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连接对比与英语教学
英汉语篇连贯手段对比与对英文写作的启示
英汉语篇连贯手段对比与对英文写作的启示英汉语篇的连贯手段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使用过渡词、标点符号和逻辑连接词等。
然而,在某些方面,英文和中文的连贯手段也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连贯手段对比以及对英文写作的启示。
1. 使用连接词英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频繁,特别是在句子之间。
例如,因为、然而、所以、但是、同时等。
这些连接词可以将不同句子之间的关系更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而中文则相对较少使用连接词,一般通过语序和上下文来表达不同句子之间的关系。
启示: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更加注重使用连接词来使文章更加连贯,而不是仅仅依靠语序和上下文。
2. 使用代词在英文中,使用代词可以帮助避免重复性和啰嗦性的问题,也能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而在中文中,代词的使用相对较少,往往会重复使用同一名称,以便更清晰地表达思想。
启示: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注重使用代词来避免重复性和啰嗦性,并使文章更加连贯。
3. 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一种表达语气、分割句子和段落的重要手段。
英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逗号、分号、冒号、破折号等,而中文中则常用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逗号、顿号、问号、感叹号等。
虽然两种语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和作用方式都是相似的,都是为了表达语气和分割句子和段落。
启示: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来帮助表达语气和分割句子和段落,从而使文章更加连贯。
4. 使用过渡词过渡词是英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连贯手段。
这些词汇包括转折词、补充词、并列词、归纳词等,它们可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在中文中,使用过渡词的频率相对较低,因为中文语言本身比英文更倾向于使用词语的语义关系来表达文章的逻辑。
启示: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注重使用过渡词来帮助表达文章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5. 使用段落结构段落结构是英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连贯手段之一。
一个好的段落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中文中,段落结构同样重要,但段落的长度和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512019年35期总第475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文/陈中云【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语篇与衔接。
本文将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进行简要梳理,然后谈谈其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英汉;衔接手段;英语教学【作者简介】陈中云(1966.08-),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
衔接错误,对此,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听说读写活动,不要害怕出错误就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训斥,致使学生既不敢说也不敢写, 学习策略上采取回避,阻碍了学生语言的习得。
另一方面,也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而应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比较,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做出解释,强调英语语言注重形合而汉语则注重意合,使学生针对错误加以纠正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语篇的衔接手段。
2.提倡英汉语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
篇章语言学的发展给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使是基础阶段的写作也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语篇连贯的各种衔接手段,如:省略、照应、替代等,使上下文连贯,结构紧凑。
教师在平时讲解课文、分析阅读理解、操练英语写作时,要重视语篇的分析,可以从形式上的衔接入手,强调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英语的衔接通过照应、替代等形式手段来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体现了英语形合的特点;而汉语多用重复、省略等衔接手段,体现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
通过对比不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扩展英汉对比分析教学的范围,突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目前外语的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法搞得红红火火,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口语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胡壮麟认为,英语教学在听说训练方面超过读写,大部分学生流利性提高了,但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却下降了。
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好从英汉的对比分析入手,让学生真正从认知上而不是感性上掌握英汉语言的差异,从而促进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 23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南阳师范学院/金胜兰【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 差异性 翻译策略一、引言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
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1.照应。
Halliday 和Hason 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
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
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
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
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
例如:A :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 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 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 和B 的共识之中。
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 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
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
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英汉语篇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
英 语 阅读 在 学 习英 语 中 至 关 重 要 ,对 听说 读 写 都有 很大 的帮 助 。 既然 英 语 阅 读 包 罗 万 象 ,英 语 阅
是 一系列连续的段落或句 语 篇分 为书面语和 口语 ,学生语篇分析能力要求首先从整 篇 把 握 内容 ,分 析 段 与 段 之 间 关 系 然后提炼 出中心思想 。在 大 学 英 语 写作 教 学过 程 中发 现 ,不 少 学 生在 写作 中 出现 很 普 遍
实英语文化随处可见,英语学习者有很 多机会接触 到英语文化 ,如广告、报刊、标 识、电影等等 ,都
是 学 习英 语 文 化 的 途 径 , 英 语 学 习者 应 该 好 好 利 用 周 围 的环 境 学 习熟 悉 英 语 文化 。 第 三 ,英 语 学 习者 应 当 培 养 宽容 异族 文 化 的心
,
语篇是交 际过程 中的语言单位
子
。
,
读就 需要一定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拥 有较 高的跨文 化交际能力 ,英语 阅读能力也会提高,所 以英语 阅 读 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相辅相成,缺一 不可 。英 语学习者在学 习英语 阅读的过程 中,一定要注 意跨
的 问题是, 习惯通过查找字典 ,写 出所要表达 的大致意思 ; 语 篇结构缺乏逻辑 ; 整篇文章不能够突出主题和中心思想。这就 说明学生缺 乏篇 章学 习的训练 。所 以在 写作 时,一定要注意训 练学生把握 文章语义整体 的统一性。 文对英语和汉语
的 话语 差 异 进 行 了详 细 分 析
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在英语 阅读 中的跨文化难题
呢? 第一 ,教师应该有 效地扮演文化角色 。老师在 他 们 的英 语 学 习 中 起着 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在 教 授 学 生 如 何 学 习英 语 的 同时 , 也应 该 注 重 英 语 文 化 的积 累 。 英 语 教 师 在 平 时 的 教 授 中 , 充 分 利 用 教 学 工 具 ,如 多媒 体 ; 举 办 有 关 英 语 文 化 的 活 动 ,如 英 语 话剧等等 ,向学生传播英语 文化 ,使英语学习者潜 意识 中慢慢 了解、认同英语文化 。 第二 ,英语学习者有意识地 学习英语文化 。其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英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结构成为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以期探讨两种语言在语篇连贯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和联系。
1. 指称衔接的定义和作用指称衔接是指在一段话语中,通过各种代词、名词等语言符号,将话语中的事物和情境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整体语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指称衔接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得听者或读者更好地理解话语的内容和意义。
2.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两种语言都使用代词来连接不同的话语片段,使得语篇更加连贯。
比如,在英文中,“he”、“she”、“it”等代词,可以用来代替前面提到过的人、物、事物等,从而避免重复。
在中文中,常常使用“他”、“她”、“它”等指代代词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其次,两种语言都使用名词和动词等语言符号来进行指称衔接。
比如,在英文中,“the”、“a”等冠词用来指向前面提到的特定对象;在中文中,“这个”、“那个”等量词用来指向已经被表达的特定事物。
最后,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上下文信息来进行指称衔接。
在英文中,听者或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信息来推测代词指向的具体对象;在中文中,上下文信息同样重要,能够帮助听者或读者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英文中,名词的数量比中文要多,这导致英文更加注重名词和名词短语的使用,而中文则更注重动词和动词短语的使用。
这种差异会影响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中的表达方式。
其次,在英文中,介词短语的使用相对比较频繁,而中文则更多地使用副词和动词短语。
例如,在句子“He went to the store after leaving work”中,“after leaving work”就是一个介词短语,用来衔接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
而在中文“他下班后去了商店”中,则使用了“下班后”这样的副词短语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汉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英汉语文本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研究英汉语篇衔接时,关联理论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英汉语在篇衔接上的共性与差异。
一、关联理论简介关联理论是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文本元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在英汉语篇衔接中,关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上下文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不同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英汉语篇衔接的共性对比分析1. 衔接手段相似在英汉语篇衔接中,常见的衔接手段包括代词、连接词、语法结构的重复等。
“it”可以指代前文提到的内容,在篇章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而“而”、“但是”、“因此”等连接词也可以在不同句子之间进行衔接。
句子结构的重复也是一种常见的衔接手段,在英文中可以通过重复主语或谓语来实现,而在汉语中则可以通过重复的并列结构或者相同的动词形式来实现。
2. 衔接手段差异在英汉语篇衔接中,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英文中,常用的衔接手段还包括连接副词、定语从句等,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递进副词、关系代词等手段进行篇章之间的衔接。
英文中的被动语态在篇章衔接中也往往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
三、英汉语篇衔接的理论解释1. 相似之处的解释英汉语在篇衔接上采用相似的手段,反映了它们在语际交际中的普遍规律。
代词、连接词和句子结构的重复等手段是语言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文化和语系中都有相似的应用方式。
2. 不同之处的解释英汉语在篇衔接上的差异反映了它们在语言形式和结构上的特点。
英文重视定语从句等复杂句式的使用,而汉语则更注重逻辑关系的表达和主语—谓语一致的体现,因此在衔接手段上有所不同。
四、结论关联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在共性和差异上的表现。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和语系中的篇章衔接规律,为英汉语的翻译和交际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将英文和汉语中的五大衔接手段(并列、因果、对比、递进、排比)进行对比和翻译的方法。
英语中有五种衔接手段,包括并列、因果、对比、递进和排比。
其中,并列法表示同等重要性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and连接;因果法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形式上以for或because连接;对比法表示不同程度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but或while连接;递进法表示事物之间的依次关系,形式上以first, then, finally连接;排比法用于表达相似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not only…but also连接。
汉语中也有五种衔接手段:并列、因果、对比、递进和排比。
其中,并列法表示同等重要性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而且”、“又”、“并且”等连接;因果法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形式上以“因为”、“由于”、“所以”等连接;对比法表示不同程度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但是”、“然而”、“反之”等连接;递进法表示事物之间的依次关系,形式上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排比法用于表达相似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不但…而且”、“既…又”等连接。
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英汉双方的语篇衔接手段进行比较,以保留原文语义,正确运用衔接手段,使译文衔接得当,结构紧凑,读起来流畅,同时尽量避免冗余和重复。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关联理论是指在语言运用中,通过使用一定的衔接手段,使得文本中的各部分之间能够建立起连贯的关系,以达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衔接手段是指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来连接不同部分的语句或段落,使得整篇文章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在英汉语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英汉语篇中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共同的特点是使用连词。
连词在英汉语言中都具有连接作用,可以用来连接主谓、并列句、转折句等。
在英语中常见的连词有and、but、so等;而在汉语中常见的连词有和、但是、所以等。
通过使用这些连词,可以使得语句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使文本更加连贯。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的差异在于连接词汇的多样性和角色的明确性。
英语中常用的连接词汇种类较多,而且其作用明确,比如在并列关系中可以使用and、or等;在转折关系中可以使用but、however等。
而汉语中的连接词汇种类较少,大多数连接词汇同时具有多种角色,比如既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又可以表示转折关系。
这就要求在使用连接词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角色。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的差异还表现在衔接手段的多样性上。
在英语中,衔接手段除了使用连词外,还包括使用代词、替代词等。
可以使用代词he、she、it来替代前面提到的特定事物或人物;还可以使用上文提到的名词来替代后面即将提到的同类事物。
而在汉语中,衔接手段主要通过使用代词、指示词等来实现。
可以使用代词他、她、它来代替前面提到的特定事物或人物;还可以使用这个、那个等指示词来替代后面即将提到的同类事物。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
三 省略(Ellipsis)
省略指把语言结构中某个成分省略不提。 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语篇上下 紧凑的一种衔接手段。省略和替代都是避 免重复的常用手段,两者常常互相替代使 用。有语言学家把省略称为“零位替代”。
省略的分类
动词性省略 名词性省略 小句性省略
动词性省略
动词性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信息 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语法手段。汉语中 的动词性省略与英语中的非常相似,但同 英语相比,汉语中动词性省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况较少。 汉语更倾向于对动词的重复。
2.指示代词照应。 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 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 样。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 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 the。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 限定词。 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 情景语境或上卜文中己经非常明确,可以运 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 定词修饰。
(4)概括词复现
词语重复使用过多常给人以词汇贫乏、苍白 之感。为避免这种情况,在语篇中遇到有关人物、 事情或地点时,可用一些泛指上述概念的词语替代。 例如:people,man,woman,thing,place等,以增强 语篇的衔接力。 例如:Mabel told me with evident pride that she passed the exam again.The happy event will take place in August again.句中的 “event”为广义泛指词,和前句的“passed the exam”的具体概念前后呼应,衔接语篇。
这里的“he”和“woman”分别指的是小说中的男女主人 公:马丁・伊甸和露丝。句中有两对近义词:“swaying”和 “palpitant”,“vision”和“mirage”。它们在语篇中的 运用刻画了马丁第一次在露丝家见到女主人公时的情景:马 丁被露丝的美貌所打动,也深深折服于她的博学。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摘要:篇衔接是指语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和衔接,它在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汉语在篇衔接手段上存在一些共同点和差异点,这对我们进行语篇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联理论;篇衔接;英汉语;对比分析一、引言二、英汉语篇衔接的共同点1. 过渡词的使用英汉语在篇衔接上的共同点之一在于过渡词的使用。
英汉语都会使用一些过渡词来连接不同部分的语篇,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在英语中,常用的过渡词有however, therefore, on the other hand等;而在汉语中,常用的过渡词有然而、因此、另一方面等。
1. 逻辑连接的差异2. 文化因素的差异另一个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点在于文化因素的差异。
英汉语在篇衔接上的差异还体现在文化因素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会影响篇衔接手段的选择和使用。
在英语中,常用的文化指示词有this, that, these, those等,反映了英语文化中强调个体和个体差异的特点;而在汉语中,常用的文化指示词有这、那、这些、那些等,反映了汉语文化中强调整体和集体性的特点。
3. 表达方式的差异英汉语在篇衔接上的差异还体现在表达方式上,英汉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些差异,这也会影响篇衔接手段的选择和使用。
在英语中,句子的结构较为简洁,篇衔接手段的使用也更为简洁直接;而在汉语中,句子的结构更为复杂,篇衔接手段的使用也更为灵活多样。
1. 注意语言转换在翻译英汉语篇衔接时,需要注意语言转换,即将英语中的篇衔接手段转换成汉语中相应的篇衔接手段。
要尽量保持语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翻译成汉语后出现句子结构不当或语言表达不准确的情况。
2. 注重文化转换还需要注重文化转换,即将英语中的文化指示词和篇衔接手段转换成汉语中的文化指示词和篇衔接手段。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关联理论是指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使语篇更加连贯、紧密地联系起来的理论。
在英汉语篇中,由于两种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衔接手段上会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类型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
在衔接手段使用频率上,英语语篇中较常见的衔接手段包括代词、连词、副词等,而汉语语篇中更常见的则是代词、状语、动词等。
在英语语篇中,我们常见到的连词有and、but、however等,用以连接两个句子或两个并列的片段,使其衔接更加紧密。
而在汉语语篇中,状语和动词的使用更为广泛,通过修饰前后句子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实现语篇的衔接。
在衔接手段的类型上,英语语篇较常见的衔接手段有逻辑衔接、顺承衔接、递进衔接、对比衔接等,而汉语语篇常见的衔接手段有因果衔接、条件衔接、让步衔接、选择衔接等。
这是由于英语语篇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运用逻辑关系衔接不同部分;而汉语语篇注重条理性和连贯性,通过明确表示原因、条件、转折等关系来实现衔接。
衔接手段的表达方式上,英语语篇更注重具体化和详细化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来实现衔接。
汉语语篇更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通过简单的句式和词语的选择来实现衔接。
在英语语篇中我们常常看到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来增强语篇的描述性,而在汉语语篇中,动词和名词的使用更为频繁,突出语篇的主旨和信息传递。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使用频率上,英语语篇倾向于使用连词等词汇来实现衔接,而汉语语篇倾向于使用状语等来实现衔接。
在衔接手段的类型上,英语语篇注重逻辑衔接,而汉语语篇注重条理衔接。
在表达方式上,英语语篇更注重具体化和详细化的表达方式,而汉语语篇更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这些差异源于两种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但都以实现语篇的连贯和紧密为目标。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之一,在语言学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者们不断尝试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两种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指称衔接作为语境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英语和汉语的特点,对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上的对比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语言现象。
首先我们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入手进行比较。
英语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结构,通常以定式动词开头,然后是宾语及其他成分。
而汉语则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结构,通常以动词开头,然后是主语及其他成分。
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差异导致了在指称衔接上的方式不同。
在英语中,指称衔接通常使用代词或者名词短语来引出先行词,并且通常出现在先行词的前面。
“The book, which I bought yesterday, is very interesting.”中,“which”引出了先行词“the book”。
而在汉语中,指称衔接通常使用代词或者名词短语来引出先行词,且通常出现在先行词的后面。
“我昨天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中,“那本书”就是先行词,而“我昨天买的”就是指称衔接。
在英语和汉语中,指称衔接还存在不同的形式。
在英语中,指称衔接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两种形式。
关系代词包括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等,而关系副词包括where, when等。
通过这些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可以将先行词与后面的从句或者补语联系起来。
而在汉语中,则通过使用关系词来引出关系从句,比如“的”、“得”等。
这些关系词起到了连接先行词和后面的从句或者补语的作用。
还有一些特殊的指称衔接形式。
在英语中,有时候可以使用who, which, where等来引出名词从句,而在汉语中,则可以通过使用“之”的方式来引出名词短语,比如“我的书之一”。
这种特殊形式在语法结构上是非常有趣的,也为我们研究英语和汉语在指称衔接上的对比提供了更多的材料。
中英文语篇连接手段的异同
中英文语篇连接手段的异同
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篇结构等方面。
首先,中英文的词汇连接手段存在差异。
中文词汇的连接主要依靠语境和语义关系来实现,而英文词汇的连接则更多地依赖于词汇本身的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
例如,中文中的“花开富贵”,其中的“花”和“富贵”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词汇连接标志,但是通过语境和语义的连贯性,我们可以理解其含义。
而英文中则会使用“开花”的形态变化或者使用连词“and”来明确表达这种关系。
其次,中英文的语法连接手段也存在差异。
中文的语法结构比较灵活,常常使用短句和意群来表达意思,而英文则更加注重句子结构和时态等的变化。
例如,中文可能会使用“虽然……但是……”的结构来表示转折关系,而英文则可能会使用“although”或者“though”等连接词来实现这种关系。
最后,中英文的语篇结构也存在差异。
中文的语篇结构通常比较松散,常常使用自然段来表达意思,而英文则更加注重段落和主题的连贯性。
例如,中文可能会使用多个自然段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而英文则会将相关的信息组织在同一个段落中,使得文章更加紧凑。
总的来说,中英文语篇连接手段的异同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篇结构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英文作为不同语言的特性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中英文翻译和写作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实现中英文之间的转换和交流。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比英汉语篇指称衔接,通过分析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在英语语篇指称衔接方面,主要涉及代词、名词短语和文章中的指代关系;而在汉语语篇指称衔接方面,则涉及代词、名词短语、零指代和量短语等。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在文章中的指代关系处理方式上。
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在代词的使用上都有一定的规范性。
本研究的发现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英汉语篇的指称衔接特点,为跨语言交流和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共同点和差异点,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正文、共同点、差异点、结论、研究发现、启示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汉语篇指称衔接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其在语篇中起到承上启下、连接段落的作用。
在英汉语篇指称衔接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点,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方面的特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特点,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英汉语篇指称衔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特点和异同,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入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上的各自特点,为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1. 分析英语和汉语语篇中的指称衔接方式,探讨其特点和运用规律;2. 比较英语和汉语指称衔接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寻找其异同之处;3. 总结研究发现,探讨可能的启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对比,旨在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语篇中的指称衔接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部分,能有效帮助语言使用者理解信息、推断意义以及维持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前言指称衔接是语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用于确定前文和后文中所提到的人或事物的关系。
在英汉语中,指称衔接的运用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比英汉语篇中指称衔接的运用,分析其异同点,进而探讨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
一、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基本概念1. 英语中的指称衔接英语中的指称衔接主要通过代词、名词和指示词等方式进行。
代词的使用可以明确指示前文提到的事物,例如:This is the book I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yesterday.(这是我昨天从图书馆借来的书。
)其中的this就是指示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the book”。
名词的使用则可以通过重复前文中的词语来进行指称衔接,例如:John is an excellent student. He always gets high scores in his exams.(约翰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他在考试中总是取得高分。
)这里的he就是指代前文的“John”。
在英语中,指称衔接的语序通常是主次分明的,即先提及主体,再提及具体描述,例如:Mary bought a new car. It is red and very expensive.(玛丽买了一辆新车。
它是红色的,非常贵。
)其中的it直接跟在前文的名词“car”之后,形成明确的指称衔接。
而在汉语中,指称衔接的语序较为自由,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进行调整,例如:“梅丽买了一辆新车。
它是红色的,非常贵。
”这里的“它”可以出现在前文的“车”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后文的描述之前。
三、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特点英语与汉语在指称衔接方面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异。
在英语中,指称衔接更注重信息的传递和逻辑的严谨,因此对代词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而在汉语中,由于语序的自由和指代的灵活性,指称衔接的使用相对宽松,更注重表达者的感情色彩。
四、结语本文对比了英汉语篇中指称衔接的运用,分析了其异同点,进一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
英汉语篇连贯的异同研究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Z h i eec si n l h a dChn ed c us h r c d i p o e h tE gi et e t h s fepl i s e t edfr n E gs ie i o ec ee ea rv t a n lh i fau d wi teu eo x i t e n i n s s r o n n t s s s r h c
GE Pi ng
( hnhintueo F ri rd, hn a2 12 , h a Sa gaIstt f oe nT ae S agi 0 6 0 C i ) i g h n
Al r t: h h o y o o e i n h s g e tsg i c n e f rln u g e r e si h i f r g n u g t d n e e rh Ast eb sc m m T e t e r fc h s a a i f a c o g a elan r t er o e n l g a e su y a d r s a c . h a i o r n i a n i a u i o i n a mmu iai n a nc mb n t n o ic u s n n e t i fv rb e f r it g ae n mp e e sv n t fb l g l iu o c n c t , ie c o o i ai f ds o re a d c tx s a o a l o e r td a d c o o n o r h n ie
g is o ene a ie i f n c an ts m g tv l n ue e ofmot e o g e. h tn r u
1
: ic u s ; h e c ; n l h wr i g ds r e c en e E gi i n o o r s t
汉英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一讲:汉英语篇衔接(cohesion)对比与翻译
• 在语篇中,假如对于一种词语旳解释不能从词语 本身取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代旳对象中谋求 答案,即衔接,也就是照应(reference)关系。 根据照应成份参照点旳不同,照应能够分为前指 照应(anaphoric reference,也称回指照应)和 后指照应(cataphoric reference,也称下指照 应)。前指照应指旳是所指对象位于上文,即指 代成份旳指称位于指代成份之前;后指照应指旳 是所指对象位于下文,即指代成份旳指称位于指 代成份之后。例如:
• 另外,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系统没有英语发达。当 代汉语中,“他”旳功能虽然出现了性、数、格 旳分化,但在诸多情况下还担当着复数、全部格 和两性共指代词旳功能。译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 如遇到类似情况,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出“他”旳 详细指代对象,确保译文正确。例如:
• (10)对了!男人懒。他能够懒洋洋坐在旋椅上, 五官四肢,连同他旳脑筋(假如有),一概停止 活动,像呆鸟一般。(梁实秋,《男人》)
•
• 了解汉英两种语言人称代词系统和人称代 词前指照应旳不同特点和倾向,对汉英翻 译有一定旳指导作用。翻译是一种涉及语 言、文化、文本、译者等多种原因旳复杂 过程影响翻译过程旳原因诸多。但是,根 据本节对汉英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旳对 比研究,在汉英翻译中采用相应旳策略和 措施,对提升翻译质量是有所帮助旳。
• On reaching Pear Fragrance Court, Baoyu went first to see Aunt Xue, whom he found distributing sewing to her maids. He paid his respects to his aunt, who caught him in her arms and hugged him.(杨宪益、戴乃迭译)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译英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语篇衔接是汉译英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熟练运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达到翻译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第一步:了解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指的是在语篇中为了使文章内部各部分内容更加连贯,通过表达方式和语言手段进行衔接的方法。
比如,在英语文章中,通常使用词汇的重复、代词、连接词等手段来实现衔接。
第二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在中国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有把握句、指代、补充、归纳、转折、递进等。
而在英语中,常用的语篇衔接手段包括代词、连接词、转折词、副词等。
第三步:对比研究汉译英翻译的策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我们发现,虽然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衔接手段的作用和实现方法却是相似的。
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译者可以参考原文的衔接手段,尽可能保持原文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第四步:注意汉译英翻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顺易懂:翻译的语言应该通顺易懂,便于英语读者理解。
2. 所述即所得: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不要在翻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观点或解释。
3. 注重语法:汉译英翻译要注重语法准确,尤其是复杂的句子结构。
4. 参考原文词汇: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原文的词汇,但不要照搬照抄,应该考虑到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
通过对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掌握汉译英翻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提升翻译质量,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国交流的加强,英汉语篇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密切。
研究英汉语篇的指称衔接对比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认识,而且对于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英汉语篇的指称与衔接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英语常使用代词
来指称先前已提到的事物,而中文则多使用名词的复现。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He bought a car yesterday. It is black.” 就使用了代词“it” 来代替前文提到的车,而中文则可能会重复写出“这辆车是黑色的” 或类似的表述。
除了使用代词和名词复现之外,英汉语篇的指称和衔接方式还有其他的区别。
在英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指称方式是通过上下文信息和语境来理解指称对象。
例如,在一个关
于古罗马的文章中,作者突然写到“他被杀了” 这样的句子,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
出“他” 指的是哪一个人。
相比之下,中文则更常使用名词或代词明确地指出指称对象,尤其在读者对相关背景知识不太了解的情况下。
上述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差异的存在也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
证译文的表达准确,译者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运用恰当的衔接方式和指
称手段。
同时,也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背景知识,以便于译文的理解和接受。
总之,英汉语篇之间的指称和衔接方式不仅有差异,而且也存在相互影响的趋势和变化。
我们需要通过仔细比较和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从而
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篇指称衔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两种语言中指称的定义、特点以及衔接方式的差异比较。
同时还分析了英汉语篇章结构中指称衔接的影响和语用功能的对比,并探讨了在篇章表达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英汉语在指称衔接上存在一些异同点,这为我们提供了对于篇章表达的启示。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英汉语指称衔接的其他方面,以丰富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本文旨在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促进英汉语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英汉语篇章、指称衔接、研究、英语、汉语、对比、差异、语用功能、影响、篇章结构、应用、异同点、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英汉语言交流的频率也日益增加。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在英汉语言交流中,指称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语言现象。
指称是指语言中用来表示事物、人物或概念的词语,如代词、名词短语等。
在语篇中,指称的准确使用和衔接对于语言交流的清晰和连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指称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带来一些交流误解和障碍。
对英汉语言中指称的使用方式进行深入比较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
通过对指称的研究,也可以为英汉语言交流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启示,促进不同语言间的交流和理解。
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语指称的使用差异和共同点,分析其语用功能和篇章结构中的作用,以期对英汉语言交流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分析英汉语篇章中指称衔接的方式及其语用功能,探讨其在篇章结构中的影响和应用。
通过对英汉语指称衔接的差异比较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上的异同点,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汉语篇章中指称衔接的功能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际中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方式,为语言学习和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篇连接对比与英语教学
[摘要]连接作为语篇衔接系统中语法衔接的组成部分,其最能体现英汉两语的异同之处。
本文首先按照时空和因果两种主要的逻辑关系,举例说明英汉语之间在使用不同的连接成分(包括用与不用)表达不同逻辑关系方面的差异,继而探索产生此差异的思维的根源,以指导英语教学中写作实践。
[关键词]连接;逻辑关系;英语教学
1. 引言
连接是语篇衔接系统中语法衔接的一种。
其是指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halliday & hasan)。
连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是指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词语,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上的关系,如so and consequently等。
而隐性则指:语篇中诸如此类的逻辑关系,有时候并不通过显性的成分来表示,这中现象称为零形式连接或意合连接,多见于时间、因果关系(朱永生,2004:157)。
如 he died three days ago. he buried in london. (时间关系)。
这种体现逻辑关系的连接是语篇内深层次的最普遍的连接,无论是显性的连贯,还是隐性的连贯,可以没有语法或词汇衔接,但绝不可没有逻辑上的衔接,否则便无完整的语义整体,也就无所谓语篇了。
而这种由连接成分体现出的逻辑连接的隐性和显性之分,也恰是语篇连贯的隐性和显性区别之所在,就英汉对比而言,可以说这种体现逻辑关系的连接最能体现异同之处(何善芬,2002:507)。
2. 英汉语篇逻辑连接对比分析
下文按照时空和因果量种主要的逻辑关系,举例说明英汉语之间在使用不同的连接成分(包括用与不用)表达不同关系方面的差异。
2.1 时空关系
时空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自然的逻辑关系,因为一切事物无不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并构成相互间的基本联系。
所以说,其他一切逻辑关系无不建立在这种基本联系之上。
但是,在用语言表述这些关系时,又总是有所侧重(以实际意图目的和语境等为依据),而且英汉语之间也常有差别(在关系范畴及连接成分的使用方面)。
示例如下:
(1) a.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b.有志者事竞成。
英语where起着地点(空间)连接的作用,译成汉语却成了“有志者---事竞成”,这样的既带因果性又是推延性(条件推断)的关系。
广义地说,这句也算是语篇衔接,虽然主要是单句句法衔接。
(2) a.两人走上窄小的圆拱桥,到了对岸。
他们下了桥,前面是一尺多宽的草地,走上台阶,那里有一个大天井,天井里种了几株玉兰树。
b.the two traversed a small hump-backed bridge to the opposite shore. then crossing a narrow strip of lawn, they mounted stone stairs to a large garden of magnolia trees. 汉语本来都是靠地点词语和相应的动作,显示位置变化的逻辑关
系,如“到了对岸”——“下了桥”;英语却最好改换成用“then”表示时间的接续,这更合其行文表达的习惯。
2.2 因果关系
广义因果关系(包括条件、假设、目的、推论)也是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而且大量的体现与语言表达和语篇构成中。
如前所述,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总的来说英汉语是一致的,差别主要在于用不用有关的逻辑连接成分,即这种逻辑连贯是显性还是隐性的问题(包括用其他衔接手段代替因果连接成分)。
请看例子:
(3) a.look at the sample questions, and make sure that you understand how answers are marked. if the test is to be machine-scored, be particularly careful in marking answers. there will be no human scorer to help you by trying to make out what you mean.
b.请看例题,弄清如何表明答案。
要是机器评分,划答案时就要特别小心,因为不会有阅卷人来分辨你的意思。
英语中第2、3两句之间的衔接主要靠词汇语义的同现(machine scored与human scorer的语义对照。
),而其内容的因果性联系还得结合语用知识。
中译时若不加上“因为”这个明示的因果联结词,末局便会显得突然。
(4) a.his greatness is attributed by his biographers and critics not alone to his profound medical knowledge and insight but to his broad general education, for he was a very
cultured man.
b.他的传记作家和评论者认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医学造诣深,而且在于知识面广。
他是一个很有文化素养的人。
此例与前两例相反:英语有for这个典型的因果关系成分,中译却将此隐含起来,只以人称指称“他”和“文化素养”这一词汇语义同现(与前面的“知识面广”近义同现),保证上下文的衔接。
若照译为“因为”,反而逻辑不通了。
(5) a.宝玉听他没说完,便撑不住笑。
因踢他道:“休胡说,有人听见笑话。
”
(《红楼梦》)
b.while he was still holding forth, baoyu could not but burst out laughing. now he kicked him over and swore:”shut up, or people will laugh.”
原汉语“因踢他道”的“因”字,只是略带因果关系之意,其实主要还是表示上文的动作的接续。
所以英文正确合理的译作“now he kicked him over …”,以“now”表示这种接续关系,但又不失同样隐含着因果性。
3. 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连接的对比,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篇反映的逻辑关系基本上是相通的,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差异之处。
这种差异的产生,就主观原因而论,人类这一主体认知复杂客观事物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维和逻辑推理习
惯,如中国人重综合而西方人重分析的习惯,其反应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上分别呈现直线形和逻辑型的思维特征,以及英重形合和汉重意合的另一特征。
而这一特征又明显的反应在语篇衔接中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方面。
鉴于此,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讲解分析英汉语篇连接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连接手段差异的意识,避免母语思维习惯作用下的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k.a & 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1976.
[2] 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 朱永生. 功能语言学导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