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中古代狼形象的象征
关于狼的文学常识
关于狼的文学常识狼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在许多文化中都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们被描绘为狡猾、勇敢和敏捷的动物,同时也富有冷酷和野性的特质。
在文学作品中,狼经常被用作隐喻、象征或主题来传达各种含义。
作为狼的主题被广泛运用在许多文学体裁中,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诗歌和小说。
以下是对狼在文学中的常见表现和含义进行的探讨:1. 野性和自由:狼被描绘为野性和自由的象征。
它们生活在荒野中,独立自主地驰骋于大自然。
狼的形象在文学中常常被用来代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始本能和渴望,同时也象征人类与自然的联系。
2. 领导和勇气:狼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
在文学中,狼通常被描绘为勇敢、忠诚和决断的动物,具备领导群体的能力。
这一特性使得狼常被用来象征领导者、战士或英雄。
3. 狡猾和欺诈:狼经常被描绘为狡猾和欺诈的动物。
在许多寓言和童话故事中,狼是邪恶和凶残的角色,常以欺骗和暴力的手段追逐或伤害其他动物。
这种形象反映了人们对欺诈、背叛和暴力的警醒。
4. 爱与忠诚:尽管狼被描述为野性和冷酷的动物,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狼也被用来象征爱和忠诚。
它们被描绘为对家庭和群体有着强烈的保护意识和依恋情感的动物。
这使得狼成为表达亲情和友情的象征。
5. 孤独和流浪:狼被认为是孤独的动物,并且有时会被描绘为流浪者。
在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常用来传达人们对孤独、流浪和自由的思考。
狼也被视为旅行者和创造者的象征,代表着冒险、追求和变革的精神。
6. 黑暗与邪恶:狼与黑暗和邪恶的形象紧密相连。
在一些神话和故事中,狼被认为是恶魔和邪恶力量的象征。
它们经常被描绘为黑夜中的凶暴猎手,与人们的恐惧和阴暗面联系在一起。
狼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含义各有不同,根据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例如,在美国原住民的传统中,狼是一种神圣的动物,被认为是智慧和母系线的象征。
而在西方文学中,狼往往被描绘为猛兽、杀手或黑暗势力的代表。
总之,狼在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野性、自由、勇气、狡猾、欺诈、爱与忠诚、孤独与流浪、黑暗与邪恶等各种含义。
《狼》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狼》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狼是一种顶级食肉哺乳动物,属于犬科,外貌与狗非常相似,但更具有野性和凶猛性。
狼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灰狼、红狼、阿拉斯加狼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常常被用来象征凶恶和恶劣的性格,例如《江南贡船记》中有“江南狼”、“江南狼子神”的描述,表现了狼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在文言文中,描述狼的常见方法是采用形容词,如“凶猛”、“狡猾”、“狂狷”等,来表现狼的特点。
另外,也常用到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狐假虎威”、“狼心狗肺”等,来描绘人或事物具有狼一样的品质或行为,突出狼的邪恶和凶猛。
在《史记》中,就有关于狼的记载。
其中《苏秦列伐》一篇中有“狼藉”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战场上的凶狠和残酷。
让人感受到了狼的凶残和狡猾,使得读者对狼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孟子》中也有提到狼的形象。
如《离娄上》篇中有“狼固穷而无所将食,其侧也可以见肉矣”句,形象地描绘了狼的凶残和饥饿状态。
这样的描述在文言文中,常常被用来表现人的凶残和贪婪,进一步加深了狼的负面形象。
在古代文言文中,狼也常常被用来比喻贪婪和残酷的人。
例如《史记》中有“王珣列女传”一篇中就有“君子适不善”。
这句中“狼子”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凶恶和残酷的人,使得读者对狼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总之,狼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形象,并且经常被用来象征恶劣的品质和行为。
通过对狼的描绘和比喻,作者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的残忍和凶猛,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深刻。
因此,在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时候,对于狼这一形象,我们需要加以重视,通过对狼的描绘和比喻,给予其正确的理解和解读。
中国文学中狼意象含义变迁
中国文学中狼意象含义变迁(河南科技学院王XX)摘要狼在我国大致的形象是贪婪、残暴、狡猾的,然而西方人眼中的狼确是有勇气,睿智,仁慈的,本文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出发论述狼在中国文学中的意象,分三个阶段分别展开说明,并且论述了狼意象变化的原因以及近代狼意象的转变,为读者展现一个清晰的脉络。
关键词狼;意象;文学;历史;变迁狼作为一个神话意象,重复呈如今中国文学中。
与民族抵触、交融的前史变迁相联络,狼意象有一个由多元标志向单一标志的改动进程。
其含义及故事形状的改动,大概可分为隋前、隋唐宋元、明清、晚清以降四个不一起期。
一、从先秦到隋朝时期狼的意象这是狼意象的多义并存期间。
在这个时期的文献典籍中,狼意象在更多的状况下是作为恶的标志呈现的,但一起也存在着对正面的夸姣事物的比方、标志含义。
如《礼记·玉藻》云:“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
”郑玄注:“卫尊者宜猛也。
”这里的狼显着是具有正面含义的,它标志着骁勇和力气。
《和平御览》卷二百七十一引《太公六韬》亦曰:“大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雨如风,如雷如电,全国尽惊,然后乃成。
”在《诗经》的解说体系中,狼还具有标志圣德的含义。
《诗经·狼跋》曰:“狼跋其胡,载?其尾。
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诗序》曰:“《狼跋》,美周公也。
”《毛传》曰:“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躐其尾,进退有难,而不失其猛。
”意为狼喻周公遭谣言中伤,“然犹不失其圣,能成果周道”。
《郑笺》说得更为清晰,其云:“喻周公进则躐其胡,犹始欲摄政。
狼在最初是先和游牧民族发生联系的。
这种狼和人发生的关系中,狼是以友好的、甚至是人类的救命恩人和祖先的形象出现的,从中不难看出人类最初对狼的崇敬。
但是当这种故事传到汉族居住的农耕区后,这种情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由于农耕区民族的文明程度要远高于游牧民族,所以在后来两种文明的冲突过程中,虽然游牧民族有时在武力上能够战胜农耕区的民族,但在占领之后的融合过程中,却不得不受到农耕文明的影响,实质上所谓的融合是不均衡的,是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影响、接纳、消融,尤其是在文化的交汇中,更多地表现为选择性接纳,而不是继承。
《狼》狼形象分析
《狼》狼形象分析狼的象征意义狼是一种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动物,它在不同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特质和价值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狼通常被视为勇敢、强壮和不畏艰难困苦的象征。
许多古代民族相信,狼拥有强大的冒险精神和独特的洞察力,表现出对社会的坚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狼的特点分析狼是具有高度社交性的动物,它们组成了紧密结合的群体,称为狼群。
狼群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一只领导狼负责掌握整个群体的节奏和行动。
这一特点使得狼从古至今一直被赋予领导者和团队合作的象征意义。
狼以其卓越的狩猎能力而闻名,它们以团队的方式合作捕食猎物。
狼群通过密切的协作和相互帮助,成功地捕获到食物。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成为狼形象代表的主题之一,被许多组织和团队作为激励和榜样。
除了勇敢和强壮,狼也被认为具有智慧和洞察力。
狼以其灵敏的嗅觉、听觉和视觉,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
这种洞察力使得狼在故事和传说中被描绘为能够预测未来、看透人心和灵活应对困境的形象。
狼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狼作为一种强大的象征意象,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为故事增添深度和趣味。
许多作家通过描绘狼的特点和行为来展示文学角色的性格和命运。
以下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狼形象的典型运用。
《白牙》《白牙》是杰克·伦敦的著名小说,讲述了一只名为白牙的狼狗的成长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白牙的形象象征着野性、勇气和适应能力。
通过白牙从小狗成长为狼狗的过程,作者揭示了生存环境中的残酷和适者生存的原则。
《狼图腾》姜戎的《狼图腾》是中国当代作家的著名之作。
小说以草原上狼群的生活为背景,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微妙的联系。
狼在小说中象征着自由、勇敢和忠诚,通过描绘人与狼的关系,作者探讨了人性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经典之一。
小说中的狼形象被用来描绘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狂野和野蛮。
希斯克利夫被比喻为狼,展示了他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蔑视,以及他与自然、原始本能的紧密联系。
壹周读:狼与文学共舞
狼形象的恶化随着文明的演进和发展,狼形象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恶魔化”历程。
从神话和图腾崇拜中半人半神的狼,逐渐演变为半人半兽的狼,直至到了后期被定性为单纯象征了兽性和野性的一种动物符号。
人类远古神话阶段笼罩在狼身上的神性光环消失不见了,自然界中的一个真实物种被简化成了“恶”的代名词。
人类进入农耕与畜牧社会后,人与狼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野狼在丧失了自己的狩猎地后,为了求得生存有时会捕捉放牧在草场上的牛羊。
这种天生的狩猎本能并不能为人所谅解,狼成了人类私人财产的竞争者。
这个形象被固定化,人们的仇狼情结也逐渐积淀下来。
文学艺术,是作为唯一符号动物的人的情感体验载体之一。
对于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对狼的种种情结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承下去,人们的仇狼情结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文学中随处可见: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
——《淮南子》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栗,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杜陵叟》汉人乃步卒,吾人则骑士。
驹犊群岂能抗拒豺狼。
——勒尼·格鲁塞《草原帝国》虐人害物的暴政、残暴无序的统治等等都可以以“豺狼”喻之,汉民族对狼的仇恨从这些诗句中可见一斑。
十九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中,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左拉的《人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记》等,都有关于狼的描写。
作品中的狼形象被抽象为“兽性”的代名词,它们和人性相融合,狼性(兽性)已经成为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人的面具下涌动着野兽的气息。
狼,作为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作为恶的象征流传下来。
狼形象从自然中实体的狼走向了人的内心深处,楔入了文化与人格的互动关系中。
这一固定化的程式在二十世纪有了新的改变。
中西方文学中的狼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现代性以理性和技术的名义征服了世界,人类陷入各种工具理性的控制中。
人却发现自己在创造性的扩张中失落了的恰恰是人的本性,现代人渐渐走向了精神的荒野。
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
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作者:王淑芬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3期摘 ;要:在文学作品中,狼的意象十分的复杂,有仇恨、也有崇拜。
狼是一种神秘的生灵,对人类既熟悉又陌生,在文学作品中,狼有着英雄与恶魔的两个对立面,狼意象的出现有人的主观色彩,也是文本的需求,其象征在一直在转换。
虽然狼意象在作品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关注,不过其始终是以一种“隐性意象”出现,在中国文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狼;意象;文学作品;象征作者简介:王淑芬(1970.09-),女,河北黄骅人,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01在中国文学中,狼的意象十分复杂。
狼是一种神秘的生灵,它的存在无法被其他物种所取代。
在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下,狼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也是不同的,有些是爱,有些是恨,也有些是崇拜。
不过无论是在古典文学抑或是在现代文学中,狼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意象,有着独有的内涵,形成了“狼意象”。
一、图腾和神话中的“狼神意象”每个民族都有与之血脉相通的文化图腾物,动物崇拜在图腾崇拜中占重要地位,而狼图腾十分多见,并且遍及世界。
古代北方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匈奴、突厥和蒙古都是以狼为图腾,其中以蒙古最为突显,他们将狼奉为神兽,是最了解狼的民族,是受狼的精神影响最大的民族。
中原将“狼”看作是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是由于对狼神的崇拜和信仰。
对图腾的崇拜不单单是一种民族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
在中国民族大融合完成之后,突厥等族改变了最初的“向化”之心,无法以团体的性质融入到中原之中,便举起狼旗不断与农耕民族发生矛盾,在《部落曲》、《从军词》中对此均有描写。
从此,在汉文化中,狼的正面的喻意被反面所吞噬,狼意象从神兽日益成为了贪婪的代表。
在古人的诗词中,也狼充满了凶恶与狠毒。
狼的凶残、贪婪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无可辩驳。
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一)
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一)论文关键词:狼祖神话文化融合中国文学狼意象论文提要:在中国古代北方三个最大的游牧集团中,皆流传着狼祖神话。
狼乃是这些民族的图腾,同时也是这些民族勇猛、强悍的内在精神的象征,因而它作为一种美好形象,在草原民族中长期流传,至今不衰。
但由于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长期的历史冲突,以狼为象征的游牧文化群体对于农耕民族的侵扰、掠夺,加之这一历史的一次次重复,狼便作为一种凶狠贪婪的象征,出现在了农耕民族的心灵深处。
草原民族一次次成批地融入了农耕民族中,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在新的文化选择中,完全接纳了农耕民族的文化观念,与狼告别。
中国文学中狼意象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初的多义象征而走向了单义象征。
在20世纪新一轮的文化冲突、融合中,狼意象又滋生出了新的意义。
从魏晋到元代的一千余年间,先后近20个来自草原的民族活跃在中国北方的历史舞台上。
这些民族后来在与农耕民族无数次的冲突、交会中,大多逐渐融于汉族大家庭,有的则成为中国民族的一分子。
而其原初的在特有的地理生态背景与文化背景下所创造出的各具特色的族源神话,则不仅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学的宝库,同时为我们研究民族融合历史及融合中的文化选择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的考察,研究中国文学中狼意象的变迁,从而对民族文化的审美趋向做出进一步的认识。
北方民族狼祖神话考察族源神话,似乎是每一个原始民族所必备的知识。
活跃于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传说中,往往将自己民族的起源、兴起与某一神秘之兽联系在一起。
如拓跋鲜卑族,相传他们的先祖遇难,有一形如马、声如牛的神兽引路,使他们度过了“九难八阻”,终而得以兴起。
①这一神兽,就是所谓的“鲜卑郭落”,即驯鹿。
②契丹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一位乘白马的男子和一个驾着青牛车的天女结合生下的。
③又说其先祖中有一号?呵者,“戴野猪头,披猪皮,居穹庐中,有事则出,退复隐入穹庐如故。
“狼”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研究
“狼”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研究狼是一种常出现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它代表着许多隐性的意象,反映了文化、心理、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规律。
这篇论文报告试图通过研究狼在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探索狼在人类文化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不同的表达形式。
一、狼在中西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二、狼在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三、狼在社会意义上的意象四、中西文化中狼形象的异同五、狼在童话和民间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六、狼在文学中的形象变化七、狼在环境问题中的意义八、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狼形象九、狼在当今时代的反映通过对狼在中西文学中的传统、心理、社会等方式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狼象征着不同时代、文化和族群中的强大力量、野性、负面形象等隐性意象。
但是,通过重新审视狼的向度,也可以找到它积极的意义。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应该把眼光从传统中看狼,理解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深刻内涵,涉及到文化、信仰、生态等各个方面。
本文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狼形象的历史演变以及与当下社会的关系;二、狼在环境问题中的表现和作用;三、狼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四、狼在文学中的形式表现;五、狼文化对文学创新的影响。
总之,在评估狼在中西文学和文化中的意蕴时,我们必须通过透彻的历史和审美研究,对狼的形象和意义进行审视和梳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区别、共性以及文化的不屈和进化。
1. 狼在中西文学中的传统意象:该部分可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重点描绘狼在中西文学中的传统形象,包括狼的外形、特征和形象,如狼的凶狠、狡猾、残忍等。
2. 狼在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该部分可以将狼的形象与心理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类比,例如狼在人类心理中的象征意义、狼在梦境中的意义等。
3. 狼在社会意义上的意象:该部分可以探究狼在社会环境中代表的含义,例如狼是人类文化中的野兽,它象征着野生的力量,常常被用来暗示社会中的野蛮、暴力、欺凌等问题。
4. 中西文化中狼形象的异同:该部分可以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究狼在中西文化中的特色和差异,如狼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和象征意义与西方文化中的异同。
“狼”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研究
“狼”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研究狼是一个在中西文学中广泛出现的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狼通常象征着野性、力量、狡猾与残忍等等特点。
但是,这里的隐性意象,具有更为深刻的文化和神秘的内涵,值得探究和研究。
本篇论文就是要通过对中西文学中狼的隐性意象的研究,来揭示狼在文化中的神秘性。
一、狼的文化意涵从文化的层面来看,狼在文学中通常代表着对野性和自然的强烈渴望,也代表着对生存和争斗的本能反应。
二、狼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中,狼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
在西方文化中,狼往往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而在东方文化中,狼通常被视为神圣和勇气的象征。
三、狼的环境隐喻狼在文学中经常出现在一些荒野,山脉和密林等环境中。
这些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隐喻,在文学中,狼通过这种隐喻成为了自然界的主宰者。
四、狼的领导象征狼是一种极具领导能力的动物,其在智慧、力量和耐力等方面都极具优势。
因此,在文学中,狼经常被用来象征一种领导力量。
五、狼的性别角色狼并不是单性别的动物,它们的社交性非常强。
在文学中,狼的性别角色常常被用来隐喻生殖、繁殖和伴侣关系等问题。
六、狼在原始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在原始人类文化中,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
人们常常把狼作为部落的守护神或巫师的信仰对象。
七、狼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在古代文学中,狼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形象。
在一些神话和传说中,人们经常用狼来表现一种充满智慧和能力的形象。
八、狼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在现代文学中,狼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文化形象。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自然的关注增加,狼在文学中的地位也变得愈发重要。
九、狼在电影和电视中的地位除了文学以外,狼在电影和电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这些影视作品中,狼常常被用来表现一种勇敢、聪明和冷静的形象。
总结通过对中西文学中狼的隐性意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狼在文化中神秘而有趣的一面。
狼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也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
1. 狼的文化意涵该提纲探讨了狼在文学中代表着野性、力量、狡猾与残忍等等特点,并更深入地探讨了狼代表着对生存和争斗的本能反应。
“狼”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研究
“狼”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研究狼一直是中西文学中的重要角色,被赋予了各种隐性意象。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了狼在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并列举了以下九个提纲标题。
一、狼的反派象征在西方文学中,狼通常被描绘为邪恶而危险的动物,代表着暴性、背叛、诱惑等不良品质。
这一形象在许多经典中得到了体现,如《红帽子》中的狼、《灰姑娘》中的继母等。
二、狼的幸存主义象征在生存挑战中,狼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特性赋予了它一种幸存主义的象征意义,这种意义在西部文学和北方传说中尤为明显。
三、狼的野性象征狼的野性和自由精神为它赋予了一种古老的神秘感。
这种象征在《野性的呼唤》、《叫我第一号》等著作中有着深刻的探讨。
四、狼的自由象征在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狼代表了人类没有的自由和野性的特质。
而在莎士比亚的《疯人传说》中,狼是自由和改变的吉祥物,代表新的开始和机遇。
五、狼的智慧象征在很多传说和故事中,狼被描绘成一个身怀智慧的角色,如《红狼》中的狼就通过聪明机智脱颖而出。
六、狼的社群象征狼群在很多传说中也体现了一种团结力量的象征。
狼形象在《狼人》、《狼群》等作品中被赋予了这种群体力量的象征。
七、狼的多样性象征不同类型的狼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白狼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中代表魔法和奇迹,黑狼则代表着邪恶和黑暗。
八、狼的神秘象征狼和神秘的广大天地相联系,在西方文学中,狼常与月亮和星星等神秘元素联系着,代表着一些神秘力量的存在。
九、狼的追求象征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狼象征那种不停追寻、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象征具有非常现代的意义,为人们指明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总之,狼在中西文学中的隐性意象是千变万化的,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狼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重要性,并从中感受到它们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1. 狼的反派象征:狼作为反派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使用,这一象征在西方文化中尤为明显。
通过对反派狼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价值观和对狼的态度。
狼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狼这篇文言文的意思狼,是草原上的猛兽,也是中华民族与狼共存的一种生命象征。
然而,在古代文言文中,狼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代表着狡猾和残忍,更被赞美为勇敢、智慧与自由的象征。
狼作为一种动物,在古代文言文中常被用来描述人的品性、行为或社会现象。
其中最常见的是用狼来描绘人的狡猾和残暴。
狡猾的狼能够伪装成绵羊,在牧羊人的眼皮底下夺食。
类似的描写往往用来形容人的阴险狡诈,表现了人性中的恶与欺骗。
然而,狼的形象也有着不同的一面。
狼的勇敢和智慧也在文言文中得到了赞美。
狼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和聪明才智捕捉到猎物,这让人们看到了它们优秀的求生能力。
狼精神的赞美也启示着人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用智慧寻找成功的机会。
除了个体形象,狼在古代文言文中也常被用来象征群体或社会现象。
汉代文学家杨雄在《法言·自然篇》中写道:“周道大治,狼虓伏焉;周道大亡,狼虓举焉。
”他认为狼的出现与消失与社会的兴衰息息相关。
这使得狼在文言文中成为了一个有着深入寓意的象征符号。
此外,狼在古代文言文中也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
在中国神话中,有着众多与狼有关的故事。
比如《山海经》中有关于世界之初狼形成人的故事,有关狼神的祭祀仪式等等。
这些神话故事进一步丰富了狼在文言文中的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狼在古代文言文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既代表了狡猾和残忍,也被赞美为勇敢、智慧与自由的象征。
狼在文言文中的形象不仅描绘了个体的特点,更寓意了社会与人性的诸多方面。
它在文言文中的运用,使得古代文学更加鲜活多样,也为人们理解古代思想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尽管我们现代汉语已经逐渐远离古代文言,但是狼在我们的文化中的地位依然重要。
狼意味着野性和勇气,它使我们记住自己本性中的力量和勇敢,也激励我们追逐梦想并面对挑战。
因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狼的形象都将继续影响和启发着我们。
狼,代表着不同的特质与象征,它的形象赋予了文言文中丰富的意义。
通过对狼的描写,文言文更好地表达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性。
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9:狼的文学形象探究
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9:狼的文学形象探究狼的文学形象探究狼是一种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动物,它的文学形象在很多作品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对狼这一文学形象的探究和理解也显得十分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狼这一文学形象的特点、意义以及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狼通常被描绘为一种残忍的动物。
这一形象体现了狼天性里强烈的猎杀和掠夺本能,以及在生存竞争中对其他同类的攻击和压制。
在一些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狼还被认为是一种嗜血的魔鬼,代表着邪恶力量。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曾用“狼籍”来形容贾琏的府上,这一形象透露出了贾宝玉内心的恐惧和对贾琏这一人物的厌恶。
可以看出,在很多作品中,狼这一形象被用来表现邪恶、暴力和野性。
然而,狼在文学中并不完全是一种负面形象,它还有其它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草房子》中,蓝皮支书对待鲁镇良如父亲一般亲切,而他的宠物狼草蛤却是极为暴力和残忍的,这一形象暗示了现实生活中职责和情感的复杂关系。
另外,在《诗经》中,狼被用来象征一种充满力量和勇气的形象,这一形象又与忠诚、坚定等意义联系在一起。
所以说,狼这一文学形象不仅仅代表着暴力和残忍,它还有着更加复杂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狼形象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认识狼这一形象的多面性和丰富性,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同时,对狼这一形象的分析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在文学创作中,狼这一形象也可以被运用到写作中,帮助作品的表现力和深度。
例如,在小说创作中,狼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手法,代表着角色的某种个性特征或情感状态,增加作品的张力和趣味。
在文学评论和分析中,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
狼这一文学形象的探究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既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也有着深刻的人性寓意和象征意义。
文言文狼的意思
文言文狼的意思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国文学的一大传统。
文言文的内容,以古文诗词和古典文献为主,大多以象征性的内容和舌头之上的抽象概念来说唱。
它的构思、思想和修辞都有专门的规则和要求,在古代受到了很高的赞誉和推崇。
文言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重要意象,那就是“狼”。
狼在传统
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从好的到坏的乃至可怕的形象,都可以在文言文中体现。
这表明了狼在古代文言文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首先,狼在文言文中象征着刚强和勇敢。
如《楚辞屈原》中,“屈原曰:‘我志精勇,胸怀坚苦,今日不亚于苍狼’”。
这句话描述了屈
原超越自我,勇敢地投身于大义,可以与苍狼在气力上不相上下,用以彰显屈原的刚强不屈和不畏强暴。
其次,狼在文言文中也象征着凶恶和可怕。
《诗经小雅集鹄》中
的“将进酒,来取诸候。
狼烟四起,牛羊不安”,用“狼烟”来表示
凶恶的军队入侵,并且召唤来的军队极其可怕,牛羊不得不害怕和逃窜。
最后,狼在文言文中也象征着宽厚和慷慨。
《楚辞招魂》中描述
的“既使狼唤麋,亦不失义”,能够唤麋的狼可以代表有心肠的人,
他们慷慨激昂,以自己的言行来护卫自己的理想。
总之,文言文中的“狼”不仅仅是一只臭味相投的掠食性动物,而是一种有着丰富含义的重要意象。
它既反映了古人勇敢坚强的精神,也反映了古人宽厚慷慨的精神,更反映了古人对恐惧、凶险和可怕的
惊骇心理。
因此,“狼”这一文言文意象承载着古人对勇敢、慷慨、坚强和害怕的微妙思想。
“狼”“里山”“阴司”“冬至”意象的象征意蕴浅析
“狼”“里山”“阴司”“冬至”意象的象征意蕴浅析“狼”象征着野性和勇气。
“狼性”常被人们赞美为勇猛、刚毅、果敢等诸多美德。
狼群的生活方式大多依赖于配合和进攻技能,他们会通过组织分工、协作进攻等方式共同捕获猎物,这既是为了保证狼群的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展现出狼群中互助、协作的思维和行为。
在文学中,“狼”也被赋予了强大的灵魂和刚毅的性格,如《狼图腾》中的哲学思考、《灰狼》中的忠诚、《北方的狼》中的勇气等等。
因此,“狼”除了代表野性和勇气外,也代表着团结、协作和信念。
“里山”象征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自然环境的宝藏。
“里山”一般指靠近人类居住区域的山林区域,而这些区域往往是人类活动范围以外的山地,也就是相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在“里山”中,人类可以品味到自然之美、升华内心之灵感。
它不仅是人类活动区域的自然屏障,更是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典范。
因此,“里山”除了象征自然环境和生态保存外,也代表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阴司”象征着九幽地府,阴司通常被视为人类在生命的尽头所要到达的世界。
阴司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例如古希腊的“冥府”、古埃及的“欢乐之地”、中国的“阴曹地府”等等。
在其中,一般都存在着一个魂归所属的传统观念,人们的征程在此结束,其灵魂在此被审判,进入来世还是万劫不复。
因此,在文学中,“阴司”一方面象征着死亡和不死传说,一方面象征着人类注定遭受的命运和考验,同时也代表着审判和摆脱罪孽的机会。
“冬至”象征着阴阳交替和节令轮回。
“冬至”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表现为岁星长眉降临人间的时候,也标志着北极点昼夜长度的极端差异,即冬季最长夜。
在古时候的中国,人们在这一天一般会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
因此,“冬至”除了象征阴阳转换、时序轮回外,还代表着传统文化中强烈的祭祀、感恩、庆祝习俗。
综上所述,“狼”、“里山”、“阴司”、“冬至”等意象都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象征符号,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环境中获得了不同的维度和含义。
自-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
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论文关键字:狼祖神话文明交融中国文学狼意象论文概要:在中国古代北方三个最大的游牧集团中,皆撒播着狼祖神话。
狼乃是这些民族的图腾,一起也是这些民族骁勇、强悍的内在精力的标志,因而它作为一种夸姣形象,在草原民族中长时间撒播,至今不衰。
但因为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长时间的前史抵触,以狼为标志的游牧文明集体关于农耕民族的侵扰、掠取,加之这一前史的一次次重复,狼便作为一种凶暴贪婪的标志,呈如今了农耕民族的心灵深处。
草原民族一次次成批地融入了农耕民族中,跟着日子方法的改动,他们在新的文明挑选中,彻底接收了农耕民族的文明观念,与狼离别。
中国文学中狼意象的含义也发作了改动,由原初的多义标志而走向了单义标志。
在20世纪新一轮的文明抵触、交融中,狼意象又繁殖出了新的含义。
从魏晋到元代的一千余年间,先后近20个来自草原的民族活泼在中国北方的前史舞台上。
这些民族后来在与农耕民族无数次的抵触、交会中,大多逐步融于汉族大家庭,有的则变成中国民族的一分子。
而其原初的在特有的地舆生态布景与文明布景下所发明出的各具特色的族源神话,则不只丰厚了中国民族文学的宝库,一起为咱们研讨民族交融前史及交融中的文明挑选疑问,供给了牢靠的依据。
这篇文章旨在通过对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的调查,研讨中国文学中狼意象的变迁,从而对民族文明的审美趋向做出进一步的晓得。
北方民族狼祖神话调查族源神话,好像是每一个原始民族所必备的常识。
活泼于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传说中,往往将自个民族的来源、鼓起与某一奥秘之兽联络在一起。
如拓跋鲜卑族,相传他们的先祖罹难,有一形如马、声如牛的神兽引路,使他们度过了“九难八阻”,终而得以鼓起。
①这一神兽,便是所谓的“鲜卑郭落”,即驯鹿。
②契丹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宗是一位乘白马的男人和一个驾着青牛车的天女联系生下的。
③又说其先祖中有一号?呵者,“戴野猪头,披猪皮,居穹庐中,有事则出,退复隐入穹庐如故。
人们眼中的狼
屠 夫
屠夫: 机智、勇敢 狼: 凶恶、贪婪、狡诈
归纳整理:
根据屠户的心理变化,并从QQ表情中选出能体现这种心理的 头像来表现其变化过程。归纳把握文章情节。
怕
吓
奇
悟
惊
恐
窘
怒
气
骇
呆
惧
屠夫
从被狼跟上到杀死狼,屠夫的心理 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自由朗读 2-4段,找出对屠夫的动作描写,并 各用一个字概括屠夫此时的心理。
屠夫的角度:
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不能妥协 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再识狼
二、自然界中的 狼
科学家笔下的狼
自 然 界 中 的 狼
狼是食肉目犬科犬属。外形似狗, 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 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分布于欧亚 大陆和北美洲。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 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 灵敏,听觉良好。生性残忍而机警,极 善奔跑。以羊兔等为食。一般群居生活。
探究发现 二
比较:文学作品中的狼与科学家笔下 的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文学家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
科学家比较客观地看待狼,尽量 避免情感色彩。以便读者能更清 楚更真实地了解这些事物。
深识狼
• 狼的十大哲学 • 狼文化
狼的自白
一、卧薪尝胆: 二、众狼一心: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 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 己强大的东西。 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 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 起而攻之。
像狗那样
• 久之,目似瞑,意 暇 甚。
调解音节,没 闭眼 神情 悠闲 非常 有实在含义。那只狼的眼睛
时间长了, 似乎闭上了,
神情悠闲得很。
突然
用
几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狼”“里山”“阴司”“冬至”意象的象征意蕴浅析
“狼”“里山”“阴司”“冬至”意象的象征意蕴浅析狼是自然界中的顶级掠食者,其形象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既被赋予了凶猛的形象,也被赋予了勇敢、精明、顽强的特质。
“狼”与“里山”、“阴司”、“冬至”等意象相互关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
我们来谈谈“狼”这一意象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狼在多个文化中都象征着狡诈与勇敢,例如希腊神话中的狼是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的图腾,代表着勇敢和自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则被赋予了更多的负面意义,被认为是凶猛的掠食者,象征着邪恶和破坏。
但与此狼也代表着顽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一点在古代文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西游记》中的狼魔王就是勇敢而凶猛的形象。
“狼”这一意象在文化中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既有着负面形象,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狼”与“里山”、“阴司”、“冬至”等意象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丰富的象征体系。
里山是指远离人烟的深山,通常被视为神秘的地方,充满了未知和危险的因素。
而阴司则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地府,是阴间的世界,象征着死亡和冥府。
冬至则是一年中的最长夜,万物开始衰老和沉寂,代表着阴暗和寒冷。
这些意象与狼的象征意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种深刻的象征体系,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种象征体系中,“狼”通常被视为一种威胁和挑战,具有凶猛和狡诈的特质,常常寓意着人生道路上的险恶和困难。
与里山、阴司和冬至这些意象相结合,更加凸显了狼的不可预测和危险的一面。
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死亡的畏惧和不安,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抗的意志。
“狼”这一象征体系并非完全负面,狼也具有勇敢和顽强的品质,代表着对困难和挑战的坚持和抵抗。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狼作为勇猛和智慧的象征而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狼”与“里山”、“阴司”、“冬至”等意象相互关联,共同体现了生命的多面性和丰富性,揭示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狼”“里山”“阴司”“冬至”意象的象征意蕴浅析
“狼”“里山”“阴司”“冬至”意象的象征意蕴浅析“狼”、“里山”、“阴司”、“冬至”这四个意象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深入人心的象征意蕴。
它们各自代表着力量、原始、神秘和节气。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象征意蕴浅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我们来看看“狼”这个动物。
在中国文化中,狼常常被赋予着勇气、狡猾和独立的象征意义。
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狼的形象,而且往往是扮演着坚持自己意志和追求自由的角色。
狼的形象也常常出现在中国的民间艺术和传说中,被赋予着神话般的色彩。
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被视为勇敢和卓越的象征,它代表着人们对于力量和自由的向往。
里山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深刻的象征意蕴。
里山常常被视为神秘、原始和充满力量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里山往往被描述成宁静、神秘的场所,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和岁月流逝的追求和热爱。
里山也被视为离尘脱俗的象征,它代表着人们对于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与此“阴司”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深远的象征意蕴。
阴司被视为另一个世界,在其中存在着无尽的神秘和神奇。
阴司代表着人们对于神秘和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也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死和命运的思考和沉思。
阴司在中国文化中还经常被用来描述人们对于宇宙和生命等问题的思索和探讨。
我们来说说“冬至”这一节气的象征意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季节的转折和时间的流逝。
冬至也被视为阴阳交替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循环和岁月的更迭。
冬至在中国文化中还常常被赋予着团聚和祈福的意义,人们常常在这一天举行祭祀和聚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古代关于狼的纹理
古代关于狼的纹理狼,是一种智慧与勇敢并存的动物。
在古代,人们对狼有着复杂的情感与观念,将其视为神秘而又神圣的存在。
狼的纹理在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狼的纹理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壁画和器物上。
在古埃及文明中,狼的纹理常常被描绘成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形象。
人们相信,狼是夜晚的主宰,能够带来平安和保护。
因此,狼的纹理往往被用于神庙和陵墓的装饰,以祈求神灵的庇佑。
在古希腊神话中,狼是雅典娜女神的宠物,象征着智慧和勇气。
狼的纹理在古希腊文化中被广泛运用,装饰着建筑、雕塑和织物。
人们相信,佩戴狼的纹理能够获得女神的智慧和保护,因此成为了古希腊贵族的象征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狼的纹理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一些古代壁画和书画作品中,狼的纹理被描绘成一种凶猛而又威严的形象。
人们将狼视为勇猛和坚韧的象征,常常用狼的纹理来表达自己对战争和军事力量的追求。
狼的纹理也常常被用于装饰军旗和兵器,以显示军队的威严和力量。
另一方面,狼的纹理在一些古代文化中也被赋予了负面的意义。
在北欧神话中,狼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被认为是毁灭与混乱的化身。
因此,狼的纹理往往被用于描绘恶魔和邪神的形象,以警示人们远离邪恶的诱惑。
总的来说,古代关于狼的纹理具有丰富多样的象征意义。
无论是作为神秘力量的象征,还是作为勇气和智慧的象征,狼的纹理在古代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运用狼的纹理,人们表达了对神灵庇佑、勇猛战斗和追求智慧的渴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狼的纹理在现代文化中也有了新的演变。
如今,狼的纹理常常被用于时尚设计和艺术创作中,成为了一种独特和时尚的元素。
不论是在服装、首饰还是家居用品上,狼的纹理都能够为作品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和神秘感。
古代关于狼的纹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信仰。
狼的纹理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人们对智慧、勇气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它们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现代文化中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学中古代狼形象的象征
作者:田珂
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7期
摘要作为一种动物形象,狼在古代的世界文学中有着多样化的象征。
本文主要通过对古代
文学中狼形象进行梳理,借此探讨世界文学中狼形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世界文学狼形象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08-01
动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在人类远祖生活于丛林中时。
“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了其他实体的支
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
”①共同的生活场域使得人和狼的相遇不可避免,中外文学作品对此也多有刻画。
西方狼文化源远流长,狼的身影在古罗马神话中就已经出现。
双胞胎兄弟罗慕路斯(Romulus)和雷慕斯(Remus),还在婴儿时就被篡位者扔进了台伯河里,生命垂危时为一只母狼所救。
两人长大后推翻了篡位者的统治,并在母狼曾经喂养他们的地方建立了罗马城,狼也因此永留在了罗马城的城徽上。
古埃及神话中在死亡世界里负责决定亡者最后归属的重要神祗,是狼
头人身的阿奴比斯(Anubis),他同时还是掌管木乃伊制作的神灵。
美洲印第安人与狼的关系尤为密切,一些族裔对它的感情甚至深厚到人狼不分。
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郊狼科蒂时而是狼时而是人,教给印第安人使用火、建造房屋、修筑拦鱼坝捕鱼等,是人类慈爱的父亲、忠诚的朋友。
北欧神话中同样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狼形象,主神奥丁(Odin)身边永远跟着的两只狼——格里和弗里吉;在天上不停追逐月亮和太阳的恶狼亥惕和斯科尔;以及让所有的神祗都惧怕的狼魔斐瑞(Fenrir)。
神话中写到:
世界末日的来临,将经过三个冬季的战争。
接着,大地又经历了三个极其严寒的冬季。
一只狼吞了太阳,另一只吞了月亮,星星消失了,大地开始震动。
这时被锁住的狼魔斐瑞重获自由,开始向众神宣战,他要吞下整个世界。
众神拼命进行抵抗,表现得很勇敢。
但是没有用的。
天神奥丁被狼魔吞掉了,众神被杀死了。
②
中国西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大多以狼为民族图腾(totem)。
在突厥人心目中狼是勇士的化身,是善良美德的体现者。
中国汉族的先祖炎黄二族均属于羌族,羌族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也崇拜
狼图腾。
在游牧民族看来,狼出则成群、斗则协作,既凶猛又有策略,是有灵性的动物。
中原汉民族对狼的情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把白狼作为一种祥兽到所谓的“仇狼情结”,狼形象的塑造成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此可见,在中西方历史的源头,都可见到狼的身影。
对狼形象进行分类,约略可分为以下几类:
1.自由神及战神:狼崇尚自由,古今皆然。
千百万年来,有一部分狼被驯化为狗。
但人始终没有驯服所有的狼,还是有无数的恺撒(Caesar)③没有放弃自己的自由,宁愿冒着千辛万苦,出没丛林穷追群鹿,与野兽搏斗,做着祖先所做的事情。
突厥民族在一千多年前的部落战争时期,尊奉狼为战神,部落首领的牙帐前迎风飘扬的是气派的狼头纛。
有些少数民族尊称自己的首领为“狼祖”,希冀他能具有狼的力量。
2.人类伙伴:在一些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寓言童话中以人的保护者形象出现。
人类在漫长的渔猎阶段曾有过与狼和谐相处的时光。
甚至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纽特人仍然相信狼有呼唤驯鹿的能力。
3.民族图腾:“图腾是作为与人类的‘族’有神秘的血缘亲属关系而存在的,它发轫于原始的宗教与神话。
”④动物图腾是人对动物、对自然生态的自觉敬畏与崇仰,是氏族人格化的象征。
在中国,曾经活跃的草原民族大多有过以狼为图腾的历史。
《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
……俗云: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
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
’乃于国北无人之地筑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请天自迎之。
’经三年,其母欲迎之,单于曰:‘不可,未彻之间耳。
’复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因穿台下为空穴,经时不去。
其小女曰:‘吾父处我于此,欲以与天,而今狼来,或是神物,天使之然。
’将下就之。
其姊大惊曰:‘此是畜生,无乃辱父母也。
’妹不从,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滋繁成国。
故其人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嗥。
”⑤其中的狼被视为神物,成为神圣的象征。
北美印第安人以狼为氏族名称的更是占了多数,狼的形象至今仍被保留在他们的图腾柱上。
4.人兽混合体:表现为神话中明显的一类——“变形”形象。
奥维德(Ovid)《变形记》(Metamorphosis)中,阿耳卡狄亚国王吕卡翁(Lycaon),因向宙斯祭献人肉被变形为狼,从此狼就成了人类中食人肉者罪恶的象征。
狼人是被降格的生物。
西方文化认为,狼人被恶魔附身,是撒旦诱惑和邪恶本质的承载者之一。
如果揭掉狼人身上的人皮,就只剩下了凶残的兽性。
5.恶狼:狼的自然本性之一是食肉性。
但当这种自然属性被人们抽象出来并无限放大后,它们就被贴上了嗜血、凶残、贪婪等标签。
“狼一直是所有野生生物中最具恶名的物种之一,它被人仇视,使人恐惧。
”⑥《狼和小羊》,《小红帽》(LittleRedRidingHood)的寓言和童话故事传递给孩子们的信息是狼的狡诈残忍。
《英汉辞海》中对狼的定义是:wolf,犬属(canis)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手造成极大损害。
并以此引申为“残暴贪婪或好破坏的人,无情而狡猾的人”。
⑦汉语中频现的以狼为对照物的词汇如白眼狼、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凸显了汉民族对这一动物形象的憎恶。
从以上的分类中可以看出,正像神话传说等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狼形象并没有被固定化,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
狼形象,作为一种动物意象沉淀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它体现了我们潜意识中人类远古祖先的精神遗存。
通过对狼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唤醒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记忆,从而达到向完整人性的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