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第3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三课时剪一剪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
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学生的回答。
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
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
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记录
单元重点难点习题设计一、填一填
1、比直角大的角是()比直角小的角是()
2、红领巾有()个角,最大的角是()角,最小的角是()角。
二、判断
1、锐角都比直角小,钝角都比直角大。
()
2、三角板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
三、数一数
1、看下面图形各有几个锐角:
2、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 )个角,其中()个锐角,()个
钝角。
四、摆一摆:
1、用两个三角板拼成一个锐角。
2、用两个三角板拼成一个钝角。
用不同形式
设计出了习
题,利于学生
掌握重点知
识。
教学资源包
1、《锐角钝角》教学课件、《平移与旋转》教学课件、《剪一剪》教
学课件;三角板、红领巾
2、红领巾、卡纸
资源准备充
实
教
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大约需要5课时,:锐角和钝角(新授课一课时、练习课一
课时)
平移和旋转(新授课、练习课各一课时)
剪一剪(综合课一课时)
课时设计合
理
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学习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另外,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平移和旋转(《课标》要求增加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以及结合实例辨别平移、旋转现象。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学习内容:教科书P38-39预设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剪角、画角、变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正确判断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及装有长方形、圆形、五角星等图片的信封预设流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它吗?瞧,(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图片)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说说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
(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板书:直角)二、学习锐角和钝角1、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3个、4个、5 个、……)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2、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操作,剪得的结果如图1、图2、图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集体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认识对称轴、平移和旋转、剪一剪,三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时候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和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是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成一个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方法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知旋转与平移的现象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和区分旋转与平移现象课时安排建议4课时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分析】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的内容。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及数学活动。
“剪一剪”,要让学生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并会判断。
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要让学生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建立空间观察,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
二、单元总体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难点:1、用语言描述、锐角、钝角的特征。
2、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
四、单元课时分配用3个课时安排教学第一课时一、授课课题:锐角和钝角二、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教材第37—38页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因此,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是这节课的重点,会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是这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目标:1、学生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
说明: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形成过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的,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
但学生由于自身缺乞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流程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自主探究——巩固提高——全课总结(二)问题及例题1、复习内容:(1)什么是角;(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
2、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题1: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设计意图]用最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学二年级正是数学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基本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小学生需要掌握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而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则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掌握图形的正、倒、左、右等位置概念。
2.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能识别图形的符号表示。
3.了解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变换,能用符号表示它们。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位置关系:正、倒、左、右等基础位置概念。
2.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识别各种简单的图形,并能用符号表示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
3.图形变换:旋转、翻转和平移变换的基本概念以及符号表示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同一个主题上很长时间,因此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比如,可以利用动画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演示各种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图形变换的奇妙之处。
2.鼓励学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互相讨论,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让学生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3.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引导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果学生的思考和表现值得表扬,教师可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1.介绍基础位置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或者通过物品名称等方式,教授学生正、倒、左、右等位置概念,让学生感知他们周围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创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2.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绘制简单图形。
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设置简单、优美的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基本变换。
能够运用坐标表示和计算图形的变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建立方法。
理解坐标轴和坐标点的含义。
2. 图形的平移变换学习图形的平移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平移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3. 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图形的旋转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旋转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4. 图形的缩放变换学习图形的缩放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缩放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5.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坐标系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坐标纸和绘图工具。
3. 实际问题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结合课件和教学素材,讲解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变换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实际问题应用:给出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情况,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游戏,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乐趣,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好奇心。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发现。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能够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基本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坐标变换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形变换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纸张、剪刀、直尺等。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基本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坐标变换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形变换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纸张、剪刀、直尺等。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图形缩放的概念及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缩放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图形缩放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缩放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缩放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缩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以及角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形成几何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直角、钝角和锐角的特征,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能正确辨别各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能正确辨别各类角。
2.难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辨别各类角。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模型,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角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角?”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同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角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板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辨别各类角。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含有各类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北师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北师版教案:《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作为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意性的图形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图形变换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图形设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图形变换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变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图形卡片、色块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变换后的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换的。
2. 讲解:通过PPT和图形卡片,详细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3. 练习: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变换方法进行图形设计,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创意性的图形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方法,设计一个有趣的图形作品,并写下一段关于自己设计的文字说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
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
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
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包括平移、旋转等,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
但他们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和实践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对称性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包括平移、旋转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包括平移、旋转等。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的对称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直观演示图形变换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变换后的图形,让学生猜测原来的图形是什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图形的变换方法,包括平移、旋转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图形的对称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使用图形卡片进行变换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图形变换知识。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锐角和钝角教案(整理4篇)
锐角和钝角教案(整理4篇)篇1:锐角和钝角教案课题:锐角与钝角,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P38教材和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目标:1.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动手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锐角和钝角的感性认识2.知道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能给锐角、直角和钝角排序,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锐角和钝角,并会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3.通过探索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创造力,在动手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能给锐角、直角和钝角排序,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角。
教学难点: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角,并会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教学策略:本课先采用演示法,引出不同情境中不同的角,让学生感受角的多样化,进而对锐角、钝角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排序之前也运用了演示法;在许多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让学生在动手活动的同时,将想法充分地进行讨论,通过交流,拓宽思路,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本课还采用实践法,通过前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半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比出、摆出、画出、拼出锐角和钝角等。
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两个,活动角一个学具:,一半大小的A4纸,小棒四根,三角尺两把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PPT出示游乐园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寻找游乐园里藏着的“角”2.PPT抽象出角问题:这些角都由什么组成复习旧知:一个顶点两条边问题:在这么多角里面,有哪种角是你已经认识的角?请你把它找出来。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教案4篇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教案4篇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潘老师,你们一定不知道潘老师还会变魔术吧。
不信,你们看,老师可以用手中的这张纸变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你认识吗?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师:周末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潘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找一找,图中哪里有角?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
(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图后所显示大小不同的角。
)它们长得一样吗?你们能根据它的特点分分类吗?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这样分更细致一些,我们发现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师:嗯,如果这些角比较接近直角,开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们看不出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
(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平移和旋转活动课教学设计
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平移和旋转活动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平移和旋转活动课教学设计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与变换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可进行以下活动课的设计:活动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
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
2.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
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活动过程:一、激趣引人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
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1.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
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1.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
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
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
(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1.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
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作课教师薛建军教学目标: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生活中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通过折、画、剪等操作活动,得到所需的图案教学准备:PPT、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一天,图形王国的花园里有一只蜻蜓正在空中捉小虫子吃,忽然飞来一只蝴蝶绕着它飞来飞去,蜻蜓生气地说:别跟我捣乱!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儿的!蜻蜓更生气: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蝴蝶接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图形王国中,不仅蝴蝶蜻蜓是一家,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二、探究新知1、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2、PPT演示淘气和笑笑也带来了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图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你想剪这样的图形吗?剪一件小衣服,想想是怎么剪的?师演示步骤,巡回检查指导。
剪一片树叶,你是怎样剪的?4、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三、应用拓展1、练一练第1题,照样子做一做2、说一说怎样才能剪出下面的图案(练一练第2题)3、连一连。
4、看一看,做一做。
5、欣赏对称图案。
四、作业设计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第二篇: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东西南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8、59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方向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
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作为单纯的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在活动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通用6篇)
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1活动目标:1.在对图形折减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2.探索用几何图形拼出房屋的多种造型。
3.在合作、探索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的纸片、箱子,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一、游戏1.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语速慢)的箱子。
(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T:那我们为你来说一句咒语: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问; 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盒子,墙面……)2.(再念儿歌,引导幼儿一起念):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摸出来看看是什么?T:魔术箱子东西多,请哪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呢?(两种句式都可以用)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老师总结:原来我们的奇妙箱里有这么多的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老师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二、折一折,剪一剪T:这些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
变成大小不一样的图形。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好吗?1.T: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
T:先把图形对折,折的时候边对边,角对角,然后把这个正方形,沿着这条线剪下看变成了……。
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幼:两个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再拿出一个正方形)【再次提醒】,折的时候边对边,角对角,看又变成什么呢?幼:两个个三角形。
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再剪一剪)对了,是用先折一折,然后剪一剪的方法。
图形变换教案:让学生轻松掌握
图形变换教案:让学生轻松掌握图形变换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图形变换,我们可以对图形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等操作,使得图形能够呈现出更加生动、逼真的效果。
而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图形变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游戏场景的显示、虚拟现实技术等。
要让学生轻松掌握图形变换的知识,我们需要设计一份科学、实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图形变换的概念和基本操作;2.掌握图形变换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3.学会在编写程序时应用图形变换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分类;(2)平移、旋转、缩放等基本变换操作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3)变换矩阵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4)在计算机程序中应用图形变换技术。
2.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课前讲解、教学视频、教学PPT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认识和理解。
(2)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演示、计算比较等形式,对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进行探究。
(3)实践式教学:通过编写程序、实例演示等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变换技术在计算机程序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1.学习图形变换的概念和分类,了解相关基本操作。
通过讲解课程来介绍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分类以及基础操作,例如平移、旋转、缩放等。
2.掌握图形变换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介绍图形变换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改变图形位置、大小、形态等操作的具体计算过程。
3.学习变换矩阵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
介绍变形矩阵的概念,特点、性质以及具体使用方法。
通过计算实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使用。
4.在计算机程序中应用图形变换技术。
通过示例程序和实践演示,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技术在计算机程序中的具体应用,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教学周期内的小测验、作业、课程考试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成果。
五、总结通过上述教案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图形变换的知识,了解相关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掌握变换矩阵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进而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与变
换》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
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
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
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
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
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
(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
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
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
(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
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
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
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
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
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
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
(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
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
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
(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
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
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
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
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