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客运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系统框架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ppt课件

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ppt课件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式集约节约用地的有效措施
南京市客运交通发展影响因素
3、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辐射力上升,商品 经济交流加快,带来人流、物流的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大量的交通 需求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就业岗位成线性关系,大批就业人员上下班的 交通出行,使城市客运交通成为扩大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生 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纽带 随着就能过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的要求越来 越高,势必选择迅速、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导致个体交通使用 量的提高 城市客运交通的结构、形态、方式和水平必须与客运量的增长和人 民生活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不断以更加先进的交通为城市的进一步发 展创造条件
背景
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的选择
从我国国情来看, 我国应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模 式。
原因: ❖ 我国大城市在机动化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高密度的城
市结构; ❖ 我国城市在开放经济后突然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成熟的
跨国汽车工业 ❖ 我国人口多,人均国土面积、人均石油储量都很低,
远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 我国的城市化来得较西方国家晚, 但速度快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一体化多模式复合交通体系
南京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
❖ 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以私人交通为辅助的发展模 式
❖ 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大运量客流走廊,以地 面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快速公交骨架,优化干线、 轨道交通线和普线的衔接,扩大支线、接驳线的 覆盖面,建成方便快捷的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有 机融合的公交线网,以出租汽车和轮渡为有益补 充,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模式
Contents
1

客运交通发展概述

客运交通发展概述

人均单项建设用地 指标(m2/人) 18~28 10~25 7~15 ≥9 ≥7
在城市用地的分布上,由于 各类用地分布的不合理,使人 口密集的大城市交通组织更加 复杂化。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用地已打破了 单一的地面结构的思维定式而形成了地 上(高架)、地面、地下的三层立体结 构。(地铁、地下多层轨道交通以及高 架轨道交通)
1 客运交通发展概述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发 展的主要动力。 • 城市客运交通自身作为一个系统,以满足 城市的交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在交通的 方式、结构和水平等各方面不断发展。
• • • •
1.1城市客运交通发展历史 1.2客运交通模式类型 1.3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规律 1.4客运交通发展的趋势:客运交通一体化
• 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 模相关。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的人口规模与 用地规模之间总是处于一种由不适应到适 应再到不适应的动态循环之中,其中不适 应是长期的、绝对的,适应是暂时的,相 对的. • 城市规模两种形态增长的不一致,非但导 致人口密度上升,而且又是产生城市问题 特别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
1.4 客运交通一体化
• 对交通系统资源的整体优化 • 对交通需求的统一管理 • 体现在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
作业:
• 1.查阅相关的文献,完成其中一项内容:(1)分析西方国家或城市交通工 具不同发展阶段所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发 展的历史阶段;(3)我国某一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4)举例说明 城市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及作用。 • 2.自学:(1)了解《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城市交通 的观点,对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作用;(2)查阅有关城市规划的文 献,熟悉不同城市布局形态的特点;(3)学习城市化、城市性质、城 市布局、城市形态的概念,对比分析北京、上海、郑州、南京、武汉 等城市性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这些大城市的城市布局特点。

单元1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单元1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术上需要借鉴铁路运输方式,但经营管理 上需要高度重视其城市运输特征。
(4)安全应急系统的建立。 (5)客运营销问题。 (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人才培养问题。
2. 远期问题
(1)轨道交通发展与城市规划“脱节”。 (2)多运营主体条件下的协同问题。 (3)客流的网络叠加效应问题。 (4)在旅客利用方面的问题。 (5)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收益平衡问题。 (6)多种交通模式的整合问题。
• 二、实现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以及实现无缝换乘
1. 形成一个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汽车、有轨电车为辅的多样化 的综合交通体系 2. 重建非机动化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的桥梁
门槛低 意义大 缓解压力
• 三、综合利用改善城市交通的辅助措施 (1)错开上下班时间,实行同线路高峰时间收取的交通费高于 平峰时间。 (2)开通短程公共汽车,亦可起到控制中心城市汽车使用过多 的辅助作用。 (3)大力进行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竞争,提供私人经营 公共交通 (4)实行灵活的公共交通运价。
公 交 总 体 水 平 低
• 因此: • 建设城市和城市间一体化出行体系; • 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体系形成。
向外扩展
内部重组
• 二、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选择 • 合理的城市客运系统模式是对城市地区客运系统供需平衡状态 的一种描述,这种描述及各种交通方式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 分担的出行比例。 • 1、城市客运系统的模式 • (1)以小汽车为主的模式(美国)
①快速灵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②是一种门到门的出行方式;
③舒适性最好。
• 这些城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出台鼓励小汽车发展的政策; ②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③基础设施完善,供需矛盾不突出; ④城市布局分散,郊区化特征明显。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交通规划理论研究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交通规划理论研究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交通规划理论研究摘要:针对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交通环境污染严重、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及传统交通规划理论的不足,对交通规划理论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充分考虑交通环境承载力和交通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可提高城市交通环境容量,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问题,并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交通;规划一、生态型交通系统内涵生态型交通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环保性”与“节约性”的特点,即在保证正常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

生态型交通系统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实践目标,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可以定义为: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考虑生态极限的约束条件和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在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交通系统正常运转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一种向生态化演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能源资源友好交通模式,环境友好交通模式的有机结合。

二、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的实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两类因子在起主要作用:一类是利导因子,另一类是限制因子。

其中利导因子是指交通政策、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及交通工具的发展等;限制因子则指城市规模、布局与土地利用。

城市资源与环境条件等。

当利导因子起作用时。

发展速度加快。

我国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这样的现象较为明显。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

社会、经济和资源等条件都有一个阈值,限制因子将逐渐突出。

这时的发展过程表现为对限制因子的克服。

所以,城市客运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对限制因子的不断克服过程。

最终是寻求城市客运交通供求关系的最佳平衡点。

三、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1、城市生态系统受到生态极限的限制。

城市交通必须依赖于自然环境的供给才能正常运转。

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特点及组织研究

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特点及组织研究

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特点及组织研究关键词:铁路客运交通综合枢纽;流线;组织引导1.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社会交通方面的发展也是一直不断进步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交通方式也呈现出高质量的改变。

现如今,社会群体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自行车和出租车,在铁路、公路以及轨道交通这方面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发展的硬核动力,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交通枢纽流线的引导和聚散作用对交通的发展通行十分重要。

接下来将简单介绍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的定义及其特点。

1.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的定义与特点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是指以铁路为主导交通方式,由一条或多条铁路及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所形成的整体场所,是一个实现旅客中转换乘和集散服务的巨大系统[1]。

本文所研究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具体是指在整个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内,因人员、车辆、物品的各种集散活动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路线,我们称之为流线[2]。

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结点,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完成旅客出行中转换乘和集散,对旅客进行方向上的导向与引导。

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交互性强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满足了旅客的需求,保证了旅客出行全程的通畅性。

同时,它不仅仅涉及到铁路系统的运行,还会与城市其他交通体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互。

如高铁系统与公交系统的交互、铁路系统与公交系统的交互等。

1.综合性强在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中,其内部空间具有综合性的连接。

比如,地铁与铁路系统的综合一体化连接、地铁与公交系统的综合一体化连接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车站和附近的商业基础设施综合一体化连接。

各个部分综合起来,已经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系统。

1.结构复杂多样化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在运行的过程中,中间产生人员、车辆、物品的各种集散活动较多,形成的流线结构比较复杂多样化,所以也就分化出了各种各样、不同功能和不同场合使用的流线。

基于出行特征的城市群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层次与功能研究

基于出行特征的城市群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层次与功能研究

f e a t u r e s a n d i n t e r n a 1 a n d e x t e r n a I c o n n e c t i o n i s d i s c u s s e d . T h e s e me t h o d s a r e a p p l i e d wi t h t h e r a i 1 t r a n s i t s y s t e m o f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a l o n g Ya n g t s e Ri v e r , a n d 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t h e o r d e r l y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p a s s e n g e r s p a c e t r i p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p u t s f o r wa r d t h e p a s s e n g e r r a i l t r a n s i t s y s t e m o f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f u n e t i o n a l c 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 a n d e a c h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r vi c e f u n c t i o n t e ch ni c al
用。城市群高强度、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对轨道交通服务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层次清晰、 功能明确的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本文从城市群客运出行空间特点出发 ,提出了城市群客运轨 道交通体系功能层次 ,并对各层次轨道的服务功能、技术特征 以及内外部衔接进行了探讨。以 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并对城市群轨道交通的有序发展提 出了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XXXX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XXXX
交通出行速度:4~8km/h。
马拉轨道车线路的出现,使得出行的速度有所提高,成为这一时期的相对 “快速、优质的”的公共交通服务方式。同时在该时期由于马拉轨道线路 一般由城市中心向外发散布设,增加了市中心的可达性,使得城市中心发 展加快,促进了沿线商业活动的发展。
特点:短距离出行占主体,通过步行交通解决;少量长距离 出行由“快速”的马拉公交来解决。
城市布局: 向郊区发展,用地很分散,甚至形成蛙跳式开发,大城市人口不断迁往郊外,市中心衰落。 在郊区,为适应汽车交通的需求,出现了许多以汽车活动为中心的公共建筑,如:汽车可 驶入的银行、快餐店、露天电影场和免费停车的超级市场等。 能源消耗加大,交通公害严重,消耗了全球近1/3的能源。交通的噪声,废气、水污染、震
第三阶段:30年代后,小汽车迅速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由于有:中东的价廉石油;汽车采用分期付款的"赊购"办法;城市 布局松散;大量复员军人安置在条件较好的郊区居住,需要快速交通工具进城工 作;军工技术转为民用,以及制造技术的改进和驾驶市布局和客运交通方式
小汽车交通带来的变化
运输方式: 客运交通走向个体化,公共交通运量下降,小汽车大量增加,1993年人均拥有小汽车0.63 辆。
出行方式: 工作出行由乘车变为驱车,购物由市区商业中心转到郊区购物中心,无车或无能力驾车者 出行极为不便。
时空观念: 高速公路的完善,使人们在一小时内的活动半径达到了50~85km,对出行三四百公里的行 程习以为常,活动范围增大。
混合 绿色 冲突 冲突 经济 主体 骨干 补充 骨干
用地 交通
逐步 禁止 所有
接驳 接驳 取缔
使用
>20 特色
% 交通

浅析我国城市客运发展的基本状况

浅析我国城市客运发展的基本状况
3 03 中 ,北京 拥 有 的线 路最 长 ;厦 门的 3 司化 经营 ,少部 分城 市存 在线 路承 包 全 国 共 有 车 辆 86 6标 台 , 比 2 0 3 标 5 条 BR 线路 通 过 市 区 高 架实 现 专 有 经营 ,大 部分 小城 市 以及大 中城 市 的 年 增加 了 33 1 台 ,年均 增长 1 %, T
.4 05 路 权 ,成为 我 国首个 采取 高架 桥模 式 中小 巴 士系统 还存 在单 车 挂靠 经营 模 每 万人 拥 有 车 辆 02 标 台 , 比 20 .7 0 的B RT。 式 。近 几年 ,政 府通过 整 合 、 回购 等 年 的 0 1 标 台增 加约 4%。
逐渐将 单车 挂靠 经营退 出市场 , ( ) 车 辆 更 新 速 度 加 快 。 全 途径 ,运输 体 系是指 各种 运输 方式 和存 在 问题 如下 :
在 社会 化的运 输 范 围内和统 一 的运输 过程 中 ,按 照各 自的技 术经 济特 征和 比较优 势 ,共 同构建分 工协 作 、有机


发 展现 状
1 公 共 汽 电车 .
在 “ 先发 展城 市 公共 交通 ”成 优
0 6年 增 长 2 .%,占 17 厦门 、广 州 、深 圳 、常 州 、济南 、大 以 分为 公司 化 、线路 承包 和单 车挂 靠 亿 人 次 , 比 2 0
.%; 连及 重庆 l 个 城 市修 建 了 BRT。其 经营 3 模式 。绝 大部 分城 市 属于 公 城 市 公共 交通全 年客 运总 量的 29 1 种
2 轨 道 交 通 .
3 5 里 增 长 到 20 年 的 73公里 , 8公 07 6
8 0 3~ 2 0 0 7年 城 市 轨 近年 来 ,轨道 交通 进入 了建 设 高 增 长 了 9 %。2 0 营的 新思 路 、新模 式 ,以保 障轨 道 交

第一章_城市与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

第一章_城市与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
/20081105/n260440843.shtml
2019/12/10
46
我国城市建成区增长情况(平方公里)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19/12/10
3
课程成绩
考勤成绩 20% +
作业成绩 30% +
期末成绩 50%
2019/12/10
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城市及客运交通的发展
2019/12/10
5
第一节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一、交通方式的发展 二、城市交通模式的发展 三、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矛盾的进化
私人交通模式:以私人交通为主的交通结构 -部分北美洲、亚洲城市,如美国、曼谷
公共交通模式: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结构 —部分欧洲、亚洲、南美洲城市,如香港、
新加坡、日本、库里蒂巴
2019/12/10
13
私人交通模式
部分北美洲、亚洲城市,以美国、 曼谷为代表,
AOD,Auto-oriented Development,城市交通模式以私 人交通方式为主。
2019/12/10
11
某人的出行个例:
工作单位
②其
工作
业务



⑥⑤
回家

③位

宾馆
机场
第1次出行:① 第2-5次出行:②③④⑤ 第6次出行:⑥
①工作、地铁;
②会议、出租;
③接客人、出租; ④送客、出租; 业务

城市群交通需求特性与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群交通需求特性与综合交通规划

失败:单中心的城市结构
居住与就业严重分离
岗位人口比
东京都心三区人口、岗位、岗位人口比变化
岗位人口比
东京区部人口、岗位、岗位人口比变化
蓝色为1990年数据,红色为2005年数据。由图可知,东京的都心三区职住不均衡 现象十分严重,2005年岗位人口比为6.4。整个东京都区部的岗位人口比为0.8
东京不同区域范围基本信息
一都七县(首都圈),即东京 都、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 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和 山梨县
一都三县(都市圈),即东京 都、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 县
范围 东京区部 东京都 一都三县 一都七县
面积(km2) 人口(万人)
622
894.5
2188
1313.4
13343.5
东京地铁路线图
东京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实现了高效便捷绿色的强大交通系 统
东京区部轨道密度达1.31km/km2,轨道交通分担率48% 东京都市圈各区域中,轨道交通设施相对规模越高,机动化中轨道交通分担率越高
2008年东京都市圈道路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对比
区域
道路密度
km/km2
东京区部
18.92
2008年东京都市圈各地区全方式分担率
东京都市圈不同区域接驳交通方式构成
东京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实现了绿色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系统 轨道接驳方式中步行分担比例最大;东京都市圈2008
年步行接驳分担率高达6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公交接驳客 流逐渐向步行接驳转移
东京都市圈轨道接驳交通分担率
东京都市圈各区域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分担率
东京都的面积仅为2188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0.6%,人口为1328万人(2010

简述城市客运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简述城市客运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简述城市客运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城市客运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分析

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分析

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分析客运轨道交通的网络构建是关键。

一体化的客运轨道交通体系需要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覆盖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优先考虑轨道交通的布局,确保各个区域都能够便捷地接入轨道交通系统。

还需要根据城市的交通流量和需求,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在各个区域之间形成高效的客运通道。

客运轨道交通的技术设施是支撑体系运行的基础。

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客运轨道交通体系,需要建设先进的技术设施。

这包括轨道线路、车站、列车、信号系统等。

轨道线路应当具备良好的平稳性和安全性,确保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车站要设计合理、布局合适,使得乘客能够方便地换乘和出行。

列车技术也要先进,提供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运营效果。

信号系统是保证客运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速度控制。

客运轨道交通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城市一体化的规划。

一体化的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需要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统筹考虑轨道交通、公交、出租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布局和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乘客出行需求。

还需要与城市的重要节点、交通枢纽进行有机的衔接,方便乘客的换乘和出行。

客运轨道交通的经营管理也是关键。

一体化的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确保运行的顺畅和安全。

这包括运营组织、票务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

运营组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运营的高效率和协调性。

票务管理要实现信息化,提供便捷的售票服务,方便乘客的购票和使用。

安全保障是保证乘客出行安全的基础,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客运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构建一个城市一体化的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包括网络构建、技术设施、城市规划和经营管理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建立起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体系,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流空间”视角下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

“流空间”视角下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

“流空间”视角下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2)1.2 综合客运网络的重要性 (3)1.3 “流空间”视角的引入 (5)二、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现状分析 (5)2.1 客运网络概况 (6)2.2 客运网络结构特征 (8)2.3 客运网络的运行效率分析 (9)三、基于“流空间”视角的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特征分析 (10)3.1 “流空间”概念在客运网络中的应用 (11)3.2 综合客运网络的流空间特征 (13)3.3 流空间视角下的客运网络结构分析 (14)四、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 (15)4.1 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 (17)4.2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18)4.3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0)4.4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21)五、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2)5.1 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24)5.2 优化策略与建议 (25)六、实证研究 (26)6.1 数据来源与方法选择 (27)6.2 实证分析过程 (28)6.3 实证结果分析 (30)七、结论与展望 (31)一、内容概述随着珠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综合客运网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从“流空间”旨在探讨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的综合客运网络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网络结构和运行机制。

结合流空间理论,对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的空间演变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为优化和完善综合客运网络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1.1 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现状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珠三角城市群逐渐呈现出一种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态势。

城市群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研究

城市群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研究
分类号: U49;F5 10710- 2010123035
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群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研究
凌海兰
导师姓名职称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郗恩崇 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12 年 5 月 7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长安大学
2012 年 5 月 20 日
Study on the public transport of the inter-city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Ling Hailan
Supervisor:Prof.Xi Encho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China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形成了数量较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 在城市群中城际交流日趋密切,城市间居民对出行工具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逐渐提高,居民 更注重出行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随着我国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城市群城际旅客运输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机动车增长迅速、公共交通萎缩、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布局不尽合理等 等。同时,新时期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道路客运进入结构优化、 产业升级发展阶段。有些地区对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但仍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因此作为解决城市群城际旅客运输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城 市群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首先对城市群做了定义,研究了城市群的类型、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城市 群城际交通体系和道路客运系统的构成,道路客运的需求特征、旅客出行特征以及客流分布特 征,并对城市群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做了定义。其次分析了我国城市群道路客运的发展状况和 存在的问题,在对城市群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 SWOT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群城际道路客运 公交化的发展战略。本文的重点是提出了改进的 GM(1,1)城市群客运量的预测方法,“逐层 布设、优化成网”的线网规划方法,和从运力配置、运营组织、管理政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公交 化的运营组织管理研究。 关键词:城市群,道路客运,公交化,线网规划,运营组织

交通系统基本特征

交通系统基本特征
时段加权平均的空间分布图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决定着交通系统的科学性 与适应性,受到理念、知识与科技水平的影响;
交通系统的决策者:影响着交通的政策与法规以及 系统的走向
交通系统中人的基本特征
驾驶员基本特征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
性加以表现。另外注意到驾驶员是交通系统 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 率的关键要素。
(2)交通系统基本特征 ——交通系统中人的基本特征 (续)
城市交通主要方式(工具)及其特征
交通方式与距离及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新 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准公共交通系统) 汽车交通特征 自行车交通特征
距离 近

交通方式与距离及运量
1)主要交通方式
运量
• 无动力个体交通方式:步行、 自行车
• 有动力个体交通方式:摩托车、 私家车
• 交通所依赖的环境要素 ——气候:雨、雪、气温、风、能见度; ——视觉环境(自然环境)山、水、绿化 ——心理环境:文化、印象、历史等 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文化与历史) 风土对交通的影响简介:濑户内海大桥收费
问题
交通环境特征(续)
• 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气、声、振动、景观、水
交通规则与政策
数、网络的空间分布、网络的密度、不同功 能道路的匹配性、网络的形状等
网络形状
串 状 网 络
棋盘状网络
环加放射状网络
道路网络与交通网络
道路网络
交通网络
交通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
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3)
交通方式与城市建筑密度的关系
2020/9/5
两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
交通环境特征
(2)交通系统基本特征 ——交通系统中人的基本特征 (续)

城市公共交通特点与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交通特点与发展趋势

2、新能源应更加广泛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趋势——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
1、线路持续优化,网络更加全面 2、新能源应更加广泛 3、票价逐步提高
1.线路持续优化,网络更加全面
线网优化:开线、调线;加大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接驳
新开979路。首末站:梧桐苑南门-玉泉路口南。将增加梧桐苑小 区公交线网覆盖,满足梧桐苑小区居民经由莲石路快速进城的需 求。
特点 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
常规公共汽车的特点
• 具有固定的行车线路和车站,按班次运行 • 设施简易,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 载客量大,引起的污染与噪音是私家小汽 车的十分之一
• 安全性和舒适性差
• 站点之间距离短,车速受到限制,受交通 堵塞影响较大,而且相对比较拥挤
常规公共汽车
(3)城市水上公共交通(GJ3)。下设若干中类,包括:城市客渡GJ31 ,城市车渡GJ32。
(4)城市其他公共交通(GJ4)。下设若干中类,包括:客运索道GJ41 ,客运缆车GJ42,客运扶பைடு நூலகம்GJ43,客运电梯GJ44。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 城市轨道公共交通 城市水上公共交通 城市其他公共交通
调整977路。调整后首末站:冯村西里-菜户营桥西。优化过长线路 ,加快车辆周转。整合西三环路、京开高速辅路重复线路。原线路 撤出路段可由483路、423路替代。
调整977快。调整后首末站:冯村西里-公主坟北。撤销线路低效路 段,提高全线运行效率。原线路撤出路段可由890路、979路替代。
调整67路。调整后首末站不变(樊家村公交场站-前门西)。方便万年 花城万芳园一区、二区及首经贸北门居民出行,方便沿线居民换乘 地铁10号线,解决首经贸北路0.6公里道路有路无车问题。原线路撤 出路段可由49路替代。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

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1.客运交通划分方式2、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历史轨迹(1)步行、马车时代;(2)早期公共交通时代;(3)汽车化时代;(4)快速轨道交通时代;(5)多模式交通时代。

3、城市客运交通发展趋势(1)客运交通工具在满足需求中发展;(2)客运交通服务水平在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相互竞争中提高;(3)公共交通将在城市客运交通中主导4、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成从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公共交通工具(车辆)、线路网、场站及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

5、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车辆)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下铁道;出租汽车;轮渡。

6、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公交企业的运营调度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运营调度计划的制订,二是运营调度计划的执行和监控。

运营调度计划的制订:1发车频率与发车间隔的确定;2时刻表的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自动监控系统(AVM)监测车辆的动态位置;监测车辆的载客量;监测车辆的运行时刻偏离量;根据车辆运营数据和运行计划,辅助选择最佳调度方案;编制并显示各线路的运营图像、运行报表和统计曲线;调度室向运营车辆下达调度指令;建立数据库;与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交换信息。

7、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公共汽车、电车占主体,承担了城市80%以上的客运量,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出租汽车发展迅猛,有的城市出租汽车客运量已占公交总运量的30%。

虽然80年代以来,我国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筹建速度也明显加快,但由于投资巨大,总的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大城市要形成以大中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客运体系,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我国衡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项目包括候车时间、换乘率、运送速度、满载率等10个指标。

由于公共设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形态等方面原因,我国各城市公共交通的水平差异较大,以运送速度指标为例,高的可达24km/h,低的仅有11km/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群客运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系统框架研究*课题组*本文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9年度重点课题《城市群客运交通发展基本特征及系统框架研究》的总报告,课题负责人:吴文化,组长:单连龙,成员:刘斌、崔凤安、向爱兵、邹斯林,执笔:吴文化、单连龙。

一、城市群的界定及分类(一)城市群界定工业革命以来,不断涌现的城镇群体化现象促使人们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不得不由个体走向群体,从而开拓了城市空间研究的新领域——城镇群体空间研究。

英国学者霍华德(E.Howard ,1898)最先从城市群体(Town )的角度来研究城市,他在1902年发表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 )中的“田园城市”即是通过“组合群体”来协调和发展的。

随后,许多欧美学者对城市群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最先明确提出城市群概念的当属美籍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Gottman ),他在1957年发表的《大城市群:东北海岸的城市化》(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 )论文中首先使用了大城市群这一概念。

1961年戈特曼在出版的《大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Megalopolis :the Urbanized Northeastern seaboardof the United States )一书中把美国东海岸5个大城市圈连接成了一个有3000万人口的地区,总称为大城市群,提出“Megalopolis ”概念。

他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戈特曼认为,大城市群的形成有五个基本条件或标准:①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②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外围地区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③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都市区之间没有间隔,且联系密切;④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人以上;⑤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自戈特曼首次描述城市群现象以来,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学科视角对其概念进行阐释。

城市规划学家通常采用“大都市连绵区或城镇高度密集地区”,侧重于城市的形态与密集度;经济学家习惯采用“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概念,侧重城市之间的产业功能与联系;经济地理学家通常认为特定区域范围内“城市空间分布”的网络节点构成城市群,侧重于城市空间布局,并与非城镇区域相对应;城市生态学家则称之为“城市化生态地区”;社会学家则常常用“都市社群圈”的人际关系概念等。

虽然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以上概念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但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城市群体是一个特定区域内城市集聚的现象,其发展是一个具有动态特性的空间演进过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结构形态。

都市区是构成城市群和大都市区的基本地域单位,城市(城镇)密集区和城市群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前者强调区域内城乡关系,后者重视区域内城市(城镇)之间的联系;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群和城市密集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大都市带则是级别最高的城市群发展形态。

各种关于城市群概念的阐释实质上是从不同的侧重点描述了一种新的城市现象和城市群落形态。

目前我国比较系统的城市群研究成果为姚士谋等所著的《中国城市群》①。

该研究从区域空间布局的角度,透过区域中各城市的形成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城市群概念进行了界定。

即: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 )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在特定地域3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络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和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可称之为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区域空间、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等要素组成的有机体,是一个大系统中具有较强活力的子系统的集合体,无论在区域层次上,还是在相互联系的空间上,均具有网络型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实体。

(二)城市群分类从城市群的定义可以看出,城市群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

受城市的空间分布特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交通条件决定的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在城市群的形成过程中其空间要素的发育程度、空间聚合特征、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方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群,主要有都市圈、城市带、大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等。

1、都市圈(城市圈)都市圈也称城市圈,是城市群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它是以一个或两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城镇连同这些城镇覆盖的空间地域形成密切社会经济联系,呈圈层状布局的空间组织形式。

或者说,都市圈是由中心城市及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地域共同组成的紧密的一体化区域。

目前在世界范围公认的有五大都市圈,即以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为核心的都市圈。

与传统的单体城市相区别,都市圈是一种组合城市。

它以高密度的城市和人口以及巨大的城市体系规模区别于其他地区和其他城市类型。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都市经济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中心性。

由一个或两三个2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超大城市构成都市圈的中心,中心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可占到圈域的1/3到一半以上,成为整个圈域经济的中心与枢纽。

中心城市高密度的经济集聚产生高能量的经济磁场,从而形成对周边地区巨大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成为都市圈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②趋圆性。

都市圈域内有较高的城镇密集度,各类城镇环绕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呈圈层状结构布局,城镇等级规模体系相对合理。

趋圆性是都市圈重要的空间形态特征,因而平原地区更具备形成都市经济圈的自然地理条件。

③一体化。

一体化是都市圈的经济特征,也是都市圈的实质。

所谓一体化是指都市圈域内中心城市与各类城镇之间分工与合作密切,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上相互融合和互补,形成经济上的一体化关系。

都市圈域的一体化包括要素市场的一体化(资金、劳动力、生产技术等要素在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一体化。

④通勤性。

都市圈内具有密集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且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延伸,将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周边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密集的物流、人流、经济流、信息流,圈域内中心城市到各个城镇保持较高的通勤率。

2、城市带城市带是由一组规模较大、地域相邻、彼此关联的城市沿交通干线分布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

城市带以交通干线为轴线、以城市为结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在空间上呈带形扩展。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也主要沿交通干线展开,形成产业带。

城市带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以某一交通干线为轴线,呈带状形态;②城市沿交通干线分布,地域相近,联系密切;③经济活动以城市为中心沿轴线两侧集聚,形成产业密集带。

当沿线的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地域不断扩张,相邻城市实体空间地域相互连接,城市带就发展成为高级形态的城市连绵带或都市连绵带。

3、多中心城市群多中心城市群是指由一组规模相近、地域相邻、相对独立而相互联系的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

这一类型的城市群具有如下特征:①各个城市规模相近,处于同一或相邻的城市等级系列,共同组成区域的中心;②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影响力范围;③各个城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并由此形成共享的经济腹地;④城市群形态呈组团式或块状分布。

4、都市连绵区与都市连绵带都市连绵区是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4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市化最发达的地区。

当都市连绵区呈带状分布时,即为都市连绵带。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一篇题为《大城市:东北海岸的城市化》的论文中提出了Megalopolis的概念,用以描述美国大西洋沿岸北起波士顿、纽约,南到华盛顿,长达970公里,宽50—160公里的地带。

在这个带内,以纽约为最大核心,日益大城市化,以致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5个特大城市区已连成了一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0%以上,而土地面积14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的1.5%。

这里的Megalopolis一词即可以理解为都市连绵区或都市连绵带。

(三)城市群的发展特征根据姚士谋等专家对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城市群的研究,将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即构成城市群的各城市的规模、结构、形态和空间布局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那些区位条件好并具有优越发展机遇的首位城市,其动态变化就呈现稳定上升的发展趋势;反之,呈衰落下降趋势。

首位城市的变化影响着区域性城市群的每个城市。

从这一点来看,城市群的出现是地区经济集聚发展的产物,也是区域经济集中化的高度体现。

地区经济的集聚主要反映在工业项目的布局集中、人口集中、技术力量集中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的集中等方面,使城市群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2、城市群具有区域城市的空间网络结构性。

城市群不是城市单体,具有更广泛的空间网络结构性,主要反映在地区内各个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群网的密度以及城市之间相互组合的形式上。

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性包括:城市群网络大小、城市群网络密度以及城市群网络的组合形式三要素。

每个城市在城市群内具有特定的联系关系,城市群整体结构反映了各个城市在一个群体内的集合功能以及形成的千丝万缕的网状关系,其间既存在城市个性的发展,又产生相互作用的共性关系。

3、城市群具有区域内外的连接性和开放性特点。

城市群的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但不能脱离区域各个城市的相互联系,而且必须与区域外的地区发生联系,随着产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相互联系的强度越来越大。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的原因,不仅城乡之间的区域功能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且城市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是随着城市规模变化而拉大的,因此任何城市都不能孤立地发展,需要广泛地发生城际联系,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引进新机制,发挥比较优势,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4、城市群内的城市具有相互之间的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功能。

在特定的城市范围内,首位城市起着核心作用,具有较强的吸引功能。

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集聚与扩散规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当然,在区域范围内,各个城市(非首位城市)也同样具有集聚与扩散功能,只不过由于经济实力的差异,其作用力有大有小而已。

城市群以物资、人员、技术、金融、信息等形式通过经济协作网络和运输通讯体系发挥集聚与扩散作用,实现集聚效益与扩散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城市群体的整体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