯作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C项中“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D项中留声机属于西方事物,故正确。

答案:D3.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B.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C.仍缺乏近代化意识D.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材料中“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不属于侵略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近代事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提升强化练(一)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宗教信仰有灵魂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他们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惠助。

作者实质上强调是()A.王权带有神秘色彩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C.科技文化极为落后D.君权神授思想出现解析:根据题目中“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他们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惠助”得出王权带有神秘色彩,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生产力中最核心因素是生产工具变革,题目中并未体现生产力水平低下,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以丰盛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他们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惠助”得出先秦时期宗教信仰影响王权,题意因果关系并未牵涉到科技文化落后,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先秦时期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尚未形成完善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2.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解析:根据题目中“男子休妻”并不能说明维护了女性基本权益,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男子休妻”和“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体现了对宗法伦理秩序维护,故B项正确;影响家庭婚姻关系因素有很多,题目中限制更多是从维护宗法伦理秩序角度出发,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男子休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主导权都在男子,并未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B3.《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

”这说明秦朝废除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秦朝废除制度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

答案:B4.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解析:材料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强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地方权力膨胀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按照血缘分配权力现象在封建王朝再现,故B项正确;封建社会分封一定程度上弱化皇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D项错误。

答案:B5.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

一般来说,对隋朝以前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唐至元朝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明清两朝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

以下说法正确是()A.称呼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庙号是与宗庙祭祀有关,起源于西周宗法制C.谥号与庙号都是帝王死后由礼官议定,为帝王所独有D.始皇帝称呼是尊号,与谥号、庙号、年号不同解析:根据材料“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可知对古代帝王称呼变化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庙号是与宗庙祭祀有关,起源于商朝,而不是周朝,故B项错误;谥号与庙号都是帝王死后由礼官议定,后妃、诸侯、大臣也可以有谥号,故C项错误;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秦始皇认为自己功劳胜过之前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故D项正确。

答案:D6.秦代北方郡只相当于今天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郡有如今天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大部。

后来南方政区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

这种变化表明()A.统治疆域扩大B.北方经济衰落C.中央集权加强D.政区细化趋势解析:郡幅员变小与统治疆域扩大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至唐朝中后期北方经济依然领先于南方,故B项错误;秦朝时南方郡幅员要远大于北方郡,但后来南方郡幅员越变越小,且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说明秦朝以后各朝代通过缩小南方郡幅员来控制南方郡,因而体现了中央集权加强,故C项正确;政区细化是材料表象,背后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D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答案:C7.“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这段话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解析:根据题目“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得出地方方镇割据,内部亲属盘踞政权,与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汉代初期实行地方政治制度,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牵涉是地方与中央关系,与中央君权与相权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正确。

答案:D8.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次序并对应相应颜色,也称为“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是()A.倡行仁政,以德治国B.阴阳五行,变化有常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政权统治,合法正统解析:“颜色革命”解释朝代更替合理性,与倡行仁政、以德治国无关,故A项错误;B项属于表面现象,故错误;“颜色革命”并没有解释王权来源,故C项错误;“颜色革命”以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合理性,来宣扬新政权合法正统,故D项正确。

答案:D9.如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信息,它主要反映了()A.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影响B.传统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传统法律体系继承和发展D.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解析: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影响,故A项错误;图表只是说明不同朝代法律之间继承关系,不能说明法律体系日趋完备,故B项错误,C项正确;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C10.秦朝,三公九卿官署在禁宫之内。

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

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

以上变化表明()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C.中央行政机构完善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解析:以上官署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需要,与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无关,故A项错误;官制变化带来官署位置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布局,故B项正确;以上官署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需要,并不能反映出中央行政机构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君主专制加强,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B11.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统治阶级要求,代表是地主阶级政治利益,通过对封建官僚队伍监察,以达到控制和压迫以农民阶级为主体被剥削阶级一种政体设计。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A.可以完全抑制官员贪腐B.重视监察官员素质C.古代监察机构权力来自皇权D.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根本利益制度解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可以完全抑制官员贪腐与史实不符,古代监察制度效能是有限,这是由专制制度本质决定,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素质,与材料内容监察制度本质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不符,故B项错误;古代监察机构权力来自皇权,与材料内容监察制度本质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不符,故C项错误;“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统治阶级要求,代表是地主阶级政治利益”表明古代监察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故D项正确。

答案:D12.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该历史现象表明()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材料并没有涉及历史发展区域差异,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虽然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具体管辖归属是有差异,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规模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关系日益紧张。

农业生产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停滞甚至衰退。

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

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

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

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昇《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材料二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第一个皇帝。

居于长江下游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

但是,北方边疆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控制鞭长莫及。

朱元璋曾有迁都意向,但终未成行。

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危害很有体会,成功迁都北京。

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

明朝对国都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

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从时间唐朝至北宋,从长安到洛阳到开封得出:由西向东转移(由关中到中原地区转移);都城多在北方;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尽可能保持一致。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关中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停滞甚至衰退”得出关中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短缺;根据材料一“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得出大运河开通,洛阳、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战乱和民族关系影响。

(2)可以从背景、影响和认识等角度进行评述,其中背景,根据材料中“北方边疆防御问题……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危害很有体会……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得出历史上统一政权都城多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南京远离要防;意在加强北方边疆防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