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及相思之情;3.鉴赏词中的表现手法,体悟感受词作里传达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资料】1.苏轼和王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文学上的三苏指苏轼,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22岁中进士,入世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等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詹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十六岁时,与当时十九岁的苏轼成婚。
二人两情相悦,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
苏轼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记,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
她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见识的告诫和嘱咐。
所以,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王弗的去世,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苏轼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是由于与妻子情深意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长久。
2.本词写作背景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3.苏轼的三个妻子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
《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词艺术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学会表达真情实感,自觉传承诗词文化。
【教学重点】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深沉的爱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认为宋朝全才型的人物是谁?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可谓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即使仕途不顺、即使惨遭贬斥,却总是乐观旷达的,他的诗词文章亦如其人,给我们的印象也是豪放旷达的,但是,我们的大文豪也有悲痛浓得化不开的时候,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柔婉细腻的悼亡词,来感受他对亡妻深深的思念。
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生平简介: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
),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
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
但是,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到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有谋反之心。
苏轼词江城子赏析及教案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词江城子赏析及教案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及教案《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正文: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题解: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三、背景: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不幸的是王弗在她二十七岁时于汴京(今开封)去世,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于故里四川眉州。
在这首词词中苏轼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之情。
四、内容分析:上片、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从夫妻十年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写起,十年来,阴阳相隔的夫妻,互相摇念,却无半点消息,可想而知作者凄哀至极的心境。
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
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
茫茫”二字,表面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传达出作者无边的凄清和空虚的情怀。
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夫妻日夜思念,却杳无音讯。
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
这里作者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夫妻二人生前感情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即便是不思量,亡妻的形象也时时地在脑际闪现,由此可见夫妻感情之深挚。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远隔千里。
千里之外,妻子孑然一身埋于孤坟,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无处话凄凉”一句,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仕途坎坷、潦倒失意之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一﹑整体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是苏教版选修课程中“‘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一章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本章节一共选入了苏轼的四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分别想从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不同的层面介绍苏轼对宋词的创新和贡献。
从而让大家了解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苏轼。
苏轼的词强调词的主体性,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是苏轼的一项创新:即以悼亡题材入词。
对于悼亡这一题材来说,苏轼的这一创新,不仅没有冲淡悼亡词的庄重,反而增加了词作的抒情色彩,《江城子》一篇质朴而庄重,感情蕴藉深厚,感人至深。
在苏轼之前,只有悼亡诗没有悼亡词,苏轼之后,涌现了很多悼念亡妻的绝佳词作。
教师将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使学生快速的进入相应的情境,结合多媒体图片介绍本课相关背景,使学生了解王弗其人以及她对苏轼的重要意义。
其次运用朗读教学的方式展开,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文本。
再次教师抓住关键字具体分析,充分地拓展文本的内涵。
最后,拓展延伸,提一下悼亡词,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二、教育背景分析。
对本首有关苏轼王弗彼此恩爱情深流传千古的词,我们不能不熟悉。
这首词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多么深奥的语义。
在朴素的文字下却蕴含着无比的深情。
对于苏轼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不深刻。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个多情的苏东坡。
三、教学目标分析:⑴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词作背景,结合注释诵读全词。
②能记住一两个苏轼和王弗之间的小故事,并能有一些自己的感慨。
⑵过程和方法:①从语言入手,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初步把握和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②能够感知苏轼对王弗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深沉思念。
对苏轼形象的理解除豪放外更添多情的特征。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够受到感染和启迪。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习目标1、根据课下注释读懂词的含义,并背诵本词。
2、诵读体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
3、学习积累,鉴赏词作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学习重点诵读体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
学习难点学习积累,鉴赏词作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朗读鉴赏,通过比较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一、情景导入苏轼,我们高一学过了他的散文赋名篇《赤壁赋》,领略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洒脱、达观;学过了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了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与旷达。
这两篇佳作让我们更多的懂得了他的“豪放”,而他内心深处的“婉约多情”则是我们不熟知的。
苏轼,千古第一风流人物,我们应该对他有更多的学习。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去感受他的“十年生死”之梦。
二、感知诗词:古诗词诵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重点词语:思量:想念,相思。
千里孤坟:孤坟远在千里之外。
话:谈论、叙说。
纵使:即使。
应不识:(你)应该也认不出(我)来:助气助词,无义。
小轩窗,正梳妆: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顾:看。
料想每年的明月之夜,你在那短松冈上,都会因思念我而柔肠寸断吧。
料得:料想。
肠断: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2、译文:十年来,我们阴阳两隔,彼此茫然不相知。
虽然我没有刻意去想你,可心中自然难以忘怀。
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难过时也)没有地方诉说心中的悲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学习目标】1.读懂词的含义,学习表现手法。
2.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3.鉴赏词作里表现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dān]州。
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等。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苏辛”苏轼辛弃疾书—“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思】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从那些字眼看出来的?2..本词题目为“记梦”,整篇词都在描写梦中的情景吗?试分别找出梦前,梦中梦后的诗句。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议】1.“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2.“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十年”一句有什么关系?联系苏轼生平,思考本句中的“凄凉”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4.本词有哪些艺术特色?【检】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诵读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人生轨迹。
2.掌握诗词中的写作手法(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手法)。
3.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宋词。
说到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我们常常会想到苏轼。
事实上,苏轼一生创作的豪放词都不及婉约词的零头,所以我们常说苏轼是一位被豪放词耽误的婉约词人。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讲授新课:一.知人论世1.苏轼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因被贬黄州时,在东坡上干了很多农活而得名),眉州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上的造诣极深,是一个“综合能力”非常出众的人,并且当官也是一把好手。
2.苏轼经历公元1057年,苏轼进士及弟。
那一年,他刚好20岁,他的每篇文章问世,都会在宋朝顶级朋友圈引发高度关注和转载,可是,即便是如此有才华和能力的苏轼,一生还是曲折重重,无论是职场的不得志,还是婚姻生活,都给他的人生添上了悲伤的色彩。
苏轼的一生,不是在贬谪,就是在贬谪的路上。
在他65岁那一年,他从儋州出发,计划回常州安度晚年,途经镇江游金山寺,看到自己当年的画像,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24个字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
既是自嘲,也是自谦。
黄州是他的壮年,惠州是他的中年,儋州是他的暮年。
虽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身性豁达,“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政治生涯的曲折,也并不妨碍苏轼成为一名美食家。
去黄州,由于黄州猪肉不贵,他发明了东坡肉,并写下了《猪肉颂》;去惠州,他不仅爱上了荔枝,还发明了烤羊蝎子(因为穷,买不起羊肉,便买了羊脊骨来制作美食了),并写下了《惠州一绝》;去儋州,他迷上了生蚝,发明了生蚝的新鲜吃法,肉与姜,入与酒并煮,并写下了《食蚝》,所以苏轼是标准的“吃货”一枚!从当年的乌台诗案开启被贬生涯,到王安石变法,苏轼作为保守派成员,被污蔑,不被重视,只能外放地方。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主讲人:张玉教学目标: 1. 了解写这首诗的背景。
2. 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3学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苏轼的魅力何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学过的词句来回答。
(豪放、豁达、才华横溢)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题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
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三、品读与探讨:1、内容讲解(1)“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
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记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吟唱感知,体会幽美凄凉的整体氛围。
2.围绕情境任务,从三个活动入手,层层深入,解读文本。
3.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难点】围绕情境任务,从三个活动入手,层层深入,解读文本。
一、导入新课在很多同学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个豪放旷达的“人而仙者”,用胸襟超越了苦难,在人生的困境里突围。
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样洒脱不羁的苏轼,也有他深情执着的一面。
比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下简称《江城子记梦》),就是苏轼为亡妻王弗所写的一首婉约之作。
王弗,四川眉州人,十六岁嫁给苏轼,当时苏轼十九岁,他们是一对恩爱知心的少年夫妻。
在相伴了十年光阴之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卒于汴京,千里归葬眉山。
此后因为新旧党争,苏轼的仕途多舛,待到十年后,他外放密州为官,有一天夜里,梦见了暌违十年的亡妻。
这一场“相会”,跨越了十年的时间,甚至跨越了生与死的鸿沟,醒来之后,苏轼心中百感交集,将哀思化入笔墨,便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这篇《江城子记梦》。
二、吟唱感知教师播放歌曲《江城子记梦》,学生欣赏歌曲,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生和唱,熟悉曲调之后师生合唱。
(设计思想:这首词文字浅显平易,大家耳熟能详,字面上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于是我想用另一种方法带着大家去体会感受。
有道是“词为倚声”,词这一文学体裁,原本就是用来配乐演唱的。
所以我选择了歌曲《江城子记梦》进行演唱,希望借助音乐营造的意境,帮助学生进人词境之中。
)三、情境创设,设计展板情境任务:东坡公园即将举办“东坡文化月”活动,其中一个项目是苏轼诗词作品展,请你协助主办方布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一块展板。
活动一:定苏词基调,着展板色彩请结合《江城子》的内容,说说你认可的展板色彩方案,并说出理由。
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体会苏轼对王弗的深切思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2.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教学重点:写景、记事、抒情以白描取胜的特点。
教学难点: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
一、激趣导入如果苏轼。
结合学生已经接触的作品,创建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豪迈奔放的,自适旷达的苏轼,进而启发学生感受这首一改常态,情感细腻深沉的作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从这首词中看见不一样的苏轼。
二、文本探究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思考:本词的线索是什么?以什么作为写作顺序?①记梦:点明写作内容梦到亡妻,抒发思念、伤感、无奈之情。
②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梦前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学习活动二:以写促读,走入梦境请大家自由朗读梦境部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来具体描绘作者梦中所见的情景。
示例:梦中我轻而易举地飞回家乡四川眉州,回到以前与你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
晨曦微露,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而我此刻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你依旧明艳动人,而我却两鬓如霜,面容憔悴。
我们有千言万语要向对方倾诉,但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通过梦境部分的赏析,我们发现作者基本全用白描,语言质朴自然,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正是白描手法的魅力所在。
学习活动三:咬文嚼字,以声传情梦境越是美好,则越是反衬出现实的悲苦。
作者的现实生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小组合作,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点评和交流。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的,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一样,花落人亡两不知。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②“不思量,自难忘”,对你的思念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状态,妻子一直都在我的心里,即便不去想,会时不时地记起。
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
十年忌辰,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难以遏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2.体会苏轼婉约词中的豪放词风。
3.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当下,呵护情感,做道德新人重点与难点:1.词情感的把握,写作手法和遣词炼句的学习2.对苏轼婉约词中的豪放词风体会一.题解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
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mǎo):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记梦: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以“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二.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他在书法、绘画、文、诗、词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被称为古今文坛第一奇人。
他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散文汪洋恣肆,结构谨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可是今天我们学的却是一首饱含愁苦的婉约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三.创作背景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概述】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理解并解读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培养对文学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逐渐掌握文学作品的解读技巧,并能够从中领悟到文学作品的美感与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基本背景和创作意图;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通过对作品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处境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与追求。
【教学重点】1.解读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手法;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揭示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2.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和处境的理解,并联系到现实生活。
【教学准备】1.复印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文本;2.准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城子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江城子的联想和感受;2.展示杨万里的画作《江城子写生图》,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江城子的描绘。
二、阅读和理解(20分钟)1.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文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2.学生阅读完毕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3.指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对杨万里的诗歌风格的感受。
三、解读和思考(25分钟)1.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2.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和意象象征等方面,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3.通过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处境的反思,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追求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练习与拓展(20分钟)1.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诗句,表达自己对江城子的想象和感受;2.组织学生集体或小组朗读自己写的诗句,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3.展示其他与江城子有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和仕途上深沉的苦痛。
2、通过场景描写,感受梦境的温馨和词人情感的深挚,品味白描手法的艺术魅力。
3、补充与苏轼、王弗相关的人物生平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丰满人物的形象,从而更进一步地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具体描写梦境的语句入手,联系与苏轼、王弗相关的助读资源,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梦中的经典场景。
教学难点:体会上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词句,思考它能打动自己的理由,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你内心所构想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雄浑奔放的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潇洒不羁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豁达自信的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超逸乐观的苏轼苏轼作为豪放派的代表,然而当一个豪放派词人在面对自己心爱之人时,也会流露出他婉约细腻的一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是苏轼婉约风格的代表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进行学习活动一,聆听范读,整体感知。
请大家仔细听配乐朗诵,思考一下本词的线索是什么,以什么作为写作顺序。
谁能告诉我这部分的关键信息?学生1:这部分提到了《江城子》的词牌名,以及作词时间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内容是记梦中的情景。
老师:很好,你总结得很到位。
这里提到的“江城子"是词牌名,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在学习中会更深入地了解。
其他同学对这部分还有什么补充吗?学生2:在这里,苏轼点明了写作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而且他当时任密州知州,年近四十。
老师:不错,你指出了写作的具体时间和苏轼的官职,这对我们理解诗人的心境和背景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设计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课 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
要求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掌握本词虚实结合的艺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1.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教学
重点
掌握本词虚实结合的艺术方法。
教学
难点
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教学
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千古奇才
二、学习目标
1.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词作,通过诵读感悟苏轼对亡妻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2.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词作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3.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豪放词风的另一面。
教学重点感悟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赏析词作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出示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中的一段话,思考王弗在苏轼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
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当十九岁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苏轼遇上了年方二八(16岁)的聪颖女子王弗,两人成婚了。
王弗出生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温柔聪慧,在事业和生活上都给苏轼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天妒红颜,幸福的婚后生活仅仅过了十一年,26岁的王弗身染重疾,不幸病逝。
公元1075年,王弗离世十年,历经宦海沉浮的四十岁的苏轼来到距离亡妻千里之遥的密州任职,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了自己的结发妻子,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下了旷世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二、初读:体会词情1.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朗读与点评。
2.思考:标题写到“记梦”,是否一开篇就在写梦?哪几句在写梦?明确:不是,写梦的诗句为“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本词以“梦”为线索,按照“现实——梦境——现实”的结构来写(手法:虚实结合)三、品读:感悟深情(1)品味“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
明确:“茫茫”即“茫然不相知”“音讯渺茫、模糊不清”,之所以感到“茫茫”,是因为苏轼和妻子已十年未见,天人两隔、生死相隔。
“两茫茫”则说明不只是词人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包含了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
短短七个字,既奠定了全词凄婉沉痛的感情基调,也包含了苏轼对妻子深沉的思念。
(2)任务:找出上片感触深的词句进行品味赏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名师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通过赏析诗词,学习并掌握“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3.通过对重点诗词内容的分析及高考链接,学习并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赏析诗词,学习并掌握“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难点:通过对重点诗词内容的分析及高考链接,学习并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教学设计一、引用诗词,导入新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借“沧海”、“巫山”这样的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隐喻他和亡妻之间的情感,深表自己的怀旧悼亡之情,感人至深。
百年之后,又有一位著名的词人像他一样借诗词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悼怀之情。
这位伟大的词人是谁呢?明确:苏轼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苏轼悼念亡妻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元稹的悼亡诗句导入,引出悼亡诗,从而导出苏轼开创的悼亡词,能够帮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更好地学习新课。
)二、任务一:检查预习,知人论世(一)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王弗贤淑端庄,对苏轼的事业、人生给予了巨大的激励和帮助。
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去世了。
这对苏轼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光彩昭日月,襟怀冠千秋—既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苏轼一、教材分析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被选录在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
这首诗歌是苏轼的经典词作之一,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所列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首词能让我们具体体会到苏轼对亡妻的真挚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和高中都学过苏轼的词,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对苏轼的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对苏轼的词作按照时间轴做一个梳理,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苏轼的作品及人品。
三、学习目标体会苏轼作品及人品。
四、教学流程(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二)苏轼思想苏轼的思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写了大量政论的诗歌,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
后期尽管他还以儒家的忠义思想自励,胸存浩然正气,但已参入了大量佛、道思想,外儒内佛,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
他有那种谈笑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有那种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苏轼印象(生平经历及创作)1.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随父亲和弟弟进京赶考,欧阳修:“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读轼书,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2.1065年7月13日,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年仅26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歌内容略)(王弗与苏东坡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东坡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人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段,写 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幸福的生活 情景。
4、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对幸福生活的回忆,反衬了死别后的凄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久别重逢,没有出现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怎样的情景? 此时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 可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 不出来。
貌的简括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 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暗指作者十年来 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照应了
上文的“话凄凉”。
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既表现 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
之感。
上阕归纳
1、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2、主要手法: (1)直抒胸臆。 (2)想像丰富。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点题,真正进入“梦境”。
忽:梦境的恍惚迷离 ,悲中寓喜
2、“小轩窗”借代什么地方? 两人曾经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3、“正梳妆”写出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词人一旁怀着 愉悦的心情观看、欣赏,或许还指点评说呢。
写作背景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 (今山东诸城),这一年正月二十 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的悼亡词。此时苏轼三十八岁,其 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 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记梦
• 题为“记梦”,实为梦后记事, 内容是“梦亡妻”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千里”—— • 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
得相逢的遗恨 • “凄凉”,—— • 既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无助的情感,
也暗含了仕途坎坷之境遇。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纵使” 一词有什么作用? 通过假设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
2、“应不识”三个短语照应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外
下阕归纳 下阕“记梦”,表达沉痛之情。 主要表现手法:借梦写情,虚实结合。
文义:
十年了,阴阳相隔,一生一死不能相见。 不必刻意思念,本来就难以忘怀。你的孤坟 远在千里之外,我满怀的凄凉无处可以倾诉。 如今即使相见你也当无法认出我来,因为这 些年来的遭遇使我风尘满面,两鬓苍苍。
入夜后突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故乡。 看到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彼此无言 痴情相顾,只有泪水潸然而下。想那冷月清 辉松冈之处是你我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风栖梧》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仙桥》
《你见或者不见我》
--仓央嘉措
• 你见,或者不见我 • 我就在那里 • 不悲 不喜 • 你念,或者不念我 • 情就在那里 • 不来 不去
• 你爱,或者不爱我
• 爱就在那里
•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即转入写梦。
文义:
十年了,阴阳相隔,一生一死不能相见。 不必刻意思念,本来就难以忘怀。你的孤坟 远在千里之外,我满怀的凄凉无处可以倾诉。 如今即使相见你也当无法认出我来,因为这 些年来的遭遇使我风尘满面,两鬓苍苍。
入夜后突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故乡。 看到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彼此无言 痴情相顾,只有泪水潸然而下。想那冷月清 辉松冈之处是你我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这种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奠定全 篇的感情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
不去想她,却又实难忘怀。这种感情有什么 特点?
写生者对死者的深切思念。哀思万缕,缠 绕心间,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 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 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 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思考感知
1.这首词题为“记梦”,具体写梦境的句子是 哪几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
思考感知
2.这首词以什么为线索,可以分为几层?
全词以梦为线索
内助。
• 王弗去世后,苏轼悲痛万分,他按照父亲苏洵的 安排,将妻子安葬在母亲的坟旁。并在埋葬王弗的 山头上种植了30000株松树,以寄托他的哀思。又 过了10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 一的《江城子·记梦》
•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 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11岁,自 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 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 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 同甘共苦。25年之后,王闰之去世。苏东坡痛断肝 肠,写祭文道:“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 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少 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 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 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时,将此十张足 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去世后,其 弟苏辙按照兄长的意思,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 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熙宁二年(1069) 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 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 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 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 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 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 狱,入狱后,受尽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 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 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
新课导入
《 题 西 林 壁 》
新课导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定风波》
在你心目中
苏轼是一个 什么形象?
“他是一位有魅力、有创意、 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 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造酒的实验家,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佛教徒,巨儒政治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 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 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 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 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 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 (1094) 又遭贬职惠州儋州。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 贬儋州(今海南), 元符三年(1100) 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66岁死于常州。
江
乙城
卯子
正
苏
记月
轼
梦二
苏轼
十
日
夜
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二年级语文组 胡建
• 他的结发之妻叫王弗,是四川眉州青神县进士王方 的女儿,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礼,性情温和。庆历 六年(1054),19岁的苏轼娶16岁的王弗为妻。王弗 与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治平二年(1065)五月,妻 王弗卒于京师,年仅27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 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江 城 子
文本研习
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儿表达了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表达对亡妻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 相问之痛。
❖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艺术手法
❖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 上的显著特色。
❖ 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 的深情。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 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 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 地显得情真意切。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 格中的另一面—— 多情。
江
乙城
卯子
正
苏
记月
轼
梦二
苏轼
十
日
夜
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二年级语文组 胡建
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北宋
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豪放词风的开创
者,与父苏洵,弟苏辙并
“
三苏 ”。
苏轼简历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 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 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 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 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 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 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