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路线、重要事件等。

(2)通过分析文本,掌握长征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长征过程中红军的英勇顽强、坚定信念。

(2)传承长征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长征》节选部分,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

2. 重点难点: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长征过程中红军的英勇事迹,总结长征精神。

4. 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感悟长征精神。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教育: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 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程度及感悟。

3. 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本:《长征》节选部分。

2. 图片:长征路线图、重要战役图片等。

3. 视频:长征相关纪录片、电影片段等。

4. 网络资源:有关长征的论文、报道、纪念文章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长征的基本情况、重要事件等。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探讨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征过程中的典型事迹,深化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4. 情感体验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整洁、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5篇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5篇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1一、词语积累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为了北上抗日,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征。

2.万水千山: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如:红军跨越了万水千山,终于胜利到达了陕北。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如: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闲视之。

4.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常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如:逶迤的环山公路盘旋而上,直上云端。

5.磅礴:①(气势)盛大、雄伟。

如: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②(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6.三军: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7.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如:他听医生说自己的病不难治好,终于开颜一笑。

二、近反义词近义词:长征--远征等闲--平常逶迤--蜿蜒开颜--高兴万水千山--千山万水反义词:难--易暖--寒细浪--巨澜等闲--非常三、难句讲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

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

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

五《长征》节选教案(通用13篇)

五《长征》节选教案(通用13篇)

五《长征》节选教案(通用13篇)五《长征》节选篇1学习目标:1、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3、学习红军指战员对待困难不屈不饶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学习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学习难点: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教学设想:预习要求:1、查找有关影视艺术及红军过草地的资料2、认真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填写读书卡学法设计:基于本文的体裁是剧本,学习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运用朗读,观看影片,讨论,模拟播音员等方式进行有效地学习。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长征》第22集碟片,影碟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题导入上课之前先来测一测大家的IQ(智商),请听题,四个提示:草地、雪山、二万五千里、红军。

答案两个字。

(长征)请说明理由。

请同学讲述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很多,作家王朝柱也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一、自主积累,展示预习交流读书卡(说明摘录理由并领读)由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其他同学可补充。

读书卡课题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生字词语资料备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三、自主研读,合作学习a)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挑读段落,四人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或寻找亮点。

b) 预备题目①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却要爬进水塘赴死?②一副铮铮铁骨的彭德怀,既然下决心枪杀了自己的战马,又为何要“溢出串串泪水”?③作为导演,可以根据剧本在拍摄时加以修改,请发挥想象,你认为“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能否给予特写。

说明:若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能提出一些问题,发现一些亮点,且讨论较到位,见解较独特,理由较充分,预备题可不用。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背景和作者,提高学生对历史作品的认识。

2. 通过学习《长征》节选,使学生领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分析《长征》节选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长征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红军长征的历程及重要事件。

2. 《长征》节选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 长征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困苦。

2. 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作者及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长征》节选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长征》节选。

2. 参考资料:关于《长征》的背景资料、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的资料、长征精神的论述等。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板书重点内容。

4. 小组讨论用具:如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长征》节选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和原因,掌握长征的基本过程和重要事件。

2. 分析《长征》节选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现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

3. 讨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让学生从个体和国家层面思考长征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讲解《长征》节选内容:详细讲解第六章的内容,重点阐述长征的背景、原因和重要事件。

3. 分析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如生动的描绘、独特的叙述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通过阅读节选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伟大精神。

3. 分析《长征》节选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理解其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的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节选:《长征》节选(待定)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节选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其在长征过程中的意义。

3.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表现出的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节选,了解重要人物和事件。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节选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其在长征过程中的意义。

4. 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中体现的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伟大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2. 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与长征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节选的理解和感悟。

2.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长征历史事件的了解和探究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征路线和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长征的艰苦过程。

3.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比较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和事件,深入剖析长征精神。

七、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征路线图、历史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2. 准备课文节选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3. 设计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八、教学资源1. 课文节选:《长征》节选(待定)2. 多媒体课件:长征路线图、历史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3. 背景资料:关于长征和红军的相关历史文献和研究报告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长征》背景和作者,阅读课文节选,了解重要人物和事件。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长征期间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学生能够归纳总结长征精神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探究长征的历史价值。

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长征相关的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长征精神的尊重和崇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长征节选》文本内容,包括长征的背景、重要事件、英雄人物等。

2.2 教学知识点: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

长征中的英雄人物和长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知识,为学习长征做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长征节选》文本,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提问,深入研究长征期间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3.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长征精神的特点和价值。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长征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3.4 表达与展示:学生选择一种形式(如口头报告、展示、写作等),向全班展示他们对长征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表达和展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互鼓励和学习。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特点和价值的认识。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长征节选》文本资料。

与长征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或多媒体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资料和板书重点内容。

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查阅资料和展示学生作品。

5.3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互动。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5 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5 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篇10教学内容:11课《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了解课文所赞扬的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学生质疑。

(2)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闲(3)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4)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6)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颔联。

(1)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2)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

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走:滚动;泥丸,泥球。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3)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

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5)讨论归纳: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

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

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5、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本节课选自《长征》一书,讲述了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2. 教学重点:(1)长征的背景和经过;(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长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长征的相关知识;(2)激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长征的背景和经过;(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长征的背景和经过;(2)分析长征的意义;(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长征途中红军的艰苦生活;(2)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写一篇关于长征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4. 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同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征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长征的历史情境中。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红军战士,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长征的重要时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

长征节选个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2. 通过学习长征节选,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的背景: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国民党的围剿等。

2. 长征的历程:红军的战略转移、重要战役和事件、长征途中的困难等。

3. 长征的意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成长、对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励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长征的基本情况和背景、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长征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对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的分析和理解、对长征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教师对长征的背景、历程和意义进行系统的讲授。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意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长征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剖。

5. 总结:教师对长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总结,强调长征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和影响。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心得体会,深入思考长征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征的基本情况和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长征的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对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5.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长征》纪录片片段。

2. 历史图片和地图。

3. 与长征相关的视频资料。

4. 长征的文学作品和诗歌。

5. 学生分组讨论的案例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起因。

2. 第二课时:讲述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3. 第三课时:分析长征的意义和影响。

《长征》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长征》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反馈与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掌握情况良好,能够积极思考 和回答问题。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如希望增加更多的背景介绍和 案例分析等。
存在问题剖析及改进策略
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些部分过于简略,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未来应该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
03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长征相关视频
通过播放简短的长征历史视频, 激发学生对长征历史背景的兴趣 。
展示长征路线图
展示长征路线图,让学生了解长 征的路线和历程,为后续文本学 习打下基础。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文本
朗读课文
分析文本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引导学生 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加强知识点讲解
部分学生认为某些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希望老师能够加强相关内 容的讲解和辅导。
优化作业布置
部分学生建议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作业布置,减少 重复性和机械性的作业。
05
拓展资源与应用
相关历史资料推荐
01 02
《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 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 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教材选用
选用《长征》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讲解和分析,如“红军不怕远征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等,同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 本内容。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节选内容概述
《长征》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长征》一书的背景、作者及历 史意义。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长征》。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长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长征》2. 相关图片: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场景等。

3. 教学音频:长征相关歌曲、背景音乐等。

4. 教学视频:长征纪录片、相关电影片段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程。

(2)播放长征相关歌曲,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比对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通过学习《长征》节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诵、表演、讨论等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长征》节选的内容及作者简介。

2. 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3. 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长征》节选的内容及作者简介,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教学难点:理解长征精神,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长征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长征》节选的内容及作者简介。

2. 学习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3. 分析红军战士的精神: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4. 总结长征精神: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精神,体会长征精神的伟大。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长征相关纪录片,进一步了解长征的艰苦历程。

2. 邀请老红军或长征研究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长征精神。

3. 开展长征主题的绘画、摄影展览,展示长征的历史风貌和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3. 长征精神实践报告:鼓励学生将所学长征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期末提交实践报告。

八、教学资源1. 课文《长征》节选原文。

2. 长征相关纪录片、电影、书籍等资料。

3. 老红军或长征研究者的讲座视频、音频资料。

4. 长征主题的绘画、摄影作品。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通过阅读节选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

3.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节选:《长征》中的一段描述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篇章。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分析长征精神的内涵。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长征的艰辛和伟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节选。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3. 精讲细读: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引导学生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5. 汇报展示: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长征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节选,谈谈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2. 推荐阅读其他关于长征的文学作品,如《红星照耀中国》、《长征路上的故事》等,扩大阅读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征》节选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长征相关知识的学习拓展。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长征》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长征的历史背景资料、作者简介、相关文学作品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资源1. 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长征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

2. 邀请历史老师进行跨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长征历史背景知识。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长征的意义和价值。

2. 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征的艰苦环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

《长征》节选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征》作品背景及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的作者王树增以及作品背景。

阐述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1.4.2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1.4.3 学生阅读《长征》节选部分,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1.4.4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章:红军长征的起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

引导学生关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红军的战略转移。

2.2 教学内容分析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剿原因及其影响。

讲述红军为摆脱困境而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教师播放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剿。

2.4.2 学生阅读《长征》节选部分,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

2.4.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长征途中的困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引导学生关注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3.2 教学内容分析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自然灾害、敌军围追堵截等问题。

讲述红军如何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故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播放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困难。

3.4.2 学生阅读《长征》节选部分,了解红军如何克服困难。

3.4.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长征胜利的曙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

引导学生关注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4.2 教学内容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讲述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4.4.1 教师播放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4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4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篇6【教材分析】《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

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

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首诗。

二、范读诗句。

三、看图。

配诗、解意。

给画配诗(颔联和颈联),说一说每句诗的含义。

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感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悟诗情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诗歌,感悟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么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和感悟。

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抓住诗句的重点词语,认真品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悟。

(分小组自由读,感悟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播放《长征》诗歌朗诵。

六、拓展延伸:探究;长征精神是什么精神?新时代还需要长征精神吗?总结:和平年代的长征精神脉脉相传,具有长征精神的人,就在你、我、我们身边。

图片展示:运动健儿。

解放军战士科学考察队员七、教师小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八年级语文 课 题 《长征》节选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 课 题 《长征》节选教学设计
2、选择两组在全班分角色朗读
(六)小结
1、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研究情节,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大体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些特点
(七)作业
根据课文,结合资料,以“过草地时的_______”为题,对某一人物作一些分析。
四个场景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究、练习一”,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从文中找出一些语句,分析、体会
课 题
《长征》节选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课人
朱军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
教学重点
难 点
1、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教、学具
小黑板、投影仪
预习要求
1、给加点字注音
2、认真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学生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3、三位同学全班复述,点评
4、交流:根据课文及电视剧,你认为草地的环境险恶在何处?
(面对险恶环境,红军如何战胜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下节课深入讨论)
(五)小结、回视目标
1、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掌握基本的情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
3、能大体复述主要情节
(六)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择一个场景,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的内心世界
教 师 活 动 内 容、方 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讨 论 内 容
(一)导入、揭示目标
1、导入
前面学过四篇有关长征的课文,对长征已有了大体的了解。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王朝柱的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屏幕。本文就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表现长征的。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节选教案《长征》(节选)教案《长征》节选王朝柱[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2、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1、重点: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2、难点: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借助电脑,播放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有关红军过草地的片段。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改;面临困难,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

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四、探究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

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长征》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长征》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长征》节选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泥泞、疲惫、绚丽等重点字词。

2、把握文章基本情节,提高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3、学习红军指战员对待困难不屈不挠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王朝柱,著名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吴桥人。

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1972年调总政文工团工作,历任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作曲,总政话剧团编剧。

2、文体知识:电视剧本主要有两种:一种叫“电视文学剧本”,一种叫“电视分镜头剧本”。

电视文学剧本是以文学形式编写的供拍摄电视剧用的剧本。

文字简练,富有形象性;然而,用电视文学剧本还不能拍摄电视剧,还必须写出电视分镜头剧本。

“电视文学剧本”是一种运用电视思维创造银幕形象的文学样式。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泥泞()猝然()愕然()哽咽()()犹豫()()蓦地()篝火()刨地()踉跄()()沸腾()()万籁俱寂()翩翩起舞()沉吟有顷()()2.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场景?每个场景所表现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场景一:重点体现:场景二:重点体现:场景三:重点体现:场景四:重点体现:整体感知1.仔细读课文,用“”画出文中能表现草地险恶环境的语句。

2.跳读课文,用“”画出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在文章对应处做批注)3.精读课文,用红笔从文中画出描写红军指战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语句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在课文对应处做批注)合作探究1、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表示事物虽说出乎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猝然”所含的情理。

(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长征》节选,使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认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长征》节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场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征》节选,使学生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顽强、坚定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人物和场景的含义和意义。

2. 深刻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长征》节选。

2. 参考资料:关于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相关人物事迹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路线图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和经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长征》节选,理解文本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征》节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场景,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体验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的精神内涵,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7. 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长征》节选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享。

4.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估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长征》节选教学设计

《长征》节选教学设计

《长征》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征》背景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2. 理解《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意义;3. 掌握《长征》节选的主要内容;4. 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讨论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征》概述:介绍《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等;2. 《长征》节选解读:选取《长征》中的一个重要片段进行解读,解读内容包括人物、情节、主题等;3. 课外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书籍、资料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对于《长征》的兴趣;2. 介绍《长征》: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和历史地位,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动力;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长征》节选,开始第一阶段的阅读和分析。

第二课时:1.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所选节选的内容、理解和解读;2. 教师补充: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重点解读:选择一个节选进行深入解读,包括人物性格、情节发展、隐含的主题等内容;4. 提问讨论: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加深对于节选的理解。

第三课时:1. 课外拓展:推荐相关的书籍、资料或文章,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长征》;2. 学生分享:学生自愿分享他们在课外拓展阅读中获得的新知和观点;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和分析更多的文本材料;4.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对于《长征》节选的主要内容、意义进行总结归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问题提出和解答能力进行评价;2. 阅读和分析能力: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进行评价;3.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课外拓展:评价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方面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猝然(cù)蓦地(mò)愕然(è)
痴痴地(chī)踉(liàng)跄(qiàng)万籁俱寂(lài)
二、形似字正音组词
三、掌握下列的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惨然:形容心里悲惨。

愕然:形容吃惊。

蓦地:突然。

痴痴:痴心。

踉跄:走路不稳。

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万籁俱寂:形容一片寂静。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情不由己: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的意思。

先驱:走在前面引导。

五、文学常识
电视文学剧本,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视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需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
(或字幕)表述。

电视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

在电视剧本中,有许多“特写”镜头,来强调某些需要突出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长征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壮举,
关于长征,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

(可以是有关长征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是有关长征的文学著作。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它的一个文学剧本——《长征》节选。

(板书课题) [ 通过问答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
二、探究新知
(一)题解
《长征》是王朝柱写的一个电视文学剧本,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把这个剧要搬上了屏幕,演成了长达24集的电视连续剧,本文就是从中截取的四个场景。

(二)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1、第1个场景---泥泞的草地。

请同学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渝,面临困境,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分析人物形象。

这个场景中一共有几个人物?分析一下他们的形象。

(两个;彭德怀:爱兵如子、克己奉公;刘少奇:急人之急、虚怀若谷。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周团长,舍己为人。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

彭德怀,忍痛割爱。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

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红军指战员,乐观坚强。

(三)品味感悟
1、思考: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
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

A、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B、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C、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D、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A、彭德怀爱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给伤病员吃,忍饥为革命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当在情理之中。

B、警卫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眼见首长饿晕而身无半点炒面,认为自己没有尽责,因此突然哭起来,这并不出乎意料
C、此前曾欲杀马,现在眼见更多的指战员因饿极而牺牲,为挽救战士的生命,为走出草地,彭德怀在凝视“无声战友”良久后拔枪扣动扳机诀别爱马,亦在情理之中。

D、被马蹄声惊醒的毛泽东眼见十多匹战马疾驰而来,预感到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有救了,因而兴奋激动得突然站起身来,这是十分自然的。

2、师提问:本文的哪个场景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3、师提问:本文的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四、总结:
1 、让学生总结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师补充。

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特写景头的恰当的动用。

2、让学生总结本文的中心,师补充。

本文充分渲染了红军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五、作业:
本文只是讲了《长征》这部电视剧中的四个故事,请你再搜集一些讲给同学们听。

六、板书设计:
战士断粮晕倒
周团长舍己让面坚定的信念
彭德怀割爱杀马乐观的精神
指战员歌舞战饥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这堂课非常新颖,把原本枯燥死板的文字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易于感知,体验。

本堂课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方位看、听、说、读、写、练。

使整个教学中知识的内化和外显两种过程动态的和谐的发展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