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用工荒”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用工荒”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从用工荒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思路三方面入手,探究出“用工荒”现象的背后,是劳动者要求保障合法权益呼声的日益高涨,以及我国经济对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者;权益保护;产业升级
引言:
中国劳动力人口继2012年开始,连续第4年绝对量下降。
以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例,2010年其缺工数量就超过了200 万,大量工厂因此无法正常接单,被迫停工。
现今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低成本劳动力的支撑,用工荒无疑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
一、用工荒出现的原因:
(一)用工需求增加
1.内需扩大
为促进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市场,中国政府于2008年宣布了“家电下乡”这一财政政策。
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力度进行城镇化建设与基础设施投资,国内订单纷至沓来,从而导致用工需求急速增大。
2.外需回暖
金融危机渐行渐远,全球经济回暖。
外贸订单恢复性增多,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扩大生产,使得国内短期间出现了大量的用工需求。
(二)劳动人口减少
中国从80年代初起,长期地、严格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了不正常的降低,从2006年开始,作为劳动力主体的乡村劳动适龄人口每年减少400万~600万。
但政府并没有将人口增长剧减导致劳动力不足的风险纳入考量范围。
缺乏科学的调查研究,没有与时俱进地应变,导致独生子女政策持续了近30年。
直到老龄化社会提前来临,劳动力不足的尴尬局面突然出现,政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劳动者的压力
(1)制度因素
我国底层劳动人口具有高流动性的特征,但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劳动力迁移成本提高,甚至严重地限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法像原来一样,依靠足够的低成本劳动力来获取利润。
(2)物价与消费
东部沿海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是用工荒的重度地区。
大城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并不友好,高房价也让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外来劳动者们望尘莫及。
大多数年轻人望洋兴叹,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3)权益保护
国家尚未能建立起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劳动者工资按时发放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的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四)产业调整,自然淘汰
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企业实行低成本、低利润的经营方式,而低成本劳动力短缺时,这些企业就会面临停工甚至倒闭的危险。
其被淘汰或者进行产业转移后,就会有更具竞争力的企业取代其位置。
这也是产业升级的一般流程。
“民工荒”的出现,有利于淘汰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另外,“民工荒”形成弱势劳动者对强势企业的倒逼,使企业意识到劳动者的重要性,调节劳动者收入低的问题。
二、思路与对策
(一)、改革户籍制度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起自动登记户籍制度,有利于消除依附在户籍关系上的人身、经济歧视,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从而达到保障国民自由迁徙权利的目的。
(二)、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外来劳动者大部分法律意识薄弱,再加上我国不规范、不合格的企业多如牛毛,地方政府执法不积极、不彻底,被侵权劳动者走投无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除了国家方面的立法工作与宏观调控,地方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如建立和完善当地的劳资纠纷预警机制,积极进行用工信息监测和收集,尽早发现违规行为,解决用工纠纷。
(三)、促进企业转型
国家应该继续实施经济结构性调整政策,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规模生产,合理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从而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效率,提高劳动力的社会生产价值。
(四)、提高劳动者素质
“用工荒”等劳动力供需矛盾紧张将具有长期性,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我国就业市场内部结构性失衡也会更加明显。
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大多数劳动者都是初级劳动力,都需要人才升级,得到技能的提升。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是解决“用工荒”现象的必经之路与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杜鹏. 新时期的老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从六普数据看中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J]. 人口研究, 2011(4):29-34.
[2]吕序言. 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3]曹宗平. 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梗阻及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7):22-24. [4]佚名. 原因之一: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J]. 2010(4):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