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的人文素养重点讲义资料
人文素养知识点总结常识
人文素养知识点总结常识一、人文素养的基本概念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和尊重、对人类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对社会和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合理处理能力。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公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二、人文素养的组成要素1.对自我情感的认知和管理对自我情感的认知是指一个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状态,包括喜怒哀乐等。
而情感管理则是指一个人能够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避免受到情感的过度影响。
对自我情感的认知和管理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 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这对一个人的职业成功和社会适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对人类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人类文化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化遗产,它包括了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多个方面。
对人类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个体的文化品位。
4. 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和尊重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和尊重是指一个人对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认同和尊重的态度。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灵魂,它包括了尊重他人、讲诚信、守纪律、弘扬人道精神等多个方面。
一个对人文精神具有认同和尊重的人,能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培养人文素养的途径1. 教育培养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具有对人类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个体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从而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得的一种综合性素养,包括对人生、自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等人文领域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要求之一。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人文素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1. 多元文化意识多元文化意识是指个体具备对不同文化、民族、宗教、语言和传统的认知和尊重能力。
这种意识包括对异质文化的包容和欣赏,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通性,避免对其他文化的偏见和歧视。
2. 文学艺术欣赏能力文学艺术欣赏能力是指个体对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品味、情感共鸣和内在意义的理解,能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愉悦和心灵的滋养。
3. 社会关怀和公民责任社会关怀和公民责任是指个体对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参与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和追求,能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变革。
4. 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是指个体具备从人文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人性、人道、文明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具备宽容、严谨、批判和创新的思维品质,能够运用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
5.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是指个体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有效的沟通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6. 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是指个体具备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发展潜能。
这种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能力,能够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发挥个性特长,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1. 教育培训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包括提供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开展人文教育和人文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人文素养主题讨论内容
教师人文素养主题讨论内容教师人文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需要教学技能的提升,还需要对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培养方法以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教师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文关怀、文化修养和道德追求。
它不仅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术素养,还涵盖了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关心与关爱。
首先,教师人文素养要建立在广泛的文化修养基础上。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还应该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通过广泛阅读和思考,教师才能培养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到的见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教师人文素养还包括对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关注与引导。
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教师人文素养还包括良好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方法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学术素养。
教师应该注重自我学习和进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等方式,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增长社会经验,进而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教学中。
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 知识点总结
人文素养知识点总结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对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理解和把握,是人们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种文化性格和文化品质。
它是指人们在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和世界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品质和基本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它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实践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整个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
在这里,我们将对人文素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培养和提高有所帮助。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自身认知、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中所具有的一系列基本品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人文情怀:指人们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文明传承和创新的情感态度,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和人类精神的尊重和热爱。
2. 文化修养:指人们对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领域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对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感悟和体会。
3. 道德情操:指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规则的认同和遵循,以及在道德选择和行为实践中所具有的一种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
4. 社会责任:指人们对于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和关注,以及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中所具有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二、人文素养的意义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个人发展: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个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个人对于自我认知和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2. 社会互动: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3. 国家文明:人文素养是一个国家文明和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品格和文明素质,对于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培养和提高,其主要方式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自觉:个体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人文情怀、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注重提高个人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品质。
人文素养知识点总结
人文素养知识点总结那么,人文素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具体来说,人文素养包含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审美素养、历史素养等方面。
下面就分别来谈一下这些方面的知识点。
一、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引导自己积极向上、守规矩、诚实守信、有爱心、有正义感等方面的能力。
人们在道德素养方面的提高,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个人和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道德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道德素养包括:遵守公序良俗、尊重他人、有爱心、守信用、有正义感、有担当等方面。
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培养的能力和品质。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二、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本国乃至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与欣赏能力。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人,不仅能够自信地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能够欣赏和尊重其他文化的特点。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冲突并存,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成为了人们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素质。
文化素养包括对于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与尊重。
在教育教学中,需要通过历史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学会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欣赏艺术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三、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美的认知、鉴赏、创造能力的培养。
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的人,不仅对美的事物有着敏感的感受力,还能够进行艺术鉴赏和创作。
在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审美素养被视为人们欣赏和创作艺术的基本能力。
审美素养包括对于美的认知、鉴赏、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需要通过艺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他们能够感受美的事物、欣赏艺术作品、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的创作。
四、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本国乃至外国历史的了解与认识能力。
具有较高历史素养的人,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国家或者外国的历史,还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并且能够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
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
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是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就来讨论一下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
首先,人文素养体现在教师的修身养性上。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到心灵纯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榜样引领学生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其次,人文素养还包括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敬业、宽容、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尊重中尊严,在爱心中成长。
另外,人文素养还表现在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上。
教师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教育事业视为人生最崇高的事业,肩负起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使命。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关注时事动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再者,人文素养还表现在教师的终身学习上。
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拓宽学识视野,提升专业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与学生成长共成长。
此外,人文素养还体现在教师的审美修养上。
教师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用美的情操感染学生,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而后,人文素养还体现在教师的沟通能力上。
教师要善于与同事、家长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懂得倾听、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感受,用心去沟通、去表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接着,人文素养还表现在教师的创新能力上。
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教育的边界,敢于挑战传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主要方面。
教师人文知识教师的人文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广博精神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人文知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2.历史:历史素养能够使我们厚重,使我们从容,它用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它是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
3.哲学知识:哲学能让我们的教师明理、立志,协助我们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提升人生的境界,活的高尚而精彩。
4.美学知识二、丰厚的文化底蕴当今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具有通识型特质,不但要有系统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本身还必须积累广博的人文知识,养成高尚的人文精神。
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则是其灵魂,是教师人格力量和教育力量的表达,是教师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元素:人性、理性、超越性。
人性,强调人的尊严;理性,就是对真理的追求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超越性,就是超越一般动物的“我”,寻求生命的意义。
教育最重要、最艰难的就在于用什么样的精神去让学生感悟到做人的崇高。
人文精神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主体精神和自主意识、自由意识、公正意识。
(1)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保障,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以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是人文精神的第一要义。
(2)主体精神和自主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
(3)自由既是个人和人类的理想目标,也是人的现实探求,同时又是现代人应有的精神品格。
(4)与自由、平等一样,公正也是人类始终向往的理想境界,是人类精神大厦的重要支柱,因而理应成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人文行为一、教师人文行为的基本构架(一)以人文知识作为人文行为的根基。
(二)以人文思维作为人文行为的理念支撑。
(三)以人文精神作为教师人文行为价值层面的支撑,提升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 - - 人文素养(一)
一、传统文化 山水地理
(二)古代地理名称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江东】——即今江苏、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
东岳泰山之雄——山东省 西岳华山之险——陕西省 中岳嵩山之峻——河南省 北岳恒山之幽——山西省 南岳衡山之秀——湖南省
《综合素质》
“文化素养—人文素养” 解析(一)
主讲人: 罗瑶老师
课程架构
模块四 文化素养
一、历史典故
第一节 历史素养 二、中国史 三、世界史
一、中国科技代表人物及成就 第二节 科学素养 二、外国科技代表人物及成就
三、生活中的科技常识
第三节 人文素养
一、传统文化 二、文学常识
第四节 艺术素养
一、书法 二、美术 三、音乐 四、戏曲 五、影视
24岁(女):花信年华
真题示例
2.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灿烂文化,民族舞蹈更 是各有特色,精彩纷呈。下列选项中,属于藏族舞 蹈的是( )。
A.弦子舞 B.芦笙舞 ——苗族 C.扁担舞 ——壮族 D.孔雀舞 ——傣族
【答案】A
真题示例
3.杜甫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中“锦官城”指的是()。
一、传统文化 风俗礼仪
(五)其他 1.少数名族服饰
高中政治教师的人文修养
高 中政 治 教 师只 有 以 良好 的感 情 , 真 挚宽广 的胸怀 去关爱 学生 ,才会 激发 学 生积极 向上 的力量 ,受 到学生 的尊敬 与爱戴 ,教师也 能更好地 热爱 工作 ,如 果教学 中忽略 了这种情感 的关 爱 ,就等 于抽 掉 了教学 的灵魂 ,教育 效能难 以实 现 ,或许剩 下的只是 教学进度 的完成 和 知 识 的机 械传输。政 治教 师只有发 自内
的 人 文 知 识
高 中 政 治 教 师 应 具 备 的知 识 主 要 包括 所 教 学科 知识 : 教 学 方 法和理 论 ,
适 用 于 各 学 科 的 一 般 教 学 策 略 , 以及
适用 于 不 同学科 和 年 级 的程序 性 知识 ;
三、高中政治教师要具有真诚的爱心 “ 感人者 ,莫过于情 ” ,感情是人 格
学生。
体验结 合 ,言其 所难 言之意境 ,使见解 成为集体 的 共鸣 ,让妙言 成 为学 生的语 录 ,使 举 手投 足都 能牵住 学 生 的 目光。 有笑声 的课堂 才是富 有灵感 的课 堂 ,才 是充满 活力 的课 堂 ,学 习才能成 为快乐
的过程。
二、高 中政治教 师要 具有广博 深厚
必需具备广博 的多学科知识 ,天文地理 、
古今 中外 ,皆尽 可用 ,讲起 课来才 能深
入浅 出,纵横 驰骋 ,妙 趣横 生 ,特 别是 讲 解 《生活与 哲学 》模 块 ,更 需要 这种
神 驰 天地、思 接千古 的酣 畅,才能 化抽
象为具体 ,哲学知识才好理解。
当今 世界科 学技术 突 飞猛进 ,新 知
和 人 格 平 等 不 应 只 是 口号 。
由此 可见 ,加 强政治 教 师 自身 的人 文修 养 十 分重要。 高 中政 治教 师应具 备的人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下之教师人文素养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下之教师人文素养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中(235000)刘琼朱乾坤[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学生关键要有好教师。
好教师要提高人文素养,用丰富的人文知识、崇高的人文情怀、积极的人文行为、博爱的人文精神,构建生命化的课堂教学,铸就学生良好的能力与品格。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政治教师;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5-0073-02新修订的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如何把这些核心素养“落地”,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主体,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故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和教师拥有什么样的素养。
好教师一定要有高素质,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若从人文素养的角度来看,表现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和人文行为,而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
一、用丰富的人文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养成科学精神“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与天文相对,人文的作用在于“化”,含有文化、教化之意。
人文知识即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相对,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法律等一系列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人文行为也成了矫揉造作的摆设。
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素养的概念
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素养的概念摘要:人文素养是人们经由平日有意识的认知、体悟与涵养自己对于人文的态度。
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素养意指作为涵育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承担者,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日常的自觉阅读、思考与实践,累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知识涵养、理论自觉和思想觉悟。
其内容主要包括:高举慕远的心态、兼容并蓄的胸怀、跨越学科的求索、知行合一的做派。
关键词: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师明确人文素养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是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素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这需要对相关文献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和辨别,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是一个“属人”的概念,这里的“属人”不只是“与人相关”的意思,而更要的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概念。
素养指称人们经由日常生活中点滴修行累积而成的品质与品格,这是一个有意识的修为过程及其结果。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们经由平日有意识的认知、体悟与涵养自己对于人文的态度。
具体来说,人文素养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它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与结果此处的“自觉”是在“文化自觉”的意义上使用的。
文化自觉概念的提出主要在于解决一个中国文化在新形势下的生存发展和与域外文化间的沟通共存问题。
[1]人文素养的自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对待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人文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扬弃接续过程;一是如何对待中国人文概念(思想)在全球化格局下与人类共同价值共识之间的关系问题。
人文素养的修为过程便是在这思想的丛林中穿梭,不由得不睁大双眼、凝神聚力去小心辨别与求证,在自在与自为的矛盾中砥砺前行。
2.它是一个读书进取的过程与结果人文作为一个概念(思想)需要我们去读书学习,在学习中经历不断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才可能会有对于人文概念(思想)的由浅至深的认识与把握。
这种读书的过程是广博的,人文蕴涵与体现在方方面面,凡是关注人类命运、体现对人的深刻理解的作品都是需要去涉猎和体悟的。
只有进入思想的脉络之中,梳理其间的源流嬗变,分辨其间的分和离散,揣度其间的碰撞融合,才有可能暂时性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奠定属于自己的人文立场的理论基础。
人文素质教育培讲义
人文道德修养培训课程讲义一.道德修养1.修养的定义修养是指一个人为了在理论、知识、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所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善、自我提高的活动过程。
修,原意指学习、锻炼、陶冶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养、养育和熏陶。
修养是人们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品质必不可少的手段。
2.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
各个行业都有自己职业道德的规范,基本的范畴可归纳为:熟悉职业操作、严守职业机密、尊重职业伙伴、维护团队协作、爱惜职业声誉、提高职业知识、自律行为道德。
3.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的途径他律: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自律:自己的主观努力,即自我修养。
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
职业道德修养的本质:是善和恶、正和邪、是和非之间的斗争。
“内省”是职业道德修养实现的本质,随时随地认真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上正确方面的主导作用,促使“为他”的职业道德观念去战胜“为己”的职业道德观念,认真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改正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东西,才能达到不断提高自己职业道德的水平。
4.职业道德的八个基本规范1.文明礼貌。
2.爱岗敬业。
3.诚实守信。
4.办事公道。
5.勤劳节俭。
6.遵纪守法。
7.团结互助。
8.开拓创新。
以上8点做详细讲解,通过事实举例等结合学员实际情况阐述。
互动讲解。
5.提高职业道德的四个基本方法(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
(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
(3)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
(4)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事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时时刻刻检查自己的行动,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教师的人文素养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PPT
· 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 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 关注人文,实际上就是关注我们人类自己, 关注我们人类的未来。——朱永新
景 性”,三是教学的“实践性”。 · (六)创新意识 · (七)教师幸福
第二节 教师的人文素养修炼
· 一、读书与自我反思 ·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 · (二)自我意识到自我目标 · (三)自我调节的自我动机
· 确定了自我学习目标,形成了自我动机,最后进入 自主学习。
· 二、教学实践 ·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 (二)教学转向“以班级共同体的发展为中
· 1.最近怎么有些沉闷?我需要你的热情! · 2.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
就是不平凡! 3.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 解!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5.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定能成功! 6.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 7.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 8.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 一定有所成就! 9.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 10.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 是最棒的! !
· 一是自由精神,二是自觉精神,三是超越精神,四是价值观。
· 最后,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 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不在 大师,而在大爱!”
· 三、教师人文素养修炼的意义: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专业化理念: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 要突出学科特点 · 专业能力:教育能力 教学能力 反思能力 科研能力 · (一)人文精神 · (二)自我意识 · (三)师德水平 · (四)实践知识 · (五)教学智慧 · 三个关键词:一是教学的“复杂性”,二是教学的“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应该比其它课程教师更高、更全面的素质构成。
当代社会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统一的社会,由于知识激增、新思想与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千变万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等等,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打破封闭性的知识体系,紧跟社会、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及时吸纳新信息、新知识、新成果更新改造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调整思维、价值观念。
邓小平说:“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
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
”0面对时代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重构。
其中)的原则,便是根据时代特点把科学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具备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中就能全方位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方法和价值观来证明、引导和鼓励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教育的效果,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一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素质上必须努务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融合。
“人文”,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
教师作为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的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人文素养也是其群体素质的核心。
支撑和服务于这个核心的是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
一、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材料。
1、历史知识。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现实的教育应该考量如何使学生更有力地推动历史,如何接续人类文明成果,进而使自身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2、哲学知识。
教育如果把人的解放当作理想的目标,就会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3、宗教知识。
可以这样说,学生品德教育的核心应该就是人性“向善”的教育。
“向善”的力量足以使学生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承诺,足以使学生胸怀扩大,拒斥浅薄、超越功利。
4、美学知识。
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与世俗人生保持适度距离,生活得有情致、有韵味、有活力、有光彩、有价值。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他们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严,全靠我们今天的教育,全靠我们广大教师的辛勤劳作。
重任在肩,光荣而又艰巨。
作为教师,应该怀着一份激动、怀着一份荣幸、怀着一份庄重,把历史的重担挑起来。
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
没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没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创生理想的社会。
我们应该不断追问: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源头?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不断追求:教育的路途应该怎样走?教育的桎梏应该怎样打破?教育的远景应该怎样绘就?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的“应然状态”?是的,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不能遮蔽现实,不能抛开“实然”空谈“应然”。
但是,教育的理想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阳光,是必要的“乌托邦”,拥有教育的理想才能立足现实、改造现实,而不是在现实面前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
在存在各种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能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缩小社会性的不平等。
我们要积极维护和支持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关心农村教育,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关心教育资源的分配,关心教育机会的平等。
在教学活动中,摈弃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学生,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对待。
4、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生存为本,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安逸愉悦,并为学生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
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
5、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
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是一种爱,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对学生心灵的点拨。
三、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现代教师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得以实现的手段。
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1、直觉。
直觉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是我自己内心的“原始人”的活动,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加工活动,是一种洞察,是一种穿透,具有整体性、突发性、非逻辑性的特点。
作为教育教学人文方法的直觉,是指对学生状况和教学情境的观察、判断是直接觉察的,不需要进行仔细地分析和思考,凭借经验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
对学生状况和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达到了快捷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的程度,而且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可以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2、体验。
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深度体察、感悟,最终认识某些可以言说或者未必能够言说的事物,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过程。
体验具有个体性、亲历性和内在性。
体验可以以不同的标准分为感觉体验、视觉体验、动手体验、情感体验或者成功体验、挫折体验等。
作为教育教学人文方法的体验,一方面从教的角度体会、品味、觉察自己的职业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深入班级,深入学生,抛开教师的心理角色,以学生的视角观察,以学生的心态感受,真实经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内省。
内省是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
作为教育教学人文方法的内省,首先是指向自己的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还要指向自己的职业发展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的达成度。
言:什么是教师素质的根?自1993年《上海文学》发表王晓明等人的《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之后,人文精神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从文学界经哲学界终于影响到教育界。
时至今日,不仅人文学科在谈人文,非人文学科也在谈人文。
然而遗憾的是,人文教育始终停留在理论思考的层面上,思考的指向也大多集中在学生身上,从理论到实践对教师的人文精神的研究并不多。
给人的感觉难免是“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茫然无措”。
至今,我们还很难说哪所学校是人文主义大旗下的学校。
一所人文主义的学校必然是一个热烈的坚定的人文主义教育者的群体,然而,我们有这样一个教育群体吗?从1988年《上海教育》提出“素质教育”这一口号以来,从教育理论家到学生、家长,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鲜有不谈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理论在不断的丰富与完善着。
上海师大的燕国材教授指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这就不能否定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
①“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②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根在教师素质。
然而,教师素质的根又在哪里?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即从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来考虑:首先,素质教育的背景是教师工作的外部环境。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人文意蕴”③。
它的逻辑起点是基础教育中的升学模式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和高等教育的过分专业化、职业化。
在基础教育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应试教育的纠偏,实质是以中国特色的教育人本论思想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大转变;在高等教育段,素质教育作为单一的科技教育的补足,其实就是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
教育活动是一种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活动,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非人文学科也在探讨着学科教学和人文的结合,挖掘着自身的人文价值。
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着来自于作为他在教育活动中的共历者教师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显性的行为特征方面的,更重要的却是隐性的精神品质方面的,这方面的影响更为深刻与长久。
我们不能指望个人综合素质有欠缺的教师能承担素质教育的重任,也难以想象没有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教师能给学生以人文主义的熏陶。
从概念内部,即从教师素质的结构的角度来考虑:燕国材教授认为,教师应具备七种基本素质,即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和身体素质。
这是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划分的,而从这些方面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来看,在精神底蕴的层次上,这些方面无一不和人文素质密切相关。
“七素质说”是基础性的,而人文素质是指向性的,对教师而言,涉及的是教师自身如何处理与社会、学校、同事、家长、学生等的关系以及教师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
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从教育人和受教育两个方面来讲,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人文教育的主体。
由于深受笛卡尔对主体“自我”单数限定的影响,传统教育理论无法同时确立两个或两个以上教育主体。
有鉴于此,有论者倡导:“要彻底转变教育主体观,变单一的主客体互动模式(主-客)为辩证的交往中的主体与作为中介的客体的互动模式(主-客-主),或简称‘交往的教育主体观’”④。
这样看来,教育主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教育活动就是两类主体共同占有、利用客体(教育资源)的共同操作过程。
此其一。
其二,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眼光来看,在应试教育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教师,尤其需要补一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
其中包括人文教育的三个层次,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这三点中最重要的当属人文精神,其基本内容是培养教师的人文态度,陶冶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目标⑤,只有培养人文精神才是人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才能赋予知识、方法以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