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

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这节课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教师认真作好教学设计。

1 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重、难点1.1 从知识、能力、情感3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2)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1.2 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3 难点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 课前准备2.1 准备有关的实验材料 1)选用带有部分血管新鲜的猪心脏,在实验前解剖好,沿着室间沟1 cm处分别剖开左心室壁和右心室壁,露出4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

2)准备好相应的用具:一次性手套,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针,解剖盘及纱布等。

2.2 搜集信息,查阅资料 1)学生方面: ①学生在课下搜集与心有关的能够体现人情感方面的词语。

②提出一些关于心脏的问题,如心脏病是怎么回事,心脏为什么能不停地跳动,为什么紧张时心跳加快……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查找资料,或向医生请教。

③分成5个大组,统计本组每人心率,计算平均值、最高和最低值。

2)教师方面: ①准备心脏跳动的课件;②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③瓣膜工作动画;④经过加工处理的心脏模式图;⑤相应的课件。

3 教学策略3.1 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

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3.2 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

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了解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解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能够分析心脏的常见疾病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心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3.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1.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2.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心脏结构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器官,它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a)介绍心脏的位置和形状,解释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输送血液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b)详细讲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和心瓣的功能。

c)讲解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提示心脏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3.活动探究(40分钟):a)实施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其他成员合作完成讨论问题,负责人汇总成果并进行展示。

-问题一:心房和心室在收缩和舒张时有什么变化?-问题二:心瓣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么工作的?-问题三:心脏如何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b)实施演示实验:使用塑料瓶、气球和小管子组成模拟心脏和血管的装置,演示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4.深化延伸(20分钟):a)介绍常见的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脏病等。

解释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症状。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心脏,提出一些建议,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保持心情愉快等。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考察他们对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和心脏保护措施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本节课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心脏的结构:-心房-心室-心瓣心脏的功能:-收缩和舒张-输送血液心脏的疾病:-心绞痛-心脏病保护心脏的措施:-健康饮食-适量锻炼-心情愉快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解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生物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心脏这一生物学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心脏的详细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认识不足。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能力。然而,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需要加强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心脏结构与功能、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心脏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过程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心脏结构图,标注出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及其功能,并在图中说明血液流动的方向。
2.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心脏跳动原理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需包括心房与心室的收缩、舒张过程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c.你认为如何保持心脏健康?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作业质量,做到字迹清晰、内容准确。
2.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学习进度,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
5.学会使用心脏模型和图示进行观察与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心脏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学问点多且生理过程简单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初步的感性熟悉,但学生所具有的学问和阅历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问、直接阅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索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阅历和学问,使学生通过观看、试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等有关学问。

为大家细心整理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盼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篇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学问点多,且生理过程简单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学问和阅历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问,直接阅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索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阅历和学问,使学生通过观看、试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等有关学问。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详细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想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看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构造”;推想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熬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3、观察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结构。

【教学重点】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观察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结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利用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跳绳结束时,为什么心跳会加快,其意义时什么呢?”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管道是血管,那么运输的动力是什么呢?引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本节课学习目标:1、知道并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一)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在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之后,阅读课本61-62页,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要求:注意力集中,小组长协助好组内学习秩序,7分钟后进行检测。

1、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位置?2、心脏有几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3、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从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由此可以联想心脏的功能是?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提示:心脏结构记忆口诀(1)四腔:上房下室,左右相隔。

(2)血管:左主右肺(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房连静,室连动。

(3)血流方向:静房室动不倒流(静脉瓣、房室瓣、动脉瓣可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规律总结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

心脏四腔同侧相通,异侧不通。

(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一对一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心脏位于中部偏方,在之间。

2、心脏壁由构成。

3、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为、、、。

4、心脏中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与右心室相连的是,与左心房相连的是,与右心房相连的是和。

5、收缩和舒张,像一样使血液在全身血管里循环流动。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
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
动脉瓣的作用。 教学策略选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 择与设计
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
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
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
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
的改进。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
引导学生设计实施了“水灌流心脏的实验”;补充了算
一算心脏在工作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和收缩期 课例研究综
的时间等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从很大程度上提高 述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 学生学习能
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 力分析
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
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
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本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
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
的科学观;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更是对前一章知识营养物质和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
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人性化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体验。
1.创新的教学设计:本节课以心脏为主题,创新地设计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环节,使抽象的心脏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生活化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心脏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引起他们对心脏健康的关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是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的一部分。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如何作为泵来输送血液,以及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心房、心室、瓣膜等。此外,学生还需理解心脏跳动的过程以及心脏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同时,我会充分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生动的心脏图片,引发学生对心脏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比分析心脏的四个腔室的功能,加深理解。
4.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血液循环的路径,清晰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5. 提供病例分析,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探讨心脏疾病的原因和影响,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3. 心脏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的机制。
难点:
1. 心脏内部结构的动态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及瓣膜的开闭。
2. 血液循环的复杂路径:体循环利用三维动画或心脏模型,直观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心脏空间概念。
2.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增强感性认识。
-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提供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作业,巩固知识。
-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教师推荐的资源,了解保持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
-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总结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新知识。
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随机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和理解程度。
- 观察:注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 测试:在课堂中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掌握程度。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展示心脏的结构、功能和泵血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6. 互动式教学心脏疾病(10分钟)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最后,我们来进行总结与反思。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思考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会为大家解答。
六、知识点梳理
七、反思改进措施
八、重点题型整理
2. 课程平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PPT、相关视频资料。
3. 信息化资源:互联网资源(如生物学教学网站、心脏功能动画等)。
4. 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在血液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索心脏的奥秘吧!
现在,请大家观察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心脏模型。可以通过触摸和观察模型的各个部分,加深对心脏结构的理解。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为大家解答。
4. 小组讨论心脏功能(10分钟)
5. 讲授心脏的跳动周期(10分钟)
现在,我要向大家讲解心脏的跳动周期。心脏的跳动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在收缩期,心脏的肌肉收缩,将血液泵送到动脉中;在舒张期,心脏的肌肉舒张,血液再次流入心脏。这个周期不断重复,维持着血液循环。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将能够形成对生命系统中的器官功能的基本认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学生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将培养科学态度,激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引言]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每天它要跳动将近十万次。

当我们剧烈运动后,或受到惊吓时,我们可以感觉到心跳加速。

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你的心脏的搏动。

那么,心脏是怎样搏动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又是怎样的呢?[思考](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心脏具有什么功能?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当它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脏,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

就这样,心脏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心脏的肌肉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

即使你做倒立时,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

[思考](2)人的心脏分为几个腔?心脏分为四个腔:上面两个腔叫心房,分别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两个腔叫心室,分别为左心室和右心室。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过有关动脉和静脉的知识,大家能说出动、静脉内的血流方向吗?以心脏为中心,动、静脉内的血流方向是截然相反的。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具体来说,血液是从心脏下面的两个腔——左心室和右心室泵入动脉,通过动脉进一步运往全身的,然后全身各部分的血液再通过静脉回到心脏,具体来说,是回到心脏上面的两个腔——左心房和右心房。

简单来说,心室与动脉相连通,而心房与静脉相连通。

血液由心室泵出,再由心房流回。

[思考](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注意观察左右两个心房之间是否相通?左右两个心房之间互不相通。

左右两个心室之间也互不相通。

可见,心脏左右两部分是互不相通的,中间由一层厚厚的肌肉壁分隔开。

但是,同一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

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

那么,心房与心室之间的血流方向是怎样的呢?是由心房流入心室?还是由心室流入心房?我们刚讲过,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

根据心房与静脉相连通,心室与动脉相连通,你能推出心房与心室之间的血流方向吗?我想同学们都能推出血液是由心房流向心室。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The pump of delivering blood -- Teaching Des ign of heart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三节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2能力培养: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在体验中明确工具的重要。

再根据胸透图片和心脏在胸腔的位置图,进一步确认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形态和大小。

并体会到“心脏在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可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并由胸透图和心脏跳动视频切身体验,表述自己的心脏的位置。

猜测心脏的功能。

利用多媒体展示胸透图片和心脏在胸腔的位置图片,知识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认识了解心脏三、心脏的形态结构1、心脏的形态结构、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或模型,尝试区分心脏的上下左右。

2、心肌的特征观察新鲜的心脏,并利用卤好的熟心脏,通过“尝” 切身体会心肌和骨骼肌的区别。

思考讨论: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它具有什么功能?2、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和肱二头肌的一样吗?3、心脏为什么能一直博动?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四、心脏的结构:观察心脏解剖图,思考讨论:1、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2、如何区分心脏的上下?3、如何区分心脏的左右?4、哪个腔的壁最厚?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观察心脏的结构组成,引导学生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记忆训练。

利用课件的优势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记忆口诀: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利用练习题强化学习效果。

五、心脏的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动静脉的概念对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进行探究,引出心脏压送出的血液为什么总能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再由静脉瓣引出房室瓣和动脉瓣,使进一步探索心脏的结构奥秘。

最后由问题“心脏如何能源源不源源不断地给动脉里输送含氧丰富的血液呢?”归纳心脏的工作情况并分析吃心脏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思考:“心脏如何能源源不源源不断地给动脉里输送含氧丰富的血液呢?”血液中的氧是哪里来的?结合血液与组织细胞及肺泡间的物质交换思考心脏的工作情况:心脏其实就是两个“泵”。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1《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二)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三)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终点都是().(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四)课堂小结: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所学知识.(五)巩固练习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探究交流环节.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地方,一一说清.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欲,毕竟学生们的层次不同.因此我先让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表演,尤其让那些学习层次不好的学生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身示范,指导帮助他们,虽然学生们说得差强人意,但哪怕有一丁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予以表扬,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的历练学习,所有学生都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了.他们也尝到了学会知识的快乐.我再适时的给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机会,让他单个汇报,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教学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被动的静听,而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拨.指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学生亲历于知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沿着这条血液循环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报一个站名,在哪卸载加载,一一讲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了有趣的表演;让原本的埋头苦读变成了快乐学习.甚至连平时学习状态不好的.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并能够基本讲述出整个循环过程,教学效果可见一斑.我很享受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快乐,老师教的轻松,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我会继续认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爱上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2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案例名称《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科目生物教学对象初一提供者孙婧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过程和方法: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述法,观察法,演示教学法,讨论法.通过多层次教学和让学生反复记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课件〝心脏的结构〞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猜谜语,激发兴趣引入.出示课件,创设氛围,引入谜语.通过谜语引入新课.积极思考,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心脏世界心脏的结构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分别连接的血管: 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心脏的功能血液输送的动力器官诱导提问.布置阅读.思考.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发挥想象,提出问题.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认真观看.同学总结本小节的收获.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小结展示血液循环课件. 讲解,指导. 体循环,肺循环认真观看课件.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评价设计通过本节教学实践,深深的感到多媒体课件将形.声.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维动画直观形象,达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学生对心脏实验.特别是灌流实验兴趣浓厚,参与的力度大.学生通过以小组合作方式对实物羊心和电脑动画的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去发现规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内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灌流实验对学生要求的层次较高,学生刚刚接触心脏的结构,马上能在实物上准确找到血管难度较大,个别的学生因不能准确找到血管使实验失败.改进措施:在教学中,要力争能突破心脏四腔及相连血管的知识后,再进行灌流实验.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培训小组长,让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确保实验的效果.八.帮助和总结本教材所提供的课件对本堂课帮助很大,还有一些动态图,通过本节课,我觉得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但是血液循环处学生有点茫然,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所以平时应多采取这种方式,并且我发现课堂最后应该以没有时间限制的活动结束,这样不会影响课堂进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二.教材分析及处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二)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且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较抽象和复杂.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三.教法与学法: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一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与小学高年级差不多,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让学生充分感知.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其次,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四.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血管的种类.特点.分布和血流的方向).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可是血液的流动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对,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或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3.新课教学:(一)心脏的内部结构(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左胸,感受自己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内脏图,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展示猪的心脏实物,识别人体心脏的方位.(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讲授心脏的结构.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的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将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教师指着实物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同时设问:同学们,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的时候,能不能回到心房,同样,动脉的血流能不能回流到心室呢?让学生进一步回答:不能.教师再问:这两个瓣膜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学生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观察实物进行探究,教学的重点就突出出来了.(4)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一一说出心脏的各部位的结构名称,这样使学生能够加深印象.(二)心脏工作过程: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心脏工作的动态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跳动规律,使知识变得动态.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好处.接着,教师出示心脏每分钟所跳动所需的时间图解,请学生计算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学生通过算一算,进而了解心脏不倦地跳动的原因.(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四)板书设计: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件附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房室瓣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动脉瓣(五)教学反思: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当努力将新课程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房室瓣肺静脉主动脉动脉瓣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能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讨论阶段能充分营造气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案例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形态.大小和方位的区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坡的汽车.抽水的水泵和倒立的人体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比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学生联想到发动机.水泵和心脏具有相似的功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心脏为什么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组织学生用手感觉心脏的跳动,并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最后多媒体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通过切身体验,表述自己的心脏的位置.学生观察〝人体体腔解剖图〞,进一步确认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学生对〝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却很难用生物学学术语言准确表达.现场做运动,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知识.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鼓励学生想办法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最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强化学生的认识.小组观察猪的心脏实物标本:(1)述说自己对心脏形态的看法.(2)猜测人的心脏的大小,了解自己的心脏大小.(3)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4)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形态和方位.学生第一次观察心脏实物标本,兴致非常高,标本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构建〝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学生在尝试着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发现必须先区分心脏的各个方位,于是学生主动进行〝区分心脏方位〞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1)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2)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a.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b.实验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组成,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①学生观察心脏,说出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根据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②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发现改善心脏的结构能加强心脏的功能,明白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感受到了新知不新,学会用旧知去同化新知.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心脏压送出的血液总能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这是为什么呢?进一步探索心脏的结构奥秘:指导学生取下已经剖开的心脏的前壁,参考教科书p68〝心脏的解剖图〞,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辨认,在小纸条上写出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用。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 )教 学 目标和 重 点难 点 一 知 识 目标 : 能 够 概 述 心 脏 的 位
动 ,并说 出心脏 在人 体 中的具体 位置 ,
最后 多媒 体 出示 “ 体体 腔解 剖 图” 。 人 置 ,描 述 心 脏 的形 态 , 区 分 心脏 的 方 位 ,推 测 心 脏 的功 能 。通 过 现场 做 运
究心脏 奥妙 的好奇 心,明确教学 目 。 标 ( 二)主动探究 ,获取新知
1 心脏的位置 、形态 和大小 .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用 手 感 觉 心脏 的 跳
使 学 生 的 学 习 过 程 真 正 成 为 自 我 建 导 入 新 课 ;主 动 探 究 ,构 建 新 知 ; 归
设 计 思路
2 局 部 探 究 : 学 生 观 察 已经 解 动 ,使学 生在 已有经 验基 础上进 行体 验 .
血 管 ,培 养 学 生 的 识 图 能 力和 观 察 能 剖 开 的猪 的 心 脏 实 物 标 本 ,探 究 学 习 学 习和表 达交流 , 自主构 建 “ 心脏在 人 “ 脏 的 内部 结 构 ” ;推 测 房 室 瓣 和 体 中的准 确位置 ”知 识 。出示 人体体 腔 心 力 。在 说 出 心脏 与 功 能相 适应 的 结构
( ) 08s) 理论 ' 0(1. 2
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充 分发 挥 自己 的主 能 力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性 ,全 面 提 高
观 能 动 性 , 掌 握 知 识 , 成 为 社会 需 要 学生 的素养 。 的人 才 。 总 之 ,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自主 学
理 解 心 脏 的 结 构 特 点 中认 识 心 脏 健 康
重 点 :描述 心脏 的结构 和功 能 。 难 点 :通 过 学 习理 解 心脏 的结 构 作为 “ ”的作 用 。 泵 ( )具体 设计 思 路 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模型结构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质疑揭示内容从题目“输送血液的泵”,你能想到哪些问题?1.触摸感觉心脏的跳动。

2.感受心脏的具体位置。

学生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如泵输送人体内血液。

亲身体验,感受自己的心脏及所在位置。

集体明确: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从题目入手,使学生大胆联想心脏与发动机、水泵相似的功能。

拓展思维明确“心脏如何完成人体内血液输送”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

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动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的基础上,清晰准确的表述心脏的位置。

模型课件展示心脏外形1.小组观察心脏模型。

模型左右与身体一致吗?2.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

3.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

1.小组交流观察心脏模型。

2.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科学的强化知识点:心脏如拳似桃状偏向左方。

小组在观察心脏模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

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聆听心跳感受心脏功能1.观察思考:大屏幕展示1.学生讨论。

心脏的跳动表现的是收缩和舒张,据利用课前资料,锻炼学生知识整合的意识,通过具心脏跳动。

感受心脏的组织构成。

2.交流学习课前资料。

3.学生展示充满水的气球,通过挤压观察水位变化。

人教初中生物七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word教案 (18)

人教初中生物七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word教案 (18)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本节课主要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循环系统的途径。

在知识方面让学生形成以下概念,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在方式上通过多媒体、模型、视频、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并能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在情感价值方面使学生形成保护心脏的意识。

百度文库,一个专注于资料分享的网站,助作者们一臂之力!。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_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授课人:油田学校秦丽丽一、教材分析“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是义务教育初中一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材(下册)的内容。

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2)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意精神;(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三、教学重点观察心脏的解剖模型,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难点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1)心脏的解剖模型;(2)多媒体课件;(3)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七、作业 练习册本节内容八、板书设计 一、位置、形状 二、结构和功能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主动脉心 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 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咼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教学过程识。

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鼓励学生想办法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最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 图强化学生的认识。

小组观察猪的心脏实物标本:(1)述说自己对心脏形态的看法。

⑵猜测人的心脏的大小,了解自己的心脏大小。

⑶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

(4)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形态和方位。

学生第一次观察心脏实物标本,兴致非常高,标本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构建“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

学生在尝试着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发现必须先区分心脏的各个方位,于是学生主动进行“区分心脏方位”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形态、大小和方位的区分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组成,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①学生观察心脏,说出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根据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

②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发现改善心脏的结构能加强心脏的功能,明白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心脏压送出的血液总能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这是为什么呢?进一步探索心脏的结构奥秘:指导学生取下已经剖开的心脏的前壁,参考教科书P68 “心脏的解剖图”,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

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辨认,在小纸条上写出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用大头针将小纸条插在相应的部位。

②学生利用课件进一步辨认心脏四腔、与四腔相连的血管,描述四个腔之间的关系,交流观察和辨认的方法。

③分析、总结规律: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心脏的功能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感受到了新知不新,学会用旧知去同化新知。

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心脏的结构教师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

学生有条不紊地观察、记录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

运用课件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识记得更深。

(1) 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你还发现了什么?⑵观察房室瓣和动脉引导学生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说出其位置、猜测其作用利用完整的猪的心脏和烧杯中的清水,设学生述说自己的发现: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

①观察、描述房室瓣、动脉瓣的位置并猜测其作用。

②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③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分别选择不同的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

④各小组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推测水(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途径,进一步理解心教师以友好、平和的态度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实现创新:设计并实施“心脏灌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推测水在心脏的流动途径,并进行知识迁移,说出血液在心脏的流动路线。

A.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计实验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启发学生推测水在心脏中的具体流动途径,进而说出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途径。

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B.实验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心脏的结构知识,画出心脏结构模式简图。

学生画心脏结构模式图,学习小组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图,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记忆和提取,树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

⑶勾画心脏结构模式简图成人的心脏24 h 内所做的功,相当于把32 t的重物升高33 cm,并且不会感到疲劳,这是为什么?出示心脏工作动态课件:脏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

(I)学生观察、描述心脏每跳动一次经过的一个连续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动脉瓣所处的状态和血液的流动方向。

归纳总结延伸拓展提供信息:“假如一个人的心脏跳动一次需要0. 8 s,则三个连续过程分别占0. 1 s、0. 3 s、0. 4s ”。

请学生计算在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启发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

鼓励学生交流对心脏的新认识和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血管知识补充完善心脏结构模式图,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

下一节课讨论、交流、评价和修正。

(2)学生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发现心脏的跳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分别大于收缩期,进而解释在人的一生中心脏不倦地工作的原因。

利用多媒体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动态、真实,给学生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性材料。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学生通过算一算,了解心脏不倦地跳动的原因,学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问题走进课堂后,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学生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五、小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 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引导学生设计实施了“水灌流心脏的实验”;补充了算一算心脏在工作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和收缩期的时间等教学环节。

这些教学环节,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

教师在本节课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融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