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机教案

合集下载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历史背景。

1.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概念。

分析近代前夜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概念和背景。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问题。

第二章:清朝的盛世与危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朝的盛世与危机。

让学生了解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清朝的盛世,包括康乾盛世的表现和原因。

分析清朝的危机,包括内忧外患的表现和原因。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清朝的盛世与危机。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危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近代化过程。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包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日本的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包括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和对中国的影响。

采用比较分析法,比较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影响。

第四章: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危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

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

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包括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等后果。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和对中国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侵略事件和后果。

第五章: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

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改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措施。

分析近代前夜的革命,包括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盛世危机》教学设计

《盛世危机》教学设计

《盛世危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康乾盛世及其出现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其影响;清朝社会危机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明朝郑和下西洋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比较17、18世纪的中西方发展状况,认识近代中国遭到外来侵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闭关锁国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其影响三、教学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要点:一、康乾盛世二、闭关锁国 1、闭关政策及其产生的原因2、闭关政策的影响三、社会危机 1、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2、西方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外部危机)六、特别关注:1、闭关锁国的含义。

2、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3、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七、知识链接:1、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举措,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使自身经济也有很大发展。

2、西方国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大机器生产,商品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八、教学教法:采用阅读、分析、讨论、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九、基本作业: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十、教学流程一、情景创设导入:第19、20课,我们分别学习了清朝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捍卫领土完整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主要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外他们抗击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对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清朝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盛世危机)二、阅读与知识梳理、合作交流探究:(一)康乾盛世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盛世具体的指的是什么?生:康乾盛世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内容,教师提问:在阅读的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清朝时为什么会出现“康乾盛世”的局面呢?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清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积极吸收汉文化,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等,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局面。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掌握近代前夜的时间范围和重要历史事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定义和背景。

分析近代前夜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课程,引导学生对近代前夜的兴趣。

展示时间范围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近代前夜的了解和观点。

1.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近代前夜的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第二章:盛世的表现2.1 教案目标:了解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分析盛世的原因和后果。

2.2 教学内容:介绍盛世的表现,如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分析盛世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科技进步等。

探讨盛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如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发展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盛世的表现和影响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盛世的理解和观点。

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具体的盛世案例,并向全班展示。

2.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章:危机的爆发3.1 教案目标:了解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分析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3.2 教学内容:介绍危机的爆发,如战争、经济危机等。

分析危机的原因,如社会矛盾的激化、国际关系紧张等。

探讨危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如社会动荡、生活水平的下降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危机的爆发和影响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危机的理解和观点。

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具体的危机案例,并向全班展示。

3.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第四章:应对危机的措施4.1 教案目标:了解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

分析应对危机的成功和失败原因。

4.2 教学内容:介绍应对危机的措施,如政策改革、国际关系调整等。

分析应对危机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如领导力的发挥、民众的支持等。

探讨应对危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如社会稳定、生活水平的恢复等。

4.3 教学活动:展示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的图表或幻灯片。

盛世危机

盛世危机
B.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宏伟,街道笔直宽广
C.城内中心建筑是紫禁城
D.北京城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5、唐朝与清朝前期分别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它们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2、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明长城;明北京城及其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B.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长城隔断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D)
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
4、下列对北京城的表述,错误的是(A)
A.明太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C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D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
3、下列关于“广东十三行”的表述,错误的是()
A、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B、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C是清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D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4、下列有关“康朝盛世”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在清朝前期B、与统治者励精图治有关
C、反映了国力强盛D、与大兴文字狱有关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什么叫康乾盛世?
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其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3、从乾隆后期起,清朝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三、巩固延伸:
1、准确表述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特点的是()
A、闭关锁国B、繁荣与开C、重商与开放D、兼容并蓄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掌握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了解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查询、讨论等方式,分析清朝前期的盛世与危机;(2)运用历史知识,评价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

2. 教学难点:(1)如何评价清朝前期的盛世与危机;(2)清朝前期历史地位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2)提问:“清朝前期是中国的盛世吗?它是否存在危机?”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述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讨论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4)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是否存在盛世与危机并存的现象?3. 课堂小结:(2)强调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概括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

四、作业布置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清朝前期历史的深入了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4. 案例分析:(1)以“康乾盛世”为例,分析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以“准噶尔叛乱”为例,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以“康熙帝与荷兰使者”为例,分析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清朝前期存在的盛世与危机现象;(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前夜我国历史上的盛世现象及其成因;(2)认识近代前夜我国面临的危机及其根源;(3)掌握近代前夜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近代前夜我国盛世与危机的原因;(2)运用历史知识,评价近代前夜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近代前夜的盛世现象(1)了解鸦片战争前我国的历史背景;(2)分析清朝前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原因;(3)掌握康乾盛世的成就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近代前夜的危机根源(1)分析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的加剧原因;(2)了解鸦片战争前夕我国面临的内外困境;(3)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 第三课时:鸦片战争与近代前夜的终结(1)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及结果;(2)分析鸦片战争对我国历史的影响;(3)了解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的变革。

4. 第四课时:太平天国运动(1)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及结果;(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原因;(3)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5. 第五课时: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探索(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及其主要内容;(2)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3)评价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相关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盛世与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3.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具体事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查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面的表现;2. 期中学业成绩: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4.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岳麓版初一历史《盛世危机》说课稿范文

岳麓版初一历史《盛世危机》说课稿范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岳麓版初一历史《盛世危机》说课稿范文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初一历史盛世危机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22 课《盛世危机》。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标内容: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了解清朝前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但此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繁荣的盛世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第一章:明清盛世的成就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1.1.2 分析明清盛世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1.1.3 认识明清盛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明清时期的政治成就:明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

1.2.2 明清时期的经济成就: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2.3 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繁荣。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清盛世的成就。

1.3.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清盛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3.3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了解明清盛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近代前夜的危机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近代前夜中国面临的危机。

2.1.2 分析近代前夜危机的原因。

2.1.3 认识危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近代前夜的政治危机:清朝的衰落、内忧外患。

2.2.2 近代前夜的经济危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困境。

2.2.3 近代前夜的文化危机:科举制度的衰败、科技的滞后。

2.3 教学方法2.3.1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

2.3.3 利用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危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第三章:鸦片战争的爆发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原因。

3.1.2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1.3 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变革。

3.2 教学内容3.2.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入侵。

3.2.2 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贸易不平衡、英国对华鸦片贸易。

3.2.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危机的加深。

3.3 教学方法3.3.1 利用历史资料,展示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原因。

3.3.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明朝的永乐盛世”为主题,讲述永乐皇帝的相关故事,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激发学生对明清时期历史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明朝在永乐时期会出现盛世?”“盛世背后是否存在危机?”等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能够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认识近代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5.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近代前夜盛世与危机的历史背景。
2.知道明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明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以及危机的出现,如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清朝的鸦片战争等。
3.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等,以及他们的政策和措施对社会的影响。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永乐盛世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繁荣景象有直观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1.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教师详细讲解明朝永乐盛世、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阐述当时的繁荣与成就。
2.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以及近代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具体案例,如明朝土木堡之变、清朝鸦片战争等,让学生了解危机的出现。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第22课盛世危机教学地位:本课承上启下,学好本课有利于对中国近代史的宏观把握。

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其中盛世隐藏的危机值得深思。

本课对康乾盛世隐藏的危机的挖掘,有利于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以史为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知清朝前期繁荣诸方面,整体认识繁荣局面。

比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

情感与价值观:清朝前期,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政局稳定,造就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

通过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负面评价,认识到人类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

教学策略及选择的依据: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努力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体现“自主学习——指导点拨”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学法:通过老师的层层提问和全体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先播放大国崛起的纪录片,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观看纪录片后的心得。

讨论结束后,用多媒体引出康熙、雍正、乾隆的图片引用名人名言,并引导学生发言讨论清朝早期的强大和今天的名族复兴之路有什么区别。

一、康乾盛世由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认识什么是“康乾盛世”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

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商业。

16世纪广东、福建等地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高产的农作物:玉米、甘薯。

明朝时我国还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番茄、辣椒、洋白菜、四季豆等。

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明朝人的衣料,以棉布为主;河北、河南、山东成为新的植棉中心。

16世纪晚期,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烟草。

二、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理解盛世危机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

2. 通过分析盛世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盛世危机的概念:盛世危机是指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在达到鼎盛时期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导致国家由盛转衰的现象。

2. 盛世危机的代表案例:唐朝安史之乱、明朝嘉靖大倭寇、清朝鸦片战争等。

3. 盛世危机的原因: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经济过度依赖、军事衰弱、文化保守等。

4. 盛世危机的影响:国家衰落、民族危机、人民生活困苦、历史倒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盛世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盛世危机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盛世危机的代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盛世危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盛世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盛世危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盛世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盛世危机,让学生了解其原因和影响。

3. 分析盛世危机的代表案例:以唐朝安史之乱、明朝嘉靖大倭寇、清朝鸦片战争等为例,深入分析盛世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4. 讨论盛世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盛世危机的发生,以及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如何应对。

5. 总结课程:强调盛世危机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提醒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盛世危机相关问题的思考深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盛世危机概念、原因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3.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盛世危机案例、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时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2)掌握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3)认识清朝前期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的盛世表现;(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清朝前期危机的原因;(3)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盛世表现(1)政治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文化科技:科举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

2. 清朝前期的危机(1)内部困境:腐败现象、农民起义、民族矛盾;(2)外部压力:西方列强的侵略、闭关锁国政策的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清朝前期的盛世与危机;(2)如何使学生理解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清朝前期的盛世景象;(2)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为何会出现盛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3)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4. 案例分析:(1)展示清朝前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事件对清朝前期盛世与危机的影响。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

2、能力培养:①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②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③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3、思想认识:①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②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

③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

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

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

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

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

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进入新课: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2、康乾盛世(板书)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板书)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理解盛世危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3.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盛世危机概述1. 盛世的概念与特点2. 危机的定义与表现3. 盛世危机的内涵与外延第二章:盛世危机的历史背景1. 政治体制的僵化2. 经济结构的失衡3. 社会矛盾的加剧第三章:盛世危机的典型案例1. 明朝末期的盛世危机2. 清朝晚期的盛世危机3.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机第四章:盛世危机的影响1. 政治衰败与民族危亡2. 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3. 文化衰落与价值观扭曲第五章:应对盛世危机的策略1. 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2.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3. 社会矛盾的化解与和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盛世危机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朝末期、清朝晚期和当代中国的盛世危机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盛世危机的启示和教训。

4. 对比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盛世危机,找出共性与个性。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盛世危机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历史》等相关教材。

2. 参考书籍:《盛世危机研究》、《历史的天空》等。

3.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4. 视频资料:历史纪录片、相关电影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报告。

3. 课程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3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3课时第七章:3课时第八章:2课时第九章:2课时第十章: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盛世危机的概念与特点各个时期盛世危机的典型案例盛世危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应对盛世危机的策略2. 教学难点:盛世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盛世危机的比较分析如何在新时代避免盛世危机的发生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盛世,什么是危机,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理解盛世危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盛世危机概述1. 盛世的定义与特征2. 危机的定义与特征3. 盛世危机的概念与内涵第二章:唐代盛世危机1. 唐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唐代面临的危机3. 唐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特征以及各时期的盛世危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代盛世危机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盛世危机的影响及其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2. 参考书籍:《中国历史危机与文化传承》、《唐代危机与变革》等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视频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盛世危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就某一时期的盛世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占总评的30%。

六、第四章:宋代盛世危机1. 宋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宋代面临的危机3. 宋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七、第五章:元代盛世危机1. 元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元代面临的危机3. 元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八、第六章:明代盛世危机1. 明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明代面临的危机3. 明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九、第七章:清代盛世危机1. 清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清代面临的危机3. 清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十、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不同朝代的盛世危机,探讨其异同点。

2. 启示录:引导学生思考盛世危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加深对盛世危机的理解。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盛世危机》教案1

《盛世危机》教案1

《盛世危机》教案1第22课盛世危机课标内容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康乾盛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社会危机的表现。

一、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了解清朝前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但此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繁荣的盛世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指导学生分析清朝的社会危机,对东西方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感知清朝前期社会繁荣的诸方面,从而对清朝前期的繁荣局面有整体的认识的把握。

②比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比较17——18世纪的中西方发展状况,认识近代中国遭到外来侵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清朝前期,随着统治政策的调整,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政局亦渐趋稳定,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繁荣——康乾盛世。

②闭关锁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殖民侵略活动的作用,但严重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得当时的统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看不清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最后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重点和难点重点:“闭关锁国”。

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采取了哪些措施?导入新课一、康乾盛世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积极吸收汉文化,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严惩贪污。

二、闭关锁国1、闭关锁国政策及其产生的原因原因:明朝中叶后,为了防范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实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清政府担心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制定政策进行限制。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的殖民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国发展。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教案反思(共10张PPT)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教案反思(共10张PPT)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2.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3.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清朝前期与历代盛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

4.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5.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马戛尔尼的角度,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尝试比较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乾隆盛世”背后的各种危机。

教学难点:透过马戛尔尼的视角,利用史料,从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793年,马戛尔尼作为第一个正式访华的英国公使,曾两次觐见乾隆皇帝。

此后,他扬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船“将不会立即沉没”,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马戛尔尼何以会透过乾隆盛世辉煌的表象发出如此预言?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反思乾隆盛世中潜藏的危机,进一步探讨中国近代前夜落伍的原因。

【新课教学】(一)、回望“盛世余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世危机教案
教案标题:盛世危机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盛世危机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3. 探讨如何应对盛世危机,以及个人在危机中的责任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盛世危机的定义和特点
a. 盛世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或社会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时期。

b. 盛世危机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崩溃和政治不稳定。

2. 盛世危机的影响
a. 社会影响:社会不安、犯罪率上升、社会道德沦丧等。

b. 经济影响: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等。

c. 政治影响:政府不稳定、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政治腐败等。

3. 应对盛世危机的策略
a. 政府层面:加强治理能力、推行改革、提供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等。

b. 个人层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4. 个人在盛世危机中的责任和作用
a. 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b.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应对危机,争取共赢。

c.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活动:
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盛世危机的定义和特点,并列举实际案例进
行分析。

2.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盛世危机案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危机的影响。

3. 辩论赛:分为两个团队,一方讨论政府层面应对危机的策略,另一方讨论个
人层面应对危机的策略。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个人在危机中
的责任和作用。

5. 个人行动计划:要求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明确自己在危机中的责任和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评估方法:
1.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辩论赛的表现和论证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反思报告。

4. 个人行动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教学资源:
1. 相关案例的文献资料和视频。

2. 辩论赛的话题和论证材料。

3. 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资料。

4. 个人行动计划的制定指南和范例。

教学延伸:
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会,深入探讨盛世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2. 组织学生进行调研项目,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盛世危机中的表现和经验教训。

3. 撰写研究报告或写作比赛,让学生对盛世危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学习如何应对危机,以及个人在危机中的责任和作用。

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估方法的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