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展现“和谐”之美

合集下载

教学相长 多管齐下

教学相长 多管齐下

教学相长多管齐下——如何营造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氛围之我见数学向来被称为是“科学之母”,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克洛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带给人们的不单是直观的形式美,更在于其内在完美的和谐统一性。

同样道理,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也要着力追求“和谐之美”,其中既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也有学生与学生的和谐(生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如何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把课堂从枯燥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让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课堂,这正是我们作为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

《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是成语“教学相长”的出处,充分说明教学过程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教与学这两方面辩证统一的互动过程。

在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必须把“教学相长”的原则贯彻于各个环节,大力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教与学的同步长进。

只有从教学的主体、客体、方法、内容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培养教学自信心和亲和力教学自信心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在具备高尚师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知识的沉淀。

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胜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断地提高威信。

当然,光有自信心,没有亲和力也是不行的。

亲和力是教师在身教、言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

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必备条件。

教师要爱护学生,要善于与学生平等交流,善于与学生沟通心灵,这样才能教学相长,逐渐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必须仔细研究教材的每道习题和每幅插图,努力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包括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的分析和建议。

带领学生走近让人迷恋的数学美

带领学生走近让人迷恋的数学美

带领学生走近让人迷恋的数学美走近数学,就走近一个美得让人惊诧的世界。

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之一,就是带领学生走近让人迷恋的数学美。

美作为现实和现象、物质和精神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还具有色彩变幻的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征。

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我们可以感受到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看,有简约之美、类之美、抽象之美、无限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等。

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她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

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赞叹和欣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带来学生从几个方面来欣赏数学美。

欣赏简洁,让人迷恋的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

”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真正称得上是至美。

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和原理、帮助学生形成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以特别的眼光,感受数学简洁的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棱数、面数,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多面体的共同特性,由她还可派生出许多同样美妙的东西。

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比如:圆的周长公式: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数学的这种简洁美,用几个定理是不足以说清的,数学历史中每一次进步都使已有的定理更简洁。

欣赏和谐,让人安详的美。

数论大师赛尔伯格曾经说过,他喜欢数学的一个动机是以下的公式:,这个公式实在美极了,奇数、、…这样的组合可以给出,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此公式正如一幅美丽图画或风景。

用好教学资源 彰显数学之美

用好教学资源 彰显数学之美

用好教学资源彰显数学之美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只致力于对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而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

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一、用好教材,感悟美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的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

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二、创设情境,感受美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想法比较幼稚,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

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

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学生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境的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

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境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

三、开展活动,体验美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

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之美

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之美

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之美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主战场。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科学严密,形象简洁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形象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能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解决美的享受;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语言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

教师提问不要过大,而且笼统。

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准切入点。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有教师问学生:“长方体有几条棱长?”这个问题把学生弄的糊里糊涂的,不知道怎样答。

这个问题应改为“长方体有几条棱?”,或“每条棱分别长多少?”所以课堂教学语言的必须是科学与严密的,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课堂教学组织要有序有趣,民主高效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1.导入要新颖有趣,为学习新知作准备。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课堂组织要民主和谐,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

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

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

例如:可以提醒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回答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等。

徜徉和谐海洋 感受数学之美

徜徉和谐海洋 感受数学之美

徜徉和谐海洋感受数学之美人们惊叹“鸟巢”的壮观,“水立方”的大气,其实这一切都源自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

和谐本身就是一种美,只有构建起和谐高效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和谐的海洋里,真正感受数学之美。

怎样才算是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呢?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和谐的课堂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课堂的感情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主动、有效的交往活动。

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师生、学生间都要互动。

而学生具有的个性差异决定了和谐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包容性特点。

师生只有建立起民主与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为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感情基础。

在平日教学中,我们必须将民主、平等意识贯穿于教学每一环节,放下架子,将自己看做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平等对话,把爱带进课堂,用你的语言、表情、动作去鼓励和鞭策学生,时刻尊重学生,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和谐的课堂要和谐的招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课堂导入则是教学设计的招牌。

课堂导入是抓住学生参与课堂的关键。

情景教学是课堂导入的一个必要教学手段。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件中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并逐渐产生亲切感。

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学习,多积累,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准备丰富的知识素材。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一旦被激发起来,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三、和谐的课堂要有智慧的问答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去获取。

英国学者欧内斯特说:数学不仅要关注定律真理的判定,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

因而,也就必然要求数学教学从重视知识的静态结果转向关注知识发展的动态过程。

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和谐

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和谐

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和谐发表时间:2009-07-06T15:05:02.76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3期供稿作者:廖清林[导读]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提要: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为适应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和谐也应受到高度重视。

本文分析了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注意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美;和谐作者简介:廖清林,任教于浙江省慈溪市白河初级中学。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的,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教师所追求的。

如何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感受数学美,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和谐一切美的东西才是和谐的,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知识中美的因素,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展示出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丰富的数学内涵,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图形的对称性》教学后,笔者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圆规画出优美的各种图案,经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认真画图,学生画出了许多优美的图案,笔者加以整理,在学习园地上加以展出,并让学生共同评论,评出谁最美?谁最有创意?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

同时,课后布置了课外实践性作业,针对自己的个性爱好,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一幅对称图案;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得到,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这样,学生通过把图形的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拼出了许多美丽而简洁的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此时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和谐美。

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和谐课堂实施的关键开放式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体,充分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有“桃子可摘”,突出了和谐的主题,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也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教师以宽容、友善、平等的“引导”心态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身心舒展起来,然后通过开放情景的创设、提供学习材料、假设问题等办法,交给学生具有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具有体验活动的广阔空间。

构建数学课堂和谐自然之美

构建数学课堂和谐自然之美

构建数学课堂和谐自然之美【摘要】:目前,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改革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改革的深入,在一系列的教改实验中,探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等,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创造互动学习机遇,促进多向交流,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让地理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

本论文对如何构建数学课堂和谐自然之美进行了论证了。

【关键词】:和谐自然数学课堂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活动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自然而和谐的统一整体。

在课堂教学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

细思这些失败,与当时课堂气氛过于紧张或过于随便、处理过程不够自然有很大关系。

可以明确地说,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处于“自然和谐之美”,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而教师的仪表与教态、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是构成课堂“自然与和谐”的三个主要因素,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谈谈营造“自然与和谐”的方法。

一、教师的仪表与教态之美人的仪表包括身材、相貌和服装两个方面。

前者是人固有的生理条件所决定的,一般难以改变。

而服装,亦即装饰是整个仪表美的重要内容,它是增加身材美、容貌美的条件。

教师在讲台上其仪表既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要服务和服从于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

其具体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现象,即过于华美或过于随便,如果教师的服装颜色过于耀眼,款式过于奇特,与众不同,在课堂中就给学生以“鹤立鸡群”之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有不自然之感。

同时,这种师生服装不和谐造成了学生“不融老师”的心理,自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果教师的服装过于随便,长衣大袖,拉拉沓沓,甚至满身污垢,敞胸露怀,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课堂气氛懒散,出现学生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为数学和谐之美,教师应有所为论文

为数学和谐之美,教师应有所为论文

为数学和谐之美,教师应有所为【摘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使这些联系和谐的结合起来,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寻找得力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目标情境数学本源探究性接受性课内外和谐能产生美,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课堂。

数学课堂是师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舞台,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精彩,体现一种和谐的美。

每位教师都在用行动来诠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

上好一堂数学课,不仅是学生的享受,更是教师的追求。

看到学生眉头紧锁的沉思,听到他们豁然开朗的回答,欣赏到他们兴致勃勃的笑脸,老师定会收获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四维目标的和谐数学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传授给学生知识,它的范围变得更广阔,涉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它们之间的和谐呢?首先要能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没有”四基”做载体,整个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其它目标就难以实现。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片面地追求结果,而忽视了数学思考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中,把数学思考目标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加以强调,这是对传统教学弊端的一种矫正。

就教师的”教”而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更重要的是传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要让学生亲历数学思考的过程,重在给予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就学生的”学”而言,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性。

在遇到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能及时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实践能力。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的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的探究
课堂艺 术
3 0

一中 一
一初 一
平等 、 互动 、 相长 、 共融的和谐师生关 系 , 教师的组织 者、 引导者 、 作者 身份 凸显 出来 , 合 学生 的主体地 位 受到肯定 ,教 师应 以训练学 生创新 能力 为 目的 , “ 保 留学生 自己的空间 , 尊重 学生 的爱好 、 个性 和人格 , 以平等 、 宽容 、 友善的态度 对待学生 , 学生在教 育 使 教学过程 中能够与教师一 起参与教 和学 中, 做学 习 的主 人 , 成 一 种 宽 松 和 谐 的 教 育 环 境 ” 形 。显 然 , 只 有 摆 正 两 大 课 堂 主 观 角 色 的 位 置 , 能 进 一 步 深 入 才 探讨和谐课堂 的真正内涵。 三 、 发 式 教 学 是 构 建 初 中 数 学 和 谐 课 堂 的 有 启
效 方 法
罗杰斯说过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 “ 和心理 自由 , 只有心理安 全才 能有心理 自由, 也才能 有学 习的创造性 。数学课 堂必 须营造 宽松 、 ” 自由的 学习氛围 , 构建和谐课堂 ,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 造性 的学习。和谐 的数学课堂 , 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 师生 、 生生平 等 民主 , 互敬 互爱 、 流互 动 、 生共 交 师 创 , 合 默 契 、 相 发 展 的教 学 过 程 。 鉴 于对 和谐 课 配 互 堂 的 重 视 和研 究 , 文 主 要 探 讨 构 建 初 中 数 学 和谐 本
一 一 究 建 谐 课 堂 的 探 和
启发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论 中主导思想和重要 方法 , 不但继承 了传统教学理论的优秀成果 , 而且融 合 了现代教育心理学 的一般规律 , 中数学和谐 课 初 堂的构建不是标新立 异, 而是将 各种教 学方法 的核 心价值体系化 、 范化。笔者 强调发挥 启发式 教学 规 的作用 , 就是 以此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 , 引导他们主 动获 取 知 识 , 养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题 的 能 力 和 创 新 培 解 精神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 实际贯 彻启发 式的教 学 , 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认 知冲突 , 织和 引导他们 的思 组 维活动 , 使学生既有思维 目标 , 又有思维方 向。解题 教学重视分析 , 启发 思维 , 不抢时 间赶进 度 , 安排 要 学生应有 的思维时间与空问 , 使师生的思维同步 , 在 “ 为什么这样思考 , 怎样 思考 ” 上下工夫 , 暴露思维过 程 , 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 激 教师平时 要不 断反思 , 努力提 高 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 当启发 过程未按原定方 向进行 时 , 教师应 沉着 、 冷静 , 做到 顺水推舟 , 不压抑学生 的思维活动 , 在另一种情境 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从而确保 教学活 动达到一 种新 的 自然 和 谐 。 四、 思维训 练是构 建初 中数学和谐 课堂 的重要

美,无处不在——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具备美

美,无处不在——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具备美

美,无处不在——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具备美摘要:美,无处不在,渗透于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

数学教学也是一门美的艺术。

数学教学应博采众长,把课堂教学搞得美而高效,让师生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这就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仔细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讲究美的艺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从而打造一堂堂生动唯美的课堂。

关键词:数学美;活动之美;互动之美;智慧之美;价值之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在许多学校如火如荼展开。

笔者的一些同事正尝试着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探索。

他们在课前精心的准备,编导学案,互相听课,不但备教材更备学生。

每次上课,如临大敌,可以说,准备得很充分。

他们都在努力追求把课堂搞活,努力争取使课堂高效,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但笔者掩卷沉思,总觉得他们的课堂上还缺少点什么。

那就是他们的课堂缺少点美!是效率、形式、情感有机结合的美,因为好的课堂少不了美。

一、活动之美张弛有度数学课堂是思维高度活动的课堂,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因此“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启智,让学生在活动中反思” 就成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他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求知的光彩,不能不说是课堂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活动也要张弛有度。

如果教师为了活动而活动,就会徒有表面的热闹而无活动的实质,这样就偏离了数学活动的目的,造成劳而无功的无效教学。

笔者认为数学活动应注意两个方面:1.活动要求精,应掌握“火候”。

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活动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活动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要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

2.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活动,使他们有的放矢,在活动后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活动是一个载体,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有效方法,不是教学的目的,我们要能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应用这个方法,不能让这道风景线失去光彩。

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之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美: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对立与统一美等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到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上。

同时,发挥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作用。

一、数学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对数学蕴涵的美应有着深刻的感受,让同学们欣赏着由几何变换构筑的绝妙天地,领略由同解变形展示的绮丽风光,到处感受到数学中调谐和比例,整齐和匀称,形象与抽象,秩序和逻辑精确和简洁的美丽。

为什么许多人对数学的研究孜孜以求那是数学的美丽使无数的数学爱好者在数学王国里流连忘返。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创新、探究、以至发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发现真理的快乐,例如,三角形的3条中线,3条内角平分线,3条高都交于一点,在教学中我先不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自已亲手作图,让学生发现这“真理”,使学生发现一个“真理”的惊喜。

这是令人惊奇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统一美,数学是这么的美妙。

在解题训练中,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设计不同层次问题的场境,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一道道数学难题,智力被一步步推向无极的境界,沐浴着智慧的阳光,给人以证服自然的美感体验,如高斯小时做过的练习:求1+2+3+…+100的和,高斯巧妙地首尾相加算出和,这是对称的美,同学们不感觉到解法的奇异、独特而华丽吗二、数学美是教学运用的好帮手数学中无处不存在数学美,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处处有美、利用美。

如数学远用于导学中,在“利用对数计算”的教学中,我拿一张白纸说:若将这张白纸对折50次后,它的高度是多高呢同学猜想,最后老师给答案:它高度比地球到月亮的距离还长,学生惊讶中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数学的奇异美,真是不算不知道,算了吓一跳。

可远用于知识的理解、讲解中,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数学归纳的原理是难以理解的,我设置了一个游戏,把一块块长方形的木块坚立在地上,当把第一块推倒时,其它的一个接一个依次倒下,让学生寻找倒下的条件,问第一块不倒后面的会倒吗若抽掉第四块,第三块倒后,则第五块及后面的会倒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来源于生活。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美篇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美篇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一场美的探索与追求数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充满智慧的学科,一直占据着高中教育的重要地位。

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不仅应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追求美的教育。

数学本身就充满了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以及奇异美。

从古至今,无数伟大的数学家们沉醉于这些数学之美,并为探索和传承它们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成为传播这些美的火种,成为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之美的殿堂。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如同诗一般简洁明了,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都蕴含着深深的简洁美。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数学概念,让他们在书写和表达中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这种简洁美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谨、精炼的学术态度。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的和谐美。

数学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都蕴含着内在的和谐。

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和谐,让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和谐美。

例如,通过讲解黄金分割比例的和谐美,让学生理解它在自然界和艺术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讨数列的和谐美,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有序和规律。

再者,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对称美。

对称,是自然界和数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美。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通过讲解、演示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方式,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解析几何中的对称美,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的对称变换,让他们理解对称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勇于探索数学的奇异美。

数学的奇异美,常常隐藏在那些看似复杂、看似无解的问题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难题,让他们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奇异美。

这种奇异美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当是一场关于美的探索与追求的旅程。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之美光芒闪耀:如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这门表面上看来枯燥乏味的学科,却蕴含着深刻的逻辑之美和无穷的应用价值。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催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寻中的最重要课题。

1. 联系生活,彰显数学的实用性数学并非抽象的理论体系,而是与生活密不可分。

将数学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是释放他们兴趣的关键。

实例讲解: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建筑物、自然景观等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应用;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数据,比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爱好等,并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项目式学习: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项目,例如“设计一个理想的房间布局”、“规划一次旅行路线”等,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身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 挖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好奇心数学学习不应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习题,还可以充满乐趣和挑战。

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设计,例如“智力拼图”、“数学大接龙”、“数学小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亲身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尝试解答、验证结果,在探索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并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故事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感人的故事中,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与科技的发展”、“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

3. 充分展现数学的艺术性和美感数学不仅是逻辑推理,更是一门蕴满艺术性和美感的学科。

图形艺术:利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数学的艺术性,例如曼德博集合、莫比乌斯环、黄金分割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的优美动人和神奇。

音乐与数学:将数学与音乐相结合,例如从分析音阶、节奏等,帮助学生明白数学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文学与数学:将数学融入文学作品,例如数学家的小说、诗歌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文学的融合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和谐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和谐之美

老师就是你们的…( 朋友)你们是老师 的… ( , 朋友) 。你们
和 老 师互 为 朋友 。 ( 书 : 为 ) 板 互 师 : 说说 你对 “ 能 互为朋 友 ” 个 词 的理解 吗 ? ( 这 学生 从 各个 角度 谈 ) 师: 能不 能 说 , 师 是朋 友 ?是 敌人 的朋 友 ? ( 老 生笑 ) 师 : 学们 说得 非 常 不错 , 来 你们 绝 对够 意 思 , 们 同 看 你 这 些 朋友 老 师 交 定 了 ! 本 片段 中 , 学 生熟 悉 的 日常 生 活 中的 “ 为朋 友 ” 从 互 入
生来完成 , 而让其他学生作一些相应的补充或复述 。这样
的安排 , 正 让每 一 个 学生 在 课 堂上 都 有 事可 做 。 真 四 、 现 平等 对 话 , 造 和 谐 的师 生 关 系 实 打
对数学而言, 对话与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
合 作 , 不仅 是一 种 认识 活动 过程 , 它 更是 一种 人 与人之 间平
式 的和 谐统 一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 “
验和 理 解 数学 ” 创 设 形 象 、 动 、 趣 的学 习情 境 , 方 面 。 生 有 一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 有效的情境设置还能营 造 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 在 倒数的认识” 一课时, 我设
论 坛
2 1年 第 4 ( 第 12 ) 0 1 期 总 5期



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 的和谐之美
华 蕾
宝应 县 范水镇 中心 一 ,江 苏 宝应 学
“ 和谐 产 生美 , 在和 谐 中” 小学 数学课 堂 也应 该是 一 美 , 幅和 谐 的 画 、 支 和谐 的乐 曲、 首 和谐 的诗 。 谐 社会 呼 一 一 和 唤和 谐 教 育 , 和谐 教育 呼 唤和 谐 课 堂 。如 何 让学 生 感受 课

数学课堂的本真也很美

数学课堂的本真也很美

数学课堂的本真也很美数学这门学科,常常让人们联想到晦涩难懂、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公式。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数学课堂的本真,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着美丽和奇妙。

同样是一堂数学课,不同的教师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丽,而不同的学生也会在数学中寻找到不同的美丽。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数学本身三个角度来探讨数学课堂的美丽之处。

教师的美丽一堂成功的数学课,需要一位美丽的教师来引领。

美丽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更需要有激情和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个美丽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中感受到美丽的魅力。

美丽的教师还需要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向学生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她们还需要有耐心和包容心,能够理解学生的困惑和疑惑,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个美丽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展现出她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让学生们在她们的指引下不断成长,不断探索数学的美丽。

美丽的教师还会创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让他们的学习过程充满阳光和希望。

在一个美丽的教师的课堂里,学生们会勇敢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思考,他们不会害怕失败,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他们有一个美丽的导师,能够在他们未来的道路上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学生的美丽学生是数学课堂中最绚丽的风景。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自的美丽都不同。

有的学生天生对数学敏感,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数学知识,很快地解决数学问题,展示出他们的天赋和才华。

有的学生可能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但他们却有无限的毅力和勇气,他们能够在困难中坚持不懈地探求答案,展现出他们坚韧的美丽。

美丽的学生还会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不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停止自己的探索。

一个美丽的学生会在数学课堂中展现出他们的自信和魅力,他们的机智和灵活的思维方式会给整个课堂增光添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丽,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教学中发现并激发学生的美丽。

体现数学之美,优化课堂教学

体现数学之美,优化课堂教学

体现数学之美,优化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美,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挖掘数学美、展现数学美、揭示数学美、创设数学美,借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然而,数学美并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和审美意识的产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精心提炼、深入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数学美的意识和感觉,逐步培养学生审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一、挖掘数学中的简洁美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从自然数到哥德巴赫猜想,只要有数学的地方,总会挖掘到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符号的使用可以替代语言文字,同时又浓缩了语言文字的全部含义。

这给研究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学习效率。

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证明,起初因用了200多页稿纸而未能发表,后来的证明只用了一千字左右,这就是简洁的数学符号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会遇到很多证明题,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掌握好空间点、线、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数学符号表示.简洁的数学符号一旦取代了繁琐冗长的语言文字,立体几何问题的证明过程就会变得简洁明了、清澈顺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数学符号中有美的形象,数学符号运用于逻辑推理中更有简洁美的神韵。

简洁就是一种美,法国哲学家狄德曾经说过:“算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所谓美的回答,则是指对于困难而复杂,但本质总存在简单的一面。

”例如,已知一个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在给定一个区间上有解,求该参数的取值范围。

这类问题一般是利用方程所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横轴有交点来解决,这就需要对交点个数进行分类讨论,但这样处理就显得运算繁琐,所以应该另寻更简洁的解法。

我们可以先观察方程,引导学生将参数表示出来,这样求该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就转化成了一个具体函数在已知区间上的值域问题、,这种解法抓住了问题的要害,达到了“一语道破”、“一针见血”的境地,解题过程明快、流畅、简洁、透彻,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数学的和谐与统一——谈论数学中的美

数学的和谐与统一——谈论数学中的美

数学的和谐与统一——谈论数学中的美数学的和谐与统一,是数学之美的核心体现,它超越了数字和公式的表面,深入到了数学结构的本质之中。

这种美,既是一种理性的美,也是一种超越感官的精神享受,它让人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感受到无尽的魅力。

数学的和谐之美和谐,在数学中表现为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数学公式和定理的简洁与对称上,还体现在数学结构内部的自洽与统一之中。

例如,欧几里得几何中的五条公设,它们之间相互独立而又相互支持,共同构建了一个严谨而和谐的空间体系。

这种和谐之美,让人不禁赞叹数学思维的精妙与深邃。

数学的统一之美统一,是数学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数学中的许多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往往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种统一不仅揭示了数学内部的深刻联系,还为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不仅解决了许多与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问题,还深刻影响了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这种统一之美,展现了数学跨越学科的巨大力量。

数学之美的其他表现形式除了和谐与统一之外,数学之美还体现在许多其他方面。

比如,数学中的简洁性,用最少的符号和公式表达最丰富的信息;数学中的抽象性,通过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数学中的创造性,不断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论来拓展数学的边界。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数学独特的美学价值。

数学之美的意义数学之美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智慧的结晶。

它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推动了数学乃至整个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数学之美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和艺术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数学的美学价值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总之,数学的和谐与统一是数学之美的重要体现。

它们让我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无尽的魅力和智慧的光芒。

同时,数学之美也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和真理。

中学数学中和谐与变化之美

中学数学中和谐与变化之美

中学数学中和谐与变化之美人们感觉数学枯燥,往往是因为数学抽象,不够直观。

事实上,在数学理论、图形或者数学理论与图形的相互关系之中,随处可见它们所呈现的简单、整齐、对称、和谐之美。

这些美感不仅给喜欢数学的人带来愉悦,在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时,它们也常出其不意地给数学家带来新的思考方向。

庞加莱说过,“能够做出数学发现的人,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

即使我们不是数学家,学习中多关注数学中的秩序与美,也更容易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更好地看到数学的本质。

让我们从一个大家熟知的经典问题说起,感受一下数学中的秩序与和谐之美。

“求1+2+···+n的值是多少?”很多人接触这个问题,是源于一个关于高斯的传说。

高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将这个求和反序再写一次,对应的数字相加,和是固定的n+1,总共有n项,于是可以计算出。

这个计算方法本身已极具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数字用小球展现出来,让原问题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

您只需对图形做简单的分析,就可以得到结果。

的和,就是这个小球方阵中小球个数的一半:。

上述方法的本质是倒序相加,但是图中的分割折线给我们带来另一个思考的角度——用单位面积的正方形代替原来的小球。

这体现了一种数与形的深层关系。

在很多代数问题的无字证明中,这是关键所在。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把原来计算小球个数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计算下图面积的问题。

斜线左下方的面积是一个边长为n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即),斜线右上方的阴影部分面积是,因此图形面积为,而这个结果就是的和。

看了前面的分析您是不是跃跃欲试了?下面给读者朋友们一个类似的问题:“求的和是多少?”这个问题与高斯解决的求和很类似。

但这里只是奇数的求和。

我们立即想到,高斯的倒序方法也应该适用。

我们也应该能够想到,上面摆小球的方法也值得一试。

经过认真思考,再看看下面的图形,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前面探讨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个更具难度的问题:“求的值是多少?”看到上式每一项的特征,您有没有跟第一个例子里面的小球联系起来?如果仍然用小球来表达的话,这个问题就转化为下图n堆小球加起来总数是多少?为了更容易地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尝试把原问题转化成一个更有秩序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展现“和谐”之美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张小燕国家需要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人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本要求,努力构建平衡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

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能给学生营造认知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能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良好情绪,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那么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让课堂张扬个性,展现“和谐”之美;让学生和谐地发展,体现人生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呢?笔者经过多次实践发现: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素材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体验活动,身临其境的感受,往往会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课堂“主人”的角色,从而完全沉浸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而乐而不返;恰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授人以“渔”,让知识与能力和谐相融;拓展性的实践作业,给了学生课堂外一片发展的天空,极大的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使课堂向课外和谐延伸,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的对接,延续着探究的热情,使数学课堂因为“和谐“而更具魅力。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课堂氛围的“和谐”美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乃至于崇敬,是建立在对人格、人品认同的基础上,这种尊重崇敬能够使师生关系其乐融融,所以作为还需不断学习,掌握好和蔼与严格的“度”,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学生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教师就能在和谐中事半功倍地做好自己的教育事业。

教师和学生这样的和谐的关系,能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乐其教”。

为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师生的情感传导,我用温和的眼神、赞许的微笑、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有可能诱发出创新的萌芽。

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构建“数学化”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展现“和谐”美“数学化”是西方学者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相互作用,使儿童准确理解数学表达或运算所需的规则和准则,最终形成自己关于各种物体和情境的数学模式。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引入生活素材,化难为易,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领悟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积极的互动活动,让经验与新知“和谐”对接,使学生体会到“教”与“学”的和谐作用产生的巨大教学效果;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提升自我领悟的境界,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和谐之美;另外,实践性的作业,能很好的延伸课堂与课外的知识。

通过构建上述“数学化”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让数学时时展现“和谐”美。

1、融入生活素材让数学与生活“和谐”相融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兴趣。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因为学生年龄小,再加上数学知识的的抽象性,他们往往不会为数学的严谨和逻辑的魅力所折服,可他们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在熟悉的情境中学数学使学生最感兴趣;贴近生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地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用现实的、有趣的、与儿童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来建构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体系,能吸引学生悄然进入学习的境界,使数学与生活和谐相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我大胆重组教材,改用实际素材,根据班级人数的实际情况,(其中男生24人,女生22人)我先引导学生用分数或比提出问题表示男、女生人数间的关系,再让他们口答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

然后,抓住学生熟悉的分本子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现在有92本本子,如果把男生和女生看作两大组,每组该分到几本本子才算公平合理呢?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中,辨别出因为男、女生人数不相同,不能用平均分的方法。

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通过生生间讨论,辨析,再加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人数比,男生应该分到48本,92÷(24+22)×24=48本;女生应该分到44本,92÷(24+22)×22=44本。

在此基础上,教师水到渠成的引出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上面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一个问题的悄然解决,学生都兴趣盎然,因为这些素材都是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熟悉的素材引入课堂,拉进了学生对数学的距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喜欢度。

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来进行数学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着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荷兰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生活需要入手,让数学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数学思考,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美”。

2、关注数学现实让预设与生成“和谐”交接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这里所说的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而生成则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巧妙地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创造性的生成是“学生为本”的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

“数学现实”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包括个人用自己的数学水平观察这些事物所获得的认识。

学生的经验包括很多,其中有现实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也有抽象的、数学化的经验。

不管哪种经验,它们都是学生进一步数学学习的基础,都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特别是已有的数学经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本质思考。

学生的数学经验有时是数学发现的钥匙,有时是数学发现的助推剂,还有时是数学探索的反面教材。

学生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再认识,能更有效的帮助其数学思考,促进其数学思想方法不断走向深入。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面对且充分关注这个“数学现实”,使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要探究的新知和谐对接。

笔者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课前设计了本课的两个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用材料表示自己理解的分数以及使学生通过系列的感性材料,构建分数的概念。

然而,当我出示一个分数后,学生对分数的已有认识却大大出呼我的预料,他们已经能对我出示的分数的意义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并且理解还很到位呢!并且对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单位“1”也有了相当多的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回避学生的数学现实,更没有无视他们的数学经验,而是承接这个难能可贵的迁移点,调整原先预设的设计。

一方面加强寻求分数意义的认识过程,弥补仅由现实问题到数学表示的认识过程的偏差;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分数的相对性,设计拿棋子的活动:我先在盒子里放入6粒棋子,让学生分别拿出这些棋子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接着,我将盒中的棋子数增加到24粒,又让学生分别拿出总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前后两次同样都是拿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可拿出的棋子数量却不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由于总数(即单位“1”的量发生了变化,所以对应的量也会发生变化。

)这个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他们对分数的纵向认识。

凭借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本课的新知探究学生感觉很轻松,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经验与新知的“和谐”对接,学生自然地体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美。

3、体验生成过程让教与学“和谐”作用“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的完美统一是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

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能不由自主地产生探究“冲动”,情不自禁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整个生成过程,我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思考、探究中去体会数学,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然而,我们的课堂曾几何时曾经出现着这样不和谐的一幕: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地学会解题方法,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与作用,没有经历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如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课例:某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先让学生测量出长方形贺卡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最后让学生根据贺卡的周长选择长度适当的彩带美化贺年卡。

乍看这一教学片断似乎无懈可击,是以学生喜欢的贺年卡为依托,让学生通过测量、合作、实践等方式参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

然而只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加以琢磨研究,让人不免生疑:“为什么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为什么要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这些在学生眼中的“新知”,却被老师简单地认为是“旧知”而忽略了,学生直接跨越了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的“数学化”过程,失去了对数学问题再发现再创造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