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长征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长征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长征练习题(正文部分)1. 什么是长征?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而进行的一次长途跋涉的行动。

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开始了长征。

2. 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起因主要是国共内战的背景。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军事冲突。

国民党军队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对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击,红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3. 长征的意义长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得以保存力量,继续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中国历史和军事战略都有深远影响。

长征中形成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最后,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范例,激发了无数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4. 长征的艰辛长征是一次艰苦而危险的行动。

红军在长征中遭受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面临着饥饿、寒冷和敌人的严密围追堵截,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5. 长征中的重要事件长征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鄂豫皖苏区、四渡赤水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等。

这些事件标志着红军在长征中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6. 长征的结束长征于1935年10月结束。

红军到达了陕北地区,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也在长征中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发展的机会。

总结: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行动。

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征的历程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但红军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征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景的展望。

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1.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长征从瑞金(地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3.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1个:江西(赣)、福建(闽)、广东(粤)、湖南(湘)、广西(桂)、贵州(贵或黔)、云南(云或滇)、陕西(陕或秦)、四川(川或蜀)、西康、甘肃。

4.长征翻过的山有20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六盘山等。

5.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30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6.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7.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8.1934~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遵义会议,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懋功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

《长征》试题及答案

《长征》试题及答案

《长征》试题及答案1.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A. 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B. 为了扩大根据地C. 为了寻求外援D. 为了进行军事训练答案:A2. 长征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A.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B. 1935年10月至1937年10月C. 1933年10月至1935年10月D. 1936年10月至1938年10月答案:A3.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哪些主要的战役?A. 四渡赤水B. 巧渡金沙江C. 强渡大渡河D. 所有以上答案:D4. 长征的总里程大约是多少?A. 5000公里B. 10000公里C. 15000公里D. 20000公里答案:D5. 长征中,红军在哪个地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A. 遵义B. 延安C. 井冈山D. 瑞金答案:A6. 长征结束后,红军最终到达了哪个地区?A. 陕北B. 东北C. 西北D. 华北答案:A7. 长征精神的核心是什么?A. 艰苦奋斗B. 团结协作C. 无私奉献D. 所有以上答案:D8. 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增强了党的领导力B. 锻炼了革命队伍C. 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D. 所有以上答案:D9. 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A. 恶劣的自然环境B. 敌人的围追堵截C. 物资匮乏D. 所有以上答案:D10.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C. 增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D. 所有以上答案:D。

《长征》节选练习题与答案

《长征》节选练习题与答案

第五课《长征》节选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 g)溢.出(yì)B、蓦.地(mù)哽咽.(ya)扳.机(bān)刨.地(páo)C、愕.然(a)急骤.(zh?u)牦.牛(máo)掠.过(lüa)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B、不自觉缓缓坚决C、下意识缓缓坚决D、下意识缓缓毅然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

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小学语文《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三一文库()/小学六年级〔小学语文《长征》练习题及答案〕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红军不怕(),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尽开颜。

三、形近字组词。

闲()迤()腾()渡()闷()施()藤()度()征()岭()崖()磅()证()铃()涯()傍()岷()浪()委()暖()眠()粮()逶()缓()四、请你自学毛泽东的词。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五、读短文,回答问题。

《吻》片断她师范学校毕业,20岁刚过就做了教师。

这天,有个学生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做小动作,被她叫到了办公室谈话。

他相信谈话的力量,她用了许多美好有力的言辞,激动的脸蛋都红了。

学生被她的热情和言辞感动了。

盯着她的面孔,她的小辫,她的嘴唇,沉醉了。

忽然,学生跑了过来,亲了她一下,然后,学生和她都惊呆了。

她还从来没有被爱过,没有被吻过呢。

这天晚上,她大哭了一场。

1、这篇短文情节发展有两个出乎意料:一是()出乎师生意料,二是()出乎读者意料。

2、这篇短文的主人公应是()。

(1)她(2)学生(3)她和学生3、学生“沉醉了”的原因是()。

(1)学生被她的美丽所吸引。

(2)学生被她的热情和言辞被打动了。

(3)学生正在思索她说的话。

4、这篇短文的题目《吻》的含义是()(1)一个调皮的学生亲了老师一下。

(2)一个老师从来没有被吻过。

(3)对学生应进行说服教育。

(4)热爱学生的老师得到了学生的爱。

5、文中的女老师“用了许多美好和有力的言辞”教育孩子,是怎样的言辞呢?请你根据想像补写几句话。

6、女教师大哭了一场的原因是()。

(1)她还从来没有被吻过呢。

(2)调皮的学生亲了她一下,她很生气。

(3)得到学生的热爱,她很激动。

(4)她还太年轻,经受不住挫折。

六、试一试,给下面的上联对上下联。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第5课《长征》节选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注音写汉字。

猝.然()愕.然()道qiàn()冤wang()2.下面的句子,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表中,然后改正。

(1)夕阳西下,如血的晚霞冉红了无边无际的草地。

(2)篝火慢慢化作一轮火红的朝阳,夜幕中的草地又赢来了彩霞玄丽的一天。

3.“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个人物、某个细节。

请你分析下面两句“特写”的作用。

(1)草地上倒下各种头向着北、舍命挣扎前进的红军烈士。

(2)刘少奇怀中的战士拿着那袋所剩不多炒面的手慢慢松开,啪的一声,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掉在了草地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警卫员以身护马,伸出双手大声喊:“不!不!……”之后,电视镜头上是“长时刻的静寂”。

请你摸索,现在,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各在想什么?注意应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应符合剧情的进展。

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二.阅读明白得、分析。

夜幕覆盖着无边无际的草地,簇簇篝火映着一群又一群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

万籁俱寂的草地夜空,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的歌声。

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尽情唱歌《马赛曲》。

围坐在篝火旁边的,有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成仿吾、冯雪峰、邓颖超、贺子珍、李伯钊等数十名男女红军。

徐特立、成仿吾等受到《马赛曲》的感染,情不由己地站起,用法语放声唱歌,慢慢地草地上回荡着混声合唱《马赛曲》。

董必武、邓颖超、贺子珍等可不能用法语演唱,但都深深地被这歌声所鼓舞,一扫满面的疲乏之色。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doc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doc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4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泥__________________( ) 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丽( ) __________________然( )__________________地( ) __________________散( ) __________________咽( ) __________________火( )【答案】nìng bèi xuàn cù mò qū gěng gōu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音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依然 愕然 猝然 毅然(1)(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________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2)警卫员________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刘少奇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这个同志________一动不动地低头坐着。

(4)刘少奇大惊:“你哭什么?”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刘少奇________一怔。

【答案】(1)毅然 (2)猝然(3)依然 (4)愕然难度:偏难 知识点:词语3. (大连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

①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②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

③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试题及答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试题及答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试题及答案1、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A.南昌起义爆发B.井冈山会师C.遵义会议召开(正确答案)D.会宁会师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正确答案)D.中共“七大”3、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正确答案)D.挺进大别山4.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这次会议是()A.遵义会议(正确答案)B.中共七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六大5.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正确答案)D.中共八大6.1935 年 6月,红四战士们高喊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艰难前行。

战士们正在进行()A.井冈山会师B.南昌起义C.万里长征(正确答案)D.武昌起义7.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

“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正确答案)8.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

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

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练习题1. 请你选择正确的填空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

a) 在长征中,红军战士们昼夜不停地 _______ 前进。

b)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红军战士们 _______全力奋战。

c) 他们经过艰苦的长征,终于 _______了胜利的彼岸。

2. 回答下列问题:a) 什么是长征?请简要描述。

b) 为什么红军要进行长征?c) 长征的起点和终点是哪两个地方?d) 长征中红军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3. 长征中,红军战士们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请你根据这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1. a) 不断;b)毫不犹豫;c) 到达2. a) 长征是指中国工人、农民和军队在1934年-1936年间共同进行的长途跋涉。

他们穿越了大山、河流等各种地形,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并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和巩固力量的目标。

b) 红军进行长征是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保护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力量。

此外,红军还希望能够通过长途跋涉来发展和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

c)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井冈山,终点是陕西延安。

d) 长征中,红军面临了险峻的地形,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补给和医疗设备,以及持续的敌人追击和袭击。

红军还在行军中面临疲劳、饥饿和负伤等困难。

3. 短文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征程,也是红军战士们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的历练之旅。

在长征中,红军面临了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敌人的围剿。

他们经历了漫长的山脉、险峻的峡谷,也经受了严寒、饥饿和疲劳的折磨。

然而,红军战士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咬紧牙关,坚韧不拔地向前行。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不仅仅需要战胜地理上的困难,还需要与敌人进行战斗。

红军不畏强敌,不惧困境,他们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红军还经历了艰苦的行军条件和缺乏补给的挑战,但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度过了这些困难。

长征中,红军展现了不畏艰险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事业的正义和胜利。

名著阅读之《长征》习题

名著阅读之《长征》习题

名著阅读之《长征》练习题一、填空题(24分)1、《长征》的作者是国作者,全书以长征的和为基本架构,从贵州甘溪突围写到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长篇文学作品。

(12分)2、参加长征的红军共四路:、、、;其中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是。

长征累计总行程超过六万五千华里,其中红一方面军走过的路程最长,共约华里。

(12分)二、选择题(36分)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军,这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支红军。

A.一B.二C.四D.二十五4.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 )。

A.周恩来B.王稼祥C.毛泽东D.朱德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 )。

A.福建长汀B.江西瑞金C.江苏南京D.江西南昌6.红军长征的原因( )。

A.日本的入侵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北上抗日D.共产党的壮大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敌强我弱B.装备落后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8.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

A.两河口会议B.俄界会议C.遵义会议D.通道会议9.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 )。

A.政治和军事问题B.政治和思想问题C.军事和组织问题D.政治和组织问题10.遵义会议结束了( )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张国焘分裂主义C.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D.林彪的修正主义11.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名著阅读《长征》详细知识整理及相关练习题和答案

名著阅读《长征》详细知识整理及相关练习题和答案

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
,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 ______。 长 征 从
______(地
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
2.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 》,从人类文明发展 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
军长征
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 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17.请说出几个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事件。 18 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19. 1934 年 11 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是哪一次战役?请结合文本具体解 说。
20. 请说一两件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1. “四渡赤水”描绘了长征途中哪几件事?
王树增为写《长征》,差不多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 就做了二百多万字, 写作时参阅的长征地图几乎都被“时间”磨破了。 对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漫长 而艰苦的精神之旅。
王树增创作了两大系列的历史文学作品:一是中国革命史系列,包括《远 东朝鲜战争》《长征》 《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还有一个是中国 近代史系列,包括《1901》《1911》和(1921》。 这些书都是写给当代 中国青年人看的,他希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读懂历史。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 1934 年 11 月 16 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 年 9 月 15 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 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 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 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 1935 年 5 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 中坝、青川、平武 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 年 10 月 9 日到达 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 里;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长征》节选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猝然(c u)泥泞(ning)缰绳(ji mg)溢出(y i )• • • •B、蓦地(mu)哽咽(ye)扳机(bm)刨地(pdo)••••G愕然(e )急骤(zh cu)耗牛(m9)掠过(l u e)••••DX篝火(gou)先驱(qu)哀鸣(m mg)绚丽(xum)• • •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 、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G缰绳漫长马赛曲Dk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白语地:“担架上的人呢?”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B 、不白觉缓缓坚决G下意识缓缓坚决D 、下意识缓缓毅然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 • • •家:邓稼先。

发。

A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 • •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

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G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A “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发。

《长征》节选 - 课后答案

《长征》节选 - 课后答案

8.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这两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

想一想,为什么?(6分)
9.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过雪山草地》这一乐章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遇到的极大困难和红军________________的顽强斗志。

(6分)
10.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在下列横线上写上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谈谈你的理由。

(6分)
(1)《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长征》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长征》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

第5课《长征》节选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根据注音写汉字。

哽(yè) ______ (xuān)______丽急(zhòu)______万(lāi)_____俱寂答案:咽|绚|骤|籁解析:分析:“咽”多音字,咽喉读yān,咽下读yàn,哽咽读yè。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中字形的正确书写,注意平时多比较,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

2.下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a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溏,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默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改成改成b夜幕笼罩着无边无迹的草地,簇簇篝火映着一群又一群饥饿难奈的红军指战员。

的草地夜空,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的歌声。

改成改成答案:溏|塘|默|蓦|迹|际|奈|耐解析:分析:(1)注意区分“池塘”和“溏泄”;“默然”和“蓦然”。

(2)注意区分“迹象”和“边际”;“无奈”和“难耐”。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3.有人针对课文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请你再动一下脑筋,把这副对联改得更好一些。

上联:周团长让出炒面,自愿赴死下联:彭德怀杀马救急,爱兵如子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把上联“自愿赴死”改成“舍己为人”解析:分析:对联的主要内容结构是:谁+做什么,品质如何。

“舍己为人”“爱兵如子”都体现以大局为重的奉献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修改对联。

对联采用对偶的修辞,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关。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依然愕然猝然毅然a(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b警卫员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c刘少奇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这个同志动不动地低头坐着。

d刘少奇大惊:“你哭什么?”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长征》考试题及答案

《长征》考试题及答案

《长征》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长征》一诗的作者是谁?A. 毛泽东B. 李白C. 杜甫D. 苏轼答案:A2. 《长征》一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描述的是哪种自然景观?A. 山脉B. 河流C. 沙漠D. 草原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长征》一诗中提到的?A. 乌蒙磅礴走泥丸B. 金沙水拍云崖暖C.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 大渡桥横铁索寒答案:C4. 《长征》一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三军过后尽开颜B. 万水千山只等闲C. 五岭逶迤腾细浪D. 乌蒙磅礴走泥丸答案:A5. 《长征》一诗中“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三军过后尽开颜B. 更喜岷山千里雪C. 五岭逶迤腾细浪D. 乌蒙磅礴走泥丸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长征》一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红军的______精神。

答案:不畏艰难2. 《长征》一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______。

答案:艰难险阻3. 《长征》一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金沙水”指的是______。

答案:金沙江4. 《长征》一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______。

答案:喜悦心情5. 《长征》一诗中“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三军”指的是______。

答案:红军的三个主要部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长征》一诗的创作背景。

答案:《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所作,反映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壮丽史诗。

2. 《长征》一诗中“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红军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积极态度。

四、论述题(共20分)请结合《长征》一诗的内容,论述其在文学和历史价值上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长征》节选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猝然
(cù)
泥泞
(nìng)
缰绳

ji
āng)
溢出(yì)
B 、蓦地
(mù)哽咽(
yè)
扳机
(bān)刨地(páo)
C 、愕然(è)
急骤
(zhòu)
牦牛
(máo)
掠过(l
üè)
D 、篝火
(gōu)
先驱(qū)哀鸣

míng)绚丽
(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

B 、笼罩有倾凝视
万籁俱

C 、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 、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B 、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D 、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

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 ,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
课堂是
课堂是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剧本,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情景
B、本文运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主要刻画了彭德怀、周团长等人的形象。

C、本文歌颂了红军将士不畏艰苦、献身革命、严守法纪的精神。

D、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特别放大(多为人的面部表情)。

9、文章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红军战士在传奇般的长征中可歌可泣的精神品质,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联。

上联:周团长舍己赴死,崇高气节比山高。

下联:
10、警卫员急忙以身护马,伸出双手大声喊:“不!不!⋯⋯”之后,电视镜头上是“长时间的静寂” 。

请你和班上的同学讨论讨论,此时,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各在想些什么?然后再互相评定一下,看谁的答案最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最符合剧情的发展。

刘少奇同志:
彭德怀同志:
警卫员同志:
11、“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个人物、某
个细节。

请你分析下面两句“特写”的作用。

1)草地上倒下各种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的红军烈士
答:
2)刘少奇怀中的战士拿着那袋所剩不多炒面的手渐渐松开,啪的一声,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掉在了草地上。

答:
12、《长征》节选中草地之夜这个场景与前三个场景所渲染的气氛有何不同?答:
13、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有类似的体验吗?举例说说。

第五课《长征》节选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 、猝然(cù)泥泞
(nìng)
缰绳

ji
āng)溢出(
yì)
B 、蓦地(mù)哽咽(yè)
扳机
(bān)刨地(páo)
C 、愕然(è)急骤(zhòu)
牦牛

máo)
掠过(l
üè)
D 、篝火(gōu)先驱(qū)
哀鸣
(míng)
绚丽
(xuàn)
2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 、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

B 、笼罩有倾凝视
万籁俱

C 、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 、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B 、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D 、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

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②把“泛滥”与“滋生”调换顺序。

③在“校园”后加“活动。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C )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轻松的游戏。

课堂是快乐的舞台。

课堂是美味的佳肴。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剧本,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情景
B、本文运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主要刻画了彭德怀、周团长等人的形象。

C、本文歌颂了红军将士不畏艰苦、献身革命、严守法纪的精神。

D、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特别放大(多为人的面部表情)。

9、文章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红军战士在传奇般的长征中可歌可泣的精神品质,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联。

上联:周团长舍己赴死,崇高气节比山高。

下联:彭德怀割爱杀马,热爱战友比海深。

10、警卫员急忙以身护马,伸出双手大声喊:“不!不!⋯⋯”之后,电视镜头上是“长时间的静寂” 。

请你和班上的同学讨论讨论,此时,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各在想些什么?然后再互相评定一下,看谁的答案最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最符合剧情的发展。

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军团长为了战友不再倒下竟然忍痛割爱要杀掉爱马,可见其对战友、对革命事业的深情。

彭德怀同志:事到如今,最重要的是保全战士们的生命,虽然心痛,但是也只有如此才能渡过难关。

警卫员同志: 这匹马跟着彭军团长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我不能让它就这么死了。

11、“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个人物、某个细节。

请你分析下面两句“特写”的作用。

1)草地上倒下各种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的红军烈士
答:表明红军战士北上抗日的大无畏的坚定信念。

(2)刘少奇怀中的战士拿着那袋所剩不多炒面的手渐渐松开,啪的一声,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掉在了草地上。

答:刘少奇怀中的战士已经因饥饿昏倒过,他手拿着的那袋炒面一直保存着,舍不得自己吃一口。

从这些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关心他人、关心革命的共产主义精神。

这位战士牺牲了,但是他的这种伟大精神却极大地感染了读者。

12、《长征》节选中草地之夜这个场景与前三个场景所渲染的气氛有何不同?
答:前三个场景着重反映红军过草地的艰难,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壮的气氛;草地之夜突出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洋溢着乐观、喜悦的气氛。

13、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这句话的意
思是什么?你有类似的体验吗?举例说说。

答:精神的力量可以战胜物质生活的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