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复习总结:靶向制剂

合集下载

【药剂学】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

【药剂学】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
50~100nm微粒进入肝实质细胞中 < 50nm 透过肝脏内皮细胞/通过淋 巴传递到脾和骨髓中
17
隐形化原理
常规微粒易于被调理素调理而被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分 布于单核巨噬细胞吩咐的组织,而达到其他靶组织难。
隐形化目的:避免被吞噬细胞吞噬,延长在循环系统的时 间,利用疾病生理特征,富集于病变组织。
21
例:柔红霉素靶向脂质体
肿瘤细胞转铁蛋白受体高表达 转铁蛋白-PEG-脂质体:肿瘤靶向性
22
Y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靶向性配体
Targeting Ligand Candidates 转铁蛋白(Transferrin) 叶酸(Folic acid) RGD(Arg一Gly一Asp) IgG 免疫球蛋白(IgG Immunoglobulins) 纤维蛋白(Fibrin) 葡萄糖/甘露糖(Glucose / Mannose) 半乳糖(Galactose)
Liposomes
Polymeric Micelles
nanoemulsions
Nanoparticles
被动靶向的影响因素
循环系统生理特征
制剂因素
-- 微粒粒径
-- 表面性质
11
循环系统生理特征
药物体内分布:血液—组织— 细胞 血流量大,血循环好的器官药 物分布多(肝脏)。 毛细血管通透高,微粒容易通 过(肝窦毛细血管壁有很多缺 口) 淋巴循环:血流慢,毛细淋巴 管存在组织间隙,细胞间有缺 口通透性大。
7
第二节 靶向制剂的体内作用机制和分类
靶向制剂的分类
按靶标不同:
一级靶向:以特定器官或组织为靶标
二级靶向:以特定细胞为靶标

第九章靶向制剂

第九章靶向制剂
第九章 靶向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靶向制剂: 又称靶向给药系统 (targeting drug system, TDS) ,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 全身血药循环而选择性地 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 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 的给药系统。
基本原理:
利用人体生物学特性,如 pH梯度(口服制剂的结肠靶 向) 、毛细血管直径差异、免疫防卫系统、特殊酶 降解、受体反应、病变部位的特殊化学环境 (如: pH值) 和一些物理手段 (如磁场),将药物传送到病 变器官、组织或细胞。
可治疗肿瘤扩散转移,以及肝寄生虫病、利什曼病 等单核-巨噬细胞疾病。同时可明显降低药物的毒 性。
? 脂质体属于胶体系统,其组成与细胞膜相似,能 显著增强细胞摄取,延缓和克服耐药性,脂质体 在体内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机制有吸附、脂交换、 内吞、融合等。
3.微球
缓释长效和靶向作用。靶向微球的材料多数是降解 材料,如蛋白类、糖类、合成聚酯类。
? 明胶微球除用于肝、肾肿瘤动脉柱塞外,还可 用于肺大咯血的止血,目前正研制带抗结核药 物的明胶微球。
三、热敏靶向制剂
热敏靶向制剂 :指利用 外部热源对靶区进行加热 ,使靶 组织局部温度稍高于周围未加热区,实现载体中药物 在靶区内释放的一类制剂。
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是受热控的,可以到根据肿瘤生长状 况,进行控制治疗。包括:
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
大于7~10 μm 的微球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 机械方式截留 ,被巨噬细胞 摄取进入肺 组织或肺 气泡。
4.纳米粒
静脉注射后, 一般被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摄取, 主要 分布于肝 (60%~90%) 、脾(2%~10%) 、肺 (3%~10%) ,少量进入 骨髓。

较全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精炼:靶向制剂重点总结

较全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精炼:靶向制剂重点总结

一、靶向制剂概述1.靶向制剂的分类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这里注意靶向制剂和经皮给药制剂的英文缩写都是TDDS。

靶向制剂按照靶向原动力可以分为:(1)被动靶向制剂:脂质体、微乳、微囊、微球、纳米乳(2)主动靶向制剂:修饰的药物载体、前体药物(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磁性靶向制剂、热敏靶向制剂、pH敏感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2.特点(1)提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治疗浓度(2)使药物具有专一药理活性,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性和滞留性(3)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4)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等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无毒及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

3.一般质量要求(1)药物不突释(2)载体应具有定位蓄积、控制释放和无毒可生物降解三项基本要求(3)粒度: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大小5~10μm:巨噬细胞(<7μm肝、脾,>7μm肺)200~400nm: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10nm:骨髓负电荷:肝正电荷:肺4.靶向性评价药物制剂的靶向性可由相对摄取率re、靶向效率te、峰浓度比Ce等参数来衡量。

这些参数的数值大说明靶向性较好。

二、脂质体1.脂质体的组成、结构与膜材料(1)组成与结构类脂质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二者都具有两亲性,具有亲水和疏水两种基团。

(2)膜材料磷脂:包括天然的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胆固醇:流动性缓冲剂2.分类新型脂质体包括:前体、长循环、免疫、热敏、pH敏感性脂质体3.理化性质(1)相变温度:脂质体的物理性质与介质温度有密切关系,当升高温度时脂质体双分子层中疏水链可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如膜的厚度减小,流动性增加等。

转变时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它取决于磷脂的种类。

(2)荷电性:酸性脂质如磷脂酸(PA)和磷脂酰丝氨酸(PS)等的脂质体荷负电;含碱基(氨基)脂质如十八胺等的脂质体荷正电;不含离子的脂质体显电中性。

药剂学4 靶向制剂概述

药剂学4 靶向制剂概述

(5)具有运转足够量药物能力,而且有一 定的机械强度和生物降解速度。 释药速度适宜,保证在靶区释放出大量 药物。
免疫磁性微球靶向原理示意图
二、栓塞靶向制剂
栓塞靶向制剂:动脉栓塞是通过插入动脉的导管将栓塞 物输送到靶组织或靶器官的医疗技术。 栓塞的目的是阻断对靶区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使靶区 的肿瘤细胞缺血坏死,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疗的双重作 用。
迄今,研究最多的被动靶向给药制剂是
Liposomes
Micro-
emulsions
Microspheres Nanoparticles
Microparticles drug delievey systems
微粒给药系统为分子组装体,药物分子包裹在载体内, 通常在微粒核心。 微粒给药系统可使药物与周围环境分离,保护药物避 免酶的降解。 由于不需共价连接,因此一种药物载体可装载不同种 类的药物,并且较大分子连接物有更高的载药量。
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s)
是将药物包封于
类脂质双分子层内
形成的微型泡囊。
聚合物纳米粒
聚合物纳米粒(polymeric nanoparticle)
由各种生物相容性聚合物(biocompatible polymers)制成,
粒径在10-1000 nm。
药物被包裹在载体膜内称为纳米囊, 药物分散在载体基质中称为纳米球。
1.相对摄取率(re) re=(AUCi)p/(AUCi)s
不同制剂同一组 织或器官比较
式中:AUCi是由浓度-时间曲线求得的第i个器官或
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脚标p和s分别表示药物制
剂及药物溶液。
re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在该器官或组织有靶向性,
re愈大靶向效果愈好,等于或小于1表示无靶向性。

靶向制剂名词解释药剂学

靶向制剂名词解释药剂学

在药剂学领域,靶向制剂(Targeted Drug Delivery)是指通过特定的传递系统将药物定向释放到靶标组织或靶标细胞的药物制剂。

其目的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并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与靶向制剂相关的名词解释:
药物载体(Drug Carrier):药物载体是指用于携带和传递药物的载体系统,其可以保护药物并提供靶向传递的功能。

药物载体可以是纳米颗粒、脂质体、聚合物微球等。

靶向药物递送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是指将药物载体与靶向分子或标记物结合,以实现针对特定靶标的药物释放。

这样可以提高药物在靶标组织或细胞中的富集度,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影响。

靶向分子(Targeting Ligand):靶向分子是药物载体表面上的分子结构,可以与特定的受体、蛋白质或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

通过与靶向分子的结合,药物载体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识别和靶向递送。

控释系统(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控释系统是指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和时间的技术或装置。

这样可以确保药物在目标组织或细胞中持续或缓慢释放,以延长药物的疗效,并减少药物频繁给药的需要。

靶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是药剂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为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靶向制剂的设计和制备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特性、药物载体的选择和功能化,以及适当的控释策略,以实现药物在靶标组织中的精确递送和治疗效果。

药剂学:靶向制剂

药剂学:靶向制剂

关于肝靶向制剂如用糖蛋白、脂蛋白、胆 酸(盐)等改进手段可使载体向肝组织选择性 地传输活性物质,最近报道将5-FU、胰岛素 制成的毫微粒,主要靶向部位在肝脏。
盐酸川芎嗪(LTH)有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 高压的作用,可用于肺动脉高压症的防治。研究 者制成LTH肺靶向微球,从热解稳定性、载药量 和体外释放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LTH靶向制 剂经人的实验研究表明粒径在5~30μm范围内的 易浓集于肺,过小易到达肝,过大易在静注时栓 塞。
药物大分子复合物:药物与聚合物、抗体、
配体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主要用于肿
瘤靶向研究。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physical and chemical targeting preparation)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应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使 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磁导向制剂(磁性微球、磁 性纳米囊)、热敏感制剂(热敏脂质体、热敏免疫脂 质体)、pH敏感制剂(pH敏感脂质体、pH敏感的口 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栓塞靶向制剂等。
脂质体用作皮肤局部给药的载体, 如益康 唑脂质体制成凝胶、软膏剂用于治疗皮肤真 菌感染;亚硝酸控制解聚法制得低分子肝素 脂质体喷雾凝胶,能明显促进透皮吸收,优 于普通软膏剂和水凝胶剂。
2、具有靶向和缓(控)释双重功能的靶向制剂
90年代起国外研究出第二代脂质体,称为空 间脂质体或长循环脂质体。以往脂质体因在体内 与促进吞噬细胞具有吞噬能力的调理素结合或通 过受体介导途径迅速被单核吞噬细胞降解,故半 衰期短,而限制其大生产和临床应用。
(1) 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 tageting preparation)
即自然靶向制剂,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 集在巨噬细胞;小于7 μm时,一般被肝、脾的巨噬细胞 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 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 μm的微粒通 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的方式截留,被单 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章重点总结(14)·资格考试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章重点总结(14)·资格考试
历年考题
A型题
1.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
A.增加塑性
B.产生微孔
C.渗透促进剂促进主药吸收
D.抗氧剂增加主药的稳定性
E.防腐抑菌剂
(答案C)
提示:透皮吸收渗透促进剂的名称是本章常考考点之一
2.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B.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
C.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3)微球的特性
(1)靶向性一般微球主要为被动靶向,混悬液经静脉注射后,首先与肺毛细血管网接触,大于3μm的微球将被肺有效截获,小于3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小于0.1μm的微球有可能透过血管细胞的膜孔而离开血液循环。
缓释性
4)微球的制备
4、纳米粒
1)概念纳米粒包括纳米囊和纳米球,纳米囊(Nanocapsules)属药库膜壳型,纳米球(Nanospheres)属基质骨架型。粒径多在10~1000nm范围内,药物可以溶解或包裹于纳料粒中,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溶液。
2)药物的淋巴转运特点
(1)药物经淋巴系统转运,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如果淋巴系统存在细菌感染或癌细胞转移等病灶,淋巴系统的定向性给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药物经淋巴转运的可能途径如下:
(1)经血液循环向淋巴转运
(2)经消化道向淋巴转运
(3)经组织向淋巴转运
3)影响乳剂靶向性与释药特性的因素
1)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四个要素:①定位:②浓集:③控释:④无毒可生物降解。
2)靶向制剂的特点:①可以提高药效:②降低毒性:③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可将靶向制剂分为三类:

药剂学重点总结(十四)

药剂学重点总结(十四)

第14章靶向制剂一、靶向制剂的概念与分类 1、靶向制剂的概念: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TDDS),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

1)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四个要素:①定位:②浓集:③控释:④无毒可生物降解。

2)靶向制剂的特点:①可以提高药效:②降低毒性:③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可将靶向制剂分为三类:(1)第一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组织或靶器官的靶向制剂。

(2)第二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细胞的靶向制剂。

(3)第三类是可以到达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目前通常的分类方法:被动靶向制剂: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制剂,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而产生特定的体内分布特征。

靶向制剂常采用液晶、液膜、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材料。

.主动靶向制剂:一般是将微粒表面加以修饰后作为“导弹”性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并浓集于预期的靶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即微粒表面特定的配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用某些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

磁性微球制剂:载药微粒中加入磁性材料制成。

热敏感靶向制剂:加入对温度较为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

pH敏感靶向制剂:使用对pH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使其在体内特定pH的靶区释放药物。

栓塞性微球制剂:阻断靶区的血液供应,又在靶区释放药物,从而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疗的双重作用。

二、被动靶向制剂 1、脂质体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1).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1)脂质体的组成:是以磷脂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的板状双分子层或球状双分子层。

.(2)脂质体的两个重要理化性质相变温度: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在相变温度时,膜的流动性增加,被包裹在脂质体内的药物具有最大的释放速率。

药剂总结

药剂总结

一、名词解释:1.靶向制剂: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的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

2.凝胶剂:药物与适应机制制成的稠厚状液体或半固体外用制剂。

3.无菌制: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或者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脂质体:脂质体是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

4.药典:一个国家记载药物标准、规格的法典,有法律约束力。

5.克氏点(Krafft point):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6.喷雾剂:不含抛射剂,借助于手动泵的压力将药液喷成雾状的制剂。

7.起昙: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浑浊,这种发生浑浊的现象称为起昙。

此时的温度为昙点或浊点。

8.崩解剂的内加法:将崩解剂与处方中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后均匀制粒,崩解剂存在于颗粒内部。

9.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为HLB值。

10.崩解剂:是指能使片剂在胃液中迅速裂解成小颗粒的物质,从而使功能成份迅速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11.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物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

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

12.GLP: 是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是试验条件下,评价药物安全性,进行动物试验的准则和规范。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13.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14.Cloud point: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浑浊,该温度为昙点。

15.缓释制剂:通过适当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已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16.微囊: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药物和液态药物包裹而成药壳型微囊。

中药药剂学-靶向制剂

中药药剂学-靶向制剂
第二节:靶向制剂
一、概述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二、被动靶向制剂
三、主动靶向制剂 点击添加标题
四、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五、靶向制剂的评价 点击添加标题
目录
过渡页
一、概述 一、概述
(一)靶向制剂的含义:靶向制剂是通过载体 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 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 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三) 脂质体(属于胶体系统)可以包封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药物进入体内可 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而吞噬摄取,在肝、脾和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较丰 富的器官中浓集。 脂质体在体内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吸附、脂交换、内吞和融合。
(四) 微球系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亦 称基质型骨架微粒。粒径多在1—250μm 之间,一般供注射或口服。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系指应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如磁性、 温度、电场、PH值等使药物在特定的部位发挥药效的靶 向给药系统。
1、磁性制剂的特点 2、磁性制剂的组成材料:磁性材料、骨架材料、药物 3磁性制剂的制法:磁性微球的制法、磁性微囊的制法、磁性片剂的制 法、磁性胶囊的制法
(二)热敏靶向制剂:利用相变温度不同可制成热敏脂质体。 (三)PH敏感靶向制剂:在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中,可根据肿瘤间质液 的PH值比周围正常组织低的特点设计PH敏感制剂。 (四)栓塞靶向制剂
(二)靶向制剂的特点:① 可以提高药效; ② 降低毒性; ③ 可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 ④ 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三)靶向制剂的三要素: ①靶向性
②控制释药 ③可生物降解
点击添加标题
(四)靶向制剂的分类
按药物分布程度
按靶向给药的原理

药剂学靶向制剂考点归纳

药剂学靶向制剂考点归纳

第十四章靶向制剂一、概述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是通过适当的载体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需要发挥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某靶点的给药系统。

靶向制剂可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患者的顺应性。

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以及无毒可生物降解三个要素。

(一)靶向制剂的分类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讲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器官,第二级指到达特定的细胞,第三级指到达细胞内的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靶向制剂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这是载药微粒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吞噬的自然倾向而产生的体内分布特征。

这类靶向制剂利用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中制成各种类型的微粒给药系统。

注射给药后,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尤其是肝的Kupffer细胞)摄取,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肺及淋巴等巨噬细胞丰富的器官,而很难达到其他的靶部位。

2.主动靶向制剂是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

例如疏水性载药微粒的表面经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修饰后,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或因连接有特定的配体可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或因连接单克隆抗体成为免疫微粒等原因,能够避免巨噬细胞的摄取,防止在肝内浓集,从而改变了微粒在体内的自然分布而到达特定的靶部位;另一类主动靶向制剂,系将药物修饰成前体药物,输送到特定靶区后药物被激活发挥作用。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用某些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如应用磁性材料与药物制成磁导向制剂,在足够强的体外磁场引导下,在体内定向移动并定位浓集于特定靶区;或应用对温度敏感的载体制成热敏感制剂,在热疗机的作用下,使其在靶区释药;也可应用对pH敏感的载体制备pH敏感制剂,使其在特定pH的靶区释药。

药剂学 -被动靶向制剂

药剂学  -被动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载体 –乳剂
释药机理
➢ 透过油膜扩散:W/O型,W/O/W型属透过油膜扩散。 ➢ 载体传递转运:载体可使亲水物质变为疏水性。 ➢ 胶束转运:复乳中含有表活剂,可形成胶束通过油膜。
乳剂在肠道被吸收经淋巴转运,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 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5-氟尿嘧啶的W/O型 乳剂口服后在癌和淋巴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浆。
➢ 乳化聚合法:单体→含乳化剂水相中→胶束和 乳滴→引发 聚合→相分离。
➢ 液中干燥法:先将载体溶于有机溶剂→制成O/W型向制剂载体 –纳米粒
应用
➢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 ➢提高抗生素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治疗细胞内细
胞感染的功效; ➢作为口服制剂,可防止多肽、疫苗类等药物在消
被动靶向制剂载体 –纳米粒
特点
➢缓释性: 表面粘附性和细小粒径,延长疗效
➢靶向性: 可改变膜的转运机制,利于肝内靶向作用 ➢提高疗效:在靶向处药物浓度高
➢降低毒副作用:进入其他组织的相对含量少
➢保护药物:可通过胃肠道淋巴结进入血液循环,避免 破坏和肝脏首过 效应。
被动靶向制剂载体 –纳米粒
制备方法

大多具有生物降解性
被动靶向制剂载体 –微球
微球的制备 以明胶微球的制备为例
含药明胶液 含乳化剂的蓖麻油 V 乳化
W/O型乳状液 饱和戊二醛甲苯溶液
固化乳 离心破乳
沉降球 异丙醇脱水+乙醚洗、干燥
粉状含药明胶微球
被动靶向制剂载体 –纳米粒
概念 是一类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质为载体制成的
载药微颗粒(Φ=10~1000nm),具有一定的生物组 织靶向性,可分散于水中形成近似于胶体的溶液。

脂质体

2019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汇总【三】

2019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汇总【三】

2019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汇总【三】靶向制剂的分类1.按靶向原动力靶向制剂可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大类。

(1)被动靶向制剂亦称自然靶向:常见的被动靶向制剂有脂质体、微乳、微囊、微球、纳米粒等。

(2)主动靶向制剂:是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亦可将药物修饰成前体药物,即能在病变部位被激活的药理惰性物,在特定靶区发挥作用。

①修饰的药物载体:修饰性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修饰的纳米乳、修饰的微球、修饰的纳米球(聚乙二醇修饰的纳米球、免疫纳米球)等。

②前体药物:常见的有抗癌的前体药物、脑部靶向前体药物、结肠靶向前体药物等。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①磁性靶向制剂;②热敏靶向制剂;③pH 敏感靶向制剂;④栓塞性制剂。

2.按靶向机理可分为生物物理靶向制剂、生物化学靶向制剂、生物免疫靶向制剂及双重、多重靶向制剂等。

3.按制剂类型可分为乳剂、脂质体、微球、微囊、纳米囊、纳米球、磁性导向微粒等。

4.按靶向部位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骨髓靶向制剂、淋巴靶向制剂、结肠靶向制剂(酶控制型、pH 敏感型、时滞型和压力依赖型)等。

2019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二】药物的跨膜转运2019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三】小热原大危害在早期注射剂的使用时,特别是输液注入人体时,有30至90分钟的潜伏期,然后就会出现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身痛、发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可升至40℃左右,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虚脱,甚至危及生命。

是什么导致这么严重的危害呢?经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终于找到了幕后黑手,那就是“热原”。

那到底什么是“热原”呢?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是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其中制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霉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2-第三节靶向制剂解析

2-第三节靶向制剂解析
te>1表示药物制剂对靶器官比某非靶器官有选 择性。
10
(3)峰浓度比Ce
Ce=(Cmax )p /(Cmax )s
式中,Cmax-峰浓度;脚注p和s-药物制剂 和药物溶液。
反映了不同制剂对同一组织或器官的选择性。
Ce愈大,说明转变药物分布的效果愈明显。
11
其次节 被动靶向递药系统
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 targeted preparation) 是利用载体的组成、粒径、电荷等特征,
第十五章 靶 向 制 剂
第三节 靶向制剂
一、概述
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system, TDS),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 或全身血药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或接近靶细胞或 细胞内构造、靶组织、靶器官给药系统。
一、概述
靶向制剂: 从方法上讲,是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选
胞转铁蛋白受体的10~100倍, 利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外表转铁蛋白受体的差异, 以转铁蛋白修饰药物载体如脂质体, 可使其具有导向癌细胞的靶向性。
3.PEG修饰的载体
PEG修饰载体的主要目的:
——延长载体的体内循环时间,增大载体的寻靶时 机
故而亦称为长循环载体(long circulation
降低不良反响; ②加速药物在靶区的聚拢,到达速效目的; ③微球在磁场四周聚拢,与单个微球相比,药物的
集中路程变长,缓释性更大; ④在磁场的作用下,小于血管的微球或微球碎片仍
可以在靶部位滞留。
2.磁性脂质体
含Fe3O4微粒的5-Fu磁性脂质体兔耳静脉注射后,在 磁场定位区血管中滞留达总量的80%。Diadonium 磁性脂质体具有选择性肌松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集于一体的靶向制剂叫多功能 靶向制剂,

第十七章-第三节-靶向制剂

第十七章-第三节-靶向制剂
Biblioteka 磷脂与胆固醇排列成脂质体示意图
• (二)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 制备脂质体的常用膜材主要有磷脂与胆固醇。
• 1、磷脂类 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如卵磷脂、脑磷脂、 大豆磷脂以及合成类磷脂如合成二棕榈酰-DL-α-磷脂酰 胆碱、合成磷脂酰丝氨酸。

中性磷脂、负电荷磷脂、正电荷磷脂
2、胆固醇
• 单磷脂也可制脂质体,但稳定性较差,一般加入适量 胆固醇;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以增加膜的刚 性,也称为"流动性缓冲剂"。
本法特点是包封的药物量大,体积包封率可大于超声 波分散法30倍,尤其适合于包封水溶性药物及大分子生物 活性物质,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免疫球蛋白、碱性磷 脂酶、核酸等。)
水溶性药物 磷酸盐缓冲液
逆相蒸发法
有机溶剂 蒸发
混合 超
W/O乳剂 声
磷酸盐 缓冲液
4、超声波分散法
• 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中,加入磷脂,胆固醇与脂溶 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的溶液,搅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 液以超声波处理,然后分离出脂质体再混悬于磷酸盐缓冲液 中,制成脂质体的混悬型注射剂。
(四)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薄膜分散法
• 将膜材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
•(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氯仿溶 液在烧瓶中旋转蒸发,在瓶内壁上 形成一层薄膜;将水溶性药物溶于 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烧瓶中不断 搅拌,即得脂质体。
• 特点:本法制得的脂质体为多室 脂质体,其粒径范围多在1~5μm。 然后可用各种机械方法(如超声波 分散法、高压均质法、高速剪切 法)使脂质体挤压制成粒径更小更 均匀脂质体。
• 1.相变温度
• 脂质体的物理性质与介质温度有密切关系。当温度升 高时,脂质体双分子层中的疏水链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 列,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如膜厚度减小,流动性增加, 产生由胶晶态(固态)向液晶态的转变等。这一转变温度 称为相变温度。它取决于磷脂的种类。

药剂学综述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药剂学综述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药剂学综述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摘要靶向制剂可以高效提高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

此文简要介绍靶向制剂的分类,剂型及其应用。

关键词靶向制剂;微球;纳米粒;脂质体;应用靶向制剂的概念起始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于20世纪初提出[1]。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针对特定疾病的相关靶点,设计和构建靶向制剂,靶向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热门之一。

靶向制剂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增强药物疗效,同时减小全身的不良反应,为第四代给药系统(DDs)。

由于癌症为世界上较为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而放射性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正常细胞损伤太大,毒副作用强。

所以目前,靶向制剂被认为是抗癌药的最适宜的剂型。

1.概述靶向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识别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特定结构和靶点,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集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乃至数百倍,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杀伤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而且便于控制给药的速度和方式,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2]。

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3]主要有:①提高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型;②降低药物对于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③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1.1靶向制剂的分类靶向制剂的特点是定位浓度、高效、低毒、控制释药、血浓恒定、顺应性提高。

靶向制剂通过作用机制上分类,可分为:①被动靶向制剂,药物以微粒(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等)为载体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肺等器官;②主动靶向制剂,是指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粒,不被单核吞噬系统识别,或其上连接有特殊的配体,是其能够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③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应用温度、pH或磁场等外力将微粒导向特定部位。

靶向制剂目前常用的药物载体有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纳米囊、纳米球、磁性导向微粒,也有利用生物技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为载体与药物结合,或将药物与能够识别受体的配体分子相连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靶向制剂:TDDS,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应具备:1、定位浓集2、控制释药3、载体无毒可生物降解一、分类:1、被动靶向制剂:利用液晶、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材料等作为载体材料,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中制成的各种类型的胶体或混悬微粒系统。

取决于粒度2、主动靶向制剂:用修饰药物的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来源:考试资料网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用某些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二、靶向性评价:三个参数大于1,有靶向性,越大越好1、相对摄取率re2、靶向效率te3、峰浓度比Ce第二节被动靶向制剂一、脂质体: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也称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一)、特点: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2、缓释性3、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4、降低毒性5、提高稳定性(二)、材料:磷脂、胆固醇(三)、制备方法:1、注入法:大多得单室&lt;0.2um2、薄膜分散法3、超声波分散法4、逆相蒸发法:适合包封水溶性及大分子药物,量大5、冷冻干燥法(四)、作用机制:作用过程分吸附、脂交换、内吞、融合(五)、质量评价: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2、包封率及载药量3、渗透率4、药物体内分布来源:考试资料网二、乳剂:靶向性特点是对淋巴有亲和性。

(一)、淋巴定向性:由血液循环、消化道、组织向淋巴转运。

(二)、影响乳剂释药特性与靶向性的因素:1、乳滴粒径2、油相的影响3、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4、乳剂的类型三、微球: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辅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

目的:缓释长效、靶向1、微球特性:(1)、靶向性:一般为被动靶向,2、小于3um被肝脾巨噬细胞摄取。

(2)、释药特性:扩散、材料的溶解、材料的降解。

2、微球的制备:若能溶解或分散即可制备。

四、纳米囊和纳米球:纳米囊:属药库膜壳型;纳米球:属基质骨架型,多是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固态胶体粒子,10-1000nm内,可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溶液。

特点:缓释、靶向、保护药物、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制备方法:1、胶束聚合法2、乳化聚合法3、界面聚合法4、盐析固化法5、液中干燥法来源:考试资料网第三节主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包括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及前体药物。

一、修饰的药物载体:可将疏水表面亲水化,减少或避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

反向靶向(一)、修饰的脂质体:1、长循环脂质体:可避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延长在体内的时间。

2、免疫脂质体:在脂质体表面连接上某种抗体,可提高脂质体的专一靶向性。

3、糖基修饰的脂质体:不同糖基结合中脂质体表面,可产生不同分布。

(二)、修饰的微乳(三)|修饰的微球(四)、修饰的纳米球二、前体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使活性的母体药物再生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来源:考试资料网第四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一、磁性靶向制剂:采用体外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

主要有磁性微球、磁性纳米囊。

二、栓塞靶向制剂:动脉栓塞:通过插入动脉的导管将栓塞物输送到组织或靶器官的医疗技术。

三、热敏靶向制剂:1、热敏脂质体2、热敏免疫脂质体四、PH敏感的靶向制剂:1、PH敏感的脂质体2、PH敏感的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CSD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