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摘要】亨廷顿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他的政治秩序理论对政治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亨廷顿的生平及影响、政治秩序概念、要素分析、批评以及在现实政治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亨廷顿将政治秩序定义为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提出政治秩序的三个要素包括权威、效率和稳定。
尽管亨廷顿的理论受到一些批评,但其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应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未来研究方向来说,也有深入挖掘亨廷顿政治秩序思想的启示和发展空间。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亨廷顿、政治秩序、思想、理论、要素、批评、现实政治、应用、启示、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亨廷顿是20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他对政治秩序的研究成果备受学术界关注。
在当今多元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下,亨廷顿关于政治秩序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政治秩序不仅仅是国家内部政治结构的组织和运行,更是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
通过对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展开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治体制的运作机制,并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政治难题提供理论支撑。
深入探讨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对于拓展政治学研究的视野,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这一部分将从介绍亨廷顿的生平及学术影响入手,逐步引入到他关于政治秩序的研究,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出铺垫。
1.2 研究意义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亨廷顿关于政治秩序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政治系统的运作和政治变革的机制。
通过对政治秩序中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政治体制下的治理方式和政治冲突的本质,为我们研究现实政治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框架。
通过深入研究亨廷顿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政治变革的必然性和可能的路径,为政治制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保守主义下的政治秩序-读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新保守主义下的政治秩序——读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亨廷顿就引用了李普曼的这样一句话:“我确实知道,对同居于一国或一地的人群来说,最大的必需品莫过于被统治,如有可能便实行自治,如蒙天赐,便受廉明政府政府统辖;但无论如何,非被统治不可。
”作者开篇就将自己的新保守主义立场显露无疑。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作者主要论述的是二战后广大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面临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其中核心思想之一是“秩序”和“稳定”。
作者指出了这些新兴国家的诸多问题,同时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民主过剩而引起的。
就美国而言,他认为美国民主政府的脆弱主要不是外部威胁而引起的……也不是由于内部的左倾或右倾的倾覆引起的……而是由于民主本身在教育水平高、积极性高和参与能力强的社会中的内在动态引起的。
尽管美国不是作者所要论述的新兴国家,但这同样的揭示出他这样的观点: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
政治衰朽是和政治发展同样可能发生的,在新兴国家中,通常会经历或长或短时间的社会和政治混乱,因此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政治稳定,这就需要政府的权威,正如作者所言:一个缺乏权威的政府是一个不道德的政府。
相对于政治秩序的实现形式,亨廷顿更加注重政治秩序的高低程度,而衡量这种秩序的概念便是“制度化”。
按作者本意,这样的制度化是将人民对政府权威的服从转化为主动承担的责任;制度化程度越高,政治秩序越稳定,政府越得到支持。
作者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并结合所掌握的详实历史知识和国际形势,提出秩序是自由的前提,存在权威才能限制权威,而相应地,在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变革、城市化、教育水平提高、工业化以及传媒等因素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意识,增加了政治要求,这便破坏了政治权威的传统根基,而另一方面在政治秩序的高低程度上又无法做到及时与现实相适应,这便必然地产生政治动荡和骚乱。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论刍议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论刍议作者:丁婧来源:《大观》2014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亨廷顿教授的“政治稳定”的理论,认为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现代化、城乡差距及政治参与的扩大,指出欲根除政治不稳定,需建立强大的政府和政党,并要加强政治改革。
关键词:政治稳定;政府;政党;改革亨廷顿运用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的过程,从而奠定了他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础。
其政治发展理论是以政治秩序(政治稳定,前期)和政治民主(后期)为目标的,认为政治发展的手段和标准是政治制度化,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革命和改革。
一、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原因分析(一)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政治动荡的因素和政治关系最密切的现代化的层面可以广义地概括为两类:第一,社会动员,它意味着人们在态度,价值观和期望等方面与传统社会的人们相分离,与现代社会的人们相靠近;第二,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增长。
社会动员和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
城市化,识字率、教育和接触传播媒介的水平的提高,都提高了人们的愿望和期待,而如果这些愿望和期待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刺激个人和集团投身政治,在缺少灵活的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的情况下,这种参与的增多意味着动乱和暴力。
[2]社会动员使人们的希望和需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应该不断提高社会满足人们这种希望和需求的能力,从而缓解社会不满和由此产生的政治不稳定。
(二)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差距所谓政治参与是指人民群众在政治运行过程中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诉求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
[1]社会动员为政治参与提供了动机,经济发展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手段,而政治制度化则是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最终价值追求,是政治发展的实质性内容和根本动力。
[3]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在于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超过了政治制度所能承受的限度;同时,在缺乏强有力的政治制度情况下,如果社会现有的政治体制无法给人们的政治参与提供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行为方式的话,这种政治参与的增加就会影响政治体系的稳定,导致动乱和暴力的出现。
亨廷顿之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德读书笔记 (自动保存的)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1988.译者前言译者归纳亨廷顿此书中的观点(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感(2)社会挫折感/社会流动机会=政治秩序(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P5即“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比例是产生政治不稳定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同时亨廷顿在此书中分析问题的框架。
发展中国家所出现普遍的政治动乱,恰恰是因为这些国家中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张过快,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却未相应提高。
结果,政治体系不具有组织和疏导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的机制和能力。
这种‘比例失调’是造成政治动乱的根本原因。
”)第一章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第一节政治差距P1.“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区别,并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
”列出差距有效能的政治体系以美、英、苏联为例:1、2、3、4、5、6、统治方式。
”总结语:P2-P3.不堪。
”P3.1、2、P6.些形式的政治稳定则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P7.“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51篇中告诫说‘在构筑一个由统治人的人操作政府时,最大的难题是:你必须首先使政府能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还需迫使政府能自我控制。
’” P8.核心观点:能对它加以控制。
” P8.第二节 政治制度:共同体与政治秩序一、社会势力与政治制度则越需要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诞生存在可兼容的利益,对法律的共同认识,建立一种二、政治制度化的准则P12.“一个复杂社会的政治共同体,取决于该社会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取决于该组织和程序得到支持的范围大小和制度化的程度。
”P13-P24.四大准则:1、 适应性(衡量标准:时龄、代龄、组织的功能)2、 复杂性(一个组织越复杂,其制度化程度越高)3、 自立性(是否受社会内部非政治势力的干扰)4、 凝聚力(一个组织凝聚力越高,制度化程度越高)三、政治制度与公共利益政治制度的作用与公共利益的实现:防止个人权利的扩张 社会文化的认同(如信任、道德) 第三节 政治参与:现代化与政治腐败 一、现代化与政治意识 现代化的体现: P33.1、2、“就知识层次而言,字率的提高、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迅速地将这种知识传播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析论--读《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有感
高 度的认 同和一 致性 ,体制 内高度协 同便能 促进政体 的 制度 化 ,反之 ,如果 内部不 团结则必 然导致 不协调和 混 乱, 使得政 治制度难 以有效 的存续 。
一
和程序的适应性越强 ,其制度化程度就越高 ;反之 ,适
应 性越差 ,越 刻板 ,其 制度化 程度就 越低 。适应性 就是
【 关键词 】 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政治现代化 16 年出版的 《 98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是使 当时
年 仅4 岁的亨 廷顿 享誉 盛名的 著作 ,在本书 中他在 刚走 1 向现 代化之 路 的发展 中国家的 变迁社 会进行 比较研 究 , 其 中他将政 治制 度化的 作用置于 一个重 要地 位 ,认 为2 0 力和 存 活能 力。环境提 出的挑 战越 多 ,年代 越久 , 应 适 力也 就越强 。【亨廷 顿认为一 个政治 组织 的适应性可 以 j j 通过 其组 织建立 时间 的长 短来评 价 ,时间越长 适应性 越 强 ;也可 以据其 组织 的领导 者是否换 代更替 来衡量 ,更 替越 多适应 性越 强 ;还 可以据 其组织 是否承担 新 的职 能 来 判断 ,不是 只为特 定职能而 形成 的组织 适应性越 强 。 ( )复杂性 一 简单 化 ,一个 组织 越 复杂 ,其 制度化 程 2 度就越 高 。复杂 『具 有两个 含义 。其一是 ,一个 组织必 生 须具 有数 量庞大 的下 属组织 ,从上 到下 ,隶属明确 ,职
南方论刊 ・ 0 2 2 1 年第2 期
学术之 窗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析论
— —
读《 变化社会 中的政 治秩序 》有感
袁 兰
( 中师范大学政 治学研 究院 湖北武汉 407 ) 华 309
【 摘要 】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是其政治发展理论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第三世界国家
关于亨廷顿政治秩序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亨廷顿政治秩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的几点思 考
文/ 潘妍利 宋楠楠
摘 要 :亨 延 顿 在 其 著 作 《 变革 中 的社 会 秩 序 》 中介 绍 了 第三 世 界 国家 在 现 代 化 过 程 中 的政 治参 与和 政 治稳 定 思 想 ,提 出 了政 治秩 序 论 。 他 指 出 : 发展 中 国 家要 加 强 执 政 党 的权 威 ,建 立 良 好 的政 治秩 序 实现 政 治 稳 定 。 这 对 我 国 当 前进 行 的 社会 主 义现 代 化建 设 以及政 治 的 稳 定 具 有 重 要 的 启示 。 关 键 词 :政 治 稳 定 ;执 政 党权 威 ;政 治 制 度 化 ;政 治参 与 中 图分 类 号 :D -0 0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 1 6 ( 0 0 0 5C一04 —0 0 9 9 6 2 1 ) 3 () 1 3 2 二 十 世 纪 五 六 十 年 代 , 第 三 世 界 国 家 在 实 现 现 经 历 了 经 济 增 长 的 地 方 。 维 护 政 治 稳 定 也 是 我 国 面 代 化 的 过 程 中 普 遍 发 生 了 政 治 动 荡 ,社 会 陷 入 矛 盾 临 的 挑 战 。 从 1 7 年 到 今 天 , 中 国 实 现 了 前 所 未 有 98 和 纷 争 , 严 重 影 响 了 社 会 发 展 进 程 。 面 对 出 现 的 政 的 经 济 增 长 , 并 且 已 进 入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和 政 府 转 型 治 动 荡 , 如 何 能 保 持 政 治 稳 定 成 为 这 些 国 家 首 先 要 的 关 键 时 期 , 社 会 转 型 的 诸 多 风 险 ,考 验 着 中 国领 解 决 的 问 题 。 亨 廷 顿 通 过 研 究 发 现 : 出 现 动 荡 的 原 导 层 的 智 慧 。 邓 小 平 同 志 对 政 治 稳 定 有 着 深 刻 的 认 因 不 是 因 为 这 些 国 家 贫 穷 落 后 而 是 因 为 他 们 急 于 现 识 , 他 多 次 强 调 并 指 出 : “ 国 的 问 题 压 倒 一 切 的 中 代 化 ,并 且 都 普 遍 照 搬 了 西 方 的 模 式 接 受 了 西 方 的 是 需 要 稳 定 , 没 有 稳 定 的 环 境 ,什 么 都 搞 不 成 , 已 民 主 价 值 。 民 众 政 治 参 与 扩 张 过 快 而 原 有 的 政 治 体 经 取 得 的 成 果 也 会 失 掉 。 ” 在 我 国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关 系 经 不 住 这 样 强 大 的 冲 击 , 而 且 政 治 体 系 的 制 度 化 键 时 刻 , 保 持 对 政 治 稳 定 的 高 度 警 惕 ,提 高 政 治 稳 水 平 相 对 较 低 , 根 本 不 具 备 组 织 和 疏 导 日益 扩 大 的 定 的 重 要 性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政 治 参与 力 量 的机 制 和能 力 ,因此 这 些 国家 的 政治 二 、 政 治 稳 定 是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根 本 动 乱 不 可 避 免 。 亨 廷 顿 指 出 :政 治 动 乱 在 很 大 程 度 保 证 上 是 “ 会 飞 速 变 革 , 新 的 社 会 集 团 被 迅 速 动 员 社 对于 亨 廷顿 的政 治秩 序论 ,其政 治稳 定思 想具 有 起 来 涌入 政治 领 域 而 同时 政 治制 度 却发 展 缓 慢 的结 很 强的 理 论价 值 和 实践 价 值 。放 眼全 球 ,全 世界 的 果 。”” 许 多 问题 ,例 如 瓦济 里 斯 坦 的恐 怖分 子 、在 非 洲 流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是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世界政治体系的分析和理论,他认为政治秩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秩序模式。
亨廷顿指出政治秩序的本质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政治权力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分配和运行方式决定了制度的性质和政府的行为。
他将政治秩序分为三个层次:制度层次、政府行为层次和公民行为层次。
制度层次是指政府的权力结构和组织形式,政府行为层次则是指政府在权力结构内的行为方式和政策,而公民行为层次则是指公民在政治体系中的参与和行为方式。
亨廷顿提出了政治秩序的几种模式,即西方式民主秩序、东方式专制秩序和伊斯兰方式政治秩序。
他认为这三种模式是当今世界政治秩序的主要类型,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西方式民主秩序以自由、平等和竞争为核心价值观,但也存在着民粹主义、利益集团等问题;东方式专制秩序以权力集中、军事力量为特点,但也易产生封建主义、黑暗治理等问题;伊斯兰方式政治秩序则以伊斯兰信仰和法律体系为基础,但也可能出现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抵制现代化的问题。
在分析这些政治秩序模式时,亨廷顿强调了文化和价值观对政治秩序的影响。
他认为不同文化和价值观所代表的利益和诉求会决定政治秩序的类型和发展方向。
西方式民主秩序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适合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东方式专制秩序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和国家利益,适合于专制政治的发展;伊斯兰方式政治秩序的价值观强调伊斯兰教义和道德规范,适合于伊斯兰国家的发展。
亨廷顿还提出了政治秩序的转型和稳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他认为政治秩序的转型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可能伴随着冲突和不稳定,而政治秩序的稳定则需要政治体制的配套和有效的治理机制。
他指出,政治秩序的转型和稳定不仅取决于内部因素,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等。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对我们理解和分析世界政治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亨廷顿腐败理论及其启示分析
亨廷顿腐败理论及其启示分析亨廷顿(Huntington)是美国著名学者,他在《政治秩序的变迁:从前社会主义到民主化》中提出了著名的腐败理论。
亨廷顿腐败理论主要是对政治腐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他认为腐败对政治秩序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亨廷顿腐败理论的主要观点出发,分析腐败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探讨腐败问题所带来的启示。
一、亨廷顿腐败理论的主要观点1. 腐败是政治秩序的威胁亨廷顿认为,腐败是政治秩序的一种威胁,它严重破坏了政治的合法性和效率,导致政府的失信和不稳定。
在腐败的环境下,政府无法有效地履行职能,导致社会治理的混乱和不公正。
2. 腐败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亨廷顿指出,腐败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在腐败的环境下,资源配置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和浪费,市场经济无法有效运行,导致经济的低效率和低增长。
腐败还会造成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阻碍了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3. 腐败对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破坏亨廷顿认为,腐败对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也产生了严重破坏。
在腐败的环境下,社会资源被非法占有和私分,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不稳定。
腐败还会导致法治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沦丧,加剧了社会的不道德和不文明现象。
二、腐败对政治的影响腐败严重侵蚀了政府的合法性和效能,导致政治权威的丧失和政府管理的混乱。
在腐败的环境下,政府的决策往往被暗箱操作和私利牵扯所左右,而非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这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更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效果和政策执行。
腐败还会导致政治权力的非法滥用和行政的不公正,加剧了政治的失信和不稳定。
在腐败的环境下,政府往往成为少数人的工具和玩物,在利益集团的操纵下,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支持度都会急剧下降。
最终,腐败会导致政治的崩溃和政府的失职。
腐败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导致了工程和项目的过度投资和浪费,降低了经济的效率和产出率。
在腐败的环境下,政府采购、土地开发等项目往往被少数人垄断和操纵,导致资源的极度浪费和效益的大幅下降。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了独 树一 帜 的见解 。
一
、
政 治现代化是政 治发展不稳定 的根源
大多数传统 的西方政 治学家认为 ,发展 中国家之所 以出现政治不稳定 、社会动荡 的现象 ,是 因为这 些 国家 的经济发展水平低 ,经济 富裕的 国家 比贫 困落后 的 国家更容易获得 政治稳定 。Ⅲ然 而 ,亨廷顿创
那 么政 治稳定 乃至政 治发展都无从谈起 。
五 、革命和 改革是政 治发展 的途径
较为全 面地展现 了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体 系,对我 国 当前政 治与经济领域 的改革 与发展具有重要 的参
考和借鉴意 义。
关键词 :亨延顿
政 治发展
政治现代 化
第二 次世 界 大 战 以来 ,第 三 世界 国家在 取得 民族 独 立后 ,并 没有 像 原来 那样 步入 正 常的 经济社
会发 展 轨迹 ,而 是长 期动 荡 不稳 ,处 于混 乱状 态 。面 对 战后发 展 中 国家 的政 治 动荡 、现代 化 遥遥无
形势而变化。政治稳定体现在政治体制与社会环境 的交流互动 过程之 中 ,只有 当政治稳定 不存在 的情况
下才更 容易被辨别 。
虽 然亨廷 顿一直强调政治不稳定带来 的巨大破坏作 用 ,并 且认 为它是政治现代化 的 “ 拦路虎” ,但
是他依 然很欣赏许多新兴 国家所 出现 的政治不稳 与社会 动荡 ,因为这些 现象代 表着 这些 国家的人们极 力
期 的联合行动 。 亨廷顿对一个 国家的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有着双重要求 的 ,如果一个 国家的政 治制 度化水 平高 ,那 么 这个 国家的政治组织和秩序不仅会具有高水平 的适应性 、复杂性 、自主性和凝 聚性 ,而且政 治制度还能 有力地 促进整个社会 的公共利 益和 民众们 的道德 良知感 。 相反 ,如果一个 国家 的政治制度 建设 落后 ,
试论政治现代化中的政治权威制度演变——读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中图分类号: D O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1 6 1 ( 2 0 1 3 ) 0 5 — 0 0 1 0 — 0 4
对 于正 处 于现代 化进 程 中的 国家来 说 ,亨廷顿 的《 变 化社 会 中的政 治秩 序》 中的 国家 政治 现代 化 理
流通 赖 以进行 的物 质条 件是 怎样 的 。” [ 2 1 ( 2 7 6 . ) 权 威被 认
那样 ; 或者 可 以提高 人 民对政 府 的控制 , 如在 许 多 民 主 国家 。但 是在 所 有现 代 国家里 公 民是 直接 参 与政 府 事 务并 受 其影 响 的 。” 亨 廷顿 所 提 出 的强 大 的 权 威 主要 目的在 于探 寻完善 政治 制 度化 的速度 和 日 益扩 大群 众参 与水 平之 间 的平衡 点 。这 充 分表 明 了 大众 参 政 对 政治 权 威 的合 理化 的影 响 是很 大 的 , 政 治 权威 代表 的其 实 是一种 公 共权 威 ,它 直接 或 间接 地 来 自于公 众参 与 的过 程 中 。
试论政治现代化 中的政治权威 制度演变
— —
读 亨廷顿的《 变化 社会 中的政 治秩 序 》
朱 平
( 华 侨大 学 公 共管 理 学 院 , 福建 泉州 3 6 2 0 2 1 )
摘 要: 亨廷 顿 的《 变化 社 会 中的政 治秩 序 》 全 文 始 终 贯 穿 了一 条核 心 线 索 即政 治秩 序 , 而 政 治秩 序 需要 合 理 的 政 治 权 威 制 度 来
公 众 的合 法选 举 ( 包 括直 接 的或 间接 的选 举 ) , 权 力 的掌 握 、 使 用及 交 接均 要依 据法 律 的规 定进 行 , 而 法
文明与秩序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与秩序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塞缪尔·亨廷顿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所揭示的文明冲突论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
亨廷顿,作为一位著名的政治学者,通过其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文明冲突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将对亨廷顿的主要观点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其所揭示的文明冲突现象,最后探讨这一现象对现代世界秩序的影响和启示。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了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
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主要动力。
亨廷顿将世界划分为八大文明,包括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他强调,这些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世界政治的发展走向。
本文接下来将详细分析亨廷顿所揭示的文明冲突现象。
我们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如何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
我们还将分析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影响,以及它如何挑战了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
本文将探讨文明冲突现象对现代世界秩序的启示。
我们将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在尊重文明差异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包容和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它对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世界秩序的启示意义。
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主要源自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而非意识形态或经济利益的竞争。
这一“文明冲突论”为理解国际政治和全球秩序提供了新的视角。
亨廷顿认为,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一个和平与稳定的新时代,相反,它揭示了一种新的紧张关系,即不同文明之间的紧张关系。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孟军来源:《理论导刊》2012年第12期摘要:作为西方政治学中从传统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过渡性人物,亨廷顿主要从结构和道德两个方面论述了其政治制度化思想,指出了政治制度化的四个重要指标。
亨廷顿把政治制度化看作是实现发展与稳定的核心要素。
当然,其政治制度化思想也存在着诸如概念界定不清、指标间关系不明确等理论限度。
尽管如此,亨氏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对于我国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尤其是化解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政治发展;启示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12-0093-03西方政治学中制度主义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希腊城邦政体的研究。
此后,马基雅维里、霍布斯、联邦党人等都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不过,作为专门的政治制度化研究却始于亨廷顿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发展与失衡”困境的研究。
柏依姆指出,“令人惊讶的是,恰恰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制度的方法论,这一理论首先是S.P·亨廷顿提出来的。
然而,同旧的制度主义者的观点相反,亨廷顿所作的研究不是权力的平衡和立宪制的稳定,而是研究哪些制度——官僚机构、党派或者利益集团——是要达到的现代化过程‘现代化的’前提”。
[1]亨廷顿在《政治发展与政治衰败》一文中,将政治发展定义为“政治组织及程序之制度化”。
[2]可见他把政治制度化看作走出政治衰朽的重要路径。
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他从结构和道德两个方面探讨了政治制度,并分析了政治制度的内涵、指标,以及政治制度化在实现政治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第三波》中,亨廷顿分析了从威权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型的过程。
政治制度化在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破解“发展与稳定失衡”困境的钥匙。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主要是围绕着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来阐述的。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性论析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性论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有限性论析摘要:二战以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为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国际背景。
政治制度化理论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等维度对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政治稳定问题的解释,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然而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有限性。
通过对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在研究者价值取向、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本身内在逻辑和理论论证等方面存在的有限性进行系统分析,以更好地对其理论进行批判继承和应用。
Abstract: After World War II,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for Huntington's theory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theory explains how to maintain political stability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system, which has no doubt of much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olitical practic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limitations of Huntington's political system theory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 research methods,theoretical inherent logic itself and theoretical demonstr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critical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better.关键词: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有限性Key words: Huntington;the theory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limitations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5-0014-030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第三世界实体存在的民族国家纷纷走上独立,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如何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以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重要议题。
政治秩序的基础——重解《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9政治秩序的基础——重解《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梁鸿泽威海市第一中学亨廷顿着眼于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进行行现代化这一现状,富有洞见地提出了的有关政治秩序的思想。
“政治秩序论“即”强大政府论“,是将政治秩序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强调权威的政府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的一种理论。
它旨在通过树立权威来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以保障国家平稳地渡过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阶段。
而政治秩序的建立依赖于政治秩序的基础。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将政治认同作为构筑政治秩序的基础因素之一,其有关政治认同构成政治秩序的思想十分具有理论意义但缺少进一步的寻本研究和分析,贸然把其作为政治秩序的基础还是不够准确的。
一、政治秩序中的政治认同维度亨廷顿强调:“政治秩序也部分地取决于政治制度的发达程度和新型社会势力被动员起来参与政治的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① 。
亨廷顿没有点明政治认同这个概念,但阐释了与其相似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基于认同的秩序是好的,而不基于认同的秩序是政治衰朽的表现。
政治衰朽,是基于认同的秩序建立不起来,只能通过军人干政而建立的“普力夺政体”。
政治共同体中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势力,并将它定义为“种族、宗教、地域、经济或者社会地位方面的集团”②。
他强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许多新兴的社会势力或主动或被动地涉足政治领域。
这时,政治制度对新兴社会势力的包容程度,即政治制度与社会势力的关系,能否建立高水平的政治共同体,深刻地影响着有效的政治秩序的建立。
亨廷顿对此提出了维系共同体所需要的三个因素:两个敌对集团互相改变看法、有在基本原则或道义职责上界定能够联结各社会集团的纽带和建立起能包容并反应道德和谐性和互利互惠性原则的政治机构。
简而言之,就是各社会势力相互妥协并在一定标准下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能够调和各方利益的政治机构。
这是亨廷顿对成功的政治认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政治秩序涉及认同和不认同,而政治认同更侧重于强调政治韧性。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简析和批判
亨廷顿 《 变化社会 中的政治秩序 》的简析和批判
赖 婧 颖
( 北京 大学 国 际关 系学 院 北京 1 0 0 0 0 0)
1 选 题 逻辑 :“ . 那些 正 在发 生 的事 实 及他 们 的意 义” 社 会 变 迁 和 政 治 稳 定 之 间 的 关 系 可 以称 得 上 是 一 个 古 老 的 命 题 。然 而 ,本 书 中所 谈 论 的社 会 变 迁 不 同 于 历 史 上 曾 经 发 生 过 的 任何 一 次 变 迁 ,这 是 一 次 由 传 统 社 会 向 所 谓 现 代 社 会 的 急 速 推 进 。在 短 短 的 几 百 年 时 间之 中 ,世 界 各 地 的 人 们 不 仅 全 盘 更 新 了祖 先 为 之 骄 傲 了 几千 年 的 器 物 文 明 ,更 舍 弃 了 先 人 们 固 守 了数 个 世 纪 的 制 度 文 明 。 然 而 与 此 同 时 ,不 同 程 度 的社 会 动 荡 也 接 踵 而 来 。政 治 发 展 究 竟有 没 有 一 个 固 定 的 范 式 ?政 治 发 展 就 必然 得 以 秩 序 的缺 失 为 代 价 吗 ?政 府 在 其 中 又 该 扮 演 什 么 角色 等 问 题 ,引 起 了学 界 广 泛 的 兴 趣 ,催 生 出一 大 批 以此 为研
究对 象的理论成果 。 对 此 ,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 最具 代 表 性 现代 化 理 论 , 即正 统 现 代化 理 论 和现 代 化 修 正论 做 出了 以下 的 回答 :首 先 ,政治 发 展 自然 包 含于 社会
整 体 现代 化 的 过 程之 中 ,随着 社 会 的进 步步 步 推 进 ,最 终水 到渠 成 。因此 ,在 现代 化 过 程 之 中 ,经 济发 展 和 社 会 、文 化 的改造 具 有 优先 的地位 。其 次 ,政 治发 展确 实遵 循着 某 种一 般性 的规律 ,大 体 上来 说 ,就 是 沿着 从 专 制集 权 到 议 会 民主 的单 行 道进 行 线 性 发 展 。西方 的今 天便 是 第 三 世 界 的 明天 ,发展 本 身 便 是 政 治发 展 的 全部 意义 及 价 值 所在 。他 们之 间的 分 歧 ,主要 表 现 在传 统 性 以及 现代 性 的相 互 关 系上 。正 统 现代 化 理 论认 为 ,传 统 性 和现 代 性是 两种 完 全对 立 的 属性 。政 治 发展 就 是 摒 弃传 统 性 ,拥 抱现 代 性 的 过 程 。而现 代 化修 正 论 则 承认 两 者 之 间 的关 系是 复 杂 多样 的 ,并 非单 纯 此 消彼 长 的过 程 ,关 键在 于 如何 调 和二 者 关 系 ,实 现 社会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亨廷顿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政治学著作对国际政治和发展政治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政治秩序在变迁中》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本文将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从理论观点和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我们来谈谈亨廷顿对“政治秩序”的理论观点。
亨廷顿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政治秩序的概念,他认为政治秩序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关系的总和,包括政府的组织形式、权力的分配方式、政治参与的程度、政治决策的过程等。
亨廷顿强调了政治秩序的三个要素:权力稳定性、政府合法性和政治参与。
权力稳定性指的是政治体系维持稳定的能力,政府合法性则是指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政治参与则是指政治决策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
亨廷顿关注政治秩序的变迁过程,探讨了政治秩序的崩溃、复原和变革等问题,提出了政治秩序变迁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他的理论观点深刻而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为我们理解不同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我们来探讨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在实践中的意义。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为我们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政治秩序的建设和变革问题,亨廷顿的理论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民主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而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
在国际关系领域,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政治冲突。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在当代社会政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亨廷顿政治秩序思想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变迁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政治挑战。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深入研究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发展稳定的启示在《政治发展与政治衰败》一书中,亨廷顿提出了“政治制度化”的概念。
他把“政治制度化”作为“政治发展”的定义加以诠释,即“政治发展=政治制度化”。
而到了《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他进一步论述了政治制度化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和政治参与的关系。
一、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的提出亨廷顿在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虽有长足进步,但政治环境却充满乱象。
且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快,这种情况就越明显;而在那些经济起步较落后的国家,却能安享太平。
亨廷顿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政治发展的时候,由于经济变革和大众媒介的推广等因素扩大了公众的政治意识,增加了人们的政治要求,拓宽了政治参与面,但这些变革在破坏政治权威的传统根基的同时却没有及时建立新的权威,即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政治基础的支持,而导致滋长不稳定因素,造成社会动荡,使政治陷入困境。
他认为,“政治上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制度化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1。
在复杂社会中,人们需要有道德基石的政府与完善的政治制度来调适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这是政治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在此基础上,亨廷顿提出了他的政治制度化思想:要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与衰败,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政府,并依靠强大政党的缔造与巩固来维持。
而政府的强大与否,主要看其完善政治制度化的速度与扩大公众参与水平二者之间是否能实现很好的均衡。
二、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的内涵(一)政治制度化定义亨廷顿认为:“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
”2他认为,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体系在组织上和程度上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它代表着“社会组织和政治秩序的力量”。
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4页。
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10页。
亨廷顿 政治发展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评析政治发展理论是比较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达到研究的顶峰,是政治发展理论的活跃期,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衰落。
对世界政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发展理论自身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理论派别,即戴维·伊斯顿和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为代表的体系功能学派,以卡尔·多伊奇和马丁·尼德勒等为代表的社会进程学派和以李普塞特和塞缪尔·P ·亨廷顿等为代表的比较历史学派。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本文试图通过该书,阐明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梳理出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积极借鉴意义及其政治发展理论的缺陷,以求更深刻地认识政治发展理论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一、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一大批国家纷纷获得独立,开始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未是这些国家出现相应的政治稳定,而是动乱频繁,基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实际,亨廷顿通过大量的研究,力图找出产生政治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设计一套可行的思路和模式,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认为,政治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高低,通常把政治发展等同于政治民主和政治现代化。
亨廷顿则不同,他将政治发展的关键是政治制度化,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政治发展是积极意义上的现代化的政治内容和政治结果。
可见,政治发展不等同于政治民主,也不等同于政治现代化。
亨廷顿将政治现代化的内涵确定为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离异化和参政的大众化,这些标准都必须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政治制度作保障,因此,政治发展只是政治现代化所产生的积极地政治后果。
具体来说,亨廷顿从四个角度来概括了政治发展的内涵:从地理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贫困及工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过程的政治方面和政治结果;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向某种政治体系的目标和状态的进展;从功能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向工业社会所拥有的政治特征的发展过程。
亨廷顿_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_的简析和批判[1]
136文 史 研 究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1.选题逻辑:“那些正在发生的事实及他们的意义”社会变迁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然而,本书中所谈论的社会变迁不同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任何一次变迁,这是一次由传统社会向所谓现代社会的急速推进。
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之中,世界各地的人们不仅全盘更新了祖先为之骄傲了几千年的器物文明,更舍弃了先人们固守了数个世纪的制度文明。
然而与此同时,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也接踵而来。
政治发展究竟有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政治发展就必然得以秩序的缺失为代价吗?政府在其中又该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兴趣,催生出一大批以此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
对此,西方最具代表性现代化理论,即正统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修正论做出了以下的回答:首先,政治发展自然包含于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过程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步步推进,最终水到渠成。
因此,在现代化过程之中,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改造具有优先的地位。
其次,政治发展确实遵循着某种一般性的规律,大体上来说,就是沿着从专制集权到议会民主的单行道进行线性发展。
西方的今天便是第三世界的明天,发展本身便是政治发展的全部意义及价值所在。
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传统性以及现代性的相互关系上。
正统现代化理论认为,传统性和现代性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属性。
政治发展就是摒弃传统性,拥抱现代性的过程。
而现代化修正论则承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并非单纯此消彼长的过程,关键在于如何调和二者关系,实现社会的动员和整合。
至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动荡,两种理论都倾向于将其视作一个不可避免,也无须避免的过程。
国家最多只能进行局部调整,从而降低社会动荡的频率或烈度。
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别无他项的价值选择,任何试图保持传统与静止以避免动荡的举措,不但不免徒劳无功的悲剧结局,而且难逃有悖时代与人文精神的指责。
相较之下,亨廷顿在本书中所阐述的“政治秩序论”[1]则显得颇具新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作者:陈兴娜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7期摘要:政治秩序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基本的法律规章制度和达成的政治共识来展开政治事件活动的一种状态。
亨廷顿从社会转型、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这三个方面对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做了详细的阐释,这对于我国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建设权威性、服务型的政府,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秩序;政治稳定;政治权威;服务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080-02一、政治秩序的相关含义秩序问题一直是一个人们永恒谈论的问题,人类从诞生到现在,都在为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不断进行探索实践。
但是,直到现代社会,完整全面的社会秩序还未建立,人类追求自由和平生活的理想还远没有实现。
而政治秩序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赖以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安定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秩序,建立和谐良性的政治秩序也是人类时代永恒的追求。
自古以来,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关于政治秩序的问题:哈耶克认为自发的社会秩序所遵循的系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在竞争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因此,任何社会中所遵循的政治秩序都是这一进化过程的结果。
卢梭曾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社会秩序是建立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也是一种影响其他权力建立的神圣权利,并且这种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台湾学者钱永祥在《自由主义与政治秩序:对〈自由中国〉经验的反省》中同样提到了政治秩序的建立,他的观点是社会上的个人、群体以及各种利益,为了争取或维持有力的地位,就必须透过各种的途径去维护和运作,而这种运作所遵从的规范和准则即是政治秩序。
黄百炼、徐勇从政治社会的常态或静态的状况分析了政治秩序所包含的追求稳定、和谐的政治秩序目标。
总结以上学者的各种观点,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政治秩序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法律和伦理道德对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所进行的规范,以及在这种规范下的运行状况。
完善健康的政治秩序是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越高,政治秩序的法制性越强,从而越有利于政治稳定。
为此,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对政治秩序的相关理论做了详尽的论述。
二、亨廷顿有关社会秩序的逻辑理论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以无秩序为由自由!”①在他看来,政治秩序是社会转型时期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构建的理论原则。
为此,他提出了以现代化、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为核心的政治秩序逻辑理论,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亨廷顿政治秩序论的根源亨廷顿在分析政治秩序的相关问题时,是从社会发展的动态角度,将政治秩序的分析起点置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之下的。
亨廷顿认为,相对于现代化的国家而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期的国家更容易发生动荡或政治的不稳定。
对此,他提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②他认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崛起、公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新闻媒介的不断更新等一系列因素都会造成公民政治需求的增加、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最终会因为各种矛盾的不调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纵观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磨难的洗礼之后,中国人民浴火重生,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并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成功地接受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和困惑,是中国人民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分析亨廷顿政治秩序的逻辑起点和根源。
(二)稳定的社会政治是亨廷顿政治秩序论追求的目标在亨廷顿看来,一个国家要想长远地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创造一个合法稳定的公共秩序,来实现和维护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因为,在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的变革和社会的变革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不恰当地处理好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很容易会使国家陷入混乱的局面,进而导致政治也逐渐地走向衰落。
其中,苏联的解体便是很好的教训。
为此,亨廷顿就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逻辑关系给出了三组公式,即:(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2)社会颓丧/社会流动=政治参与;(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
因此,与西方主流思想家的观点不同,亨廷顿极力强调了政治稳定在国家政治秩序中的重大作用,并且将它作为政治发展的首要目标。
中国自十四大以来,就极力强调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并且指出“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胜利的有力前提。
可见,我国政治发展的规划与发展目标与亨廷顿的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稳定的理论不谋而合,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权威的政治制度化是亨廷顿政治秩序理论的保障那么,对于处于正在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实现拥有合理稳定的政治秩序这个目标呢?对此,亨廷顿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建立强有力的公共权威,并且要提高政治制度化的水平。
在谈到建立权威的政治制度化的过程中,亨廷顿尤其强调了要建立一个拥有强大能力的政党组织,在他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他指出在传统政治制度软弱化根本不存在的地方,稳定的先决条件是至少得有一个高度制度化的政党。
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自从领导人民从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中解放出来,并且取得了革命和改革的重大胜利这一路走来,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支强大的领导力量和主力军,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如何用韧性的制度化强化自己的政党,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话题。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随之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等一系列的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如果不能很好地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不仅不能维持目前的持续发展,恐怕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也将不能维持。
因此,建设一个强大的政府组织,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是目前中国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为中国政治稳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一)实行政治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韧性稳定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巩固政治权威和强化政府能力是维护政治稳定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分化的速度远远高于社会同化与整合的速度,国家制度体系、市场机制和法治理论还不成熟,充分保持政治的权威性资源,强化政令,显得至关重要。
另外,政治的稳定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组织来作为政治体制的核心力量。
而在中国,这个有效的强大的政治权威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是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领导和中坚力量。
不论是在革命建国时期,还是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起着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平稳的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社会的韧性稳定。
(二)建立有效的民主与协商机制协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民主制度,是选举民主的有效补充。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少主人的民主,而是基于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强烈追求和基于为人民服务为理念的大多数人的民主。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在进行着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程度来说,不管是在体制还是落实效果上都还是滞后的。
对于社会公众的监督,民主的程序规定等一些环节都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形成鲜明完整的制度体系。
对于目前民众普遍关心的信访机制也是建立在书面和口头上,是相对笼统和宽泛的,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落到实处。
因此,完善民主选举代表制度、改善民主制度的环境、落实民主运行责任追究和监督、把握民主规定的细节等才是健全民主协商机制的重要举措和主要任务。
(三)实现自由与政治秩序的超越:加强法治建设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的智慧,它具有一种道德和人治所不能达到的公正和强制性质。
在法治条件下,政治权利的运行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来实施。
法制和民主的结合,自由与秩序的结合,降低了民主沦为多数保证的风险,同时,也克服了自由凌驾于法治之上的风险。
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法制建设和司法体制的完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
(四)提升政治认同感,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应对建设政治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各种挑战中,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权威的最紧迫的挑战应该是腐败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民众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执政党,而不是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党。
因此,要提升社会公众的政治认同感,就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治理“贪污腐败”、“权力寻租”、“依官卖官”等一系列现象,用制度和法规来约束政府的行为。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反腐机制,运用科学的制度打击腐败,抑制滋生的腐败现象,要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纲要等明确化、合理化、系统化,并将这些制度措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其次,要将公民的参与渗透到治理腐败、规范社会行为的行动中,相互监督,培养和谐的干群关系。
最后,要转变政府职能,对政府职能进行明确的分析和定位,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弱化其经济建设的职能,建构起一个以公共服务职能的担当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
——————————注释:①②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参考文献:〔1〕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钱永祥.纵欲与虚无之上[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3〕黄百炼,徐勇,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分析[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责任编辑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