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提纲(人卫版第8版)(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教材全集ppt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
生物技术与医学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更加深入地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为医学领域 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将加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进程,为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疾病预防与治疗
随着生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未来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 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有 效的方案。
广泛应用于电力、热力、交通等领域,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
生物环保
生物环保概述
生物环保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 环境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生物环保的主要技术
包括生物净化、生物修复、生态恢复等。
生物环保的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水体治理、土壤修复、生态恢复等领域,对于保护生态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与伦理
生物安全与伦理概述
生物安全与伦理是指在生命科学研究、应用和实践中,遵 循科学道德、保护受试者和公众利益的原则和规范。
生物安全与伦理的主要原则
包括尊重人权、保护受试者权益、防止滥用科学技术等。
生物安全与伦理的实践意义
保障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5
展望未来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出现
基因编辑技术
随着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的不断完善,未来将更加精准地实现 对基因的修改和调控,为遗传病治疗 和生物育种等领域带来突破。
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学
人工智能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 助于高效解析生命现象、发现新药靶 点以及优化实验设计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版)教材全集
➢ 在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过程中,脯氨酸和赖氨酸 可分别被羟化为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
➢ 蛋白质分子中20种氨基酸残基的某些基团还可被 甲基化、甲酰化、乙酰化、异戊二烯化和磷酸化 等。
➢ 这些翻译后修饰,可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稳定 性、亚细胞定位和与其他细胞蛋白质相互作用的 性质等,体现了蛋白质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
精品课件 目录
1951年, Pauling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发现了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α-helix)。
1953年,Frederick Sanger完成胰岛素一级序列测 定。
1962年,John Kendrew和Max Perutz确定了血红蛋 白的四级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功 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计划的展开 ,使蛋白 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新的高峰 。
存在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 属 L-α-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精品课件 目录
精品课件 目录
CHRH3
COO-
C
+N H 3
H
L-氨基酸的丙甘通氨氨式酸酸
精品课件 目录
除了20种基本的氨基酸外,近年发现硒代 半胱氨酸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合成蛋白质。 硒代半胱氨酸从结构上来看,硒原子替代了半 胱氨酸分子中的硫原子。硒代半胱氨酸存在于 少数天然蛋白质中,包括过氧化物酶和电子传 递链中的还原酶等。硒代半胱氨酸参与蛋白质 合成时,并不是由目前已知的密码子编码,具 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精品课件 目录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The Molecular Component of Protein
精品课件 目录
蛋白质的生物学重要性 1. 蛋白质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 分布广: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细 胞的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 含量高: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生 物大分子,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而在 细胞中可达细胞干重的70%以上。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材课件全集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生物体 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和修改的技术,如 CRISPR-Cas9技术等。
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是指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学科, 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功能和基因组演 化等方面的研究。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 方法和手段,研究生物系统的信息性质、 信息过程和信息规律的科学。
蛋白质的合成是通过mRNA的 翻译实现的,核糖体是蛋白质 合成的场所。
核酸代谢
01
02
03
04
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遗传物 质,通过核酸代谢,生物体可
以合成和降解核酸。
DNA的复制是核酸代谢的重 要途径,它通过一系列酶促反 应将DNA复制成精确的副本
。
DNA的转录是另一种核酸代 谢途径,它通过一系列反应将
合成生物学定义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通过设计和构建人 工生物系统来探索生命现象的科学。
合成生物学研究内容
合成生物学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构建 人工生物系统,包括基因线路、细胞 工厂和人工组织等。
合成生物学应用
合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生物能源、 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01
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定义
系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中所 有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系统生物学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生物系统中各个组分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调控,揭示生物系统 的整体行为和功能。
系统生物学应用
系统生物学在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 治疗、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医学生物化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生物化学第8版第一章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6.25×100。
氨基酸的分类✧所有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
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Asn)、谷胺酰胺(gln)、苏氨酸(Thr)。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4.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巯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α-螺旋的形成。
✧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生化学习提纲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习提纲(2008秋季版)绪论一、基本概念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新陈代谢二、重点内容:1、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生物化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基本概念氨基酸寡肽多肽肽键肽平面二硫键氨基酸残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蛋白质变性分子病二、重点内容1、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元素和分子组成特点及分类;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及21种蛋白质氨基酸的名称、符号;3、肽键和多肽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质;4、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的结构要点;5、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主要作用力;6、蛋白质的两性解离、等电点、胶体性质和沉淀;7、蛋白质变性和复性,以及变性后的特性变化;8、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性(280nm)与呈色反应;9、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的发病机理,细胞色素C一级结构与物种进化的关系。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基本概念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三叶草结构发夹结构帽子结构尾巴结构增色效应减色效应变性与复性二、重点内容1、核酸的生物学功能、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组成成分;2、基本核苷酸(A,T,U,G,C)的分子结构、名称和符号;3、B型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稳定因素;4、RNA的基本类型及结构特点(mRNA、rRNA和tRNA);5、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260nm)、Tm值与变性、复性的关系。
酶一、基本概念酶的专一性酶蛋白辅基辅酶单体酶寡聚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米氏方程米氏常数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别构酶别构效应同工酶诱导酶酶活力单位比活力二、重点内容1、酶的定义及催化作用特点;2、酶的结构组成部分(酶蛋白、辅助因子)及其功能3、酶的分类和专一性分类,诱导契合学说的内容;4、米氏方程的运用及米氏常数的的意义;5、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温度、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6、酶活性别构调节的特点;7、酶抑制剂的类型及作用特点;8、酶的分离纯化步骤,酶活力和纯度的测定;9、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理;10、维生素与对应的辅助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和缺乏症。
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章维生素与无机盐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糖代谢 第七章脂质代谢
第八章生物氧化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 质代谢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
第十二章物质代谢 的整合与调节
第六章糖代谢
6.1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详解
第七章脂质代谢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生物氧化
8.1复习笔记 8.2考研真题详解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四章 DNA的生 物合成
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第8版)笔记和考研真题
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知识
技术
分子生物 学
精华
分子
复习
代谢
笔记
真题
教材 复习
生物
第版
笔记
结构
真题
功能
基因
物质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第十三章真核基因 与基因组
第十五章 DNA损伤 与修复
第十六章 RNA的生 物合成
第十七章蛋白质的生 物合成
第十八章基因表达调 控
第十九章细胞信号转 导的分子机制
第十三章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生理学复习提纲(人卫版第8版)
生理学一、绪论*1.急性动物实验:人工控制的实验条件,短时间,破坏性的,不可逆的,造成实验动物死亡的。
*2.慢性动物实验:保持外界环境接近于自然,较长时间,反复多次,预处理。
*3.在体实验:动物清醒或麻醉条件下,手术暴露研究部位,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的变化。
*4.离体实验:从动物身上取出所需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人工环境中,观察人为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
*5.生理学的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
6.细胞外液中约3/4分布于细胞间隙内,称为组织间隙或组织液;约1/4则在血管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即为血浆;还有少量的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7.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恒定状态。
8.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9.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10.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循环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1)远距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运送到全身组织;(2)旁分泌:生长抑素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3)神经分泌: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合成血管升压素;(4)自分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在促进自身发育方面。
11.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具有自动控制的能力。
12.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如:减压反射、激素分泌、体温调节。
13.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如: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射精。
14.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第八版)-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归纳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蛋白质(protein)就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rpide bond)相连形成得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具有复杂空间结构得蛋白质不仅就是生物体得重要结构物质之一,而且承担着各种生物学功能,其动态功能包括:化学催化反应、免疫反应、血液凝固、物质代谢调控、基因表达调控与肌收缩等;就其结构功能而言,蛋白质提供结缔组织与骨得基质、形成组织形态等。
·显而易见,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得蛋白质就是生物体得重要组成成分与生命活动得基本物质基础,也就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得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蛋白质就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
分布广: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细胞得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就是细胞内最丰富得有机分子,占人体干重得45%,某些组织含量更高,例如:脾、肺及横纹肌等高达80%。
·蛋白质具有重要得生物学功能。
1)作为生物催化剂(酶)2)代谢调节作用3)免疫保护作用4)物质得转运与存储5)运动与支持作用6)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氧化功能第一节蛋白质得分子组成(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rotein)1、组成元素:C(50%-55%)、H(6%-7%)、O(19%-24%)、N(13%-19%)、S(0-4%)。
有些但被指含少量磷、硒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钴、钼,个别还含碘。
2、各蛋白质含氮量接近,平均为16%。
100g样品中蛋白质得含量(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即每克样品含氮克数除以16%。
凯氏定氮法:在有催化剂得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化为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得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得氮量。
此法就是经典得蛋白质定量方法。
一、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得基本单位存在于自然界得氨基酸有300余种,但组成人体蛋白质得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手性,具有旋光性(甘氨酸除外,甘氨酸R基团为-H)。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八版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三、几种主要PCR衍生技术
(一)逆转录PCR技术
• 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是将RNA逆转录反应和PCR反应联合应 用一个技术。
• RT-PCR是当前从组织或细胞中取得目的基因 以及对已知序列RNA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 最有效办法。
固定于单位面积支持物上,然后与待测荧光标识 样品进行杂交,杂交后用荧光检测系统等对芯片 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每一位点荧光信号 做出检测、比较和分析,从而快速得出定性和定 量结果。该技术亦被称作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
第38页目录
基因芯片工作流程示意图
第39页目录
二、蛋白质芯片
第22页目录
(三)实时PCR技术
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通过动态 监测反应过程中产物量,消除了产物堆积对 定量分析干扰,亦被称为定量PCR。
第23页目录
实时PCR技术原理
荧光标识引物
3'
上游 5' 引物
R
Q
R
Q
3'
5'
5' 下游 3' 引物
5' 3'
第24页目录
第三节 核酸序列分析
第54页目录
三、基因剔除技术
基因剔除技术(gene knock out) 也称基因靶向(gene targeting)灭活,
有目的清除动物体内某种基因技术。
第55页目录
操作方式 将灭活基因放入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中,使这一灭活基因通过同源重 组取代原有目的基因,筛选到基因已定点灭活 细胞后,通过显微注射将细胞注入小鼠囊胚中。 细胞在小鼠囊胚中参与胚胎发育,最后形成嵌 合体小鼠。
生理学复习提纲(人卫版第8版)[参照]
生理学一、绪论*1.急性动物实验:人工控制的实验条件,短时间,破坏性的,不可逆的,造成实验动物死亡的。
*2.慢性动物实验:保持外界环境接近于自然,较长时间,反复多次,预处理。
*3.在体实验:动物清醒或麻醉条件下,手术暴露研究部位,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的变化。
*4.离体实验:从动物身上取出所需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人工环境中,观察人为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
*5.生理学的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
6.细胞外液中约3/4分布于细胞间隙内,称为组织间隙或组织液;约1/4则在血管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即为血浆;还有少量的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7.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恒定状态。
8.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9.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10.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循环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1)远距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运送到全身组织;(2)旁分泌:生长抑素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3)神经分泌: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合成血管升压素;(4)自分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在促进自身发育方面。
11.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具有自动控制的能力。
12.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如:减压反射、激素分泌、体温调节。
13.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如: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射精。
14.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2)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I 前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越来越多地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当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脂、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重组DNA与基因工程);相关的专题知识(细胞信息转导,血液的生物化学,肝的生物化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基因组学与医学)。
本大纲适合于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检验、影像、麻醉等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本大纲配套使用的教材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生物化学》(案例版)第1版(刘新光主编)。
二本大纲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学习及掌握。
其中,考试内容中“掌握”占70%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占30%左右。
“掌握”部分要求理解透彻,包括有关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等内容细节,并能运用其理论及概念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熟悉”部分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部分要求能对其中的概念有一定认识,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5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约为2:1,即讲授理论学时为85学时(第一部分为生物化学部分,48学时;第二部分为分子生物学部分,37学时),实验学时为40学时。
II 正文第一部分生物化学第1章绪论熟悉“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提纲(人卫版第8版)(下)
十四、DNA的生物合成*1.DNA复制是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是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2. DNA复制的主要特征包括: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
还具有高保真性。
3.子代DNA中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亲代与子代DNA之间碱基序列高度一致,称遗传的保守性。
遗传的保守性是相对的。
4.原核生物基因组是环状DNA,只有一个复制起点(origin)。
复制从起点开始,向两个方向进行解链,是单点起始双向复制。
5.复制中的模板DNA形成2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开链区,称复制叉。
复制叉指的是正在进行复制的双链DNA分子所形成的Y形区域。
6.真核细胞每条染色体有多个复制起点,为多起点双向复制。
复制完成时,复制叉相遇并汇合连接。
7.从一个DNA复制起点起始的DNA复制区域称为复制子。
复制子是含有一个复制起点的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
8.沿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DNA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称为前导链;另一股链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连续延长,只能逐段地从5’→3’生成引物并复制子链,称后随链。
9.前导链连续复制而后随链不连续复制的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沿着后随链的模板链合成的新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0.DNA复制的底物是dNTP,最靠近核糖的称为α-P,向外依次为β-P、γ-P。
在聚合反应中,α-P与子链末端核糖的3’-OH连接。
11.引物的作用是提供3’-OH末端使dNTP可以依次聚合。
DNA复制的反应可简示为:(dNMP)n + dNTP→(dNMP)n+1 + PPi12.DNA聚合酶全称是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简写为DNA pol。
13.原核生物有3种DNA聚合酶,分别是DNA polⅠ、DNA polⅡ、DNA polⅢ,都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14. DNA polⅢ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由2个核心酶、1个γ-复合物和1对β亚基构成。
β亚基夹稳DNA模板链,并使酶沿模板滑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第八版)-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归纳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rp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仅是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之一,而且承担着各种生物学功能,其动态功能包括:化学催化反应、免疫反应、血液凝固、物质代谢调控、基因表达调控和肌收缩等;就其结构功能而言,蛋白质提供结缔组织和骨的基质、形成组织形态等。
·显而易见,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蛋白质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
分布广: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细胞的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是细胞内最丰富的有机分子,占人体干重的45%,某些组织含量更高,例如:脾、肺及横纹肌等高达80%。
·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生物催化剂(酶)2)代谢调节作用3)免疫保护作用4)物质的转运和存储5)运动和支持作用6)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氧化功能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rotein)1.组成元素:C(50%-55%)、H(6%-7%)、O(19%-24%)、N(13%-19%)、S(0-4%)。
有些但被指含少量磷、硒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钴、钼,个别还含碘。
2.各蛋白质含氮量接近,平均为16%。
100g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即每克样品含氮克数除以16%。
凯氏定氮法: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化为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一、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存在于自然界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手性,具有旋光性(甘氨酸除外,甘氨酸R基团为-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DNA的生物合成*1.DNA复制是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是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2. DNA复制的主要特征包括: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
还具有高保真性。
3.子代DNA中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亲代与子代DNA之间碱基序列高度一致,称遗传的保守性。
遗传的保守性是相对的。
4.原核生物基因组是环状DNA,只有一个复制起点(origin)。
复制从起点开始,向两个方向进行解链,是单点起始双向复制。
5.复制中的模板DNA形成2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开链区,称复制叉。
复制叉指的是正在进行复制的双链DNA分子所形成的Y形区域。
6.真核细胞每条染色体有多个复制起点,为多起点双向复制。
复制完成时,复制叉相遇并汇合连接。
7.从一个DNA复制起点起始的DNA复制区域称为复制子。
复制子是含有一个复制起点的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
8.沿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DNA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称为前导链;另一股链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连续延长,只能逐段地从5’→3’生成引物并复制子链,称后随链。
9.前导链连续复制而后随链不连续复制的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沿着后随链的模板链合成的新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0.DNA复制的底物是dNTP,最靠近核糖的称为α-P,向外依次为β-P、γ-P。
在聚合反应中,α-P与子链末端核糖的3’-OH连接。
11.引物的作用是提供3’-OH末端使dNTP可以依次聚合。
DNA复制的反应可简示为:(dNMP)n + dNTP→(dNMP)n+1 + PPi12.DNA聚合酶全称是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简写为DNApol。
13.原核生物有3种DNA聚合酶,分别是DNA polⅠ、DNA polⅡ、DNA polⅢ,都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14. DNA polⅢ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由2个核心酶、1个γ-复合物和1对β亚基构成。
β亚基夹稳DNA模板链,并使酶沿模板滑动。
15.核心酶由α、ε、θ亚基共同组成,ε执行碱基选择功能,使DNA复制具有保真性。
16.DNA pol Ⅰ可水解为2个片段,小片段共233个残基,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
大片段(Klenow片段)604个残基,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
17.DNA polⅠ在活细胞内的功能主要是对复制中的错误进行校对,对复制和修复中出现的空隙进行填补。
18.DNA pol Ⅱ在pol Ⅰ和pol Ⅲ缺失情况下暂时起作用,故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
19.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DNApol α引物酶DNA pol βDNA修复DNA pol γ线粒体DNA合成ΔDNA pol δ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错配修复DNApol ε错配修复真核生物的DNA链延长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是DNA pol δ,相当于原核生物的DNA pol Ⅲ;此外它还有解旋酶的活性。
20.生物体至少有3种机制实现保真性:①遵守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规律;②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③复制出错时有即时的校对功能。
21.嘌呤核苷酸的化学结构能形成顺式和反式构型,但只有反式构型能与嘧啶形成氢键配对。
DNA pol Ⅲ对嘌呤的不同构性表现不同亲和力,因此实现碱基选择功能。
22.原核生物的DNA pol Ⅰ、真核生物的DNA pol δ和DNA pol ε的3’→5’核酸外切酶活性很强,可以在复制过程中辨认并对复制错误进行校正,此过程称错配修复。
23.原核生物复制中参与DNA解链的相关蛋白质蛋白质(基因)通用名功能DNA A(DNA)辨认复制起始点DNA B(DNA)解旋酶解开DNA双链DNA C(DNA)运送和协同DNA BDNA G(DNA)引物酶催化RNA引物生成SSB 单链DNA结合蛋白稳定已解开的单链DNA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Ⅱ又称促旋酶解开超螺旋24.拓扑酶既能水解,又能连接DN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可在将要打结或已打结处切口,下游的DNA穿越切口并作旋转,打开或解松结,然后旋转复位连接。
25.拓扑异构酶Ⅰ可以切断DNA双链中一股,使DNA解链旋转不致打结;适当时候封闭切口,DNA变为松弛状态。
反应不需ATP。
26.拓扑异构酶Ⅱ切断DNA分子双链,使超螺旋松弛;然后利用ATP供能,连接断端。
27.DNA连接酶连接DNA链3-OH末端和相邻DNA链5-P末端,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接成完整的链。
消耗ATP。
28.连接酶只能连接双链中的单链缺口,不能连接单独存在的DNA单链或RNA单链。
*29.DNA连接酶功能①在复制中起最后接合缺口的作用。
②在DNA修复、重组及剪接中也起缝合缺口作用。
③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之一。
30.三种催化生成磷酸二酯键的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拓扑酶。
31.复制的起始是装配引发体,形成复制叉并合成RNA引物的过程。
32.E.coli的复制起始点是一段DNA序列,包含有3组串联重复序列和2对反向重复序列。
上游的串联重复序列称为识别区;下游的反向重复序列碱基组以A、T为主,为富含AT区。
33.DNA的解链过程由DNA A、B、C三种蛋白质共同参与:①DNA A蛋白辨认并结合于oriC的串联重复序列(AT区)②DNA B在DNA C的协同下,结合并沿解链方向移动,使双链解开足够用于复制的长度,并逐步置换出DNA A蛋白。
③SSB结合到DNA单链上,使复制叉保持适当的长度。
34.含有解螺旋酶DNA B、DNA C、引物酶和DNA复制起始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
35.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为DNA的合成提供3’-OH末端。
36.复制的延长指在DNA pol催化下,dNTP以dNMP的方式逐个加入引物或延长中的子链上,其化学本质是磷酸二酯键的不断生成。
37.同一复制叉上前导链和后随链在同一个DNApol Ⅲ催化下进行延长的。
38.引物的水解需靠细胞核内的DNA pol Ⅰ,水解后留下的空隙也由DNA pol Ⅰ催化修补;缺口则由连接酶连接。
*39.真核生物每个染色体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复制有时序性,即复制子以分组方式激活而不是同步起动。
40.复制的起始需要DNA pol (引物酶活性)和pol (解螺旋酶活性)参与,还需拓扑酶和复制因子。
4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复制起始和延长中起关键作用,促进核小体的生成。
PCNA的蛋白质水平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RNA *42.在复制叉及引物生成后,DNA pol δ通过PCNA的协同作用,逐步取代pol α引物的3-OH基础上连续合成前导链。
后随链引物也由pol α催化合成。
然后由PCNA协同,pol δ置换pol α,继续合成DNA子链。
43.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
44.端粒的DNA和它的结合蛋白紧密结合,富含T-G短序列的多次重复。
45.端粒酶组成由3部分组成:端粒酶RNA(hTR)、端粒酶协同蛋白1(hTP1)、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故端粒酶兼有提供RNA模板和催化逆转录的功能。
46.端粒酶催化作用的爬行模型①hTR(An Cn)x辨认及结合母链DNA(Tn Gn)x的重复序列并移至3’端,以逆转录的方式复制;②延伸至足够长度后,DNA pol取代端粒酶,母链形成非标准的G—G发夹结构并使3-OH 反折,同时起引物和模板的作用,在DNA pol催化下完成双链末端的复制。
47.真核染色体DNA复制仅出现在细胞周期的S期,而且只能复制一次。
复制基因是指DNA 复制起始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
48.真核细胞DNA复制的起始分两步进行,即复制基因的选择和复制起点的激活。
(1)复制基因的选择出现于G1期,组装前复制复合物(pre-RC);(2)复制起点的激活出现于S期,这一阶段将激活pre-RC,募集若干复制基因结合蛋白和DNA聚合酶,并起始DNA解旋。
49.在原核细胞中,复制基因的识别与DNA解旋、募集DNA聚合酶偶联进行。
而在真核细胞中,这两个阶段相分离可以确保每个染色体在每个细胞周期中仅复制一次。
50.真核细胞通过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CDK)严格控制pre-RC的形成和激活。
激活pre-RC,以起始DNA复制;抑制形成新的pre-RC。
5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1)真核生物复制子多、冈崎片段短、复制叉前进速度慢等;(2)DNA复制从引发进入延伸阶段发生DNA聚合酶/转换(3)切除冈崎片段RNA引物的是核酸酶RNAse HⅠ和FEN152.RNA病毒的基因组是RNA,其复制方式是逆转录,也称为逆转录病毒。
53.催化逆转录的酶是逆转录酶,全称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该酶具有RNA或DNA作模板的dNTP聚合活性;具有RNase活性;合成反应按照5′→3′延长的规律。
54.逆转录分三步①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生成DNA互补链,产物是RNA/DNA杂化双链;②RNA被RNase活性组分水解;③RNA分解后剩下的单链DNA再用作模板,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第二条DNA互补链。
55.RNA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成双链DNA的前病毒。
前病毒基因组通过基因重组参加到细胞基因组内,并随宿主基因一起复制和表达,称为整合。
56.线粒体DNA复制特点环形线粒体DNA两条链(H和L)的复制不同步;线粒体DNA复制开始以H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取代原来的L链并和H链互补,而原来的L链则保持单链状态,形成类似英文字母D的区域;两条链具有不同的复制起点和相反的合成方向;线粒体DNA复制也需要RNA引物。
57.化学诱变剂的细菌检测法(Ames)试验(1)材料:含有缺陷的沙门菌:①组氨酸异养型,需加组氨酸才能生长。
②胞壁缺陷,化学物质易透入。
③修复系统不活化。
(2)沙门菌具有回复突变性,即致癌物质能使之突变为能自身合成组氨酸的菌种,由此间接判断致癌物质的致癌能力。
58.突变的分子改变类型包括:错配、缺失、插入、重排。
59.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包括转换和颠换。
转换:发生在同型碱基之间,即嘌呤代替另一嘌呤,或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颠换:发生在异型碱基之间,即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
60.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即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61.DNA损伤(突变)可能造成两种结果:①导致复制或转录障碍;②导致复制后基因突变62.DNA损伤修复途径修复途径修复对象参与修复的酶或蛋白光复活修复嘧啶二聚体光修复酶(DNA光裂合酶)碱基切除修复受损的碱基DNA糖基化酶核苷酸切除修复嘧啶二聚体、DNA螺旋结构的改变大肠杆菌中UvrA 、UvrB 、UvrC 和UvrD,人的XP(A~G)系列蛋白错配修复复制或重组中的碱基配对错误E.coli:MutH、MutL、MutS,人的MSH、MLH重组修复双链断裂RecA损伤跨越修复大范围的损伤或复制中来不及修复的损伤RecA、DNA聚合酶63.碱基切除修复①DNA糖基化酶水解去除受损的碱基;②无碱基位点核酸内切酶将DNA链的磷酸二酯键切开,去除剩余的磷酸核糖部分;③DNA聚合酶合成互补序列;④DNA连接酶将切口重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