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美,让数学绽放美

合集下载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教学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否做好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重点从反思成功之处、反思遗憾之处、反思学生见解和反思理解教材角度列举了备课组内的教学反思情况。

通过日常有效的组内教学反思,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更加有效科学。

关键词:教学反思组内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我深刻的感受到备考组内教学反思具有重大意义:认真地完成教学反思,对提高整个备课组的课堂教学水平及其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下面我就来简单地谈谈我们组内的教学反思情况。

一、反思成功之举历史可谓是包罗万象,会涉及到诗歌、书法、绘画、戏剧等各类艺术形式。

历史必修三的第10课梨园春秋就是讲的戏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戏剧方面我们绝对是十足的外行,可是作为历史老师还必须顺畅成功的传授相关的知识。

在讲到“昆曲”这个知识点时,姜老师的做法是在网上下载了一段《牡丹亭》的视频。

看完之后,学生印象深刻,了解到了昆曲的特点是“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宛转优雅的唱腔中”。

讲完这课之后,姜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成功的喜悦,我在别的班上课的时候也大胆的放了一段视频,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遗憾之处我们都知道,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我在讲必修三的《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时,讲到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的母亲是如何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时候。

我仅仅是给学生们呈现了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如果再插入中世纪的冷酷无情神情呆滞的母亲就更初谈高中历史备课组内的教学反思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孙玉珊关键词:美术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的特点之一是生活化的数学。

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

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

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提到学科之美,很多学生都会想到音乐的动人旋律,优美意境;绘画的瑰丽色彩,生动气韵;语文的诗词歌赋,佳作名篇。

而对数学,一些学生则认为数学很抽象,认为数学的公理、公式、定理仅仅是数学家头脑思维的产物,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因而视数学如畏途,兴趣淡漠。

而我们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也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数学的文化功能、审美功能,因而使得“数学=逻辑”“数学=形式”“数学=严格”“甚至还有数学=枯燥”等观念主导着学生的头脑。

然而数学果真是如此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吗?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家徐利治教授也指出:“数学园地处处开放着美丽花朵,它是一片灿烂夺目的花果园,这片花果园正是按照美的追求开拓出来的……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和艺术所共有的特点,但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的数学美。

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的奇异性都是美的具体内容。

”这些话,既是对数学美的高度肯定,也对数学美的内容和形式做了精辟论述。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善于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数学美的教育价值⒈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数学,由于它的抽象性与严谨性,常使得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甚至敬而远之。

而数学的内在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让学生发现、体验与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就显得尤为重要。

⒉对数学美的追求能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数学学科的严谨缜密和数学的和谐统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和谐统一美,对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正确地运用数学方法都有很大帮助。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作者:韦阳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0年第08期罗素说过:“数学中有至高的美.”在初中数学中随处都存在美的形式,美的理论,美的结果,美的思想方法.可不少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不具备相应的鉴赏能力,常感叹数学的无味与枯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唤醒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数学的统一美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协调、一致.希腊数学家裴安说:“和谐是杂多的统一,是对立的协调,经过数学变化出现了统一的均衡美.”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定义、定理、公理、性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来看,表面上是独立且毫无联系的知识,只要有心探讨,许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题组:①平面内有n个点,每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过其中每两点画直线,一共可以画几条直线?②有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③过一点引n条直线,可以构成多少个角?都可以统一为这样一道与生活有关的数学趣题:有100个人参加宴会,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发生多少次握手?经常这样引导,有利于学生克服局部知识的限制,达到对数学全局本质的认识,从而居高临下统摄全局,增强洞察世界的深广度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数学的简洁美是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力求简洁、直观,这既是数学美的直观显现,又反映了数学的内在美.“数学的真谛就在于不断寻找用越来越简单的方法证明定理和数学问题.”也就是说数学美是指追求用最容易、最清楚而且更经济的方法来解题.一道数学题往往不止一种解法,那些冗长、繁杂的解法总不能令人感到满意,在对简洁美的追求下,我们不断寻求简洁的解法如有一张圆桌和足够多的棋子,甲、乙两人轮流往圆桌上放棋子,每次只能放一枚,谁最后能往桌子上放棋子就算获胜.问谁会获胜?他获胜的策略是什么分析桌子有多大?棋子有多少枚?让人一时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换个角度,退到最简单的情景,即当桌子小到只能容得下一枚棋子时,显然是第一个放的人获胜退一步是如此的简单清晰,这就是闪烁在数学中的简洁美.只有简洁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提高思维的效率,避免思维陷在冗长繁琐的重负之中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在初中数学中,有关数与形的对称现象极为常见,有的是形象的、有的则是抽象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对称.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完全平方公式形式上的对称十分优美……对称美的思想也渗透在数学解题方法中,如互逆思维、对称原理等,在分析问题时从审美的角度去挖掘图形的对称美,往往可以从问题的一部分联想起与此对称的另一部分,通过适当的对称变换,使问题得到突破性的转化,从而获得问题的简捷解答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异美培根说:“没有一种东西不是调和中有着某种奇异!”奇异美是指数学中原有的习惯法则和统一格局被新事物(思想、方法、理论)所突破,或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的结果所带来的新颖和奇特的美.平淡中见新奇,新奇中有艺术,奇异与突变是一种奇特的数学美.当我们在解题时突破常规思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找到出奇制胜的解法,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发现新颖奇妙的证法和出人意料的发现而感到由衷的喜悦,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数学的奇异美.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奇异美的鉴赏与追求如有7个正立的茶杯,要求全部杯口朝下翻过来,规定每次翻动其中6只,问此事能否办到分析经过多次地尝试都无法把全部的杯子翻成杯口朝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用“+1”表示杯口朝上,用“-1”表示杯口朝下,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改变其中6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把它们都变成“-1”?考虑这7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改变6个数的符号,所以他们的乘积永远不变,恒为“+1”,而全部的杯口朝下时,这7个数的乘积必须等于“-道理竟是如此的简单,证明竟是如此的巧妙,我们在“意料之外”与“令人震惊”之中体验到了数学之奇异美五、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残缺美数学中的残缺美是指数学知识因为认知能力的不够而不完整,以及数学中“比比皆是”的不和谐所蕴含的美.例如,分式中分母不能为零;二次根号下的数或式必为非负……残缺美还体现在题目上的条件不完整、结论的不确定、解题策略的不定性,以及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上.如学生都知道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于对这种“缺陷”的不满足,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并探究、讨论、反思,得到十几种完美的真命题.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与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培根说得好:“美中之最上者是画图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一眼就看出它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的限制,这需要教师的不断深入采撷审美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使他们领略到数学蕴含的一种独特美的品质.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会与日俱增.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这对开发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品质,造就一代合格人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责任编辑易志毅)。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摘要】数学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从美学角度来讲,数学有其数学美;从美育角度来讲,数学教学有其数学教学美。

用美育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寓算理于情趣之中;数学美的提示,可以使学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慧火花。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中去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育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想象;教学数学的美,曾让一代代数学大师如醉如痴,高斯曾把它比喻为科学的皇后。

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也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加强研究、精心设计、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也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充分想象,体会数学形象美小学生由于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有效地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会数学图形所表达的美的意境。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一个“两只小猴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的情境。

首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小猴骑得快?为什么?由于两只小猴的圆形轮胎外面被老师设计了装饰物,所以学生只能凭直观来随意猜测。

接着在多媒体屏幕上让这两只小猴比赛,结果,乙猴虽然使出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

甲猴则轻松获胜。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形发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原来车轴是否在圆中心是那么重要,并为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数学形象有其独特的美,了解到生活中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压路机等交通、施工工具中都蕴含着数学图形圆的形象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在几何 图形 中也存 在着对称美 。例如著 名的黄 金分 割 ,它揭 示 了一种对称 美 的线段 的 比例 关系 , 它 已广泛应用在建 筑设计 、美术 、音 乐 、艺术 等方 面 ,在工厂里也有普 遍 的应用 ,如 “ 优选法 ” 中常 用 的 “.1 ”法就是 黄金分割 和一种应用 。在 学习 068 二次 曲线时让学生感 受几何 图形 的对称 美 ;学 习函 数时感受对称美 ,偶 函数的图象是以Y 轴为对称轴的
维普资讯
教 育 随 笔
让 学 生感 受 数 学 美
河北 邢台县路 罗中学 赵秀明 很 多老师说 ,学 生不爱学 习数学 ,认为数学 枯 燥无 味 。可是 ,如果学生在课 堂上能感 受到数 学的 美 ,怎么会觉得数 学苦燥无 味呢 ?所 以 ,在数学 教 学 中应 该充分挖 掘数学 的美 ,让学生 在美 的享 受 中
是奇妙 ,二是变 异 。变异是 数学理论拓 广或统一
轴对称 图形 ,奇 函数 的 图象是 以坐标原 点为对称 中
心 的 中心 对称 图 形 。
性 遭 到 破 坏 后 ,产 生 新 方 法 ,新 思 想 ,新 概 念 ,新
理论的起点 。 数学 中的奇异美表现在证法 的奇异性 。如反证 法 就 是奇 异 美 的典 型 。利用 反 例来 说 明命 题 的 错 误 。这是运用数 学理论来 判断例题 正确性 的一种 常 见 的做 法 。 数 学 中 的奇 异 美还 表现 在命 题 的结 论 上 。有 的命题会 得到意想 不到 的结论 ,比如人造卫 星 、慧星 、行星 由于运动 的速 度不 同 ,它们的轨道 可能是椭 圆 、双 曲线 、抛物线 ,这几种 曲线的定 义 如下 :到定 点的距 离与它 到定 直线 的距 离之 比是常 数e 的点 的轨 迹 。当e 1 < 时是椭 圆 ,当e 1 = 时是 抛物 线 ,当e 1 > 时是 双 曲线 ;常 数 e 0 9  ̄ ,又 到 从 . 91 9 J 1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抽象学科,它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或实物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授关于面积和周长的知识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并计算各个边的长度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理解这些概念,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们,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在于它的简洁、优美和规律性。

通过将数学与形象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这种美。

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几何之美。

数学中的众多定理和公式也都蕴含着深刻的美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这种美。

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种思维方式。

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特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的习惯。

数形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完整和丰富的数学知识网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之美,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之美。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及应用-文档资料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及应用-文档资料

数学xx表现形式及应用数学美是数学在内容、结构和方法上的科学美和艺术美,它是一种内在的美,所反应的不仅是客观事物,而且还融合了人的思维与创造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到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上。

下面,笔者就谈谈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体现和作用。

一、数学xx几种表现形式1.简洁美。

数学总是用简洁的符号、公式、结论来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与本质,它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简洁美。

2.图形美。

数学涉及许多几何图形,通过图形的平移,对称、旋转得到很多和谐的图形。

当然,其中最属黄金分割点、黄金矩形、黄金三角形等最让人痴迷了。

3.对称美。

比如,二项式定理、杨辉三角、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对称美,如直接法与反证法、分析法与综合法、逻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

4.奇异美。

数学常常给人以规整的结论,所以数学的结论在一定的领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而数学的奇异性,是指对这种稳定性的破坏,但这种破坏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方法。

二、在教学过程逐步渗透数学美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来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或运用多媒体将数学美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教师先收集并展现一些黄金图形,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黄金分割点,这样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让学生感受数学题中的数学美。

最美的数学题型莫过于我国古代的杨辉三角了,它既揭示了规律,又体现了数学独特的美。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会和感知,在讲的过程中渗透数学美。

解数学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划归、变换、数形结合、分解与组合、类比等。

有的题目有多种解法,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精心选题,并要求学生多思考,反复探索,尽量一题多解,以达到在解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美的目的。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例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纯粹的计算方法,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几何想象力和空间感。

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清晰的图形形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平面几何的时候,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形来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垂直线的概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和关系。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而结合形式和图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图形,推理、总结规律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数学中的函数和图像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函数的图像特征,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应用领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随着数学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以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数学之美必将在学生心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53-01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程度。

数学本身就是极具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绝非前苏联一些学者认为的数学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工具。

体育锻炼人的身体,而数学则锻炼人的头脑。

我们的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有待提高,而数学给大多数人的感觉是抽象的,对学生来说更是一门不好接受的学科,他们对眼见的东西较敏感,对抽象的事物极难接受。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方法,并有一定效果。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充分印证了那句名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这里的“开端”中去,这样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教学一开始我拿了一个杯子里边装着糖水,我又拿了一个装着糖的纸包,说来也巧那天正赶上他们刚上完体育课,有一位同学回来晚了,我请这位同学喝了一口糖水,之后我把糖又加到了这杯糖水里,又请这位同学喝,结果这位同学直皱眉,这时其他同学很奇怪,我问这位喝糖水的同学怎么了?“老师这太甜了,刚才那杯还可以。

”之后我问同学口感上的甜,说明什么变了?用什么刻画甜了?最后的回答是浓度。

我请同学们试着用数学式写出“变甜”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这个公式,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这一结论。

这一问题将学生带入了生活,并用数学方法的已证明,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学习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应用多媒体,生动演示,增强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使得原本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起来。

四、生动幽默的语言,增强课堂气氛喜欢数学的人他会感觉数学是一门艺术,它的美无法言喻。

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会认为数学像一口枯井一样了无生趣。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而教师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探究数学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探究数学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的 , 重 要 的 是 学生 是 否 掌 握 了 数 学 的精 神 。数学 的精 最 神 是 学 习数 学 、 展 数 学 和 应 用 数 学 的根 源 所 在 , 这 发 而 种 数 学 精 神 的培 养 过 程 就 是 数 学 美 的 创 造 过 程 ,数 学 美 的 创 造 是 数 学 美 的 升华 。 让 我 们 用 数 学 的 美 赋 予 学 生一条清泉 。 清泉在学生心中静静流淌 , 正发挥数 让 真 学 美 的 育人 功 能 , 培养 学 生 健 全 、 整 的 人 格 。 完
( 编 责 陈剑 平 )
—1 ; — — 1; }
r6 _6 \) ,/ 0 0 /
课改纵 横 ・ 教法新探
亚 里 士 多 德 曾 指 出 : 是 和 谐 与 成 比 例 的 , 序和 美 秩 对称 是 美 的 重 要 因 素 , 这 两 点都 能 在 数 学 中 找到 。数 而 学 美 包 含 数学 概 念 的 简 单 性 、 一 『 结 构 系 统 的 协调 统 生, 性 、 称 性 , 学模 型 的 概 括 性 、 型 性 和 普 遍 性 , 学 对 数 典 数 中 的奇 异 性 。 学 美 也 反 映 在 数学 的思 维 和 方法 上 。 数 因 此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应 注 重 并 善 于 挖 掘 数 学 的 美 育 资源 , 分 展 示 数 学 美 , 力 培 养 学 生 感 受 美 、 赏 美 、 充 着 鉴 表现 美和 创 造 美 的 能 力 , 而 完 善 学 生 人 格 , 展 学 生 从 发 个 陛 , 养 他们 志 在 创 新 、 在 超 越 的 审美 情 趣 。 培 志
形 的 认 识 由 感性 上 升 到 理 性 。整 节 课 , 生 学 习情 绪 高 学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晦涩的学科,在小学生看来可能很无趣。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让数学变得有趣,并帮助他们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那么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1. 利用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是吸引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各种游戏和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和益智玩具,让学生通过解题和操作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组织数学竞赛、趣味数学活动等形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仅仅是机械的计算和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规律,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趣味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会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情境来讲解数学概念,比如在购物、测量、时间等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组织数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巩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用故事和趣味性的内容故事和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趣味性。

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故事和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互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增加乐趣,并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5. 肯定和鼓励对于小学生而言,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

当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进步或取得成绩时,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认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让数学课堂绽放出美育之花

让数学课堂绽放出美育之花

让数学课堂绽放出美育之花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

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数学学科中蕴藏着美育。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拥有至高的美。

”只要我们稍加挖掘,就能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小学数学中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丰富深刻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就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能维持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才能。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美感呢?一、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发现美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可见美育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

美的事物都是鲜明形象生动的,具有较强的可感性。

首先数学教材本身的美,即外显美。

新编数学实验教材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像艺术家创作作品那样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

彩图的色彩明艳和谐;动物的神态活泼可爱;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种景物优美怡人;各种事物清晰逼真。

一幅幅插图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可以说是一件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烘托渲染出浓浓的美的气氛,给学生极强的感染力。

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品味,切实得到美的享受,促进审美情趣的形成。

其次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的美,即内在美。

数学的简洁是突出的引人注目的美感。

通行世界的数学符号,精练准确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表达,可算是简洁的文字和语言,它能给人以深邃的美的享受。

数学的内在美还表现在它的有序,和谐,统一、严谨。

如数形结合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等。

二、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使学生趣疑同生,吸引学生审美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表现欲望。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意境,制造气氛,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首先课件展示书中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悬疑: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图案吗?紧接着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提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对称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
重 庆 市 开 县 汉 丰街 道 第 五 中心 小 学

4 5 0 王 小 燕 0 40

开 放导 入 , 营造 美的 氛 围
孙过 庭在《 谱 》 书 中说 :一 点 乃 一 “
二、 有效 交流 , 感受 和谐 之美
交 流 是 数 学 课 堂 必 不 可 少 的 教 学
盒 1 0块 , 2盒 就 是 2 0块 。
生主动参 与学 习和实践过程 , 而教师的 作用则是隐性的 , 为学生 的学习服务 是 的。在课堂教学中 , 我们应积极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

真正 满足主体 的最 大需要 。
四 、 学 生 实现 目标 让
活 动 性 策 略 在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Hale Waihona Puke 、让 学 生争做 主人
课 堂 学 习 中的 主 人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学
二 、 学 生勇于 实践 让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 教师就要真正
地 解 放 学 生 。要 做 到 课 堂 内 活 而 不 乱 , 活而有序 。有时看起来很乱 , 但那是在 讨 论 问题 , 而不 是 打 闹 ; 时 很 安 静 , 有 那
虽。
使课 堂“ 起来 。 活” 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
个学生 , 更不能歧 视差生。班级要形成
课堂是师生共 同发展 、 实现 生命 价 值 的舞 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 教 师应 充分 营造 美 的 氛 围 , 学 生 感 受 科 让
学之美 、 生命 之美 和创 造 之 美 。
交流 、 互 沟 通 、 互 启 发 、 互 补 充 . 相 相 相 分 享 了彼 此 的 思 考 、 经验 。

让数学课堂绽放"美丽"之花

让数学课堂绽放"美丽"之花
中。
2 动手操作 中感悟数形的 美 . 在
数 学虽 然没 有语 文 中词 句 描绘 得
那 么 如 诗 如 画 ,但 空 间 图 形 的 多 面 性 ( 同一图形由不同侧面 、 同角度 、 即 不 不
同 层 次 显 示 )散 发 出 的 美 却 也 光 彩 夺 古 代 哲 学 家 、 学 家 普 洛 克 拉 斯 曾 数 经 说 过 :哪 里 有 数 , 里 就 有 美 。数 学 “ 哪 的 魅 力 就 在 于 它 具 有 诱 人 的 美 。 ” 堂 一 堂 设 计 合 理 的 数 学 课 、 道 道 构 思 精 巧 一 的 数 学 题 、 个 个 充 满 理 性 的 数 学 规 律 一 等 , 为展示 这种美提供 了舞 台。用美 都 丽 的 数 学 文 化 浸 润 的 课 堂 是 焕 发 生 命
的娃 娃 , 通 过 课 件 慢 慢 地 抽 象 出 数 字 再 8 9 和 ,学 生 惊 奇 地 发 现 数 字 和 图 画 如 此相 似 , 来 数 字 也 能 组 成 一 幅 画 。 这 原
时 我 适 时 地 布 置 作 业 :写 数 比 赛 , 一 “ 比
比 谁 的 数 字 写 得 美 ! ” 生 更 是 乐 在 其 学

个 一 个课 题 都 恰 如 其 分 。
师 : 天我 带 大家去逛 商场 , 今 如果
3 讨论探 索中感悟数 学方法美 . 在
开放式 教学以讨论 、 索性教 学为 探 主 , 师要创设有 趣的 、 操 作性 、 探 教 可 可 索 的数学 情境 ,诱导 学生 走进 数学 世
看到 自己喜欢 的物品 , 并且知 道它的 单
数 学 是 人 类 最 高超 的 智 力成 就 , 它 既有数形 的外在美 , 有它特定 的内在 也 美 。 罗 丹 曾 经 说 过 :美 是 到 处 都 有 的 , “ 对 于我们 的 眼睛 , 是缺 少美 , 是缺 不 而

构建灵动课堂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论文

构建灵动课堂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论文

构建灵动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设计;学习方式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64-01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中,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太多,让他们自主选择,根本不可能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就更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全力把学生拉回课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数学学习中,真切感受数学的美。

一、关注学生的参与和思维状态,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主要是学生缺乏热情,师生之间有距离;而有的则是缺少教师的激情投入。

个人认为,对于课堂活动的价值,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多么精湛,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参与和表达;不在于教师讲授知识点多么到位,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学生从这节课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发出了多少的质疑和评判。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可能地创设情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快速、准确、灵活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突破思维的定势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要引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具有兴趣。

教师充满活力的教学,富有幽默的语言,无疑将引起学生的关注,提升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舍得对每个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

尤其要淡化优差生的界限,偏爱潜能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去发现潜能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和强化,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思维共振,建构和谐的课堂。

保持一份对老师的喜欢,进而呵护一颗学习数学的美丽心灵。

二、注重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生成状态,建构灵动的课堂对于处于知识经济大潮中长大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

引导学生感受初中数学的美

引导学生感受初中数学的美

引导学生感受初中数学的美作者:严伟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4期著名数学家克莱因曾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家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能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数学是如此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激发人们的智能,促使人们探求真理。

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物理学、化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数学之美通过课堂展现给学生,这样的结合才是素质教育的完美体现。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提高数学审美感知能力数学感知力是对数学中美学因素的直观把握,这是数学审美的基础。

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它们虽然蕴含着美的因素,但是由于数学美的主要是通过数学语言来体现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模糊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

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感知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

例如: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始终汇于一点,让学生知道这并不是巧合,这正是三角形的奇妙之处。

由此可以推断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高也交于一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图形的奇妙。

2.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想象能力数学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数学得以发展的基础。

一提起数学的想象,我们就会想到“0.618”这个数字,“0.618”在数学上被称为黄金分割数。

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最佳耦合系数,其变动的范围是在0.617~0.675之间,正巧把黄金分割值0.618包括在内。

良好的美感能诱发人的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好的想象力,对于提高学生类比等思维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情感活动能力数学应用美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数学对外部世界的完美与和谐,数学知识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的人应用相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研究不同的事物,相同的数学事物又都服从于同一数学规律,这充分体现出数学应用美。

美,让学生感受;美,让学生创造——小学数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让学生感受;美,让学生创造——小学数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让学生感受;美,让学生创造——小学数学中的审美教育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冯煜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美育所陶冶的高尚情操,是道德、人格完美的必备条件。

我国近代教育家王国维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为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

”他明确阐述了教育的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其中,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但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在陶冶学生的情操,造就学生呢感健全的心态,激活他们的创造力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校是一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学校无疑是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基地,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科中实施美育,便是我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2、美育所激发的情感是创造的热情,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巨大动力。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热衷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创立了一整套新式的教育方针和方法,并反复实践,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他的美育思想的提出,一九一二年他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全面阐述了美育方针的宗旨,他明确指出:美育即情感教育,它就象神经系统,起传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思想、想法都能深深影响学生,学生愿意上学,有上学的兴趣,主要是因为他喜欢学校的某个老师或某些老师,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指导和真诚的帮助会化作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内心体验,有时能让师生产生一种共同把学习搞好的责任感,从而调动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热爱,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学习和学校,而且也会更加自爱、自信、自尊和自强。

二、“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具体操作。

大多学生都认为数学学起来比较枯燥,因为经常面对的就是那么几个“1、2、3、4┅┅”,那么几个“+、-、×、÷”,还有那一句句、一段段比较死板的概念、法则、公式┅┅“那如何让学生激起学数学的火花,培养出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真正让学生乐学、爱学、好学,这是作为数学老师的我的一个重要责任。

让数学课堂焕发“美”的光芒

让数学课堂焕发“美”的光芒

正 确 的 . 像 站 在 花 园 外 面 . 花 园 枯 燥 “ 就 说 比例 ” . 介 绍 了 “ 时 我 黄金 分 割 ”若 一 条 线 :
生进行了分类思维的渗透 . 又使 学 生 思 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严 促 无 味一 样 只要 踏 进 了大 门 . 们 随 时 会 段 为 c 分 为两 段 a 较 长 ) b 较 短 ) a = 你 , ( 和 ( .: 的 条 理 性 、 密 性 得 到 了 发 展 . 使 学 生 b
的 . 序 和 对 称 是 美 的 重 要 因 素 . 这 两 秩 而
点 都 能 在 数 学 中 找到 。 啊 . 里 有 数学 , 是 哪 哪里 就 有 美 因 此 .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应 教 注 重 并 善 于 挖 掘 数 学 的美 育 资 源 . 分 展 充
例 如 , 下 图 共 有 多 少个 正方 形 。( 求 大
提 醒 . 生 稍 作 观 察 . 快 就 感 受 到 这 学 很
课堂教 学 买

让数学课堂焕发“ ’ 美’ 的光芒
蒋永 忠
亚 里 士 多德 曾指 出 : 是 和 谐 与 比例 美
江苏 省溧 阳市新 昌小 学
大 的情 感 享 受 . 进 了 个 性 、 感 等 方 面 学 生 发 现 事 物 的 本 质 和规 律 指 引 途 径 促 情 全 面 的协 调 平 衡 发 展

华 罗 庚 说 过 : 数 学 本 身 有 无 穷 的 美 科 独 特 的 美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数 学 美 的 存 “ 妙 一 为 数学 枯 燥 、 认 没艺 术 性 . 看法 是 不 这
角 线 的 正方 形 有 5个 . 因而 正 方 形 总 数 为

努力调动积极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

努力调动积极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
当学生了解黄金分 割知识以后 ,我又对知识 点进行了扩
( ) - 感受统一的和谐 美。和谐 是美 的重 要标 志 , 它给人们 种圆满 、 协调 、 平衡的美感 , 数学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表现 出统一和谐美 。 在初中数学中 , 和谐统一美比比皆是 。 比如概率
树形图 , 通过对这一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统一和 谐 的美 。掷两枚均匀 的骰子 , 得到两个点数 :1 求两个点数的和 () 是奇数 的概率 。 2 求两个点数的和是偶数的概率 。 () 和谐美丽的 树形图 , 能给学生带来 精神上的陶冶 , 有助于造 就统一和谐 的
学生 :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许多事物往往因为对称才感觉到 美。 放眼观 察我们的现实世界 , 大到宇宙天体 , 小到一 片树叶 、 一 只蚂蚁 , 都因其对称性而和谐美丽。 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对称 的 世界中 , 从人体到植物 、 , 动物 从别致 的艺术珍宝到雄 伟壮丽的 建筑,大多具有对称性, 这些对称不仅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 感, 而且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探索宇宙的奥秘 。 然后使学生 通过充分观 察和感知 、操作等实践 活动以及在实践 活动中的思 考与交流 , 体会到 昕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 , 体验轴对称 的数学内涵与文4i 值 , L t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f 发展 自己的空间观
二、 激发创新意识 。 学会欣赏数学 中的美
数学中随处都存在美的理论 , 的结果 , 美 美的思想方法 。数 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 , 没有进行一 切数学研 究和 创造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美呢?美有两条标准 : 一切绝妙的美都显示出奇异 的均衡关系 ; 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 谐。 数学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 数学的美主要表现在和谐美、 奇异美 、 对称美 、 简单美 、 秩序美、 统一美 , 它们皆源于数学 知识

让学生徜徉在数学美的世界里

让学生徜徉在数学美的世界里

让学生徜徉在数学美的世界里思想着,数学美在学生的心田里蓬勃地自由绽放。

其实,数学美还有很多表现类型,比如数学图形的简洁美,数学公式的简约美,数学符号的对称美,数学规律的严谨美,数学表现的构图美,数学的深刻美等等,无一不让人着迷和沉醉。

四、研究美,让学生触摸到数学美的“深邃”案例4:神奇的“无8数”,一种有境界的美。

所谓“无8数”,就是由1、2、3、4、5、6、7、9八个数字组成的一个八位数,12345679。

“无8数”虽然是由普通的八个数字组成的,但是它却具有许多奇特的功能。

它与几组性质相同的数相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曾经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来研究它的许多数学性质,学生屡屡发出“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的心声。

例如:(1)12345679与9、18、27、36、45、54、63、72、81相乘,结果会由清一色的数字组成:123456799=111111111(清一色的“1”)1234567918=222222222(清一色的“2”)1234567927=333333333(清一色的“3”)1234567936=444444444(清一色的“4”)。

(2)12345679与12、15、21、24。

(3的倍数,其中9的倍数除外)相乘,得出由3个数字组成的“三位一体”这种特殊的结果:1234567912=148148148(“148”三次循环)1234567915=185185185(“185”三次循环)1234567921=259259259(“259”三次循环)1234567924=296296296(“296”三次循环)。

随着对“无8数”研究的深入,这种有趣的性质带给学生越来越多美的发现。

有一位数学家曾说过:“感受到自然和人类的美,并用美丽的语言讴歌她,这就是诗歌;用美丽的色彩和形态去表现她,这就是绘画;而感受到存在于数与形的美,并以理智引导下的证明去表现她,这就是数学。

”常常有人低估了数学美的价值,认为数学美不过是一种肤浅的装饰,是经不起考究的偶然现象,其实,数学美绝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感受美,让数学绽放美
作者:王少香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1期
摘要: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基础学科,它蕴含着深厚的内在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其所能挖掘、展现数学之美,让小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领悟数学魅力,让数学在小学生心中以最美的姿态尽情绽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美;创造之美
当我们感叹一篇文章的语言美、一幅绘画作品的意境美之时,却经常被数学表面枯燥的数学、反复的图形、乏味的算式蒙蔽,从而忽略蕴藏于数学符号、公式、定律其中的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表现在其诱人的魅力、巨大的力量和神奇的思想中,这是之所以很多学者为数学倾倒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一再强调利用数学教材内容对小学生有效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因所在。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数学之美一目了然: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简洁美观的数字、充分体现着数学结构美、内在美与对称美的几何图形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小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美的魅力。

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展现数学之美,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实用价值,在学习中、运用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让小学生感受数学奇趣之美
数学最大的美在于数学的有趣,就目前的教材来看,低年级数学更加注重其趣味性,大量的直观教学图以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情境教学,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奇趣之美。

进而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教师的角度探析,教师要创设更多让学生能够发现数学之美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上述目的。

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不能让知识是无形的,而是要让知识成为鲜明的实例,这样才能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更能提高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认识乘法”一课,在这一课的开始阶段,笔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认识乘法的小游戏。

首先,笔者带领学生提取教室前排(横排)的5名学生,再提取竖排的5名学生,随即对学生提出问题:“这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请同学们用加法计算出来。

”此时学生开始用加法计算:5+5+5+5+5=25。

笔者再次提出问题:“想一想,还有更快捷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学生摇头。

这时笔者迅速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更加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乘法,当学习完这一课后,相信大家都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一个结果。


如此,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乘法这一基本概念,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记忆表象,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让小学生感受数学思维之美
数学是古代人民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所创作的一种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心之一即是要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要达到这一目的,并非通过简单的讲解即能够完成的,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认识数学的本源与去向,而这即是数学建模思想的确立。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数字生活化这一原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的数字,而这些数字不是书本化的,数学课本仅是一个媒介,这些数字所反映的,是生活中一切与数字有关的事物。

例如上述“认识乘法”一课中所提到的加法算术题:
5+5+5+5+5=25。

我们都知道,其中数字“5”代表了横排和竖排的学生数量,用乘法来表示这一算式,则变成了5×5=25。

那么,如果将“学生”的概念换做树木,或房屋,或其他生活中的物质,而学生是否能够举一反三,同样将算式中的“5”看做是其他物质呢?或者说,当学生面对着由横排5棵树、竖排5棵树所组成的一片树林时,是否会用5×5=25这一乘法算式来计算树木的数量?这关系着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能否建立。

其次,教师在让学生了解数学数字生活化这一原理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必须要运用更多的生活实例来对学生加以引导。

要让学生在看到每一道数学题的时候都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都能够通过记忆表象建立数学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建模思想,进而,也才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

三、让小学生感受数学创造之美
数学能带给我们什么?严格来说,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问题。

数学改变了世界,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是基于成人视角来说的。

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带给他们的仅有枯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深入剖析导致学生产生这一心理的根源,而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在于学生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不能认识数学的工具性,而仅仅将数学看作是一大堆数字。

因此,教师要以最大限度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的创造之美。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断地用“今天你在生活中看到了哪些数学现象?”或“你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等提问来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认识数学的创造性和工具性,进而,也才能让他们感受数学之美,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数学是一门极具魅力的现代学科,在生活中人们的一举一动无不与数学存在着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最大限度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让他们认识数学之美,并以此为基点,加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构建完善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凤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21):91.
[2]曹跃.链接生活数学打造魅力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举隅[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3(6):50-51.
编辑段丽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