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1任务驱动型作文结构升格突破(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1任务驱动型作文结构升格突破(1)
写作原则
结构一定要清晰
关键句一定要清晰、精要
过渡段要简明、清楚
事例力求新颖,述力求有特色
(一)写好主体的基本要求
1.结构模式要清楚,或并列,或对比,或递进,安排有序
2.段落要分明,一般主体部分至少写3段,主体段落的长度要控制在14行半以内,引领或过渡的段落在2行半左右,总结性段落要在4行半左右,如果是并列式结构三个段落的长度要基本相当。
3.要重点构思如下几个地方,要精要或精彩:段首句、总结句引领段、总结段过渡段
例:
和你一起游中国
哲人说:“路上的风景最美丽。”朋友,我想你也一定是个心灵的旅者,在一路追寻世间最美的风景。
你可能曾站在古希腊神庙前,怀想古希腊的英雄史诗;你也可能曾仰望巍峨的金字塔,感叹古埃及匠人的神奇;甚至,你可能曾漫步于恒河岸边,追寻过佛陀的足迹。我想,对于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一个正创造着世界发展奇迹的中国,你心中一定更会充满好奇。那,就请你接受我诚挚的邀请,让我和你一起游中国。
“不到长城百好汉”,游中国当然要登长城。放眼远瞧,蜿蜒的长城如巨龙飞舞,翻山越岭,游向天际。它的宏伟,它的壮观,怎能不令人惊叹?难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个伟大的奇迹。”是的,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汗水的奇迹。当然,登长城,不止要看它的形,更要感受它的魂。凝望它沧桑的身形,我们好像置身于从前的战场,看到金戈铁马,听到枪炮轰鸣,那一声声呐喊,那一个个舍生忘死的身
影,正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曾有一位外国友人说:“一个能建造长城的民族,还有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创造?”他真是长城的知音,也是中国人的知音。
也许你还想看一看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那我就请你看一出京剧吧。那服饰或华美绚丽或高贵典雅,那舞姿或婀娜柔美或刚健遒劲,那唱腔或婉转悠扬或高亢激越。还有那独特的脸谱,生旦净末丑,各具特色;那不一样的乐器,锣鼓胡镲钹,各有其用。此时,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东方文化所独有的魅力?其实,中国人爱京剧,就像西方人爱歌剧,同样都是在艺术的享受中,放松着身心,洗涤着灵魂,升华着情感。现在,中国的京剧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它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正在走向世界。你是否知道,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中国的京剧已无数次赢得如潮的掌声?
朋友,我知道你的担心,因为你看到了天空中笼罩的那层雾霾。是的,我们不讳言,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你知道中国人办事的效率与决心,你更知道中国人的技术与水平。而今,打造碧水蓝天,已成为国家战略,节能减排、新能源建设等各项措施都已迅速落实。要发展就会有问题,但中国人会正视,更会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再到中国时,到处都会是清心爽目的美景。
有人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中国:“那是一个以玉为骨,以雪为肌,以芙蓉为面,以传统为心的美人,她轻移莲步,顾盼生辉,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世界的心。”
放心吧,朋友,中国一定会是这样的。
Δ(二)文章主体的最佳结构模板—“三点支撑”结构法含义:“三点支撑”是指文章主体部分的分析有三个逻辑清晰的角度或层次。
好处:结构清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1.问答法(①一问三答并列式②两问三答混合式③三问三答递进式)
2.模式积累法“三思” “三读” “三论” “三赞”
“三个时间” “三个领域” 对比辩证驳论等。
Δ1.寻找支撑点的方法一——问答法即根据材料和立意,从下面几个角度提出一到三个问题,深入思考和分析,找出三条答案以此做为文章的主体构架
(1)探本质、论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其本质属性;或分析其特征。
(2)看问题,思考这一问题或现背后存在或反映出的问题。
(3)析原因,分析持此态度的原因,或产生或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等。
(4)论影响、后果、危害,谈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导致后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5)谈价值、意义,从正面或反面思考价值意义。
(6)想办法、提措施,针对问题,指出应该怎么办。
Δ(1)一问三答并列式提出一个问题能够找到三条答案,然后以三条答案做为文章的三个分论点。
例1:杨洁去世引发的感慨——快速拟题《影视圈应有价值坚守》应有怎样的价值坚守?
——不为迎合而失态:不一味迎合庸俗化的市场,坚守业界良心。
——不为取悦而失向:不一味取悦观众,传播社会正能量。
——不为赢利而失信:不一味追逐票房,要坚守行业道德,找造精品。
例2:“热购”还需“冷”思考
(题目醒目,一“热”一“冷,对比鲜明)
诺奖一出,人们便蜂拥而上,将获奖者的作品抢购一空。在感叹诺贝尔奖的巨大影响力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问题。
首先,它彰显了某些人判断力的缺失。
参照诺奖选择阅读对象,当然不能说错,但将诺奖当做唯一的选择标准时,这类人的判断力显然便出现了问题。一来,诺奖并不能涵盖全部优秀作家。艾柯、村上春树等未获诺奖的优秀作家比比皆是,而鲁迅也从未获得诺奖,难道他的作品应当不值一读?按图索骥,显
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无知。二来,诺奖的评选总会滞后。无数大师都是在垂垂老矣之时才获得诺奖的垂青,纵天才绝伦如马尔克斯,也是在《百年孤独》出版若干年后才得到诺奖承认。只关注诺奖,必会错过无数的优秀作品,这样的做法岂不是自缚手脚?
(问题一,注意两个角度的展开,同时也要注意加到“购书热“上,不能只谈诺奖)
其次,它反映了人们阅读心态的浮躁。
诺奖的权威性当然不容置疑,但当它成为我们唯一的阅读风向标时,只能说我们的阅读心态出现了问题。也许是世界的喧嚣扰动了我们的内心,浮躁和功利也成为当下的主流。试看,多少人的抢购只是一种盲目从众,以使自己在风潮之中显得并不落伍;多少人的抢购只是一种盲目从众,以使自己在风潮之中显得并不落伍;多少人的抢购又只是为了炫耀和攀比,在代偿心理的驱使下获得一些可怜的“文化自信”。这就好像一幕幕滑稽戏,不仅无助于文学价值的提升,反而锈饰了我们连接文化本体的精神之锚,可不悲哉?
(问题二,注意语言形式的与众不同)
再者,它无助于形成真正的阅读风尚。
诺贝尔奖引发的购书风潮,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披着文学外衣的追星潮,它将会如昙花一现,来得快,去得也快,对于真正形成阅读风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并无大益。在网络传媒日益发达,微信、朋友圈盛行的当下,一则获奖的消息便足以唤起一批又一批“阅读追星族”的热情,但他们能不能算做读书人,实在应该画个问号。也许我们应当扪心自问:我们阅读,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廓清了这个问题,这一次次热购才会有其积极意义,一种真正的阅读风尚才能形成。
(问题三,注意逻辑和思路的展开)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个人如此,整个社会的面目也是如此。可以说,一个不会读书的人,是一个没有希望和前途的人;一个不会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
(以论危害做收束,注意引用和语言)
所幸的是,在这热购中,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毕竟越来越多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