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地第三只“眼”——前测
ai学情前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ai学情前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例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前精心预设了每一个环节,对教学重难点也进行了针对性设计,但实际教学中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教师所预设的教学起点往往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很有必要来认识联接学生认知起点和教材逻辑起点的杠杆——“学情前测”。
一、“学情前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学情前测”是一种在教学活动前以整体把握教材为前提,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等进行的,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提供依据的课前测试模式。
学情前测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及认知特点,结合学段目标,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带来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更新,也增强了与学生的亲和力和参与度,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看到这些进步的同时,我们更要清楚地看到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惑:1.教学偏离学科特点数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
因此,数学的发展并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而是与其他学科知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辩证统一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是生动活泼、五彩斑斓的。
但是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现现在仍有很多学校依然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通过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甚至死记硬背,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数学成了“冰冷的美丽”。
2.教学忽视课堂要素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这四个要素所构成。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满堂答”的对话式课堂却占据半壁江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我将结合一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针对不同领域内容的教 学具体分析教学模式:
1 、‘数与代数’的教学模式
第一学段:比如 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引入:你分过东西吗 引导学生回忆分东西的经历, 充分发 挥生活经验的积极作用,
2、实践操作感受平均分,当遇到一个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时,产 生认知冲突,揭 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统计
活动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需求 大象咪咪过生日,需要知道有多少小动物来庆祝生日,
活动二: 一 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操作探究 1、课件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心里默记,经历统计过程, 选择合理的记录方法,“正字法” 2、课件再次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在纸上记录, 3、统计数据,找出数学信息,完成统计表,
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但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能一手包 办,毕竟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一个 人说不完整,可由多人补充,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多样的计算 方法,
④练习深化,优化方法,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方法的运用,以便教 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要有阶梯性,练 习形式多样性,练习要有一定的强度, ⑤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指导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关键,确保学生系统
1/2 的 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3 汇报成果,交流发现
二 发现分数
游戏激趣: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 个新的分数,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 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小学数学学科关于学情前测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关于学情前测的研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原有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对原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才能开始新的教学。
前测是指在不加任何干预情况下对被试的原始水平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照和依据。
前测是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最初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
“学情前测”顾名思意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该了解些什么?怎么了解呢?我想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而定,总体上可以分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等几个方面。
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可以分为:试题检测、调查问卷、学生访谈、观察捕捉和教师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学科中很多课均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程,而有目的地进行学情前测,能帮助老师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根据这个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故此,学情前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数学学科中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情前测帮助老师确定学生“学什么”学情前测主要是一种直接性的测量,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同时也是进行数学教育评价的基础和手段。
课前做好“学情前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教材”、基于“教师”、还是基于“学生”,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其中基于“学生学情”是最重要的。
皮亚杰曾说过这样一句撼动人心的话:“你教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想法、困难有具体的了解,才能更大程度地设立目标帮助学生。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不是一张白纸,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作者:冯喆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7年第08期【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前测分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学前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前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案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前测分析,能准确定位教学预设,能合理选定教学行为,能快速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测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前测,是教学之前的测试,它是一项由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对象的测试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前测了解学情,得到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前测产生的数据,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而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影响新技能的迁移,所以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因此,关注教学前测,找准学习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前测设计,用数据了解教学起点(一)问卷调查法即设计一张问卷(或表格),在课前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
主要适用于概念课的教学和起始教材的教学。
例如课前可围绕“你知道什么是××?”“能举出生活中例子吗?”“你在哪里用到过?看到过?”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确定新知的切入点。
(二)个别谈话法主要用于后继教材的教学,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问题。
通过教师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代表的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各自对新知生长点的掌握情况,确定怎样引导学生迁移或类推,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预习分析法即安排预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
通过设计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新知自学的情况,了解学生哪些问题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似懂非懂,哪些问题不能解决。
《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学前测的问卷调查如下:1.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至少写三个。
2. 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3. 三角形也有高吗?有多少条?4. 请试着画出所有的高。
5.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设计成三角形(如屋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你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节省材料;(2)美观;(3)方便;(4)牢固。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儿歌、口令
儿歌[概述]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
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他们倍感亲切、生动,所以易学、易记。
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学习习惯➢课前准备1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
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
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
YEAR!➢课前准备2上课铃声响,快点进课堂,学习用品齐摆上,等待老师把课上,坐姿要端正,废话不再讲。
起立要站直,精神要饱满,问好要大声,把课好好上。
➢课前准备3上课铃声响,端坐座位上。
小手——放放平!小脚——并并拢!胸脯——挺挺起!眼睛——望向前!不回头,不张望。
凝神看老师,边听边要想。
发言先举手,声音响又亮。
➢上课歌1成绩好,有诀窍,认真听课很重要;书展开,笔在手,课前准备要做好;眼看清,耳挺好,上课专心不说笑;勤动手,多动脑,精力集中质量高;师教导,要记好,同学之间多探讨;勇挑战,善思考,学生守则要记牢;敢提问,会创造,方法科学效率高。
➢上课歌2声音响亮不要叫,口齿清楚都听到,说话内容先想好,简单明白很重要,认真倾听不可少。
➢上课歌3上课发言要举手,课堂纪律不能忘,别人发言认真听,自己发言不乱讲,书写不忘三个一,字迹端正我最棒。
团结互助不能乱,正当学习好伙伴!小小手儿本领大我们都有一双手,小小手儿本领大。
左手按,右手指,帮助眼睛看仔细。
左手尺,右手笔,横线划得平又直。
左手右手在一起,助我认真来学习。
➢写字歌1书本端正放面前,垫板铅笔准备好。
“前测”帮我找准数学课堂的“根”[论文]
“前测”帮我找准数学课堂的“根”摘要:数学课堂新授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的落差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是数学课堂的“根”。
《分糖果》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三课,是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已经知道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情况,学会平均分一些小数目的物体,对除法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很熟练的平均分物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是学生第三次经历“分一分”。
而且它还将是后续认识除法的意义、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怎样和前两次的“分一分”有所区分,又能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这就需要通过“前测”帮我找准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的落差,从而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课堂前测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一、何为“前测”前测: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实施“前测”的必要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在课外上过各种各样的数学思维班,家长也对孩子进行过早期教育,很多知识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
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的?他们在本课学习中真正的困难又在哪儿呢?这些都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设计要有依据,这就需要我们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知道学生已会、已掌握了哪些知识,找到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真正困难所在,从而加强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效性。
基于此,开展课堂前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开展饶有兴致的学习。
从而切实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只有在上课前期做到了这些,才能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难点,从而有效突破,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5-21T09:49:48.367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作者:王春明[导读] 新课改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不断寻求各种教学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王春明【摘要】:新课改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不断寻求各种教学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本文主要从关注学生的前测做起,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制定相关的任务驱动,进而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并根据前测设计课堂练习,最后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前测;学生;任务;反思随着新课标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提出了向课堂要教学质量的观点。
仅仅只有35分钟的课堂,既要做到新授,又要做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课堂巩固,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新授过后都有所收获。
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正确制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快速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前学生已经对该堂课的相关知识点有所掌握。
由于孩子们个人背景的不同,学习方法以及经验的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没有经过教学有些孩子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又有些孩子掌握了那个知识点,也有孩子都掌握了同一个知识点。
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走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充分的去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摸清学生的底细。
根据所了解到的学情,可以进行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正真做到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创造出每一个全新的35分钟,让学生有所成长,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让他们轻松学习数学,形成乐于学习数学的氛围。
了解学生学情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前测就是其中的一种。
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合集
前后测统计与对⽐分析合集《联系实际取材、巧创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年级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前后测统计与对⽐分析实验教师——陈海后测类别:问卷后测时间:2010、4、1调查⽬的:了解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学⽣对数学的热爱程度,关注数学情境创设的状况,及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是否有提⾼。
根据实验因⼦及⾮实验因⼦实验前后的变化,验证⼦课题的研究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调查对象:实验因⼦――五年⼆班30名学⽣;⾮实验因⼦――五年⼀班35名学⽣主持⼈:陈海问卷题⽬:()1、你现在喜欢上数学课吗?A、喜欢B、⼀般C、不喜欢()2、你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A、数学课上,在⽣动、形象的⽣活情景中,能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并通过⾃主探究、⼩组合作的⽅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B、数学课上教师讲,我听C、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我⾃⼰研究,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听教师讲()3、你不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A、教师讲,我们听,不⽤动脑想的数学课B、数学问题脱离了我们的实际⽣活,理解起来很吃⼒的数学课。
或是课上热热闹闹,但课后解决问题我感觉仍然⽆从下⼿C、以上两种数学课我都不喜欢()4、数学课上你愿意并能够做做到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吗?A、⾃⼰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B、在教师的要求下参与问题的探究C、以旁观者的态度⾯对问题的探究()5、数学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你怎样才能够解决?A、经过思考、探究才能解决B、不需要思考,结论随⼝⽽出C、问题很难,摸不着边际,⽆法回答()6、你喜欢怎样的教学情境A、联系我们的实际具实践性、趣味性的情境B、联系我们的⽣活实际蕴含有思考空间的问题的情境C、不喜欢任何情境,只要教师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7、现在的数学课,有情境的创设吗?A、经常有B、有时有C、没有()8、如果有,多是哪种情境?A、书上的情境B、联系我们的⽣活实际蕴含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C、联系我们的实际,既⽣动、有趣,⼜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问卷统计:(实验前)问卷统计:(实验后)简要对⽐分析:⼀、问题1、2、3主要从学⽣对数学及数学课堂的兴趣⼊⼿,调查学⽣是否喜欢学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通过调查发现经过实验研究,实验因⼦与⾮实验因⼦产⽣了很⼤的区别,我所调查30名实验因⼦实验前后对数学发⽣了巨⼤的变化,30名实验因⼦均对数学产⽣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所渴望的数学课堂通过研究付诸实践了,由此带来的变化就是实验前有⼀部分学⽣喜欢“数学课上教师讲,我听”或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我⾃⼰研究,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听教师讲”这样的数学课,⽽实验后,再进⾏问卷调查,所有的学⽣都喜欢“在⽣动、形象的⽣活情景中,能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并通过⾃主探究、⼩组合作的⽅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课。
松果体、第三只眼、天目、全视之眼的秘密
松果体、第三只眼、天⽬、全视之眼的秘密[转]松果体、第三只眼、天⽬、全视之眼的秘密古今中外的⽂明与教派都热衷于研究松果体与第三只眼、天⽬。
在许多⽂明的神像、祭司的⾯具上,或印度的佛像,道家的神像上在额头的部位都不约⽽同地刻画者这⼀只眼睛,古希腊哲学家将其称之为“灵魂的宝座”。
各种信仰与宗教也都有相似的标志来表现神的全视之眼。
⼀、松果体与第三只眼、天⽬的秘密⼈体的松果体(Pineal Gland)位于⼈脑的中⼼部位,松果体仅有⽶粒⼤⼩,其形状就像⼀颗松果。
科学家通过对⼈体⼤脑解剖和对现代胚胎学理论的研究发现,⼈类确实存在有第三只眼,⽽在⼤脑中⽬前已经退化的松果腺体,就是⼈类神秘的第三只眼所在之处。
有⼤量证据表明,松果体是有感光组织结构基础的,⽽且有完整的感光信号传递系统,充满视⽹膜⾊素的松果体常被⼈称为“第三只眼”。
科学家最近发现,没有眼睛的墨西哥盲鱼就是利⽤松果体来“看”外界。
⼈的⾁眼也只是像照相机的镜头起对焦、采集光线的作⽤,⽽松果体却是像照相机的CCD或底⽚起真正感光成像的作⽤。
英国曼彻斯持⼤学的阿·罗宾·贝克教授发现:在松果体的前⽅有⼀个⽣物磁场,它可聚集射线,并能起到扫描图像的作⽤。
科学已证明⼈类确实存在有第三只眼,现代西⽅医学解剖发现松果体的位置正好和东⽅道家所描述的泥丸宫和天⽬(第三只眼,Third Eye)的位置相吻合,⼈体的松果体在⼉童时期⽐较发达,但到7岁以后开始退化。
道家把松果体称为泥丸宫、黄庭、昆仑,是⼈的元神(灵魂)所住之宫,是九宫之中央、脑中之脑、核⼼之核⼼,泥丸宫在⼈的机体⽣命活动中起⾄关重要作⽤,是⼈的⽣命中枢。
⼈⼈都有松果体,都可通过修炼来返本归真开发⾃⼰的第三只眼,但不能去⼀味的追求开天⽬,道法⾃然,修炼到⼀定层次后才会开天⽬。
道家故事《封神演义》中的⼆郎神杨戬与闻太师都修炼出了第三只眼(⼀般⼈看不到,是在另外空间体现)。
⽼⼦和他的学⽣亢桑⼦也具有第三只眼的功能,据《吕⽒春秋·重⾔篇》记载:“圣⼈听于⽆声,视于⽆形……⽼聃是也。
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
低年级的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
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足以证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将如何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一、带领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
在教学中,要时时领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
一年级的学生尽管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
在教学中,颐蔷鸵朴诎蜒谏钪谢鄣某J缎灾逗途樽梢恢挚晒┎僮鳌⑻致邸⑺伎嫉难安牧稀T凇断执⊙返谝徊峤滩闹校幸徊糠种妒牵阂笱杂裳≡癖曜冀蟹掷唷F涫嫡庖徊糠种对谘娜粘I钪芯S龅剑皇敲挥腥烁嫠咚钦庑┚褪鞘R虼耍谘笆蔽已≡窳苏庋恍┪锲罚何骱焓痢撞恕⒂L摇⑵还⒗苯贰⑼愣埂⑹磷咏贰⑵咸选⒙懿贰⒉葺S捎谡庖凰夭睦醋匝煜さ纳睿堑乃嘉幌戮捅患せ盍耍致燮鹄匆环⒉豢墒眨河械乃担骸拔野阉欠殖闪街郑L摇⑵还⑵咸押筒葺撬骱焓痢撞恕⒗苯贰⑼愣购吐懿肥鞘卟恕!庇械乃担骸拔野阉前囱丈郑焐囊焕啵杏L摇⑵还⒙懿贰⑽骱焓梁筒葺O碌氖橇硪焕唷!被褂械乃担骸拔野阉欠殖闪街郑恢质怯L液筒葺鞘俏蚁不冻缘模O碌奈叶疾幌不冻浴!薄诟惺芡蕴煺娴耐保腋畹靥寤岬椒掷嗨枷胧侨绱似邮档靥延械闹逗途檎媸鞘萄У囊恢直蟛聘缓妥试础M獠糠种兜难埃且捕昧耍鹤约旱纳肀叽Υκ鞘醋约壕蜕钤谑氖澜缰小?br>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数学的面纱被揭开了,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山东省莱芜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
山东省莱芜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共10题)第(1)题一袋大米重50千克,________袋大米重1吨;一只大象重5000千克,也就是________吨。
第(2)题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164米 2.37米 0.9米 70厘米9999999 10000000 235元 2.53元85分 1元 53090783 50090783531米 5米3分米6厘米 8.47元 8元4角5分.第(3)题在()里填上>、<、=2吨( )2千克 400分米( )4米 3时( )300分6000千克( )6吨 60毫米 ( )5分米 8分米( )180厘米第(4)题30毫米=( )厘米 2000米=( )千米 2吨=( )千克1千米10米=( )米 3吨-2400千克=( )千克一天=( )小时 100分=( )时( )分第(5)题5千克=___克 10时=___分 8米=___厘米 5吨=___千克4千米=___米 240秒=___分 800米+2200米=___千米 7厘米+23厘米=___分米第(6)题用小数表示:1元7角= 元9分米= 米.第(7)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厘米-6毫米=( )毫米(2)100秒-1分=( )秒(3)3000千克+2吨=( )吨(4)1千米+800米=( )米第(8)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头大象约重6( );(2)汽车每小时行驶70( );(3)数学书的厚度约是8( );(4)小红系红领巾用了20( )。
第(9)题填上合适的单位。
鸡蛋约重50________ 银行卡厚约1________ 妈妈身高165________第(10)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课堂点睛数学答案
课堂点睛数学答案课堂点睛数学答案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课堂点睛数学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填空:1、70305880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那么这届亚运会要经历()个星期还多()天。
3、把2 18 ∶1 23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3÷()=()÷24= = 75% =()折。
5、如图中圆柱的底面半径是(),把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圆周率为π)7、1千克盐水含盐50克,盐是盐水的()%。
8、7 8 能同时被2、3、5整除,个位只能填(),百位上最大能填()。
9、一所学校男学生与女学生的比是4 :5,女学生比男学生人数多()%。
10、一座城市地图中两地图上距离为10cm,表示实际距离30km,该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二、判断题:1、自然数(0除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小于五分之四而大于五份之二的分数只有五份之三。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和是36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4、生产的`90个零件中,有10个是废品,合格率是90%。
()5、“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 ()三、选择题:1、2008年的1月份、2月份、3月份一共有()天。
A.89 B.90 C.91 D.92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总是相等。
A.高 B.上下两底的和 C.周长 D. 面积3、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表示()几分之几。
数学儿歌游戏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还有就是在老师需要板书练习题时,为了防止孩子们乱说话、乱做小动作,我发明了一个“小猫要休息”的游戏,游戏规则:老师板书之前,说“小猫要休息了”,孩子们就趴下,模仿小猫睡觉;老师板书完后,说“小猫起床了”,孩子们就伴着一声“喵—”起床做好。
不但给了孩子们休息的时间,还保证了良好的上课秩序。
数学儿歌数字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数数的方法数数方法多,看谁多灵活。
数得对又快,得数不写错。
两个两个数,二四六八十,五个五个数,一五又一十。
数字儿歌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
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左右两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
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
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长桌子,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
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国旗上有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
我说六,六六六,六一节啊真快乐,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真幸福。
我说七,七七七,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天,不上学,做妈妈的好帮手。
我说八,八八八,慰问军属老大妈,你扫地,我擦窗,大妈对我笑哈哈。
我说九,九九九,九月十日教师节,尊敬老师有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
我说十,十十十,两只手上有手指,十个手指用处大,学习雷锋做好事。
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
你拍二,我拍二,天天要带小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
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
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
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壳别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
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
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
对数儿歌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扇子?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尾巴像扇子。
云南省丽江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云南省丽江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共10题)第(1)题4分=( )秒 120分=( )时200厘米=( )米 7吨=( )千克第(2)题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个篮球重600_____。
一节课是40_____。
打一个哈欠要3_____。
小明体重35_____,身高130_____。
第(3)题一头蓝鲸的体重是8200千克,大约是_____吨.第(4)题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10_____.(2)珠穆朗玛峰高8848_____.(3)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_____.(4)语文书的厚度大约是8_____.第(5)题千米、克、吨都是重量单位 .第(6)题在横线里填上“<”、“>”或“=”.10000 9999 60000 600000十七亿 七十亿三十八万 三百八十万5万米 50000米 10000万 1亿67﹣30 35 69 25+40.第(7)题在○里填上“>”、“<”或“=”。
498____500;四千八百零六_____4806; 2080___2008;100mm_____9cm; 900m____1km; 50dm_____400cm。
第(8)题填空题.3分=_____秒4吨=_____千克5分米=_____厘米280毫米﹣80毫米=_____厘米=_____分米9000米=_____千米.第(9)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银行卡约厚1( );(2)一卡车煤约重6( );(3)吃一顿饭约用15( );(4)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 )。
第(10)题测量从湖北到北京的距离,用 作单位合适.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共5题)第(1)题乐乐今年读三年级,他的身高是148(),体重是43()。
以学定教,以学活教——“圆的认识”前后测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学定教,以学活教——“圆的认识”前后测分析与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2-12-28T17:09:03.27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2月3期作者:孟秀儿[导读] 高效课堂的教师的教学追求,厘清教材和精准认识学生思维情况是成就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精准教学是以精准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精准教学过程为主要内容、以精准课堂评价为保障,将精准教学目标、精准教学过程与精准教学评价结为一体的教学。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典型课为例,探究精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孟秀儿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 311835【摘要】高效课堂的教师的教学追求,厘清教材和精准认识学生思维情况是成就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精准教学是以精准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精准教学过程为主要内容、以精准课堂评价为保障,将精准教学目标、精准教学过程与精准教学评价结为一体的教学。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典型课为例,探究精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字:精准教学;圆的认识;学生认知情况分析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2-197-01精准教学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
数学课堂中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及时准确地调整教学环节。
笔者希望利用前后测与精准教学结合来破解“圆的认识”这一教学难题。
通过以学定教,以学活教,从而真正的让“因材施教”理想走进现实。
一、精准教学在实践中的教学模式精准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大致上是分几个环节:根据学生前测的具体情况分析和教学要求来初步确定教学目标,撰写相应的教学设计和习题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练习,通过互联网数据平台得到相应的学习反馈报告,最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情报告再调整教学设计和练习。
二、以学定教——确定教学起点(一)分析学情数据,厘清学生思维水平《圆的认识》是一节图形与几何中的典型课例。
辽宁省盘锦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基础知识试卷
第 (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
三刻钟是45________ 学校操场长400________ 大货车能载重2________ 呼吸一次大约2________
一颗图钉重2________ 一本数学书约重200________
第 (8)题
常见的质量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
第 (9)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乐乐跑50米用了10( ) 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30( ) 数学书大约厚1( ) 一桶花生油重5( )
第 (10)题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铅笔盒重200________,一头鲸鱼重45________. 一根跳绳长2________,黑板宽3________,一个苹果重200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共10题)
第 (1)题
口算560-480,想:因为56-48=8,所以560-480=( )。
第 (2)题
在括号里填上“>”“<”“=”。 2时( )80分 2吨( )3800千克
3分米( )300毫米 4米6分米( )46分米
第 (3)题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A.坐飞机
B.步行
)的方式更合适。
第 (4)题
数学书大约厚8(
).
A.分米
B.厘米
第 (5)题
一辆卡车载质量2吨,最多可以装每台重600千克的机器(
A.2
B.3
)台。
评卷人 得分
D.米 C.坐汽车 C.毫米 C.4
三、判断题(共5题,共20分) (共5题)
第 (1)题
甲瓶有果汁600克,乙瓶有果汁1千克,应从乙瓶向甲瓶例400克,两瓶果汁就一样重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的第三只“眼”——前测温岭市太平小学金丹【摘要】前测,是数学课堂的第三只“眼”,基于前测找准切入点、确定着力点、落实分层点、凸显思维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堂堂有增量,生生有发展”,学生能真正幸福地徜徉在“有含金量的数学王国中”。
如何基于前测进行学情诊断,开展针对性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努力探寻的方向。
本文结合一上《认识钟表》、三下《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从前测题目、前测结果、前测分析、教学对策等四个方面例谈如何基于前测开展优质教学:一是了解学生的基础,包含学习起点与知识起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二是发现学生共同的一些知识缺陷,确定教学的着力点;三是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四是深入剖析学生的思维,凸显思维的关键点。
通过前测,使教师在课堂上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教得更轻松自在;使学生在课堂上各得所需,神采奕奕,学得更加主动高效。
【关键词】前测分析;针对教学;分层差异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学习水平直接影响新知的学习、知识技能的迁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即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经达到或部分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要想真正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不能仅仅凭教师自己的主观感觉或教学经验判断,应该借助各种比较科学准确的手段来了解,其中前测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前测,是指在不加任何干预情况下对被试者的原始水平进行测试。
如何利用前测并展开有效且优质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了解起始性,找准切入点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而学生要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往往是以前概念作支撑。
教师只有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才能找准学生概念学习的切入点。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学生的大脑中到底有哪些前概念呢?“面积”这个词在生活中学生也有所耳闻,凭经验和直觉,学生是怎样理解“面积”这一概念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笔者对本校三年级(4)班全体49人进行了前测。
【前测题目】1.你听说过面积吗?你认为什么是面积?请画图或用文字说明。
2.想办法比较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大小,并写出比较的过程。
(1)【前测结果】对于第1个问题,全班学生都听说过面积,对“面积”的理解情况如下:对于第2个问题整理如下:没有一个学生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来进行比较,只有14.3%的学生能够想到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比较它们的面积,20.4%的学生是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得出两个图形面积谁大谁小,通过访谈这部分学生,了解到他们认为两个图形的周长谁长,那么它的面积就大;10.2%的学生认为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通过访谈这部分学生知道他们凭感觉猜测,看着差不多大就认为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前测分析】从本次的前测结果来看,学生对“面”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图形,无法区分“面”与“面积”。
另外,学生将“周长”与“面积”这两个概念混淆,原因有以下三点:①长度学习产生负影响。
之前学生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和周长,对面积的学习有干扰作用。
②生活经验欠缺。
生活中尺子随处可见,学生每天用尺子画线段、量线段。
而生活中要得到物体表面的面积通常不是用一个面直接去测量,而是通过量线段的长度去“算”面积。
③面积比长度更抽象。
虽然“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大多数情况下,“面”不是孤立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多的是作为“体”的一部分被学生感知,面积比长度更为抽象。
因此,从长度到面积是学生空间认知发展上的一次飞跃,要想真正理解面积的涵,形成对面积的清晰认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学对策】1.畅谈“面积”。
学生在生活中对面积听到、看到最多的就是占地面积,因而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下图:4”;乐乐房间的面积是9平方米中华人民国面积锦屏公园面积约20万平方米约960万平方千米“知道这三句话里说的‘面积’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同学们凭经验或感觉说出了自己对面积的理解,这里的面积指的都是地面的大小。
”2.感知“面”。
“在生活中每个物体都有面,比如地面、黑板面,谁能用语言或动作来说说黑板的“面”指的是哪儿?”一个学生沿着黑板的边用手画了一个框,教师一边模仿他的动作一边问:“这是它的面吗?”师生共同得出摸黑板面的正确方法后,让全班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表面、数学书的封面(直观感知一个“面”)以及粉笔盒的表面(直观感知“多个面”)、桔子的表面(直观感知曲面)。
学生在体验、思考与交流中丰富完善对“表面”的认识,知道“面”有时指的是物体的一个面,有时指的是多个面,有时指的是平面,有时指的是曲面,突破“一个面、平面”的思维定势,丰富“面”的表象,也为区分“面积”和“周长”奠定基础。
3.区分“面”和“面积”。
“地面的大小是地面的面积,黑板面的大小是黑板的面积。
那么课桌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分别是什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面积有什么体会?你觉得面积指的是什么?”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还能指出物体的表面有平面,有曲面,面积可以是一个面的大小,也可以是多个面的大小。
可见,借助前测让教师看清并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状态和学习起点,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真正把“备学生”落到实处。
站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教学活动,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向优质课堂迈进。
二、发现相似性,确定着力点有了前测真实而全面的学生信息,可以了解到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中的一些共性特点,根据这些共性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着眼调整教学重心,不再在每一个容上平均用力,而是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认知难点上。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笔者对本校一(6)班45名学生进行前测。
【前测题目】画一个可以看时间的钟面。
【前测结果】有42人画了两根或三根有长有短的指针,占93.3%;另外3人没画指针,占6.7%,访谈这三名学生都说忘记画了,他们其实也是知道钟面还有长短不同的两根针。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前测分析】学生在没有任何参考、提示的情况下,凭借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画出了自己心目中能看时间的钟面。
从前测结果看,对于钟面的认知结构还是不错的,画出的钟面不仅美观,而且形态各异。
从部分学生的擦改痕迹中,发现他们将12个数经过不停地调试,力求做到均匀分布。
画出的指针长短明显,有的还有粗细之分,但对于这些针的名称,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特征上——长针和短针。
【教学对策】基于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们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在钟面结构这一个知识点上,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钟面,仔细观察、找出相同的地方来完成对钟面结构的学习,重点放在记住上下左右四个关键点所对应数分别是“12、6、9、3”,明白长针的名字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以下是教学片断:课件欣赏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钟表。
师: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反馈: 生1:我写了数字。
师:哪些数字?从哪儿开始写?我来写,你们帮我一起数。
最上面的是哪个数宝宝?最下面的呢?3在什么位置?9呢?(师圈出这4个数)请大家也把这四个数圈起来。
师:你还画了什么? 生1:我还画了两根针。
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师贴出并板书:时针、分针) 师:请你的同桌说说你画的钟面上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基于前测的学情诊断更具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基于学情、源于学生的学本教育。
通过前测,根据学生对钟表“前认知”的共性问题,确定教学重心、教学难点,开放教学时空,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平台。
通过帮老师补充不完整的钟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关注差异性,落实分层点学生的差异表现不仅有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的差异,还有智力、认知方式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如果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的认知起点存在很大差异,势必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效果。
有经验的教师,对于知识间关联较大的相关学习容,新授前一般会准备3~5分钟时间用以复习旧知识,从而减少认知起点的差距,进而减少教学中的磕磕绊绊。
但这种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了解学生”,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于旧知识掌握并不理想的学困生来说,这短短的几分钟显然是不够的。
而前测则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并能发现他们在认知、能力、水平、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针对差异设计教学,分层落实,满足需求,实现教学目标。
如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为例,对本校一(6)班45名学生进行前测。
【前测题目】认一认、写一写:( ) ( ) ( )【前测分析及教学对策】从前测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并不陌生,他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过整点和半点,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缺少方法的提升。
由于学生各自的前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关注,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在多个层面的思考、碰撞中,都能有序获得思维的不同程度的提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
四、重视思考性,凸显思维点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考容,还要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和过程,当然更要考虑学生对来自教师帮助的需要程度。
教师在教学前,只有较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态,才能放眼学生的未来,设计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引导方法。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前,对本校三(9)班5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前测。
【前测题目】你会计算下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会的请试着写出算式,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算。
【前测结果】解答错误的有27名,解答正确的有29名。
为了清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对正确..解答的29名学生的解答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归类统计,如下表:1人 1.8%10人17.9%【前测分析】从前测和访谈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知道用画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测量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有一半多的学生从书本或家长、培训班等渠道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他们直接测量长与宽,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但明白“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可以用长×宽来计算”的学生不到10%。
一节课的增量,不仅在于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思维方面。
重视前测题的思考性,全面分析学生对该题的思考历程,洞悉他们思维的需求点,这思维节点就是全课的要眼,正如“提领而顿,全毛皆顺”。
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的思维需求点是“刚才我们都用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现在为什么用尺子测量长和宽的长度就能算出它的面积呢?”【教学对策】课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与需求点,确定教学主线,进行针对性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