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是当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一种新模式,它将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育培养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学历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术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生课程设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套适合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1. 师资力量的整合。
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需要整合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构建跨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注重个性化与差异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不断开拓课程边界,引入新兴的学科和技术,保持课程的更新换代,使之与时俱进。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的实践能力,促使研究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得到双重提升。
4. 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 课程内容方面:(1)核心课程。
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学术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等内容,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和基本要求。
(2)学科前沿课程。
包括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科交叉领域的知识及重大科学问题等内容,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
(3)实践能力课程。
包括实验技术、科研设计、学术写作、学术交流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2. 课程方式方面:(1)课堂教学。
传授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实验实践。
进行科研实验和技术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研训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硕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公关论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硕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文/苏春摘要: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目前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构建的路径上还存在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本研究通过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探究本硕博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提出通过建立衔接制度,搭建公共教育载体和建设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方式拓宽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心理教育;本硕博一体化引言“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一项国家战略。
在“双一流”建设的驱动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在科研、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般分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阶段。
由于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相对独立,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的阶段缺乏一体化整体设计,因此各个阶段之间可能会存在教育目标与内容之间衔接性不强,教育方法与途径重复性过高等脱节现象。
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持续跟进,从而不断发生极端的心理危机事件。
本研究通过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本科和研究生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并与之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匹配,营造出更有利于研究生和本科生贯通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一、将本-硕-博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当前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有理想信念,有本领担当的有为青年的光荣历史使命。
据研究发现,18.45%的研究生对研究生生活非常满意,66.2%的研究生感觉一般,11.65%的研究生不满意,3.88%的研究生非常不满意[1]。
36.2%的本科生有轻度焦虑,4.3%的本科生有中度焦虑,0.2%的本科生有重度焦虑;33.3%的本科生有轻度抑郁,10.1%的本科生有中度抑郁,2.6%的本科生有中重及重度抑郁[2]。
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基金项目: 南京医科大学“十三五”教学研究课题(ZD2017002)作者简介: 刘向华,女,1977-12生,博士,副教授,E mail:liuxianghua@njmu.edu.cn收稿日期: 2020-06-21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刘向华1,喻荣彬2,袁 栎1,张怀平2 (1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南京 211166; 2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摘要: 医学教育长学制是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
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从事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创新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南京医科大学从培养体系的目标、方案、模式、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体系的构建,并对该培养体系进行初步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本硕博一体化; 人才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50(2020)11-0849-03 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20.11.21 南京医科大学是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设有19个学院,拥有27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开设学位授权点已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
临床医学学科作为我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江苏省优势学科,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3个阶段全方位、多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体系,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九年制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贯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过程,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体化培养体系。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从2019年开始招生,目前人才培养体系尚处于探索与实践的起步阶段。
本文从培养体系的目标、方案、模式、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体系,并对该培养体系进行初步思考和展望。
地方高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与成效研究——以A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与成效研究——以A大学为例[ ]摘要:“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以地方高校A大学为例,提出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打通,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制定衔接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一体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培养质量、优化生源质量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高层人才培养;直博生培养;模式;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前言“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和连贯的体系设计,打破不同学习阶段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力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全方位发展。
当前地方高校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开展“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学生选拔、导师配选、培养管理、协同教育、分流淘汰等培养全过程有效衔接。
“本-硕-博”连续培养模式的出现是满足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把握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规律的主动探索,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优秀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地方高校A大学为例,自2018年以来,创新衔接现有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制度和选拔机制,推进试行“本-硕-博”连读选拔培养模式,实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体化培养。
2020年,学校首获招收直博生资格,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相关本科专业中,选拔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的本科生,依照培养优秀本科生与科研学术尽早融合这一要求,创新“本-硕-博”连读培养和直博培养机制,构建了完善的贯通式培养体系,形成了“3+1+2”本硕连读培养模式、“2+3”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和“4+5”直博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创建。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推广。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传统的本科、硕士、博士三段式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将本科、硕士、博士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更加系统、连续地学习和成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逐渐兴起,各高校纷纷探索实践。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课程内容不够连贯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进一步探讨和优化本硕博一体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概念解析、国内外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等方面入手,对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教育模式提供有益建议和借鉴。
1.2 本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进行研究生课程设置,为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水平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比较,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拓宽思路,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对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数据支持。
探讨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关键问题,可以引发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讨论,促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
最终,提出优化本硕博一体化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建议,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最佳实践,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差异,结合课程设置现状调研和关键问题探讨,我们旨在发现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本硕博贯通是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模式将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培养过程整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连贯和系统的学习路径。
要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下,学校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可以采用阶梯式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研究课程,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和质量。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机构或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加强导师制度建设。
导师在本硕博贯通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要加强对导师的选拔和培养,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学校还要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要注重实施效果评估。
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
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的学术成果、科研能力和就业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应该加强合作,推动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改进,为培养更多优秀研究生做出贡献。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了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新趋势。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即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的学位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和紧密衔接,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研究生课程设置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研究。
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研究生课程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旨在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来说,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前沿知识与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应该涵盖当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进展,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培养他们追求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课程还应该包括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科交叉和综合: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学科交叉和综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的壁垒,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3.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研究生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研究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的课程设置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研究,还可以为社会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策略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下,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调整和改进:1. 突出学术导向和科研能力培养。
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应该突出学术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帮助他们从学术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思考和实践
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思考和实践一、引言本-硕连读教育模式,即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衔接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本-硕阶段主干课程的教学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与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之间往往存在割裂和隔离的现象,学生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入理解,从而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下降。
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有效的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
二、问题分析1.知识体系的断裂:在本科阶段,学生往往只学习了某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缺乏对整个学科的整体认识;而在硕士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更为深入和复杂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2.教学内容的重复:由于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叠,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和无聊。
学生常常对本科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感到厌烦,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3.学习方法的转变:在本科阶段,学生通常采用被动的学习方式,以记忆和理解为主;而在硕士阶段,学生需要通过研究和创新来解决问题,需要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在本科阶段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导致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中难以适应。
三、教学衔接模式的思考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
以下是一些思考的方向:1.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通过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将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结合起来,建立起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通过明确学科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3.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实践和科研项目中。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土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收稿日期:2018-11-03课题项目: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与课程保障体系建设研究”(134521522)作者简介:张鑫超(1987-),山东淄博人,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
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对创新性人才需求的扩大,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成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整合教育体资源的有效尝试。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包括招生、人才培养、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验平台、学位授予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是保障一体化培养效果的重要措施,本文重点探讨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
一、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内涵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贯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过程,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提出的主要目的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科特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域领军人物。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和本硕博连读。
总体而言,三类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对招生模式的探索。
二、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原则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课程效率,打通传统三阶段课程学习中的壁垒,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节奏,以此节省学位攻读时间,方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创新中。
开展一体化建设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连贯性。
现行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公共课主要是英语、政治、法律常识课程;基础课为数学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主要为学院开设的专业性课程。
基于这样的课程体系架构,公共课和基础性课程是每个阶段学生必修课程,并占据了较大比例。
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公共课与基础课合占课程总学分比例分别是34.73%、37.93%和40%,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
医学生本硕博协同培养初步探索
2021年第7期99总第224期No.7. 2021Sum 224教育教学研究医学生本硕博协同培养初步探索封益飞 于 姜 曹月洲(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1166)收稿日期:2021-02-25 修改日期:2021-05-10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模拟医学教育方法的应用研究”(2019SJA0285);2019年南医大校级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模拟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9ZD011)作者简介:封益飞(1982—),男,江苏泰兴人,讲师,副主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结直肠外科及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于姜(2001—),男,江苏扬州人,本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本硕博一贯制临床医学天元创新班学生,主要从事临床医学研究。
通讯作者:曹月洲(1979—),男,江苏镇江人,副主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介入医学及医学教育研究。
2020年6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国际化认可呼唤医学教育建设的改革[1]。
本研究为调研南京医科大学师生对于学校本科临床教育培养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满意程度,发放195份问卷调查,回收得到有效答卷190份。
其中,本科生答卷占比78.46%,硕士生、博士生各占10.77%。
作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建设思路,本文联系临床医学本硕博一贯制班级培养模式,兼顾问卷调查结果,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9.47%的师生认为,南京医科大学目前的医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很好”或“总体较好”,但仍有11.05%的受访者认为“有不小的问题”,其中有7份答卷显示“问题较多亟需改进”。
基于流程再造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探索
第!"期"#!$年!"月现代教育科学%&'()*+',-./0&*1-0(*-(2&3!"4(-3"#!$收稿日期 "#!$5#$5#"基金项目 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授予质量研究课题!高校0双一流1建设背景下提高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的研究"#项目编号$K 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关于提高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的思考与探索"#项目编号$"#!686!"!<%(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绩效研究"#项目编号$J >L 4!6g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绩效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686#"!<%&作者简介 陈达#!$@65%'男'福建福清人'博士'河海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高等教育管理等&王慧#!$6@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河海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仲建峰#!$695%'女'江苏大丰人'硕士'河海大学助理研究员,河海大学学科建设处学科评估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李枫#!$@;5%'男'吉林汪清人'博士'河海大学研究员,河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地质工程,高等教育管理等&基于流程再造的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探索陈=达"王=慧"仲建峰"李=枫!河海大学"江苏南京"!##$6$== 摘=要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是近年来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本文在引入流程再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培养目标重塑)关键培养环节再设计)关键培养环节再分配以及配套措施落实等举措"优化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 >9<"=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5:6<;!"#!$$!"5##$!5#:==,!"#-!#3!;$6#A B 3-*C03D 'B E CD 3"#!$3!"3#!@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部署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改革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世纪6#年代末'我国首先在理科和医科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即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使其在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不间断地完成本科,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和博士学位论文'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培养方式-!.&此后'该培养模式在其他高校进行试点'旨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有学者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高等教育求学路径进行样本研究'发现!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增强了科研活动的连贯性与专业性'有利于学生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对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 本硕博 贯通式培养模式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被分成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教育阶段'基本学制一般为本科<年,硕士");年,博士;)<年'总共需要$)!!年&为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每个阶段均需经历入学考试,课程学习,科研实践,毕业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然而'这种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特别是一些专业性更强,对系统专门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有更高连续性要求的学科&!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统筹安排本科,硕士,博士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形成更系统,更完备的知识体系'产出更丰富的科研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作为改革举措'在具体的运行机制上也各有特色&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英才学院'学制为!<d"d K"'实行团队导师制'学生二年级开始配备导师&四川大学实施!;d"d;"本硕博连读项目'设立专项奖学金'把常规的本科第四年和硕士第一年时间合并在一起'在进入第三阶段时进行严格的分流考核&华南理工大学开办!;d!d<"本硕博连读创新班'分阶段多次实施筛选分流制度'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北京理工大学成立徐特立学院'学制为;d K'第三学年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继续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并提供丰富的海外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机会&中国矿业大学设立孙越崎学院'实施!;d"d;"本硕博连读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每学年学院将淘汰一定比例的学生退回原学院学习'保证拔尖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个高校努力探索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如何科学制订三阶式学制2如何将各项培养资源合理分配到每个培养阶段中2如何设置每个培养阶段的培养任务2如何实施分流淘汰机制2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形成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运行环境和保障机制'构建一流的!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二 本硕博 贯通式培养模式流程再造的缘起及内涵流程再造概念起源于"#世纪$#年代'由美国学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他们合著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率先提出'此理论最初应用于企业改革'核心理念是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选定对企业经营极为重要的几项企业流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而彻底的再思考与再设计'使这些流程增值内容最大化'从而在整体上重新塑造企业作业流程'并获得绩效改善的跃进-9.&流程再造理念在企业经营改革以及组织建设管理中取得实效'其基本理念与方法对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和质量提升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流程再造的理论要点为参照'对!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利用!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核心流程再设计)核心流程集约化)完善整体作业流程"的变革框架'对!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从培养观念,培养制度到培养环节进行深层变革&具体步骤如下$第一'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即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重塑贯通式培养的整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第二'关键培养环节再设计#即核心流程再设计%'对原有!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关键培养环节进行适切性,根本性再设计'明确各项环节培养内容及所需时间&第三'关键培养环节再分配#即核心流程集约化%'将设计后的核心培养环节合理分配到贯通式培养的三个阶段'使各个培养环节发挥最大效用'并确立三阶式学制&第四'配备保障措施#即完善整体作业流程%'根据培养时段划分和具体培养计划'配备相应的培养资源并完善制度建设'从而实现!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的深层转换和绩效改进#具体框架见图!%&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明确培养目标确立整体目标与阶段目标关键培养环节再设计明确培养内容及其时间关键培养环节再分配确定三阶段培养任务及其时间配备保障措施分配资源及制度建设本硕博 贯通式培养模式图!=基于流程再造的 本硕博 贯通式培养模式优化框架)"$)==三 基于流程再造的 本硕博 贯通式培养模式的优化一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调整和确立是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本硕博"贯通培养流程再造的前提&培养目标的确立'不仅要考虑高校的办学理念与自身条件'更要反映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应当以服务当下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基础扎实,能力显著,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真正学术追求和科学精神,创造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高水平拔尖人才&!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虽然贯通了培养过程'但仍需科学制订相应的阶段性培养目标'便于培养管理和资源分配&第一阶段'重在基础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其构建宽厚的,通识性较强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第二阶段'重在专业强化&培养学生创新科研潜能,学术论文撰写能力'要求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第三阶段'重在科学研究&培养学生深入研究,创新实践能力'要求重点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内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能够独立且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二 关键培养环节再设计人才培养过程涉及一系列培养环节'!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的关键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与学术活动,国际交流以及论文撰写&对关键培养环节进行根本性再设计'是!本硕博"贯通培养流程再造的重要阶段和核心内容'决定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的整体调整力度& !I实现课程贯通&实行本硕博课程贯通是实现!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连续性和贯通性的重要体现&传统的分段式培养模式'课程相对独立,缺乏统一'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无法完全体现本科)硕士)博士的层层推进,由浅到深的系统性课程学习&此外'本专业课程学习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交叉性体现也不够'不具有一个可深入学习本学科与交叉学科的课程框架&而实行本硕博课程体系'是能够形成学科横向贯通和本硕博纵向贯通'横向上架通学科专业之间知识,方法与手段的流动'纵向上打破以学位类型等为区分的层次壁垒&同时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从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到硕博深入学习'不断推进所选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的广度与深度(而且能够有效缩短课程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本硕博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及研讨课程四大模块&其中'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入门性课程,提高性课程与深入性课程(拓展课程模块包含跨学科与跨专业知识的相关课程'如专业交叉课,跨专业课,科技方法课,外语水平拓展课等'分为基础部分和提升部分(研讨课程模块是依托科研项目与高水平专题等构建的研讨性课程&时间安排上'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修完全部基础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中所有入门性课程'提高课程学时要求'提前学习研究生阶段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确定专业方向(第三学年修读专业课程模块中提高性课程与拓展课程模块的基础部分'深入了解并全面掌握所选专业&进入研究生阶段'用三个学期修完专业课程模块中深入性课程,拓展课程模块的提升部分与研讨课程模块'在课程结束后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深入学习-@.&此外'增加双语或全英文专业课程'体现国际化需求'主动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实行本硕博统一选课系统'允许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选择研究生水平课程或多个学科领域课程'使其尽早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展开深入研究&"I活跃科研与学术活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仅仅依靠课程学习是无法培养的'而是需要在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得到训练和提高&!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应多渠道开展科研训练与学术活动'并配合相应课程学习进行高密度安排'在培养计划中有相应的安排&第二学年开始创新创业的指导和训练'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项目(第三学年进入专业导师科研项目'了解并参与科研项目基础工作(第四学年开始参加一定数量的高质量,高水平学术活动'并通过实验室轮转,导师团队指导,多课题参与,学术报告会等方式'进行科研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化训练&从第五学年起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学术报告会'介绍个人学术进展与成果,分享心得体会以及自己课题的后续研究计划'并根据其汇报内容的可行性,创新性等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能继续开展后续研);$)究-6.&通过以上科研学术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并提炼科学规律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素养'进而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开展高水平科研项目&;I加强国际交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个高校已逐渐意识到国际交流对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交流形式多样'根据贯通式培养特点'为实现百分之百国际交流'具体安排以下交流活动$#!%开展认识性学习&为感受前沿思想碰撞,初步了解国际通行学术规范'第二至第三学年由教师带队赴国外合作院校进行"个星期至!个月的交流学习'参观访问国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开展访学性学习&第三学年至第四学年赴国外高校进行"至;个月左右的交流学习'参与短期研修课程或交流项目'以进一步开拓国际学术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开展公派留学实践&从第四学年开始'要有不少于!年的海外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实践经历'由国内外导师共同对学生制订联合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等培养工作&国内外联合培养'有助于学生汲取国内外导师不同的研究经验,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在密切合作与交流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I做好论文工作&论文是有效检验和系统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也要求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完成相应的学术论文与毕业论文&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学习与科研项目研究情况'在第三学年开始学术论文写作'本科毕业论文需与其学术论文研究方向一致'并在第四学年完成之后才有资格进入研究生阶段&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结合科研项目或课题研究完成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应达到相应的培养要求(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高质量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论文水平应普遍高于普通博士研究生'充分体现贯通式培养的科研学术水平&三 关键培养环节再分配三个阶段培养时间的安排并不是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培养的简单划分'而是培养任务的区分&根据每个阶段培养目标'将以上培养环节合理分配到三个培养阶段中'确定每个阶段的培养任务&第一阶段'完成本科生所有课程'其中第二学年开始参与科研训练与国际交流'第三学年开始熟悉导师科研项目并准备学术论文'培养年限为;年&第二阶段'完成专业课程模块中深入性课程与拓展课程模块'同时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并进入导师科研项目'培养年限为!年&第三阶段'第一个学期完成研讨课程模块并开始投入一系列的科研活动#包括高水平科研项目%'课程结束后参加国际交流并着手准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第六学年开始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此阶段为!本硕博"贯通培养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关键阶段'需要导师与学生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投入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同时也允许学生在完成所有培养计划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情况下提前毕业'培养年限为;i<年&通过培养目标重塑,关键培养环节再设计与再分配'制定的!本硕博"贯通三阶式学制为;d!d<#特别优秀学生为;d!d;%&四 配备保障措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d!d<%的培养成效与配套的质量保障措施密不可分&在培养资源配备方面'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研究型学习创造优越条件&实行本科导师制'在本科第三学年配备一流的导师'让学生尽早接触并参与科研项目'激发其科研兴趣(加强实验室建设'形成众多研究中心和培养基地'积极推进学科研究平台的开放(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丰厚的奖助学金待遇'资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科研活动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分流淘汰机制设计方面'成立分流淘汰评估委员会'对每位学生定期考核与评定'允许未通过考核的学生分流进入普通班学习'即在第二学年末未通过分流考核的学生可以选择专业进入相应学院'在修完本科培养计划后授予学士学位'在第五学年未通过分流考核的学生可以选择完成在本专业硕士培养计划后授予硕士学位&同时'做好分流淘汰学生的后续保障工作'如将已修读课程的学分转换为所选专业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的学分'不再重复修读(做好档案转接,培养方案衔接等管理工作(给予心理关注并帮助其合理规划人生-!#.&这样'既能让学生拥有多样化选择与出路'也能保证!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教育质量&参考文献-!.熊玲'李忠I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I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I)<$)-".张国栋'王宁'周昊I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高等教育求学路径的研究-J.I中国高教研究'"#!<#!%$9" 599I-;.刘劲松'徐明生I贯通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困境与重构-J.I研究生教育研究'"#!@#"%$<@5:!I-<.张莉I本5硕5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J.I学位与研究生教育'"#!:#9%$!;5!9I -:.杨丽'何春雄I!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I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I-9.刘亚敏'胡甲刚I流程再造$给予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深层转换的思考-J.I学位与研究生教育'"##6#@%$:9 59#I-@.吴静怡'奚立峰'杜朋林等I本硕博课程贯通与交叉人才培养-J.I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I -6.成花林'黄雨'+S U.)1-MU.S/c等I从中欧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探索创新型博士的培养-J.I研究生教育研究' "#!@#!%$6;56@I-$.高会军'张立宪'尹糰等I国外短期访学对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探析-J.I研究生教育研究'"#!9#;%$9; 599I-!#.钟蓉戎'吕成祯I荣誉学院实施分流淘汰机制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I黑龙江高教研究'"#!:#!%$@95@6I责任编辑 赵淑梅5R>6+3)%.+$+,!L$4'3*3)48)%''E+1%*3)48)%')$4!+0%+3)6"O&3+8*&S%3).$.$*H+4'?)1'4+$%&'E3+0'11C''$*.$''3.$*F]+24.'^?2>],0'L]f2>J0.*W(*P'O H[(*P#C:%"('#()*+,(-.'!"#?(#&'/("#&,3"!##$6'1%(#"%:;1%3)0%$!b*'()P).',./('X&R/P).',./(.*''&-/&).S"/M)&,P M\/).0*0*PU&'(0R.*0U X&)/.*/X).-/0-(0* /M()(W&)U&W X()R&**(S/).0*0*P U&'(.*'-,S/0Z./0&*&W/&X0**&Z./0Z(/.S(*/R0*-&S S(P(R0*)(-(*/E(.)R If* /M(T.R0R&W0*/)&',-0*P/M(-&*-(X/&W X)&-(R R)((*P0*(()0*P'/M)&,P M)(U&S'0*P&W/).0*0*P&TB(-/0Z(R')('(\ R0P*&W C(E/).0*0*P S0*CR')('0R/)0T,/0&*&W C(E/).0*0*P S0*CR.*'0U XS(U(*/./0&*&W R,XX&)/0*P U(.R,)(R'/& &X/0U0c(/M(Y,*'()P).',./('X&R/P).',./(.*''&-/&).S Y/M)&,P M\/).0*0*P U&'('0*&)'()/&U.C(.X&R0/0Z( .*'T(*(W0-0.S(D XS&)./0&*W&)/M(/).0*0*P&W/&X0**&Z./0Z(X()R&**(S I<'9=+341$!,*'()P).',./('X&R/P).',./(.*''&-/&).S"/M)&,P M\/).0*0*P(/).0*0*PU&'((X)&-(R R)((*P0\ *(()0*P):$)。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指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相互衔接、依序推进,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生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关乎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适配度。
研究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成为当下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能够全面了解该培养模式的特点、现状以及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通过对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奠定基础。
本研究旨在明确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原则,探讨符合该框架要求的课程设置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具体应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效果和成效,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和参考。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 正文2.1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特点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指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一整套连贯的教育培养体系。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层次衔接性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分层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接触和参与科研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为学生顺利完成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学习路径更加灵活: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学习路径,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和科研方向,并且可以在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和转换,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本硕博一体化 -回复
本硕博一体化 -回复
本硕博一体化是指在学术教育体系中,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学位的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连贯的学习路径。
这种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加快培养优秀人才的速度。
本硕博一体化的学习路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本科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获得本科学位。
接下来是硕士阶段,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完成学位论文,获得硕士学位。
最后是博士阶段,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撰写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本硕博一体化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在早期接触研究训练,提前深入专业领域,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
此外,这种学习模式减少了学生跨学段转换的时间和成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术水平。
当然,本硕博一体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业要求,承担更大的学习压力。
对于教育机构而言,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培养规划和管理,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路径中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总的来说,本硕博一体化是一种积极探索和改革高等教育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然而,它也需要各方积极合作和努力,解决其中的问题,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高校开始实施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是指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并在特定条件下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一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建议构建“五位一体”培养体系。
“五位一体”培养体系是指在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国际化素养。
具体的培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术能力。
学术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包括科研方法的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科研项目的承担等。
通过开设学术课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习、参与科研项目以及实践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代高层次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和科技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四,培养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高级人才必备的一项素质。
通过开设领导力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具备成为未来领导者的潜质。
培养国际化素养。
培养国际化素养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在国际环境中胜任工作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高校和导师共同努力。
高校应优化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完善培养方案,提供必要的学术资源和支持。
导师应起到指导和示范的作用,通过严格的学术要求和个别指导,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构建“五位一体”培养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思考和实践
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思考和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本-硕连读教育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目标,这种模式将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进行有机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研究思维的转变。
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优化教学衔接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对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以期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当前教学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实现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和顺畅推进。
通过实践探索和效果评价,验证新的教学衔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的目的也在于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探讨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并进行实践探索,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衔接不畅、课程脱节等现象,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实现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的无缝衔接和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探讨本-硕阶段主干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意义还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体系的完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例如研究生培养模式滞后、学科交叉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强等。
传统的硕士和博士分层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硕博贯通模式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还可以促进研究生学习和成长的全方位发展。
通过整合各个学位层次的课程设置、研究生实践基地共享等方式,本硕博贯通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
对于如何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其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旨在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其特点和优势,挖掘其中的创新潜力,从而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包括探讨本硕博贯通模式在学科交叉、科研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评价该模式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强学位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提供有益建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本硕博贯通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促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为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割裂、学位层次之间的断层等问题。
探索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打破硕博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交叉和知识整合,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杨鹏
【期刊名称】《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1
【摘要】本—硕—博贯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
式发展的重要实践与探索。
统筹推进本硕博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本硕博一体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需重点围
绕“4+1”要素进行探究。
其基本思路为:制定本硕博连贯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
进行本硕博连贯的教学方法设计,充实本硕博连贯的教学内容,进行本硕博连贯的教学管理,构建本硕博一体的考核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筑牢学生信仰之魂、价值之魂、精神之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本—硕—博一体化”的高校
思政课教学体系问题十分必要。
【总页数】9页(P66-74)
【作者】杨鹏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广州工商学院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例
2.微博、微信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在高校思政课中应用PBL
教学法的新平台探索3.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探析——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4.基于“立德树人”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两翼提升四维担当”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5.“大思政”视野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高职思政课“一主三化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高等学府的重要组成部分,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五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现状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体系是指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两者的课程和研究工作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一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体系在不同高校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周期相对较短,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
由于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较新,学校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以及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学生在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迷失方向、学业压力大等问题,导致培养效果不佳。
在当前高等教育的背景下,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体系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传统的硕士、博士独立培养模式存在差异,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与统一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更多的跨学科融合和实践教学,如何更好地保证学习质量和学术水平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更多的科研资源和导师支持,如何更好地保障硕博联培学生的科研权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体系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之中。
未来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体系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将更多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
将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将更多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 教育理念下,本科生教育强调的是基础学习但不能
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待于提高。国外一些高校目 忽视研究性和实践性的训练;研究生教育强调的是
前已采用本 - 硕 - 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在美 研究和创造性,但是也不能忽视基础教育,尤其是自
国,学生读完本科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严格 然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大学中的基础教育与高层
本 -硕 -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罗清华1,彭 宇2,彭喜元2,王 翥1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 威海 ; 264209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 150080
摘要:本文介绍我校开展的本 - 硕 - 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科特点,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器测控类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
: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system of successive bachelor , masterdoctor mode in our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based on the specialty basic , course Error Theory and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 this paper performs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with the ,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about the successive bachelormasterdoctor mode and it constructs the structure of ,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practice stage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which bases on the successive bachelormaster
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综合课程本 - 硕 - 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研究探索和实践”(项目编号 JGYJ - ) 2017051 第一作者:罗清华(1979),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误差理论的教学和科学研究,Email:luoqinghua081519@ 163. com
28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课程体系里,后续的“仪器精度理论”、“现代时域测 科生探索和研究能力仍有待于加强。多数本科生进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Successive BachelorMasterDoctor Mode
, , , Luo Qinghua1 Peng Yu2 Peng Xiyuan2 WANG Zhu1
( , , , ;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WeiHai 264209 China , , , ) 2.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理”为载体,开展本 - 硕 - 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和探索,完成基于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
关键词:本硕博一体化;教学体系;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A
10080686 2019 01002705
本文介绍我校开展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科特点以仪器测控类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为载体开展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和探索完成基于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
第
卷 41 年 2019
第2 月1
期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JOURNAL OF EEE
Vol. 41 No. 1 Feb. 2019
的招考制度和以导师为主的团队合作式指导方式, 次教育是一个有机体,应把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
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精英人才,这也体现了 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
本 - 硕 - 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优势所在 。 [12] 行设计和考虑,打通本科生高年级与研究生教育之
收稿日期:20180105;修回日期:201803 05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立项“现代时域测量”,(项目编号 SDYC17018),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误差
doctor mode.
: ; ; Keywords successive bachelormasterdoctor mode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0 引言
在我国,作为双一流、985 和 211 的诸多高等院 校,很多都定位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在这种
第 41 卷
间的隔离,构建完善的本 - 硕 - 博一体化教育体系 综上,虽然目前教学手段、方法和水平不断提
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高,然而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
在实现本 - 硕 - 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时,需 内很多研究型大学在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仍存在一
要建立匹配的课程培养体系做支撑。例如,我校的 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课程是测控专业的一 1. 1 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生在课程培养中脱节
门专业基础课,在本科的课堂教学中,该课程仅仅开 本科生教育在大学中被定义为基础教育,重点
展基本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的内容学习, 开展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虽然有实验环节,以及少数
对研究和实际工程数据处理涉及较少 。而 [34] 在其 学生参与科创和电子大赛等环节,但从总体而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