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解读愤怒情绪的本质

合集下载

人生气的生物原理

人生气的生物原理

人生气的生物原理人生气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它是在面临挫折、威胁、不公或失望等各种刺激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人生气可以表现为情绪激动、愤怒、恼怒等,伴随着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人生气的生物原理可以从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首先,人生气与生理机制有关。

在生气时,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这些生理反应是由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引起的,它们帮助身体准备应对挑战和威胁。

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还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这些激素增强了注意力和警觉性,增强了身体的反应能力。

其次,人生气与大脑功能有关。

脑部解剖学研究发现,生气时涉及到多个脑区的活动。

其中,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体、颞叶、杏仁核等脑区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杏仁核是情绪加工的中心,它对威胁、恐惧等情绪刺激进行评估,并通过与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连接来调节生理反应。

此外,前额叶皮质也与生气相关,它负责监控和调节情绪反应。

生气时,前额叶皮质受到激活,参与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人生气还与细胞水平的生物化学过程有关。

研究发现,生气可以引起神经递质的改变。

例如,多巴胺和精神胺等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它们在生气时可能发生变化。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血清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生气和攻击性行为有关。

血清素是一种影响情绪和情绪调节的重要神经递质。

当血清素水平下降时,人们更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的情绪。

最后,人生气还与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有关。

一些人更容易生气,而另一些人则更加冷静。

这可能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情绪调节方法和社会经历等因素有关。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外向性格和神经质特征与生气有关。

外向的人更加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神经质的人则更容易情绪波动较大。

此外,个体的情绪调节方法和应对策略也会影响生气的表现和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人生气是一种情绪反应,它与生理机制、大脑功能、细胞水平的生物化学过程以及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有关。

心理学8种基本情绪

心理学8种基本情绪

心理学8种基本情绪
心理学8种基本情绪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是复杂的,但也可以归纳为八种基本情绪。

1. 激动:激动是一种兴奋的情绪,令人兴奋或不安,通常是面对紧张情绪或未知的事物时产生的。

2. 恐惧:恐惧是一种有害的情绪,是对潜在的危险和威胁的反应,伴随着焦虑和强烈的不安。

3. 悲伤:悲伤是一种沮丧的情绪,可能伴随着无助、挫折、失望和消极的情绪。

4. 生气:生气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可能伴随着不满和挫折,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伴有种报复性行为。

5. 害怕:害怕是一种比恐惧更强烈的情绪,通常是对可能会发生的未知或危险情况,而且伴随着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6. 愉悦:愉悦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伴随着愉快、平静和轻松的心情,与快乐、心情舒畅和兴奋有关。

7. 高兴:高兴是一种更强烈的积极情绪,与长时间的快乐和正能量有关,通常会使人兴奋和满足。

8. 愤怒:愤怒是一种极强的,有时带有攻击性的情绪,往往是由于某种不公平或侮辱,而在人们面对无助或挫折的时候出现。

- 1 -。

心理学家解读愤怒情绪的本质

心理学家解读愤怒情绪的本质

心理学家解读愤怒情绪的本质什么状况下简单发怒引起发怒的因素许多。

首先,假如我们常看到父母怒气冲冲地去做事,我们使用同样方式的可能性增加了。

也就是说,发怒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会的。

其次,假如受了挫折,并感到压力不小,就简单发脾气。

第三,假如我们感到累,也很简单发火。

第四,假如把怒气憋在心里,而不倾吐出来,很可能会使怒火发生“爆炸”。

留心观看一下,自己在哪种状况下简单发火。

以后一旦遇到这种状况,就应引起留意,并想方法使怒气得到掌握和合理的宣泄。

发怒也有“风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火的方式,对照下面的描述,看看属于哪一种类型:1.“急躁的司机”型。

在劳碌当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会喊叫、咒骂,并对别的“司机”打手势。

2.愠怒型。

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不再出声,也不再看别的人。

3.“破坏家庭”型。

将不满发泄在爱人或亲人身上。

4.留意转移型。

不去理睬引起不快的事物,而是转而去看报,或者将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

当有人问这是怎么回事时,他会回答“我不知道”、“我遗忘了”或“我累了”。

5.指责型。

到处说别人的不是,很少为自己的缺点担当责任。

6.报复型。

这种人相信,他有权利用任何手段报复他人,借口是:他们活该。

除了“留意转移型”之外,其它的类型都不能说是“聪慧”的做法。

所以,假如你属于这些类型的话,就应当留点心,依据自己的特点,做些“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怒火究竟有多“高”怒气能不能得到有效掌握?应当怎么办呢?以下是有关这方面的一个小测验。

假如某一项符合你的状况,得1分,否则不得分。

1.有人告知你,你需要安静些。

2.大多数时候你都感到紧急。

3.工作中,你发觉自己言不由衷。

4.当你感到坐立担心时,你通过看电视、读书或睡觉等方式将自己与世界隔绝起来。

5.为了使自己安静下来,你几乎每天都喝酒,或不断地吸烟。

6.感到入睡有困难。

7.大多数时候,你都感到被人误会了,或者感到没有人在听你的话。

8.人们告知你,不要再这么喊叫、咀咒了。

9.你的爱人或亲友反复告知你,你在伤害他们的感情。

情绪的心理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情绪的心理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情绪的心理学名词解释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情绪是我们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决策和与他人的互动。

然而,我们通常很少深入了解情绪的本质和心理学名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情绪的心理学名词解释,并解释其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我们对特定事件或体验产生的主观感受。

它们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包括喜悦、愤怒、恐惧、伤心等。

情绪具有多个维度,如积极性、激发强度和日常经历。

例如,高兴和悲伤是情绪的两个极端,而愤怒和焦虑则是激发强度较高的情绪。

心理学家利用不同的框架和理论来解释情绪。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是詹姆斯-兰格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的情绪是由我们的生理反应和我们对这些反应的认知解释所形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反应(例如快速的心跳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我们对外部刺激的主观感受。

这解释了为什么面对同一刺激,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

除了詹姆斯-兰格理论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心理学名词与情绪密切相关。

其中之一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指我们如何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一些人可能更习惯于积极地应对和解决困境,而另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抑制或逃避情绪。

情绪调节的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

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另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指我们识别、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它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觉察,并能够运用情感信息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具有高情绪智力的人通常更能够适应压力和解决情绪问题,这对个人的幸福感和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情绪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和愤怒管理障碍可能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在心理健康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通过学习和发展情绪调节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情绪是可塑的。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改变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愤怒本质上也是对自己无能的发泄

愤怒本质上也是对自己无能的发泄

愤怒本质上也是对自己无能的发泄工作之余,我也很喜欢观察职场,而在职场观察的越久,你会发现每个人愤怒的点都不一样,但大部分人的愤怒往往来源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

明明该你升职了,却被新来的下属抢先上位了;明明不是你的锅,领导非要你强行出来背锅;明明自己没做错,却被周围的同事讥笑嘲讽。

说白了,不过是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感到愤怒,而事情又切切实实发生在自己身上。

记得有一回在前公司开内部部门会议,一个95年的小姑娘被领导一顿批评,末了领导还拿她犯的错开了个玩笑,这时大家都笑了,现在看来其实也没什么,但是那个女生大概真的愤怒了,一看周边不是职级比自己高的领导,就是和自己关系还不错的同事,最后,就直呼我的名字冲我恶狠狠的说了一句:“你笑什么笑?”但我那会压根没笑过,我知道这个小姑娘不过是拿我发泄怒火和愤懑,现在看来她和那些在街上打砸抢的少年们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假愤怒之名,伤害无辜之人而已。

后来在梁宁老师的《梁宁思维30讲》中看到她是这样解释的: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动物都有自己的边界。

我们都见过,一只狗、一只猫都会用尿液划定自己的领域。

如果一只猫在自己划定的领域里,来了另外一只猫,自己的边界被侵犯,这只猫就会愤怒。

人的边界又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存在感的边界。

一个人去抢另外一个人的工作,就是侵犯边界。

一个外行领导来指挥一个设计,就是侵犯边界。

比一个人专业成绩遭到外界质疑,就是侵犯边界。

再回想那位愤怒的同事,我发现我并没有抢她的工作,也没有指挥她的工作,我更没有质疑她的工作能力,为什么她可以肆无忌惮朝我发火?无非不过是我比她后进公司,平时做人又比较温和,看起来就像那种好说话的人。

如果,我是当时的她,大概会默默记住领导的批评,自己找机会证明我在专业能力和工作层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不是只知道任由情绪放纵伤害他人。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反之,人的一切愤怒,本质上也都是对自己无能的发泄。

愤怒概述

愤怒概述

·研究探讨·239愤怒概述内蒙古乌海市第十二中学 张 瑞【摘要】愤怒是人们常常感受到的一种负面的体验,它带来不愉快,令人苦恼。

一般认为愤怒是一种不道德的情绪,听起来就像是一种阴暗的原始冲动,必须受到文化教育力量的抑制。

但是,当人们义愤填膺地支持正确的行为或愤怒地要求对自己或他人公平时,愤怒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正性作用。

这种情感调节着我们受到侵害的自我界限,调节我们的自我价值,也调节着自我、社会生活及其他事物的关系。

【关键词】愤怒 情绪 测量一、有关愤怒的定义对于愤怒的定义,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达尔文认为愤怒具有进化意义,他能帮助我们应对威胁,保证物种的繁衍生息。

社会学家则认为:它能保证各种文化保留自己的特性,不被其他文化吞并。

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愤怒是一种敌对的情绪,其强度由弱到强,由轻度的烦恼到比较愤怒以致暴怒。

行为理论认为,愤怒是一种对刺激的习得反应。

Ekman 认为愤怒是个体在遭遇攻击、羞辱的刺激下,感受到愿望受压抑、行动受挫折、尊严受伤害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体验。

体验到这种情绪时往往伴随攻击、冲动等不可控制的行为反应。

Berkowitz 等认为愤怒是对目标阻断和挫折的反应。

Aristotle 将愤怒与荣誉联系在一起。

他把愤怒定义为“一种伴随着痛苦的冲动,对明显的侮辱进行公然报复,无论为自己还是朋友,无需借口”。

愤怒是对不公平的反应。

二、有关愤怒的解释从进化的角度而言,愤怒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克服阻力、达到目标;还可以使我们在冲突的情境中,更有力量进行战斗。

因此,愤怒是一种自然反应。

愤怒还可以成为威胁他人的武器,迫使他人就范。

各种形式的报复正表现了愤怒的功用。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当我们将愤怒表达给当事者所知,这样的回馈将能使当事者知道其处理方式是否有修正的必要,在整个大的社会系统之下,回馈控制式的愤怒表达能促使系统朝向正面的转变,例如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适时地将愤怒表达,让孩子了解到父母对自己的期待。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情绪的本质和机制,提出了许多关于情绪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著名的情绪理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情绪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1. 基本情绪理论基本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是人类生存和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能力。

这种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提出,他认为情绪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现象,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人都会表现出相似的情绪反应。

埃克曼将情绪划分为六种基本情绪: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和惊讶。

这些基本情绪是人类天生具有的,它们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适应环境、感受快乐和痛苦,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交互情绪理论交互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中产生的。

这种理论强调了情绪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环境对情绪的产生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这种理论,情绪不仅是由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决定的,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当个体遇到某种刺激时,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反应又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和行为。

交互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情绪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还对个体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学家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情绪的本质和机制,提出了许多关于情绪的理论。

这些理论各有其优缺点,但它们无疑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情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情绪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引起大家对情绪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普拉切克 八种情绪的口诀

普拉切克 八种情绪的口诀

普拉切克八种情绪的口诀普拉切克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种情绪分类方法,即普拉切克的八种情绪。

这八种情绪分别是愤怒、厌恶、害怕、惊讶、快乐、悲伤、蔑视和平静。

以下是针对这八种情绪的口诀:愤怒、厌恶、害怕、惊讶,快乐、悲伤、蔑视、平静。

愤怒是一种较为强烈的情绪,它常常伴随着愤怒、愤懑和烦躁的情绪表达。

当我们遇到不公正的待遇、被人冒犯或受到伤害时,愤怒往往会迅速涌上心头。

我们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不满、寻求公正或寻求解决办法来缓解愤怒情绪。

厌恶是一种对某种人、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厌恶和反感的情绪。

当我们遇到一些无法接受的事情,或是对某种味道、气味等感到反感时,我们会感到厌恶。

我们可以通过避免接触引起厌恶情绪的事物或情境来缓解这种情绪。

害怕是一种对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险或威胁感到恐惧和不安的情绪。

当我们感到害怕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等。

我们可以通过面对恐惧、寻求支持和帮助、放松身心等方式来应对害怕情绪。

惊讶是一种对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事情感到惊奇、诧异和震惊的情绪。

当我们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时,我们会感到惊讶。

我们可以通过接受新事物、开放心态、调整期望等方式来处理惊讶情绪。

快乐是一种积极、愉悦和满足的情绪。

当我们遇到一些令人愉悦的事情或达到自己的目标时,我们会感到快乐。

我们可以通过享受生活、与他人分享快乐、追求个人爱好等方式来增加快乐情绪。

悲伤是一种对失去、失败或不幸感到悲痛、伤心和沮丧的情绪。

当我们遭遇挫折、失去亲人或朋友等重要的人或事物时,我们会感到悲伤。

我们可以通过倾诉、接受悲伤、寻找支持和安慰等方式来处理悲伤情绪。

蔑视是一种对他人或事物感到轻视、不屑和鄙视的情绪。

当我们对某人或某事没有尊重、不认同或不看重时,我们会感到蔑视。

我们可以通过尊重他人、保持开放态度、理解不同观点等方式来减少蔑视情绪。

平静是一种内心平和、安静和放松的情绪。

当我们处于一种没有压力或冲突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平静。

《控制愤怒》读后感

《控制愤怒》读后感

《控制愤怒》读后感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被美国媒体尊称为“心理学巨匠”。

《控制愤怒》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来控制愤怒这种不良情绪。

第一,控制愤怒有哪些误区?1.发泄可以控制愤怒。

埃利斯认为,发泄愤怒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可能对我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方面,愤怒会触发某种内在机制,导致动脉损伤,很有可能引起心脏病。

另一方面,不管在言语还是行动上发泄愤怒,对方都不会无动于衷,如果对方也直接地表达愤怒,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愤怒和暴力。

2.生气的时候要“暂停”一下。

“暂停”策略也有两个明显的弊端。

第一,它会让你回避情绪问题,不去学习真正有效的情绪管理的方式。

第二,它会继而让你逃避问题本身,而不是去解决它。

3.“洞察过去”可以控制愤怒。

埃利斯认为,这种探索可能很有趣,也会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却只是帮你找到愤怒的原因而已,并不能真正帮你不生气。

第二,如何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来改变信念、控制愤怒?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叫“ABC疗法”,在这个理论中,A代表发生的具体事件,也就是发生了什么;B代表我们对这个事件持有的观念或信念,也就是我怎么想;C代表事件发生后,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也就是我怎么做。

埃利斯认为,最终决定我们情绪反应的,并不是事件,而是事件乘以信念,我们改变不了具体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看待事件的方式,也就是信念体系。

有两个方法可以改变我们的信念体系,第一个是认知辩论,第二个是在必须信念前面加上“更好”两个字。

第三,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控制愤怒?1.无条件的自我接受。

所谓无条件的自我接受,就是你接受自己有缺点,接受自己会犯错,也接受自己会生气。

总之,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

要做到无条件的自我接受,你可以倾听别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让自己更喜欢和接受自己,也可以训练自己去接受有缺点、会愤怒的自己,告诉自己:愤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愤怒,这没什么大不了。

恼羞成怒的心理学原因

恼羞成怒的心理学原因

恼羞成怒的心理学原因恼羞成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指的是在受到批评、挑战或羞辱时,人们会感到羞耻和愤怒,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恼羞成怒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情感健康,也会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恼羞成怒的心理学原因及其应对方法。

一、恼羞成怒的心理学原因1.自尊心受到挑战自尊心是人类天生的需求,是人们对自己价值和重要性的评估。

当自尊心受到挑战时,人们会感到羞耻和愤怒,因为这种挑战威胁到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例如,当别人质疑我们的能力或品格时,我们会感到受到了攻击,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缺乏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是指人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包括情绪表达、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

当人们情绪调节能力不足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恼羞成怒的情绪反应。

例如,当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时,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的人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3.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心理压力和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而采取的防御措施。

恼羞成怒就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同时也是一种逃避负面情绪的方式。

例如,当人们受到羞辱或挑战时,恼羞成怒可以让他们感到自我价值得到了保护,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二、应对恼羞成怒的方法1.提高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认知是指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意识到恼羞成怒是一种不良情绪反应,并寻找更好的应对方法。

例如,当遇到挫折或批评时,可以先停下来深呼吸,冷静下来,然后尝试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加强情绪调节能力加强情绪调节能力是指通过训练和练习,提高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可以通过练习冥想、瑜伽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采用积极应对策略采用积极应对策略是指寻找更好的应对方法,而不是采取恼羞成怒的方式。

例如,当受到批评时,可以尝试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

心理学中愤怒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愤怒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愤怒的名词解释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体验到它的存在。

它可以是由于生活中的挫败感、不公平待遇或被他人伤害所引起的。

愤怒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而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愤怒的有趣和有启发性的解释。

首先,让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愤怒。

根据心理学研究,愤怒与我们的生理反应有关。

当我们感到愤怒时,我们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我们的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肌肉紧张,这些都是身体对愤怒情绪的自然反应。

这种生理反应发生在我们对某种情境或事件感到不满意时,我们的身体会为应对可能的威胁而做好准备。

另一个解释愤怒的角度来自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愤怒是一种被学习的行为。

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愤怒。

例如,当我们看到别人正在大声嚷嚷或暴力行为时,我们可能会被他们的表现所影响,从而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行为主义认为,愤怒是通过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来学习和形成的。

除了生物学和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也提供了一种解释愤怒的角度。

根据这个观点,愤怒是由于我们对一个人或事件的认知评估产生的。

当我们感到被冒犯、受伤或不公正对待时,我们的思维会变得非常负面,而这些负面的想法会导致愤怒的情绪产生。

换句话说,愤怒是由于我们对一个事件做出了不利的理解和解释。

然而,我们应该指出的是,愤怒并不总是一种负面情绪。

在某些情况下,愤怒还可以激发行动和改变。

当我们感到不满足于现状时,愤怒可以成为我们追求变革和正义的动力。

有时候,我们的愤怒会引起社会或个人的注意,并推动一些积极的改变。

对于处理愤怒情绪,心理学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方法。

首先,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并理解它的根源对于控制和管理愤怒是非常关键的。

心理学家也推荐一些放松和冷静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运动来缓解愤怒。

另外,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尝试理解他人的观点也是处理愤怒的重要步骤之一。

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时,我们可能会更加理性地处理愤怒情绪,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式。

愤怒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愤怒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愤怒的名词解释心理学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在受到侵犯、不公平待遇或无法满足自己的愿望时产生这种情绪。

心理学家从各种角度研究愤怒,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它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这种情绪。

原因愤怒往往源于对个人权益或尊严的威胁。

当人们感到受到不公正对待、侵犯或被忽视时,他们的愤怒情绪会被激发。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敏感点,因此,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愤怒反应。

此外,情绪的内在变化也可能导致愤怒,例如,饥饿、疲劳或生理上的不适可能会使人更容易产生愤怒。

后果愤怒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个人角度来看,持续的愤怒情绪可能会损害健康,引发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不良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对人际关系、工作表现和日常生活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从社会角度来看,愤怒可能导致人际冲突、暴力行为、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

处理方法心理学家提供了许多处理愤怒的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种情绪。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认知重构:通过重新评估愤怒引发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人们可以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减少愤怒情绪的产生。

2. 深度呼吸和放松技巧: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身体,人们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减少愤怒的冲动。

3. 冷静冷静:遇到愤怒情绪的时候,冷静地回应问题,而不是冲动地采取行动,这将有助于减轻愤怒的后果。

4. 沟通和表达情感:与他人积极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减少内心的压力和愤怒情绪的积累。

5. 接纳情绪:理解并接受愤怒情绪的存在,而不是试图完全排除它。

通过接纳情绪,人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愤怒,并找到更健康的方式表达。

6. 寻求支持: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倾诉给亲友,可以获得理解和支持,有助于释放愤怒情绪。

取得进展虽然愤怒是一种自然的情绪体验,但学习如何管理和处理它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愤怒的产生和后果,从而积极地应对这种情绪。

不仅如此,心理学的进展使我们能够研发和应用更多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愤怒,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愤怒在心学上的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愤怒在心学上的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愤怒在心学上的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愤怒作为一个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情绪,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常常在面对不公正、被冒犯或受到伤害时激发出来。

然而,对于愤怒这一情绪,在心学领域中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旨在探讨心学对愤怒的理解,并深入分析愤怒的起源、表现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愤怒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绪的本质,并为个人情绪调节和社会和谐提供一定的启示。

本文结构如下: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心学对愤怒的理解,包括其定义和内涵。

其次,我们将探讨愤怒的起源和常见表现形式,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类愤怒的动因和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将关注愤怒的影响和应对方法,探讨个人在面对愤怒时的情绪调节技巧以及社会应对愤怒的策略。

通过对心学对愤怒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为个人的情绪管理提供一些指导,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从而提升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社会而言,深刻理解愤怒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人际冲突和社会不公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还可进一步研究愤怒与其他情绪的关系,并探索更加有效的愤怒管理方法。

由于愤怒这一情绪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有必要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愤怒,为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将文章的组织结构、章节内容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介绍。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Chapter 1)将对愤怒这一主题进行概述,说明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并阐明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Chapter 2)将深入分析心学对愤怒的理解,包括心学对愤怒的定义、愤怒的起源和表现形式,以及愤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还将介绍心学对应对愤怒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愤怒情绪。

心理学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情绪化的反应

心理学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情绪化的反应

心理学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情绪化的反应情绪化的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有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愤怒、悲伤、焦虑或烦躁。

这些情绪化的反应可能源自于外界的刺激或内部的心理过程,但它们都可以被心理学家用一系列的理论和研究来解释。

本文将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情绪化的反应,并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1. 大脑结构:情绪化的反应与大脑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承担情绪调节的大脑区域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在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大脑结构对情绪化反应的产生和表达具有不同的影响。

2. 神经传递物质:神经递质对情绪化反应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与积极情绪的产生相关,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则与应激相关的负面情绪有关。

3.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情绪反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对情绪调节系统的发展和功能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这可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情绪化。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1. 社会经验和文化: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接受的社会经验对情绪化反应有重要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会使人们对于同样情境产生不同的情绪化反应。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情绪化反应的形成也起到关键作用。

家庭是个人情感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亲密关系和教育方式都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表达与情绪调节能力。

三、心理过程的影响1. 个人认知和解释方式:情绪化的反应与个体对事件进行认知和解释方式密切相关。

将负面事件解释为个人攻击或永久性问题会增加情绪化反应的可能性。

2.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程度高的个体更易情绪化,因为他们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对负面评价更敏感。

3. 情绪调节能力:个人情绪调节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是否产生情绪化的反应。

情绪调节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策略等方面的能力。

四、心理问题的影响1. 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导致个体更容易出现情绪化反应。

这些问题使人们更加敏感和易激动。

愤怒的背后是恐惧

愤怒的背后是恐惧

愤怒的背后是恐惧“你愤怒是因为你怕啊,愤怒的背后是恐惧”。

是的,这句话是出自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坦顿·E·塞姆诺的理论,他认为:愤怒是具有破坏性的情绪,会使人际关系疏远,导致情感上、身体上和经济上都有损失。

愤怒的背后是恐惧,害怕无法控制局面,或者情势威胁到脆弱的自我,因此将自我形象建立在对别人的控制之上,这样的人是最容易愤怒的。

由于表达内心的需求,或者承认害怕,会令自己觉得别扭、羞愧,便以愤怒表达。

例如:当妻子准备晚餐,丈夫却迟归,妻子肯定会生气地指责丈夫。

如果你进一步了解,可能她非常重视丈夫返家的时间,然后再进一步探索,可能发现她被绑在家里,缺乏安全感,害怕丈夫迟归是怕他不喜欢她,甚至怕他有外遇,最终抛弃自己。

这种情形在亲密关系中尤其普遍。

当先生害怕被太太拒绝,常会变得强势或不耐烦;太太担心先生变心或被遗弃,常会变得善妒或占有;当伴侣们深怕自己失去对方,往往就会以愤怒或不友善的态度来操控。

男人常把“愤怒”和“攻击”当做防止表露受伤、后悔、内纠、内疚、伤心、害怕等感觉;女人则以“担心”和“关心”当成防止焦虑、内疚、害怕和失望等痛苦感觉。

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究,就可以发现,愤怒其实是掩饰内在的恐惧和对爱的渴望。

例如:愤怒:我气你老是迟到。

恐惧:我不如你的工作重要。

愤怒:我气你说那些话。

恐惧:我怕你不再爱我。

愤怒:我气你老是往外跑。

恐惧:你不在我身边时,我怕你会抛弃我。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到:“一个人的真实,不在于他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

因此,如果你想了解他,不要去听他说出的话,而要去听他没说出的话。

”。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情绪对我们的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情绪,试图理解情绪的本质和起源。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种不同的情绪理论,其中一些理论认为情绪是内在的生物机制,而另一些理论认为情绪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反应。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情绪理论,包括James-Lange理论、Cannon-Bard理论、Schachter-Singer理论和情绪维度理论。

James-Lange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尼尔·朗格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身体生理反应引起的。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的身体在面对刺激时会产生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会引发相应的情绪。

如果我们看到一只恐怖的动物,我们的心率会加快,我们的呼吸会变得急促,我们的手掌可能会出汗。

James-Lange理论认为,这些生理变化是引起恐惧情绪的原因,而不是恐惧情绪引起这些生理变化。

Cannon-Bard理论对James-Lange理论提出了质疑。

Walter Cannon和Philip Bard认为,情绪和生理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生理反应引起情绪。

根据Cannon-Bard理论,当我们面对某种情境时,大脑会同时产生情绪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这两种反应是并行的,而不是逐步的。

Schachter-Singer理论是另一种关于情绪起源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和认知解释共同决定的。

当我们面对某种情境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生理反应,但我们需要对这些生理反应进行解释,以确定我们到底是何种情绪。

根据Schachter-Singer理论,我们会寻找外部刺激和我们的心理状态来解释我们的生理反应,从而确定我们的情绪。

如果我们的心跳加速,我们会考虑我们是否处于危险之中,从而产生恐惧情绪。

这一理论强调了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和认知解释共同决定的。

一个易怒的人是什么心理原因

一个易怒的人是什么心理原因

一个易怒的人是什么心理原因易怒是一种情绪反应,通常表现为情绪起伏剧烈、容易激怒、冲动和暴躁。

易怒的人往往鲜有耐心,对周围的事物和人持有较少的容忍度。

易怒情绪的背后常常隐藏着一些心理原因。

本文将解读易怒情绪背后的心理真相。

首先,易怒情绪可能源自个人的内心不满和压抑。

当一个人感到不满意或受到压抑时,容易发生情绪的积聚,这种积聚会逐渐转化为愤怒和易怒的情绪。

有些人可能会把不满和压抑埋藏在内心深处而不去表达,这样的抑制会导致更加剧烈的怒气爆发。

其次,易怒情绪与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关。

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时,一些人可能没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无法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从而产生易怒的情绪反应。

这可能与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等因素有关。

此外,易怒情绪也与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有关。

易怒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持有较高的期待,但当面临挫折和失去控制的情况时,容易感到自尊受损,从而产生易怒情绪。

这种易怒反应可能是对自尊感受的一种保护机制,试图恢复个人自尊心的平衡。

另外,过去的经历和人际关系也可能对易怒情绪产生影响。

有些人可能在早期的童年阶段经历过虐待、欺凌或其他负面经历,这些经历可能导致情绪伤害和恶性循环。

在此后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人可能形成了一种易怒的模式,将愤怒作为应对负面情绪和外部刺激的方式。

此外,生理因素也可能对易怒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人可能患有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易怒的情绪反应。

此外,一些药物、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可能对情绪产生影响,例如过量饮酒、咖啡因的摄入、缺乏睡眠等,都可能增加易怒情绪的产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愤怒的概念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愤怒的概念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愤怒的概念名词解释愤怒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防御的情绪。

在你状态好时,他叫做愤怒,在你状态不好的时候,他叫做恐惧。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愤怒下面一般都有很深层的恐惧
补充:
愤怒是一种情绪,当我们感到受到威胁时就会被触发。

威胁可能是真实的或感知的。

我们总是对一个对象生气——另一个人、生活状况,甚至是我们自己。

愤怒的强度不同。

有些事件只会在我们身上引发轻微的烦恼,而另一些会导致我们爆发。

我们的核心生理和社会需求受到的威胁越大,愤怒就越强烈。

愤怒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当我们试图实现目标时感到沮丧
2.侵犯我们的权利
3.不尊重和羞辱
愤怒会促使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任何问题。

如果我们感到沮丧,它会迫使我们反思和改变我们的策略。

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它会激励我们恢复我们的权利,而当我们受到不尊重时,它会激励我们恢复尊重。

愤怒的阶段:
1.被触发
2.愤怒的积累
3.准备行动
4.感受到行动的冲动
5.对愤怒采取行动
6.宽慰
7.恢复
8.修理。

愤怒的哲学解禾性分析

愤怒的哲学解禾性分析

愤怒的哲学解禾性分析
“怒,肝之志也。

”可见愤怒不仅是一种生理情绪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当然愤怒又有正面与负面意义的区别。

愤怒并非都是坏事,但如果用错了方法使得结局变得更糟,那么这样的愤怒便值得商榷了。

愤怒的背后隐藏着很深刻的道德因素和思想观念,所以在处理问题上要慎重对待。

愤怒的哲学解禾性分析,首先从它产生的根源来看,就像其他任何情感一样,愤怒同样具备自身特定的成长规律。

愤怒的产生往往由于两点原因:第一,受到外界刺激;第二,内部冲突导致。

比较而言,外界刺激引起的愤怒相对容易控制,只需要冷静下来即可平息。

而内部矛盾造成的愤怒却难以消除,毕竟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完全地客观公正,总会带入自己的价值判断或者喜好倾向等,所以最终能够真正化解愤怒的人少之又少。

一、利己主义原则:我们常说的愤怒有三个阶段——爆发前期、爆发中期和爆发后期,通俗讲就是指愤怒刚开始的阶段、逐渐升级的阶段和达到顶峰的阶段。

在此期间,人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欲望,大脑皮层兴奋度极高,头脑清晰且逻辑严密,仿佛世界末日已经降临。

这时候人们的语气词会增加,肢体动作幅度明显扩张,整个人呈现出咄咄逼人的姿势。

随着愤怒程度的提升,这些症状将持续数小时乃至几天才慢慢缓解。

二、暴力原则:很多时候人们会出现过激反应甚至是行为偏差,例如拳打脚踢、破口大骂、扔东西砸玻璃窗等,实际上这类举止虽然
短暂快速,但却给被害人及周围群众带去巨大伤害。

另外,这种暴力行径还存在潜伏期,当你再次遇到该情况时,你仍旧会本能地进行报复。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暴力原则的威慑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上述我们看到,由于情绪是具有直接的主体的主观利益性质的,因而任何客观利益,只有当它们在主观上与人们的代表直接主观利益的情绪相关联时,这些客观利益才会被人们在主观上看成是自己的利益。所以,主观不是单纯反映性的,它有其内在的“功利性机能”,并受其影响而对人们的与自我相关的意识、需求产生影响。
3-5分:经过一番努力,怒火还是可以“熄灭”的。你需要知道,是什么打击了你,还要学会应付来自外界的压力。
6分以上:你的怒气失去了控制。发怒对你来说已成了问题,你可以通过学习专门的制怒办法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最后,请记住一句话:我们是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发怒的,所以,也可以慢慢地学会不发怒,用更有利于健康的方式来代替它。
6.报复型。这种人相信,他有权利用任何手段报复他人,借口是:他们活该。
除了“注意转移型”之外,其他的类型都不能说是“聪明”的做法。所以,如果你属于这些类型的话,就应该留点心,根据自己的特点,做些“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怒火到底有多“高”
怒气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有关这方面的一个小测验。如果某一项符合你的情况,得1分,否则不得分。
心理学探讨的是人即主体的主观性,而情绪正是人即主体的广泛的主观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情绪在人的主观中又有怎样的性质呢?首先我们应当重视的是情绪的主观“利益”属性,情绪既能给人带来主观快乐、又能给人带来主观痛苦,这本身就是一种“利益”,一种对主体来说的直接的“主观得失”,这种“主观得失”,不同于人的客观利益包括人在自我价值方面的得失,如金钱和财富方面的利益,人的地位的得失等等。这方面的利益(得失)是客观的或是来自于社会观念的影响的,它们可通过人们的认识反映到人的主观方面来,人的客观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得失”虽然有主观形式,但这些主观形式并不直接造成心理本身的“得失”,所以从主观方面看,情绪是主体的主观“利益”的一种自身表现。而相应被作为认识到的利益或被认识到的自我价值,相对于主体来讲,从主观方面看,则是一种“外来”的利益或价值,因为它们对主体的主观不会有直接的“功利”作用。表面上看,这种差别对人的主观活动是不会发生本质的影响的,但实际上这种影响却极其重要。因为对主体的主观来说,情绪与自己之间有着更直接的“利益”联系,是自身利益的最直接的体现,因而,是自我的更为内在的东西。所以,对于反映到主观中的利益和价值来说,只有当它们能够在主观上与自身的情绪发生联系的情况下,主体才有可能把这些利益或价值看成是“与自己有着本质联系”的利益和价值,即是属于自己的利益和价值。
人的主观心理的情绪及其功利特质是进化的产物.我们知道,动物一般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所以,动物(这里指高等动物)对行为的心理整合是不能脱离其内在的情绪性的,因情绪本身的功利性特征,所以,可对其行为包括相关生理机能发生影响,除此之外,动物也有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这种感知也会对其行为造成影响,但由于感知的外在性,所以,感知也必须在与情绪相联系的情况下,才能对行为发生作用.可见情绪对动物的行为的重要意义。由于人是种系进化的产物,所以,情绪也必然成为人的整体心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对心理发生特有的影响和作用,尽管这种作用与动物相比已发生了许多根本的变化。
“对我来说,很容易认为他们(指麻风病人——作者)是不小心谨慎和不负责任的,真到有一天我才真正明白他们的处境。疼痛以及其相关的感觉分布于全身,提供了一种“自我”的界限。失去了这种感觉就会破坏这个界限,麻风病人就感觉到他们的手和脚不是自己的。既使做了手术以后,他们也往往把修整过的手和脚看作是工具或人工的附加物。他们缺少疼痛所提供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其中一个男孩对我说:‘我感觉到我的手和脚不是我自己的,他们像我所使用的工具。但是他们的确不属于我。我能够看见他们,但是在我的意识里他们已经死了’。我经常听到类似的谈话——这些谈话强调疼痛在整个人体中的统一与结合方面所发挥的决定作用。”(《疼痛——无人想要的礼物》保罗·布兰德、菲利浦·杨西著,肖立辉译,东方出版社)
我们认为,当代心理学对情绪的上述观点仍然是肤浅的,是缺乏对情绪的更深层次的把握和认识的。对情绪的本质的揭示,主要不是看情绪对动机的表面或直接的影响,而是要从情绪对动机在心理中的内在主观地位的影响方面来看。进一步说,对情绪本质的揭示,不应重在人和动物的共同性上,而应重在人的特殊性上。本质以条件为转移,所以情绪对人来说有特殊的本质。下面我们进行有关的探讨。
情绪的本质
关于情绪的本质,当代心理学中的动机功能观点是令人瞩目的,它把情绪看做是人或有机体的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给动机提供能量,是动机驱力的重要来源。多数情绪动机心理学家还认为,情绪和认知共同承担着有机体适应环境、维护自身生存的任务,对于动物(主要指高等动物)是如此,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因而当代心理学对情绪的本质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情绪对动机的意义方面,并因此进一步扩大到情绪对有机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方面。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怒
引起发怒的因素很多。首先,如果我们常看到父母怒气冲冲地去做事,我们使用同样方式的可能性增加了。也就是说,发怒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会的。其次,如果受了挫折,并感到压力不小,就容易发脾气。第三,如果我们感到累,也很容易发火。第四,如果把怒气憋在心里,而不倾吐出来,很可能会使怒火发生“爆炸”。

1. 有人告诉你,你需要平静些。
2. 大多数时候你都感到紧张。
3. 工作中,你发现自己言不由衷。
4. 当你感到坐立不安时,你通过看电视、读书或睡觉等方式将自己与世界隔绝起来。
5. 为了使自己平静下来,你几乎每天都喝酒,或不断地吸烟。
6. 感到入睡有困难。
留心观察一下,自己在哪种情况下容易发火。以后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引起注意,并想办法使怒气得到控制和合理的宣泄。
发怒也有“风格”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火的方式,对照下面的描述,看看属于哪一种类型:
1.“暴躁的司机”型。在忙碌当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会喊叫、咒骂,并对别的“司机”打手势。
情绪的意义不仅限于主观自身的“功利性机能”的表现,情绪的意义还表现在对动机体系的能量制衡作用方面。
上面已讲到,只有当人的利益意识与情绪机能相联系的时候,这种意识所反映的利益才会被主体视为是自己的利益,因而才能产生人的真正的利益动机。但人的情绪又具有动力和能量属性,什么是情绪的动力和能量属性呢?情绪的动力和能量属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由于情绪会带来心理的不适和快适,因而会给心理的向性带来影响,使心理产生避苦和趋乐的向性或者产生对有关意识的关注,关注那些与痛苦和快乐有关的意识内涵,推动相关的意识活动和行为。二是情绪会有效地激活生理活动和能量,这种生理活动和能量不仅会对人的有关心理如注意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会给人的行为提供有力的支持。从情绪的上述动力和能量属性方面可见,如果情绪与动机、目的相联系的话,它势必对人的动机和目的产生动力影响,相反,不与情绪相联系的单纯的意识和认知目的,就不能获得这种影响。这样,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有两个不同的动机和目的同时存在,一个是与情绪有联系的,一个是与情绪无联系的,即单纯认知性的,那么谁将处于心理的优势地位呢?毫无疑问是前者。当然,实际的情况是复杂的,进一步的结论,还需要我们对更多的情况给予讨论。
7. 大多数时候,你都感到被人误解了,或者感到没有人在听你的话。
8. 人们告诉你,不要再这么喊叫、咀咒了。
9. 你的爱人或亲友反复告诉你,你在伤害他们的感情。
10. 朋友来找你的次数大大减少了。
说明:
0- 2分:你的怒气可以得到控制。你可以让自己好好地放松一下,也可做专门的放松训练,情况会变好的。
美国著名麻风病肢体修复医生保罗·布兰德(Brand,P.)的观点可以说是我们上述观点的先声。布兰德长期从事对麻风病患者的肢体修复治疗,在治疗实践中布兰德发现,大多数麻风病人之所以存在着严重的肢体残缺现象,是与他们的神经系统因受麻风病毒的侵害而失去痛觉有关的。由于没有痛觉,麻风病人一般不认为自己已失去痛觉的肢体是自己的,因而往往随意侵害,从而造成其严重的肢体残缺现象。这一发现是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的,因为麻风病人的智力是正常的,但为什么却因肢体失去痛觉而认为这些肢体不是自己的呢?事实很明显,痛觉是人的一种直接的“主观利益”,人的肢体是不是自己的,并不单纯以它们被人在客观上如何认识而定,还以它们是否在主观上与自己的直接“主观利益”之间的关联性而定。所以,尽管实际上肢体还是自己的,但在主观认识上人们就会认为它们不再是自己的了。布兰德是这样表述自己的观点的:
为方便讨论,我们不妨先承认上述结论,并把这个结论推广到动机的整个体系中,看一看它会对整个动机体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假设在人的动机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动机是与情绪相关的或是直接情绪性的(这一假设显然是合理的),那么这些动机必然会受到情绪的动力属性的影响或具有直接的动力属性,而与情绪无关的纯意识的动机必然在这一动机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淘汰。尤其重要的是,与情绪相关的动机(包括直接情绪性动机在内)之间还会发生相互间具有的动力性的冲突或关联,即发生相互间的动力关系,可以设想,这种关系在有关意识的共同作用下,会逐步形成相互间的一种具有动力特征的组织关系,它既包括来自于意识方面的组织和联结,又包括相互间在情绪能量上的制衡。如果我们做出这样的假设的话,可以预计,那些与情绪无关的、与动力因素无关的单纯意识的动机,在整个动机体系中势必会失去其地位。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只不过我们要对以下的情况给予说明。
这种观点看似离奇,但人们的现实心理确实如此。比如,人们通常和一般的利益意识(指物质利益意识)就是与情绪相联系的,利益的“得”会引起人们的正情绪,利益的“失”会引起人们的负情绪,正是由于有这种情绪联系,主体才会认为这些利益是自己的,即与自己有切近联系的。可以设想,如果人们的利益意识与情绪之间没有这种联系,即当意识到利益的“得”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正情绪,意识到利益的“失”时,不会引起人们的负情绪,那么,人们对这种利益还会关心吗?人们还会认为这种利益是自己的利益吗?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对这种利益就会漠不关心,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益根本就与自己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