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一案三单”问题导读单 新人教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
2.在老师的指导下疏通文意。
【学习准备】准备好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及笔记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习环节主要有:了解文体、作家以及背景知识→读准字音,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疏通文意。
【作业设计】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3)潭中鱼可.百许头()(4)悄怆..幽邃()2.翻译下列句子(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清凉(2)静止不动的样子(3)大约(4)凄凉2.(1)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
(3)(我)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内容2.掌握本文的景物特点和写景手法3.感受并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准备】准备好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及笔记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习环节主要有:复习第一课时所讲重点词语→感知全文,理清思路→掌握本文景物特点以及写景手法→理解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
【作业设计】1.用原文填空(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句。
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____ ___,我国______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选自___ ___。
2、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性格和品质。
3、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4、给加点字注音:篁竹()清冽()卷()石底为坻()为嵁()佁然()参差()披拂俶()而远逝悄()怆()幽邃()翕( )忽青树翠蔓()二、学法指导:(一)朗读课文,把握字音、字形。
(二)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文言文的翻译六法:对---对译换--替换留--保留删--删略补--补充调--调换1、解词(1)伐竹取道()(2)水尤清洌()(3)为坻()(4)为屿()(5)潭中鱼可百许头()(6)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8)斗折蛇行()()(9)往来翕忽()(10)悄怆幽邃()(11)以其境过清()(12)不可久居()(13)乃记之而去()(14)隶而从者()2、翻译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中考写真阅读《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课文助读厅】◆走进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相关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
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非常压抑。
这期间他写了一组很有名的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链接一角(一)什么是“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通过记事、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柳宗元对后世文学的贡献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
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
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
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自主学习室】◆学习目标1.能用现代汉语通顺翻译全文,积累几个常用实词:乐、洌、为、可、许、清、居、乃、去,了解古汉语中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现象。
2.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准确、有感情,并熟读成诵。
3.欣赏小石潭明丽秀美的景色,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内心情感,注意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学习重难点:(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欣赏景物描写之美,体会情景交融之妙。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积累“如”“若”“似”“以”“为”等文言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从:自,由。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鸣,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冽,凉。
清冽,清凉。
以,把。
为,当作。
近,靠近。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语文8 下】导学案:26小石潭记
5、依据课文推断,作者的立足点在潭的( )面。
教
学
反
思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
想要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 笔试是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入门关 卡,而面试则是考生面临的决胜关卡。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一 般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抽题备课、 试 讲、答辩等方式进行。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 行备课,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 面试过程中的表现, 进行综合性评分。 答辩这部分虽然所占的比 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要 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谈谈 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 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及笔 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 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学及 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热 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课 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学 生的发展。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这类题目的复习要求考生 在考完教育基础理论后还不能完全丢掉教育理论, 还要立足于教 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便完整的应对此类题目。 接下来,就是学科专业类这类题目可谓是每次必考的题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能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复杂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
”历史上的文人们在失意郁闷时往往喜欢寄情山水。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文学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到达永州后,他到处寻访山水美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这个人就是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篁.(huánɡ)竹清冽.(liè) 为坻.(chí)为屿.(yǔ) 为嵁.(kān) 佁.(yǐ)然俶(chù)尔翕.(xī)忽差.(cī)互寂寥.(liáo) 幽邃.(suì) 悄怆.(chuànɡ)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 》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小石潭记四、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五、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是远,“下见小谭"是近.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检测案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í)D.俶尔(shū)翕忽(xī)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预习案1。
文学哲学唐宋八大家韩柳永州八记2.quán chuànɡ dǒu huáng lièchí kān 俶翕佁邃3.(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一案三单”问题生成单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问题生成单一.用原文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3.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4.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二.把握内容。
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三.感悟文本阅读课文第1段~3段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伐.竹取道()(2)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两个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
四.拓展探究阅读这则消息,完成后面的练习。
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贬谪湖南永州期间,将满腔政治抱负化为寄情山水的优美文字,流传下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
但由于年代久远,美景难寻。
尤其是“王牌景点”小石潭,其具体位置更是成为千古之谜。
2010年9月18日,湖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对永州市愚溪河清淤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所描绘的“钴潭”“西小丘记”和“小石潭”遗址。
昔日令一代文豪陶醉的山水美景,重现于世人面前。
物考古专家认定:以刻有“钴潭”三字之自然石为起点,沿愚溪北岸往西折向西南走90米,该区域内都是柳宗元所描述的钴潭的原始范围所在。
以上述区域的最西端为起点,往西二十五步(“步”为唐代的长度单位),即45米左右,即为西小丘所在。
以西小丘为起点,再往西一百二十步,即200米左右,到了吕家冲临愚溪口对岸,为小石潭所在地。
文物部门对小石潭遗址位置的测量,与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所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惊人(1)请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一案三单”问题生成单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问题生成单一.用原文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3.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4.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二.把握内容。
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三.感悟文本阅读课文第1段~3段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伐.竹取道()(2)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两个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
四.拓展探究阅读这则消息,完成后面的练习。
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贬谪湖南永州期间,将满腔政治抱负化为寄情山水的优美文字,流传下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
但由于年代久远,美景难寻。
尤其是“王牌景点”小石潭,其具体位置更是成为千古之谜。
2010年9月18日,湖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对永州市愚溪河清淤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所描绘的“钴潭”“西小丘记”和“小石潭”遗址。
昔日令一代文豪陶醉的山水美景,重现于世人面前。
物考古专家认定:以刻有“钴潭”三字之自然石为起点,沿愚溪北岸往西折向西南走90米,该区域内都是柳宗元所描述的钴潭的原始范围所在。
以上述区域的最西端为起点,往西二十五步(“步”为唐代的长度单位),即45米左右,即为西小丘所在。
以西小丘为起点,再往西一百二十步,即200米左右,到了吕家冲临愚溪口对岸,为小石潭所在地。
文物部门对小石潭遗址位置的测量,与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所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惊人(1)请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一案三单”问题训练单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问题训练单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佩.环(pèi) 为坻.(chí) 翠蔓.(màn) 翕.忽(xī)B.龚.古(gōng) 为屿.(yǔ) 蒙络.(luò) 佁.然(yǐ)C.篁.竹(huáng) 为嵁.(kān) 摇缀.(zhuì) 俶.尔(chù)D.清洌.(liè) 幽邃.(suì) 悄.怆(qiāo) 参.差(cēn)2.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闻.水声,如鸣佩古义:;今义:。
(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
4.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似与游者相乐.心乐.之B.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C.乃记之而.去潭西南而.望D.潭中鱼可百许.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5.判断下面句子的特殊句式。
(1)全石以为底( )(2)以其境过清。
( )6.下面与其他三项所使用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二.阅读理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伐竹取.道 (取: )(2)参差披拂.. (披拂: )(3)俶尔..远逝 (俶尔: )(4)隶而从.者 (从: )8.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一案三单”问题导读单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一案三单”问题导读单新人教版【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的一篇美文。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情。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3.熟练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2.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祖国山水的秀丽风光。
【重难点突破】1.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一.学海导航: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2.熟练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了解作者柳宗元,字,代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三.完成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清冽.()坻.()嵁.()悄怆.()佁.()然俶.()尔翕.()乎差.()互幽邃.()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四.拓展阅读《钴鉧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参考答案1.huánɡliè chí kān yǐchù xī cī chuanɡsuì2.C (解析:A项中的加点词分别理解为:写,记录;古代的一种文体。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导学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第二讲语言迁移与对比分析假说(Language Transfer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对儿童而言,他们从对母语一片空白到流利表达,一语习得是个虽然复杂但是相对快速的过程。
过了儿童时期,再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似乎就没有母语那么简单,这个过程相比之下显得极其困难,而且绝少能够达到精通与流利的程度。
成人学习者往往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够达到儿童在四五岁时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的语言熟练程度。
过了儿童期,无论成人如何努力,二语习得似乎都很难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
二语习得者经常困惑于这样的问题:成人二语学习者与儿童一语学习者的差异、成人的二语学习效果为何如此糟糕、成人的二语学习与儿童的一语学习路径是否一致、成人的二语学习如何达到高效,等等。
对于二语习得领域的这些核心议题,虽然一些学者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不过第二语言习得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
从1940年代至今,学界一直试图运用许多理论研究人类如何学习第二语言,从行为主义学习模式,到近来认知视角的输入与互动假说,不一而足。
如今,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诸多论题,大多植根于早期的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学论的研究进展,从本章开始,我们试图探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基础,这种基础的构建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而这正是对语言学习进行理论研究的时期。
一、理论背景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
其理论基础就是对比分析理论假说。
对比分析理论假说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背景,在20世纪50-60年代盛于一时,余脉迄今未歇。
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探索绝对是语言教学实践的附属,从19世纪的教学革新运动开始,语言教学只能适应于学习过程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时语言学理论体系里,索绪尔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还在摇篮之中。
“the conviction that language systems considered fo a finite set of ‘patterns’or ‘structures’which acted as models……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infinite number of similary constructed sentences;the belief that repetition and practice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ccurate and fluent foreign language habits; a methodology which set out to teach ‘the basics’before encouraging learners to communicate their own thoughts and ideas”.对比分析假说理论的首创者Charles Fries (1945)就提出假设: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习惯,在此过程中,人们倾向于把母语及其文化的形式、意义以及分布迁移到目的语及其文化之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6、《小石潭记》--班级某某组号【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3课时【知识】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某某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某某刺史,又称柳某某。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某某,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文稿由X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由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寄情山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在第一篇《始得西》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助学资料】(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络摇缀:(覆盖着;缠绕着;飘动着;连结着)可百许头:(大约。
小石潭记3课时问题导学单
课题
小石潭记
设计人
导读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预习目标:
1、熟练地背诵课文。
2、认真的完成下列各题。
预习过程: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3.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我的问题:
我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问题导读单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的一篇美文。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情。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3.熟练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2.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祖国山水的秀丽风光。
【重难点突破】
1.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一.学海导航: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2.熟练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代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三.完成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坻.()嵁.()悄怆.()
佁.()然俶.()尔翕.()乎差.()互幽邃.()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四.拓展阅读
《钴鉧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参考答案
1.huánɡliè chí kān yǐchù xī cī chuanɡsuì
2.C (解析:A项中的加点词分别理解为:写,记录;古代的一种文体。
B项中的加点词分别理解为:看见;通“现”,表现。
D项中的加点词分别理解为:左右;地方。
)
3.D (解析:例句中的“以”理解为:D项中的“以”也理解为:因为。
)
4.【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