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重点热点专练与易错易混专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难点详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重点解析练习题(解析版)

难点详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重点解析练习题(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B.火药爆炸C.粮食酿酒D.棉纱纺布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作导线B.食醋用于清洗热水壶内的水垢C.氢气用作火箭燃料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以延长保质期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称量食盐D.加热液体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B.滴加液体C.闻气体气味D.检查气密性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取用粗盐C.连接仪器D.溶解固体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B.蜡烛燃烧C.香水挥发D.矿石粉碎7、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伐薪烧炭南山中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⑥白玉为床金作马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D.②③⑤8、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腐败C.湿衣晒干D.纸张燃烧9、宿松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木雕B.剪纸C.竹编D.酿酒10、新春佳节,浓浓的年味让人们感受到欢乐和祥和。

以下“年味”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剪窗花B.贴对联C.炸鞭炮D.包饺子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练习(含解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练习(含解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练习(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倾倒液体B. 闻气体气味C. 读液体体积D. 稀释浓硫酸2.如图所示,向盛有某种液体的烧杯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什么呢?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澄清的石灰水,乙同学认为:可能是蒸馏水;丙同学认为可能是紫色的石蕊试液.你认为三位同学提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A. 甲和乙B. 甲和丙C. 乙和丙D. 甲、乙和丙3.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A. B. C.D.4.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⑤⑥5.下列颜色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 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B. 紫红色的铜片在空气中加热逐渐变黑C.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遇锌逐渐变成无色D. 滴有红墨水的水遇活性炭逐渐变成无色6.给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不正确的操作是()A. 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B. 将需加热部分放在酒精灯外焰C. 试管口向下倾斜D. 试管口对着他人或自己7.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8.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B.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C. 过氧化氢用于制取氧气D. 用液态空气制氧气9.随着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利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列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液化气B. 木柴C. 煤炭D. 太阳能1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B. 加热液体C. 点燃酒精灯D. 称量NaOH固体11.你认为下列实验测得的数据不合理的是()A.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pH为6.24B. 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5gC. 用10mL量筒量取8.5mL某溶液D. 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12.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B.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C. 为了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 为了安全,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13.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易错题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易错题练习(含解析)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2.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A.提出问题B.提出猜想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3.在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中常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研究中主要科学方法相同的是()(1)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2)用总电阻替代两个串联的电阻(3)研究光的传播,引入“光线”的概念(4)探究引起铁生锈的因素.A.(1)与(3)B.(1)与(4)C.(2)与(4)D.(3)与(4)4.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6.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8.55mL水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7.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和释放能量的过程B.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元素可以形成多样性的物质C.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1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助燃性B.挥发性C.氧化性D.可燃性12.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煤气中毒C.冰山融化D.酸雨侵蚀13.下列转化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A.由混合物转变为纯净物B.由铁矿石变为铁C.由固态物质变为气态物质D.由块状物质变为粉末状物质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做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焦炭用于炼铁D.石墨制铅笔芯15.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做过许多实验,例如: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C归为(选填“A”或“B”)组,理由是.17.(1)叫做物理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2)叫做化学性质,叫做物理性质(3)下列叙述中,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18.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等现象发生,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19.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20.量筒的用途是,使用时,量筒必须,视线要跟.保持水平.如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mL.三.解答题(共2小题)21.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一段时间后,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2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请举出四个不同反应伴随的不同现象,说明物质已发生了化学变化.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专题: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物种起源判断.B、根据由于人的认知水平有限,课本上的知识不一定是科学客观的判断.C、根据科学缘于幻想,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有探究研究的价值判断.D、根据宇宙胚种论”还处于假说阶段判断.解答:解:A、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只能说明其它天体上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不能说明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也可能是地球上的简单有机物进化来的,所以错误.B、由于人的认知水平的限制,课本上的知识在一定阶段人们认为合理,它随时代发展可能会有更科学合理的观点,不一定是永远科学客观的,不能作为绝对的依据,所以错误.C、科学缘于幻想,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也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所以错误.D、“宇宙胚种论”是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没有经过实验证明,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科学探究题是中考命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道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新课标中考的要求和方向.2.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A.提出问题B.提出猜想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故答案为A.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根据不同环节的要求进行分析解答.3.在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中常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研究中主要科学方法相同的是()(1)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2)用总电阻替代两个串联的电阻(3)研究光的传播,引入“光线”的概念(4)探究引起铁生锈的因素.A.(1)与(3)B.(1)与(4)C.(2)与(4)D.(3)与(4)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在物理、化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转化法”等方法.解答:解:(1)探究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结论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2)在串联电路中两个电阻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一个电阻产生的效果相同,或一个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可以由两个电阻共同作用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3)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的概念,应用了模型法.(4)探究引起铁生锈的因素试验中,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化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4.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解答:解: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故A正确;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故B正确;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摄入的物质也不例外,故C正确;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如空气,故D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考虑;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虑;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也可能不发生爆炸考虑.解答:解: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故A不属于随机事件,故A错;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故B不属于随机事件;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C不属于随机事件;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也可能不发生爆炸,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气体,才能发生爆炸,故D属于随机事件.故D正确.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6.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8.55mL水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左物右码考虑.C、根据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解答:解:A、量筒最多精确到0.1mL,因此不可能用10mL量筒量取8.55mL水量,故选项错误.B、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故选项说法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C、取用固体粉末时,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试管应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分析判断.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A错误.B、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而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B错误.C、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故C正确;D、在吸食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物理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判断;B、根据氢气的收集分析考虑;C、根据检查气密性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切忌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B、氢气密度小,进气管应长,出气管应短,故错误;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9.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和释放能量的过程B.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元素可以形成多样性的物质C.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物质的元素组成;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对于化学观念或认识应从物质、能量、组成、反应条件、运动形式等几个方面考虑.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释放能量,故A错误;B、据统计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而构成的物质却有3千多万种,故B正确;C、反应条件是化学反应的基础,控制反应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故C正确;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正确.故选A.点评:该题多方面对化学进行考查,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化学变化,澄清一些模糊认识.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C、常见的带电的粒子有离子、质子、电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分析.解答:解: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10g水变为10g水蒸气,故选项推理错误.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纯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纯碱是一种盐,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化合物的特征、常见的带电的粒子、燃烧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助燃性B.挥发性C.氧化性D.可燃性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性质上要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把握其实质才能准确加以区分.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化学稳定性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呈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其区别主要在于: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可以呈现出来,化学性质是一定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呈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2.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煤气中毒C.冰山融化D.酸雨侵蚀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变化,故A错;B、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C、冰山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酸雨侵蚀是酸雨中的酸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物质,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3.下列转化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A.由混合物转变为纯净物B.由铁矿石变为铁C.由固态物质变为气态物质D.由块状物质变为粉末状物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分离考虑;B、根据炼铁的原理考虑;C、根据物质的三态变化考虑;D、根据物质的形状改变考虑.解答:解:A、铁粉与铜粉的混合物可以通过磁铁吸引得到纯净物,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由铁矿石变为铁是通过还原剂将铁元素从铁的化合物中分离出来,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由块状物质变为粉末状物,只是物质的形状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炼铁的原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做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焦炭用于炼铁D.石墨制铅笔芯。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专项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专项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项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下列古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腐败C.湿衣晒干D.纸张燃烧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液体的倾倒C.点燃酒精灯D.检验装置气密性5、今年的长沙中学生化学实验考查合格率达到了99.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闻药品气味C.读液体体积D.取固体药品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吸取药液B.气体发生装置C.滴加液体D.点酒精灯7、下列古诗句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一石激起千层浪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D.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8、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在三位宇航员老师的授课内容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跳动的心肌细胞②乒乓球停留在水中,浮力几乎消失③花朵折纸在水膜上慢慢绽放④向水膜中继续注入水变成水球⑤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得到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⑥将半粒泡腾片放在水球里产生大量气泡A.①③④B.③⑥C.①④⑥D.只有⑥9、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燃烧匙1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冰块融化C.芝麻磨粉D.橙子榨汁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放置方法有如图六种.那么,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请选择试管的放置方法是(填字母编号):(1)给试管的固体加热:______;(2)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______;(3)往试管里滴加液体:______;(4)洗涤后的试管放置:______。

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整理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7、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的物质。

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关键看是否有其他的物质生成。

8、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等。

9、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⑴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制成。

观察蜡烛的颜色白色,状态固体。

用小刀易切割,说明石蜡硬度小,欲探究石蜡的溶解性,可将石蜡投入水中,可观察到石蜡不溶于水,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⑵点燃蜡烛可观察到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火焰分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最明亮,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及单元检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及单元检测

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知识(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回顾: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2.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创立了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5)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

4. 叫物理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注: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灯现象发生,但有放热、发光现象产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 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不稳定性、氧化性等。

6.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1)变化时描述的一种现象或是一个过程;(2)性质是描述的物质的属性,常用词语:是、能、有、会、易、难等7.科学探究方法:(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4)实验操作(5)现象分析(获取证据)(6)得出结论8.活动与探究:(注意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区别)(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药品取用“三”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重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重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醋B.蜡烛燃烧C.滤纸折叠D.食物腐烂2、下列过程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①氧气用于供给呼吸②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③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延长保质期④活性炭用于净水⑤干冰用作制冷剂⑥75%的医用酒精用于防疫消毒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③⑥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溶解NaCl固体C.滴加液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4、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取固体药品D.量取液体5、古丝绸之路将我国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6、化学课上我们做过很多实验,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B.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C.将细铁丝绕成螺旋形D.在研钵中把胆矾研碎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吸取药液B.气体发生装置C.滴加液体D.点酒精灯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取用粗盐C.连接仪器D.溶解固体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B.蜡烛燃烧C.香水挥发D.矿石粉碎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 B解析:B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操作不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以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故操作不正确;D、取用液体药品,瓶塞要倒放在实验桌上,故操作不正确;故选B。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 D解析:DA、用手捂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内继续注水,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大,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若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图中所示文字说明装置漏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A解析:A解:A、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是白色的,该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得到的炭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B、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易错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培优练)

《易错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培优练)

一、选择题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处理废弃药品C.放入铁钉D.检查装置气密性 D解析:D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水池,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块固体药品,首先试管要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2.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D解析:D①在使用药品的时候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我们要取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

故正确;②量取液体药品的时候要用量筒,不能用烧杯代替。

烧杯用作配置溶液和较大试剂的反应容器。

故错误;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瓶塞如果正方在桌子上会污染试剂。

瓶子的标签要向着手心,以防残液流下污染标签。

故错误;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的时候,滴管要悬空放置不能与试剂瓶壁紧挨,以防污染试剂。

故错误;⑤读取量筒里液体的体积的时候,要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的时候视线要和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错误;⑥取液后的滴管应该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者倒置,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头。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专题培优)(1)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专题培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2.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3.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4.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6.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柴燃烧C.汽油挥发D.米饭变馊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测量液体体积C.倾倒稀酸D.滴加液体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9.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笔记重点大全(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笔记重点大全(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炭B.太阳能C.风能D.地热能答案:AA.煤炭是千百年前动植物遗体掩埋在地下形成的,短时间无法形成,会越用越少,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 符合题意;B.太阳能的寿命还有50亿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是可再生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C.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只要有太阳,就会形成温度差,就会造成空气流动,形成风能,故风能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是可再生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D.地热能是因为地壳处于岩浆上而获得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能不属于一次能源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夏天在地面上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水在蒸发时放热来降低温度D.流体中,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小答案:AA.电能是消耗一次能源得到的二次能源,不属于一次能源,故A正确;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夏天在地面上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水在蒸发变成水蒸气时,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来降低温度的,故C 错误;D.流体中,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3、在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B.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达到了100%D.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答案:DA.燃料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故A错误;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此物体做功,故B错误;C.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减少了污染,提高了效率,但是不能排除机械之间的摩擦,不能排除热量的散失,所以机械效率不会达到100%,故C错误;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4、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内壁上多次折射来传递信息的B.制作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C.风能、地热能和核能都来源于太阳能D.热水壶的手柄常用胶木制作,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答案:BA.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在另一端放射出来,故A错误;B.手机芯片主要由硅物质组成,硅物质属于半导体,故B正确;C.风能是因为地球上的空气吸收了太阳的能量形成的,即风能来源于太阳能;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核能来源于核反应时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所以地热能和核能不是来源于太阳能,故C错误;D.热水壶的手柄是用来防止人的手被烫到,之所以用胶木做,就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差,如果手柄上的胶木掉了,由于金属的导热性非常好,手就会被烫到,故D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5、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6、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精炼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二本章易错点归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精炼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二本章易错点归点
第11页
第5页
易错提醒:化学试验现象普通有发光、放热、生成沉淀、 气体或颜色改变等,试验结论普通是生成了什么,含有 什么性质等。如“蜡烛燃烧时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为试验现象,“蜡烛燃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则 为试验结论。正解:蜡烛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 三部分,罩在蜡烛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燃烧过 程中蜡烛逐步变短,都是我们能够观察到,所以都属于 试验现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 味气体,我们观察不到,所以不是对试验现象描述。 答案:D
第4页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区分试验现象和试验结论 试验现象就是在试验过程中,人感官能够直接感受到东 西,试验结论是由现象经过分析取得。 【例2】以下对蜡烛燃烧过程中试验现象描述错误是 () A. 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 B. 罩在蜡烛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C. 燃烧过程中蜡烛逐步变短 D. 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第9页
正解:(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 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42.0 mL;(2)靠近要求体积 时,应改用胶头滴管;(3)仰视时读数偏小,所以实 际体积应大于44.0 mL。 答案:(1)42.0 (2)胶头滴管 (3)大于
第10页
学以致用 3. 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采取如图Z12-2所表示方法,该方法造成实际量取液体体积比要求 值偏____(小填“大”或“小”),该液体实际值是 ___4_2_._0mL。指出图中其它几处错误,并指出该错误可 能造成后果:_____瓶__塞__正__放__在__桌__面__上__,__后__果__是__瓶___塞上 _沾__上__污__物__污__染__试__剂__;__标__签__没__有__向__着__手__心__,__后__果__是__倾__倒___ _液__体__时__残__留__液__腐__蚀__标__签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