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分级诊疗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5.31•【字号】厦府办〔2016〕73号•【施行日期】2016.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16〕7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厦门市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5月31日厦门市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推进诊疗服务体系改革完善,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有序的就医秩序,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重要措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号),结合本市实际,在2012-2015年分级诊疗试点改革基础上,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㈠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按国家、省、市深化医改总体部署要求,立足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实际,结合厦门市医疗体系和资源配置现状,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以“强基层、建机制、促健康”为工作原则,以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通过“三师共管”工作机制建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上下联动,构建科学、合理、分工协作式的诊疗服务体系,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有序就医体系,进一步缓解就医难问题。

㈡总体工作目标优化医疗资源的结构和布局,构建布局合理、职级适配、质价相当、功能明确、分工协作、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㈢阶段性工作目标1.第一阶段⑴时间:2016-2017年⑵主要工作目标:分级诊疗病种在高血压病、糖尿病两病的基础上扩展至其他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全科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延伸至普通人群家庭。

分级诊疗制度对三级医院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分级诊疗制度对三级医院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重新做相关检查。同时,因为患者不信 能有高超的诊治手段,顺利解决病痛。
任,有时又不愿意转诊到就近的上级医 同时,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各类新
院治疗。第二,下转困难。一是三级医 的治疗技术层出不穷,临床医生需要
院为增加医疗收入,不愿意将患者下转 通过继续教育、进修等方式不断学习
至基层医疗机构。二是有些基层医疗机 新知识新技术。如何保证医生看好病
影响将日益显著。
虽然分级诊疗仍存在诸多问题,基 到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患者减少收
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也难以让患者满 入也将减少。医院收入减少,意味着医
意,从国家的医改政策看,分级诊疗势 务人员的收入也随着减少,这必将导致
在必行。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基层医 医务人员流失。基层医疗机构为财政全
疗水平 的提高,分级诊疗对三级医院的 额拨款单位,支出财政全额买单,随着
构已不开设住院部,三级医院术后的患 值好班的同时又能兼顾对新知识新技
者无法转到基层进行康复治疗。三是由 术的学习,也极大地考验着医院的管
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与三级医院差 理水平。
距大,人才缺乏,设备落后,药品缺乏, 2.3 医务人员的流失
患者不愿意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4]
随着分级诊疗的完善,患者被分流
Medical Management
医疗管理
分级诊疗制度对三级医院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苏爽爽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分级诊疗制度在全国实施推广后,现有各级医院关系将被打破。虽然现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薄弱, 医疗设备落后,发展现状难以让人满意,但从社会医学角度看,分级诊疗势在必行,基层医疗机构必将发展壮大, 三级医院的发展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病人减少、收入减少、人才流失等等。三级医院如何在分级诊疗中 立足发展,将极大考验医院领导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分级诊疗 基层医疗机构 三级医院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分级诊疗以及医院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思考与实践

分级诊疗以及医院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思考与实践

人事薪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酬制度
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强 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
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
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 革。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提升服务能力。
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 式。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政策。
鼓励和支持开展临床诊疗新技术项目
—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发展临床诊疗新技术项目 —围绕疑难危重急症的救治需求,完善设备配置
加强支撑平台建设
——药学部、影像学部、检验学部、病理学部
优势学科群
心血管病学、器官移 植学、呼吸病学、生 殖医学、肿瘤学、老 年病学 ……
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立足临床、整体推进、分层建设、患者受益
李建勇 孙倍成 殷长军 陈明龙 杨志健
动态管理 重点(5个,资助100万元/年) 面上(12个,资助50万元/年)
4
加强内涵建设
加大投入、创新技术
每年投入约500万元,创新发展和医
院定位相符合、体现医疗水平的新 技术项目
对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对疑
难危重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
胰腺癌诊治与早期诊断国内领先 淋巴肿瘤疾病治疗国内领先
2
形势与政策
关 于 城 市 公 国立 办医 发院 国 〔综 务 院 合办 改公 〕革 厅 试 号点 的 指 导 意 见 2015 38
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理顺医疗服 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
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 复合型付费方式。

分级诊疗改革推进情况汇报

分级诊疗改革推进情况汇报

分级诊疗改革推进情况汇报自分级诊疗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就分级诊疗改革推进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各地区积极探索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分级诊疗网络。

在城市,通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式,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在农村地区,通过建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分级诊疗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患者通过分级就诊,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减轻了大医院的看病压力,缓解了“挂号难、看病贵”的问题。

同时,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再次,分级诊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可度逐渐提高,纷纷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大医院看病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同时,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最后,分级诊疗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还需要加强,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接受度。

三是分级诊疗制度的监管和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分级诊疗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分级诊疗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效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

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看头疼脑热的“基层病”,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因“无病可看”,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按照卫计委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流有序,各司其职的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1)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2000年的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

由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

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吃力不讨好,浪费人力、物力。

(3)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调查发现: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的康复患者,普遍开设“体检中心",没有充分发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2.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1)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按照国家规定,“床位在300张以上医院,床位与人员比为1:1.5",大部分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2011年,以罗源县为例,县医院床位360床,应配备540人,但在岗职工仅427人(其中临时人员192人),缺113人。

加强分级诊疗调研报告

加强分级诊疗调研报告

加强分级诊疗调研报告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为了解了解分级诊疗的实施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调研深入医疗机构,采访了医生、患者及相关人员,并了解了他们对分级诊疗的认识与看法。

以下是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分级诊疗的实施对整个医疗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分级诊疗能够有效缓解了市级医疗机构的就医压力。

通过区分疾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就医者的门诊时间,减少了门诊就医人数,提高了门诊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

其次,分级诊疗也使患者可以快速就医,提高了诊疗效率。

通过将非急诊病人分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减少医院内就诊的等候时间,加快了就诊速度。

第三,分级诊疗使患者根据自身疾病的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医疗机构,提高了就医质量。

最后,分级诊疗有助于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多层次医疗体系中,医生们更加需要加强合作,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适应分级诊疗的需求。

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了一些问题。

首先,分级诊疗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部分患者对分级诊疗还存在着认知偏差,不了解该如何正确选择就医机构。

其次,部分患者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不够高,不敢去这些机构就医。

再次,一些医院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分级诊疗机制,就医者被送往过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导致医疗资源过度集中。

最后,分级诊疗的评估指标还不够完善,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分级诊疗的效果和医疗机构的能力。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大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并普及患者如何正确选择就医机构的知识。

其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水平的培训与提升,以提高患者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再次,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考核与监管,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开展工作。

最后,加强分级诊疗的评估工作,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估指标,对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厦门市发改委、市医改办详解我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厦门市发改委、市医改办详解我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厦门市发改委、市医改办详解我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厦门市政府•【公布日期】2015.04.14•【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市发改委、市医改办详解我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引导“小病到社区”药费降低社区看病报销更多老百姓到医院看病,药费、耗材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将更加便宜;医保目录用药,大医院有,社区也能买到,而且在社区看病报销更多、花费更少。

昨天,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医改办主任杨琪解读了我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杨琪称,新一轮医改自2009年启动,如今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要“啃硬骨头”。

今年,福建被确定为全国四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之一。

《方案》以有效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核心,按照“标准提前、时间提前、特色突出”的要求,突出改革导向,充分体现厦门特色,争创全国医改典范城市。

总体概括起来是“一二三四五”,即“一个总体要求、两大改革目标、三个推进阶段、四大主要任务、五个重点突破领域”。

《方案》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协同改革”,通过差别化的财政补偿和投资机制、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打造智慧医疗体系等,为“啃硬骨头”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

【破解“看病难” 让病人爱去社区医院】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慢性病和普通门诊“下”基层实现“让医院放得下、社区接得住、病人愿意去、疾病治得好”。

不同层级医院实行错级发展。

大医院主要提供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诊疗服务,承担高级医疗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任务,接受其他医疗机构转诊,对其他医院进行技术指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改革途径上,主要以“慢病先行、三师共管”为切入点;通过差别化引导政策,推动慢性病和普通门诊下移基层;推行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建立专职医生为主、兼职医生为辅的家庭医生队伍,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作者:文锋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8期文锋党的十八大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要求,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党和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承诺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分级诊疗实施的问题及原因(一)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一是传统就医模式。

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

由于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差别明显,以及人们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院、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二是健康知识宣传。

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加上群众健康知识知接受能力不一样,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

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到大医院就诊,就感觉放心,事实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三是医院办院理念。

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没有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二)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一是基层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起点就低,多数是大专文凭;医护人员总量不足,后勤人员较多;还有就是专业单一,大多数是护理和临床。

二是基层医疗队伍培训工作无法落实。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综合性医院部分科室人满为患,医生工作量加大,短期内无法派出更多的毕业生前往三级医院进行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也影响了区、镇街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是基层医疗队伍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分级诊疗的现状研究及对策

分级诊疗的现状研究及对策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

近年来,“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对医改不满意的关键诉求,其直接原因是分级诊疗没有实现,即病人的分流没有分层分级进行。

大医院里常见病的病人挤占了疑难甚至危重症病人的医疗空间,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却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2022年末,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变更,在新冠病人的医疗救治中,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现象更是凸显。

一、目前分级诊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三级医院对分级诊疗绝不积极近年来,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医生、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自身超大规模的空间需要大量非疑难危重病人来填补,这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收治可以缓解业务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还可以成为培养年轻医护人员的好课堂。

为此,三级医院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2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费能力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很多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3医保引导患者基层首诊的效果有限。

在患者支付能力普遍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目前医保执行的社区首诊政策空留形式,对打定主意要去三级医院看病的患者来说,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转诊反而增加了就医的麻烦,造成了患者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矛盾。

同时,目前医保患者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档次还拉的不够大,金字塔型的就诊机制和报销机制尚未形成,还不能够在政策层面引导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诊疗。

4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条件与三级医院差距较大,难以“取信于民”近年来,政府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硬件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但价格高昂的医疗设备数年一次的更新购置费仍然补偿不足,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设备水平远远无法与三级医院相提并论。

厦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报告

厦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报告

厦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报告一引言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的中心,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392万人,户籍人口220.55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86.88万人,思明、湖里两区合计105.30万人,占56.3%。

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109.21万人和111.34万人,性别比为98.1(女性为100)。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78个,其中医院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卫生院13个、门诊部230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疾控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防治院1个、疗养院1个。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7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0405人,执业助理医师714人,注册护士11975人。

医疗机构实有床位14939张,其中医院13694张,疗养院163张,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307张,公共卫生机构775张。

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45岁,其中男性77.89岁,女性83.27岁。

2016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784.25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083.34亿元,财政支出758.64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9.75亿元,增长19.4%[1]。

厦门市属于人口快速流入型城市,岛内外人口密度差距大,位于厦门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城镇人口占厦门市城镇人口总数的近60%,集中了大多数医疗卫生资源。

城市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已成为医疗服务的一大突出问题。

为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厦门市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积极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厦门市从医院“放得下”、基层“愿意接、接得住”、群众“乐意去、留得住”三大瓶颈问题入手,坚持“慢病先分、两病起步”的策略,以“三师共管”(“三师”是指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家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的模式加强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和“医防融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医院以接诊慢病为主的普通门诊量趋于下降,接诊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张慧林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张慧林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张慧林《中国医院管理》第35卷第11期(总第412期)2015年11月医院改革Yiyuan gaige分级诊疗是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就医模式。

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已结合本地情况开展了相关工作。

就山东省而言,前期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作过一些分级诊疗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科学、不系统、不完善的地方。

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势在必行[1]。

1现状及成因分析1.1“基层首诊”政策形同虚设,尚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状态当前,医疗资源的严重过度利用和严重闲置浪费并存。

究其原因:一是居民对“基层首诊”信任度不足,依从性不高。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疾病规律认知不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持怀疑态度,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和生命期望值不断提高,看病就医趋高、趋大、趋上、趋重,促生“看病难”的同时加重了“看病贵”。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利用不足,服务能力不强。

大医院的工作环境、学术地位、薪酬待遇、设备配置等有着先天优势。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为占据更强势的市场地位,大型公立医院规模急剧无序扩张,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2],在大小病通吃、“虹吸”患者的同时,也在“虹吸”基层优秀人才,使得原本就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了大医院人才培训的“基地”和“跳板”,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

三是基层医务人员首诊激励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40元),政府对其实施效果考核的力度和权重不断加大,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公共卫生、轻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原有特色医疗服务能力趋于弱化,越来越难以满足患者就近就医需求。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根本情况近年来,在国家和XX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安康中国、安康XX建立的大背景下,我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安康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以医联体为抓手,以强基层为重点,以康复护理为打破,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为建立“安康XX”,推进全区卫生安康事业持续安康和谐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截至XX年底,全区医疗机构X家,包括三级医院X家〔较XX年底增加X家〕、二级医院X家、一级及未定级医院X家,基层医疗卫活力构X家(包括X家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X家。

XX年全区总诊疗X万人次,医保患者区内就诊率达X%,实现大病不出区。

就医秩序趋向合理,二三级医院总诊疗较XX年下降X%,一级医院及基层总诊疗较XX 年增长X%;一级医院及基层总诊疗占全区总诊疗的X%,较XX 年进步X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X个百分点;实现双向转诊X万人次,较XX年增长X%,其中下转增至X人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符合区情的分级诊疗体系日趋完善。

XX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作为全市先进典型在XX 年XX市卫生安康工作会上做交流。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获得的成效〔一〕以规划为引领,明确功能定位与方向1.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工作方向。

XX年编制我区“十三五”时期卫生计惹事业开展规划中,明确了“三个三”布局原那么,以推进分级诊疗为目的,明确区域医疗中心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布局、开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及医疗体系优化工程、基层才能提升工程、人才开展战略、中医特色开展战略、互联网+医疗卫生战略等重点战略任务,构建五大区域医联体,明确了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目的、方向和任务。

2.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协同体系。

制定2轮XX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医联体合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工作施行方案,明确医联体内各机构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

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的具体路径及实践程度分析

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的具体路径及实践程度分析

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的具体路径及实践程度分析在我国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分为三个职能等级:第一职能等级机构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第二职能等级机构提供较为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第三职能等级机构提供疑难杂症类疾病的诊疗服务。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在自由就医机制下,居民往往过度利用高职能等级医疗机构,且该种就医趋势呈现不断加剧之势。

各地纷纷新建大医院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级医院就医拥挤问题,但实际上更易使就医行为向上集中。

对此,建立健全医疗服务分级诊疗体系,必须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就医约束机制。

标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医疗服务利用一、引言隨着我国医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日益凸显,医疗服务实行“分级诊疗”已成为国家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议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由此,在我国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分级诊疗”成为新的“关键词”被提上政策日程。

在学界,许多学者也就此展开讨论。

徐亮指出,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模式的缺失,导致了当下凌乱的就医秩序,并由此引发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①魏鹏以德国为例,指出德国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医疗分级体系,不仅实现了病人的有效分流,节约了医院的医疗成本,也成功化解了“看病难”问题。

②刘春富以区域信息平台构建为立足点,认为建立和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能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

新形势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思索

新形势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思索

新形势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思索大的医院总是一号难求、人满为患,而一些小的医院和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却难觅人影,显的门可罗雀。

当前由于每个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工不明确,协调及衔接方面做的不是太到位,很难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全程医疗服务,所以存在着医疗资源不足和浪费的现象。

该文对新形势下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目前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标签:分级诊疗;现状问题;对策建议通常所说的分级诊疗是指以病情的轻重缓急,加上治疗的难易程度为分级标准,由相应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从而使得这些医疗机构职能明确,进而展现出各自不同的优势,最终提升其专业化水平。

通过分级诊疗的模式,能够将一般性的门诊、康复、护理等原本由大中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流动到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意义上做到“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

通过诊疗体系的划分,疑难危重症病患可到三级医院就诊,并且教学与科研也在三级医院展开;二级医院则承担普通疑难杂症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则由;一般性门诊、康复与护理等诊疗服务则由基层医院重点提供。

1 建立分级诊疗的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早在2014年分级诊疗就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当前,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已经纳入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当中,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工作,构建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提升公民健康水平,使得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分级诊疗制度被提上日程,其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与浪费,也是根除“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手段,在化解医患冲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卫生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当前很多地方存在着卫生资源分配不科学的问题,城市拥有着大部分的医疗资源,而基层卫生资源非常紧张,资源浪费和紧张情况长久对立存在。

掌握着大多数优良资源的二、三级医院面对着很多普通门诊就诊患者,使得医疗资源浪费;相反,基层医疗机构缺少好的医疗资源,进而又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厦门市分级诊疗的做法及启发

厦门市分级诊疗的做法及启发
1 基层接诊能力有限 2 医院下转病人积极性不够 3 患者对基层的信任度不高
2020/7/19
厦门市分级诊疗取得的成效
厦门市自2012年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分级诊疗改革试点”以来,从最初的“医院一社区”一 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到创建“糖友网”形成“三师共管”的相对成熟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
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的 慢性病患者逐步增多
分级 诊疗
2020/7/19
双向转诊
各级医疗机构双 向转诊的通路
关于分级诊疗的三点建议
01
挂钩
分级诊疗应与家庭 医生签约服务
02
整合
整合各级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资源
03
医联体
多点的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对多点的二
三级医院
2020/7/19
破解分级诊疗三个关键难题
#1
基层接得住
2020/7/19
#2
医保能报销
分配足够的基金购买门诊、 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
引导居民改变非理
3 性的就医行为
改变不分条件直接涌向城 市大医院就医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建立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要重点通过行政、政策、行业等3种主要途径,逐步实现分级诊疗
政策引导路径
01
03
行政手段路径
2020/7/19
02
行业组织路径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三强”
02 分级诊疗的一些策略
2020/7/19
分级诊疗模式围绕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
优化供给
促进医疗服务资源, 特别是优质资源配置 的优化,并提升已配 置资源的利用效率
让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在最适宜的供给主 体—可及性最优
引导需求
2020/7/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经济研究2016年7期总第351期新医改实施至今已近七年,城乡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好处,但是自由择医、就医秩序混乱的问题仍然突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未有效缓解。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

对此,厦门市从2012年起,实施差异化的财政、医保、价格、医药等政策,由综合医院的专科医师、社区的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三者组成,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程照顾,探索形成了以“分级诊疗、慢病先行、上下联动、三师共管”为主要特征的厦门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厦门市分级诊疗的主要做法1.提高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扩增社区医疗资源,5年内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4个;分批次招聘大量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社区,并培养一批健康管理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素质;延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至晚上8点,周末增加半天上班,方便平日正常上下班人员就医;增设医疗检验设备,方便患者就地检查,并及时出具报告;完善社区配药政策,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一次可配一个月的用药量,并从2015年7月1日起,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居民在社区也能配到和三级医院一样的药品;组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部分专家,每周定期在所辖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2.引导医院开展分级诊疗。

“十二五”期间,厦门岛内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床位数原则上没有增加。

取消三级医院门诊工作量定额补助,引导其不再过分追求门诊规模。

三甲综合医院设立“全科门诊”,指导二级及以下医院,帮助实现“首诊在基层”,同时使三甲医院专科医生回归对疑难重症的诊疗。

另外,对公立医院的慢性病分级诊疗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和财政补助挂钩。

3.以糖尿病入手,构建慢性病分级诊疗模式。

中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前期患病率为50.1%。

长期以来,厦门市慢性病患者占全市三级医院门诊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很大部分是病情稳定、主要靠开药维持常规治疗的患者。

为有效缓解这种现状,厦门市卫生计生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创建“糖友网”。

医院专科医师或经考核合格的全科医师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符合入网条件,经本人同意并签订协议,加入“糖友网”。

在签约入网后,采集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个体化健康评估。

(2)对入网患者建立“三师共管”模式。

加入“糖友网”的入网患者需由一名中级职称以上的糖尿病专科医生、一名社区全科医生和一名经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全程照护。

专科医生主要是对入网患者进行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下社区巡诊。

全科医生主要负责执行专科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时反馈至专科医生,以期尽快解决问题。

同时全科医生还要与健康管理师合作,协助健康管理师做好个体化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师是患者与医生的纽带,负厦门市分级诊疗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曾巧宁(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厦门361003)摘要:随着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病人涌入大医院看病就医,大医院时常处于“战时状态”,而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对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分析,寻求一种合适的模式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关键词:分级诊疗;慢性病;厦门市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778(2016)07-0007-03[ 聚焦医改]7卫生经济研究2016年7期总第351期责患者的日常随访与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实现日常自我管理,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病情变化,负责安排患者下次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事宜。

(3)双向转诊,上下联动。

当患者经“糖友网”评估需要到三级医院诊治时,专科医生可以直接接收患者住院或者门诊治疗。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当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认为患者病情超出其诊治能力或病情控制不佳、恶化时,全科医生会联系专科医生将患者上转至三级医院。

经三级医院专科医生诊治,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或症状稳定后,符合转诊条件的,将患者转入所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共同配合进行患者的日常管理和病情监测。

二、厦门市分级诊疗取得的成效厦门市自2012年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分级诊疗改革试点”以来,从最初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到创建“糖友网”形成“三师共管”的相对成熟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市三级医院以慢性病为主的普通门诊量下降了15.5%,基层诊疗服务量提升了36.3%。

“糖友网”、“高友网”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入网病人由上年的3024人激增至“糖友”15598人、“高友”21608人,增长10倍。

1.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逐步增多。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2012-2015年,厦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同比增长93.66%、135.91%。

以“糖友网”为例,已纳入“三师共管”的入网签约患者3026人,管理总病人数55435人。

患者可以就近、便捷地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与健康管理。

2.社区诊断能力增强,慢性病控制成效初显。

2012年以来,全市35岁以上门诊首诊测血压人数同比增长67.01%。

调查数据显示,“糖友网”的大部分患者经健康管理师半年的指导和干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大幅度提高。

3.群众慢性病诊疗负担减轻。

厦门市政府为引导群众到社区医院看病,调整了收费价格和医保报销比例,社区医院医保报销比例为93%,三级医院为70%~80%。

同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每年还能得到医保统筹资金提前给付的500元诊疗补助,可以用于药品、检查检验、健康体检等费用支出。

三、厦门市分级诊疗改革遇到的困难1.基层接诊能力有限。

据2012年统计,厦门市各类慢性病患者门诊量占各大医院门诊量的55.4%,如果让这些患者就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规范的监测和治疗,既可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还能让他们得到更有质量的健康服务。

但如果一开始对分级诊疗就实施“一刀切”,社区根本承受不了。

加上药品物资缺乏,检测仪器配备不全,医生师资力量不够,让基层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2.医院下转病人积极性不够。

在分级诊疗改革前,为调动医院积极性,政府采取了财政定额补助与医院门诊量相挂钩的方法。

三级医院门诊工作量定额补助标准7元/人次。

2015年对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门诊补助,转而对部分医院每急诊人次补助38元,每出院人次补助300元,将更多资金用于鼓励三级医院疑难重症的救治。

但政府补助远不及病人流失带来的收入损失,因此在分级诊疗改革后,转诊到上级医院的病人有所增加,但转回基层医院的病人寥寥无几。

3.患者对基层的信任度不高。

大医院专家多、经验足,患者总爱到大医院看病就医。

加上患者可以任意选择就诊医院,就医趋高心理普遍,对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不信任,导致基层首诊率一直不高。

四、对策建议1.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群众在基层首诊,病情虽不急,但由于病情多种多样,需要全科医生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加以判断。

全科医生的培养不应仅仅来自于高校,还应更多地关注在岗医生转岗培训。

同时,应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制度和双向交流机制,支持医生(包括退休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

毕业后参加规范化培训就业的全科医生,应首选自己的家乡城市作为职业起点,既有利于解决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匮乏问题,也有利于全科医生与当地居民的交流。

全科医生必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任职一定年限,才可选择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形成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稳定的契约关系。

2.合理引导,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医疗改革未来的方向是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这就需要逐步拉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通过经济因素分流病人。

例如厦门市孕产妇及婴幼儿保健在社厦门市分级诊疗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曾巧宁8卫生经济研究2016年7期总第351期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免费,从而使绝大部分群众去社区就诊,大大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同时,要加大分级诊疗制度宣传力度,让城乡居民了解其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支持分级诊疗制度。

3.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

分级诊疗的实施不可避免会降低大医院的门诊量,而门诊收入又是医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绩效奖金与业务量挂钩的前提下,公立医院势必是阻挡分级诊疗改革的拦路虎。

因此,要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参考文献:[1]刘文生. 分级诊疗厦门模式[J]. 中国医院院长,2015,(18):56-60.[2]林世雄,蒙少祥,黄光华,等. 厦门慢病分级诊疗模式为国家医改开路[N]. 福建日报,2015-01-31(01).[3]陈虎嗅,黄光华,蔡惠州,等. 厦门分级诊疗再添示范案例[N]. 福建日报,2015-09-23(01).收稿日期:2015-10-29修回日期:2016-01-27(责任编辑冯芳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需求快速增长,医疗卫生资源与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2013年,浙江省政府部署了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工程:以三甲医院和县级基层医院开展深度合作为纽带,将优质医疗人才和资源下沉到基层,实现病人下沉到基层的牵引效应,解决“看病难”的地域结构性困难。

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已有36家省市级医院与69家县级医院形成紧密型资源下沉合作关系。

通过资源下沉,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得到补充,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得到真正提升,切切实实将病人留在了基层医院,满足了患者足不出户看名医的夙愿,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上升。

一、医疗资源下沉的成本补偿及主要困境目前浙江省医疗资源下沉的成本补偿主要为混合补偿模式,既有省级财政的补贴,又包含资源流入医院的补偿。

经调研,全面托管模式医院以业务总收入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而专科合作模式医院则以固定金额作为管理费。

浙江省财政厅设立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财政专项资金,按全面托管每年350万元、专科合作每年200万元的标准“一刀切”对省级医院进行补助,2015年16家省级医院共享了12150万元专项基金。

1.资源流出医院的成本认定不准确随着医疗资源下沉,资源流出医院成本增加。

但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对人员支出成本与资源下沉的相关性分析不够,普遍只是将下沉人员的人员支出以及其他可见的付现成本作为考量,忽视了机会成医疗资源下沉成本及补偿机制研究茅中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310006)摘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开展双向转诊的关键,能够引导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缓解“看病难”的地域结构性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