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散文的凝聚点

合集下载

论散文笔法的丰实凝聚美

论散文笔法的丰实凝聚美

7 0
泉州师 范学 院学报
2 1 年 1月 01
片 ,但却 能像 打靶射箭 一样 , , 一矢 中的 , 而且 力透七 扎 , 准确 、 刻地 反 映 出 ‘ 景 的全部 ’ 深 背 。这就 是散 文 的‘ 尖锐 , 。 s 散文称 作 “ 性 ” 。 把 尖锐 ” 的艺术 , 根本 的原 因也 在 于散 文 擅 长小 中见 大 , 最 能将 “ ” 铁锤 大 钢


小 中见 大 的 丰 实 美
“ 大题小 做 ” 小题 大做 ” 与“ 是一 对 写作 的辩证 手 法 。大题 小做 即大 处着 眼 , 小处 落 笔 。通 俗地 说 , 就
是 小 中见 大 , 即以小 角度 反 映大 社 会 , 题 材 见 出 大道 理 。“ 写 的 虽然 只是 生 活 的 ‘ 角 ’ 思 想 的 ‘ 小 它 一 , 断
第 2 卷第 1期 9
21 年 1 01 月
泉州 师 范学 院学报
J u n l fQu n h u No ma ie st o r a a z o r lUn v riy o
Vo . 9 No 1 12 .

Jn 2 1 a. 0 1
论 散 文 笔 法 的丰 实 凝 聚 美
的美 , 不在 乎你 能写 出多少 旁征 博 引 的故 事 穿插 , 不 在 多 少典 丽 的辞 句 , 在 能 把 心 中 的情 思 干干 净 亦 而 净 直 截 了当 的表现 出来 。散 文 的美 , 在 适 当 。[‘ 文 的美 , 在适 当 。说 的正 是 行 文表 达 的适 度 , 美 ”1‘ ]散 美 ” 体
曾 焕 鹏
( 泉州师范 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 院, 福建 泉州 320) 6 0 0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好)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好)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

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四、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找出“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内在统一性

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内在统一性

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内在统一性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它以散漫而灵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也没有严格的结构限制,因此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宽松自由的写作方式。

然而,虽然散文在形式上可能看起来松散无章,但在内在统一性的追求上,它却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内在统一性。

散文的内在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容的统一性。

散文的内容应该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不应偏离主题。

无论是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议论散文,都应以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为基础,并通过各种手法展开。

例如,如果散文的中心思想是“友情”,那么整篇文章就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叙述或讲述,围绕着“友情”这个主题来展开,不应跑题或涉及无关的内容。

其次,情感的统一性。

散文在表达情感时应该保持一致的情感基调。

无论是忧伤、欢乐还是愤怒,作者在整篇文章中应该保持稳定的情感色彩,不应出现情绪的突变或情感的反差过大。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沉浸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产生共鸣。

再次,语言的统一性。

散文的语言风格应该统一一致,避免过多的修辞手法或语言矫饰。

散文不同于诗歌,它更加注重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

因此,作者在写作时应该尽量使用平实而质朴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思。

最后,结构的统一性。

虽然散文没有固定的结构限制,但在整篇文章中,应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结构框架。

例如,“开头-起承转合-结尾”或“主题句-论述-总结”等结构形式,可以使文章更加条理清晰,读者更易于理解。

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内在统一性,体现了对于散文的高度要求。

只有在形式松散的表达方式中,通过内在的统一性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散文写作既需要外在的形式美,也需要内在的统一性。

只有形散神不散,散文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优秀的文学形式。

散文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要求的文体,但它在内在统一性方面却有很高的要求。

许多散文作品通过追求内在的统一性,以自由灵动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品读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品读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庆 中考语 文 A卷 阅读 《 比刹那 更短 , 比时光更长》 第1 7
总之 , 由于中考 阅读试题 以能力检测为主 , 不仅融 入了、 感悟 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考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把握 中考语 文发展趋 势, 以培养学生语 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
★作者单位 : 重庆 市黔江 区黄溪初级 中学校 。
读教学 目标上升到 自我领 『 吾 与体会的较高阶段。
三、 课 外阅读 与课堂阅读教 学相结合 , 在实践 中升
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品读散丈开 ; 散神聚的魅 力
画寻 娜
在本质上来说 , 检测 学生 的阅读能 力或语 文素养 , 不仅仅可 以通过考试 或测评评价 , 还 可以通过课 外阅
( 第 四十三 回 ) 的 内容就 无法 表现 出来 的 。语文 教师 语文素养来推动学生实现 中考 的检测评价要求 。从语 就要 引 导学生 通过对 赤壁 之战 这一事 件 的全过程 进 文阅读教学 的角度来看 , 知识 、 能力 、 方法、 情感都是相 行 阅读 , 甚 至对《 三 国演 义》 整部小 说进行 阅读 , 才能 互渗透 、 不可分割的 , 用单一 的目标来开展教学都会走 让学 生对 课堂 阅读教 学 有深刻 的理解 。而 这种理 解
读 活动 的延伸 。从课 程标准来看 , 初 中生阅读量 为不 少于 2 6 0 万字的名著阅读 , 年均为 1 0 0 万字左右 。初中
冰 心曾说过 : “ 中国是个散文成绩 最辉煌 , 作者最 众多 的国家 。 ” 言志抒情 , 表现 自我 , 揭露 批判社 会现
语文教师要 运用好课 外阅读活动 这一平 台 , 把课 堂阅 象 , 展现 作家 的心理与人格 , 表达作 者的见解和情 感。 读 教学 与课 外阅读 活动结合起来 , 通 过阅读实践 来检 郁 达夫认 为散 文是作者 “ 表现 的个性” ; 朱 自清认 为散 测并升华学 生语文能 力 , 形 成发现 问题 、 探 究问题 、 解 文是作 者为了“ 表现 自己” 。这 些优秀大家 的佳作使我

散文的形散神聚

散文的形散神聚

散文的形散神聚【篇一:散文的“形散神聚】所谓“ 形散”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神不散” ,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篇二:散文的“形散神聚】散文似乎给人一种“散”的印象――它的选材宽泛而随意,它的写法挥洒而纵横,它的表达多样而丰富。

散文的选材看似随意,实则有内在的联系。

如果说这“散”如水之流淌,“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那么“聚”就如河道,引导、制约着水流淌的方向,使其“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正如现代著名作家秦牧所说的那样:如果材料是散落的珍珠,那么思想就是一根红线,串联起颗颗珍珠。

散文的形式看似松散,却贯串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神”。

另外,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内容综合起来,以作者的感受、思想为主,信笔写开,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神聚”。

中国论文网 /9/view-875722.htm选材的形散神聚。

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选材可谓是最为广泛的。

它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描述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等。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

在散文中,材料也往往是很散的。

如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槐花》(片段):“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

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

床上一卷铺盖。

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

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

抓住散文的“神”与“韵”

抓住散文的“神”与“韵”
散 文 的 特 点 是 形 散 而 神 不
文, 所 以 教 师 要 从 分 析 刘 和珍 的 相
护一条小狗 , 谁是杀害包 弟的真凶 , 真 正 该 忏 悔 的 是 谁 ? 作 者 在 文 革 时 期 本是受 害者 。 却 于文 革后率 先站 …来忏悔 , 这 说 明 了什 么 ? 通 过 分 析 这 一 系 列 问题 , 学生 的思考 层层 深入 。 当 “ 真实”被挖掘 出来 , 学 生 受 到 了强 烈 的情 感 冲 击 , 对 作 品 思 想 内涵 的理解 更加 深刻 , 就 抓 住 了 散文的 “ 神” 。
这样 , 化 繁 为简 , 学 生 流 畅地 解 读 了文本 。 在教学 中 , 教 师 始 终 以 学
生 为认 知主体 , 当 好 了铺 路 人 的 角 色, 让学生与文本进 行了充分的 、 反 复的对话。
师生 可 以共 同品读 优 秀散 文。 在 全班 朗 读 后 , 教师就散文 的主 旨、 表 达方 法或 思想启 示 , 引 导学 生进
行 交流 和 讨论。 该 环 节可 安排 在上 课前 的几分钟。
人” “ 人物 在事 件 中的表 现 , 体 现
的人 物 的 性 格 特 征 ” 等 方 面进 行
探 究 ;对 叙 事 为 主 的 散 文 , 教 师
要 引导学 生从 “ 所叙 何事 ” “ 事 件
中各色人 等的表现 ” “ 写 作 背 景 折
内蕴深 厚的散 文发 给学 生 , 让 学 生

人 —— 善 意 批 评 。 教师继续追问 : 作 者 除 了 哀 悼 还 有 什 么情 感 , 作 者 写 作 本 文 的 目的 有 几 个 ?学 生 经 过
讨论, 得出 : 悼 念烈 士 、 揭 露 敌人 、 唤 醒庸 人 、 激 励 勇士 、 总结教训 。

文章中心突出就有凝聚

文章中心突出就有凝聚

文章中心突出就有凝聚
写文章,要有向心力
有时候,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些文章,像一地散沙,但我们却看得津津有味,那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缘故。

有时候,我们看一些文章,刚开始看得如痴如醉,但看着看着,却突然看不下去了,那是因为神散了,前后不连贯。

有时候看到纯属凑字数的文章,就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向心力。

尽量做到神不散形也不散,最起码的,要做前中后连贯,要做到神不散。

就是宁愿写短一些,也不要跳跃到毫不相关的东西上去了。

一个圆圈,必然有一个中心点,就是圆点。

我们转圈圈,必然有一个向心力,才没有飞出去了,飞走了。

写文章,同样要有向心力,才有凝聚力,才有力量。

要使得文章浑然一体,而不是一盘散沙,那么,必然要有向心力,指向同一个点,这个点就是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有了中心思想,并且所有的文字都指向中心思想,就有了凝聚的力量,并且可以是巨大的吸引力。

总之,写文章,要有向心力,所有的文字所产生的力量,都指向中心思想,那文章才有凝聚力,才有吸引力,才有说服力,也才不会散架了。

优美散文如何构建文学力

优美散文如何构建文学力

优美散文如何构建文学力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情感真挚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

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能在心灵深处引发共鸣。

那么,如何构建散文的文学力,使其成为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佳作呢?首先,真挚的情感是优美散文的灵魂所在。

散文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当作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毫无保留地倾注于文字之中时,读者便能感受到那份真诚与热情。

比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通过对自己在地坛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母爱的伟大。

这种真挚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触动,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作者的痛苦与挣扎,以及最终的释然与成长。

要构建散文的文学力,还需要注重细节的描写。

细节是散文的血肉,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质感。

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够胜过千言万语的空洞叙述。

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翻越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系列细腻的动作描写,将父亲的艰难与对儿子的关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对父爱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独特的视角也是优美散文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个新颖独特的视角,能够让读者看到平凡事物中不寻常的一面,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以一个乡村农民的视角,观察和描述村庄里的草木、牲畜、风、尘土等平凡事物,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深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独特的视角,让读者对乡村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语言的运用对于散文的文学力同样至关重要。

优美的散文语言应该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简洁明了的语言能够让读者迅速理解作者的意图,生动形象的描写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富有韵味的语言则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散文作品如何引发思考与共鸣

散文作品如何引发思考与共鸣

散文作品如何引发思考与共鸣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

它不像诗歌那样凝练含蓄,也不像小说那样情节跌宕,却能在平实的文字中触动人心,引发思考与共鸣。

那么,散文作品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首先,真实的情感是散文引发思考与共鸣的基石。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是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情感可能是喜悦、悲伤、愤怒,也可能是宁静、沉思、感慨。

当作者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情感展现给读者时,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真诚,从而更容易被带入到作品所营造的氛围中。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在文中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双腿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

读者在阅读时,会被他那种深沉而又真挚的情感所打动,进而思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以及对亲人的珍惜。

这种真实的情感力量,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读者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找到共鸣。

其次,独特的视角是散文引人深思的关键。

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角度,对生活中的点滴进行描绘和剖析。

他们可能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却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比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他以一个农民的视角,观察着村庄里的草木、牲畜、星辰,从看似平常的事物中揭示出生命的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读者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会被作者新颖的视角所吸引,从而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再者,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散文的感染力。

细节是散文的血肉,它能让作品更加鲜活、具体,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对环境的细致刻画,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攀爬月台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身边亲人的付出。

此外,散文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也是引发思考与共鸣的重要因素。

优美散文如何构建文学力

优美散文如何构建文学力

优美散文如何构建文学力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

而优美的散文,更是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出强大的文学力。

那么,优美散文究竟是如何构建文学力的呢?首先,真挚的情感是优美散文构建文学力的基石。

一篇散文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注入,就如同失去灵魂的躯壳,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散文,往往是作者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情感,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缅怀等等。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在文中倾诉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那份真挚深沉的情感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当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时,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从而与作者建立起一种心灵上的联系。

其次,独特的视角是优美散文构建文学力的关键。

生活中的素材千千万万,但如何选取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表达,是区分优秀散文与平庸之作的重要因素。

一个新颖的视角能够让常见的事物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例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他以一个乡村农民的视角,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种种细节,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荒芜、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这种独特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乡村生活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对乡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再者,细腻的描写是优美散文构建文学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复杂的场景、微妙的心理活动等具象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对荷塘的景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荷塘的美丽与宁静,仿佛置身其中。

此外,深刻的思考是优美散文构建文学力的核心。

散文不仅仅是对生活的记录和描绘,更应该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总结。

汇聚焦点提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

汇聚焦点提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

317教育版摘 要: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是中学阶段同学们接触的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形式,不论是从主旨的把握,还是从情感的领悟上,同学们常常显得无所适从,其实对于语文老师们来说,最难教的也是散文,但是高中散文阅读却又是我们语文老师现代文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我们要想带着同学们读懂散文,一定要汇聚焦点,以此为契机,来提升同学们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的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学到的和大家交流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文体知识。

1、散文的基本概述:(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就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的分类:关于散文的分类一直是很有争议,由于散文都带有抒情的色彩,所以在散文的分类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但是人们当前还是比较认可的分类方式是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性散文、写景状物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类。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

第二类:写景状物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原由,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二、汇聚焦点,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效率。

1、抓作者:根据散文的概念和散文的核心特质我们可以看出,一篇散文是作者在特定的时段,特定的地域对那里那时的人、事、景、物的描摹,深入挖掘他们的内涵,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一种情感,一篇散文是作者真实心迹的流露,我们阅读作家的某一篇散文首先是从走进作者开始。

中学散文教学初探论散文教学的“形”散“神”聚

中学散文教学初探论散文教学的“形”散“神”聚

二、教学
1、教学方法在进行现代诗歌散文教学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比较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诗 歌散文的欣赏过程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发表 自己的见解。
2、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应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 比赛、文学沙龙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参与到现代诗歌散文的欣赏与创 作中来。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然而,在 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形散神聚”散文的教 学。本次演示将从问题分析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空洞。在“形散神聚”散文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对散 文的表面形式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对其内在精神的挖掘。这导致学生对散文的 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形”散“神”聚是关键。这里的 “形”指的是散文的形式、结构、表现手法等外在特征,而“神”则是指散文 的主题、内涵、精神追求等内在本质。
1、分析散文的“形”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散文的结构和形式 特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让 学生自主探究散文中的明线与暗线,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此外,还可以引导 学生散文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修辞等,体会作者用语言传达情感的技 巧。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散文学习中。例如,在《囚绿记》一文中,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作者对绿的情感和态度,以及这种情感和 态度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勒住散文的缰绳——高考散文写作如何散中求聚

勒住散文的缰绳——高考散文写作如何散中求聚

勒住散文的缰绳——高考散文写作如何散中求聚在高考散文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在散中求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以类聚材只有找准了材料的“类”,才能找到展开联想的方向,才能找到表现主题的最佳角度。

以类聚焦可分如下三步进行:1、逐层分解话题。

话题是由许多具体材料归纳出来的,构思时要运用演绎思维将其分解成具体的小话题。

如以枪口为例,可想到巴以冲突、海湾局势、两次世界大战等,可想到它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痛苦;还可想到猎象、猎鲸、猎熊等.可想到它们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2、分类聚合材料。

分解话题时想到材料往往是零散无序的,这就需要对其分类。

如上述的巴西冲突、海湾局势、两次世界大战等可归为“战争类”,猎象、猎鲸、猎熊等则可归为“捕猎类”。

需要说明的是,类有大小之分,级有高低之别,如“战争”和“捕猎”又可归为“扼杀生命类”。

3、据类取舍材料。

即在分类基础上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材料作出相应的取舍。

如对上述材料,若要表现反战主题,则应选取“战争类”,舍弃“捕猎类”;若要表现维护生态平衡的主题,则宜选取后者,舍弃前者。

二、以意聚焦散文取材广泛,只有找到联系的纽带,才能连成统一的整体。

因此,展开联想时,要紧扣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意聚焦,以神驭形。

以意聚焦的方式有如下四种:1、以相同的感受聚焦。

有的散文以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中具体事物和主观情思本质不同,只有抓住二者给人的感受上的相似点展开联想,才能做到虚与实相映,物与意相融。

如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先写南方之春是浓浓的绿意,接着写北国之春是绚丽的色彩,然后写孤儿院、敬老院、大街上、教室里种种充满真情的场面。

作者以“温暖”为焦点,由自然的春天写到社会的春天,想象丰富,境界开阔,但又主旨鲜明。

2、以相同的目的聚焦。

有的散文人物众多,事件繁琐,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倘能推求不同人物不同言行的共同目的,则可使之由散而聚,散而不乱。

如l999年高考作文《料得明年花更好》写移植记忆后“我”忘不了爷爷与鬼子搏斗,忘不了母亲为病人操劳,忘不了哥哥为抗洪而英勇捐躯。

初一散文:爱的凝聚点

初一散文:爱的凝聚点

爱的凝聚点
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一散文的爱的凝聚点,欢迎阅读。

人们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哺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是啊,老师们用爱的翅膀,为我们挡风遮雨,让我们茁壮成长。

我们的知识来源于老师,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老师。

在我们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细心的照料着我们,让我们每天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进入学校,老师对我们谆谆教诲,像露水一样呵护着我们这幼小的花朵;老师对我们的疑问不厌其烦的讲解,一遍一遍的重复讲解着,直到没有一个人的质疑,我们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茁壮健康的长大了,老师却为了我们声音变得嘶哑起来,为了我们早生银发,为了我们坚持带病上课......是啊!老师,您为了我们付出所有,能够付出一切。

当我们已经在梦乡里畅游的时候,也许老师还在明亮的台灯下辛劳的批改那堆积如山的作业;当我们下课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打闹时,也许老师还在办公室里认真的备课;当我们愉快的渡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时,也许老师就是在书房里渡那些日日夜夜啊......是啊!老师您这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让我们有一天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您的殷切的话语在耳边回响:“少年强则国强!”是啊!老师的爱都凝聚在我们的身上,凝聚在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上!
“老师!”让我们在深情地呼唤您一声,是您,把我们从懵懵懂懂变成了一个个博学多才的少年,是您,用奉献的双手托起了我们的明天!而我们却不知从何开始报答您!您那爱的目光永远凝聚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深知,老师您是河流,我们就是河里的小鱼,没有了您,谁会是我们夜幕降临的灯塔!
老师,您是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老师,您是春雨,
默默滋润着我们美好的心灵;老师,您是苍天大树,为我们抵挡风吹日晒!
老师!我们会永远爱您,您爱的凝聚点!。

散文的凝聚点

散文的凝聚点

散文的凝聚点
冯树鉴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诗有诗眼,画有画眼,歌有歌眼,戏有戏眼,文章也有它修辞艺术的“眼”。

一篇文章,一旦有了“眼”,就活了起来。

传神写照,妙在其中,犹如高手弈棋,一子领先,而满盘生风矣!文章的“眼”,并非指某个字用得巧妙,某句话显得精辟,它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精心安置的“慧眼”或“节骨眼”,也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冯树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6
【相关文献】
1.散文的凝聚点浅见 [J], 冯树鉴;
2.国家精神凝聚力要素的凝聚作用点分析(上)——国家凝聚力研究笔记之十四 [J], 刘学谦
3.国家政治凝聚力要素的凝聚点分析(上)——国家凝聚力研究笔记之十六 [J], 刘学谦
4.国家政治凝聚力要素的凝聚点分析(中)——国家凝聚力研究笔记十七 [J], 刘学

5.“文眼”——散文构思的凝聚点 [J], 师世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散文写作如何做到形散神聚

散文写作如何做到形散神聚

散文写作如何做到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指取材广泛、形式灵活。

取材广泛,是指散文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囊括宇宙人生的各个方面,风花雪月、山水鱼虫,乃至一声鸟唱蝉嘶、一道闪电、一滴水。

散文是最自由灵活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无拘无束,行止自由,发乎性灵,称呼自然,在自由流走之中,具有行云流水般的风致。

所谓“神聚”是指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在行文过程中贯穿了意脉,气韵生动,摇曳多姿,主题思想几种鲜明,文章各部分之间都严谨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一、善于联想,向外扩散“形散”并不是散乱。

他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章法”散。

它既可以像小说那样娓娓道来,也可以像诗歌那样大幅跳跃,还可以像戏剧那样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进行场景组合,甚至还可以像电影镜头式贾谊蒙太奇组接。

二是取材十分灵活,时而是历史的回顾,时而是未来的展望,纵向驰骋,横面开合。

三是“文法散”。

兼用多种表现手法,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

优秀的散文与平庸的散文的差异,就在于是否做到了“神聚”上的“形散”。

二、比较抽取,向内聚敛“神聚”是指任何一篇散文用材无论怎样的“散”,笔法无论怎样灵活,总有一个归拢的鲜明主旨,并要用着一主旨驾驭材料。

我们写文章,总是先在生活中有感触、思考,有了表达的欲望,才行诸文字。

但不能就把“原生态”生活直接照搬到文章中,所以要像沙里淘金一样去开掘、提炼出一个新鲜而又恰切的主旨,作文标尺,来决定材料选择、取舍。

这就是向内聚敛。

三、纵马驰骋,收放自如一篇散文要有一根红线贯穿全文、串起各个段落。

正如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言:“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

”线索的公用主要在于连缀材料,结构文章,使其成为前后统一的整体。

散文的线索。

常用的有:以时间和事物为线索;以情为线索,即以作者感情的流动线作为构思的线索,不受时间、空间或其他事物的限制;以理为线索,即以作者从对事物的感受和思索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观念”为构思线索。

凝聚连贯文章的重要手段

凝聚连贯文章的重要手段

凝聚连贯文章的重要方法
1.文章主体部分的重要性
很多人说自己可以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但就是写不好文章中间的主体部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知道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多只占文章全部内容的20%,很多头脑灵活的人,能够想出很好的开头和结尾,懂得如何吸引读者阅读自己的文章。

但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占全文的80%,篇幅最大,它非常考验写作者的“硬功夫”,所以它是最难写的部分。

其次,文章的主体部分涉及到行文逻辑,内部结构、承接关系等方方面面,在这么多的文字里,作者只要稍有不慎,文章就“乱了”,所以在写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内容的排列组合、衔接方式等。

2.文章主体的“起、承、转、合”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写好文章的主体部分呢?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处理主体部分的结构呢?其实一篇文章的主体,你可以使用“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来组织结构,按照这样的节奏撰写文章,这样─篇文章的主体结构就基本不会出错。

起----发起问题
承----进—步明确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转----安排意外的情节
合----给出结论,做出总结。

如何在文学中凝聚个性气质

如何在文学中凝聚个性气质

如何在文学中凝聚个性气质文学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展现个性气质的一种途径。

在文学中凝聚个性气质,即是让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能够在文字表达中得以体现。

如何在文学中凝聚个性气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感悟生活,把握真实在文学中凝聚个性气质,首先需要对生活进行感悟。

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往往和生活密切相关,一篇有个性气质的文章,需要有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作家应该用心去体验生活中所有的细节,以及生活中的痛苦和艰辛,而这些都可以成为文章中的素材。

仔细揣摩生活的点滴,将这些素材融入作品中,就会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个性与独特气质。

二、塑造独特个性的角色形象文学中的角色形象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心灵交流的桥梁。

角色形象也是作者凝聚个性气质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为文学中的角色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将自己的特点、经验、情感、个性等融入到角色形象中。

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个性。

三、不断磨练文字表达能力凝聚个性气质需要文字表达能力的支持。

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字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作品表现力的强弱。

因此,作家需要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使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个性气质。

四、润色文章,逐渐提升审美品位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经历多次修改和润色的过程,通过不断修改,使其更能体现个性气质。

在这个过程中,作家需要逐渐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只有在自己对文学的审美素养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总之,提高审美品位是作家形成个性气质的过程中不可遗忘的。

在文学中凝聚个性气质,需要作家拥有独到的思维方式、感悟生活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审美品位。

仅有这些并不足够,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能真正凝聚出个性气质且被人所记住。

文学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情感、生活品位等综合效果,因此,凝聚个性气质在文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散文形散神剧中神一般指思想感情主题的

散文形散神剧中神一般指思想感情主题的

散文形散神剧中神一般指思想感情主题的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选材、结构、表达、笔法、思路等。

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指散文的主题、内涵、精神、意蕴、发展线索等。

“形散神聚”是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

“形散”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取材广泛,材料丰富多彩。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如《故都的秋》,明明要写北京的秋味、秋色,却来了个“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并将洋人、古人写入了作品。

二是结构多变。

在结构上,散文没有统一或严格的结构模式,可谓是不拘一格。

结构、格局,都依照抒发感受的需要安排。

三是表达自由。

在运用表现手法时,可以把几种手法灵活地融合起来。

如《荷塘月色》,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夜出探幽的记叙,有荷塘月色的描写,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精彩议论,有对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的抒发,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就是主题集中,线索分明。

现代散文的材料和结构看似散乱,其实都有一个中心统帅着,就像一颗颗散乱的珍珠,用一根红线贯穿了起来。

大部分散文都可以分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这些神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一是并列关系,几个“神”粗略地说不分大小轻重主次,它们或是先后表达,或是齐头并进地表达,如《藤野先生》等。

一是主次关系,几个“神”之间显出大小、主次关系,或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当中一项是主要的,其余都是次要的。

三是表里关系,表面上表达一个意思,内里表达另一个意思。

如鲁迅的《秋夜》明写自家后院内外、房内外的秋夜景物,暗自比附作者处境和社会环境。

总之,在现代散文里,“神”是“形”的统帅,“形”是“神”的具体化。

形神兼备,形散神聚,正是现代散文艺术魅力的体现。

针对散文“形散神聚”这一特点,近十年来对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落到了“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这二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刊2009.8○杨芳(咸宁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湖北咸宁437038)[作者简介]杨芳,咸宁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教师。

浅论散文的凝聚点【摘要】散文由于具有形散神聚、舒卷自如的特点,作者往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把繁多的生活题材灵活地有机地组织起来,把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生活图画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或以物拟人,运用点睛之笔,表达丰富的感情和鲜明的主旨,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增强艺术表现的魅力。

【关键词】散文;文眼;意境;情感诗有诗眼,画有画眼,戏有戏眼,文章也有它修辞艺术的“眼”。

文章的“眼”,并非指某个字用得巧妙,某句话显得精辟,而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精心安置的“慧眼”或“节骨眼”,也即主题思想的凝聚点。

一、由“文眼”窥见“文心”著名的散文家都很重视“文眼”。

通过它,可使文章的主旨一下透亮,把读者引入一个艺术的境界。

例如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龚自珍《病梅馆记》中的“寄予生之光阴,以疗梅”;……都是“神光”闪烁之处,是贯穿全篇的中心,是“文眼”,是画龙点睛之笔。

透过它们,可以窥探文心的奥秘。

如《病梅馆记》第一部分的内容都归结在“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上。

其第二部分则凝聚在“寄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这两句总括了全文的内容。

为了“疗梅”,作者揭出病梅,才特置病梅馆。

但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梅旨在写人。

言梅之病,意在揭示人才之病。

病梅是指那些遭受封建礼教戕害的知识分子。

文章借梅之病控诉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斥责“夭梅”的统治者及其爪牙,发出“疗梅”的强烈呼声。

这就是通篇“文心”所在。

二、文眼“着一字而牵全文”文眼牵动着文章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全文的字里行间。

例如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篇散文借助于写喜爱不同的花,表现人们不同的生活态度。

“予独爱莲”是贯穿全篇的中心,是“文眼”。

作者先泛论可爱的花甚多,再引论晋陶潜独爱菊,唐人甚爱牡丹,再借赞莲表现自己有同莲一样的高洁品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通篇字里行间都照应到“予独爱莲”这个主题思想的凝聚点。

三、文眼是艺术意境的焦点散文依靠意境来感染读者。

这种意境融会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情蕴,真切感人。

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

因此,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林纾)。

散文意境的构成因素虽然丰富多样,表现手法也灵活自由,但如能以“眼”显“神”,通过“眼”就能看到它的诗意和深情的内涵。

正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中说的:“秀以卓绝为巧。

”这里的“秀”,即指“文眼”,这里的“卓绝”,即指诗意和深情。

如杨朔《雪浪花》一开头就引人入胜,把读者引入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礁石满身深沟浅窝,它怎么会变成这般模样?“是叫浪花咬的。

”这个“咬”字,把浪花写活了,写神了。

这个“咬”字是全文意境的焦点。

四、“眼”是艺术结构的焊接点通过“眼”,可以弄清散文的脉络层次,品味作品结构的完整、谨严和精巧。

有些散文的“眼”只在一处出现,是一“眼”;而有的是多“眼”,把多“眼”勾连起来,便形成一条线———主题思想的连接线,篇章结构的焊接线。

以茅盾《风景谈》为例。

一开头,他刻画沙漠中出现的驼队,“耀入你眼帘”的“猩红大旗”,“送到你的耳鼓”的铃铛的柔声……使人感到,“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常的一画,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作者赞颂“人的活动”构成了“风景”,这是第一个“眼”。

紧接着,作者“回忆起另一个画画”:延安的青年在蓝天明月之下,生产夜归,在满天彩霞中唱歌作画,于是作者升华感情:“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尚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意境不断开拓,突出“崇高精神”的“尤其伟大”,这是第二个“眼”。

下面,作者又进一步深入开拓,绘出两幅对照鲜明的画面:一幅是城市公园,情侣偎依;一幅是原始山文学史与文艺理论134语文学刊语文学刊2009.8(上接第101页)故所作无多,其传亦不能远,更无人焉为辑而录之。

亦如春花时鸟,暂娱观听已耳,不重可惜乎”。

的确,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生活范围非常狭小,所接触的人和事也非常有限,这就使得女性文学题材及所表达之情感都相对狭窄,事不出闺帏,女性文学因而被称作身边的文学。

然而,处于特定历史时期及特定环境下的徐灿则不同,历史风云的变化将其卷到了社会浪潮的风口浪尖。

身历明清易代之悲,继而成为政治斗争的受害者,又面临亡夫丧子之痛,徐灿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个人忧国思家的情结使她的词作跳出了个人小我的圈子,把目光延伸到了人生、家国,甚至历史的思考。

这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妇女文学史上都是难能可贵的。

如她的《永遇乐·舟中感旧》,题目为“舟中感旧”,所感之“旧”当是明王朝的兴衰荣辱。

词人感慨物是人非、江山易主,那些以死报国的英雄志士只能遗恨千古。

面对这样的沧桑巨变,词人发出“豪华一瞬抛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的悲叹,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哲学意味,词作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男性词人亦难匹敌。

谭献《箧中词》卷五评此词“外似悲壮,中实凄咽,欲言未言”。

陈廷焯《词则·放个集》评曰:“全章精炼,运用成典,有唱叹之神,无堆垛之迹。

不谓妇人有此杰笔,可与李易安并峙千古矣。

”可谓中肯。

在词体雅化的进程中,黍离之悲、兴亡之感在词作中并不少见,但似乎一直为男性词人所垄断,女性词人一直都沉浸于春花秋月的自伤自怜之中,只有在明清易代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徐灿以其特有的善感之心与文学才能成功地实现了女性词的转型。

这也预示着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已不愿仅仅作为男性的附庸、历史的旁观者,而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要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直至后来的秋瑾等人的出现,徐灿可谓开先河者。

徐灿词立意高、取径宽,跳出了高楼深院的拘囿,丰富了女性词的内涵,又不乏沉郁闲雅、哀婉动人之致,巧妙地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具有很强的欣赏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1]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2003.[2]黄嫣梨.徐灿词评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齐鲁书社,1983.[4]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洞,青年攻读。

从而对白区和解放区的不同精神面貌作了对比,并进而抒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风景)又有什么值得怀念?”进一步歌颂革命者“内生活极其丰富”,比风景更美,这是第三个“眼”。

作者再描摹延安一块风景简陋的桃林下面,人们却辩论、读书、品茗,于是热情发自内心:“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

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意境开拓到革命者高贵的精神世界里,这是第四个“眼”。

最后,作者写出北国清晨,朝霞灿烂,军号嘹亮,雕像一般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这种庄严而壮丽的画面,把作者对延安军民的讴歌的激情推到高峰:“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这种“真的风景”便是第五个“眼”也是最能“传神写照”的眼。

这五个眼,把情景交融一气,层层推进,一贯到底。

全文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茅盾炼出上述五个“眼”,可谓深得画龙点睛之妙矣。

五、文眼的位置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艺概·文概》)可见,“眼”在篇首,则领起全文,收举纲张目之效。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文眼”。

全文意境由此眼开拓出去。

由于“心情颇不宁静”,作者才会萦回着淡淡的哀愁情调。

文末,他又来到家门口,又开始新的不宁静生活了。

这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是艺术构思的凝聚点。

把握篇首这个“文眼”,全篇的立意和构思便一清二楚了。

文眼若在结尾,则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鲁迅《故乡》的文眼在篇末:“……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个文眼,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应该开辟一条新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文眼中的“路”字,又是眼中之睛,它把故乡和劳动人民的希望写活了,表现了全文的神聚点。

六、眼藏文中,见于脉上有些散文的“眼”藏匿颇深,须细加寻觅。

如果把散文的线索比作人体的经络,那么“眼”就是穴位。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散文《永州八记》之四,也是散文中的神品。

读这篇散文,使人一是看到小石潭的特点,二是感到作者感情的变化,神出物外。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以传神妙笔,对“清”、“幽”形容尽致。

水之“清”,因潭全用石砌,更加显现;水之“清”,因岸边“青树翠蔓”的映衬,愈为澄碧。

写石,写树,目的是写水的“清”。

前两段突出写“清”,后两段突出写“幽”:往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流到潭里来的小溪,一段亮,一段暗;小溪两岸,犬牙交错,深不知源,极写幽深之境。

坐潭上,寂无游人,更觉“悄怆幽邃”。

写景由“清”至“幽”;写情,则由“乐”到“凄”。

这是全文的两条“脉”。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因此,游兴增浓,“伐竹取道”,探胜前往;见潭水“清冽”,鱼游水中,令人感到鱼人神通,情感相融,那是一种高洁、深邃的感情。

作者由景生情,情随景移。

后两段,景由“清”变“幽”,情也由“乐”变“凄”了。

那么,文眼在哪里?就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两句里。

“境过清”贯串由“清”变“幽”的景这条脉;“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勾连着由“乐”变“凄”的这条脉。

这两句话,就像两条脉上的“穴”,藏匿文中,通往全文经络,一针点穴,则神经兴奋。

抓住这两句话,便抓住了“文心”,透露了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的凄怆哀愁的内心。

林纾《春觉斋论文》说:“故明眼者须解得一个‘藏’字诀,欲注射彼处,先在此处着眼,以备接应。

盖一脉阴引而下,不必在求显,东云出鲜,西云露爪,使人扪捉,亦足见文心之幻。

”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

”这四忌可理解味对诗歌的要求,也值得散文借鉴。

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