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教案标题:盛世危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盛世危机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3. 探讨如何应对盛世危机,以及个人在危机中的责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盛世危机的定义和特点a. 盛世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或社会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时期。

b. 盛世危机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崩溃和政治不稳定。

2. 盛世危机的影响a. 社会影响:社会不安、犯罪率上升、社会道德沦丧等。

b. 经济影响: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等。

c. 政治影响:政府不稳定、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政治腐败等。

3. 应对盛世危机的策略a. 政府层面:加强治理能力、推行改革、提供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等。

b. 个人层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4. 个人在盛世危机中的责任和作用a. 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b.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应对危机,争取共赢。

c.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盛世危机的定义和特点,并列举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盛世危机案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危机的影响。

3. 辩论赛:分为两个团队,一方讨论政府层面应对危机的策略,另一方讨论个人层面应对危机的策略。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个人在危机中的责任和作用。

5. 个人行动计划:要求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明确自己在危机中的责任和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辩论赛的表现和论证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反思报告。

4. 个人行动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教学资源:1. 相关案例的文献资料和视频。

2. 辩论赛的话题和论证材料。

3. 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资料。

4. 个人行动计划的制定指南和范例。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会,深入探讨盛世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理解盛世危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3.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盛世危机概述1. 盛世的概念与特点2. 危机的定义与表现3. 盛世危机的内涵与外延第二章:盛世危机的历史背景1. 政治体制的僵化2. 经济结构的失衡3. 社会矛盾的加剧第三章:盛世危机的典型案例1. 明朝末期的盛世危机2. 清朝晚期的盛世危机3.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机第四章:盛世危机的影响1. 政治衰败与民族危亡2. 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3. 文化衰落与价值观扭曲第五章:应对盛世危机的策略1. 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2.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3. 社会矛盾的化解与和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盛世危机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朝末期、清朝晚期和当代中国的盛世危机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盛世危机的启示和教训。

4. 对比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盛世危机,找出共性与个性。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盛世危机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历史》等相关教材。

2. 参考书籍:《盛世危机研究》、《历史的天空》等。

3.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4. 视频资料:历史纪录片、相关电影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报告。

3. 课程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3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3课时第七章:3课时第八章:2课时第九章:2课时第十章: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盛世危机的概念与特点各个时期盛世危机的典型案例盛世危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应对盛世危机的策略2. 教学难点:盛世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盛世危机的比较分析如何在新时代避免盛世危机的发生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盛世,什么是危机,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盛世危机教学案(答案不全)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盛世危机教学案(答案不全)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盛世危机教学案(答案不全)岳麓版课标内容: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懂得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后果;清朝社会危机的表现。

重点:“闭关锁国”。

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康乾盛世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积极吸收,勤于政事,奖励桑农,兴修水利,严惩贪污,出现了社会,经济,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局面。

(二)、闭关锁国1、闭关锁国政策及其产生的原因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参看课本P106文本框内容,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消极影响:限制了中外正当的,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阻碍了中国社会的。

(三)、社会危机内部危机:从乾隆后期起,统治集团吏治腐败,财政匮乏,军备废弛,土地集中,赋税繁重,各地人民起义不断,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

外部危机:此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阶段。

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乾隆皇帝:乾隆帝即位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起复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蠲免钱粮,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军事上多次平定西部少数民族贵族叛乱,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和西藏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文化上编修了《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外交上乾隆时清朝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和周边属国友好往来,而对西方则坚持“闭关锁国”。

他六下江南,大修宫殿、园林;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

《盛世危机》说课稿

《盛世危机》说课稿

《盛世危机》说课稿许市中学江娜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国古代史部分的重要一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史的灿烂辉煌就要过去,屈辱艰辛的近代史即将来临。

本课用了“康乾盛世”、“闭关锁国”和“社会危机”三目来突出“盛世危机”的种种表现。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七单元第16课—20课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清的历史有了初步认识,通过本课,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末期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

七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本课是以经济史为主的一节课,枯燥的说教式授课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三、教学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努力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体现“自主学习——指导点拨”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学习方法1.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采取“三步走”策略: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理清基本思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知识记忆巩固)——小组合作学习(拓展延伸、重难点突破)2.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如明清时期中国与英国的发展状况、闭关锁国等历史名词、术语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力求培养学生获取材料、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

3.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进行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设计好相关问题。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提供分析能力。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史中的最后一个盛世局面;知道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知道清朝前期闭关政策的含义,说明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知道清朝前期出现的内外危机的原因和表现。

2.过程与方法:感知清朝前期繁荣诸方面,整体认识繁荣局面。

比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

3.情感与价值观:清朝前期,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政局稳定,造就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

通过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负面评价,明白“开放则兴,闭关则亡”的道理。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理解盛世危机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

2. 通过分析盛世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盛世危机的概念:盛世危机是指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在达到鼎盛时期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导致国家由盛转衰的现象。

2. 盛世危机的代表案例:唐朝安史之乱、明朝嘉靖大倭寇、清朝鸦片战争等。

3. 盛世危机的原因: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经济过度依赖、军事衰弱、文化保守等。

4. 盛世危机的影响:国家衰落、民族危机、人民生活困苦、历史倒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盛世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盛世危机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盛世危机的代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盛世危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盛世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盛世危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盛世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盛世危机,让学生了解其原因和影响。

3. 分析盛世危机的代表案例:以唐朝安史之乱、明朝嘉靖大倭寇、清朝鸦片战争等为例,深入分析盛世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4. 讨论盛世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盛世危机的发生,以及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如何应对。

5. 总结课程:强调盛世危机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提醒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盛世危机相关问题的思考深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盛世危机概念、原因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3.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盛世危机案例、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时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盛世危机》教案1

《盛世危机》教案1

《盛世危机》教案1第22课盛世危机课标内容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康乾盛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社会危机的表现。

一、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了解清朝前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但此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繁荣的盛世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指导学生分析清朝的社会危机,对东西方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感知清朝前期社会繁荣的诸方面,从而对清朝前期的繁荣局面有整体的认识的把握。

②比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比较17——18世纪的中西方发展状况,认识近代中国遭到外来侵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清朝前期,随着统治政策的调整,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政局亦渐趋稳定,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繁荣——康乾盛世。

②闭关锁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殖民侵略活动的作用,但严重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得当时的统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看不清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最后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重点和难点重点:“闭关锁国”。

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采取了哪些措施?导入新课一、康乾盛世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积极吸收汉文化,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严惩贪污。

二、闭关锁国1、闭关锁国政策及其产生的原因原因:明朝中叶后,为了防范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实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清政府担心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制定政策进行限制。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的殖民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国发展。

第22课盛世危机

第22课盛世危机
4、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的世界正处在()
A、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B、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
C、资本主义的全盛时期D、封建主义的上升阶段
5、这时的世界,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是()
A、意大利B、美国C、法国D、英国
6、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
7、在当时世界上,开始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方国家是()
A、德国B、法国C、英国D、荷兰
8、“康乾盛世”是指()
A、康熙帝在位B、康熙和乾隆在位
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D、整个清朝前期
9、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封闭港口,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4、清由盛走向衰落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正处在____________阶段,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快,在当时世界占有广大殖民地,此时,他们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____________。中国面临着严重危机。
(三)交流展示
1、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2、完成以上基础知识填空。
(四)问题探究
1、康乾盛世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1、全国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是()
A、江宁B、广州C、明州D、泉州
2、这一时期____________生产棉布数量多、质量好,畅全国各地()
A、江宁B、广东C、松江D、福建
3、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是()
A、扬州B、广州C、江宁(今南京)D、景德镇
乾隆后期起,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据此回答4-7题。
学习重点、难点:
乾隆后期面临的盛世危机,与清朝灭亡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练习反馈
清朝时期,平定了哪些叛乱?

《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盛世与危机》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八学习主题第5课《封建帝国的危机》第一个子目。

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

其中盛世隐藏的危机值得深思。

政风好坏,从来都关系到朝代兴亡,盛衰隆替。

腐败必然导致灭亡。

在中国历史上,引发盛衰之变,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政治腐败,而不可能是一些人所鼓吹的政治异己的煽动和策划,或严重的自然灾害。

原因很简单,如果普通百姓能安居乐业,那么少数人的煽动不可能使他们轻率地抛弃家产,铤而走险;如果统治者仍具有清醒的头脑,官僚队伍仍保持着严密的组织性和行政效力,那么,它更不会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消极救灾,以致自然灾害“趋饥民为盗贼”。

因而,繁荣能维持多久,统治能否长期保持稳定,关键取决于政权自身的状况。

因此本课将侧重对康乾盛世隐藏危机的挖掘,并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反思:①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②盛世隐藏哪些危机?③康乾盛世隐藏的危机对当今中国吏治管理有何借鉴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看到事物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述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思康乾盛世出现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通过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负面评价,认识到人类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康乾盛世教学难点:怎样认识康乾盛世(三)教具准备小黑板(预习提纲);康乾盛世动画(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概念农业盛世表现手工业盛世与危机盛世隐藏的危机反思。

第22课 盛世危机导学案

第22课   盛世危机导学案

7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22课盛世危机
一、学习目标
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

(1)康乾盛世出现的表现
(2)闭关政策实行的时间、含义、影响
(3)清朝社会危机出现的时间、原因。

三、拓展延伸
步骤一:图片“展”历史
(1)以上图片和哪一盛世局面有关?结合图片说出这一盛世局面的表现。

步骤二:史料“叙”历史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2)材料中“大帝国”指的是什么?“人为地隔绝于世界”的政策是什么?
(3)你认为上述政策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步骤三:比较“见”真知
材料一隋朝时,和中国通商往来的有十几个国家,到唐朝时期发展到70多个国家。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4)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图一清代农业生产图二清代景德镇瓷器图三乾隆北京前门街市。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教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清朝盛世的成因和危机,以及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中,教师以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内涵,提高课堂参与度。
3.小组合作促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环节的设置,使得学生在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充分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例如,讲述康熙皇帝是如何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以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传说,让学生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产生好奇。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康熙到乾隆年间被认为是清朝的盛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4.危机与隐患:封建制度的僵化、官僚腐败、科技滞后、外部压力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清朝盛世的成因是什么?
2.盛世背后的危机有哪些表现?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3.针对这些危机,你认为当时的历史人物应该如何应对?
4.从清朝盛世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掌握这一时期的基本史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盛世危机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盛世危机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C、反映了国力强盛D、与大兴文字狱有关
5、唐朝与清朝前期分别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它们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课堂总结:
收获反思:
第22课 盛世危机
学案
教案
教、学目标:1、什么叫康乾盛世?2、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3、乾隆后期起,清朝的社会危机。
教、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
1、清朝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积极吸收汉文化,勤于政事,奖励__________,兴修__________,严惩贪污,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______________”局面。
2、清朝前期实行__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3、从乾隆后期起,清朝统治集团__________腐败,__________匮乏,__________废驰,土地集中,赋税繁重,各地人民起义不断,西方国家把__________指向中国,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A相继开始进行工业革命B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生产
C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D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
3、下列关于“广东十三行”的表述,错误的是()
A、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B、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C是清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D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4、下列有关“康朝盛世”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在清朝前期B、与统治者励精图治有关
一、情景导入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什么叫康乾盛世?
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其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3、从乾隆后期起,清朝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二、师生探究

盛世危机

盛世危机
B.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宏伟,街道笔直宽广
C.城内中心建筑是紫禁城
D.北京城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5、唐朝与清朝前期分别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它们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2、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明长城;明北京城及其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B.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长城隔断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D)
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
4、下列对北京城的表述,错误的是(A)
A.明太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C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D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
3、下列关于“广东十三行”的表述,错误的是()
A、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B、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C是清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D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4、下列有关“康朝盛世”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在清朝前期B、与统治者励精图治有关
C、反映了国力强盛D、与大兴文字狱有关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什么叫康乾盛世?
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其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3、从乾隆后期起,清朝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三、巩固延伸:
1、准确表述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特点的是()
A、闭关锁国B、繁荣与开C、重商与开放D、兼容并蓄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理解盛世危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盛世危机概述1. 盛世的定义与特征2. 危机的定义与特征3. 盛世危机的概念与内涵第二章:唐代盛世危机1. 唐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唐代面临的危机3. 唐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盛世危机的概念、特征以及各时期的盛世危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代盛世危机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盛世危机的影响及其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2. 参考书籍:《中国历史危机与文化传承》、《唐代危机与变革》等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视频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盛世危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就某一时期的盛世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占总评的30%。

六、第四章:宋代盛世危机1. 宋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宋代面临的危机3. 宋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七、第五章:元代盛世危机1. 元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元代面临的危机3. 元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八、第六章:明代盛世危机1. 明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明代面临的危机3. 明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九、第七章:清代盛世危机1. 清代盛世的背景与特点2. 清代面临的危机3. 清代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影响十、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不同朝代的盛世危机,探讨其异同点。

2. 启示录:引导学生思考盛世危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加深对盛世危机的理解。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盛世危机》教案

《盛世危机》教案

第22课盛世危机教学地位:本课承上启下,学好本课有利于对中国近代史的宏观把握。

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其中盛世隐藏的危机值得深思。

本课对康乾盛世隐藏的危机的挖掘,有利于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以史为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知清朝前期繁荣诸方面,整体认识繁荣局面。

比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

情感与价值观:清朝前期,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政局稳定,造就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

通过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负面评价,认识到人类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

教学策略及选择的依据: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努力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体现“自主学习——指导点拨”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学法:通过老师的层层提问和全体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先播放大国崛起的纪录片,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观看纪录片后的心得。

讨论结束后,用多媒体引出康熙、雍正、乾隆的图片引用名人名言,并引导学生发言讨论清朝早期的强大和今天的名族复兴之路有什么区别。

一、康乾盛世由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认识什么是“康乾盛世”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

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商业。

16世纪广东、福建等地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高产的农作物:玉米、甘薯。

明朝时我国还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番茄、辣椒、洋白菜、四季豆等。

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明朝人的衣料,以棉布为主;河北、河南、山东成为新的植棉中心。

16世纪晚期,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烟草。

二、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盛世危机》导名师精编学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盛世危机》导名师精编学案 岳麓版

第22课盛世危机1.简述康乾盛世。

2.概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认识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其影响。

3.概述清朝社会危机的表现,认识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4.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1.康乾盛世(1)出现时间: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以及乾隆帝三朝。

(2)出现原因:清初统治者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严惩贪污。

(3)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说一说: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后一个辉煌盛世。

结合2.闭关锁国(1)表现: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想一想:清朝前期为何实行闭关政策?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③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④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3.社会危机(1)内部危机:从乾隆后期起,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

统治集团吏治腐败,财政匮乏,军备废弛,土地集中,赋税繁重,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2)外部危机:①西方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从英国开始,西方国家相继进行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起来。

②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海外广占殖民地,并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说一说:课文标题中的“盛世”和“危机”分别是什么?清朝的社会危机具体表现有哪些?“盛世”是指康乾盛世。

“危机”是指陷入落后挨打的危机,具体表现:①政治上:统治集团吏治腐败,人民起义不断;②经济上:财政匮乏,土地集中,赋税繁重;③军事上:军备废弛;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岳麓版初一历史《盛世危机》说课稿范文

岳麓版初一历史《盛世危机》说课稿范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岳麓版初一历史《盛世危机》说课稿范文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初一历史盛世危机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22 课《盛世危机》。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标内容: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了解清朝前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但此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繁荣的盛世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明朝的永乐盛世”为主题,讲述永乐皇帝的相关故事,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激发学生对明清时期历史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明朝在永乐时期会出现盛世?”“盛世背后是否存在危机?”等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能够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认识近代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5.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近代前夜盛世与危机的历史背景。
2.知道明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明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以及危机的出现,如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清朝的鸦片战争等。
3.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等,以及他们的政策和措施对社会的影响。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永乐盛世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繁荣景象有直观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1.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教师详细讲解明朝永乐盛世、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阐述当时的繁荣与成就。
2.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以及近代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具体案例,如明朝土木堡之变、清朝鸦片战争等,让学生了解危机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世危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康乾盛世及其出现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清朝社会危机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明朝郑和下西洋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比较17、18世纪的中西方发展状况,认识近代中国遭到外
来侵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闭关锁国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要点:
一、康乾盛世
二、闭关锁国 1、闭关政策及其产生的原因
2、闭关政策的影响
三、社会危机 1、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2、西方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外部危机)
六、特别关注:
1、闭关锁国的含义。

2、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3、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七、知识链接:
1、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举措,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促进经济、文化交
流,使自身经济也有很大发展。

2、西方国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大机器生产,商品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八、教学教法:
采用阅读、分析、讨论、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九、基本作业:
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十、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
第19、20课,我们分别学习了清朝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捍卫领土完整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主要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外他们抗击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对
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清朝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盛世危机)
二、阅读与知识梳理、合作交流探究:
(一)康乾盛世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盛世具体的指的是什么?
生:康乾盛世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内容,教师提问:在阅读的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清朝时为什么会出现“康乾盛世”的局面呢?
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清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积极吸收汉文化,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等,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局面。

小组讨论:你能举些具体事例来说明康乾盛世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表现吗?
学生结合小字部分以及前两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时,教师边引导边(展示图片)。

师:在我国古代史上,还有哪些类似的盛世?复习旧知。

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内容回答。

(主要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师:根据这些盛世的共同特点,你认为衡量古代“盛世”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不要求答案的唯一。

(过渡)清朝出现康乾盛世局面后,是不是像唐代出现盛世那样鼓励对外交往呢?
生:没有。

那么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二)闭关锁国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目的内容。

教师介绍闭关锁国的含义:“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

“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

(展示图片)
师: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政策呢?
引导学生阅读卡通问答,教师指出:不仅如此,当时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所具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师: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交流探究: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师:明朝时,政府派郑和7次下西洋,到达过南亚、阿拉伯,非洲等很多地区。

而清朝时却实行海禁,政府要求“片板不准下海”。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后果呢?
学生探究回答,教师引导、提示:
(明朝的政策,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使自身经济也有很大发展;清朝的闭关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师:联系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如果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行不行?
学生自由发言。

师:刚才我们对明、清对外政策进行了对比,那么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过渡)这时期,清朝不仅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同时,清朝统治腐败,赋税沉重,虽然表面是盛世局面,但暗地里危机四伏。

(三)社会危机
引导学生阅读第三目107页内容,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清朝的社会危机有哪些表现呢?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属于内部危机,那这时期外部有没有危机呢?具体有哪些危机呢?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出示图片。

三、释疑与知识巩固:
这节课我们的内容就这么多,请同学们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课外综合延伸:
以史为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也可以称作为“盛世”,请结合这节课的内容,联系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想一想,“盛世危机”有没有我们现在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