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机器人及柔性生产线为载体的课程模式

合集下载

关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 力, 在生产、 建设 、 管理、 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
才。 以学术为 中心 的学科 课程理论 来构建高 职机 电—体化 专业
二、 高职机 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 系 构建的基本思路
高职机 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 系构建的基 本原则是 : 以 的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 目标 ;以机为主, “ 机电结 课程理论 为指导 , 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 突出“ 、 新 合 ”“ 、以电为主 , 电结合” “ 机 或 机械 课程和 电子课程 的堆砌 ” 的 精 、 实用 、 高效” 的特点 , 以能力为 中心 , 创建一个知识结构 课程体 系, 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规格的 完整 , 具有应用性 、 实用性和 岗位针对性 的课程体 系。 所谓 要求。 为此, 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创新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课程体 系的新就是指要反映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 反映机电
基金项 目: 本文受重庆市高 等教育重点 改革项 目资助 , 目编号为0 2 15 项 6 72 。
2 0 . 08 4
维普资讯
关 于 高 职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课 程 体 系的构建
文 化 建 设 力培 养 和满足 学 生可 持 续发 展 的需 要 , 此对 现 行课 程 作以 基 础 , 化 了操 作 的 “ 段式 课 程 模 式 ”该 课 程 体 系结 构 除 为 强 三 。 下调 整 : 重 基础 , “ 注 强化 应 用 ”英语 和数 学 由两 学期 增加 到 了肖 弱了基础外 , , Ⅱ 课程 交叉内容多 , 专业课程内容空泛 、 针 三学 期 , 增加 专 业英 语 、 复变 函数 和积 分 变换 、 代 设 计方 法 对性不强。 现 鉴此 , 我们通过强化基础 , 取消专业课 , 出了高 提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迅速变化,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与探索。

以下是一些改革与探索的方向和方法:
1. 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

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或实训中心,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2. 引入项目式学习:将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

通过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实训软件等,来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提供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4. 教学资源共享:与其他高校或行业组织进行资源共享,例如共享实验设备、实践教材和教学经验等。

通过建立合作平台,促进资源的流动和教学模式的互通有无,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 职业资格认证:加强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和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可以设置专门的辅导班或培训课程,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总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应当注重与企业合作、项目式学习、创新教学手段、资源共享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适应现代化产业的需求,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以机器人为载体培养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

以机器人为载体培养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

摘要:科技创新能力是中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以后就业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从当前的中高职教育现状来看,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质量不高。

本文在深入分析中高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策略。

关键词:机器人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培养以机器人为载体培养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文/张文随着现代教育的完善与发展,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逐步向纵深方向推进,实现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构建现代创新能力知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机器人这一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为载体,深入开展中高职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但是,如何有效运用机器人这一典型机电一体化载体,仍有待深入探索。

机器人作为一种创新学习载体,对于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代入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的发展,机器人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提升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综合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中高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目标模糊在开展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固守传统的教学思路,不注重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作用,导致课堂整体模式趋于老旧,无法满足当前中高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基于此,要想提升中高职创新能力综合教学效果,必须从教育理念入手,革新教育思想,融入现代教育血液,进而实现教育创新目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首要特点,由于学生思想不断丰富与多元,传统教育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教育相互脱节,不利于学生培养在开展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中,一般教师都采取传统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独自开展的,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很难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力提升不够明显,在学习过程中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综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中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64学时,周学时4节。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岗位技能。

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公司和企业去参加实践活动。

3、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利用学校、公司和企业资源,为学生安排岗位培训和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近几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的产品范围,分类及发展趋势。

(2)掌握模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应知、应能的知识和技能。

(4)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相关技术的联系和接口关系,了解产品开发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拆装、调试和操作的基本技能;(2)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体系,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学会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3、素质目标(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三、内容标准与要求序号项目名称课程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参考学时1 项目一机电一体化概述任务一机电一体化概述任务二校内设备情况简介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及功能构成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和设计类型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程序、流程、准则和规律以及现代设计方法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及功能构成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和设计类型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程序、流程、准则和规律以及现代设计方法教学一体化62 项目二皮带输送机调速安装任务一皮带轮的安装任务二变频器认识任务三皮带输1、学会如何用变频器来实现皮带输送机按不同的速度运行1、机电一体化系统教学一体化1送的调整2、学会如何用 PLC 来实现皮带输送机按不同的速度运行的结构2、拆装皮带输送机3 项目三工件分拣任务一调试工件识别装置任务二工作的分拣1、了解工件分拣设备的工作原理2、学会编写分拣、装配、生产程序3、了解气动元件的基本知识4、学会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1、根据工作流程编写相关的编序2、根据电气控制原理图安装电路3、根据工作过程要求编写 PLC 自动控制程序教学一体化84 项目四机械手动作任务一机械手的安装任务二机械手的动作1、学会气缸活塞的检测2、学会如何拆卸和组装机3、如何连接机械手的气路4、如何连接机械手的控制电路1、学会机械手搬运工件的动作程序的编写与调试2、掌握如何搞到机械手工作效率的方法教学一体化85 项目五供料与机械手搬动任务一料盘的安装与接线任务二供料与搬运1、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包括PLC硬件配置电路。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摘要】阐述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的做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一、研究背景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改变了传统行业的生产工艺和相应的生产装备,逐渐发展为以智能仪器与仪表、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计算机、数控加工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来构建柔性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提升生产设备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机电职业教育龙头地位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已荣获自治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进程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众多企业深度合作,依托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共管、共用实训基地,建立订单班培养,互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培训学生、教师、员工,并引进人才评价标准,构建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给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该校2008年起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五期“五菱班”、“联发班”订单班,目前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本文拟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如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进行研究。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坚持以广西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面向北部湾地区汽车、机械两大先进制造业和铝业、制糖造纸两大资源型产业以及现代港口物流两大新兴特色产业(以下简称“两制两资两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企业,倡导“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促学、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坚持“理实一体化、企业订单班”的实践教学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的专业。

为了确保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标准。

下面将介绍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专业背景和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标准应基于相关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旨在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其主要目标包括:-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基本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管理和故障排除能力;-具备机电系统集成和智能控制方面的综合能力;-具备相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自动化技术、传感器与执行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3.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实训、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

通过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实验实训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实验室,用于进行实践教学和实验研究。

实验室应具备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测量仪器和控制系统,并配备相应的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

5.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6.质量评估和认证: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认证。

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毕业论文和实践项目等,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上海中高职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

上海中高职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

一、专业背景上海中高职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针对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电一体化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上海中高职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 机电综合实训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将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原理、调试和维护等内容。

2. 数控编程与运算:这门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及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3. 机器人技术:通过学习机器人的结构、控制系统及应用技术,学生将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自动化控制技术:这门课程将使学生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其将来在相关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上海中高职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将有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实验课、实训场地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就业前景上海中高职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随着各行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五、教学特色1. 师资力量:上海中高职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服务。

2. 实践教学: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设施,使学生能够在校内进行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课程设置:学校为学生设计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全面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六、总结上海中高职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设立,为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1 建设目标瞄准当今世界机电技术的发展新动态,结合某机电企业的岗位需求特点,特别是"海西"口岸经济建设的特点,以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重新划分能力培养模块,适时调整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对现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关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大胆改革创新。

并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互动、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以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内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技能专项考证为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加强实训实习的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2 建设内容(1)课程体系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将改革调整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推进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根据企业生产岗位要求,确定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再根据所需能力确定实践环节,按实践环节要求配置相关课程,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根据任务设置教学模块,使学生迅速缩短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主要在制造类企业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

该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为机械装备维护运用能力和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实现机械装备维护运用能力,需要具备金属加工技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能力、设备的检测与维护技能,为此必须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设备的构造与检修等相关课程内容;实现数控技术应用能力,必需具备电子装配、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电气线路的维护与改造能力,为此必须掌握电气的基础知识和控制技术、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等相关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体框架如下: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按岗位要求,将培养目标分解成能力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是一个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通过学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达到对工业控制要求完成编程设计, 调试的能力。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于传统的顺序控制、闭环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以及复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工厂自动化网络等。

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技术,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之一。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急迫任务。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相衔接, 与后续课程《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等相衔接, 共同培养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到企业对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必备的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调查, 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为服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设计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意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思维习惯,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理论的精髓。

本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主要应用方向分为以下四类: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特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指令系统、编程方法、PLC系统的设计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调试和维护方法4.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网络连接等可编程序控制技术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 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 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各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控编程加工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产教融合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产教融合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产教融合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培养具有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构建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并加强产教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1. 课程目标确定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2. 课程设置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业机器人原理、传感器与控制、机械结构设计、编程与控制系统等。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调试实训、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等。

3. 课程体系完善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课程设置,根据产业发展和科技变革的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二、产教融合实践1. 产学合作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工业机器人系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需求和技术应用,增加实践经验和技能。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2. 项目导向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应以项目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真实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调试项目,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专家指导学校应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前沿技术开发动态,增强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课程性质《机电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机学生电一体化的系统知识,将所学“机”和“电”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使用,凭借着对常用的机电一体化的操作、调试和维护,全面提高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的前叙课程是:机械制图、电机拆装维修、机床电气控制、PLC可编程技术、单片机技术,机电一体化课程是将综合应用上述课程的知识,让学生科学地建立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结构,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操作、调试、维护方法,培养机电一体化岗位素质,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做准备。

二、课程设计思路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企业机电岗位群,岗位人员持有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证书。

机电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是对机电一体化的安装、调试和操作,常用的仪表有万用表、钳表、兆欧表、示波器等,常用的工具有电烙铁、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剪线钳、验电笔等。

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三年制中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集合了机械知识、电力电子知识、自动控制知识于一体的课程。

课程从工作过程分析出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使课程的目标、内容、设计和评价贴近真实的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

工作项目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工作项目的内容选取应当具备以下特点:选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工作项目中应当使用岗位常用的工具、有操作规范的训练;工作项目应当尽量使用机电一体化各种常用的器件,例如:电机、变频器;工作项目中应当包含典型机电一体化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各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机电一体化》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课时数为80学时,4学分。

三、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对常见典型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安装、调试和操作等活动,使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装调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群职业素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及 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及 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及课程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机电系统设计、调试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为了确保该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课程设置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应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结合行业需求和就业前景,合理安排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设置方案的示例:(1)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量技术(2)专业核心课程:-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电机与传动控制-机械制造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设计与集成-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业控制网络与通信-机电产品质量管理(3)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包括机电系统实验、电气控制实验、自动化设备调试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习实训:通过参加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实习实训,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发展和相关技术应用。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分等方面的规范。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标准的示例:(1)课程名称: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机电系统集成的过程和技术要点,具备进行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的能力。

(3)教学内容:-机电系统概述-机电系统设计流程-机电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机电元器件选型与配套-机电系统集成技术与方法-机电系统设计案例分析(4)教学方法:-讲授课堂理论知识,介绍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和演示展示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的过程和技术要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课程标准56课时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课程标准56课时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课程标准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一门实践课程,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技能进行的综合实践。

本课程为整周上课2周,教学时数为56,课程2学分。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的主要任务是以自动生产线为载体,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为核心,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实训,提升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同时培养培养学生协作、敬业等职业素养.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使学生在学完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对自动生产线这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能拆卸、测绘、按照测绘图纸进行装配,并在装配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装配好的系统进行调试及诊断,全面提升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技能.并在实训的过程中,通过协作与沟通,锻炼学生的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等职业素养.(一)知识目标1)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功能的分析方法;2)机械绘图、电气原理图等的识读及测绘;3)自动生产线电气原理图及安装接线图;4)装配的工艺要求;5)液压气压、传感检测、电机控制等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核心知识;6)机电协调的方法及步骤.(二)能力目标1)具备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工具能力;2)有规范的拆卸工艺,能安全操作规范;3)有电气控制、传感检测、PLC控制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功能部件的组装、连接、检测及故障排除能力;4)具备自动生产线性能检测分析及功能介绍能力;5)能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维护及调试.(三)素质目标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3)能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进行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的学习及交流。

4)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及资源进行创新设计。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五、教学基本条件1、利用学院建设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进行教学,部分项目的开展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进行。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汇报人:日期:•引言•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的特色与创新目录•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与影响•结论与展望01引言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高职机电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践课程体系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促进产学研结合实践课程体系可以促进高职机电类专业与产业、学术界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课程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实践课程体系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类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0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实践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

划分实践课程模块将实践课程划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模块。

制定实践课程标准针对每个实践课程模块,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根据实践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地点、教学资源等。

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保障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提供实践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材料等保障条件,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0302010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改进实践课程体系,包括调整实践课程标准、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保障等。

01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实践课程体系的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

02实施评价按照评价机制,对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企业的反馈意见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掌握基本机器人编程和操作技能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掌握基本机器人编程和操作技能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掌握基本机器人编程和操作技能机器人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正是为了培养掌握基本机器人编程和操作技能的人才。

本文将介绍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与重点,以及学习该专业技术的好处。

一、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机器人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机器人结构与工作原理:学习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机器人的各个部件以及它们的功能与作用。

2. 编程语言与算法: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与算法,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3. 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学习机器人传感器的类型和作用,了解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掌握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4. 机器人运动控制:学习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包括关节运动和轨迹规划等,能够实现机器人的准确运动控制。

5. 机器人应用与案例分析:学习机器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了解机器人在生产、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机器人技术课程的重点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学习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机器人编程:机器人技术的核心是编程,学习者需掌握机器人编程语言和算法,能够编写各种机器人任务的程序。

2. 机器人操作:学习者需要熟悉机器人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操作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

3. 机器人应用:学习者需要了解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人系统。

4. 机器人安全:学习者需明确机器人的安全操作规范,了解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和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机器人操作的安全性。

三、机器人技术的好处掌握基本机器人编程和操作技能的好处不言而喻。

以下是学习机器人技术的好处之一:1. 就业机会: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广,掌握机器人编程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学习机器人技术可以为个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课程简介为进一步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基于“课程思政+实践能力培养”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开发本门课程榜样典型优秀学生案例、设计本门课程实训项目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实践措施主要有提高课程组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增加课程思政考核指标和过程性考核比例、组建课程实践团队并形成学生自行运转的实践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多的资料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实训室文化育人功能。

通过基于“课程思政+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育训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思政元素:吃苦耐劳理想远大、实践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合作、立德树人、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一、《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概况《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自动线为载体,主要考核对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包含PLC、变频器、伺服驱动、电气、机械、气动、传感器、通信等核心技术。

该课程主要分为7个项目,项目1自动生产线核心技术认知、项目2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项目3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项目4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项目5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项目6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项目7自动生产线的整体联调,每个项目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整体。

课程有4个学分、约72学时。

本门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强,难度大。

二、《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必要性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下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通知,纲要中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中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3+2”中高职一体化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

“3+2”中高职一体化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
关键、难点:各类电机起制动、调速原理和方法,各类驱动和控制用电机运行原理和特征分析。
教学组织:在每个教学项目中关键进行范例分析、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在项目训练中关键进行任务驱动法、实际操作法。
考评方法:考试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电机和拖动》
(4)电气控制和PLC应用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和PLC应用
考评方法:考查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机电设备故障诊疗和维修》
“3+2”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关键课程
(1)电工和电子技术
课程名称:电工和电子技术
总课时:118课时
第二、三学期7.5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高等数学
课程目标:经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电工电子技术原理,为以后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电工安全常识;常见电子元件特征、电路基础、电机原理、变压器和控制电机原理、二极管原理、三极管原理、基础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原理和经典应用、基础门电路、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
课程内容: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单片机技术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单片机基础结构;汇编指令及语言;单片机接口基础扩展方法;单片机A/D、D/A转换;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关键、难点:汇编指令及语言;单片机接口基础扩展方法;单片机A/D、D/A转换。
教学组织:在教室及单片机实训室进行,采取理实一体化化进行教学,理论讲授50课时,实践30课时。
第四学期4.5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目标:经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单片机基础组成、基础特征。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方法、熟悉上机调试过程。掌握单片机中止工作方法及中止处理过程。掌握单片机计数器/定时器多种工作方法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内置接口基础原理及应用方法。掌握单片机存放器及I/O接口扩展基础原理及其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
掌握机 电设备控制软件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 具 备 电 子资 料 查 找 、 整 理 的 能 力
技 能训 练包 2 : 岗前 基 础 型 技 能 训 练 。 该 培训 包 课 程 主 要 进 行 机 电一 体 化 技 术 岗前 基 本 能力 { J 练; 包括机械 、 电子、 电气 基 础 技 能 的 学 习 和训 练 。
课程名称
大 学 英 语基 础 训 练
课程 目标及作用
取 得公 共 关 系 英 语 A 级证 书
大学英语综合应用切 l 练 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 书 机电一体化英语训练
高 等数 学
具备阅读常用机电设备技术资料的能力
掌握 机 电技 术 方 面 涉 及 的数 学 基 础 知识
随 着社 会 发展 、 科技 进 步 , 劳动 力 的成 本 不断 增 加 , 企 业 对 工 业 机 器 人 技 术 及 柔 性 生 产 线 技 术 的 需 求 越 来 越 强 烈, 其标 准化 、 模块 化 、 网络 化和智 能化 的程度 也越来 越高 , 并 向着成 套技 术 和装备 的 方 向发 展 . 机 器 人 技 术 是 综 合 了 计算机、 控 制论 、 机构 学 、 信息 和传 感技 术 、 人 工 智能 、 仿 生 学 等 多 学 科 而 形 成 的 高 新 技 术 。 机 器 人 作 为 一 种 高 技 术 含 量 的设 备 , 在使 用 过程 中 , 其设计 、 制造 、 安装 、 调试 、 操作 、 维 护等工 作需 要大量 专业技 术人 员 .随着 机器 人应 用的 日 益 广 泛 和 装 机 容 量 的 直 线 上 升 ,对 这 类 技 术 人 员 的 需 求 变 得 越来越 迫切 。 机 器人 作 为高 科 技 的 产 物 , 涉及工业设计 、 机械 、 电子 、 传 感器、 计算机软件 、 硬件 、 人机交互 、 人 工 智 能 等 多 门学 科 。 为 此 根据 辽 宁 地域 特点 并 结 合 本 院 的 实 际 资 源 情 况 .确 立 机 电 体化 技 术 专业 以 常 用 机 电 设 备 为 基 础 , 以工 业 机 器 人 及 柔 性 生 产 线 涉 及 的机 械 技 术 、 自动 化 技 术 为 主线 的课 程 体 系 。 专 业 建 设 思 路 作 为高职院校 。 我 院机电一体 化技术专 业实行 “ 七 三四” 的 办学 模 式 。七 即 “ 七对接 ” , 即机 电专 业 与装 配 制 造 业 对 接 , 专 业 设 置 与 职业 岗位 对 接 、 课 程 标 准 与职 业 标 准 对 接 、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载体 与工 业 整 体设 备 对 接 、具 体 课 程 载 体 与 设 备 部 件 对接、 课 程 内容 与 岗位 任 务 对 接 、 教学 过程和生 产过程对 接 : 三即“ 三围绕 ” , 即学 校 围 绕 市 场 转 、 专 业 围绕 产 业 转 、 人 才 培 养 围绕 企 业 转 ; 四即“ 四 岗定 位 ” , 设 置“ 岗位 基 础 知 识 + 岗前 技 能训 练+ 选 岗实 习+ 顶岗实习 ” 的“ 四 岗定 位 ” 职 业 岗位 导 向课 程培训包 。
考试 周 刊 2 o 1 4 年 第 2 0 期
高 职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以 机 器 人 及 柔 性 生 产 线 为 载 体 的 课 程 模 式
叶 睿
( 辽 宁地 质工 程 职 业 学 院 , 辽 宁 丹 东 1 1 8 0 0 8 ) 摘 要 : 机 电一体化 技术是 一 个综合 宽泛的领 域 . 机电 设备 、 自动 化 设 施 、 各 种 自动 化 生 产 线 都 需 要 既 懂 得 电 又 懂得 机 的 专 业人 才使 用和 维 护 。 机 器 人 是 先 进 制 造 技 术 和 自动化 装 备 的典 型 代 表 , 以 工 业机 器人 为 核 心 技 术 的 柔 性 生产 线技 术 成 为机 电一 体 化 技 术 的 核 心 关 键 词 :机 电一 体 化技 术 专 业 工 业机 器人 课 程 模 式
机 械零 件 设 计 基 础
机 械典 型 部 件 拆装
具 备 设计 简 单 的 机 电设 备 的 能 力
熟 练 拆装 典 型 零 实 训 具 街 简 啦l U 子 线 跻 的 没讣 、 安装 、 调 试 的 能 力 电机 控 制技 术 及 应 用 实训 具 备 电机 控 制 的 接线 及 故 障 诊 断 的能 力


技 能训 练包 3 : 定 岗加 强 技 能 型 训 练 。
该 培训 包 课 程 主 要 针 对 机 电一 体 化 技 术 固定 岗位 的典 型 工 作 任 务进 行 技 能加 强 训 练 。
课 程 名 称 电子 线 路 C AD实 训 焊 接 工 艺 基础 及 训 练 课 程 目标 及 作用 具备 P C B单 面 、 双 面板 设 计 及 制板 能 力 。 掌 握 焊 接 工艺 要 求 , 为焊接机器人学习做准备, 取 得 初 级焊 工 证 。
二、 课 程 模 式 ( 一) 将 工 业 机 器 人 技 术 与 机 电 一 体 化 技 术 专 业 有 机 结
机 床 电 气设 备 运 行 与 维护 具 备 典 型机 床 的 运 行 与 维 护 能 力 , 取 得 高 级 维 修 电工证。 气 动 技 术 基础 与 应 用 训练 具 备 设计 并 实 施 简单 的 气 路 控制 的 能力 。
课 程 名 称 电工 技 术 基础 课 程 目标 及 作 用 具 备 电工 基 本 知 识及 具 有 简 单 配线 的能 力
电 工操 作 与工 艺
机 械产 品的 测 绘 与识 图
具 备 初步 完 成 室 内 外 的动 力 线 及 低 压 配 电 线 路
敷 设 的能 力
具 备 初 步 的机 械 绘 图读 图 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