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_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

合集下载

浅谈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反思

浅谈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反思

浅谈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反思当前,我国本科生培养模式正处于从传统的辅导员制过渡到导师制时期,以适应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要求。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现状,及时研究总结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优化改进,将有助于落实和完善我国本科生培养方案,最终提高我国高1等教育的质量。

1 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意义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始于2002年9月,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先后在本科教育阶段正式引入导师制教育模式。

此后,全国其它各层次高校逐渐实行本科生导师制[1~2]。

本科生导师制的迅速全面推广源于如下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分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已在众多高校中执行。

采取学分制后,学生对课程选择拥有自主权,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选课时学生往往存在随意性和畏难性,再加上缺乏对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导致最终获得的是肢解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

因而在选课过程中,本科生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指导[2~3]。

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导师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导师可以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在学生学习之前、学习过程中和课后辅导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或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反过来也将大大提高其学习效率[4]。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更为直接受益的是:他们有机会更早地接触研究工作,了解学科前沿;同时受导师的探索精神、研究方法及理论思维的熏陶,培养和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由导师提供资源,通过与导师交流,学生独立设计并开展相关研究,将让学生尽早获得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总第248期2013年7月(中)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248July 2013(B)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及优化研究季文君(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701)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001-03作者简介:季文君(1986-),女,山东临沭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因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被世界教育界广泛认可。

从实施过程管理的角度,剖析了我国高校扩招背景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困境。

通过比较研究,总结了国际先进教育国家的做法,从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优化指导方式、“班导生”的辅助机制四个方面给出了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管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困境对策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udy in Implementing Un 原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Ji WenjunAbstract Due to the education mod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it is widely recognized by the edu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anage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s in implementing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college enroll-ment.Through comparison and research,the writer summarizesthe measures of advanced countries,and proposes coping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dilemma;countermea-sure1引言导师制是一种起源于牛津大学的先进教育制度,因其在牛津大学的成功实施,而被世界教育界所广泛认可。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
1.高校中本科生导师制应有规范、明确的职责和义务分配,以保证教学质量和进度控制。

2.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分派师生适当的导师,并定期开展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一种有效的学术指导和管理机制。

3.导师对学生应从多面的角度系统地指导,不仅着重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科专业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格、学习方法、探究能力等。

4.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资源,针对不同毕业生,提供生活、就业等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导,让毕业生更好的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促进他们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

5.导师本身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为标题的文章导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生班导师制逐渐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将从探索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意义、内容和效果,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意义本科生班导师制是指在本科阶段,每个班级都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发展。

这种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个性化关怀与指导本科生班导师制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关怀与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导师作为学生的朋友和指导者,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建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1.2 学业辅导与规划导师制可以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与规划。

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和技巧,解答他们在学习上的疑惑。

同时,导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优势,提供专业发展建议,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1.3 生活指导与心理辅导除了学业上的指导,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

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学生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二、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内容与效果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定期面谈与交流导师与学生进行定期面谈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这种面谈和交流可以增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使导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2.2 学业指导与辅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与辅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解答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

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指导资源,如推荐相关的书籍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3 生活指导与心理辅导导师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

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

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

2008年2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Feb.2008第27卷第2期Journal of Heilo ngjiang College o f Education Vol.27No.2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梁鹏(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80)摘 要:对我国高校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解读、理解,对本科生导师制重新定位,并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的职责、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问题和解决对策,目的在于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学分制中图分类号:G 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8)02-0054-02收稿日期:2007-12-10基金项目:2007年黑龙江省教改立项,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改立项课题5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各环节管理的对策研究6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梁鹏(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硕士研究生。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1.何谓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0早在14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

17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应用。

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Eliot )在哈佛推行本科生选课制。

伴随着选课制出现,1872年,哈佛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并很快带动美国其他高校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

但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实施学分制,并将用于研究生的导师制/移植0到对本科生的培养。

学生进入大学后,学院为所有的本科学生配备导师,导师由各专业的教师兼职,学校为本科生导师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

剑桥的做法也是国际一流大学通用的做法。

在1910年以后,北京大学开始学习试行美国模式的学分制。

1916年,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大力推进比较全面的本科生学分制。

随后,其他国内高校也纷纷仿效,开始试行学分制。

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受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在燕京大学领导创办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其他国内高校也相继仿效实施。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指导,缺乏与教师一对一交
流的机会。

而有了导师的指导,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科研机会,还能从导师的丰富科
研经验中受益。

导师可以教授学生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
学研究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导师的数量可能不足。

化学专业的教师数量
有限,而带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导师。

如果导师的数量有限,可能无法为所有学生提
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的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

导师的科研能力和经验不同,导师
的水平和质量可能参差不齐,给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也可能有差异。

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匹配
可能存在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和科研需求,如果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匹配不合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

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学校可以增加导师的
数量,提高科研教师的比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还可以对导师进行培训,提高导师
的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导师分配机制,根据学生的需求
和导师的专业背景进行匹配,确保学生能够得到适合的指导和帮助。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指南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指南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指南导师制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本科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本科生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导师制,本文将提供一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指南。

一、导师制的定义和目标导师制是指导师与本科生之间的一种密切合作关系,旨在提供学术和个人发展支持,帮助本科生实现学术目标、发展个人能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导师的角色和责任1. 学术指导:导师应帮助本科生制定学术目标,并提供相关学术指导,包括选课、研究方向选择、实验设计等。

2. 个人发展支持:导师应关注本科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并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建议,帮助他们发展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

3. 学业辅导:导师应监督本科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学习建议和解答学术问题,帮助本科生克服学习困难。

4. 职业指导:导师应帮助本科生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准备支持。

三、本科生的角色和责任1. 主动沟通:本科生应主动与导师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学习和研究进展,寻求学术和职业指导。

2. 目标设定:本科生应制定明确的学术和职业目标,并与导师讨论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3. 学习自律:本科生应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学业任务,充分利用导师提供的学习资源。

4. 积极参与:本科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和学术活动,提升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导师和本科生之间的沟通1. 确定沟通方式:导师和本科生应共同商定沟通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邮件、电话等,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

2. 频繁沟通:导师和本科生应定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习和研究进展,及时解决学术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3. 尊重和信任:导师和本科生应相互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促进学术和个人发展。

五、导师制的评估和反馈1. 定期评估:学校应定期对导师制进行评估,了解导师的工作情况和本科生的满意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双向反馈:导师和本科生应相互提供反馈,及时了解对方的期望和需求,共同改进和完善导师制的工作。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2. 促进学术交流: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促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推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发展。
3.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引导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促进教师发展: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增强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4 如何解决问题
对于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解决。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机制,确保导师与本科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导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需要建立完善的导师评价体系,对导师的指导质量进行评估和奖惩机制。导师应该定期接受学生和学校的评价,及时调整指导方式和方法,提高指导质量和效果。学校应该建立导师奖励机制,激励导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和质量。
【关键词】
化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问题、解决、建议、意义、展望、总结、实施、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指导、学术研究、导师制度、教育体系、培养模式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在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些问题,本文将从背景介绍、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以推动化学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之一,它用于说明本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化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仅是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积极回应。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难题,有了个人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和科研,提高学业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和探讨,也可以为其他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经验,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开展情况的看法,意见与建议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开展情况的看法,意见与建议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开展情况的看法,意见与建议
现有存在的导师制度并不完善,在体现出其制度的优点的同时也暴露除了一些不足。

对于其优点,应该给予保持和发扬;而对于缺点,应该从根本上找出原因,并且做出力所能及的纠正。

1、现有制度存在的优点:
(1)某些导师十分热情,会尽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导师的阅历比学生丰富很多,可以对学生的人生给予指导
(3)使学生在大学这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环境里不会感到盲从
(4)导师虽然不能手把手的教授学生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籍、给学生提供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等,实现自己作为导师的价值
2、现有制度存在的缺点:
(1)某些导师很忙,与学生见面次数很少,几乎没有时间为学生做些什么
(2)几乎所有的导师能够做的最多的就是请学生吃饭,而没有办法做其他的
(3)每个导师负责的学生有10~15个之多,数量太多,难以兼顾
(4)同学们不是很明确可以在哪些方面寻求导师的帮助
(5)与老师交流太少,同学们也没有主动去寻求导师帮助的意识
3、对现有制度的建议
(1)建立导师评判机制,让学生对导师进行客观的评判,并进行奖惩
(2)建立导师筛选机制,剔除掉那些不愿意做导师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导师的老师(3)明确导师的权利和义务
(4)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导师
1。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河南大学与云南大学的对比分析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河南大学与云南大学的对比分析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河南大学与云南大学的对比分析摘要:滥觞于中世纪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不但享有“牛津皇冠上的宝石”之美誉,且一直被视为精英教育的模板存在。

民国时期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就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近些年来,随着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高校中慢慢复苏,关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讨论愈演愈烈,本文将通过国内几所高校以及我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个院系为例,具体分析在我院政治学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并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和制度设计进行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自由教育;制度建构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及必备条件(一)导师制的文化背景条件1. 启发式教学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其根本教学方法的哲学基础即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

与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导师制的核心之一应该是“独立思考”,导师作为一种启发、引导的角色存在,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摩尔认为,导师制的核心在于“师生均有权利拒绝对方”。

通过这样引导的过程,最终培养出具有自主批判思维的学生。

2. 自由的学术氛围理想的导师制度假设,需要一个大环境的孕育和支撑,而相对宽松的氛围是其中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在导师制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引导用于大量阅读文献、书籍,以及自主思考问题。

因此,紧凑的课时安排往往会使得这种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忙于应付大量课程,其自主大大减少。

其次,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更需要一个自由的思想环境,师生可以自由选择书籍和参考文献,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才能够真正达到独立思考、批判思考的目的。

这也正是自由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例分析(一)导师制的形式主义困局——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哲学系本科生导师制案例我校的民族学与社会学院以及哲学系均在近几年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本科生导师制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渐渐浮现。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还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化学专业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科生导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科研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并进行科研实践。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科生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推荐参与一些经典的科研项目,并对学生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价。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不仅提高了科研能力,还吸引了一些学生继续深造并从事科研工作。

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导师资源不足。

化学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往往工作繁忙,难以兼顾本科生的指导工作。

高水平的导师也不易找到。

在学校中,能够担任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往往是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专家,而此类人才在使用方面都有较高的需求。

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观念不合的问题。

一些导师仅仅侧重于教学,而忽视了科研的引导和培养,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

学校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增加导师资源,提高导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可以积极引入高水平的外部导师,扩大导师资源,提高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学校还需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导师队伍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

化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学生实验技术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必要性。

由于导师资源不足和教师观念不合等问题,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完善导师资源,提高导师队伍的素养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于本产导师制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关于本产导师制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近年来实行的新的高等学校教学与管理方式。

本科导师制的实施,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进一步发挥,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通过对不同院校本科导师制实施效果的观察与研究,笔者发现本科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本科导师制实施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为本科导师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本科导师制的内涵分析导师制是一种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模式,主要是指专门的老师对专门的学生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引导他们人格的发展与成长。

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导师制相比,本科导师制不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制度,而是以帮助进入大学学习的本科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引导他们尽快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功能与导师的主要职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与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成长,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第二,对低年级学生给予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帮助,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和自主意识的发展;第三,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水平的提高;第四,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与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

二、我国高校实施本科导师制的必要性近几年,本科生的导师制在我国高等院校得到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发展,与我国高校学生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紧密相连。

1.本科导师制的实施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从上个世纪我国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本科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比上不断加大,一些高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生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多。

教师数量的缺乏和现有教师与学生接触少的现状,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讨论稿)

大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讨论稿)

XXXX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讨论稿)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施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提高马院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经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在马院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实行导师制的宗旨第一条:以导师个人所具有的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

第二条:通过导师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为解决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困惑提供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帮助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了解、热爱本专业,引导制定学习计划,提供阅读书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教育技能,提高学生科学理论知识;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专业书籍、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

第三条: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学习、社会实践及娱乐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的素质,指导学生制定适合个人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学院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制定与修订《导师制实施办法》,负责导师的考核。

组长:学院院长、学院基层党委书记副组长:教学副院长成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各教研室主任、各班班主任、教务秘书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院办公室主任任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第三章导师任职资格和聘任第五条:凡马院专任教师均有义务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

第六条:除“双肩挑”人员外,每名导师所指导的本科生人数大致相同,“双肩挑”岗位人员指导的本科生名额应为普通教师的一半。

第八条:导师因外出读博士后、出国访学等原因离开学校一年以上者,应移交指导工作。

聘期内因各种原因终止聘任或聘任变动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指导小组决定。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大学本科生与教师建立良好联系和交流的一种制度安排。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术成长,提供个性化的学术辅导以及培养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导师数量不足、导师意见不统一以及导师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困境,可以从增加导师数量、建立导师交流平台以及明确导师责任等方面着手。

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困境是导师数量不足。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需要辅导人数相对较少的导师,而大学导师的数量是有限的。

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导师数量不足成为了一大困扰。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导师数量的方式来缓解。

学校可以招募更多具有较强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导师,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或社会学者作为外部导师,以增加导师资源。

还可以引入研究生导师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借鉴研究生导师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升整体导师水平。

本科生导师制的另一个困境是导师意见不统一。

由于不同导师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他们对于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发展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在导师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针对这个困境,可以建立导师交流平台,加强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导师之间的学术合作和共识。

通过定期组织导师会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让导师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借鉴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导师的水平和一致性。

本科生导师制还存在导师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导师在指导学生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承担起指导和辅导的责任,但是由于学生的需求和导师的能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导师的责任范围往往不明确。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明确导师的职责和义务。

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规定或指导意见,规范导师的教学和辅导行为。

学校也应该为导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加强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辅导能力,提高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如导师数量不足、导师意见不统一以及导师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对本科导师制的思考

对本科导师制的思考

对本科导师制的思考作者:张秦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49期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全面改革的新时期,各大高等院校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新兴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了探索研究,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改革。

不少高校根据本科生培养的特殊性,推出本科生导师制度,全方位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本科;导师制;学生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10-02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分为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专职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在校生数量激增,在整个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必须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化解培养高质量学生与扩招之间的矛盾。

因此,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具备潜质的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即本科生导师制。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趋势。

一、本科生导师制背景本科生导师制是西方教育中较为盛行的一种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1968年由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威尔·G摩尔在《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展望》中提到了它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并对其价值做了详细的思考与评价。

他认为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是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早在1910年北京大学就最早试行美国模式的学分制,1937年燕京大学创办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83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倡导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

一直以来我国的导师制主要针对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在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引领下,大批高校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度。

四川农业大学丁林教授说:“本科生导师制,就是以促进本科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在某方面自由充分发展的特殊需要,而专门为其配备的导师,并给予个别指导的一种育人模式与机制。

大学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意见

大学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意见

大学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意见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教师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切实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就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提出如下意见:一、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范围从2005级本科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导师制,每班配导师一名,一位老师原则上只担任一个班级的导师。

二、本科生导师的任职条件(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忠诚教育事业。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品德高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三)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良好,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

(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身体健康。

(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六)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原则上均应担任本科生导师。

三、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一)加强专业指导。

指导学生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并对学生选课、学习进程安排、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成才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二)重视学术引导。

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倡有条件的导师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四、本科生导师的工作方式(一)本科生导师通过座谈讨论、专题讲座、学术报告、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每学期开学初应召开一次班会,平时实行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每学期集体指导学生原则上不少于3次。

(三)本科生导师须建立导师工作志,真实记录指导活动,并对学期指导工作进行总结。

(四)在指导工作中,本科生导师可与辅导员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学生所在院(系)、部反映,并提出建议。

五、本科生导师的聘任(一)本科生导师由各院(系)、部根据本单位学生和导师情况以及实际需要统聘任。

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大于实质价值”的原因分析——基于垃圾箱决策理论

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大于实质价值”的原因分析——基于垃圾箱决策理论
Theory Frontier
理论前沿

上1 1 l关于现代大学制度顶层架构的思考
大学制度是历史性与现代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对现代 大学制度不能机械、教条地理解。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中国大学治 理结构,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每所大学的实际出发,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框。每所 大学治理结构的顶层架构都应当有其独特性。要勇于实践探索,创造性地吸收大学制 度的文明成果;绝不能从教条出发去建设,也不能机械地从概念出发去构建。
(二)定位不清,职责不明 在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尚未发展到国家制度层面,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其 实施,对其内涵与定位也没有统一确定,导致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标准。在实行导师制 的众多高校中,有将其当做一种教学制度的,有的确定为学生的管理制度,有的界定 为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导制度,有的则把它视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柔性培养机制,有的高 校甚至要求导师对所指导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负责。本科生导师制到底是什 么?是不是一种教学制度?如果是,是学分制的补充还是和学分制平行的教学制度? 是教育(思政教育)、管理或服务制度,还是集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制度?是课程主阵 地的辅导形式,还是彼此享有同等地位? 由于这一基础性和方向性的定位问题没弄明白,直接导致导师的工作职责不明, 具体工作内容混乱。导师应该开展什么工作,肩负怎样的责任,在哪些方面拥有什么 权利等问题都含糊不清。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导师指导学生的相关规定过于宽泛,过 分求全,使得导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甚至与班主任、辅导员等其他角色的职能产生 重叠和冲突,导师这一角色逐渐边缘化、鸡肋化。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 教师自身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有的教师肩负着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的重 任,还要抽出时间来指导本科生实属不易。对导师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显 得很有必要,但在现实情况下,导师们的付出基本属于义务劳动,没有或很少有工作 量的体现,导致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导师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成功的监督和成功的激励一样重要。本科导师制缺乏严密的过程监督管理。教师 导学方面,对其目标、内容、方式和手段的要求比较松散,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指导记 录卡制度。导师自我评估和学生、院系督导组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相当薄弱。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调研与思考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导师制”这一说法,早在14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

中国在当时并没有这种制度,但导师制并不是西方的独特产物,中国也有它的源头。

导师制的教育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他的教育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自觉地实践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他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特殊需要,都相当地了解,因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可见,在那个时候,中国其实就已经有了“导师制”[1]。

现如今,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在世界各高校中被广泛推广,而且在我国也逐渐被认可并采用。

我国的本科生一直以来主要实行的是辅导员制或班主任制,只有研究生教育采用的是导师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的快速发展时期,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兴起的一项新的探索性教育管理制度,可以说,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趋势。

导师制,顾名思义是指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简称“导师”)的一种制度,建立导师制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

导师制的主要定义有两点:一是教师要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以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学生自己要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独立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在推行导师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导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2]。

2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状况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也带动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这还只是在制度层面上的提高,而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某些方面却并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n d e r r a d u a t e T u t o r i a l S s t e m: F o r m a l i s m o r C o mm o n V i e w g y
, HE Q i z o n C A I L i a n u - -y g
( S c h o o l o E d u c a t i o n, J i a n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N a n c h a n 3 0 0 2 2, C h i n a) f g y, g3

· 课程理论与教学改革 ·
本科生导师制 :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
何齐宗 ,蔡连玉 ①
( )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 3 0 0 2 2
。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之质的规定性 在 于 通 过 “ 自由教育” 培养学生的“ 批判思维素养” , , 当下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遭遇到了 “ 形式主义 ” 更多地体现的是 “ 政治论哲学 ” 其深层原因 在于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 缺 乏 思 想 共 识 与 文 化 支 持 。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思 想 基 础 在 于 自 由 教 、 “ 、 育, 自由教育在当前 “ 就业至上 ” 的 语 境 中 处 境 尴 尬, 只有高校形成“ 自 由教育” 通识课程” “ 启发教学 ” 等基础共识 , 才能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功用发挥提供文化土壤 。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形式主义 ;自由教育 ;思想共识 (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4 2 0 3 2 0 1 2 0 1 0 0 7 6 0 5 - - -
本科生导师制成为大学质 导师制产生了浓厚 兴 趣 , 。 然而 , 量提升工程中的重要 “ 抓手 ” 近年来 , 西方牛 津传统的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在 中 国 语 境 中 却 一 直 遭 遇 “ , 水土不服 ” 在提 升 本 科 教 学 质 量 系 统 工 程 中 往 往 是形式意义大于实 质 价 值 , 本科生导师制的思想共 识亟待普遍达成 。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2 0 1 2年1月 J a n ., 2 0 1 2 第3 V o l . 3 3 N 3卷 第1期 J o u r n a l o f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o . 1 g
时期以浙江大学 、 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本科生导师制 的实施也取得了较 好 的 效 果 , 所以本科生导师制成 美好童话 ” 的组成部分而被 为我国高等教育童年期 “
[ 2] 广泛推崇 。 新中国成立前 , 由于国内高等教育与西
方高等教育传统是 高 度 接 轨 的 , 本科生导师制就成 为当时精英教育的 模 板 , 理论与实践界对本科生导 师制并不存在隔 阂 与 误 读 。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 高等教 , 育“ 全盘苏化 ” 抛 弃 了 本 科 生 导 师 制。本 科 生 导 师 制自身也在嬗变 , 且文化环境在几百年内多有变化 。 因此 , 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状态 , 其质的规定性仍有 待探讨与澄清 。 关于牛津本科生导师制兴起的文化背景, 有一 , 种认识把当时的文 化 简 化 为 “ 绅 士 文 化” 认为是绅
探究 、 摸索和细 判思维的特征 。 导师制是一种质疑 、 究的方法 ; 导师制最好的状况是 , 它不是通过权威独 而是通过分析 、 比较 、 理论和批判的方式来开展 ; 断, “ 在导师制大学校园 里 , 对 立 的 思 想 可 以 交 锋, 辩证 的方法意识而不是独断的教条主义可以找到自己的
[ 8] 。 牛津导师制与学生批判思维素养的相关 家园 ”
:T A b s t r a c t h e o f u n d e r r a d u a t e t u t o r i a l s s t e m i s t o c u l t i v a t e u a l i t a t i v e r e s c r i t i o n g y q p p , s t u d e n t s ' c r i t i c a l t h o u h t s b t h e m a n n e r o f l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t h e u n d e r r a d u a t e r e s e n tt g y g p , t u t o r i a l s s t e m e n c o u n t e r e d f o r m a l i s m w h i c h r e f l e c t e d t h e o l i t i c a l h i l o s o h . T h e u n d e r - y p p p y l i n c a u s e s l i e d i n t h e l a c k o f c o mm o n v i e w a n d c u l t u r a l s u o r t . T h e i d e o l o b a s i s o f u n - y g p p g y , d e r r a d u a t e t u t o r i a l s s t e m i s l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t h e l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s l a c e d i n a n p g y a w k w a r d o s i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e m l o m e n t f i r s t .O n l t h e c o mm o n v i e w o f l i b e r a l p p y y , , e d u c a t i o n e n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h e u r i s t i c t e a c h i n i s d e v e l o e d c o u l d i t o f f e r t h e c u l t u r a l g g p f o r t h e r o l e o f u n d e r r a d u a t e t u t o r i a l s s t e m. s o i l g y : ; K e w o r d s u n d e r r a d u a t e t u t o r i a l s s t e m; f o r m a l i s m; l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o mm o n v i e w g y y
[ 1 0]。 能力 ” 批判 思 维 意 识 是 “ 展 示” 上述批判思维能
师制社会功能角 度 的 审 视 。 但 是 , 把本科生导师制 似有片面之嫌 , 这 单一归因于当时英国的绅士文化 , 种认识没有考虑 西 方 文 化 、 特 别 是 教 育 的 传 统。 另 一种认识对牛津本科生导师制产生社会背景的考察 “ 、 “ 行会组织方式的渗透 ” 自治 、 分 提及了三个方面 : 。行会组 和“ 古典人文主义的熏陶” 权精神的影响 ” 织方式在近代大学 中 的 渗 透 带 来 一 种 理 念 , 即导师 ; 应成为 “ 学生在道 德 和 经 济 方 面 的 保 护 人 ” 自治分 — — 导师制的前提 — — — 成为现 权的思想导致学院制 — 古典 人 文 主 义 的 复 兴 让 教 育 对 接 了 古 希 腊 传 实; 统 。 这种认识不仅拓宽了牛津导师制背景的范围 ,

收稿日期 : 2 0 1 1 1 2 2 7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 (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 T S 2 2 6 1) J X J G 0 8 2 - - - ) ; )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 5 7 0 9 Z D 0 2 5 , 作者简介 : 何齐宗 ( 男, 江西萍乡人 ,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教授 , 教育学博士, 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师教 1 9 6 2- ) , 育研究 ; 蔡连玉 ( 男, 安徽安庆人 ,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 教育学博士 , 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 1 9 7 6- )
[ 3] 士文 化 滋 生 并 培 育 了 导 师 制 。 这种认识也源于导
性, 不只有上述逻 辑 推 理 , 也 有 质 性 研 究 作 为 佐 证。 ) 拉什 · 克丝 格 罗 夫 ( 通过访谈和对 R u s h C o s r o v e g 牛津大学导师辅导 课 的 观 察 , 证明了牛津大学导师 制从批判思维素养的不同细分维度促进了本科生批
[ 9] 判思维素养的提升 。
总之 , 从牛津 导 师 制 的 产 生 背 景 、 渊 源、 特征和 经验研究看 , 其质的 规 定 性 不 是 在 于 培 养 所 谓 的 绅 而是培 养 学 生 的 批 判 思 维 ( 素 士, c r i t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养 。 从历史看 , 苏格 拉 底 实 际 上 践 行 的 就 是 一 种 导 其教学旨在培 养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和 批 判 思 维 素 师制 , 养, 牛津导师制把苏 格 拉 底 教 学 法 正 式 化 和 制 度 化 了 。 古希腊并没有所谓的 “ 绅士 ” 文化 。 西方传承的 苏格拉底教学方式 固 化 为 牛 津 导 师 制 , 其一脉相承 的元素是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素养的强调 。 批判思 维素养包括两方面 : 一是批判思维的能力 , 二是批判 思维的意识 。 批判思 维 能 力 是 “ 一种对生活任何领 规律进行批评式 、 开放式评估的 域中所遇到的规则 、
[ 1]
评价证据和综合分析 点是培养学生正确 看 待 事 物 、 的能力 ; 学生在导师制下能够获得思维的独立 , 而不
[ 6] 是盲 从 。 摩 尔 认 为, 导师制的核心在于“ 师生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