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物理-激光劳埃镜干涉实验-研究性报告

合集下载

北航物理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实验报告北航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物理现象并得出结论。

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测量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直线垂直的竖直导轨,将导轨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在导轨上设置一个可移动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

3. 在导轨上放置一个小球,使其从静止位置自由下落,并记录下小球经过传感器的时间。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重力加速度为9.81 m/s²,与理论值相符合。

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仪器的精度和实验操作的不确定性。

实验二: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光的折射率,验证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定律。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和一束光源。

2. 将玻璃棱镜放在光源前方,观察光线经过棱镜后的折射现象。

3.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计算折射率。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计算折射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折射率与理论值相符合,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测量角度的精度和光线的衍射现象。

实验三:测量电阻的变化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研究电阻与导线长度、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导线,测量其长度和截面积。

2. 将导线接入电路中,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3. 改变导线长度或截面积,重新测量电流和电压。

4. 计算电阻,并绘制电阻与导线长度、截面积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表明,电阻与导线长度成正比,与导线截面积成反比。

这符合欧姆定律和电阻公式的预期结果。

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导线材料的不均匀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自由落体实验中的重力加速度、光的折射定律以及电阻与导线长度、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对劳埃镜的白光干涉实验的误差分析和试验方法的改进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对劳埃镜的白光干涉实验的误差分析和试验方法的改进
2.利用望远镜(已调焦至无穷远),调节透镜与单缝之间的距离,使透镜后出射的是关于单缝的平行光,平行光的检测利用的是白屏,调整好此步之后需固定透镜与单缝。
3、
1.依次将衍射光栅、会聚透镜和光阑放在平行光透镜后面,仔细调整光阑与会聚透镜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
2.依据实验原理,显然的选择靠近实验者一侧的1级衍射光作为产生白光干涉的干涉源,试验中可在光阑上看见一对对不同颜色的光,调整光阑使得1级衍射光透过滤波孔。
4、
1.将劳埃镜放到导轨上,用眼睛直接观察对镜面进行粗调,应使劳埃镜尽量与导轨平行。
2.用眼睛从目镜方向直接观察并调整双光源。首先左右微移白炽灯使实光源达到最亮,其次调整劳埃镜使双光源等亮等色,尔后调整狭缝的垂直度使得双光源间距合适且平行(此乃关键)
3.放上测微目镜,一边观察镜内视野,一边慢慢左右移测微目镜,从暗区到明暗交界处再到彩色亮区,找到蓝色区域,找出黑白条纹,然后再调整狭缝宽度使得干涉条纹更明显(调好后不可再动导轨上元件)。
2黄光
理论黄光波长
黄光双光源间距:
计算不确定度:
=0.01006mm
所以,黄光双光源间距最终表示为
黄光波长
所以,黄光波长最终表示为
相对误差
3绿光
理论绿光波长
绿光双光源间距:
计算不确定度:
=0.00536mm
所以,绿光双光源间距最终表示为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对劳埃镜的白光干涉实验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方法改进
目录
摘要3
一、实验原理3
1.劳埃镜干涉原理:3
二、实验仪器4
三、实验内容5
1、光学元件的等高共轴5
2、平行光部分的调整5
3、干涉光源的调整5
4、白光干涉条纹的调整6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格式doc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格式doc
Key words: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wavelength; error; experiment improvement.
1
1.实验原理
1.1迈克尔逊干与仪的光路
迈克尔逊干与仪的光路如图1所示,从光源S发出
的一束光射在分束板G1上,将光束分为两部份:
一部份从G1的半反射膜处反射,射向平面镜M2;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征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转动惯量的测量,一样都是使刚体以必然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点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本实验使物体作扭转摆动,由摆动周期及其它参数的测定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4
一.实验原理
实验一 拉伸法测钢丝弹性模量
1.弹性模量
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l,截面积为S,一端固定后竖直悬挂,下端挂以质量为m的砝码;那么金属丝在外力F=mg的作用下伸长Δl。单位截面积上所受的作使劲F/S称为应力, 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Δl/l称为应变。
7.3将调剂M2距离的螺母换成手轮 ............................................... 11
8 有关光路补偿板G2的讨论 ............................................................. 12
9 实验感想与收成 ................................................................................. 12
6 实验体会总结 ..................................................................................... 10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引言:研究性实验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为北航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飞行器设计的研究性实验,并在此报告中将对该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飞行器,以提高其飞行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对飞行器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好的操控性能。

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了解了目前飞行器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

然后,我们组建了一个小组,共同讨论并确定了实验的具体方案。

在设计飞行器结构时,我们采用了轻量化材料和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减少飞行器的重量并提高其强度。

同时,我们还对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进行了优化,以减小阻力和气动干扰,并提高飞行器的升力系数。

在控制系统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以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导航和稳定飞行。

通过对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我们确定了最佳的控制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经过反复的设计和测试,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新型飞行器,并进行了多次试飞。

实验结果表明,该飞行器具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和较好的操控性能,达到了我们的设计目标。

结论:通过参与这个研究性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例如,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飞行器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

总结:通过这次研究性实验,我对飞行器设计和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相信,在北航这样的优秀学府中,我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和开展类似的研究工作,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作者:12071112陈金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12.12摘要本文通过对菲涅尔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实验的改进,进行误差分析及讨论,运用数学工具对观测数据做出科学的分析处理,获得正确的结论,提高了实验能力和运用误差理论来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关键字:菲涅尔双棱镜焦距成像改进AbstractI ’ll focus on error analyses and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is essay through my improvements for Fresnel biprism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As a consequence we acquired more accurate conclusions and advance our experimental skill in error analyses, in the assist of error theory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Key words: Fresnel biprism ,focal length ,formation of image, improvement目录一、实验原理 (6)二、实验仪器 (8)三、实验步骤 (9)(1)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 (9)(2)波长的测量 (9)四、主要数据结果记录及分析 (9)1、原始数据 (9)2、数据处理 (11)1)用一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计算x112)计算波长 (11)3)不确定度的计算 (11)五、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 (13)1、扩束镜对虚光源s1,s2位置变化影响132、探究测微目镜位置选择对实验误差的影响 (14)六、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的意义 (18)附录 (20)参考文献 (20)原始数据照片 (21)一、实验原理两束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1、频率相同;2、振动方向相同;3、位相差恒定。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F-P干涉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F-P干涉
考虑到入射光包含两个十分相近的波长 和 △λ(△λ ),会产生两套同心圆环条纹,如果△λ正好大到是 的k级亮纹和 的k-1级亮纹重叠,则有△λ= — = /k,由于k是一个很大的数,故可用中心的条纹级数来替代,即2nd=kλ,于是
△λ= (4)
3.2
表征标准具特征的另一个参量是它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差 ,就是说,当波长差小于这个值时,两组条纹不能再分开。常称 为分辨极限,而把λ/ 称作分辨本领。可以证明:
2.使用读数显微镜进行测量时,注意消空程和消视差。
3.试验完成后,膜片背后的方位螺钉应置于松弛状态。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1.1
i
1
2
3
4
5
di/mm
3.42834
3.72723
4.0262
4.32618
4.62416
i
6
7
8
9
10
di/mm
4.92292
5.22217
5.51993
5.8188
6.11672
△λ=λ1—λ2= ≈ (6)
1.2
[1]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氦氖激光干涉圆环的直径Di,验证Di+12—Di2=常数,并测定P1、P2的间距。
由于条纹的确切序数k一般无法知道,为此可以令k=i+k0,i是为测量方便规定的条纹序号,于是
Di2=—(4iλf2)/nd+Δ
这样就可以通过i与Di2之间的线性关系,求的(4λf2)⁄d;如果知道λ、f、和d三者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一个。
1.3
激光干涉读数时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视野内圆环左右不对称,导致读数时无法完整的读出十组数据
(2)视野内圆环数较少,无法完整读出十组数据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之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之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第一作者学号第二作者学号院系信世军11151096 代晓松11151111 宇航学院目录摘要 (2)一、实验原理: (2)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 (2)2.单色电光源的非定域干涉条纹 (3)3.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机械结构 (5)二、实验仪器 (6)三、实验步骤 (6)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 (6)2.点光源非定域干涉条纹的观察和测量 (6)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7)1. 原始数据列表: (7)2. 逐差法结果列表: (7)3. 计算不确定度: (8)4. 最终测量结果: (8)五、误差来源分析 (8)六、实验调节经验及技巧总结 (9)七、实验改进 (9)八、感想与总结 (9)摘要迈克尔逊干涉仪是1883年迈克尔逊和莫雷为了研究以太漂移所设计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

迈克尔逊干涉仪利用光的波长为参照,首次把人类的测量精度精确到纳米级,在近代物理学和近代计量科学中,具有重大的影响,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各种应用就更为广泛。

一、实验原理: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如图1所示,从光源发出的遗嘱光射在分束板P1上,将光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P1的半反射膜处反射,射向平面镜M2;另一部分从P1透射,射向平面镜M1。

因P1和全反射镜M1、M2均成45°角,所以两束光均垂直射到M1、M2上。

从M2反射回来的光透过半反射膜;从M1反射回来的光被半反射膜反射。

二者汇聚成一束光,在E处即可观测到干涉条纹。

光路中另一平行平板P2与P1平行,其材料及厚度与P1完全相同,以补偿两束光的光程差,成为补偿板。

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在精密导轨上前后移动,以改变两束光之间的光程差。

M1,、M2后面各有三个螺钉来调节平面镜的方位,M1的下方还附有两个方向互相垂直的弹簧,松紧他们,能使M1支架产生微小变形,以便精确地调节M1。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导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实验研究能够验证理论,提供实际应用的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一物理现象的研究,探索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学的实践意义,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的折射现象,通过测量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验证折射定律,并计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n1sin(i) = n2sin(r)。

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光源、凸透镜、直尺、半反射镜等。

2.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处,使其成为平行光。

3.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半反射镜之间,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和方向,使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为平行光。

4. 在半反射镜上方放置一块透明介质,如水,调整其位置和倾斜角度,使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

5. 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来。

6. 重复上述步骤,将透明介质更换为其他材料,如玻璃、油等,测量不同介质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根据折射定律,我们可以得到n1sin(i) = n2sin(r),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入射角较大时,折射角也较大,光线弯曲的程度较大。

而当光线从水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较小时,折射角也较小,光线弯曲的程度较小。

这与折射定律中的sin函数的性质相符合。

在不同介质中,光的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光线的折射。

根据光的速度和波长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越大,介质对光的阻碍越大,光线的弯曲程度也越大。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_分光仪的调整及应用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_分光仪的调整及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分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第一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第二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目录目录一.报告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原理 (1)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 (1)实验二.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3)实验三.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1)二.实验仪器 (1)三.实验主要步骤 (2)实验1.分光仪的调整 (2)1.调整方法 (2)2.要求 (4)实验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4)1.调整要求 (4)2.实验操作 (5)实验3.棱镜折射率的测定(最小偏向角法) (6)四.实验数据记录 (6)五.数据处理 (6)实验2.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6)实验3.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7)六.误差分析 (8)七.分析总结 (8)八.实验改进 (9)九.实验感想 (9)十.参考文献及图片附件: (11)一.报告简介本报告以分光仪的调整、三棱镜顶角和其折射率的测量为主要内容,先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与过程,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计算。

并以实验数据对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同时还给出了调节分光仪的经验总结与方法,并对现有实验仪器和试验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二.实验原理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分光仪的结构因型号不同各有差别,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一般都由底座、刻度读数盘、自准直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平台5部分组成。

1-狭缝套筒;2-狭缝套筒紧固螺钉;3-平行光管;4-制动架;5-载物台;6-载物台调平螺钉;7-载物台锁紧螺钉;8-望远镜;9-望远镜锁紧螺钉;10-阿贝式自准直目镜;11-目镜;12-仰角螺钉;13-望远镜光轴水平螺钉;14-支臂;15-望远镜转角微调螺钉;16-读数刻度盘止动螺钉;17-制动架;18-望远镜止动螺钉;19底座;20-转座;21-读数刻度盘;22-游标盘;23-立柱;24-游标盘微调螺钉;25-游标盘止动螺钉;26-平行光管光轴水平螺钉;27-仰角螺钉;28-狭缝宽度调节螺钉;1.三角底座在三角底座中心,装有一个垂直的固定轴,望远镜、主刻度圆盘、游标刻度盘都可绕它旋转。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光的干涉实验I(分波阵面法)(1081)数据处理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光的干涉实验I(分波阵面法)(1081)数据处理

i xi xi+1010Δx17.069 4.400 2.6692 6.761 4.120 2.6413 6.485 3.831 2.6544 6.212 3.571 2.6415 5.965 3.347 2.6186 5.697 3.065 2.6327 5.427 2.809 2.6188 5.181 2.519 2.6629 4.911 2.269 2.64210 4.589 2.010 2.579K B L1L2E扩束镜双棱镜透镜大像透镜小像测微目镜124.11104.4292.9069.5040.94b1b2b=b1-b2b从左至右读数6.591 5.337 1.254从右至左读数5.452 6.666 1.214b1'b2'b'=b1'-b2'b'从左至右读数8.064 4.381 3.683从右至左读数4.3748.043 3.66954.6131.21条纹位置b a r ua(b)ub(b)u(b)u(a)i xi -0.264347.287437-0.999910.0008140.0001120.0008220.00984617.0692 6.7613 6.4854 6.2125 5.9656 5.6977 5.4278 5.1819 4.91110 4.58911 4.40012 4.12013 3.83114 3.57115 3.34716 3.06517 2.80918 2.51919 2.26920 2.010逐差结果ave(10Δx)Δx ua(10Δx)ub(10Δx)u(10Δx)u(Δx)i xi xi+1010Δx 2.63560.263560.0082240.0028870.0087160.00087217.069 4.400 2.6692 6.761 4.120 2.6411.234光源小像位置读 3.676各元件初始位置(cm)一元线性回归法(mm)激光双棱镜干涉逐差法(mm)Δx的测量(mm)b和b'的测量(mm)透镜物距S(cm)透镜物距S'(cm)光源小像位置读3 6.485 3.831 2.6544 6.212 3.571 2.6415 5.965 3.347 2.6186 5.697 3.065 2.6327 5.427 2.809 2.6188 5.181 2.519 2.6629 4.911 2.269 2.64210 4.589 2.010 2.579光的波长与相对误差(nm)回归法λλ激光E656.01616500.93%逐差法λλ激光E654.08826500.63%ua(b)ua(b')u(b)u(b')u(S)u(b)0.020000.0070000.026940.053600.29010.2901回归法u(λ)9.388逐差法u(λ)9.389i xi xi+1010Δx18.328 4.780 3.54827.933 4.412 3.52137.569 4.035 3.53447.208 3.688 3.5205 6.873 3.323 3.5506 6.517 2.953 3.5647 6.159 2.609 3.5508 5.825 2.231 3.5949 5.468 1.894 3.57410 5.157 1.546 3.611K B L1L2E扩束镜劳埃镜透镜大像透镜小像测微目镜110.89104.4877.9253.5029.41b1b2b=b1-b2b从左至右读数5.816 4.777 1.039从右至左读数4.819 5.872 1.053b1'b2'b'=b1'-b2'b'从左至右读数6.616 3.976 2.640从右至左读数4.035 6.655 2.62057.3932.97条纹位置b a r ua(b)ub(b)u(b)u(a)i xi -0.355678.659895-0.999950.0008270.0001120.0008350.00999718.32827.93337.56947.208激光劳埃镜干涉透镜物距S(cm)透镜物距S'(cm)一元线性回归法(mm)计算λ的不确定度光源小像位置读 2.630Δx的测量(mm)各元件初始位置(cm)b和b'的测量(mm)光源小像位置读 1.0465 6.8736 6.5177 6.1598 5.8259 5.46810 5.15711 4.78012 4.41213 4.03514 3.68815 3.32316 2.95317 2.60918 2.23119 1.89420 1.546逐差法(mm)逐差结果ave(10Δx)Δx ua(10Δx)ub(10Δx)u(10Δx)u(Δx)i xi xi+1010Δx 3.55660.355660.0094250.0028870.0098570.00098618.328 4.780 3.54827.933 4.412 3.52137.569 4.035 3.53447.208 3.688 3.5205 6.873 3.323 3.5506 6.517 2.953 3.5647 6.159 2.609 3.5508 5.825 2.231 3.5949 5.468 1.894 3.57410 5.157 1.546 3.611光的波长与相对误差(nm)回归法λλ激光E652.84496500.44%逐差法λλ激光E652.83366500.44%计算λ的不确定度ua(b)ua(b')u(b)u(b')u(S)u(S')0.0070000.010000.016890.039360.29010.2901回归法u(λ)7.924逐差法u(λ)7.982。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迈克尔逊干涉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迈克尔逊干涉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迈克尔逊干涉Michelson interferometerAuthor 作者姓名School number作者学号Institute所在院系2013 年12 月3 日目录摘要 (1)一.实验目的 (2)二. 实验仪器 (2)三.实验原理 (2)1.干涉仪的光学结构 (2)四. 实验内容 (5)1.观察激光的非定域干涉现象 (5)2.测量激光波长 (5)五. 数据处理 (6)1.波长计算 (6)2.不确定度计算 (7)3. 相对误差计算 (7)5.误差分析: (7)六.条纹计数的改进——应用迈克尔逊干涉条纹自动计数仪 (8)1. 工作原理 (8)1.1 采样 (8)1.2 信号处理 (10)1.3 功放与显示 (10)1.3 应用该装置的实验结果分析 (10)七.实验后的教训、感想、收获 (11)教训——实验原则是严谨 (11)感想——实验态度是认真 (12)收获——实验中的思考和合作 (12)八.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摘要本文先介绍了如何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光的分振幅干涉现象,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计算出所测激光的波长及其不确定度。

然后通过实验的亲身经历思考实验仪器的改进之处,并举例说明在条纹计数方面可做的改进,以使实验过程更简便,测得的实验数据更精准。

关键词:迈克尔逊干涉,条纹计数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how to observe the light interference, collect and processing data , calculate the wavelength of the laser and its uncertainty in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experiment. Then it thinks about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laboratory instruments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outlines what can be done in terms of fringe counting improvements to make the process more simple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more accurately.Key words: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fringe counting一.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学结构及干涉原理,学习其调节和使用方法;(2)学习一种测定光波波长的方法,加深对等倾、等厚干涉的理解。

北航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研究性报告

北航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研究性报告

北航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研究性报告一、引言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光学实验,用于测量光速。

它由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于1887年设计并实施,这个实验为Einstein 发现光量子提供了实验证据,并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出光的波长,从而得出光速,并验证迈克尔逊实验对新的粒子光子的解释。

三、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基于干涉原理,即光的干涉现象。

仪器主要由一个透镜、两面镜、反射镜等组成。

通过一个分束器,使得一束光在两面镜上反射后重新汇聚到一个焦点上。

当两束光程相等时,在焦点会形成明纹。

我们根据多普勒效应调整其中一束光的角度和频率,当两束光程差为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光的干涉消失,从而观察到干涉条纹。

四、实验过程1.设置和调试首先,我们需要调试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初始位置。

我们通过调整反射镜的角度和位置,使光束经过分束器后分成两束互相垂直的光束。

然后,我们调整两面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其反射的光线能够重新在同一个点上汇聚。

最后,通过移动一个反射镜,观察到干涉条纹。

2.测量光速我们使用一束白光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并在接收器处观察到干涉条纹。

然后,我们将一个反射镜沿光程方向移动,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两个相邻的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然后除以相邻两个干涉条纹之间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光波的波长。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波长和频率的关系,计算出光速。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位置和间距,得到了一系列数据。

根据计算,我们得到了光波的平均波长,并利用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得出光速。

六、结论通过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出了光的波长,并得出了光速。

这个实验验证了迈克尔逊实验对新的粒子光子的解释,为光学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同时,这个实验还深化了我们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并展示了光学实验的实际应用。

七、实验心得这是一次很有趣的实验,通过亲自操作仪器,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光学原理。

北航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研究性报告

北航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研究性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目录摘要 (3)一、实验原理 (3)(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 (3)(2)单色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条纹 (4)(3)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机械结构 (7)二、实验仪器 (8)三、实验步骤 (8)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 (8)2. 点光源非定域干涉条纹的观察与测量 (8)四、实验数据处理 (9)1.原始数据记录 (9)2.数据处理 (9)五、误差分析 (10)六、实验改进 (11)1. 导轨装置 (11)2. 观察屏支撑杆 (12)七、历史上迈克尔逊干涉仪在以太假说中的应用 (13)八、实验感想 (15)参考文献 (16)摘要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

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

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

主要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如在光谱线精细结构的研究和用光波标定标准米尺等实验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利用该仪器的原理,研制出多种专用干涉仪。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invented by American physicists 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and Edward Morley to detect the earth's motion through the supposed luminiferous aether, is common configuration for optical interferometry.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creats interference with a beamsplitter using the method of dividing amplitude. It can produce isopach interference fringes and isoclinic interference fringes through adjusting the interferometer.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is mainly used for measuring length and refractive index as well as researching the fine structure of Spectral lines and calibrating standard metric scales with light waves, etc. Miscellaneous interferometers are made basing on its principle.一、实验原理(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如图1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射在分束板G1上,将光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G1的半反射膜处反射,射向平面镜M2;另一部分从G1透射,射向平面镜M1。

劳埃镜干涉实验原理

劳埃镜干涉实验原理

劳埃镜干涉实验原理
劳埃镜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激光技术应用实验工具,由三种不同的激光原理构成,分别为活端波导、延迟波导和干涉波导。

干涉波导由两个不同激光束组成,其中一束称为明束,另一束称为位相束,它们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同一台劳埃镜。

当这两束激光束进入劳埃镜时,它们会形成光干涉现象,即恒定的阵列信号出
现在屏幕上。

这个阵列信号由两束激光束分别构成,其中一束激光束为强烈的,一束激光束比较弱。

当位相束激光束在明束激光束上前后移动时,阵列信号的模式和强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劳埃镜干涉实验通常被用来研究激光的基本特性,如激光束的直线性,波长和
振幅特性。

它也是在研究闷原子衰减,激光与原子,激光与角度调节特性,激光诊断声学测量,激光改变干涉器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劳埃镜的干涉实验都遵循阿基米德准则,根据这个原理,干涉现象越强烈,激光束的相干性就越高。

因此,劳埃镜干涉实验是理解激光的基础,是研究光科学和激光技术的根本。

通过劳埃镜干涉实验,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激光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激光技术的应用能力。

北航激光的双棱镜和劳埃镜干涉实验与分析【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激光的双棱镜和劳埃镜干涉实验与分析【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激光的双棱镜与劳埃镜干涉实验作者:***学号:********班级:110615班2012年11月30日目录一、摘要 (3)二、实验目的 (4)三、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原理 (4)四、劳埃镜干涉实验原理 (5)五、实验仪器 (6)六、实验步骤 (7)七、实验数据记录(双棱镜、劳埃镜) (8)八、双棱镜实验数据处理 (9)九、劳埃镜实验数据处理 (12)十、实验结论 (14)十一、讨论(改进,易错点、实验技巧) (14)十二、总结与收获 (15)十三、参考文献 (16)一、摘要测定波长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双棱镜和劳埃镜来获得相干光, 使之重叠和形成干涉, 从而进行光波波长的测量。

其原理是从单缝S 发出的单色光, 经双棱镜折射后可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光, 这两束光相当于由虚光源S1、S2 发出的两束相干光, 它们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内产生干涉现象, 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通过对于条纹间距以及一些其他数据的测量,通过计算分析,从而进行光波波长的测量。

本文中,将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AbstractMeasurement wavelength in many ways, we can use double prism and Laue mirror to get coherent light, and the formation of overlap interference, and thus for the optical wavelength measurement. Its principle of single slit S from a monochromatic light, the double prism refraction can be formed after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 spread two beam of light, the two beam of light is equivalent to the virtual light source S1, S2 issued two beam of coherent light, they two beam of light in the overlapping area produce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appear light and shade interphase interference fringe, the fringe spacing and some other data measurement,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thus for the optical wavelength measurement.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to discuss.关键词:双棱镜干涉劳埃镜干涉波长测量二、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用激光作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2、用实验研究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和劳埃镜干涉并测定激光的波长;三、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原理双棱镜可看作是有两个折射棱角a 很小(小于1°)的直角棱镜底边相接而成。

北航工光实验

北航工光实验

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组合干涉仪进行干涉条纹的观察和一些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二衍射现象的观察
观察到正确的单缝条纹。

实验三偏振光的检测
小实验1 验证马吕斯定理
图表如下
由图可知光强分布与波长和缝参数的关系基本符合马吕斯定律I=I0(cosθ)2
小实验2 观察四分之一波片
检偏器消光位置33.5度对应光强560μW,波片旋转45度后对应消光光强513μW,近似圆偏振光
小实验3 半导体激光器
最大值1830μW,对应210度;最小值172μW,对应121度。

偏振度ε=0.914
小实验4 物质的旋光特性
已知旋光晶体厚度l=1mm
求晶体的旋光率α=θ/l=15
实验四He-Ne激光器与激光谐振腔
00模11模
10模01模。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全息照相与全息干涉法实验误差分析与相关改进摘要:全息摄影亦称:“全息照相”,一种利用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

全息摄影是通过一束参考光和被摄物体上反射的光叠加在感光片上产生干涉条纹而成。

全息摄影不仅记录被摄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强度),而且还记录反射光波的相对相位。

本实验的内容为反射式和透射式全息照相,并在反射式全息照相的基础上用二次曝光法测定铝板的杨氏模量,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学到全息照相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在二维光学平台上进行光路调整的训练。

通过实验及相关分析,对全息照相与全息干涉法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改进。

关键词:全息照相反射式全息透视式全息两次曝光法1. 实验要求1.1 实验重点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熟悉反射式全息照相与透射式全息照相的基本技术和方法;2)掌握在光学平台上进行光路调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学习用二次曝光法进行全息干涉测量,并以此测定铝板的弹性模量;4)通过全息照片的拍摄和冲洗,了解有关照相的一些基础知识。

1.2 实验原理1.2.1 全息照相全息照相所记录和再现的是包括物光波前的振幅和位相在内的全部信息。

但是,感光乳胶和一切光敏元件都只对光强敏感,不能直接记录相位,从而借助一束相干参考光,通过拍摄物光和参考光之间的干涉条纹,间接记录下物光的振幅和位相信息,然后使照明光按一定方向照射到全息图上,通过全息图的衍射再现物光波前,这时人眼便能看到物体的立体像。

根据记录光路的不同,全息照相又分为透射式全息和反射式全息,若物光和参考光位于记录介质(干板)的同侧,则称为透射全息;若物光和参考光位于记录介质的异侧,则称为反射全息。

(1)透视射全息照相1)透视全息照相的记录两束平行光的干涉将感光板垂直于纸面放置,两书相干平行光o 、r 按照图1所示方向入射到感光板上,他们与感光板法向夹角分别为o ϕ和r ϕ,并且o 光中的两条光线1、2与r 光中的两条光线'1和'2在A 、O 两点相遇并相干,于是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产生平行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亦即在感光板上形成一个光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激光劳埃镜干涉实验【摘要】本文以激光劳埃镜干涉实验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它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接着介绍笔者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实验现象和笔者对该实验现象的一些探究,最后谈谈自己对这个实验的一些改进意见。

【实验原理】一、光的干涉:两束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1)频率相同;2)振动方向相同;3)相位差恒定。

产生相干光的方式有两种: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

劳埃镜干涉就属于分波阵面法。

从S1和S2发出的光线到达P点得光程差是:△L= r2-r1a)2r12=D2+(x-2a)2r22=D2+(x+2两式相减,得:r22- r12=2ax另外又有r22- r12=(r2-r1)(r2+r1)=△L(r2+r1)。

通常D较a大的很多,所以r 2+r 1近似等于2D ,因此光程差为:△L=D ax如果λ为光源发出的光波的波长,干涉极大和干涉极小处的光程差是:= k λ (k=0,±1, ±2,…) 明纹=212 k λ (k=0,±1, ±2,…) 暗纹两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是:△x=a Dλ所以该单色光源的波长是:λ=Da△x二、劳埃镜干涉: 1.劳埃镜:劳埃镜,又名劳埃德镜,如上图所示,为一反射镜。

从狭缝射出的光,一部分(以①表示的光)直接射到屏幕P 上,另一部分掠射到反射镜M 上,反射后(以②表示的光)到达屏幕上。

反射光可看成是由虚光源发出的。

、构成一对相干光源。

图中阴影的区域表示叠加的区域,这时,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光路组成:具体的光路如上图所示,S 为半导体激光器,K 为扩束镜,B 为劳埃镜,P 为偏振片,E 为测微目镜。

L 为测虚光源间距a 所用的凸透镜,透镜位于L 1位置将使虚光源S 1S 2在目镜处成方大像,透镜位于L 2处将使虚光源在目镜出成缩小像。

所有光学元件都放在光具座上,光具座上附有米尺刻度读出各元件的位置。

2、测量方法条纹间距△x 可直接用测微目镜测出。

虚光源间距a 用二次成像的方法测得:当保持物、屏位置不变且间距D 大于4f 时,移动透镜可在其间的两个位置成清晰的实像,一个是放大像,一个是缩小像。

设b 为虚光源缩小像间距,b’为放大像间距,则两虚光源的实际距离为a='bb ,其中b 和b’由测微目镜读出,同时根据两次成像的规律,若分别测出呈缩小像和放大像时的物距S 、S’,则物到像屏之间的距离D=S+S’。

根据波长的计算公式,得波长和各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是:λ=''S S bb x +∆【实验仪器】光具座,劳埃镜,测微目镜,凸透镜,扩束镜,偏振片,白屏,激光发生器。

【主要步骤】1、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解①调节激光束平行于光具座沿导轨移动白屏,观察屏上激光光点的位置是否改变,相应调解激光方向,直至在整根导轨上移动白屏时光点的位置不再变化,至此激光光束与导轨平行。

②调劳埃镜与光源共轴将劳埃镜放到导轨距激光器约30cm的位置上,使劳埃镜面尽量与导轨平行,然后在白屏上观察双光源像,再微调劳埃镜,使双光源等亮且相距较近。

(在实验中的效果是,在能够辨识双光源的情况下越近越好,如此干涉条纹才比较清晰;若太远,干涉条纹效果不好。

)③粗调测微目镜与其它元件等高共轴将测微目镜放在距劳埃镜约70cm处,调节测微目镜,使光点穿过其通光中心。

此时激光尚未扩束,决不允许直视测微目镜内的视场,以防激光坐灼伤眼睛。

④粗调凸透镜与其他元件等高共轴将凸透镜插于横向可调支座上,放在劳埃镜后面,调节透镜,使双光点穿过透镜的正中心。

⑤用扩束镜使激光束变成点光源在激光器与劳埃镜之间距劳埃镜20cm处放入扩束镜并进行调节,使激光穿过扩束镜。

在测微目镜前放置偏振片,旋转偏振片是测微目镜内视场亮度适中。

⑥用二次成像法细调凸透镜与测微目镜等高共轴通过“大像追小像”,不断调节透镜和测微目镜位置,直至虚光源大、小像的中心与测微目镜叉丝重合。

(在实际实验中,是使双光点的连线和横叉丝重合)⑦干涉条纹调整去掉透镜,适当微调劳埃镜,使通过测微目镜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

2、波长的测量①测条纹间距△x。

连续测量20个条纹的位置x i 。

如果视场内干涉条纹没有布满,则可对测微目镜的水平位置略作调整;视场太暗可旋转偏振片调亮。

②测量虚光源缩小像间距b及透镜物距S。

测b时应在鼓轮正反向前进时,各做一次测量。

注意:i)不能改变扩束镜、劳埃镜及测微目镜的位置;ii)用测微目镜读数时要消空程。

③用上述同方法测量虚光源放大像间距b’及透镜物距S’。

【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及初步处理:原始数据列表如下:大像光源间距:b = [(8.775-3.131)+(8.768-3.089)]/2mm = 5.662mm 小像光源间距:b' = [(6.638-4.619)+(6.600-4.651)]/2mm = 1.984mm 虚光源到屏的距离:D=S+S’=(122.79-66.89)+(122.79-103.54)=75.16cm=751.6mm 2、数据处理: ①计算激光波长逐差法(注:1081实验的第一个小实验激光双棱镜要求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激光劳埃镜既可用一元线性回归也可用逐差法,笔者则采用了逐差法进行计算)△x 1=x 11-x 1=-1.470 △x 2=x 12-x 2=-1.433 △x 3=x 13-x 3=-1.447 △x 4=x 14-x 4=-1.450 △x 5=x 15-x 5=-1.408 △x 6=x 16-x 6=-1.332 △x 7=x 17-x 7=-1.382 △x 8=x 18-x 8=-1.450 △x 9=x 19-x 9=-1.449 △x 10=x 20-x 10=-1.503 △x=|∑△xi 101100|=0.14324mmb =√b ∙b′=3.352mm λ=∆x×b D=6.3884×10−4mm=638.84nm②计算不确定度 ⑴计算U (△x ) 10△x = 1.4324mm△x = 0.14324mm Ua(10△x)=)110(10)-x 10(x10i-∆∑∆ = 0.03498mmUb(10△x)=3仪∆ = 0.02887mm U(10△x)=)10()10(22x U x U b a ∆+∆ = 0.04536mmU (△x )=0.004536mm ⑵计算U (S )和U (S ’) △S = △S' = 0.5cm =0.5cm U(S)= U(S')=22)3()3(仪∆+∆S =0.4083cm= 4.083mm ⑶计算U(b)和 U(b ’) △b= 0.025b = 0.14155mm U(b)=22)3()3(仪∆+∆b =0.0867mm △b'= 0.025b' = 0.0496mm U(b')=22)3()3'(仪∆+∆b =0.0407mm ⑷计算U(λ)0348.0]')'([]')([]'2)'([]2)([])([)(22222=++++++∆∆=S S S U S S S U b b U b b U x x U U λλ U (λ)=λ∙U (λ)λ=22.23nm③最终表达式λ±U (λ)=(6.4±0.2)×102nm④计算相对误差|638.84−650|=1.72% <5%650【实验误差分析】1.读数产生的随机误差。

2.由于仪器的系统误差而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不同,例如测量S和S’的位置。

3.在测量相间的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x,测量放大像和缩小像之间的距离b和b’的时候,观测对象的清晰度及清晰位置的判断。

【实验的进一步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我调出来的相邻的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明显比其他同学的干涉条纹间距要大。

其他同学的干涉条纹极细且相距很近。

后来发现,原来是我并没有按照书中说的将扩束镜放置在距劳埃镜20cm处,而是很靠近劳埃镜。

虽然我们调出来的干涉条纹间距△x大小不一样,但是最终算出来的波长都很接近激光的实际波长650nm。

λ,激光实验结束后,联系我们基础物理课上的理论知识,∆x=Dd波长λ=650nm不变,改变了扩束镜和劳埃镜的距离,就是改变了D的d大小,引起了相邻干涉条纹间距△x的大小。

于是在随后的预约实验中,我在调出干涉条纹之后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已验证我的想法。

如下即为我的实验结果。

(预约实验中,激光位置12cm,劳埃镜位置42cm不动,只改变扩束镜位置,从测微目镜中读出干涉条纹距离)注:下表中干涉条纹距离是平均值。

其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同原实验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实验改进意见】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最好强调一下扩束镜和劳埃镜之间的距离,否则条纹太粗或太细。

太细,不利于测量条纹距离;太粗,在测微目镜的视场里很难读到至少20条清晰的亮纹本实验在做的过程中,是在黑暗环境中做的,为了可以看清读数,每人都配有一个小手电。

但是用手电很不方便。

如果打开的话,会影响读数,而且旁边人读数时,还会对自己正在观测现象造成影响。

所以,我认为可以将所有的读数用可发光电子仪器显示,而主轴上的读数做成夜光的,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做实验。

【实验总结与感想】在此次激光劳埃镜干涉实验中,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光路的等高共轴调节,轻微的移动,碰撞,有时刚刚出现的现象就又会消失,怎么调也调不出来;两个光点必须距离非常的近而又不至于重合,才有可能看到清晰的大像与小像,要使得光以掠入射的方式通过劳埃镜,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实验难度较大,而且完成的很辛苦。

但是实验是非常有趣且有用的。

在亲自的操作中,仔细操作,细心观察,细致思考,锻炼了动手能力,在遇到难题时保持镇定不慌乱的实验节奏也使得心理素质有所提高,收获颇丰!【参考文献】1.李朝荣、徐平、唐芳、王慕冰,《基础物理实验(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2.文中光的干涉及劳埃镜干涉原理图片来自于百度图片【附录:实验原始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