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
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基本步骤: 1.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教师事先设计好 的基础性练习或《学案》上“知识梳理” 部分。 3.师生共同梳理本节知识,提出需进一 步探究的问题。
注意事项:
1.该环节的目标是:在学生掌握基础 知识的前提下,提出需进一步探究的问 题。 2.学生自学教材时,要安排适当的时 间,不能走过程。 3.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就是把本节要 学习的知识点列出来,并通过生生交流 的方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注意事项:
1.该环节的目标是:通过练习,让学生 学会运用知识,培养其解题能力。 2.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示范为辅,要 注意教师选题的难度、广度以及规范性, 更要注意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3.编拟习题要牢牢把握学习目标,初始 阶段教师要做好引领,可以给出框架让学 生补充完整。
四、“展” (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注意事项:
1.该环节的目标是:通过总结,深化所 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学生总结是对本节知识的梳理,应包 括课本内容和通过学习运用所感悟的内容。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权威, 教师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基本步骤: 1.学生总结后教师概括归纳:本节内容, 新旧知识的联系,涉及的物理学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 2.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 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解释。 3.课外延伸:学生完成《学案》上“综 合运用”、“拓展提高”、“中考链接” 部分,或教师精选的练习题;查阅相关资 料,进一步了解本节知识在生产、生活及 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
三、 “练” (运用知识,训练技能)
基本步骤: 1.学生尝试解课本例题,教师根据答题 情况做规范要求。 2.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或《学案》上 “基础巩固”部分,也可以是教师精选的 练习题。然后让学生评价,最后教师点评。 3.学生编题,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有选择 地展示或补充。然后让学生练习,师生评 价交流。
03第三章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03第三章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一、中学物理教学模式
中学物理教学的模式是采用以实践、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为基础,以
科学理论为主线
结合实践技能和科学实验活动的综合式教学模式。
它提倡以解决实际
问题为出发点,以科学思维解决问题为动力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理常识和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纽带,实践为主线,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学习方式。
二、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有实践教学法、比较解释法、现象学处理法、案例教学法和课程资源教学法等。
1、实践教学法,就是把物理实验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实验环
节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纽带,以实践为主线,以科学理论为
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关键,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环节的科学思维,让学
生在实践教学中体会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揣摩物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2、比较解释法,是比较、解释不同实验现象,把不同现象进行比较,从而引出它们背后的原因,引出物理学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种模式
崂山教研室
黄涛
当前运用的三种教学模式
• ①新讲授式教学模式:新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是:复习学过的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兴 趣导入(一般有三种:一是为学生创设物理环境和情 景,二是设计演示实验,三是运用语言艺术,制造思 维冲突和悬念)——师生共同研究新内容(教师主导 方面: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学生主体方面:学生参入研究的内容和过程、引导学 生思维的方法、巩固新知识的应用活动)——教学反 馈:研究新内容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双向及时反馈及 时处理。全课即将结束时,还应当对教学效果进行一 次测试和评估,便于发现问题,辅导解决。
教学常规革新
• • • • 1、关于备课的设想 ⑴备课观念的转化: ⑵备课策划的主要方面 ⑶关于教案的撰写
1、关于备课的设想
⑴备课观念的转化:
过去多数备课是罗列教材内容的誉写,现在的备课应 由知识内容的誉写向教学策划和设计转化。过去的备课以 教材为中心,现在的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过去的备课以 知识为中心,现在的备课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
⑵备课策划的主要方面
⑤教学创意的策划:所谓的教学创意,就是指 教学思想诸方面的创造,实质就是思维性的创 造,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主 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总体教学思想的创意(对 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见解);某种教学法 的创意(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某种教学法的改 革、创新);教学实验的创意;教学手段的创 意。
⑵备课策划的主要方面
③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三个原则: 导向性、可操作性及可测量性的原则;关于教学目 标的表述,不能只写成知识点,应该把知识目标用 外显行为动词表述出来,能力目标也不能只写成理解 能力、推理能力等,这种写法是空乏的。因为能力 必须通过某种活动外显出来并可以测试。故写能力目 标时,也要写出通过什么活动培 养学生什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的几种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的几种教学模式一、在课堂育人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加以解决。
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
二、在课堂育人教学过程中,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境式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三、在课堂育人教学过程中,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
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互动式教学是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教师主动转换角色,由物理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在课堂育人教学过程中,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把物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从静态视角来描述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功能。
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脑力活动——训练大脑活动的科学程序、学会动脑思考问题方法、不断改善和提高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一、新授课㈠课型模式:1、新课引入时间:不超过3分钟方式: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2、预习交流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5、总结归纳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
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环节一:课前预习设计课前预习题,根据上一节课的旧知识结合新授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恰当的预习题。
注重难度适中、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可以是知识复习、可以是实验,可以是习题。
(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环节二:新课导入A.复习提问的形式B.预习题展示C.实验引入D.设置情景(多种形式引入新课,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三:新课教学1.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2.学生动手:通过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合作协调的能力.3.集中交流:通过交流来激发学生思考、理解的能力.教师适当纠正有偏颇的思考方向,放手学生去讨论。
也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教师点拨:A.概念的关键点B.相关的思想方法C.知识系统化D.物理概念的深刻内涵E.正确的实验方法(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环节四:巩固练习1.读、说、写:训练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初中物理一科多模课型模式说明
初中物理一科多模课型模式说明物理课可分为下列几种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课、专题课、复习课等、试卷讲评课。
1、新授课“四环节”模式:即学前指导——自学答疑——合作交流——练习小结。
(一)学前指导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
学习有了具体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度增加学习的紧张强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
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二)自学答疑“自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合作交流“展示”是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内汇报,对于不同的观点引发小组讨论,最后汇集最佳成果,达成小组共识。
教师组织小组代表汇报成果。
一般要找中差生做小组代表,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暴露出知识的错误点、混淆点、遗漏点,分析查找学习的误区以求改正。
“交流”是教师在展示的基础上或过程中,结合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四)练习小结练习反馈就是指教师课堂上要留出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
其目的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学生实验课(1)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课大致可分为下述3种类型:①技能训练型。
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等。
②测量型。
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等。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物理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物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课型范式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或形式,而实施
策略则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常见的课型范式包括:
1. 讲授型课堂: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和原理,引导学生学习。
2. 实验型课堂: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
和探索物理现象或规律。
3. 讨论型课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思
考和参与。
4. 案例分析型课堂: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综合型课堂:结合多种课型,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施策略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引起学
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理论结合实践:将物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引导探究:通过提问、讨论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和发现物理的规律。
4.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和挑战。
5. 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模
拟实验软件等,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综合考虑课型范式和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
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组合,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展开。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实践课。
概念课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概念引入的缘由,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应用物理概念解释物理问题。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部分。
概念的教学可分为两类:概念与例题应用结合型,概念与实验验证探索型。
(1)概念与例题应用结合型这类课包括“速度与平均速度”、“压力与压强”、“功”、“功率”等。
一般教学程序为:①揭示目标:既要能理解概念,又要能运用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自学指导: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细读教材,老师指导看书。
③学生看书,自学思考导学案问题。
④学生讨论并相互纠正问题中出现的概念理解方面的错误。
⑤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例题部分,要求几分钟后能模仿做同类型的习题。
⑥学生仿做同类题。
⑦学生互评课堂训练题,互评不到位,再由老师点拨。
不光让全班学生知道解题结果的“对”、“错”,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都知道“对”的依据和“错”在哪里?特别注意讲评过程中的方法指导以及解题思路和对解题规范的严格训练与要求。
如“压力与压强”,教学的具体步骤可设计如下:①揭示目标。
②学生看书上“压力”部分的内容,练习画压力示意图。
③自学效果检测:学生练习。
④学生讨论,解决疑难。
⑤学生做研究压力产生效果的实验,分析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⑥学生看书上“压强”部分的内容,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⑦评点。
⑧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2)概念与实验验证探索型这类课又分两种:一种是先认识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如“摩擦力”、“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质量”、“杠杆平衡条件”等,其一般的教学步骤为:①揭示目标:知道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什么规律;明确做好本次实验要掌握哪些实验操作技能;知道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哪些重要的应用。
②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或看完整个步骤后独立完成实验。
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老师可作适当的指点帮助。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一、新授课㈠课型模式:1、新课引入时间:不超过3分钟方式: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2、预习交流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
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
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总结归纳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
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
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环节一:课前预习设计课前预习题,根据上一节课的旧知识结合新授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恰当的预习题。
注重难度适中、题量适中、题型多样。
可以是知识复习、可以是实验,可以是习题。
(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环节二:新课导入A.复习提问的形式B.预习题展示C.实验引入D.设置情景(多种形式引入新课,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三:新课教学1.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2.学生动手:通过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合作协调的能力。
3.集中交流:通过交流来激发学生思考、理解的能力。
教师适当纠正有偏颇的思考方向,放手学生去讨论。
也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教师点拨:A.概念的关键点B.相关的思想方法C.知识系统化D.物理概念的深刻内涵E.正确的实验方法(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环节四:巩固练习1.读、说、写:训练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物理教学基本教学方法(最新)
物理教学基本教学方法(最新)物理教学基本教学方法物理教学基本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双向交流中使课堂生动活泼。
3.启发式教学法:能引导、刺激学生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单元教学法:从部分到整体,再从整体到部分,反复学习,逐步深入。
5.类比法:是一种从已知推未知,或把已知的类似运用到未知上去的方法。
6.演示法:教师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操作,或让学生观察现象,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这些方法根据需要和条件可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物理目标教学方法物理目标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创设情境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造必要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基础知识。
3.研讨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具体的帮助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4.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
5.考核法: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这些方法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调整与创新。
物理计算教学方法物理计算教学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在物理计算教学中,首先需要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公式有深入的理解。
这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或学生自主学习来实现。
2.练习基本计算:物理计算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如加减乘除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3.教授物理模型的解题方法:物理计算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特定的解题方法,如物理模型建立、物理过程分析等。
教师可以教授这些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
4.解题策略的指导:物理计算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如选择合适的公式、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等。
教师可以教授这些策略,并让学生进行实践。
初中物理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
初中物理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初中物理基本课型分类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来划分。
以下是常见的初中物理基本课型分类及其标准:知识点讲解型课堂- 教学目标:通过对物理知识点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 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 教学内容:重点解释物理概念、定义、定律等知识点。
- 学生活动:聆听、记录重点内容、提问。
-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所讲解的物理知识点。
实验探究型课堂-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和现象。
-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物理规律和现象。
- 学生活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
-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总结实验结果,发现相关的物理规律。
解决问题型课堂- 教学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和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
- 教学内容: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计算和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
- 学生活动:个人或小组思考、讨论、解题。
-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和解题方法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答和解释。
应用拓展型课堂- 教学目标: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应用。
-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 学生活动:自主研究、设计实验、应用解决具体问题。
-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初中物理基本课型分类及其标准的简要介绍。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适合的课型组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和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三五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五五”优质高效课堂”中的“三五五”的含义:“三五五”是指“三步五环节五课型”,“三步”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温故知新、导学释疑、巩固提升三个步骤。
五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五个环节。
五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种课型。
如新授课、实验探究课、习题训练课、知识梳理课、测试讲评课等。
基本课型及教学流程:一.新授课1.课前预习教师:编写学习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编制出“预习学案”;提前1天以上把预习学案发给学生;课前1天教师通过批阅“预习学案”或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依据预习学案认真预习,及时完成“预习学案”,记录疑点。
2.课堂探究环节1:出示学习目标环节2:自主学习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进行导入,而后指导自学。
学生:相互指导检查“预习学案”的改错情况。
根据学习目标和预习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再认真读书,纠正错误,对存在的疑问再思考。
环节3:合作交流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整理后提供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合作交流活动时间;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深入组内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交流展示”及“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1)组内交流: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出现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方法,探讨知识间规律,在组内达成共识。
(2)班内交流:在小组交流共享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小组代表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解说小组的观点和看法,解说小组得出的方法、结论和规律,引发全班思考讨论,优秀的成果共享,问题成果纠正。
环节4:精讲点拨教师:对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精讲点拨。
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整合提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
教师也可以在讲解过程中,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互动。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一、新授课教学模式: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的一般方法:①直接的导入;②直观导入;③故事导入;④实验导入;⑤问题导入;⑥情境导入;⑦温故导入;⑧悬念导入;⑨先学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用恰当的方法. 采用各种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可使学生觉得老师每堂课都是那么新鲜,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明确目标、通读课本师生共同感知目标,学生通读课本,做到不留知识点的缺陷和遗漏。
3.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探究。
4.精讲点拨、深化提高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5.当堂训练、应用创新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
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加以实际运用。
其次,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拓展问题第三,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1.细化问题、明确目标学案的形式最好是问题式,表述时要把问题说具体,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求干什么。
要注意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复习,不引导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
2.自主复习、构建网络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逐步引导学生熟练完成知识的梳理。
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
3.小组交流、研讨疑重教师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自己对本节或本单元知识的把握,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研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结构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课型)
课型:导言课、新授课(一般新授课、模块新授课、实验课)、习课、习题课等
类型课:
1、导言课: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小故事、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2、新授课:
(1)普通新授课:复习——预习——展示——反馈。
(2)模块新授课:复习——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环节由三个模块组合而成。
第一模块:依案自学、组内互助、组间交流。
第二模块:教师精讲。
第三模块: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小探究等。
三个模块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机组合,达成教学目标。
)例:8年级上、4.2《熔化和凝固》。
可由第一模块、第三模块、第二模块组合即可。
(3)全部讲解新授课:复习——讲解——反馈
例:9年级15章第一课时《功》:(复习——讲解——反馈);{第二课时:(复习——展示——反馈)}等(九年(上)共7课时;8年级(上)3课时)。
(4)实验课: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
(A)验证测量性实验。
例:长度测量、电流表、电压表使用等(B)大探究:实验准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制定)实验实施(进行实验)
实验总结(分析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
3、复习课:知识梳理(学生独立梳理;师生共同梳理)—综合运用
4、习题课:明确任务——独立探究——组内互助——组间交流。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模式一、探索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索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探索性学习是指通过实验、讨论和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
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初中生的认知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探索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非直接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探索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二、问题驱动学习在问题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产生思想碰撞,达到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学习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互动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发言,提问,展开讨论。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示范性学习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学模式外,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示范性学习的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示范实验或者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
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感受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示范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或者演示,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感受物理现象。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第五章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
第五章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实践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为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的灵魂,是贯穿教学有机统一过程的纽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通过亲身操作、实际演示等形式,给学生展示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规律,让学生亲自感受和经历物理知识,以展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效地吸收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心引力时,可采用称量法和扔茅草的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现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地心引力的作用,体会到它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
二、实验式教学法
实验式教学法是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知识,体验物理规律,以及不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实验要在正确的原理教学之后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前面学习到的知识,使实验有有效地结合与有机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实验,将不同频率的声音发射到不同室容的房间中,或者将管状物体改变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实践课。
概念课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概念引入的缘由,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应用物理概念解释物理问题。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部分。
概念的教学可分为两类:概念与例题应用结合型,概念与实验验证探索型。
(1)概念与例题应用结合型这类课包括“速度与平均速度”、“压力与压强”、“功”、“功率”等。
一般教学程序为:①揭示目标:既要能理解概念,又要能运用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自学指导: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细读教材,老师指导看书。
③学生看书,自学思考导学案问题。
④学生讨论并相互纠正问题中出现的概念理解方面的错误。
⑤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例题部分,要求几分钟后能模仿做同类型的习题。
⑥学生仿做同类题。
⑦学生互评课堂训练题,互评不到位,再由老师点拨。
不光让全班学生知道解题结果的“对”、“错”,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都知道“对”的依据和“错”在哪里?特别注意讲评过程中的方法指导以及解题思路和对解题规范的严格训练与要求。
如“压力与压强”,教学的具体步骤可设计如下:①揭示目标。
②学生看书上“压力”部分的内容,练习画压力示意图。
③自学效果检测:学生练习。
④学生讨论,解决疑难。
⑤学生做研究压力产生效果的实验,分析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⑥学生看书上“压强”部分的内容,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⑦评点。
⑧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2)概念与实验验证探索型这类课又分两种:一种是先认识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如“摩擦力”、“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质量”、“杠杆平衡条件”等,其一般的教学步骤为:①揭示目标:知道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什么规律;明确做好本次实验要掌握哪些实验操作技能;知道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哪些重要的应用。
②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或看完整个步骤后独立完成实验。
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老师可作适当的指点帮助。
③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结论(有数据的要分析数据),完成对所学概念的实验验证过程。
④练习:可运用实验知识解答1—2道练习题,也可运用实验结论解决1—2个实际问题。
再一种是通过实验探索自主建构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新建构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阿基米德原理”、“焦耳定律”、“功的原理”等。
这类课一般可分八步完成。
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其具体操作步骤可设计如下:①揭示目标。
②指导学生自学实验1的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及需要探究的内容。
③学生完成实验1,探究浸入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重的关系。
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操作技能指导与纠错。
如:怎样往溢水杯中倒满水;石块浸入水中后要注意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称小桶重力时要把桶中的水倒干净;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等。
④学生完成实验2,探究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重的关系。
⑤引导学生分析实验1、2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自行总结、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⑥要求学生板演例题1和2。
⑦评点:针对板演出现的问题评点。
一般做法:①实践引入激发兴趣②自学解惑初步感知③深入质疑发现问题;④讨论交流理解内涵⑤联系实际反馈矫正⑥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规律课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实验验证、理论推导、利用图像等多种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了解物理规律应用的前提条件,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并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做法: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②设计方案体验过程③总结概括感知规律④明确条件理解内涵⑤联系实际反馈矫正⑥延伸迁移巩固提高。
实验课要求教师能有效的组织学生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结论)、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报告规范;并能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相互关联,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课(1)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课大致可分为下述3种类型:①技能训练型。
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等。
②测量型。
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等。
③实验探索型。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研究电磁铁”等。
(2)学生实验课的一般流程:①揭示目标:明确实验任务和要求。
②知识准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回答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熟悉实验方案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③实验前指导:突出仪器使用规则、操作规程、预防人身伤害和仪器损坏的注意事项。
如测开水温度的实验中,倒开水要特别小心,防止开水溅出烧杯发生烫伤事故;学生使用电源前应把控制输出电压的旋钮调至零值,实验时不接触电源插头金属部分;记录数据要尊重事实,不可随意改动数据等。
④实验操作:学生自己做实验,教师巡视。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发生操作错误,让学生讨论,找出错因后自行纠正。
⑤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在对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进行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规范的教育。
(3)下面是“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揭示目标,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练习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目标是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第二步:知识准备。
自学前的指导:①规定看书范围;②怎样看;③看后要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④看多长时间等。
先学:学生看书、看录像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按要求紧张地看书自学,迅速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帮助、指导少数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完成自学任务。
第三步:检测自学效果。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其余学生观看并协助纠正。
第四步:实验前指导:①倒开水的正确方法;②倒入开水的量。
第五步:学生实验。
第二、三步两个教学环节完成后,学生已基本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即使如此,有些实验步骤仍需要教师作适时必要的指导。
如温度计的选择;温度计进入水中的位置;读数时的视线等等。
在学生动手测量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使实验过程既统一管理,又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会出现意外事故而使课堂秩序混乱。
第六步: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的方法有两种形式,可以由学生自行体会本实验的收获或要领,也可以由教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提出要求。
第七步:完成实验报告。
一般做法:①教材导读自学准备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③规范操作记录现象④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⑤归纳小结延伸提高⑥清洁整理方可离室。
实验探究课环节解读1、课前预习(1)明确探究目的。
在实验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本实验的背景和原因,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明确探究目的,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2)了解实验原理。
通过预习,了解实验依据的原理,并能够尝试找出理论依据。
(3)知识链接。
依据实验原理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对实验所涉及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回顾,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认识。
(4)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能利用日常经验或已知事实进行猜想与假设,对一些经验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猜想(对于验证性、现象类实验,学生重点要做的是放在设计实验上,可以没有猜想环节)。
初步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实验步骤、材料和器材,初步弄清设计该实验过程的目的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课内探究(1)明确任务,强化要求。
学生要明确本节课应完成的实验任务,知道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2)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假设,会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具有科学方法的初步意识。
(3)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存在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明确:设计该实验的目的、该实验具体体现了教材中哪一部分知识、交流评估实验方案,并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后,组内成员可进一步规划好实验程序并做好分工。
最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实验步骤,结合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探究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记录每步实验的数据及现象等。
实验完成后,应归纳形成完整的实验记录。
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实验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
(4)交流体会,升华提高。
通过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思考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实验误差出现的原因,总结实验结论。
3、课后练习(1)完成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过程、结果、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方法和经验总结可以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写好)。
(2)拓展思考训练。
教师设计少量与本实验相关的拓展思考题和实验练习题,引导学生将教材中部分实验进行变式重现,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及时批阅。
习题课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如教材中的“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密度的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等等都属于这一课型。
物理习题课教学的一般步骤为:(1)揭示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要学会哪些方法等。
(2)引导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让学生在课前先行整理和复习),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学生记忆。
(3)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思路和方法,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
(4)学生自学(练习或板演)。
(5)点评。
若板演出现错误,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误在哪儿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
另外,也可将巡查中出现的问题列出,引导学生分析和纠错。
(6)布置作业。
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能力,同时兼顾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训练。
例题和练习选择的注意事项:(1)所选的例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命题尽量采用书本上的语言或与学生水平接近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和取得好的效果。
确定习题的量有一个原则,即既要保证基本知识的覆盖面,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