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

合集下载

浅谈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浅谈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浅谈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作者:阮鹏颖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2期阮鹏颖(新疆大学研究生院,乌鲁木齐 830046)摘要:亨廷顿指出在《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中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中却滋生着动乱。

”他认为,政治秩序、政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关键性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因素主要有:现代化、政治参与和城乡差距。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危险因素。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中阐述的政党理论、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比例协调、改革促进政治发展等观点对于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理论启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0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04-0172-02塞缪尔·p·亨廷顿在《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中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中却滋生着动乱。

”他在这部著作中分析了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生政治动乱的原因。

他认为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社会失序,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不是他们贫穷落后,恰恰是他们所力图实现的现代化。

虽然亨廷顿这一针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失序的经验描述与我国转型时期所表现的特征存在差距,但也应值得我们警惕和思考。

一、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政治稳定理论的代表人物,亨廷顿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之所以出现政治不稳定,其原因就在于公民政治参与的需求和现有的政治制度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现代化、政治参与和城乡差距。

(一)现代化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在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上谈论的范畴,表明社会在文明变迁过程中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上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的根本变化。

[1]具体而言,它包括城市化、工业化、民主化、世俗化、普及教育和新闻参与等主要方面。

简析亨廷顿政治发展观的变化与演进

简析亨廷顿政治发展观的变化与演进

简析亨廷顿政治发展观的变化与演进摘要: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领军代表人物之一,其政治发展理论内容丰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通过研究其政治发展理论演进历程,梳理其理论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理路,探求其理论连贯性及其内在不变规律,批判性的借鉴其理论,这对探讨我国政治发展道路,构建我国政治发展理论都有其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词:亨廷顿;政治发展观;秩序;民主一、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主要转变历程萨缪尔.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内容深厚广泛,代表作为《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和《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其中以后者为线索标志,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由强调秩序和权威转变为强调民主和参与的作用。

并且随着对文化认识的的深入,以《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构》为标志,亨廷顿提出了文化的范式,将文化从政治发展观独立了出来。

(一)强调权威和秩序的政治发展观1968年,萨缪尔亨廷顿通过实证研究,在其《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了强调权威和秩序倾向的政治发展观。

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并不必然使国家的政治发展自动走向民主和稳定,相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动员日益深入,还往往还会出现政治衰败和政治动荡的危机。

因此,国家如何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使其保持稳定是发展中国家首要追求的政治发展目标。

亨廷顿甚至认为人们可以无民主但不可以无秩序,这种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他早期的政治发展观念,只有建立起权威和秩序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发展。

在他看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滋生政治动荡的危机。

这是因为现代化促使社会动员的不断深入使得民众政治参与的需求不断扩大,这种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落后之间的矛盾使政治的权威和秩序面临衰败的危机,从而可能引发政治动荡的危机。

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政治的稳定则必须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

总的来说,通过政治制度化获得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是当时亨廷顿的主要政治发展观。

亨廷顿之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德读书笔记 (自动保存的)

亨廷顿之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德读书笔记 (自动保存的)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1988.译者前言译者归纳亨廷顿此书中的观点(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感(2)社会挫折感/社会流动机会=政治秩序(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P5即“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比例是产生政治不稳定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同时亨廷顿在此书中分析问题的框架。

发展中国家所出现普遍的政治动乱,恰恰是因为这些国家中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张过快,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却未相应提高。

结果,政治体系不具有组织和疏导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的机制和能力。

这种‘比例失调’是造成政治动乱的根本原因。

”)第一章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第一节政治差距P1.“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区别,并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

”列出差距有效能的政治体系以美、英、苏联为例:1、2、3、4、5、6、统治方式。

”总结语:P2-P3.不堪。

”P3.1、2、P6.些形式的政治稳定则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P7.“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51篇中告诫说‘在构筑一个由统治人的人操作政府时,最大的难题是:你必须首先使政府能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还需迫使政府能自我控制。

’” P8.核心观点:能对它加以控制。

” P8.第二节 政治制度:共同体与政治秩序一、社会势力与政治制度则越需要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诞生存在可兼容的利益,对法律的共同认识,建立一种二、政治制度化的准则P12.“一个复杂社会的政治共同体,取决于该社会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取决于该组织和程序得到支持的范围大小和制度化的程度。

”P13-P24.四大准则:1、 适应性(衡量标准:时龄、代龄、组织的功能)2、 复杂性(一个组织越复杂,其制度化程度越高)3、 自立性(是否受社会内部非政治势力的干扰)4、 凝聚力(一个组织凝聚力越高,制度化程度越高)三、政治制度与公共利益政治制度的作用与公共利益的实现:防止个人权利的扩张 社会文化的认同(如信任、道德) 第三节 政治参与:现代化与政治腐败 一、现代化与政治意识 现代化的体现: P33.1、2、“就知识层次而言,字率的提高、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迅速地将这种知识传播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有限性论析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有限性论析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有限性论析摘要:二战以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为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国际背景。

政治制度化理论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等维度对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政治稳定问题的解释,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然而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有限性。

通过对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在研究者价值取向、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本身内在逻辑和理论论证等方面存在的有限性进行系统分析,以更好地对其理论进行批判继承和应用。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the independence of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for Huntington's theory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theory explains how to maintain political stability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system,which has no doubt of much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olitical practic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limitations of Huntington's political system theory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research methods,theoretical inherent logicitself and theoretical demonstr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critical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better.关键词: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有限性Key words:Huntington;the theory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limitations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5-0014-030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第三世界实体存在的民族国家纷纷走上独立,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如何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以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重要议题。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期 的现 实 ,亨廷 顿创 造性 地 提 出了他 的政 治发 展理 论 ,针对 发 展 中 国家 的政 治稳 定 和发展 问题 提 出
了独 树一 帜 的见解 。


政 治现代化是政 治发展不稳定 的根源
大多数传统 的西方政 治学家认为 ,发展 中国家之所 以出现政治不稳定 、社会动荡 的现象 ,是 因为这 些 国家 的经济发展水平低 ,经济 富裕的 国家 比贫 困落后 的 国家更容易获得 政治稳定 。Ⅲ然 而 ,亨廷顿创
那 么政 治稳定 乃至政 治发展都无从谈起 。
五 、革命和 改革是政 治发展 的途径
较为全 面地展现 了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体 系,对我 国 当前政 治与经济领域 的改革 与发展具有重要 的参
考和借鉴意 义。
关键词 :亨延顿
政 治发展
政治现代 化
第二 次世 界 大 战 以来 ,第 三 世界 国家在 取得 民族 独 立后 ,并 没有 像 原来 那样 步入 正 常的 经济社
会发 展 轨迹 ,而 是长 期动 荡 不稳 ,处 于混 乱状 态 。面 对 战后发 展 中 国家 的政 治 动荡 、现代 化 遥遥无
形势而变化。政治稳定体现在政治体制与社会环境 的交流互动 过程之 中 ,只有 当政治稳定 不存在 的情况
下才更 容易被辨别 。
虽 然亨廷 顿一直强调政治不稳定带来 的巨大破坏作 用 ,并 且认 为它是政治现代化 的 “ 拦路虎” ,但
是他依 然很欣赏许多新兴 国家所 出现 的政治不稳 与社会 动荡 ,因为这些 现象代 表着 这些 国家的人们极 力
期 的联合行动 。 亨廷顿对一个 国家的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有着双重要求 的 ,如果一个 国家的政 治制 度化水 平高 ,那 么 这个 国家的政治组织和秩序不仅会具有高水平 的适应性 、复杂性 、自主性和凝 聚性 ,而且政 治制度还能 有力地 促进整个社会 的公共利 益和 民众们 的道德 良知感 。 相反 ,如果一个 国家 的政治制度 建设 落后 ,

国外政治参与理论述评_曹晓静

国外政治参与理论述评_曹晓静
关键字:政治参与 理论 述评
所谓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的公民通 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直接或间接地对 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集体和个人 的政治意愿的活动。它是现代民主社会 存在的一个普遍政治现象,是衡量一个 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政 治参与这一概念最早虽然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但直到近代及至近代,法国启蒙思 想家卢梭从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出发, 率先对公民参与社会政治过程进行了理 性思考。随后,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进一 步对政治参与作了历史和经验的深入研 究。二战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 伴随着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西 方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而我国对于政治参与的研究起步比较 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因此西方学者的重要成果对于我们具有 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政治参与主体理论研究 西方学者对公众政治参与持有不同 的态度,即限制和倡导,在学术界便形成 了限制参与论、全面参与论和多元民主 论三种不同的观点。 1 限制参与论 限制参与论主张政治参与的主体应 以政治家(精英)为主,公民则为有限参 与或者限制参与。其代表人物是新保守 主义者和精英主义主者,主要包括熊彼 特、韦伯、亨廷顿、阿尔蒙德、纳尔逊等。 新保守主义恪守传统主义基本信条,即 人是平等的,但统治只能由精英人物来 进行。他们对民主始终心存疑虑,主张有 限制的民主,这是民主制度正常运行的
216
的影响论和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和经济 发展的联系来进行研究。
1 公众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米尔布拉思和戈尔认为个人的政治 参与行为主要受一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政治刺激、社会地位、个性特征、政治环 境。除此之外,个人拥有的技能、资源和 信仰也是影响政治参与的重要变量。 2 政治参与影响论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在政治领域的 重要体现,公众积极的政治参与不仅维 护了公众自身的利益,而且它是防止专 制和暴政,巩固发展民主制度,强化公众 对政府的控制的有效手段。但亨廷顿等 人指出,政治参与对于民主制度建设性 功能的发挥需要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 制度化即一种合法、有序、按规则进行的 理性参与;二是广泛、自由、公开、独立的 信息流通。 3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的联系 政治参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三 者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学界有着不同的看 法,形成了共存论、对立论和调和论三种 思想。共存论认为政治参与是社会的经 济发展、经济平等、政治稳定的函数,其代 表人物是 K.多伊奇、D.勒纳、C.布莱克;亨 廷顿是对立论中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政治 参与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在国家民主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并不总是呈正比例关系。 蒲岛耶夫主张体制性的政治参与,使政治 稳定、经济发展都成为可能。 五、政治参与的价值研究 政治参与理论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和实践意义,西方学者对政治参与与公 民权利、宪政、民主等内容联系起来,充 分阐释了政治参与理论的价值。 1 政治参与是民主的本质内容 英国学者海尔德将不同的民主范式 概括为直接的或参与的民主和自由的或 代以的民主两大类。卡尔.科恩认为,民 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 会成员大体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 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达尔也 认为民主的实际意义在于群众的广泛参 与政治。 2 政治参与是宪政和公民权利的重 要内容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概论第七章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概论第七章

第七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与功能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内涵【过程角度】:孔奇——政治参与就是“全国或地方、个人或集体支持或反对国家结构、权威和有关公益分配决策的行动〞。

【功能角度】:亨廷顿、琼·纳尔逊——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总论】:实际上,政治参与作为现代公民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政治关系中公民实现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而且反映着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种种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界说都将影响政府活动视为公民参与的核心内容。

外延【狭义】:〔只包括合法的参与方式〕诺曼·尼和西德尼·伏巴——政治参与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

〔目标〕:影响政府人事或政策抉择,不包括诸如消极抵抗、集体不服从、政治暴力或恐怖、暗杀甚至革命等政治行为。

【广义】:(也包括非法的政治活动)亨廷顿、琼·纳尔逊、阿尔蒙德、托马斯·戴伊等——政治参与应包括影响政府的所有活动,而不考虑这些活动根据政治系统的既定规那么是否合法,因此,诸如抗议、游行示威、暴动、甚至叛乱都属于政治参与形式。

教材观点政治参与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

它毋宁是特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的物化形式,它所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外观及其性质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开展程度和社会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界定】:政治参与是特定制度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各种行为。

根本特征⑴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由公民组成的团体。

⑵政治参与的目标指向是政府活动。

⑶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为。

⑷政治参与的途径常常多种多样。

——一般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等。

在中国还有公民投书信访、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等。

⑸政治参与根本上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行为。

二、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⒈政治学习功能。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孟军来源:《理论导刊》2012年第12期摘要:作为西方政治学中从传统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过渡性人物,亨廷顿主要从结构和道德两个方面论述了其政治制度化思想,指出了政治制度化的四个重要指标。

亨廷顿把政治制度化看作是实现发展与稳定的核心要素。

当然,其政治制度化思想也存在着诸如概念界定不清、指标间关系不明确等理论限度。

尽管如此,亨氏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对于我国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尤其是化解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政治发展;启示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12-0093-03西方政治学中制度主义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希腊城邦政体的研究。

此后,马基雅维里、霍布斯、联邦党人等都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不过,作为专门的政治制度化研究却始于亨廷顿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发展与失衡”困境的研究。

柏依姆指出,“令人惊讶的是,恰恰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制度的方法论,这一理论首先是S.P·亨廷顿提出来的。

然而,同旧的制度主义者的观点相反,亨廷顿所作的研究不是权力的平衡和立宪制的稳定,而是研究哪些制度——官僚机构、党派或者利益集团——是要达到的现代化过程‘现代化的’前提”。

[1]亨廷顿在《政治发展与政治衰败》一文中,将政治发展定义为“政治组织及程序之制度化”。

[2]可见他把政治制度化看作走出政治衰朽的重要路径。

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他从结构和道德两个方面探讨了政治制度,并分析了政治制度的内涵、指标,以及政治制度化在实现政治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第三波》中,亨廷顿分析了从威权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型的过程。

政治制度化在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破解“发展与稳定失衡”困境的钥匙。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主要是围绕着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来阐述的。

亨廷顿

亨廷顿

论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王晓禹(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参与的模式,政治参与和现代化各项目标的关系.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等.亨廷顿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往往面临与其他发展目标相冲突的困境,其政治参与程度及成效有赖于政治精英的抉择.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的保守性和现实性既是其价值所在,又是其缺陷之源.关键词:亨廷顿;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现代化文章编码:1005-3840(2007)10-0019.∞亨廷顿是美国著名的持保守观点的现实主义理论家,他以研究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而出名,其政治发展理论独树一帜,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中,其政治参与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亨廷顿的许多著作对政治参与多有涉及,如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研究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问题,提出了他的政治秩序论,为战后西方兴起的现代化理论增添了新内容,也据此奠定了他作为当代西方保守主义政治学大师的地位.研究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过程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所讨论的,只是它最主要的几个方面.一、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模式战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赢得了政治独立,但随之出现了急剧的政治动荡,社会陷于深重的矛盾和纷争之中。

亨廷顿则从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关系出发来研究这一问题,得出了简明而有说服力的观点:政治动乱在很大程度上,是。

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据此,亨廷顿在政治参与、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之间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关系模式,为研究政治秩序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内容.。

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最大区别是,、人民在大规模的政治组织中参与政治并受其影响的广泛程度。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亨廷顿是较早的论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參与理论的政治学者,他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理论独树一格,不同于以往的西方传统政治学者的论述。

他从界定政治参与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影响政治参与模式影响的因素、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模式等内容。

他的政治参与理论阐释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实际,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标签:亨廷顿政治参与发展中国家塞缪尔﹒亨廷顿是世界著名的现实主义的政治学家,他以研究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理论而闻名于世。

在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中,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理论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亨廷顿从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逐步深入到政治参与理论的研究中。

1968年,亨廷顿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出版。

在书中他指出“政治现代化涉及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分离和政治参与的扩大等三个方面”,而权威的合理化和结构的分离都需要政治参与的扩大来实现,“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

”1976年《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这一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的著作出版,标志着亨廷顿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的基本形成。

一、亨廷顿政治参与的概念对于政治参与这一概念,政治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说,即使是亨廷顿本人,在不同的时期和著作中对政治参与的概念也由不同的界定。

但是,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有其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不同特征。

为此,他将政治参与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①并从五个方面对政治参与作了较详细的分析:首先,政治参与是平民的参与。

亨廷顿将共同体中的人按照所扮演的角色将其分为三类:政治决策者、政治参与者和政治冷漠者。

政治决策是作为政治职业者的政治精英的活动如政府官员;政治参与是普通平民的行为,其政治参与是间断性的、业余性的;政治冷漠者主要是指那些是无心、无力参与政治事物的人。

其次,政治参与是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活动。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亨廷顿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政治学著作对国际政治和发展政治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政治秩序在变迁中》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本文将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从理论观点和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我们来谈谈亨廷顿对“政治秩序”的理论观点。

亨廷顿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政治秩序的概念,他认为政治秩序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关系的总和,包括政府的组织形式、权力的分配方式、政治参与的程度、政治决策的过程等。

亨廷顿强调了政治秩序的三个要素:权力稳定性、政府合法性和政治参与。

权力稳定性指的是政治体系维持稳定的能力,政府合法性则是指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政治参与则是指政治决策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

亨廷顿关注政治秩序的变迁过程,探讨了政治秩序的崩溃、复原和变革等问题,提出了政治秩序变迁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他的理论观点深刻而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为我们理解不同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我们来探讨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在实践中的意义。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为我们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政治秩序的建设和变革问题,亨廷顿的理论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民主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而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

在国际关系领域,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政治冲突。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在当代社会政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亨廷顿政治秩序思想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变迁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政治挑战。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深入研究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是一位美国政治学家,他提出了三个公式来描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这些公式是:
1. 文明冲突的公式(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mula):亨廷顿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将由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转变为文明之间的冲突。

他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化身份,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国际冲突。

2. 权力平衡的公式(The Balance of Power Formula):亨廷顿认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着一个权力平衡的机制,即国家之间的力量分布趋于平衡。

他认为,国家会通过联盟、军备竞赛等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3. 政治现代化的公式(The Formula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他认为,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组织的合理化、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权力的分散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公式被亨廷顿用来解释和预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于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然而,这些公式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因为它们可能过于简化和概括了复杂的世界政治现实。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

丨和谐社会建设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游文君(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摘 要】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权威是政治发展的核心,政治制度是政治发展的框架,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的目标。

这种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今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启示主要是:以党的建设作为政治发展的核心,完善我国政治协商制度。

【关键词】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内涵、中国;和谐社会;发展启示一、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政治上,原先的西方帝国衰落,美国与苏联崛起,形成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级格局。

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摆脱原先殖民帝国对其的掠夺和剥削,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他们开始进行探索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富强的道路。

在经济上,美国率先进行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领军型国家。

而欧洲国家也不甘落后,在二战后经济也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经济也出现了繁荣景象。

20世纪后期第三世界新兴国家走上独立以后,在他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较快,但政治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趋势。

这种政治衰退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国民内部民族之间的相互冲突、公众对政府权威的质疑、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发生等等。

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事实上,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过快的经济发展使人们的参政意识加强,但是政治水平却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参政要求,这样便会引发暴乱,出现了政治衰退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美国当局政府开始出资鼓励美国学者研究第三世界的现状,为其的现代化之路提供经验和模板。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是在立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现状上,提出了强大政府论,或曰政治秩序论。

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中政治权威,政治制度,政治参与三者之间的关系1、政治权威是政治发展理论的核心亨廷顿认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的政府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

亨廷顿《第三波》中的民主思想

亨廷顿《第三波》中的民主思想

国家打过 的战争与威权 国家打过的战争一样多 ,威权 国家既同民 主 国 家打 过 仗 , 相 互 之 间 也打 过 仗 。 不过从 l 9 世纪初到 1 9 9 0年 , 民主国家 ( 除极少几个例外 )没有同其 它民主国家打过仗。只要 这种现象持续下去 ,民主在世界范 围内的扩张就意味着和平地带 在 世界 范 围 内 的扩 展 。 ”民主 扩 展对 国际 关 系有 重 要意 义 。由此 可 见 ,亨廷 顿 第 三 波 民 主思 想 带 有 民 主和 平 的 意 味 。 “ 民主 和 平 论”
非 自由民主性
第 三波 民主 在 亨 廷 顿 的眼 里 充 其量 只能 是 选 举 民主 , 不是 西 方 自由民主 的类型。 自由民主与选举民主 的分野在于 自由民主 国 家不仅举行选举 ,还 对行政权加 以限制 ,通过司法独立来坚 守法 制,保护个人 自由……并把政府对媒体 的控制降' f n i n最 低程度。 他认 为,非西方社会对不论是选举 民主还是 自由民主都 因这些社 会 受到 西 方 影 响程 度 不 同而 有 所差 异 ,而 且 这 些 国 家 的选 举 常 常 诱使政治家去提出那 些最能为他们 带来选票 的诉求 ,很 可能具有 不同于西方选举 民主 的特征。其分析说 ,在穆斯林 国家,少数几 个 民主国家 ,统治者常常用不民主 方式进行统治 ,对 实现从选举 民主 向自由民主的转变毫无兴趣 ,信奉 自由民主的反对派团体几
亨廷顿 《 第三波》中的民主思想
◎李 红芹
《 第三波》 探讨的是 2 0世纪后期一项重要的全球性政治发展 : 即在 1 9 7 4 - 1 9 9 0年 问,大约有 3 O个国家从 非民主政治体制过渡 到民主政治体制这一状况。亨延顿称之为民主化的 “ 第三波” 。它 之 中蕴 涵 的 民主 思 想 不 同于 西 方 自 由民 主思 想 。 它 强调 “ 程 序 民 主” ,明显 带 有 “ 和 平 民主论 ” 与 “ 精 英 民主 论” 的色 彩 。

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摘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

因此,研究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构建和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对实现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民主;有序;制度一、有序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又叫参与政治,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我国学者认为:“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是公民自下而上的政治行为,它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的方式,而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强调的是政治参与的有序性,也就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自主、理性和适度的政治参与行为,有序也包括制度化、规范化,它旨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所有公共政治生活,体现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制国家的一种特有政治现象。

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言:“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服从者,就叫做臣民。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非政府组织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现代民主国家,公权力已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专有权力,非政府组织和各种民间组织与政府一样成为公共治理的主体,在本国的政治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非政府的、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而随着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其独立性和社会性的日益增强,正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公共治理模式和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非政府组织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发展稳定的启示在《政治发展与政治衰败》一书中,亨廷顿提出了“政治制度化”的概念。

他把“政治制度化”作为“政治发展”的定义加以诠释,即“政治发展=政治制度化”。

而到了《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他进一步论述了政治制度化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和政治参与的关系。

一、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的提出亨廷顿在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虽有长足进步,但政治环境却充满乱象。

且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快,这种情况就越明显;而在那些经济起步较落后的国家,却能安享太平。

亨廷顿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政治发展的时候,由于经济变革和大众媒介的推广等因素扩大了公众的政治意识,增加了人们的政治要求,拓宽了政治参与面,但这些变革在破坏政治权威的传统根基的同时却没有及时建立新的权威,即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政治基础的支持,而导致滋长不稳定因素,造成社会动荡,使政治陷入困境。

他认为,“政治上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制度化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1。

在复杂社会中,人们需要有道德基石的政府与完善的政治制度来调适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这是政治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在此基础上,亨廷顿提出了他的政治制度化思想:要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与衰败,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政府,并依靠强大政党的缔造与巩固来维持。

而政府的强大与否,主要看其完善政治制度化的速度与扩大公众参与水平二者之间是否能实现很好的均衡。

二、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的内涵(一)政治制度化定义亨廷顿认为:“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

”2他认为,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体系在组织上和程度上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它代表着“社会组织和政治秩序的力量”。

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4页。

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10页。

亨廷顿对腐败的看法

亨廷顿对腐败的看法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对腐败的看法亨廷顿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的一部有关于政治发展理论方面的著作。

其写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大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面临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亨廷顿在这部著作中所阐释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秩序”和“稳定”。

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实现政治稳定?这才是亨廷顿最想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在这部著作中亨廷顿使用的是严谨的历史比较法,结合自己丰富而又翔实的历史知识,同当时国际大背景下的时事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对,从而得出了许多深刻、独到的见解。

亨廷顿在该书中对现代化与腐化关系的论述,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腐化蔓延的现象和趋势做了一些论述,使人读后对腐化的认识更为深刻及全面,尤其对目前正处在现代化过程中,同时也深受腐化困扰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关于对亨廷顿的腐化理论的思考与认识(一)腐化的定义亨廷顿认为腐化是指国家官员为了牟取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

腐化是缺乏有效政治制度化的一种表征。

腐化也就是现代化带来的对公共福利和私人利益加以区别的产物。

他首先指出了腐化的主体是国家公务人员,而非其他人群,而腐化的目的则是为了牟取私利。

这里的私利,我们不应仅仅片面地理解为个人利益,它应当包括家族、团体、党派的利益。

(二)现代化与腐化的关系通过对许多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腐化行为的比较,在亨廷顿看来腐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迅速现代化有关。

特别是他以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英、美为例指出:17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政治生活看上去就比18世纪的英国政治廉洁,而18世纪和20世纪的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腐化现象就没有19世纪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腐化现象那么严重。

而上述时期正是英美工业革命时期。

由此看来,腐化现象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广泛的蔓延开来,腐化的程度几乎与现代化的进度成正比例。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

那么现代化为什么会滋生腐化?而且导致腐化的蔓延呢?亨廷顿认为有三点原因。

首先,现代化涉及到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变。

亨廷顿的政治稳固理论及其当代启发

亨廷顿的政治稳固理论及其当代启发

亨廷顿的政治稳固理论及其今世启发摘要:亨廷顿是政治稳固理论的代表人物。

亨廷顿界定了政治稳固的含义,分析了进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固的本源,并提出了实现政治稳固的解决之道。

在对亨廷顿政治稳固理论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指出亨廷顿的政治稳固理论关于我国政治进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政治稳固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今世启发政治稳固理论研究的渊源能够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不同政治体制变迁的研究。

只是,政治稳固理论的研究兴起于二战后的政治进展研究中,这源于西方学者对进展中国家政治进展窘境的反思。

二战后,进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纷纷显现了政局动荡、政治腐败、军人干政等问题。

因此,对政治稳固的研究成为政治进展研究的主题之一。

亨廷顿是政治稳固研究的代表人物,他在《转变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立足进展中国家的政治实践,论述了他的政治稳固理论,详细分析了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关系,成立了政治稳固理论的经典分析框架。

他说:“我以前对这种变迁的研究,即《变迁中社会的政治秩序》,把重点是放在政治稳固的问题上。

我写那本书是因为我以为政治秩序是一件好事。

我的目的是要进展一项通那么性的社会科学理论来讲明可否实现稳固的缘故、方式和条件。

”[1]亨廷顿阐释了政治稳固的含义、政治不稳固的缘故和实现政治稳固的途径。

亨廷顿的政治稳固理论尽管提出了近半个世纪,但关于我国政治进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借鉴和启发。

一、政治稳固的涵义政治稳固是一个内涵极为丰硕的概念。

亨廷顿指出,与政治民主不同,政治稳固是极难概念的。

只是,整体上来讲,“政治稳固这一概念占主导地位的是两个因素:秩序和持续性。

”[2]秩序意味着政治体系相对不存在暴力、高压政治和割裂等。

而持续性意味着政治体系的关键部份相对来讲不发生转变、政治进展不中断、不存在全然改变政治体系的重要社会力量和政治运动。

亨廷顿以为,政治稳固并非政治体系处于静止状态,而是处于不断转变当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廷顿是美国著名的持保守观点的现实主义理论家, 他认为, 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内容。

在众多学者对政治参与概念分析中亨氏的概念界定及其阐释扮演着关键性的转折角色。

他突破了以往将政治参与局限于投票行为的界说,而将研究的触角伸展到相当宽广的行为领域,即政治参与不自限于投票行为的狭窄意义。

广义而言,它包含竞选行为、讨论政治、接洽官员等活动。

它不仅注意投票当天的行为,而且关注个体与政治系统之关系的基本向度。

(所谓的‘关系’,不但包括投票、资助政党及致函国会议员等单独行为,并且注重政治系统中各个个体透过政治活动性质而展现出来的角色和位置。

)关于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亨廷顿给出了一个公式:政治参与/ 政治制度化= 政治不稳定。

政治稳定长期来看依赖于政治参与的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分化出一些新的社会集团,政治体系必须扩大参与,将他们吸收进来,否则,他们将是威胁政治稳定的力量。

但由于政治参与的急剧增加, 而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又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必然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在政治稳定和政治参与之间, 亨氏更强调政治稳定, 他认为,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

必须先有权威,然后才能对它加以限制。

在亨氏看来,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是政治参与的基础, 是政治参与有效的保证,必须限制政治参与, 使其与政治制度化水平相适应。

亨氏强调政治稳定, 这无可厚非, 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态度,说明他是一个严谨理性的政治学家, 但他过分强调稳定使其观点带有权威主义的明显特征, 因此颇受批评。

正如英国学者科林·莱斯所说, “亨廷顿在他的著作eg.<乌合之众>中,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对人民大众的困惑、不安和矛盾的情绪感到厌恶,而对能够驾驭、引导、必要时甚至镇压群众的一切‘上层显贵’官僚阶层或‘领导’集团,却表示赞赏。

”我们无从否认亨廷顿对秩序和稳定的维护过于僵硬。

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的保守性和现实性既是其价值所在,又是其缺陷之源。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使他的理论对现实决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因其又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所以只顾眼前,僵硬地维护现秩序,缺乏前瞻性,又往往使人陷入迷茫。

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的对中国政治参与行为的现实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正经历着由革命型的、动员型的、激情型的模式向建设型的、自主型的、理性型的政治参与模式转变。

参与政治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从已往的单纯投票行为到公民通过参与来维护和发展自身的权利。

如信访、出席听证会、基层自治等方式。

我们从2007年厦门PX化工项目迁址事件中可看出,厦门人表现出的理性政治参与行为,实为可圈可点,被誉为公民行动的里程碑。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中存在着相当多的无序、盲目和非法的政治参与。

公民在面对制度化水平尚待提高的政治决策时,往往控制不住自身情绪而导致一定规模的非法或不恰当参与,如2008年贵州瓮安6 28事件、2011广东乌坎村事件。

那么,如何认识相差甚远的政治参与呢?亨氏对政治参与的定义“一般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可为我们拨开认识上的迷雾。


对此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应对群体性事件,鼓励公民有序的进行政治参与:一是要保证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这是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实践物质基础。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为公民参与提供机会和条件,经济发展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公民诉诸政治参与来维护并实现自身的利益。

二是大力加强公民教育。

提升素质,要以现代公民意识、公民责任以及公民参政的技巧作为教育蓝本,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精神落实到公民的具体参政行动中去;三是公民与政府双方都应本着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政治参与,从而使公民参与行动得到进一步激发。

各级政府要有充分的信心和建设能力来从容应对,将各类政治参与引向有序的轨道,“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