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迅速变化,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与探索。

以下是一些改革与探索的方向和方法:
1. 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

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或实训中心,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2. 引入项目式学习:将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

通过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实训软件等,来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提供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4. 教学资源共享:与其他高校或行业组织进行资源共享,例如共享实验设备、实践教材和教学经验等。

通过建立合作平台,促进资源的流动和教学模式的互通有无,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 职业资格认证:加强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和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可以设置专门的辅导班或培训课程,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总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应当注重与企业合作、项目式学习、创新教学手段、资源共享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适应现代化产业的需求,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

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

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体化课改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体化课改旨在打破传统课程的割裂状态,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围绕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探讨其背景、目的、方法以及实践意义。

一、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背景传统教育模式中,课程往往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割裂,难以形成综合能力。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一体化课改应运而生。

一体化课改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二、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目的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和实践一体化课改的理论与方法,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目标包括:1.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课程的割裂状态,整合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2.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一体化课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三、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方法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等。

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一体化课改的研究资料,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一体化课改案例,深入剖析其设计理念、实施过程与成效。

3.实践研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开展一体化课改实验,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分析一体化课改的实际效果。

四、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

2.推动课程改革与创新:通过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可以探索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新《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2)

新《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2)

《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开题报告曲阜市息陬镇春秋中学刘震一、课题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研究背景从近十年的素质教育探索反馈信息来看,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现在老师们都在努力探索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但由于受到升学制度,就业制度及当前教育的功利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的教育功利性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教育教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同时对教学科研与改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到实处,如何把有限的课堂变成自由、开放高效的课堂,如何排除功利主义的干扰、把课堂教学真正变成高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便成为广大教师探索的重点。

据现行的各科《新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我们过去一段时期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所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同时也没有忽视老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但在最近一段时期,在我们全国广大地区课堂教学探索过程中,开放式课堂,还有翻转式课堂等课堂模式探索也正为人们所重视。

教与学,或者说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忽视或偏重某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这就产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打造高效的课堂,使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探索不受短期性,功利性思想的束缚,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般是从自己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是自己课上的教学方法,很少有老师关注学生的课下学习。

即使在课上,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

即使教师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施教时,学生被动的接受,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及创造精神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在当今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是指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从知识教授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实施方法及其意义,旨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种根植于教育实践的教学改革理念。

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倡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互统一、相辅相成。

教学理论是课程教学的理论指导,而教学实践是理论的具体运用和检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 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重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倡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项目驱动、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和讲解,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应用较少。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4. 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相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监督者,学生是被动接受和听从安排的对象。

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更加主动地扮演实践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这种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具体的方法和路径。

以下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和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自2013 年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作为学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不断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施背景电工电子课程是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该课程理论较为抽象,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多数知识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

因此,对中职学生来讲,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而传统的教学法通常把这门课程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并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我们按照“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训练”的原则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即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实行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理实一体化等。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强调能力本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它的实施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以电工电子课程为脉络和抓手,通过“任务引领,教、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二、主要目标及创新点1.主要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编写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教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管理,培养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制定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最后,在专业全面推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2.创新点以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示范,推进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建设。

三、工作过程1.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传统的电工电子教材重理论而轻实践,很难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因此,我们编写了与专业相配套的理实一体化电工电子教材。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使得教育体系的不断的改革完善。

对于技工院校而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也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许多的技工院校开始实行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位置,并且将工作当中的生产过程、生产规范等全部融入到了教学当中,不同的专业所设置的内容也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就能更好的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越来越重视,大力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就对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紧紧的把握住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机制的改革,加大力度对各专业、各种类的职业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坚持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坚持技工与学习结合、知行合一,努力的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这也将更重的责任与担子交给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

技工院校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理念,逐渐开始探索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还能够在未来更快更好的适应所工作岗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价值。

本篇文章将会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究,为技工院校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1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是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其理念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受教育的综合素养,通过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其进行融合,同时将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当作整体进行考虑,并且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构建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体系并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完善,将各个教学环节逐一落实从而保证实现整体教育目标。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价、总结、研讨,学校探索出了一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做好咨询环节教学工作,平时学生可随时上网搜索相关专
的路子,积累了一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
业资料,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4
OCCUPATION 2013 1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一体化教学实践,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学习过 程中,对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咨询、计划、决策、实施、 检查与评价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已能接受;6S现场管理、团 队精神、与人沟通与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质正逐步养成;
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 2.采用集体备课制 在备课环节中,采用集体备课制,参与教师群策群力、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
1.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认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每个学期初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消化一体化课程标 准,明确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形式、教学流程与活动评价内容与标准,明确各个学习任 务的关联,明确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工作过程六步骤“明确
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任务—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
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认真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 按照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第一学年完成照明线路的 安装与检修、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第 二学年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装接与检修、简单电气设备安 装与检修和可编程控制器及外围设备的安装课程,第三学 年完成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安装与维护、电动机继电控制 线路维修与改造和电子线路维修与调试课程的相关学习任 务。在课程实施中,每学期均严格按计划完成。
高职师资队伍因其构建中更强调在“双师型”“一体 化”教学等方面的要求,高职高专在师资引进和培养中突 出实践性,与社会联系密切,与企业合作程度高。在应对 新发展、新变化时,更要及时调整,有效掌控。如管理、 控制不到位,在专任教师中也会出现一些失廉现象,以致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以服 务 为 宗 旨 ,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以 能力 为 本 位 ” 的职 业

注 重 师 资 队伍 建 设 。提 高 教 师 技 能
由于 理 实 一 体 化 教 学 对 教 师 素质 提 出 了 较 高 的要 求 , 教 师 素 质 又 制 约 着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 所 以 , 优 化 教 师 队
参 数
教师 下 发任 务项 目书 ,讲 解二 极 管基
1 资讯 .
本 知 识 、分 析直 流 电源 电路 的工 作原 授 法 讲 理 演 示 8 发 放完 成 课题 所 需元 器件 ;学生 法 进行 元 件识 别 案 例法 分 析 电源 电路 各 部分
、 , 、 ,
电路 原 理 ,查找 相 关元 件 及 电路 资料


3 了解 电路 故障 的 馓 维修 方 法 . 1 根 据 提 供 的 直 流 电 源 电 路 原 理 图 分 析 其 工 作 原 理 . 项 目任 务 2 选 取合 适 的元 器件 正 确 安装 电路 . 3 利 用仪 器 仪表 测试 电路 的参 数指 标 . 4 分 析 电源 性能 的 优劣 和 简单 故 障现 象 . 熟 悉 常见 直 流 电源 的 特 点 与 使 用 ; 具有 查 阅 各 种 资 料 教师 知 识 与能力 要 求 的 能 力 ; 熟 悉 元 器 件 测 试 方 法 ; 能 熟 悉 使 用 各 种 仪 表 ;熟 悉 电路 分 析 方 法 ; 具有 装 配 电子 产 品 以及 电路 故 障 维修 能 力: 具有 娴 熟 的教 学组 织 与管 理 能力 学生 知 识与 能 力准 备 具 备 识 读 原 理 图 的 能 力 、 电路 分 析 计 算 知 识 、 收 集 资 料 能 力 、英 文 阅读 能力 、P T 档 制作 能 力 P文 学 习情 境 授 课 计 划 、 直 流 电源 电路 学 习资 料 、 电路 元

一体化教学探索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体化教学探索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尚可接受 , 多数学生听起来 昏昏欲 大
睡,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体化教学法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 配合 、 灵活运用 , 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 使学 生不觉得单调 乏味, 因而 达 到 理 想 的 教学 效 果 。 () 2 一体化教学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理论和实 习分别进行 ,容易出现理论 教学 与实 习教学严重脱节, 不利 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 一体化教学课 能有效地解决这个 问题 , 促进理论 知识与实践教学 的融合 , 让学生在学 中干 , 在干中学 , 在干中理解理论 知识 、 掌握技能 , 打破教师和学生 的界 限, 教师就在学生 中间 , 学生身边 , 在 这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激发 学生的学 习热忱 , 学生边学边练 ,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 3一体化教学是“ 动脑” 动手” 与“ 相结合 的教学模式 。 伟 大 的 教 育 家 孔 子 说 过 : 给 我 听 , 会 忘 记 ; 给 我 看 , 会 记 讲 我 指 我 住; 让我做 , 我会理解 。 在一体化课堂上 , 任课老师一边讲授一边通过实 验手段演示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吸收消化 ,在有趣 的学 习气氛 中 学到知识和技能。 () 4 一体化教学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一个良好 的平台。 要使学生 由接受性转化为以研 究性学 习为 主体的学 习形式 ,必须 在教学 中充分引导学生 主动参 与研究 探索 , 实现“ 要我学 ” 我要学” 为“ 的转化。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 中, 可采用 自主提问的教学方法 , 即以学 生质 疑为切人点 , 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 () 5 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校本教材 的改革 。 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很 难适应技工学 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 因此 , 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 学的根本。 这就要求教师大胆编写一体化教材 , 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 能鉴定的标准 , 按科学性 、 合理性 、 实用性 、 针对性 、 适时性 、 有效性原则 编写一体化教材 , 尽可 能地 引入新 技术 、 新知识 、 新工艺 、 方法 , 新 使教 材富有时代感 。同时 , 采用最新 的国家技术标准 , 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 范。 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 , 强调由浅入深 , 渐进 , 循序 强调师生互动 和学生 自主学习 , 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 , 使学 生能 够 较 轻 松 掌握 所 学 内 容 。 23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条件 . 实施一体化教学有那么多的作用 , 怎样才能实施 呢?与传统教学方 法相 比, 实旌一体化教学难度较大 。必须具备 以下条件 : () 1 一体化 的“ 教室”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 的首要条件。根据不 同 的 专业 , 个 “ 室 ” 这 教 有不 同 的含 义 。如 果 是 计 算 机 专 业 , 个 “ 室 ” 这 教 就 是实验室和教室的一体化, 或者是实验室和公司的一体化 ; 如果 是电工 专业 , “ 这个 教室” 就是实训车 间和教室 的一体 化 , 总之 , 这个“ 教室 ” 是 多功能的实践场所 。 () 2 一体化的“ 教师”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 的重要条件。对于计算 机 专 业 , 个 “ 师 ” 工 程 师 和 教 师 的一 体 化 , 者 是 软 件 开 发 的技 术 这 教 是 或 员和教师的一体化 ; 对于电工专业 , 这个“ 教师 ” “ 是 修理师傅 ” 和教师的 体化 , 或者是技术工人 和教师 的一体化 。总之 , 这个教师是“ 双师型” 的, 理论扎实 , 技能精湛 , 以有效地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可 () 3 一体化的“ 教材 ”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 教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文|邓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是各学段教师当“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因此,学生的学习呈现了碎片化、片段化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制订了各学段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和思考,建立数字感、量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现实世界的语言表达,是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的价值。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习惯,形成应用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立足课程标准,找准教学方向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指向。

对新课标的具体化有助于教师进一步解读课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以2022版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课标、找准方向、研究学情,精准做好“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的很抽象,如果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从网上下载课件不修改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课堂将成为教师演讲的舞台,教学评分离,课堂没目标、没方法,课堂教学程序混乱。

所以教师备课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教材和生活为参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教学设计关键是创设情境,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好的效果。

情境分生活情境、文本情境。

如在讲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在讲桌上摆放一些钢笔、文具盒、衣服等,并将钢笔、文具盒、衣服等商品粘贴上价格标签,创设出超市情境。

设置问题:“张明买一件衣服20元、棒棒糖1元、钢笔35元,张明买这些商品需要花多少元钱?”“李林买一个文具盒需要花18元、一件短袖衬衫65元,张明一共用了多少元钱?”再追问:“张明和李林谁买东西用的钱多?多多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有学习意识、问题意识,通过情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探索实践(全文)

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探索实践(全文)

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探究实践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体化教学早已不再是工艺课与实习课的合二为一、教师在实习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过程。

今天,一体化被给予了全新的诠释――学校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工艺课、实习课和教学治理与企业的生产和治理合二为一,教师实现在实训(生产)教室进行系统完整地教学育人过程。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自20XX年以来,以GJ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快教学改革。

以实现“前校后厂”的战略为目标,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培养我国社会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全面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现代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建特色职业院校。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一体化教学的内容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有机融合。

学校教育必须符合GJ的教育方针,所以一体化教学,把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工艺课和专业实习课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兼顾职业技能培训,与GJ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要求的内容相融合。

课程标准要服务于企业,就必须来源于企业,与现代企业的生产、治理、运营要求及人才进展的战略需求相融合,即学校的教学内容大融合、资格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企业生产项目与治理融入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系统学习过程。

它以完成生产任务为引领、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以实训教学为主题、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的岗位情景、产品导向过程。

一体化教学的环境是师生共同体验的工作情境,即“六合一”:实训课堂与生产车间合二为一,教师与师傅合二为一,学生与学徒合二为一,学习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二为一,学生作业与企业产品合二为一,教学设备及用具与生产设备及工具合二为一。

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体,即“六综合”。

在传承传统教学方法中,在教学内容的系统安排上实现“模块化”教学,在教学组织的系统安排上坚持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课题的安排上运用“任务引领法”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行为引导型”教学,在课堂教学子任务中贯彻“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推行“四位一体”教学法,即讲、演、练、评的一体化教学法。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旨在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对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术与技术教育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在缩小。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融合。

传统上,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中职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则更加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将两者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又注重其专业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中职教育强调的是传授知识,讲授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

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学习。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培训的加强。

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也需要相应调整。

中职教师需要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适应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高职教师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培训机制和内容也需要相应改革和完善。

学生评价体制的改革。

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从传统的考试导向转变为全面评价体系。

除了学业成绩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应纳入评价的范畴。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目前仍在不断探索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理解不够深入,还存在传统观念的束缚。

学生在接受一体化教学时也面临适应的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适应和接受这种改革。

教育资源不平衡也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困难之一,一些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需求。

一体化教学改革心得

一体化教学改革心得

一体化教学改革心得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心得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体化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体化教学意味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

一、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而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如项目学习、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我采用了项目学习的方式,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问题或情境,让他们利用各个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次生态学的课堂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学生们组成小组,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探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他们不仅学习了生态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

例如,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作品,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主题等要素,展开讨论并做出汇报。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问和思考。

同时,他们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辅助教学工具的有效运用一体化教学改革倡导跨学科教学和资源共享,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

在实践中,我广泛使用电子白板、教育软件等工具,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首先,我积极使用电子白板来展示课件、演示实验等。

电子白板能够更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生物学的课堂上,经常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动物解剖、细胞结构等内容。

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践报告(3篇)

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教学练战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报告将对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1. 教育改革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

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员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有助于学生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过程1. 理论教学(1)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设置相关理论课程,如《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等。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实践教学(1)实验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2)项目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外实习: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战略训练(1)团队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沟通能力训练: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领导力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四、实践效果1.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通过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2. 就业竞争力增强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有助于学生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3. 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阶段,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突破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将能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校期间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3.促进学科结构的优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改革教育内容。

将传统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项目中。

2.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到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采用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设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1.师资困扰。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这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教学资源的匮乏。

高职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验室、设备等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3.学生主课和实践课程对接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与主课之间的脱节问题,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项目中,教学改革的效果有限。

高职教育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高职教育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正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围绕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展开探讨,并对其中的重要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1.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2.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将实际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3. 促进产学融合高职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紧密,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融合而进行的。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项目,并将项目的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过程更贴合产业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1. 理论脱节问题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

一些学校过分追求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2. 实践环节单一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实践课程,但实践环节过于单一,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项目实践,导致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了解和技能培养有所不足。

3. 产学融合不够高职教育与产业合作的深度不够,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产业需求,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1.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当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3篇)

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旨在实现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评价结果的反馈,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具体而言,教学评一体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2.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反馈的有效性: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处理,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中,首先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同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跟踪和评价。

2. 教学内容的优化为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教学内容,使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精选教学素材,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难度。

3.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职业教育应逐渐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一体化教学来改变学生素质的下滑,理论不能完全指导实践等方面带来的不足,在各种原因和大环境的作用下,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提高,使学习变得丰富有趣,使学生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三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校本教材一、背景面对当前中职教育生源数量逐渐较少,质量逐年下滑的现实,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很多学校开始试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知识、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有利于造就“三师型”的教师队伍。

所以,职业教育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改革,深入研究一体化教学,进而打造属于本校的特色品牌教学模式,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1]。

二、方案论证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现象。

这里所说的脱节,有两种突出表现:一种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另一种是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2]。

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建立一体化教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培养“三师型”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必须突出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然后实施该模式下的分组学习形式。

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除了锻炼学生的技术和职业能力,更应该建立行之有效地品行教育机制,增强对学生个性化塑造的冲击效果。

标签:一体化教育理念冲击力几年来,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技术类学校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

从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总体状况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有些问题,出现了思想认识的较大差异。

为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切合实际的剖析,探寻正确的解决方法,统一改革观念,以便更有效地发挥“一体化”模式的作用。

教育目标的定位关乎教育计划的标准制定,也关乎课程安排和教育措施的规划与实施。

比如学生学的是电工,我们会根据电工专业的知识内涵和技术特征制定其应知应会内容,然后再依据知识与技能的难易度安排学习顺序,开展教学。

从专业能力的角度看,这合乎常理,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我们只把眼光放在了知识或技能上,而作为更加丰富的教育对象——学生,我们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去做。

在这儿,我们只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了电工上,学得好的是高级电工,差一些的是普通电工,为让学生把技术学得更精湛,我们加大对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从培养电工的角度分析,这似乎合乎逻辑,但你有没有发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模式从一种单一走向了另一种单一,教育对象是职业(电工)而非“人”,明显脱离了“以人为本”的实际。

这种教育只能算是“传技”,距离“育人”还差得很远。

大部分职业技术类院校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后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其奠定了非常雄厚的职业能力,但在学生的个性化塑造上却并无多少建树,呈现出职业能力教育与品行教育的严重脱节,这是不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根本要求的。

传技易,育人难。

要培养技能过硬、品行端正,各方面都合格的毕业生,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更多工作,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更为彻底的改革。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制定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措施。

承德技师学院在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可谓成功者,但在学生的人性(人生观)塑造上却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这与他们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无干系。

对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个性化过于突出与鲜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思想存在着或多或少地问题,尤其受当前社会市场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学生极易形成明显带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的错误人生观。

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具有社会认可的限于法律范围内的性格特征,而非极端的个性化。

这是教育至关重要的目的,但在技工院校却往往被简单地职业技术目标所掩盖。

其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也应该制定适合综合能力的发展的教育目标。

综合能力涵盖职业能力,但并非单纯的就业或专业能力。

对于一个电工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毕业后的职业趋势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现在的专业不一定是其赖以生存的必然选择。

另外,从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角度分析,综合能力的强与弱,要比单纯的专业能力更能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因而,教育目标的制定不应该成为技工院校一句空泛的语言或口号,而应有切合实际的看得见行得通的实际行动。

遍观现行的技工院校教育,恰恰只把此目标作为一句空泛的口号,说到的却做不到,或者根本就没有行之有效地去做,也就不会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能塌下身子去认真研究并身体力行的并不多,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

尤其是在课程安排上,一定要制定对学生大脑产生冲击性效果的德育内容。

我建议课程的规划者和制定者先仔细看看纪录片《变形记》这部电视剧,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之处,尤其是对个性过于突出的“问题生”的品行教育,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分组好还是不分组好,一直是课堂教学改革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有的老师分了一段时间之后,非但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使课堂更乱了,于是结束了分组的历程,又回到不分组的原始状态。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太“皮”(素质太差),分组以后课堂纪律根本不能保障。

“都乱成一窝蜂了,技工院校的课堂是不适合分组的”——我已经不止一次听老师如是定论。

我认为,对于教学改革而言,分组与不分组之间没有两可性。

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一体化”模式的最大效能,就必须分组。

但我们要弄清一个语言概念:是“分组学习”,而非“分组教学”。

如果是教学,大可以不分,因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如果要以“学”为主,就必须分组。

分组只适合学生自主地学,讨论地学。

我们经常拿不爱学习、文化基础差等特征来评价技工院校的学生,甚至把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推到这些不争气的学生身上,按照常理,这一逻辑是说得通的,但这个“常理”恰恰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所衍生出的错误结论.如果我们继续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技能,都不会把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开动起来。

对这些学生而言,过多的管束和毫无自由可言的授课模式成为阻止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最大障碍。

所以,首先应该营造一种相对自由的能够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与其他同学或老师无拘束地讨论,甚至同学间、师生间说几句无伤大雅的笑话也未尝不可,课堂就应该呈现出传统课堂所没有的的“乱象”,这恰恰是活跃学生思维、激活学习兴趣的一味良药,关键问题是教师有没有恰到好处做好引导工作。

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角度分析,教育也理应适以相应的多元化模式。

从人性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分析,教育手段的运用更应该切合学生的个性需要。

传统教育的不足,正是基于其模式的过分单一:评价方法单一,教学目的单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错误的教育理念总是抹杀我们对学生聪明才智的疏导与挖掘。

分组学习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每位教师都有着比传统备课大得多的工作量,需要针对每位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引导方法。

当然老师的引导不是任意操控学生的风筝线,而是让学生能翱翔蓝天的一双翅膀。

老师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或技术上,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探寻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佳路径。

育人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需要施教者在探索与研究中用高超的艺术手法不断丰富自身的感染能力。

仔细品读那些成功教育者的做法,无不闪烁着他们艺术化的令人钦敬的教育思想。

这些方法很朴素,但发自心底,能毫无矫揉造作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

没有一个“坏学生”是靠“管”变好的,也没有一个“坏学生”不被恰如其分的爱的教育所打动,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我们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

从这个角度分析,分组学习恰恰是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势态,有助于个性化形象的塑造,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分组不能盲目而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没有充分把握好课堂引导措施之前,不要轻易分组。

分组与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因而要把分组的重点放在使每位学生都能把精力集中于学习上。

比如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要让每位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让这些在初中或高中时期成绩平平失去自信的学生产生不比任何人差的信心和勇气。

其中的奥妙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但不能轻易就给分组下不行的结论。

对我们而言,分组学习就是进步的象征,只有摆正自身的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地好不动摇走下去,在不断的探索研究逐步完善分组学习这种感觉新的教育模式,才能走进教育的新天地。

“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是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前提的,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有三个。

一是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灌输知识转变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来;二是卸载传统的对学生“好”与“坏”的简单的和极端化评判,把学生评价标准纳入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中来;三是改变单纯“尊师重教”的教育理念,把尊重学生和倡导自主性学习作为课堂的主旋律。

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推广一体化教学经常挂在口头的常态语,但也应了一句俗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让老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并不难,关键是走下讲台的老师是否还固守着老旧的“尊师重教”的理念。

尊师重教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美德,即使是今天,这一美德也应该继续发扬下去,但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把这一美德极端化。

课堂的主体就是老师,而非学生。

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此观念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听话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

这种观点导致了教师不去检讨自身的教育问题,而是把一切错误都推到“坏”学生身上。

这一观点还抹杀了学生个性化的存在,对逆反性强、个性鲜明的学生,这种传统观念所发挥的是教育反作用。

因而,不能把以学生为主体表象化、模式化,要从思想深处去重视学生的主体价值。

应该用严格地制度去约束学生,但学校不是监狱,教师不是课堂上的法官,不能让学生怕你。

要让学生无拘束地与你沟通,真正把你当做可信赖的朋友。

尊师重教的前提应该是“尊生重学”,离开这一前提,就不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质量。

教学改革要想走得更远,综合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他必须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去制定更为实际具体的教育计划,也更能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反之,如果不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爱好进行综合能力培养计划的制定,品行教育只局限于课堂上或几次“显秀”似的讲座说教,过于简单、平淡,缺乏应有的充实感和冲击力,能力培养就永远都是一句空话。

其次,从一体化改革的教育目标衡量,我们在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较为明显的是课程体系过于技术化和知识化,总是围绕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和增长技能上,“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也必然止于表面,难涉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