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语文逻辑学常识
必备逻辑知识点总结高中
必备逻辑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论证方法1. 归纳论证: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一系列具体事实或观察结果来推断一般规律的方法。
例如:这只鸟飞不起来,那只鸟飞不起来,那只鸟也飞不起来。
可以得出结论:所有这种鸟飞不起来。
2. 演绎论证: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式,通过已知的普遍规律来推断具体情况的方法。
例如:所有人类都是动物,张三是人类,所以张三是动物。
3. 类比论证: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性来推断它们在某些方面也是相似的方法。
例如:水果和蔬菜都是植物,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蔬菜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二、命题逻辑1. 命题与连词:命题是陈述句,可以肯定、否定或具争议。
连词包括合取、析取、蕴涵和等价等关系。
2. 命题的等值变形:通过等值变形,可以将一个命题逻辑表达式转化为另一个等效的表达式。
例如:P∨Q等价于¬P→Q。
3. 命题的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是一个命题逻辑表达式由若干个合取式的合取构成,析取范式是一个命题逻辑表达式由若干个析取式的析取构成。
三、谬误与辨析1. 高中生常见的逻辑谬误:包括悖论谬误、偷换概念谬误、诉诸情感谬误等。
2. 辨析:进行推理时要澄清命题的含义,分清各种命题和连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识别并纠正谬误。
四、推理规则1. 假言推理:若p→q为真,且p为真,则q为真。
2. 拒取式推理:若p→q为真,且q为假,则p为假。
3. 假言三段论:若p→q为真,且q→r为真,则p→r为真。
五、集合与命题1. 集合: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有共同特征的对象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概念。
2. 命题:具有真假性的陈述句,包括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等概念。
六、范畴逻辑1. 范畴: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习惯使用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构造,包括时间、空间、数量、关系、动作、状态等范畴。
2. 范畴逻辑:通过范畴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推理和论证。
以上是高中阶段必备的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规范思维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们应该在平时积极实践逻辑思维,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高中逻辑知识点全面详细汇总
高中逻辑知识点全面详细汇总逻辑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逻辑知识是培养清晰思维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全面详细汇总高中逻辑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运用逻辑推理。
一、逻辑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逻辑?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旨在培养清晰的思维和正确的推理能力。
2. 逻辑思维的特点逻辑思维具有客观性、规范性、系统性、连续性、合理性等特点。
3. 命题与判断命题是陈述性的句子,可以被判断真或假。
判断是对命题真伪的评价。
4. 命题的分类命题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合取命题、析取命题等。
5. 法则与关系逻辑中的法则包括排中律、矛盾律、排斥律等,关系包括充分必要关系、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等。
二、命题逻辑1. 命题逻辑基础知识包括真值表、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真假判断等内容。
2. 命题逻辑推理法则介绍包含或关系的推理法则(消解律、化简律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推理法则(分离律、合并律等)以及其他常见推理法则。
3. 命题逻辑应用将命题逻辑应用于解题方法和策略,包括应用逆否命题、应用否定命题、分类讨论等内容。
三、谓词逻辑1. 谓词逻辑基础知识介绍谓词、谓词变元、谓词公式、量词等基本概念。
2. 谓词逻辑推理法则介绍包含或关系的推理法则(全称析取律、存在析取律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推理法则(全称合取律、存在合取律等)以及其他常见推理法则。
3. 谓词逻辑应用将谓词逻辑应用于解题方法和策略,包括使用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进行推理、量词套入、量词交换等内容。
四、逻辑谬误1. 归纳谬误介绍归纳谬误的概念和种类,如过度归纳、样本偏倚等。
2. 演绎谬误介绍演绎谬误的概念和种类,如假设不当、倒置因果关系等。
3. 修辞谬误介绍修辞谬误的概念和种类,如蓋棺定論、譬喻混淆等。
五、逻辑推理与解题策略1. 逻辑推理解题策略介绍逻辑推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和常见策略,如递推推理、演绎推理、转化等。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B 轮船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B 山东C 中国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B 褒义词C 贬义词D 合成词4.A 现代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B 卢沟桥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B 戏剧家C 诗人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高中生需掌握的逻辑学基础知识
成为优秀的法律工作者。
推理
• 一、什么是推理
• 1.定义:推理是依据已知的判断得到新判 断的思维形式。
• 2.组成: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 推理所依据的判断叫做前提;推理所得到 的判断叫做结论。
• 一个推理要能够得出真实的结论,必须要 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所有的律师都必须有律师资格证书;
•
某甲是律师;
• ——————————————
•
所以,某甲有律师资格证书。
三段论的结构
• 大项+中项+小项 即P+M+S • (1)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三个不
同的概念。 • (2)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性质判断组成的。 • 大前提:包含着大项“P”和中项“M”的前提判
•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 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好等于其属 概念的外延。如“成文法”和“不成文 法”。
•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如果两个概念 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 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如 “红色”和“黄色”。
概念间关系
•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 或……二者不可得兼。
在困难面前不是迎头而上,就是畏难退缩。 某甲非自然死亡的原因,要么是自杀,要么
是他杀,要么是意外事故。
pq 真真 真假 假真 假假
p▽q 假 真 真 假
★条件(假言)判断
• 条件判断,是指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 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
②一个选民在选举时,要么投赞成票,
要么投反对票,要么投弃权票。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正确地思考、表达和论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一、命题逻辑1、命题命题是具有真假值的陈述句。
例如,“今天是晴天”“2 + 3 =5”等。
2、逻辑连接词(1)“且”(用“∧”表示):两个命题都为真时,其组合命题才为真。
例如:命题 P:今天是晴天;命题 Q:我心情很好。
P∧Q 只有在今天是晴天并且我心情很好时才为真。
(2)“或”(用“∨”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其组合命题为真。
例如:命题 P:我吃苹果;命题 Q:我吃香蕉。
P∨Q 在我吃苹果或者我吃香蕉或者两者都有时为真。
(3)“非”(用“¬”表示):对原命题的否定。
例如:命题 P:今天下雨。
¬P 则表示今天不下雨。
3、命题公式的真值表通过列出命题中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并计算出整个命题公式的真假值,可以得到真值表。
4、等价式(1)双重否定律:¬¬P = P(2)交换律:P∧Q = Q∧P,P∨Q = Q∨P(3)结合律:(P∧Q)∧R = P∧(Q∧R),(P∨Q)∨R = P∨(Q∨R)5、蕴含式如果 P 则 Q,记作P → Q。
只有当 P 为真且 Q 为假时,P → Q 为假。
二、谓词逻辑1、个体、谓词和量词个体是指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谓词是描述个体性质或关系的词语,量词包括全称量词(“所有”,用“∀”表示)和存在量词(“存在”,用“∃”表示)。
2、公式例如,∀x (P(x) → Q(x))表示对于所有的 x,若 P(x) 成立则 Q(x) 成立。
三、推理规则1、假言推理如果P → Q 为真,且 P 为真,那么可以推出 Q 为真。
2、选言推理(1)否定肯定式:P∨Q,¬P ,则 Q。
(2)肯定否定式:P∨Q,P ,则¬Q (这种情况在不相容选言中成立)3、三段论推理例如:所有的人都会思考,张三是人,所以张三会思考。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高中生需掌握的逻辑学基础知识
•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
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语词中的专有名
词表示单独概念。
•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
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语词中的普通
名词表示普遍概念。
• 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准确,条 理清楚,结构严密。
概念
•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 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
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 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 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 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好等于其属 概念的外延。如“成文法”和“不成文 法”。
•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如果两个概念 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 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如 “红色”和“黄色”。
概念间关系
且……”、“……而……” 、 “不但……而且”、“虽
假假
假
然……但是”等。
• 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 (不是并列关系,应是选择关系,改“必 须” 为“分别”或改“和”为“或”)
选言判断
•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 有一种存在的判断。
• 例如:①这篇讲话稿或者是李秘书写的, 或者是张秘书写的。
逻辑基本知识
• 逻辑的定义
• (1)狭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
语文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语文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一、逻辑论证逻辑论证是指根据一定的逻辑法则,通过一系列的论据和推理,将前提引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逻辑论证主要包括因果关系推理、比喻推理和类比推理等。
1. 因果关系推理因果关系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理的一种方法。
比如:“因果相连,因果依存”,“果为因之果,因因之因”等。
2. 比喻推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中常用来进行推理和说明。
比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好比天上的星星,皎洁无瑕”,“犹如春风拂面,清新而温暖”等。
3.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类推,从一个领域的知识推理到另一个领域。
比如:“学习如登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友谊如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方式,用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相比,以便形象地描绘出某种意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月是柳树的花,花是月亮的影”,“她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清新雅致”。
2. 拟人拟人是指将没有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拟人化,具体化,使之具有人的特征和行为。
比如:“风儿啊,快点吹走我的思念”,“歌声如小溪般悠扬”等。
3. 排比排比是指在表达中使用连续的几个意义、结构相似或相同的成分遣为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天空湛蓝,白云绕绕,空气清新,万物生机盎然”。
4. 夸张夸张是指在表达中,对某种事物或情景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从而引起阅读者或听众的共鸣,加强情感的表达。
比如:“他高兴得像打了鸡血一样”,“他知识渊博,富甲天下”。
三、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指以辩证思维方法来观察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分析。
辩证逻辑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摹拟抽象、辩证推理等。
1. 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是在对待事物时,首先将事物进行分解和分析,然后再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从而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高一逻辑用语知识点归纳
高一逻辑用语知识点归纳逻辑用语是我们在逻辑推理和思维表达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推理过程。
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逻辑用语,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
本文将对高一逻辑用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逻辑推理中常见的一种关系,它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是由另一个事件或情况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逻辑用语:1.1 因此/所以/因而/故而:表示由于某个原因,导致了某个结果。
例如:学习很用功,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1.2 由于/因为/因:表示给出某个事件或情况的原因。
例如:他没按时提交作业,因为他生病了。
1.3 导致/造成/引起: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引起了另一个事件或情况。
例如:糟糕的天气导致了道路交通拥堵。
2. 推理关系推理关系是逻辑推理中的另一种常见关系,它表示根据某些已知条件,得出某个结论。
以下是一些表示推理关系的逻辑用语:2.1 可以推断/可以得出结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表示根据已有的信息,可以得出某个结论。
例如:从他的言行可以推断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2.2 根据/依据:表示根据某个事实或信息得出结论。
例如:根据天气预报,明天会下雨。
2.3 据此/因此/因而:表示根据前面提到的信息,得出一个结论。
例如:听到这个消息,他感到非常失望,因此决定放弃这个机会。
3. 比较关系比较关系用来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以表达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或优劣性。
以下是一些表示比较关系的逻辑用语:3.1 而/却/然而:表示对前面提到的事物进行对比或对比中的差异。
例如:他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而我却懒散无为。
3.2 与/跟:表示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
例如:与其他城市相比,这个城市的交通更方便。
3.3 更/较:表示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并指出其中的一方更好或更高。
例如:这条路更短,我们可以选择更快捷的路径。
4. 强调关系强调关系用来突出某个观点、事实或情况的重要性或显著性。
高中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一)翻译推理
1. 充分条件命题:前推后
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后推前
3. 逆否命题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性结论
4. 递推公式:A→B,B→C 可以得到A→C
5. 联言命题: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6. 选言命题:全假为假,一真为真
7. 摩根定律:去括号,分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8. 否定肯定式: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一肢,肯定一肢
9. 模态命题: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
10. 平行结构:只对比推理过程,不关注推理对错
(二)真假推理
解题技巧:找关系,看其余
1. 矛盾关系;
2. 反对关系
(三)分析推理
1. 优先排除法;
2. 最大信息法;
3. 确定信息优先;
4. 假设条件法;
5. 选项代入法。
(四)归纳推理
1. 话题一致原则:偷换话题、无由猜测、夸大事实;
2. 从弱原则;
3. 整体优先原则。
(五)原因解释
1. 题干中找冲突;
2. 选项中看解释
(六)加强论证
1. 加强论点;
2. 加强论据;
3. 建立联系;
4. 补充前提。
(七)削弱论证。
(完整)《逻辑学》重点知识整合
概念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即概念的含义.(它回答概念“反映了什么对象”)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它回答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如:三角形: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构成的封闭图形,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中、美、英、法……(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内涵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变大虚概念:有内涵无外延——鬼、孙悟空、贾宝玉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二、概念的种类(单独、普遍、集合、非集合、正、负)(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划分根据: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指称对象的数量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
从语言角度看,单独概念一般是通过专有名词或者摹状词表达的。
具体地说:A 人名、地名、单位名等一般表达单独概念.B 包含数目、序列或最高程度的词。
C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D 包含“这个"、“那个”的词或词组表达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言角度来说,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表达普遍概念。
△注意: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究竟是普遍概念还是单独概念,需联系语言环境。
例:《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专有的报名——单独概念)小王和小张手里各拿着一份《人民日报》。
(印刷出来的一份份报纸——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划分根据:词项内涵的不同,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
集合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只为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的某一个体所具有.1、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如:森林、书籍、群岛、车队、中国女子排球队、党、词汇、阶级。
逻辑学入门88个逻辑学常识
逻辑学入门88个逻辑学常识1.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科学。
2. 推理是一种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命题推出未知的结论或命题的过程。
3. 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但它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4. 逻辑学中的命题是一个陈述性语句,可以被判断真或假。
5. 逻辑学中的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
6. 演绎推理是从一些已知前提出发,通过逻辑规则推出一些新的命题。
7. 归纳推理是从已知的一些例子或情况中推出一般性结论。
8. 逻辑学中的关键词包括命题、真值、命题连接词、量词、谓词等等。
10. 真值是除了命题真假本身以外的事实真假,即某个命题在给定的情境中的真假情况。
11. 命题连接词是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的词语,例如“与”、“或”、“非”等等。
12. 量词是用于表达命题涉及的对象数量的词语,例如“全部”、“存在”等等。
14. 逻辑学中的推论规则包括假言推论、模态三段论、单取式三段论等等。
15. 假言推论是根据一个条件语句的真值和另一个命题的真值推出一个结论的推论规则。
16. 模态三段论是基于模态逻辑的推论规则,用于推出一个含有模态词的命题的真值。
18. 逻辑学中的演说规则包括排中律、矛盾律、归谬规则等等。
19. 排中律是一个经典逻辑原理,它指出任何命题或它的否定必然为真。
21. 归谬规则是一个演化规则,用于判定一个推理是否归于谬误。
22. 逻辑学中的一些常见谬误包括陈词滥调、非真正二选一、虚假假设、拉格朗日中间情况等等。
23. 陈词滥调是一种无意义的语言形式,常常用于误导听众。
24. 非真正二选一是一种谬误,通常用于在两种不同的选择之间强制进行选择。
25. 虚假假设是一种谬误,它基于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来推导结论。
26. 拉格朗日中间情况是一种谬误,它指出两种事物之间的中间情况是基于一个假设的,这个假设并没有得到充分证明。
27.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语言推理,还包括非语言推理。
28. 非语言推理是指不使用语言的思维方式,如图像推理和空间推理。
高中掌握的逻辑学基本知识
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如:他是一个学生。
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概念与语词有区别: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他在上课-可以表达两个概念:听课和讲课。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偷”与“盗”“诉讼”与“打官司”多词一义“妈妈”与“母亲”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
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
(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
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
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岁。
“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周岁生日的人。
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
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
三、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外延数量的多少,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
如:中国、长江、周恩来、布什、《阿Q正传》的作者……从语词角度看:专有名词、摹状词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高中语文逻辑关系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逻辑关系归纳总结语文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探讨了人类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逻辑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升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中常见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以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1.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最基本的逻辑关系之一,在文章中经常被用来展示事件或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通过因果关系,作者可以让文章更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例如,“由于雨水过多,导致洪水泛滥”是一个典型的因果关系展示。
2. 并列关系并列关系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具有同等或并列地位。
在文章中,作者经常使用并列关系来对事物进行比较或展示多个观点。
例如,“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运动上,小明都十分出色”就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表达方式。
3. 对比关系对比关系用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通过对比,作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察。
例如,“这座城市白天繁忙不已,夜晚却安静得让人感到诡异”就展示了白天和夜晚的对比关系。
4. 顺序关系顺序关系描述了事物发展或出现的先后顺序。
在叙述事件发展、历史过程或步骤等方面,顺序关系经常被用到。
例如,“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材料;其次,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实验结果”是一个清晰的顺序关系表达。
5. 因果推理关系因果推理关系是通过对事实、证据和逻辑关系进行推断得出的结论。
它不仅仅是因果关系的展示,还包含作者的推理和判断。
例如,“鸟类的翅膀能够飞行,因此这只鸟也应该能够飞行”是一个因果推理关系的表达。
6. 比喻关系比喻关系是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类比性进行描述。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文章更加生动。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风般温暖”是一个比喻关系的语言表达。
7. 演绎关系演绎关系是通过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和逻辑推理得到结论。
它强调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过程,为读者提供了逻辑思考的机会。
例如,“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如果n是偶数,则n的平方也是偶数”是一个演绎关系的逻辑论证。
高三逻辑学知识点
高三逻辑学知识点一、引言逻辑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
在高三阶段,学习逻辑学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三逻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中最基础的分支,主要研究命题的逻辑关系。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命题的概念:命题是陈述句,它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例如:“今天是晴天。
”2. 命题的连接词:命题可以通过若干连接词进行连接,如“且”、“或”、“非”。
3. 命题的合取、析取和独立:合取是指通过“且”连接的命题,析取是指通过“或”连接的命题,独立是指命题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4. 命题的否定和等价:否定是指对命题取反,等价是指命题之间有相同的真值。
三、推理和论证推理和论证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它帮助我们判断和证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以下是几个与推理和论证相关的知识点:1.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式,通过前提和规则得出结论。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亡,那么某个人也会死亡。
2.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观察事物的现象得出普遍规律。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多个苹果都是红色,可以得出结论苹果是红色的。
3. 推理的规则:推理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则,如三段论、假言推理等,这些规则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推理。
4. 逻辑论证:逻辑论证是通过一系列命题和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它能够有效地证明或反驳某个观点。
四、谬误与辩证思维学习逻辑学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能够发现和纠正谬误,并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与谬误和辩证思维相关的知识点:1. 形式逻辑中的谬误:形式逻辑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谬误,如陷阱谬误、诉诸情感谬误等。
2. 实质逻辑中的谬误:实质逻辑中的谬误更多地与内容相关,如无因果关系谬误、虚假权威谬误等。
3. 辩证思维的培养:辩证思维是指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4. 有效沟通的技巧:学习逻辑学知识点还可以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倾听、表达清晰、提出有力的论据等方面。
高一语文逻辑知识点
高一语文逻辑知识点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语文的逻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高一语文逻辑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语言的符号性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具有符号性质,即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都具有特定的符号代表的意义。
我们在学习语文时,要弄清楚每个词汇和句子的符号意义,才能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二、语言的表达功能语言除了具有符号性质,还具有表达功能。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沟通交流。
因此,我们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避免歧义和误解。
三、语言的逻辑性语文学科强调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而逻辑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逻辑规律,思维要有条理,结构要清晰,推理要严密。
在阅读文章和写作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避免出现推理错误和思维混乱的问题。
四、语言的说服功能语文学科还注重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而在阅读和写作中,说服功能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
通过运用语言的说服功能,我们可以说服读者接受我们的观点或观察事物的角度。
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运用说服手段,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五、语言的感染力语言具有感染力,一个好的文章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激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恰当的修辞和感情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六、语言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中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达到一定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七、语言的规范性语文学科要求学生掌握标准的语言规范,包括词汇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
只有遵循语言的规范性,我们的表达才能更加准确、规范,并且避免了解读上的歧义。
总之,在高一语文学科中,逻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掌握语言的符号性质、表达功能、逻辑性、说服功能、感染力、修辞手法和规范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常识中学生学一点逻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
学习语言知识,更离不开逻辑,因为语言同思维分不了家,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的前面是语言。
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苹果"是一个词,当然属于语言。
可是作为一个词,"苹果"并不代表哪一个具体的苹果,例如昨天晚上你吃的那一个苹果,或者今天你在水果摊上看见的那一堆苹果,而是代表了世界上所有的苹果,连未来的苹果都在内。
这么一来,"苹果"这个词就有了概括性。
而概括,则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能力。
你看,语言同思维是分不开的。
又例如"过国庆是一个节日",这在语言里是一个句子,在逻辑里是一个判断,但是这个判断是不合理的? ;过国庆"是一种活动,怎么会成为节日呢?用集合数学里的话来说,就是把"过国庆"这个元素归入到"节日"这个集合里,在归类上出了错。
从语言的角度讲,这是主谓配合不当。
如果改说"国庆是一个节日",把"国庆"归入"节日"这个集合才合理,主谓配合也合理了。
归类,是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能力。
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语言的错误反映了思维的错误,思维的错误会表现为语言的错误。
而逻辑学,正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
所以,学习一点逻辑学常识,提高思维能力,对于学习语言也是很有好处的。
这里针对一些容易产生的逻辑错误,介绍一些逻辑常识。
一、概念1、什么是概念概念是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每一个事物,都有许许多多的特征。
例如电视机(一般指电视接受机),它的特征就有不少,如荧屏的大小,是不是带彩色,体积有多大,是不是全频道,外壳是什么材料,有没有自动调节功能,是手控还是遥控,是哪个国家生产的,等等。
但是这些特征都不是本质特征。
电视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电视机是接收无线电传播的图像和声音的装置。
"接收无线电传播的图像和声音的装置"才是电视机的本质特点。
其他的装置,如收音机,只能接收无线电传播的声音信号,不能传播图像;而传真接收机,倒是能够接收图像,但是又接收不了声音,而且是有线的装置? ;接收无线电传播的图像和声音的装置"能够把电视机同其他各种各样的"机"区别开来,本质特征就有这种功能。
人们常常问"什么是……",回答如果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同近似的事物相区别,那个回答可能就是概念。
如问:"什么是机场?"回答说:"机场就是飞机起飞、降落和停放的场地。
"这个回答抓住了机场的本质特点,同"球场""沙场""运动场""停车场"能够区别开,就说明了概念。
如问:"什么是速度? ;回答说"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
"这个回答也抓住了速度的本质特征,也说明了概念。
要是有人问:"什么是软盘?"如果回答说:"软盘就是软磁盘。
"这个回答什么也没有说明,就没有说明概念。
"什么是城市?""城市是人口比较多的地方。
"这个回答不能把城市同人口密集的居民点区别开来,也同概念无关。
所以概念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就不算是概念。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飞机起飞、降落和停放的场? ;是"机场"的内涵,"运动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就是"速度"的内涵。
什么是外延呢?外延,简单地说就是概念管辖的范围。
"苹果"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苹果,"人"包括了所有的人,连宇宙人也包括在内,只是不包括机器人。
"太阳系的大行星",外延就不大了,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么九个对象。
"火星的卫星"则只有浮波斯和德莫斯这么两个对象,外延就更小。
外延还有比这小的呢,"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的天然卫星""鲁迅""郭沫若"等,都只有一个对象。
一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呈反变关系。
就是说,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
"三角形"是"三条线段首尾相结而形成的多边形",这是"三角形"的内涵,外延当然就包括了所有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呢,是 "三条线段首尾相结而形成的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增加一点内涵,外延就缩小了。
"等腰直角三角形"呢,内涵是 "三条线段首尾相结而形成的有两个边相等、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再增加一点点内涵,外延又进一步缩小。
这是内涵由少到多,外延由大到小。
反过来,如果内涵由多到少,那么,外延便会由小到大。
如"中国北京的机场"是"飞机起飞、降落和停放而地点处在中国北京的场? ;。
"中国的机场"呢,就是"飞机起飞、降落和停放而地点处在中国的场地",你看,内涵一减少,外延就加大了。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多,另一个必定小;一个少,另一个必定大。
3、概念和词语概念是用词语表示的。
词语,包括词和短语。
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表示概念,能够表示概念的是实词。
如前面举的"电视机""三角形""机场"等,都是实词。
这些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也能够表示概念。
如"跳"是"腿子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跑"是"用脚使身体迅速前进",这是动词表示概念的例子? ;胖"是"人体脂肪多,肉多","黑"是"物体完全吸收了光线所呈现的颜色",这是形容词表示概念的例子。
"三"是"二加一所得的数目","枝"是"用于杆状物体的量词"(如"一枝笔""两枝蜡烛",这里不能用"支")。
这是数量词表示概念的例子。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实词都能够表示概念,代词是实词,代词就不能表示概念。
什么是"我"?任何人都可以自称"我","我"就无法表示什么内涵了,外延也无法确定。
所有的虚词都不能表示概念,让人回答什么是"但是",什么是"的",就无法回答,只能举例子加以说明虚词的用法。
短语都能够表示概念。
什么是"稀有元素"?稀有元素? ;自然界存在的数量很少或者很分散的元素,如锂、氪、氡、镓等",可见"稀有元素"表示了概念。
什么是"国家所有制?"国家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都归国家所有的制度",可见"国家所有制"也表示了概念。
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如"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
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
"女儿"这个概念,也可以用"闺女""丫头""丫头片子""女孩子"等表示。
"妻子"这个概念呢,则有"老婆""夫人""女人""婆姨"(陕西话)"内人""内助""婆娘"等词语表示。
这就是语言当中的一义多词,也就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
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
"先生"可以表示"老师",也可以表示"医生",现在还可以表示"丈夫",如"你们家的先生现在在哪里?"同时,"先生"还是一个尊称,如"黄福堂先生"。
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
概念和词语之间既然呈现复杂的关系,那就要注意透过词语看词语背后的概念。
(1)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而天安门又是北京的中心。
(2)这些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之后,变成了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可以发挥联合的长处。
(1 )的两个"中心",内涵不一样,表达的是两个概念。
前一个"中心"表示"在某一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后一个表示"同周围距离相等的位置"。
(2)的"混合"和"联合"是两个词,但是表示的却是一个概念。
在阅读时,注意概念和词语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句的含义。
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据测定,夏季有林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林荫的地区温度要低3~5摄氏度。
(4)这里是食品街,不错,点心店、包子铺、水果店、羊肉摊、糖果店、粮店等商店一个接一个,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民以食为天嘛。
(5)黑龙江省康复医院于1991年着手研究治疗"植物人"这一顽症。
(3)的"地区",外延太大,指面积比较大的地方,这里使用"地点"比较好。
(4)的"商店"外延又太小,能够包括"点心店、包子铺、水果店、糖果店、粮店",但是不能包括"羊肉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